塊數據5.0: 數據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
作者 | 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 連玉明/ 主編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塊數據5.0: 數據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塊數據5.0》是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繼《塊數據1.0:大數據時代真正到來的標誌》、《塊數據2.0:大數據時代的範式革命》、《塊數據3. |
作者 | 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 連玉明/ 主編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塊數據5.0: 數據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塊數據5.0》是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繼《塊數據1.0:大數據時代真正到來的標誌》、《塊數據2.0:大數據時代的範式革命》、《塊數據3. |
內容簡介 《塊數據5.0》是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繼《塊數據1.0:大數據時代真正到來的標誌》、《塊數據2.0:大數據時代的範式革命》、《塊數據3.0:秩序互聯網與主權區塊鏈》、《塊數據4.0:人工智能時代的激活數據學》後推出的又一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本書提出的數據社會學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人為研究對象,從社會學、經濟學、生物學、數據科學、智能科學等領域交叉融合的視角,創新地提出數據進化論、數據資本論和數據博弈論,研究和探索人與技術、人與經濟、人與社會的內在聯繫及其本質規律,以此來分析人的行為、把握人的規律、預測人的未來。 本書探討的主題是數據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 全書分為三編。第一編闡述數據進化論;第二編闡述數據資本論;第三編闡述數據博弈論。 本書特色: ‧ 團隊專業:匯聚大數據相關專業的研究者、管理者和決策者; ‧ 理論創新:提出數據進化論、數據資本論和數據博弈論; ‧ 發人深省:反思人類文明,重新認識人與技術、人與經濟、人與社會的關係。
各界推薦 ★ 美國《中美郵報》、英國《華商報》、西班牙《僑聲報》、日本《日中商報》、南非《非洲時報》等世界各大媒體好評推薦! ★ 阿里巴巴集團—馬雲、河北省副省長—陳剛好評推薦! ★ 全國信標委大數據、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機構好評推薦! 各界好評推薦: 「數據是驅動商業向前發展的核心,更是人類社會的未來。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思想意識的巨大變革,我可以肯定地說,這無疑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馬雲 阿里巴巴集團 「塊數據強調的是數據、演算法、場景融合應用的價值體系,是大數據時代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數據、演算法、場景是治理科技的三大核心要素。」 ——日本《日中商報》 「共用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借助共用,人類文明必將走向更高階段。可以說,基於數據力與數據關係提出的『共用價值理論』,是繼剩餘價值理論之後頗具革命性的理論。」 ——南非《非洲時報》 「互聯網帶來了超越空間的資訊傳遞、共用與價值交換、增值,卻面臨著從無界、無價、無序走向有界、有價、有序的挑戰。《塊數據3.0》提出的主權區塊鏈,為從信息互聯網、價值互聯網向秩序互聯網的演進帶來了暢想空間。」 ——英國《華商報》 「面對超數據時代帶來的數據擁堵難題,《塊數據4.0》運用啟動數據學有效挖掘、分析大數據背後人的運行規律,把超數據從『厚』做到『薄』,從『大』做到『小』,為大數據時代清除認知障礙,平衡利益矛盾,讓不確定性對抗確定性成為可能。」 ——西班牙《僑聲報》 「《塊數據5.0》圍繞構建以人為原點的數據社會學理論與方法,創新性地提出數據進化論、數據資本論、數據博弈論的理論體系,研究和探索人與技術、人與經濟、人與社會的內在關係,以此分析人的行為、把握人的規律、預測人的未來。」 ——美國《中美郵報》 「本書適合互聯網的創業者閱讀,適合企業管理者閱讀,適合金融家及投資者閱讀……本書同樣適合政府公職人員閱讀。」 ——陳剛 前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
作者介紹 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連玉明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15年4月,是貴陽市人民政府及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共建的跨學科、專業化、國際化、開放型研究平台,是中國大數據發展新型高端智庫。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依托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和貴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院,建立了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北京研發中心和貴陽研發中心,批准成立了貴州省塊數據理論與應用創新研究基地、貴州省城市空間決策大數據應用創新研究基地和貴州省文化大數據創新研究基地,並建立了中央黨校研究基地、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研究基地、浙江大學研究基地、中國政法大學研究基地和中國(綿陽)科技城研究基地,構建了「兩中心、三平台、五基地」的研究新體系和區域協同創新新格局。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研究推出的《塊數據》、《數據法》、《主權區塊鏈》「三部曲」是大數據理論發展新的里程碑,被譽為重構數字文明新秩序的三大支柱,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
產品目錄 總序 主編序 緒論 數據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 第一編 數據進化論 第一章 自然人 第一節 人的依賴 (一)人類的進化 (二)手工技術:人與技術的結合 (三)人類 1.0 第二節 物的依賴 (一)技術的進化 (二)機器技術:人與技術的分離 (三)人類 2.0 第三節 數的依賴 (一)數據的進化 (二)智能技術:人與技術的博弈 (三)人類 3.0 第二章 機器人 第一節 從數據到數智 (一)點數據、條數據與塊數據 (二)數據、算力與算法 (三)機器人:人的延伸 第二節 機器人的進化 (一)傳統機器人:從機械木偶到埃尼阿克 (二)智能機器人:從圖靈測試到阿爾法狗圍棋機器人 (三)量子機器人:從類腦智能到超腦智能 第三節 人類價值與人機關係 (一)機器人倫理 (二)電腦、雲腦與超腦 (三)人機共生與心腦合一 第三章 基因人 第一節 遺傳、基因與進化 (一)好基因、壞基因與超級基因 (二)基因破譯與激活數據學 (三)基因人:重新設計生命 第二節 基因人技術、倫理與法律 (一)基因人技術 (二)基因人倫理 (三)基因人法律 第三節 基因人的人性 (一)主體性 (二)利他性 (三)異化性 第二編 數據資本論 第四章 數據的價值與價格 第一節 數據勞動 (一)勞動價值論的重建 (二)從物質勞動到數據勞動 (三)數據勞動價值與價值創造 第二節 數據價值 (一)數據的商品屬性 (二)數據的價值表現 (三)數據的價值進路 第三節 數據價格 (一)數據交易與數據定價 (二)數據價值結構與交易 (三)數據的價格模型 第五章 數據力與數據關係 第一節 從生產力到數據力 (一)生產力的變革 (二)數據力:一種新型生產力 (三)零邊際成本與極致生產力 第二節 從生產關係到數據關係 (一)生產關係的變革 (二)數據關係:一種新型的生產關係 (三)數據剝削與價值再分配 第三節 塊數據經濟 (一)從效率到公平 (二)從分工到合工 (三)從獨占到共享 第六章 共享價值 第一節 共享價值的發現 (一)從物的共享到數的共享 (二)從剩餘價值到共享價值 (三)共享價值的創造 第二節 共享價值的理論基礎 (一)共享價值的需求與供給 (二)共享價值的競爭與壟斷 (三)共享價值的效率與公平 第三節 共享價值的範式革命 (一)共享經濟:共享價值的經濟形態 (二)共享文化:共享價值的文化形態 (三)共享社會:共享價值的社會形態 第三編 數據博弈論 第七章 數據權利與數據權力 第一節 數據權利 (一)數據的權利 (二)數據的私權屬性 (三)數據隱私權 第二節 數據權力 (一)數據的權力 (二)數據的公權屬性 (三)數據權力的結構 第三節 數權共享 (一)私權利與公權力的博弈 (二)數據權利的擴散與數據權力的衰退 (三)數據共享權:從失衡到均衡 第八章 數據安全與數據主權 第一節 總體國家安全觀 (一)國家安全與數據安全 (二)數據霸權主義 (三)數據保護主義 (四)數據資本主義 (五)數據恐怖主義 第二節 數據主權的主張 (一)主權與數據主權 (二)數據主權的屬性 (三)數據主權的權能 第三節 數據主權的博弈 (一)數據主權的對抗 (二)數據主權的讓渡 (三)數據主權的合作 第九章 數據失序與數據秩序 第一節 重混與秩序 (一)重混時代 (二)秩序與秩序需求 (三)秩序的解構與重構 第二節 數據秩序 (一)數據的倫理秩序 (二)數據的道德秩序 (三)數據的法律秩序 第三節 數智未來 (一)數據人與數權法 (二)數據文明 (三)數據命運共同 參考文獻 術語索引 後記
書名 / | 塊數據5.0: 數據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 |
---|---|
作者 / | 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 連玉明 主編 |
簡介 / | 塊數據5.0: 數據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塊數據5.0》是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繼《塊數據1.0:大數據時代真正到來的標誌》、《塊數據2.0:大數據時代的範式革命》、《塊數據3.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88664207 |
ISBN10 / | 9888664204 |
EAN / | 9789888664207 |
誠品26碼 / | 2681932834000 |
頁數 / | 390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H: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2.7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塊數據5.0》圍繞構建以人為原點的數據社會學理論與方法,創新性地提出數據進化論、數據資本論、數據博弈論的理論體系,研究和探索人與技術、人與經濟、人與社會的內在關係,以此分析人的行為、把握人的規律、預測人的未來。
自序 : 總序
大數據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數據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大數據不僅改變了貴州和貴陽對世界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也改變了世界對貴州和貴陽的認識。貴州和貴陽已經成為中國大數據發展的戰略策源地,並正在成為引領全球大數據發展的重要風向標。這個戰略策源地和重要風向標的主要標誌就是以塊數據為核心的理論創新,搶佔了大數據發展的理論制高點和國際話語權。
應該肯定,塊數據是貴州和貴陽發展大數據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的產物。如果說,大數據第一次讓貴州和貴陽站在了世界面前,那麼,在這面前的正是標誌著大數據時代真正到來的塊數據。塊數據對未來文明的改變和推動已經超出所有偉大預言家的預測,這一史詩般劇碼的序幕正在拉開或者剛剛拉開。事實上,對塊數據的認識和研究從來沒有停歇過,我們建構了一個從1.0到5.0的塊數據理論體系,試圖探索和揭示塊數據的本質、規律和價值。正如我在《塊數據2.0:大數據時代的範式革命》一書主編序中描述的那樣:「這是一場由科技引發的社會變革,它將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改變世界上物質與意識的構成,改變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我們不得不更多地關注它、研究它和把握它,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置身其中。這也是我們必須對塊數據肅然起敬,並持續探尋的根本動因。」
不僅如此,我們的研究發現,塊數據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
第一,塊數據是大數據時代真正到來的標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處於重要交匯期。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我們已進入以大數據為標誌的信息化發展新階段。人類將以塊數據為標誌,真正步入大數據時代。塊數據就是把各個分散的點數據和分割的條數據匯聚在一個特定平台上並使之發生持續的聚合效應。這種聚合效應通過數據多維融合與關聯分析對事物作出更加快速、更加全面、更加精準和更加有效的研判和預測,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推動秩序的進化和文明的增長。簡言之,塊數據就是研究數據運動規律的數據哲學。數據是運動的,數據運動是有規律的,數據運動所揭示的是數字文明時代秩序的增長。我們認為,塊數據是大數據發展的高級形態,是大數據融合的核心價值,是大數據時代的解決方案。
第二,塊數據是數據、算法、場景融合應用的價值體系。數據、算法、場景是治理科技的三大核心要素。其中,數據是基礎,算法是手段,場景是目的。塊數據價值鏈是實現超越資源稟賦的價值整合,是以全產業鏈、全服務鏈和全治理鏈為核心的價值體系。通過數據、算法、場景的疊加效應,在塊數據系統架構下減量化的數據採集、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數據分析和數據應用的數據觀和方法論,為我們建構一個融合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服務流的價值系統。以發現塊數據內海量複雜數據的潛在關聯和預測未來為目標,以複雜理論的系統思想為主要範式,實現對不確定性和不可預知性更加精準的預測。從條數據到塊數據的融合,人類社會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範式將產生顛覆性變革。這種變革的文化力量就是以人為原點的數據哲學,它不僅革新了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而且開啟了我們的新時代、新生活和新未來。
第三,塊數據引領和催生新的組織模式,成為改變未來的新力量。塊數據既是一種經濟模式,也是一種技術革新,更是一種新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引領和催生新的組織模式。物物互聯、業業互聯、人人互聯,構成一個自組織、自激活的數據實時流動、共用、聚合的數據化網路生態圈。這個生態圈通過外部資源強化自身戰略地位,實現組織的再平衡。塊數據組織是一個資源分享、平台無限擴展的超穩定組織結構源,預示著組織發展的新方向。無邊界組織、自組織、雲組織等,都可以看作一種正在萌芽和生長著的塊數據組織。利他主義的數據文化是構成塊數據組織的理論基石,其出發點是數據人假設。塊數據組織中,數據力上升為組織的核心競爭力。數據力與數據關係影響著社會關係,這將引發整個社會發展模式前所未有的變革和重構。所有這一切,都預示著塊數據組織「平台化、關聯度和聚合力」三位一體所帶來的的強大組織勢能,實現組織的自激活和自適應環境變化,是組織存續與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並最終形成共用型組織新範式。
第四,啟動數據學成為人工智能時代大數據發展新的解決方案。數據無序增長預示著超數據時代的來臨。小數據時代,數據越大,價值越大;大數據時代,數據越大,價值越小。人類對未來的把握和勝算,在於數據被有效存儲的同時又被迅速激活。我們沒有把大數據僅僅看作所謂的「大」的數據,而是把大數據看作一種「活」的數據,因為只有激活,大數據才有生命,才能成為未來世界人們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土壤和空氣。我們探索用生命科學的方法解決數據擁堵問題,以數據社會學的思維打開沉澱的數據寶藏。塊數據就是數據通過算法作用於場景,這種作用的動力就是激活數據學,它為我們尋找這小部分的有效數據提供了解決方案。作為一種理論假說,激活數據學就像一座朝向深邃的大數據宇宙的「天眼」。它是未來人類進入雲腦時代的預報,是關於混沌的數據世界的跳出決定論和概率論的非此即彼、亦此亦彼的複雜理論的大數據思維範式革命。
第五,塊數據提出的數據進化論、數據資本論、數據博弈論或將成為數字文明的「新三論」。美國學者塞薩爾‧伊達爾戈的《增長的本質》一書被譽為「21 世紀經濟增長理論的重要里程碑」。因為本書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經濟增長的本質是信息的增長,或者說秩序的增長。他認為,善於促進信息增長的國家會更昌盛。我們提出的數據進化論、數據資本論和數據博弈論,正是重構數位文明時代人與技術、人與經濟、人與社會的新秩序。我們的研究認為,數字文明時代增長的本質不是GDP 的增長,而是文明的增長和秩序的增長。新「三論」的提出,對社會結構、經濟機能、組織形態、價值世界進行了再塑造,對以自然人、機器人、基因人為主體的未來人類社會構成進行了再定義,對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新型權利範式和權力敘事進行了再分配。這既是研究未來生活的宏大構想,也是研究未來文明增長和秩序進化的重大發現。
我們對塊數據的研究才剛剛開始。數據驅動、算法驅動、場景驅動下的雲腦時代正在到來,激蕩著我們對於未來所有的憧憬和渴望。
我們永遠在路上。
連玉明
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9年12月
內文 : 第六章
共享價值
自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與經濟學理論誕生以來,人類的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生產力水平不斷增强,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但這些都是建立在利用地球資源的基礎之上。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上的生產資料是有限的,無法滿足人類無限增長的慾望。近年來,資源危機、生態危機等問題日益嚴峻,這迫切要求我們應對好地球資源稀缺性難題。在無法從宇宙其他星球中獲取相關替代資源前,共享是破解資源稀缺性難題的最佳方案。任何物品、勞動都具有共享價值,特別是面對著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數據、網絡等資源的共享價值還能無限擴大,成為一種永不稀缺的資源。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之中,共享必將成為一股變革性的力量,推動人類文明走向新的階段,而共享價值理論將成為繼剩餘價值理論之後最具革命性的理論。
第一節 共享價值的發現
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從遠古時期到現代社會,共享的理念一直深入人心,但共享的價值從未被發現。在英雄的帶領下,人們只看到了英雄的威武,而忽略了眾人貢獻的集體力量。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個人的力量越來越式微,共享的力量越來越凸顯。近年來,共享汽車、共享單車、共享住宿等共享經濟新模式不斷湧現,人們才開始重新認識共享的價值,利用共享的價值。
(一)從物的共享到數的共享
「共享」一詞是最近幾年才流行開來的,但回顧人類文明的發展歷史,共享的理念、模式早已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之中,成為推動人類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那麼,什麼是共享呢?共享是將自己的東西給他人使用的行為。這裡的「東西」既可指能力、物品,也可指知識、信息、數據等,一切你所擁有的東西都可以進行共享;「他人」既可指個體,也可指集體;「給」既包括無償地給,也包括有償地給。因此,共享的行為有很多種,包括分工協作、語言交流、文字記錄、商品交易、數據共享等。
早在遠古時期,人類就意識到了共享的力量。在那個茹毛飲血的時代,人類只是大自然進化過程中的一個物種,尚未成為地球的主人。為了應對來自大自然的天災與獸禍,人類不得不聯合起來,進行分工協作,將自己的能力與他人進行共享。有人制陶織網,有人採集野果,有人進行狩獵。甚至在面對獵物時,他們也是分工協作的:有人扔石斧,有人扔標槍,有人携棒打擊,這樣人們就能獵取更多的獵物。分工協作應該是人類所運用到的第一種共享的力量,通過這股力量,人類的生產力得以大幅度提高,人類得以大規模存活,從而形成了一個個群居的原始部落。自此,人類有了立足之本,有效地應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為後期人類的進化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分工協作的共享行為既是自然環境所逼,也是人類自身發展所需。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而交流則是人類的一種信息共享行為。關於語言的誕生,目前仍是學術界尚未完全解決的重大問題,存在著很多的爭議。我們認為,語言是人類與自然對抗的產物。人類在協同勞動過程中需要交流,而光靠動作比畫已滿足不了人們應對惡劣自然環境的需要,急需要有聲的語言提升協作交流效率。語言的出現,使人們能够向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改善了人類的溝通表達方式,從而推動信息共享的便利化。時至今日,語言依舊是人類最主要的溝通表達媒介,尚無一種工具能够完全取代語言的作用。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生變化,並根據不同的地域空間分佈形成了不同的語系、語種,推動人類文明向前發展。
同語言一樣,文字也是人類的一種共享工具,它脫胎於遠古壁畫。遠古人類喜歡在山洞的墻壁之上雕刻圖案以記錄英雄戰勝大自然的事跡。但隨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這種繁雜的記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人類的發展要求。最終,壁畫演變成象物的文字,即象形文字。文字的出現是人類文明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它以獨特的魅力承載著人類的生存經驗、發展知識等文明成果,並將它們共享給他人、後人,從而驅動人類不斷地進步。人類的語言與文字都是一種共享媒介,但兩者的側重點不一樣,語言側重於共享信息,而文字則是信息與知識雙側重。信息的交流與知識的傳承都是人類文明史上誕生得比較早的共享行為,它們對人類的貢獻是根本性與革命性的,助推人類從物種演化、萬物競爭過程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地球的主人。可以說,共享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核心動力。
商品交易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同時也是人類社會一種很重要的共享行為。從最初的物物交換到貨幣的出現,再到經濟學理論的形成,商品交易的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滲透到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經濟社會活動。商品交易是一種特殊的共享行為,它將人們自身擁有的物品共享給他人,並獲得一定的報酬。共享分為有償共享與無償共享,而商品交易常常表現為有償共享,它通過獲得報酬增强人們共享的動力,從而滿足彼此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商品的稀缺性難題。同時,與信息交流、知識傳承等共享行為不同,傳統的商品交易往往表現出有體性特徵,商品交易的客體主要是有體物,這是由有體物便於定價決定的。但隨著商品無體化趨勢不斷擴大,數據、信息、知識等具有價值的無體物在人類經濟社會生活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現代商品交易的無體性特徵將越來越明顯。
隨著人類進入大數據時代,數據作為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資源也被納入共享的範圍。但由於歷史發展的慣性以及頂層設計的缺乏,出現了大量的數據孤島,數據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數據潛力得不到有效挖掘,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同時,數據具有關聯性特徵,必須打破數據孤島,增强數據的關聯性,才能充分發揮數據的價值。打破數據孤島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數據共享,它主要包括數據開放與數據交易兩種共享方式,其中數據開放是無償的數據共享,數據交易是有償的數據共享。這兩種數據共享行為有助於破解數據資源稀缺性難題,激發人類生產數據的熱情與共享數據的動力,從而創造出更多的數字財富,推動人類文明走向新的高度。因此,共享是大數據發展最重要的引擎。目前,數據開放和數據交易仍處在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尚未解決,未來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共享的客體來看,共享行為目前可分為物的共享與數的共享。其中,物的共享是人們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共享,屬於物理世界的共享;數的共享則是人們看不見、摸不著的共享,屬於虛擬世界的共享,語言、文字、數據、信息等都可被納入數的共享範疇。因此,兩者相較,數的共享更為複雜,代表了共享價值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說,共享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動力。它可以增强人們的集體力量,有效地利用與改造大自然;它可以促進人們交流,提升人們的協同效率;它可以傳承智慧,推動人類不斷進步;它可以推動人們開展商業活動,破解資源稀缺性難題;它還可以打造數字空間,將人類帶入數字文明新時代。共享之於過去、之於當前、之於未來,其價值都不可估量,我們必須利用好這股必然而然的力量,推動人類更好地向前發展,更好地造福人類。
(二)從剩餘價值到共享價值
價值理論作為經濟學領域重要的理論之一,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商品的誕生。一件物品之所以能够成為商品,就是因為商品凝結了物品的價值,沒有價值的物品很難成為商品。亞里士多德在繼承古希臘先哲、智者,特別是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思想基礎上,構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價值思想體系,這是價值理論的萌芽。比較遺憾的是,在之後的2000年,亞里士多德的價值思想缺乏實踐的沃土,價值理論一直未能成形。
隨著資本主義的誕生,商品交易的規模不斷擴大,為價值理論的發展提供了沃土。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一書,創立了系統的政治經濟學體系。亞當.斯密認為,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商品的價值,即商品的價值等於當時該商品所能購買的勞動量,因此價值決定交換價值,而勞動量是衡量交換價值和價值的唯一正確的尺度。他還把價格分解為工資、利潤和地租三種收入。亞當.斯密的理論為後來者開展價值理論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亞當.斯密的理論是不完全的,缺乏有關勞動力與生產價格的論述,混淆了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的關係,使得後來價值理論的研究分化成為三個學派。
一是以李嘉圖、馬克思為代表的勞動價值論學派,該學派側重於從供給側對價值進行分析。李嘉圖修正了亞當.斯密關於「沒有使用價值的商品也具有交換價值」的說法,認為「價值由耗費的勞動決定而不是由購買的勞動決定」,這使李嘉圖成了勞動價值論的最終完成者。但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的相對過剩開始出現,許多商品的價值在市場中無法得到實現,李嘉圖的價值體系解體。而馬克思在繼承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商品二重性與勞動二重性學說,將勞動分為創造使用價值的特殊勞動和創造價值的一般勞動,並提出了剩餘價值理論,實現價值向生產價格的轉化。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反映的是商品交換背後人與人之間深刻的社會關係,是人與人的關係,這是他與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的根本性區別。
二是以門格爾、傑文斯、瓦爾拉斯、克拉克為代表的邊際效用價值論學派,該學派主張需求決定論。他們把價值歸結為主觀評價的邊際效用,即價值決定於商品的邊際效用,從而顛覆了價值實體的客觀性,並提出了邊際生產力理論,從而徹底地否定了勞動價值論。由於邊際效用價值論側重於消費領域的研究,注重的是消費和分配,系統地對消費者均衡(交換的均衡)和生產者均衡(勞動和資本投入的均衡)進行了闡述,使經濟研究中不大被重視的消費領域被提到了中心位置,為微觀經濟學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成了現代西方經濟學的起源。
三是以馬歇爾、薩繆爾森為代表的均衡價值論學派。該學派認為,在商品價值的決定上,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力量都不容忽視,商品的價值要由市場力量即供求均衡來決定,生產或消費無法單獨決定商品的價值。可以看出,均衡價值論是在勞動價值論與邊際效用價值論基礎上提出的綜合性方案,它所反映的是人與物之間的關係,即某種物品與整個社會需求的關係,往大了說,就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它通過(滿足社會需求所帶來的效用與滿足社會需求所付出代價之間的)成本—收益計算來反映人們的需求程度與物品稀缺程度或者獲得物品的難易程度之間的關係,這種反映對經濟現象具有很强的詮釋力。因此,從馬歇爾提出均衡價值論以來,該理論一直都佔據著西方經濟學的主流地位。
但也是從馬歇爾創立均衡價值論之後,價值理論領域一直都缺乏真正的突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特別是在互聯網誕生之後,全球化、網絡化、信息化、虛擬化的態勢越來越明顯,三大價值理論都無法對經濟現象做出令人信服的詮釋,越來越無法指導現代經濟的運行。很多新興經濟學理論,如信息經濟學、公共經濟學、博弈論、新制度經濟學、心理經濟學等,都提出了各自的新價值理論,但都只是對三大價值理論的發展和補充,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不具備普遍適用性。因此,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呼籲新的價值理論誕生。
從經濟社會形態來看,當今世界分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剩餘價值理論是分析資本主義的整個生產過程的理論。對於剩餘價值,他們曾這樣表述:「剩餘價值就是商品價值超過消耗掉的產品形成要素即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價值而形成的餘額。」他們把整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概括為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在生產領域,剩餘價值以商品的形式完成生產;在流通領域,剩餘價值以商品的銷售來實現。這樣,剩餘價值的生產和實現之間就形成了尖銳的矛盾:生產者會在商品生產過程中盡可能多地佔有剩餘價值,以取得更高的利潤;與此同時,剩餘價值率的提高將會阻礙商品剩餘價值在流通領域的實現,經濟危機由此而產生。他們用剩餘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運行最本質的規律、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對立的經濟根源和資本主義必然走向滅亡的根本原因。但剩餘價值理論無法反映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當然目前也沒有任何一種價值理論能够對社會主義做出完美詮釋。在這種情况下,隨著共享經濟形態的出現,共享的價值為人們所重視,共享價值理論脫穎而出,完美地詮釋了會主義乃至整個社會的價值規律。
所謂共享價值理論,是指圍繞共享行為產生的價值而形成的理論。從地球資源的稀缺性來看,地球上所有的資源都是有用的,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同時,我們擁有同一個地球,人人都享有利用地球資源的權利。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通過共享來提高地球資源的利用效率,這是共享價值形成的源泉和必要性。在價值形成過程中,勞動、資本、土地三種生產要素的提供者都發揮了作用,直接或間接地共享了自己的勞動,他們理應參與價值分配。因此,共享能够產生價值,且同剩餘價值理論一樣,共享價值理論的基礎是勞動價值論,它們都是形成於勞動。不論是在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共享價值理論都倡導勞動者要能够享受自己創造的價值,同時,它使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有機地結合起來,為社會的收入分配奠定了理論基礎,在全社會形成利益共同體,從而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進一步解放與發展生產力。
(三)共享價值的創造
共享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成為當前一種非常普遍的社會經濟現象。它從純粹的無償信息分享走向以獲得一定報酬為目的,向陌生人轉移私人物品使用權或是提供個人服務的共享模式,實現了從共享行為向共享價值的轉變。
價值是如何創造的?一般來說,價值的創造需要投入一定的資源,形成一定的產品。因此,價值的創造過程就是產品的形成過程。在傳統經濟中,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市場是自由的、開放的,而企業則是封閉的。作為創造價值的載體,企業通過佔有資源,生產出市場所需的產品,從而創造出價值,這裡的資源主要為資本、技術能力、人力等物質資源。因此,企業所創造的價值也呈現出封閉的特點。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的資源基礎逐步從物質資源向以數據信息、知識智力等為代表的無形資產轉變,這種轉變使得資源的獲取與使用都呈現出非連續性特點。共享模式可以較好地消除這種資源獲取與使用的非連續性,因為企業只需要消耗部分資源,而將閒置或冗餘的資源共享給其他企業,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率,其他企業借由共享獲取了稀缺資源,實現創造價值的提升,共享價值由此而生。
共享既是一種經濟模式,也是一種社會模式,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共享提供了更多的主動權,更高的安全性與透明度。以共享經濟為例,在傳統經濟模式下,市場缺乏透明度,商品與服務質量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消費者不具備消費的主動權。而在共享經濟模式下,消費者可通過共享掌握更多的信息,提升商品與服務的透明度,從而掌握消費的主動權,保障消費安全。二是共享解決了共享雙方的信任危機。不論是商品交易還是信息交流,由於共享雙方信息不對稱,彼此存在一種天生的不信任感,從而影響共享行為的發生。共享的出現則增進了共享雙方的信任,讓共享行為隨處可見。三是共享提升了共享雙方的福利水平。供給者通過共享提供更多的產品或服務,從而取得收益,而消費者也可以通過共享以更低的價格獲取商品或服務,雙方的福利水平都得以改善。
隨著時代的發展,共享不斷在全球拓展著影響力,共享經濟的發展與共享社會的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共享價值不斷擴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以互聯網、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興起,降低了共享成本,共享平台極大地提高了供需雙方的匹配效率,將共享物品的邊際成本降至幾乎為零,從而擴大了共享規模。第二,由於物質、文化等資源的不斷豐富,共享價值擁有堅實的資源基礎。一方面,人們不再以取得所有權作為終極目標,願意與他人共享自己的物品,為共享價值的創造提供了資源基礎;另一方面,不同階層的消費能力差異為資源的上下流動提供了環境。第三,人民群眾的消費理念發生了變化,社會整體的環保意識在不斷覺醒與升華,人們願意通過共享重新配置閒置資源,從而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減少商品的生產以及資源的過度使用,降低外部依賴性,創造共享價值。
從共享價值的創造機理來看,共享價值的形成至少包含以下幾個要素。一是活躍的共享行為。只有共享行為才能創造共享價值,這是共享價值產生的源泉。在共享模式下,只要擁有資源,都可以拿來與他人進行共享。任何人、任何組織都可以成為共享主體;任何商品、服務,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只要是有價值、有需要的事物都可以成為共享客體。二是構建共享平台。共享行為必須要借助共享平台來實現,這是創造共享價值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共享平台主要承擔著提供供求信息,實現供求匹配等中介服務職能。因為共享資源分散地存在於社會中,必須要通過共享平台進行集中、整合、展示、關聯與交易,集聚潛在供給者和需求者,實現共享資源跨時空的對接。三是資源的使用權共享,這是創造共享價值的核心動力。在傳統的模式中,要想使用一個物品,必須先獲得其所有權,然後才有使用權,這會浪費大量的資源。共享必須要將資源的所有權與使用權進行分離,形成一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格局,實現使用權共享。四是完善信任機制,這是創造共享價值的紐帶。共享行為主要發生在陌生人之間,因此必須要建立完善、可信的信任體系,解決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問題,這是產生共享行為的重要保障。一種新的模式產生的時候,必須要通過商業信譽吸引用戶去使用,才能創造它的價值。五是開放的共享系統,這是創造共享價值的活力保證。開放的共享系統要降低共享准入門檻,不限制人員的進入,否則共享規模會因為共享主體的受限、共享資源的枯竭而縮小,從而使共享喪失活力。只有開放才能保證共享規模以低成本的手段迅速擴大,實現更多的資源共享,創造更多的共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