ユダヤ式Why思考法
作者 | 石角完爾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猶太人每天鍛鍊的WHY思考法: 34個問題演練, 讓你理性思考、勇敢議論所有事:議論,是猶太人的智慧泉源他們的議論從不淪於情緒化的「爭論」而是秉持「為什麼」的中心思考, |
作者 | 石角完爾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猶太人每天鍛鍊的WHY思考法: 34個問題演練, 讓你理性思考、勇敢議論所有事:議論,是猶太人的智慧泉源他們的議論從不淪於情緒化的「爭論」而是秉持「為什麼」的中心思考, |
內容簡介 議論,是猶太人的智慧泉源 他們的議論從不淪於情緒化的「爭論」 而是秉持「為什麼」的中心思考,從而看清真相 創立臉書、Google、戴爾、英特爾的猶太民族堅信:世上多數事物並沒有正確答案,主流解釋也可能明天就被推翻。唯有培養問題意識,在媒體報導的資訊、自己周圍的生活議題中揪出疑點,那麼面對所有事,你都能理性思考、看穿表象。 提升思考力,很簡單!不必死盯著文件想破頭,從問「為什麼?」開始,利用9步驟就讓大腦達到最高效能── 第1步.什麼都能問,別怕「失禮」 善於察言觀色的人,恐有不思考的傾向。比起奉命執行到底,敢於質疑現有決策的提案型人才更搶手。 第2步.找到你的論點 論點主導思考的方向。以批判觀點接收任何知識,就能培養問題意識╳談話直指核心。 第3步.別讓成功羈絆你 英特爾捨棄自己的強項,轉向陌生領域而成為世界霸主。別讓經驗法則、「一直以來」的想法阻礙你下一步成功。 第4步.把情感放一邊 越是情緒化的議題,越容易遭執筆者帶風向。一招培養理性決斷力:先從與大眾對立的角度思考。 第5步.立論範圍要明確 思考的目標一定是能力所及、不畫大餅,堅信立即拿到手的獲利。 第6步.問「如何做」,不如問「為什麼」 在多變的時代,當銷售技巧無助業績、背誦法規無助勝訴,掌握人性、立法的「本質」才是最短成功路徑。 第7步.換一個角度處理棘手問題 求職碰壁、人際煩惱?改變思考的時間軸,讓你擺脫眼下的對立僵局,彈性思考出對策。 第8步.揣摩人心就能賺錢 免費App、博物館不收門票,不僅維持經營還賺更多。隨時觀察人類行為背後的心理,市場再變你都能打動人心。 第9步.整理你的價值觀 什麼最重要?不停議論,找尋你思考的主軸。 避免不思考的唯一辦法:把周圍所有事當作議論對象。瞄準問題點、不兜圈子、自由切換觀點,只要依循猶太思考九項原則,從幾歲開始都不成問題。 ※本書為《勇敢議論所有事!:猶太人每天鍛鍊的Why思考術》新版 ──||本書特色||── 1. 故事多取自猶太經典故事,從故事中訓練思考力: 各章34個問題演練援引《希伯來聖經》《猶太法典》及社會事件、商務實例等,貼近我們的日常,供讀者先思考自己的答案後,再對照猶太人常有的議論面向。 2. 針對好辯的猶太民族vs. 善於閱讀氣氛的東方社會 深刻觀察: 例一,日本媒體讚譽的捨己救人事件,在猶太人看來是值得表揚的嗎?例二,幫忙列印資料的機器人、從淚液檢測血糖值的隱形眼鏡,哪一項創新對世界更有益? 3. 明列思考九大原則,明瞭易懂可遵循: 讀者只需咀嚼這些議論的守則,並重新檢視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事物,便能培養獨立思考,擺脫職場、生活面臨的困境。 ──||專業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說書人/NeKo嗚喵 生鮮時書創辦人/劉俊佑(鮪魚) 台大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謝伯讓
各界推薦 ──||專業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說書人/NeKo嗚喵 生鮮時書創辦人/劉俊佑(鮪魚) 台大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謝伯讓
作者介紹 石角完爾1947年出生於日本京都。就讀京都大學時已考取特級國家公務員並通過司法考試。大學第一名畢業後,進入日本經濟產業部擔任律師。哈佛大學法學院碩士、賓州大學證券法碩士課程修畢、1978年哈佛大學法學博士課程合格。 歷經紐約、華爾街法律事務所、謝爾曼.思特靈(Shearman & Sterling)律師事務所及柏林Radon‧Ishizumi法律事務所代表,現為千代田國際經營法律事務所所長、代表律師。以國際律師的身分在歐美支援企業購併(M&A),成績斐然。2007年通過艱難的考試後,成為猶太教徒。同時身兼美國官方認證的教育顧問。林雯東吳大學日文系、東吳大學社會學碩士班畢業。興趣為臺灣史、性別研究等。譯有《經濟學超圖解》《深思快想》《點子變現術》《超強邏輯談判學》等。
產品目錄 推薦序 思考得更細緻,不理所當然 推薦序 當你連神都質疑,你才是一名合格的猶太人 前言:現在開始議論 引言:對任何事抱持「為什麼」思考 第1課:什麼事都要辯 練習1∣回答孩子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該質疑常識?/經驗推斷就是不思考/從身邊培養議論風氣 練習2∣質疑神的旨意 重新思考常識、專家意見 練習3∣該歸功於誰? 爭論,帶你走出絕境/邏輯致勝/提問,比答對還重要/禮貌反而限制思考 練習4∣與神爭夫 敢於向上提議/身處弱勢仍無懼提問 第2課:找出自己的論點 練習5∣聊蒼蠅 什麼話題都能展開議論/平時培養「為什麼」問題意識/論點明確,思考才深入/猶太人如何快速掌握論點? 練習6∣質疑「創世紀」 與我無關的事也要思考嗎?/正確答案是自己想出來的/閱讀時練習批判一字一句/沉默無法拉近幸福 練習7∣是誰的錯? 從多種觀點聚焦一個主題 第3課:跳脫思考的框架 練習8∣教材的順序 複製成功、沿用前例可能是不思考/英特爾捨棄功績的思考決斷 練習9∣該不該慶祝節日? 為何猶太人習慣先說「不」? 練習10∣摩西渡海 預設「不可能」為真實發生過/設想:如何才能發生? 第4課:不被情感左右 練習11∣捨命救人 意見一面倒,也要冷靜思考/議論,形成你的價值觀 練習12∣母鳥與小鳥 為防感情介入,要提出根據/在爭議中定奪的領導力 練習13∣狐狸與葡萄田 與其拚盡全力,不如正視風險/提升邏輯力,從檢驗資訊做起 練習14∣墮胎的規定 一有情緒,先思考對方用語詞義 第5課:不能「哪個都可以」 練習15∣請客的回報 顧慮情面,害你賺不了錢 練習16∣拿破崙與鯡魚 明定事業核心,不貪多 練習17∣魔法的石榴 過去功績如何變成阻礙/做決定,也有優先順序 第6課:問出根本價值才停止 練習18∣發明創新產品 開發機器人的兩種目標/已有答案,還需要討論嗎?/這世上的規定都怎麼來的? 練習19∣光與暗的世界 理解我們所在的世界 練習20∣諾亞方舟的真相 找出根本然後加以遵循/與其問「如何形成」不如問「為什麼」/成功的最短途徑:掌握本質 第7 課:從「不同次元」看事情 練習21∣掉落的蘋果 從問題出發而非解方 練習22∣小牛與黃鼠狼 擺脫「受害者」觀點,找出活路/學思考最好的老師:限制/限制帶來效率 練習23∣遵守教義或選擇工作? 障礙也許是將來的助力/困境,是自己認定的/從未來看眼前的決策 練習24∣兩個小偷 思考,不從自己也不從對方的角度 練習25∣士兵與護照 與敵人合作/換一個面向處理難題 練習26∣絕境生妙計 在順境也要轉換觀點 第8課:掌握人性以預測未來 練習27∣遭竊的〈蒙娜麗莎〉 做生意的關鍵/人性不曾改變 練習28∣人口調查 除了實用,人為何掏錢?/練習懷疑自己的觀點 練習29∣兩個乞丐 琢磨人性與欺詐不同/何種納稅方式較切中人心?/不收費更賺錢,運用人類心理 第9 課:擁有堅定的價值觀 練習30∣捕鯨的批評 具堅定價值觀的主張才有力/不斷問問題尋找自己的價值觀 練習31∣古代猶太人的退婚書 練習32∣牛與驢 ⑴ 思考問題背後的哲學/找對論點,從當下問「為什麼」鍛鍊 練習33∣牛與驢 ⑵ 堅定價值觀,讓你論述有邏輯/找出價值觀經得起驗證的依據/絕不沉默 練習34∣哪一隻是神聖的小牛? 本質思考帶你預測未來/勇敢提出你的懷疑/運用思考分析預測未來 結語 勇於挑戰現狀,才能造就不凡
書名 / | 猶太人每天鍛鍊的WHY思考法: 34個問題演練, 讓你理性思考、勇敢議論所有事 |
---|---|
作者 / | 石角完爾 |
簡介 / | 猶太人每天鍛鍊的WHY思考法: 34個問題演練, 讓你理性思考、勇敢議論所有事:議論,是猶太人的智慧泉源他們的議論從不淪於情緒化的「爭論」而是秉持「為什麼」的中心思考, |
出版社 /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ISBN13 / | 9789867778970 |
ISBN10 / | 9867778979 |
EAN / | 9789867778970 |
誠品26碼 / | 2681859665008 |
頁數 / | 24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若要培養思考力,沉默是大忌!只要對所有事多問一句「為什麼?」,面對媒體帶風向的報導、過時的組織慣例、人際問題等,你都能堅定自己的主張,理智思考最佳決策。
導讀 : 【前言】現在開始議論
若將日本人與猶太人相比,前者較重視情緒感受、現象與具體事物,擅長將事物詳細區分,也較重視整體中的部分,而後者則較重視邏輯、事物的本質,擅長抽象思考,從整體、綜合的觀點來掌握事物。基於這樣的特質,日本人就好比是「佛像的民族」,會受看得見的事物及情緒影響;猶太人則是「書的民族」,偏好追究看不見的事物與抽象思維的本質。因此,在日本人眼裡,猶太人就成了愛好強辯而且難以相處的民族。
然而,不僅是金融、證券和好萊塢業界,近年來世界知名IT企業的創立者,有一半以上是猶太人。如創立 Google 的賴利.佩吉(Larry Page)、創立 Facebook 的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Dell 的麥可.戴爾(Michael Dell)、微軟(Microsoft)的史蒂芬.巴爾默(Steven Ballmer)、英特爾(Intel)的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等不可勝數。
諾貝爾獎得主中,猶太人也占三到四成。為什麼猶太人擁有如此傑出的知性生產力?和猶太人吃過一頓飯就能窺知一二。
我在日本出生,本業是國際律師,以歐洲為據點,因故改宗猶太教、成為猶太人,現居歐洲。身為猶太人,每天(包括週末)早上、中午、晚上都要禱告。因為要到猶太教堂(Synagogue)參加聖經讀書會,常有機會和同胞聚餐。不論是在現居的瑞典還是到美國、歐洲各地,我都會到當地猶太教堂和同胞聚餐。
猶太教對用餐有嚴格的限制,信奉者只能吃以符合戒律的方式處理的東西,所以幾乎不外食。也因此猶太人即使和異教徒同桌,氣氛通常好不到哪裡去,所以自然會聚在一起吃飯。
猶太人只要聚在一起就會突然爭論起來。猶太人特別喜歡討論、爭辯,尤其興致來時會讓旁人覺得像在吵架,但他們激烈論辯、爭吵後還是能氣氛融洽的一起用餐。對猶太人來說,意見有分歧是理所當然,他們很歡迎別人提出異議或反駁。猶太人認為討論是一種藝術,也是鍛鍊大腦的智慧泉源。用一句話描述猶太教的本質就是「debating」(辯論)。
藉討論鍛練思考
猶太人吃飯時可能會爭論這樣的事:「神是全知全能的,才能創造出連自己也搬不動的岩石。因此神並非全知全能。」他們會認真討論這種三段論法為何怪怪的。
議論大都與《希伯來聖經》(亦稱為《塔納赫》[Tanakh]或《舊約聖經》)和《猶太法典》(Talmud,塔木德)有關。前者是猶太教正統經典,雖然是大約三千年前寫的,至今仍是世界第一暢銷書。
《猶太法典》主要是巴比倫尼亞(今伊拉克的巴格達)的口傳律法,以及記錄希伯來學者議論的文集,內容涵蓋日常生活中所有事情的規範與相關的詳細討論。一般認為,約一千五百年前,《猶太法典》就已形成現在的樣貌。
認真的猶太人,每週都會讀《希伯來聖經》和《猶太法典》,哪一頁寫了什麼大致都記得,所以一上餐桌就開始高談闊論。
「我贊成猶太法典的說法。」「為什麼?」討論發展的方向是以《希伯來聖經》和《猶太法典》的內容為前提,所以不具備知識的人完全跟不上。即使不談《希伯來聖經》《猶太法典》,猶太人也很喜歡玩思考遊戲,用邏輯擾亂對手、說服對方。
日本人討厭強辯,喜歡以「那裡的炸蝦天婦羅很好吃」、職棒或演藝八卦之類的話題來炒熱氣氛,沒辦法像猶太人那樣。為什麼猶太人有傑出的知性生產力?因為猶太人是議論、思考的民族,更進一步說,是想盡辦法思考「為什麼」的民族。腦在討論根本問題時能發揮最高效能,而不是在感動或生氣時,也不是在聽課、聽演講或背誦時。
以世界最優秀大學自豪的哈佛大學與劍橋大學,皆開設著名的輔導課程,由教授和一到兩名學生,在辦公室討論一個半小時以訓練思考。也就是說,思考力可經由討論鍛鍊,而且會隨著訓練的份量而提升。
「但該怎麼做呢?沒有討論對象啊?」所以本書提出「一個人也可以進行討論訓練」的方法。本書以每個猶太人從小就讀的《猶太法典》為基礎,重現猶太人日常進行的議論內容與方式。希望讀過本書後,你也能體驗到猶太式「Why思考術」,並且融入每天的思考訓練中。
內文 : 【摘錄1】練習1_回答孩子的問題
吃飯時,孩子看著杯中的水,問:「為什麼水是透明的?」你會怎麼回答?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鳥為什麼能在空中飛?」「月亮為什麼會亮?」「那個叔叔為什麼禿頭?」孩子總是好奇心旺盛,對目光所及的事物都興味高昂,不停問:「為什麼?」「怎麼會這樣?」即使對大人而言理所當然,或是為了不使對方困擾而不敢問的事,孩子也會毫不在乎問出來。
大家遇到這種問題,一時間也會無言以對吧?回到前面的問題。當孩子問:「為什麼水是透明的?」你會怎麼回答呢?
a.糾正他,要他吃飯時別說話:「這種事不重要。現在是吃飯時間,趕快吃。」
b.告訴他:「水一定是透明的啊!」
c. 問他:「你怎麼會想到這個?」和他一起思考。
我想到以上三種可能的回應方式。選a或b的人要注意,這兩個答案恐怕有強烈拒絕思考的心態。
為什麼我們該質疑常識?
常不深入思考,也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任何困擾。尤其是被視為常識、理所當然、社會慣例之類的事,即使不逐一提出疑問、徹底思考,事情也能在彼此的默契下順利進行。
人們寧可安於現狀而不思考「為什麼」,通常是因為提出問題可能會損及人際關係。因為許多人覺得愛提問的人不好相處,或是想「都是大人了,應該要會察言觀色才對」。
「為什麼水是透明的?」就屬於這類問題。多數大人都會回應:水就是透明的東西,就這樣。雖然如此,真的被問到這種問題時,能正確回答的人有多少?若從未深入思考「水是透明的」的理由,能說出正確答案的人恐怕不多。
因為答不出來就偷偷把話題轉成禮貌問題,要對方「專心吃飯,不要扯這種無聊的話」,是「不思考」的象徵。
經驗推斷就是不思考
缺乏思考有時甚至會造成難以挽回的事。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重返大氣層時機體爆炸,發生空中解體事故,導致7位太空人犧牲生命。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
在《新創企業之國:以色列經濟奇蹟的啟示》一書中,即介紹美國太空總署(NASA)地面團隊對事故處理的詳細調查研究。書中記載:這次事故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現場氣氛死板限制了討論。
爆炸的直接原因,很明顯是太空梭起飛時,機體剝落的發泡隔熱材料碎片擊中左主翼造成破洞。問題是:從起飛時材料碎片碰撞左主翼,到重返大氣層時發生爆炸,中間過了兩週的時間。
難道在這兩週中,沒有任何對策能避免事故發生嗎?事實上,聽說當時內部有工程師預測可能引發悲劇,提出應趕快確認並修復太空梭上的毀損,但他的提議被上層駁回,因為過去也有太空梭起飛時發泡材料造成機體損壞,不過沒有引起任何事故。上層用經驗推斷,認為這次剝落應不至於太嚴重,只要定期維修機體就可以。其他人沒有工程師的危機意識,也不想深入思考討論,最後導致最糟的結果。
從身邊培養議論風氣
同樣是太空梭的發射事故,和哥倫比亞號的慘事相比,阿波羅13號則幸運生還。1970年,阿波羅13號發射兩天後,其中一個氧氣罐爆炸,被認為返回地球可能會發生危險,但NASA 團隊臨機應變,使太空人平安返回地球。
這兩個事件的差別在哪裡?《新創企業之國》一書指出以下幾點:首先,阿波羅13號的團隊擁有能自由提出意見交流的環境。指揮中心負責人金.克蘭茲(Gene Kranz)在發射的幾個月前就開始溝通想法,不只在NASA 內部,連對外部的包商也是,以求累積最大的訓練效果。
他們平時就鼓勵百無禁忌討論所有事,營造不論任何立場都能由提出意見、彼此傾聽想法的環境。在不斷變化的情況中,再無關緊要的事、已知的事,經由討論都可能轉化為新的智慧。能救回所有人都認定已陷入絕境的阿波羅13號,是因為團隊不畏討論任何事的態度,即使是禁忌的事也不例外。
不只這種面臨危機的緊要關頭,大家平常應該也可以體會到不思考導致組織僵化。避免不思考的唯一方法,就是把自己周圍的所有事都當作議論對象,尤其是與社會風氣對立的問題點。大家可以從這裡開始學習猶太式思考的第一步,尤其是世人、社會、公司、朋友之間似乎不能談論的話題,更要認真議論。
「可以捕鯨嗎?」「如何防止父親對親生女兒性侵害?」「伊斯蘭教原本是和平的宗教嗎?」「可以把輕視他人的宗教信仰當作是表現的自由嗎?」「中國的諾貝爾得獎者比日本少,所以是較劣等的民族嗎?」「ISIS的殘暴和二次大戰時的日軍有何不同?」「投原子彈、東京大空襲這種無差別大量虐殺,比ISIS更沒人性嗎?」
在公共場合討論這類話題確實很難,可以先和朋友、家人討論看看。為什麼社會上很難公開議論的事要先從家中開始?因為討論很容易尖銳化,雖然這就是思考運作的結果。
【摘錄2】練習15_請客的回報
你正準備跟猶太人開會。會議時間一到,猶太人買了附近知名咖啡過來請你。就在會議差不多要結束時,猶太人針對咖啡錢說了幾句話。
問題:他的話非常具猶太風格。這位猶太人到底說了什麼?
這是我與一位猶太商業夥伴開會時發生的真實事件。猶太人說:「我為你花錢買了這杯咖啡,你能讓我有什麼期待?」
一般人或許會心想「怎麼有這麼厚臉皮的人?」在東方社會,為客人準備咖啡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開口跟人家講錢實在丟臉,因為只要未來談成大生意,咖啡這點小錢算不了什麼。
顧慮情面,害你賺不了錢
然而,猶太人卻不這麼認為。假設這杯咖啡價值九百日圓,猶太人希望這場會議能讓他賺到3000萬日圓。
猶太人徹底追求短期利益,仔細檢視自己究竟能獲得多少利益。要是開一小時的會卻沒得到成果,他們或許會說下次不必再見。猶太人的立場極為明確。他們不會想:「這天的900日圓,或許在三年後能帶來1億日圓的交易。」
「哪裡能讓我賺錢?」才是猶太人的著眼點。下一則<練習16:拿破崙與鯡魚>說的故事也是相同的觀念。
【摘錄3】練習25_士兵與護照
北非的衣索比亞(Ethiopia)也有猶太人。1980年代末,衣索比亞的軍事政權逮捕了國內猶太人。猶太人全遭到拘禁,因為沒東西吃,瀕臨餓死邊緣。
被逮捕的猶太人中有位拉比趁無人注意時逃出監獄。那天他躲進農家小屋,直到深夜才往國境方向前進。太陽升起前就躲起來,深夜一片漆黑時再繼續上路,持續好幾天,他終於遠離監獄並搭上巴士。
沒想到中途遇上臨檢站,巴士被迫停靠,兩位士兵走上車來。士兵手持機關槍大喊:「全部人聽好,拿出護照或身分證件!手拿證件高舉起來,沒證件的傢伙就是可疑人物,我們直接射殺!」
拉比什麼東西都沒拿就逃離監獄,若被士兵查到,他的生命就到此為止了。幸運的是,拉比的座位在巴士最後方,等士兵過來還有2、3分鐘的時間。拉比拚命想辦法,急中生智採取了起死回生的行動。
問題:換作你是拉比,要如何脫離這個險境呢?
這是故事中的拉比親自告訴我的真實事件。猶太人即使遭遇這般絕境也絕不放棄,他們絞盡腦汁爭取可以活下去的機會。
拉比最後站起身,一一收集身邊乘客的護照。收了15本護照,便把所有護照交給沿著走道過來的士兵,「包含我在內,所有乘客的護照都在這。您辛苦了。」突如其來的舉動讓士兵認為眼前這個市民是自己人,所以大致翻過後就把護照都還給拉比。「好了!」士兵說完就下了巴士。
恐懼讓拉比驚慌到心跳幾乎就要停止。之後拉比安全通過國境,成功從地中海搭船逃往以色列。據他所言,這趟逃難長達一個月。
攸關能否死裡逃生的短短數分鐘內,他如何想出這個辦法?為了不讓士兵發現自己身上沒有護照,拉比想到只要扮演協助的角色,把眾乘客的護照一起交上去檢查,或許就能騙過士兵,所以他起身假裝幫忙收集其他人的護照。
士兵一定沒想到,一個可疑人物竟然敢做這麼大的舉動,因而輕信拉比的話,沒有拿護照與本人一一比對真是太幸運。
與敵人合作
可疑人物?還是協助者?不管事實為何,其實有很多方法可模糊他人對事實的認知。這大膽的做法源自觀看角度與次元不同,必須平時就習慣以不同次元觀察事物,才能從二次元跳脫到神的觀點發想。
乍看之下是敵對關係,但若從神的觀點來看,也可以是自己人。
再舉個容易理解的例子。銷售市場上,對於一般消費者大都還不認識的產品,與其和競爭企業相互牽制,合作做大市場反而能為彼此帶來利益,就是「雙贏」。把敵人變成自己人,可以改變眼前的對立僵局。
以色列工科大學猶太研究者開發的新形態抗癌劑就是很好的例子。
換一個面向處理難題
一直以來,抗癌劑的主流都是口服或注射,目標在於有效以分子標的藥物攻擊癌細胞。然而,雖然目標是癌細胞,但與癌細胞相似的正常細胞也會連帶受到攻擊,副作用的問題始終無法避免。研發抗癌劑的一大課題便是,如何減輕副作用,提高抗癌劑攻擊癌細胞的正確率。
不過這位猶太學者的想法完全相反。他不把癌細胞當敵人,而是把癌細胞當自己人,所以他不採用抗癌劑攻擊癌細胞,而是讓癌細胞自己製造抗癌劑。
癌細胞會在人體內強力吸收養分而不斷增殖,這位猶太學者想利用其強大吸收力,將奈米物質注入癌細胞,讓癌細胞本身變成抗癌劑製造工廠,最後因自身製造的抗癌劑而死去,這就是他的理論。
這嶄新的癌症治療方法深受世界矚目,吸引大量投資。至今為止,人們都是致力於提高抗癌劑攻擊癌細胞的正確率,然而提高正確率有其限制,若執著在此難以改變副作用的問題。這位猶太學者以更寬廣的視野來思考,聚焦於癌細胞會從人體吸收養分進行增殖這一點,不再堅持抗癌劑與癌細胞只能敵對,反而把癌細胞當自己人,讓癌細胞自體產生抗癌劑,進行自殺性爆炸(suicide bomb)。
能不能藉由「將敵對轉為友好」來達成目的?試著如此思考,為自己找出活路。
推薦序 : 推薦序一 思考得更細緻,不理所當然
我相信給猶太人更多時間,宇宙的祕密會被他們解開或問光。
對於他們不停提問的民族性,我只有誠惶誠恐四個字可以形容。很遺憾現今的教育不只是放棄了提問,更讓孩子們從此遠離書本和文字,直接放棄思考啟蒙的起點,讓人不勝唏噓。即便現在獲得資訊如此容易,每個人都像是有錯失恐懼一樣對資訊囫圇吞棗。幾乎都想不起來,什麼時候懷疑過手上的資訊了。
古人都說盡信書不如無書,除了考試用到,拿到現實生活卻忘了怎麼填空。我們迴避問題,有時候只是下意識的迴避糾紛和麻煩。小時候提問會被長輩貼上「調皮」的標籤、長大後提問,會被同輩貼上「麻煩」的標籤。最後我們根本不思考了,也不會引起思考的動機。
我相信文字不是唯一一個能辦到思辨的藥引,但它是最簡單的一種方式。書中最令我驚訝的故事,是在《希伯來聖經》裡,摩西與神激烈的爭辯把所有人帶出埃及的可能性。當然我們知道最後摩西還是出任務了,不過對方可是神明耶,難道不會擔心多說一個字會惹得神不開心?
從本書可以看到不只是猶太人,更多是東、西方文化的思考習慣比較。盲目相信不僅發生在宗教上、輿論或新聞,更甚有不少人也會無意間在LINE群組轉傳假消息。這些其實都是花幾分鐘就能查到證據的假新聞,不過有多少人不假思索的接收,而非懷疑它呢?我認為前者占大多數。
這世代需要的是不同聲音、多變思考的腦、求新求變的勇氣,不知道為什麼大環境似乎較喜歡模組化?讓每個人都是同一種樣子,才會不斷有「為什麼我不開心?」「該不該繼續待在這份工作」的困惑,放棄思考等同於放棄人生;相反的,開始思考就能重新撿起一些人生碎片,更甚至思考的精確細膩,也許能看到一些別人尚未料想的可能性。
這也是為什麼,世上知名的成功人士有四成左右都是猶太人吧!會提問,同時也要懂得問到點上,問題不只能幫自己解惑、喚醒世界,更能確立自己的價值觀與信念。
書中利用大量的故事舉例,輕鬆好閱讀。我把本書納入每天早上起床、快速幫腦袋開機的好書單,讀者不如每天用輕鬆的心態讀一到兩篇小故事,幫自己換個成功人士的腦袋。
NeKo 嗚喵/說書人
推薦序二 當你連神都質疑,你才是一名合格的猶太人
我最近一次對猶太人的印象,是來自Netflix上映的電影《原鑽》,由亞當山德勒(Adam Sandler)主演的鑽石商人就是猶太人。劇中有一幕使我印象深刻,主角整個家族聚在一起吃逾越節晚餐,所有人都排除萬難到場,連欠債者與債主兩人都被迫相安無事的吃飯,可見這是一個多麼重要的節日。
但你知道嗎?逾越節,是一個需要把家裡打掃乾淨的節日,還要把家裡的酵母菌清除乾淨,連一點麵包屑或是穀物都不能留在地上。
讓我們思考一下,假設你是猶太人,如果在逾越節前一天,你家出現一隻老鼠叼著一小片麵包,越過客廳,然後從洞裡跑出去,這時你會忽視現況,放心過逾越節?還是會翻天覆地的重新把家裡打掃一遍?
聽起來是一個思想實驗,但這是《猶太法典》裡探討的內容。在日常生活,對宗教經典進行邏輯探討?這就是猶太人有趣的地方,不看這本書,我還真不知道猶太人如此誇張。
我再舉一個例子,書中有道練習題,要你去質疑神的旨意。題目是這樣的,《出埃及記》的時代,猶太人當時是埃及人的奴隸。某天,神突然降臨摩西眼前,神對著他說:「你去埃及把所有猶太人都救出來。」摩西卻說:「這是不可能的。」
作者此時要我們回答這個問題,摩西不同意的根據是什麼?正常來說,這故事的走向應該是,摩西義無反顧的接下了神的請示,帶著神賜予的聖物,踏上一趟搶救雷恩大兵的艱難旅程。
猶太人的神話卻不太一樣,摩西很理性的和神進行七天的討論,我看到這裡都傻了,這不是緊急狀況嗎?還可以如此理性的討論?讀到之後的章節,我才慢慢體會到,為什麼要花一整本書來講解猶太人的思考邏輯。
思辨是猶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喜歡討論《猶太法典》和《希伯來聖經》的內容。身為臺灣人可能很難想像,誰會沒事在吃熱炒時,討論《聖經》或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書中另一點吸引我的是,作者在日本出生,後來改信猶太教成為猶太人,也因此能體會到日本人跟猶太人兩者民族性的差異。他的職業還是一位律師,對於辯論跟深入思考的鑽研也超越常人,更能看出猶太人從不同次元思考事情的功力。
對於辯論,我想不僅是日本人不喜歡衝突跟表達自己的意見,臺灣大多數人也是謙虛愛和諧,相較之下,我是比較喜歡問「為什麼」的人,常會連問數個為什麼,想了解對方對於某件事情的想法,深究事物的本質。但這樣的追問也常招人誤會,是不是在針對他,或心想「為什麼要做到這種程度,好好聊天討論不行嗎?」
書中也提及,追問事物的本質,不僅有助於跳脫框架,這是創新的種子,看透事物的本質、找出根本邏輯,更能找到有效率的解決方案。從猶太人的思考角度來說,什麼事情都「Let it go」,想要和氣生財,很有可能就失去了「思考生財」「創意生財」的機會。
曾有一位創意總監跟我說,他會去學習法語,就是想換一個思維邏輯,讓自己進入法國人的身分,藉由法國人的腦袋,想出先前想不到的創意idea。
我想這本書就是把一個猶太人的濾鏡交給你,教你一套猶太人的思維模式,讓你透過猶太人的腦袋擺脫思維的慣性,看見新的未來。
劉俊佑(鮪魚)/生鮮時書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