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e More We Saw Stars: A Memoir
作者 | Jayson Greene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在沒有你的星球, 學會呼吸: 死亡、哀痛、癒合、前進, 一個家庭的重生旅程:書評網站Goodreads破三千名讀者近五顆星感動推薦:「這是一本會讓你哭泣,但也會讓你微笑的書。 |
作者 | Jayson Greene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在沒有你的星球, 學會呼吸: 死亡、哀痛、癒合、前進, 一個家庭的重生旅程:書評網站Goodreads破三千名讀者近五顆星感動推薦:「這是一本會讓你哭泣,但也會讓你微笑的書。 |
內容簡介 書評網站Goodreads破三千名讀者近五顆星感動推薦: 「這是一本會讓你哭泣,但也會讓你微笑的書。」 ☆☆☆☆☆ 有沒有一套指南,可以教我如何在沒有葛瑞塔的星球上呼吸? ☆☆☆☆☆ 「這座城市殺了我的孩子!」 兩歲的葛瑞塔與外婆坐在曼哈頓上西城的一張長凳上, 一塊紅磚從附近八層樓高的地方橫空飛出,重擊她的頭部。 小小身軀當場出血、失去意識,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事情來得太快太急, 傑森.格林與妻子史黛西唯一能做、最簡單的決定竟是——捐贈器官…… ★美國亞馬遜書店當月選書、《紐約時報》當月矚目新書 ★美國版高規格首印150,000冊、美國獨立書商聯盟(IndieBound)推薦書單 ★《歐普拉雜誌》(O, The Oprah Magazine)、《觀察家報》(The Observer)、Vulture網站、《ELLE》雜誌、《Bustle》雜誌,選為2019年最受期待書籍 ★《泰晤士報》(The Times)、《Glamour》雜誌、《Poets & Writers》雜誌、Book Riot網站,評選為2019年最佳書籍 這本書,獻給每個生命曾經出現缺口的你我—— 你將走進他們的生命,感受他們從混亂、哀傷到面對傷痛, 如何療癒重生、走向未來; 他們也將走進你的生命,讓每一位曾體會生命脆弱的你我, 一同回憶活在心中的摯愛。 ★★★★★ 「誰都不該遇上這樣的事。」 一塊紅磚讓傑森.格林不只要面對女兒的腦死,還要應付對這件意外窮追不捨的媒體……。 「噢,對了,我是在地獄裡。」 失去葛瑞塔的頭幾個月,他對著天空哭泣;對著河水大吼大叫……哀傷就像是他身體的附件,如影隨行。 「會沒事的,我們即將進入難以想像的生活,但終究會熬過去。」 為了感受葛瑞塔的「陪伴」,他決定提筆記下與女兒的互動與思念,記錄下數百個日子以來,殘酷的現實,真摯的情感,強烈的痛苦,以及他每分每秒的心情寫照。 我們如何熬過難以想像的悲痛? 在無可形容的傷痛後,仍可找到前進的道路? 深淵之中,人們如何找到重生的喜悅、信心與韌性? 傑森.格林以質樸的真誠、深刻的情感和細膩的柔情, 描述他與妻子史黛西如何面對這段人生的黑暗長廊。 從面對死亡的難以接受、混亂,夫婦兩人獨自處理傷痛, 到擁有第二個孩子、往前邁進……。 這段完整的自我療癒之旅,告訴每一位讀者—— 漫漫人生,我們終究無法逃避悲傷, 但我們一定有勇氣與力量走過生命中每個最艱難的時刻。 對於《當呼吸化為空氣》、《當我即將離你而去》的讀者而言, 這是一本令人難忘的回憶錄,勇於探索生命、家庭及人生。 更讓我們猛然想起,人生即便最平凡的日子都是幸福── 不是說明死亡的強橫或生命的無常,而是見證愛的力量堅不可摧。 《在沒有你的星球,學會呼吸》將改變你看世界的角度。 ──||各界讚譽 ||── 一本扣人心弦而美麗的書,關於面對難以想像的傷痛時,因愛萌生的力量。 ──雪兒.史翠德(Cheryl Strayed),《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作者 我們如何從椎心之痛中發掘美好?如何在傷心欲絕時探索並找到意義?在這本為靈魂灌注正面力量的書裡,傑森.格林恰恰做到了這兩點。《在沒有你的星球,學會呼吸》不僅是人性的一次驚人成就,更是文學的出類拔萃之作。 ──丹妮.夏彼洛(Dani Shapiro),《紐約時報》書評家 在本書中,傑森.格林具體呈現養兒育女的勇氣、哀傷的瘋狂,以及各種形式的愛如何持久不衰。這本書探索了傷痛與家庭的意義。風趣、透徹、情感豐富──證明寫作高手確實能把自己的特殊經歷,轉化成所有人都能從中獲益的共通故事。 ──露西.卡拉尼提(Lucy Kalanithi),《當呼吸化為空氣》作者遺孀 這部傑作提醒了我們,決定人生的莫過於我們最深的愛,其餘一切──甚至極度的悲傷──都無可比擬。 ──凱特.鮑樂(Kate Bowler),《你是我一生的願望》作者 美麗……令人心碎……問題的答案就在於:人怎麼能在這樣一場毀滅性的悲劇中倖存下來……這個故事不僅關於失去,而是關於非凡的愛……對生命充滿希望……光明。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在沒有你的星球,學會呼吸》並不是關於一個家庭的悲劇——儘管格林詳細描述了女兒逝世後、哀痛日子裡他的感受。相反地,這本回憶錄講述的是一對夫婦面臨了你想像得到最糟糕的事情,他們仍然選擇好好生活。 ──《書評月刊》(BookPage)重點書評 傑森.格林的《在沒有你的星球,學會呼吸》以出於純然必要的語言,臻於行雲流水之境,彌合了日常生活與不可名狀的際遇之間的鴻溝。 ──強納森.列瑟(Jonathan Lethem),美國作家 ──||感動推薦 ||──(按姓名筆畫排序)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葉揚│作家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醫師 番紅花│作家 凱若│親子暢銷書作家
各界推薦 ──||各界讚譽 ||── 一本扣人心弦而美麗的書,關於面對難以想像的傷痛時,因愛萌生的力量。 ──雪兒.史翠德(Cheryl Strayed),《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作者 我們如何從椎心之痛中發掘美好?如何在傷心欲絕時探索並找到意義?在這本為靈魂灌注正面力量的書裡,傑森.格林恰恰做到了這兩點。《在沒有你的星球,學會呼吸》不僅是人性的一次驚人成就,更是文學的出類拔萃之作。 ──丹妮.夏彼洛(Dani Shapiro),《紐約時報》書評家 在本書中,傑森.格林具體呈現養兒育女的勇氣、哀傷的瘋狂,以及各種形式的愛如何持久不衰。這本書探索了傷痛與家庭的意義。風趣、透徹、情感豐富──證明寫作高手確實能把自己的特殊經歷,轉化成所有人都能從中獲益的共通故事。 ──露西.卡拉尼提(Lucy Kalanithi),《當呼吸化為空氣》作者遺孀 這部傑作提醒了我們,決定人生的莫過於我們最深的愛,其餘一切──甚至極度的悲傷──都無可比擬。 ──凱特.鮑樂(Kate Bowler),《你是我一生的願望》作者 美麗……令人心碎……問題的答案就在於:人怎麼能在這樣一場毀滅性的悲劇中倖存下來……這個故事不僅關於失去,而是關於非凡的愛……對生命充滿希望……光明。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在沒有你的星球,學會呼吸》並不是關於一個家庭的悲劇——儘管格林詳細描述了女兒逝世後、哀痛日子裡他的感受。相反地,這本回憶錄講述的是一對夫婦面臨了你想像得到最糟糕的事情,他們仍然選擇好好生活。 ──《書評月刊》(BookPage)重點書評 傑森.格林的《在沒有你的星球,學會呼吸》以出於純然必要的語言,臻於行雲流水之境,彌合了日常生活與不可名狀的際遇之間的鴻溝。 ──強納森.列瑟(Jonathan Lethem),美國作家 ──||感動推薦 ||──(按姓名筆畫排序)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葉揚│作家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醫師 番紅花│作家 凱若│親子暢銷書作家
作者介紹 傑森.格林傑森.格林 Jayson Greene作家、資深撰稿人、音樂評論家。美國著名音樂網站Pitchfork特約撰稿人,曾任該網站資深編輯。他的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Vulture網站、《GQ》雜誌,以及其他報章雜誌。這是他的第一本書。目前與妻兒定居布魯克林。黃佳瑜黃佳瑜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企管碩士。曾任聯合利華行銷企劃、美商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管理顧問。現為自由譯者,譯作有:《Jack》、《但求無傷》、《敦克爾克大撤退》、《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合譯)等。
產品目錄 推薦序_________一個父親從地獄回到人間的重生旅程/凱若 推薦序_________讓希望與悲傷同行/李偉文 推薦序_________盡力活下去的我們,用餘生愛著離開的你們/葉揚 SECTION ONE_________意外 有些事情你是用身體去看,不是用你的雙眼。我退到一旁,感覺有東西蒸發掉了,也許是我靈魂中的一個量子、一經觸碰就焚燒殆盡。我變輕了,不知怎地立刻少掉一點自己,彷彿某個巨大的鑽子鑽進我的骨頭,抽走了骨髓…… SECTION TWO_________劫後 「我們學會與哀傷共存,把它當成很棒、很可愛的同伴。因為那是一股溫柔的哀傷,讓心變得柔軟,讓你學會接納一切。」我們正一起跨越一道巨大而可怕的門檻,朝某個方向前進。我不知道最後會走到哪裡,但這剛萌芽的認知彷彿在我耳中發出嗡嗡聲響。 SECTION THREE_________克里帕魯 哀傷把持了我們原本以為自己可以作主的許多事情。葛瑞塔過世六個月,我們差不多六十人共聚在克里帕魯中心。有些人失去年紀較大的孩子;有些人喪偶、喪母或喪父。全部的人有一個共同點:所有人都遭遇了照理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我們全被推到這裡就定位——被生活、被情勢、被排程…… SECTION FOUR_________尋覓新家 拋棄房子之後,我們也背離了親人。這是出於本能的決定,動物性多於自覺。我們分辨不出自己的動機。或許,就有如受傷的狗會把自己蜷縮成一團?像蟑螂一般逃避審視的目光?我們不知道,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在乎。對我們而言,這不在乎是一種新鮮感受,我們樂在其中。 SECTION FIVE_________懷孕 葛瑞塔如今站在原野邊際,只剩下小小的身影,快活地對我揮揮手。再見了,爹地,她對我說。我自由了。我的胸腔萎縮,植物在黑漆漆的胸廓裡開花,我慢慢變成泥土。我變成了葛瑞塔,葛瑞塔也變成了我。我們倆是被地球捧在掌心的一把泥土。 SECTION SIX_________哈里森 還要好久好久,我們才能再度找到彼此,葛瑞塔,我確定在這段時間,我會一直想念妳。待在哈里森身邊,好嗎?關於他的生命,有好多事情只有妳能教他。哈里森,這就是她在我心裡居住的地方。你也看見她了嗎?你們看見天空了嗎?感覺到涼風了嗎?真美好,不是嗎?孩子們,牽著我的手。好了,走囉。 Acknowledgments_________致謝
書名 / | 在沒有你的星球, 學會呼吸: 死亡、哀痛、癒合、前進, 一個家庭的重生旅程 |
---|---|
作者 / | Jayson Greene |
簡介 / | 在沒有你的星球, 學會呼吸: 死亡、哀痛、癒合、前進, 一個家庭的重生旅程:書評網站Goodreads破三千名讀者近五顆星感動推薦:「這是一本會讓你哭泣,但也會讓你微笑的書。 |
出版社 /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ISBN13 / | 9789867778833 |
ISBN10 / | 9867778839 |
EAN / | 9789867778833 |
誠品26碼 / | 2681811462003 |
頁數 / | 27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1‧盡力活下去的我們,用餘生愛著離開的你們
文/葉揚(作家)
失去孩子這件事的痛苦,跟踢到桌腳不一樣。一般來說,踢到桌腳的當下反應很大,你會跳起來,罵髒話,會痛到無法思考,喔喔喔地慘痛哀叫。但一分鐘過去以後,又能毫髮無傷地接著過下面的人生。
而失去孩子的感覺是反過來的。
我記得自己當下很麻木,當然是流了眼淚,可是你跟那些悲傷隔著一段距離,好像在看一齣戲。接著,一天一天過去,當大家都覺得漸漸好起來的時候,事情卻從裡面慢慢改變著,有一部分的自己好像離開了,你開始懷疑為什麼會變成留下來的那個人,你反覆檢討,反覆控訴,孩子無緣無故地死去,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留下來才對。
思念跟自責會轉來轉去,像遊樂場裡的旋轉木馬,人生裡頭,其他新發生的事情,都只是坐在上頭的孩子,如何笑鬧玩樂,也只是上上下下。有一種僵硬的東西,在心裡以卡榫和螺絲鎖著,固定不會動。不論你多麼想要堅強以對,有一部分就是鎖住了。
我很能理解這本書。除了同情,還有理解。
本書的作者失去了兩歲的女兒,因為在某個悠閒的午後,在路邊的椅子坐著,從天而降的一塊紅磚,打中了小女孩的頭。
「拜託告訴我,磚頭砸中葛瑞塔什麼地方,打到她的頭了嗎?」讀著這句話,我便想著,都是這樣的。身為父母,你心裡知道什麼是最壞的情況,你開口問了,然後在心裡許願,那件事情沒有發生。
在面對失去孩子的心碎時,我們經歷了如此相似的過程。
作者一家人搬了家,我也是;他們去見靈媒,希望靈媒喊出女兒的名字,而我在失去孩子後,陸續見了兩個風水師。我以為投靠這樣的事,是傻子才會做的事,但不是,那是一個出口。以前的我並不明白,有種自以為是的優越感,以為自己比那些求神問卜的人厲害,可是被命運傷害的時候,我走過了人性脆弱的過程。
「我們走進葛瑞塔的病房,她的頭蓋骨又青又腫,中間有一排大得嚇人的縫合針。『嗨,小猴子,』我的妻子說:『我們相處的時間不太長,還不夠,不是嗎?』」
有一部電影,裡面的台詞是:「緣分這件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我直覺失去孩子的父母,會想到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孩子,我是不是辜負了你?
失去孩子這件事的痛苦,有一部分是在於愛得不夠。
孩子那麼小就走了,身為父母,會覺得愛得不夠多,愛得不夠久,那些滿滿的愛,都沒有地方放,很多愧疚的心情就從四面八方跑出來了。嚴重的時候,你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對,害了那個孩子。
這樣想當然不好,可是在某種情況中,還是不得不臣服在那樣的思考底下。我記得作者在書中說到:我死了一個孩子,我有權利永遠保持憤怒,我有權利永遠保持困惑。
總是有好的時候,跟不好的時候。我的經驗是,發生了不好的事,就像一座樓梯那樣,你得讓自己難過,讓自己脆弱,通過了這段,才能繼續往下走,才能在往後的日子中,繼續試著平靜地看待摯愛的缺席。
閉上眼睛,我的時間停在那一刻,我把死去的孩子交給護理人員的那一刻。偶爾還是會想,會不會有那麼一天,等我也離開這個世界,便能夠再見到我的女兒。
若是有一點點機會見到她,我會把她的身體輕輕抱起來,我會告訴我的寶寶,儘管她先走了,媽媽依舊盡力活了下去。媽媽用了餘生去愛妳。
推薦序2‧一個父親從地獄回到人間的重生旅程
文/凱若(親子暢銷書作家)
這是一個極其悲傷的故事,但也是一個關於希望的故事。
身為母親,我「非理智」地拒絕接受這世上有任何一個讓深愛孩子的爸媽、失去自己骨肉的機會。然而心中時常有強烈的恐懼感襲來:一個閃失,我隨時有可能失去我的孩子。而本書作者傑森和他們一家的故事,就是這樣讓人討厭的存在!就像他自己所說:「我無時無刻讓人想起人類史上最不受歡迎的訊息:孩子——你的、我的——不見得能好好活著。」
他們夫妻倆在一次久違的約會之夜隔天早上,收到了失去兩歲女兒葛瑞塔的噩耗,從那天開始,這個幸福家庭一切風雲變色。很少生氣的傑森變得暴躁,連在路上看見幸福的家庭都充滿憤怒,他不時得躲到某個沒人看見的地方放聲尖叫,他形容自己:「靈魂中前所未見的惡毒把我嚇壞了」;傑森的妻子史黛西則是將傷痛隱藏在內心最深的角落,自責與失落無時無刻捉住她,也讓她與母親的關係降至冰點。「失去葛瑞塔後,我們一直在實驗能把自己刨空到什麼程度,並仍保留技術上的存在。 」他這樣描述著自己在意外之後如行屍走肉的生活。
「小孩會死。這是我根據第一手經驗得到的體悟。」他的文字就是如此直接且明確,就算描述的是自己混亂的環境與情緒,仍舊冷冽如利刃、激動如烈火,甚至誠實到不留一絲情面。但也因此直搗人心,切割與燃燒出所有父母心中最深層的恐懼,以及我們死命抓住失控列車的方向盤,嘗試保護摯愛兒女的那份深愛。最終,他將自己內心撕裂再重組的過程,更安慰了你我。
幸運的是,他們仍舊擁有彼此。「葛瑞塔死後,史黛西和我只需要為彼此活著。共同經歷的那段令人暈眩的痛苦,讓我們靠得更近。」他們兩人雖用著不同的方式面對哀痛與療傷,有時覺得孤單難熬,卻仍舊緊緊相繫。
我無法想像這從地獄爬上人間的過程,但至少他們還有彼此,以及新生的兒子哈里森。因為這個新的驚喜,他們為自己的悲傷寫下最終期限,告訴自己與對方必須在哈里森來到世間之前,使用各種方式「認真且熱切」地療傷止痛。
一個小生命的殞落,另一個新生命的開始,都讓傑森與史黛西對人生更心存謙卑,滿懷感謝,原本的憤怒空洞被滿溢的愛給填滿。「我的心被人從胸膛直接扯出來,血淋淋地丟到地上,但不知怎麼,它仍然在我體內跳動著。」為人父母,就是一個將自己的心赤裸裸袒露的過程。我們愛,卻同時受傷害;我們充滿希望,卻同時充滿恐懼。
沒人能,就算是傑森與史黛西都無法告訴我們,該如何讓自己的心在走過所有之後仍舊持續跳動,如迎接他們來到世間的那一刻同樣雀躍跳動。只有我們自己能找到方法,而且必須經由許多我們不願它們發生的事。
外子對我們四歲兒子的愛有著幾近瘋狂的偏執。因為在他幼時缺乏父親的角色,加上曾經在鬼門關前繞過一回,他對於自己與孩子的「安然存在」都有一種「什麼壞事都可能在此刻發生」的強烈焦慮。他努力克制不讓這樣的情緒影響行動,然而身為他身邊最親密的角色,我當然了然於心。我,看似是家中「理智」的角色,總是分析各種怪病與意外發生的極低可能性,但在潛意識裡也明白:一切的安好,都不掌握在你我手上。
「一會兒後他恢復呼吸。我抱緊他,身體因震驚而麻痺。一個聲音在我腦中低語:你還是可能失去一切。這個聲音永遠是對的。」 傑森寫出了曾經面對失去的人最誠實的聲音。我們無法確保一切都會很好,我們還是可能在瞬間失去一切,這渺小且被隱藏的聲音總是在某些極其快樂的時光中,隱隱地提醒我們:珍惜此刻。
這本書的確讓人揪心刺痛,而且太過誠實。我在書桌前擦著眼淚讀,外子見狀忍不住輕輕責備:「妳下次別答應要看這類的書了!」然而,不看就不會去想嗎?或,這樣的事就不會發生嗎?我們防止了所有「觸霉頭」或「惹人難受」的訊息,就會讓我的心安穩些嗎?並不會。我們還是可能失去一切。沒有足夠的安全措施能保證孩子不受傷害,更沒有任何教養方法能百分百保障孩子的平安幸福,但因為珍惜,讓我們不看輕任何一刻的美好,也不將任何一次愛的交流視為理所當然。「珍惜」,是經歷了十六年母職之後,我所得到唯一的心靈解方。
傑森打開了他的心,和他與葛瑞塔的回憶,邀請你我也從地獄回到人間走一遭,然後重生。
推薦序3‧讓希望與悲傷同行
文/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古今中外所有的宗教大師都不斷提醒我們,生命是無常的,悲傷與痛苦是命運賜給我們的機會;雖然這些話理智上我們都懂,但是真正面對時情緒還是難以承受。
有人說,悲傷是為了提醒我們愛得有多深。沒有愛,就不會感到悲傷。因此,儘管心痛,但它其實是在提醒我們,如今已逝的那份愛當初有多美。不過,會不會我們就此深陷悲傷中走不出來呢?就像作者曾經參加某個支援家屬的團體後發現,其中許多人不願讓自己走出來。我想,或許他們害怕,若自己停止了悲傷,就會變得一無所有。
《在沒有你的星球,學會呼吸》裡令人悲傷的意外,會以各種不同形式出現在你我生命中。因此,這個故事除了是作者自己的療癒之旅外,透過他懇切而生動的文筆,更是我們面對失落與悲傷時的療癒之書。
失去所愛是每個人一生不斷會遭遇到的課題。悲傷能提升我們,也能打擊我們,差別在於我們是否能在悲傷中發現意義,找到希望。
從這個真實故事中,我們也從作者歷程裡看到走出悲傷必須面對的四個課題。首先是接受失去親人的事實,我們看到作者除了心理輔導專家的定期諮商外,甚至還找了靈媒與巫師。這個過程,就像自古以來所有宗教或儀式,不管是服喪或台灣傳統的「作七」,都是讓我們在儀式進行過程中,慢慢接受與面對親人的離開。
第二個階段是讓悲傷的痛苦與情緒得以宣洩,因為壓抑悲傷的情緒,只會將痛苦留在心裡,延長悲傷的時間。再來就是適應少了親人的生活,最後就是在新的生活中找到與逝者的永久連結,讓他繼續活在自己心中。
其實,悲傷沒有真正過去的一天。因為失落是永遠的失落,當遇到生活中某種情境,或許悲傷的情緒還會被引發出來。也因為愛與失去,原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因此療癒是我們終其一生的功課。
達賴喇嘛說:「懷抱著因失去造成的巨大創傷,反倒能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不要抗拒悲傷,痛苦會讓我們更謙卑,也讓我們更憐憫,擁有懂得別人悲傷的同情心。
因此,不要假裝悲傷痛苦不存在,而是轉換看事情的角度,從自身轉向他人,看見他人也同樣在受苦,自己並不孤單。是的,人人都要如同作者一樣,學會在沒有所愛的人的世界裡,繼續呼吸,讓希望與悲傷同行。
內文 : 摘文1‧SECTION ONE_________意外
小寶貝,我們該從哪開始說起呢?或許,就從我們一起發明的那些傻呼呼遊戲吧。那些遊戲對別人毫無意義,卻是我們的一切。有一次,我們假裝大樓外的無障礙坡道是一部電梯,一玩就玩了半個鐘頭。妳會在一塊紅磚上按按手指;我便發出嗶嗶聲。我會說:「電梯下樓!」然後妳燦笑著跑下坡道。整個遊戲就是那樣。那便已足夠。
還有一次,我們在沙灘上,妳兩歲大。在妳十四個月的時候就見過沙灘,但並不怎麼喜歡。打在身上的陽光彷彿要刺穿妳的肌膚(妳遺傳了媽媽,討厭晒太陽)。一開始在妳腳下和手掌下流動的沙讓妳著迷,但沒多久就把妳嚇得發慌。以前,大地從未黏在妳的腳下,也從未顯得如此不可靠。大海發出轟隆隆巨響。最後妳爬上了我的臂彎,不停扭動。
這一天,妳長大了一點,無所畏懼。我抱著妳穿過康尼島(Coney Island)碼頭。我脫下鞋子,把妳放下來,妳腳上還穿著小鞋,就跑了出去,小心翼翼地往旁邊伸長握著芒果串的手。我緊跟在妳身後。
海洋對妳而言巨大無比,我感覺得到小人兒面對世界的遼闊時,心底因敬畏與恐懼而萌生的興奮悸動。妳抬頭望著我,而我面帶微笑;我似乎並不害怕。我特意指出,我的鞋子脫了,妳想不想脫掉鞋子呢?妳的雙眼陷入沉思,然後點了點頭。我們一起走到這片不可思議的大海海口。潮溼的沙子涼冰冰的,那時才五月而已。一顆顆沙粒閃閃發光。「小寶貝,妳看,一片貝殼。」我指著妳的腳邊說。妳彎下腰,把它從潮溼的沙裡挖出來。那是一塊碎片,剛好可以被妳細小的手指抓住。它的頂端有一坨沙,妳笑嘻嘻地把它高舉到我面前,我假裝覺得噁心。
「矮額!!」
妳發出那極具感染力的、在喉頭與鼻腔湧動的咯咯笑聲。浪花越滾越近,打到我們。妳有生以來唯一一次,感受海水從妳的腳趾間穿過。
✧
在曼哈頓的上西城(Upper West Side),一塊紅磚驟然從八層樓高的窗檯墜落。葛瑞塔正和外婆坐在大樓前的長椅上,聊著兩人前一天晚上一起看的舞台劇。那是《恰恰特快車》(Chuggington)的真人版兒童劇,幾台會講話的火車幫忙他們脫軌的朋友可可(Koko)回到軌道。「可可卡住了!」葛瑞塔一遍又一遍大喊。岳母後來告訴我們,那一幕似乎嵌入了她的腦海,簡單的困境和發自心底的呼救,深深觸動了她的心靈。
記者採訪了住在那層樓的老婦人的看護——那位婦人的窗檯已經坍塌。即便從平面文字,我也聽得出她聲音裡的震驚,她剛剛恍然認清這個世界的歹毒與混亂:「那就像有一股邪惡力量向下伸出魔爪……。」
✧
外傷急救小組趕忙把葛瑞塔推進另一條走道做電腦斷層掃描,這會顯示她的頭部創傷有多麼深、多麼嚴重。她腦袋瓜裡珍貴的一切,現在是什麼狀態?史黛西和我已經在默默盤算各種可能。葛瑞塔很小就開始用完整的句子說話,早得嚇人。她對小狗深深痴迷,史黛西和我打趣說,等她大到能夠用完整的句子表示「我想要一條小狗」,我們就給她找來一條狗。
在她十四個月大就對我們這麼說的時候,我們笑著提高了最低門檻(「父親,母親,我非常想養狗,我保證會幫忙遛狗、餵牠吃飯」)。我們需要更多時間,當時兩人就是這麼想的。我們確定會有更多時間。
電腦斷層掃描顯示她的腦部出血,於是被緊急送去開刀。顯然,出血情況極其嚴重,以至於沒有多餘人力被派來跟「雙親」報告最新狀況。在急診室等了似乎無止無盡的時間後,我去找了幾分鐘前麻木地被介紹認識的社工人員。他那時拿了一個塑膠袋,交給史黛西。裡頭是葛瑞塔血染的金色涼鞋。史黛西毫無反應地接過,任由袋子在她身側搖搖晃晃。「我們的女兒在哪裡?」我問。
社工在電腦斷層掃描室的藍色巨大房門上敲了敲,然後試探地推開大門。裡頭空蕩蕩的,只剩下一名團隊成員。
我想起葛瑞塔,心知不論她的哪一部分存活下來,都已受到損害。我想像自己養育孩子的軀殼,那具身體會不斷長大,心智卻黯淡無光。我想起再也聽不到她說話了。我想起輪椅、居家看護,想像長大的葛瑞塔無聲無息躺在床上,占用我們的閒置房間。我想起——短暫地想起——費用問題:我們要怎樣扛起那樣的重擔?
摘文2‧SECTION THREE_________克里帕魯
那時十一月,葛瑞塔已經過世六個月。我們差不多有六十人,共聚在麻薩諸塞州史托布里奇市(Stockbridge)的克里帕魯中心(Kripalu Institute)。有些人失去年紀較大的孩子——吸毒過量、自殺、車禍;有些人喪偶、喪母或喪父。全部的人有一個共同點:所有人都遭遇了照理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我們全被推到這裡就定位——被生活、被情勢、被排程,以及剛剛把我們像小學生一樣推到彼此身邊的研討會主持人。哀傷把持了我們原本以為自己可以作主的許多事情。
這個研討會叫做「化哀傷為信念」,史黛西和我都沒辦法眉頭不皺一下地大聲說出這個名稱。研討會主辦人叫做大衛.凱斯勒(David Kessler),他是一名生死學家兼哀傷學大師。
除了凱斯勒之外,還有兩位活動主持人來此平撫我們在情緒與精神上的種種痛苦。其中一位是瑜伽老師保羅.丹尼斯頓(Paul Denniston),專長「憂傷瑜伽」(grief yoga)。另一位主持人是個靈媒,名叫莫琳.漢考克(Maureen Hancock)。
在台前,莫琳拿起麥克風大踏步走出,直接切入主題,吱吱喳喳說了起來。她以凱斯勒的兩倍速度踱步,用呆板的波士頓愛爾蘭口音吐出一串連珠炮,讓我想起八○年代末期幾名聒噪的喜劇演員。
「小時候,我經常看見家裡有鬼魂走來走去,」她說:「我們是愛爾蘭人,爸媽經常開派對,我還以為他們是喝醉的客人!」屋裡爆出些許笑聲。
她結束獨白,閉上眼睛,用一隻手替自己輕輕搧風。「OK,我感應到一點東西,」她宣布,雙眼依舊緊閉。
我用眼角餘光瞥一眼史黛西,發現她稍微傾身向前。我全身僵硬。
「這邊有沒有人……有沒有人……」莫琳順著中間走道而下,越過前五排座位,離我們還有三張摺疊椅的距離。每一顆頭顱都稍微轉過來跟隨著她。她停了下來。
「我看見一個妻子,」她宣布,「她死於癌症。因癌症過世,已經有幾年了。」她的眼睛還是閉著,臉上閃過一抹微笑,「哇,她的能量真的很強。」她睜開眼睛,眼神散漫,然後謹慎地開口,彷彿在背台詞。「告訴瑪莉,她得念完大學。」她四處張望,「這句話對哪個人有任何意義嗎?」
跟我們一起進門的中年精壯男子就坐在她前面,他舉起了手。「那是內人,」他清晰而冷靜地說:「洛琳。她兩年前過世。」
「啊,」莫琳興奮地走向他說:「先生貴姓大名?」
「我是菲利普,我的女兒叫瑪莉,」菲利普說:「她媽媽過世後,她一直走不出困境,不斷提起想離開大學,休學一年。我一直試著勸她留在學校。」
屋裡一陣騷動。史黛西和我再度交流眼神:哇靠!
莫琳邀請菲利普上台,他在投影機布幕前的一張凳子坐下。莫琳坐得非常靠近,她的身體面對他,然後伸手握住他的手。她的另一隻手還拿著麥克風。「這不是她過世之後第一次向你們發出訊號,對吧?」她問。
菲利普鄭重地搖搖頭:不,不是。「去年感恩節,我們圍著餐桌坐在一起,包括每一個小孩和親戚朋友。」他說:「然後發生了一件極其詭異的事,房子裡的每盞燈全都忽明忽滅。供電沒有問題,因為爐子和微波爐都還能用。我們看著彼此,想確定每個人都看到了同樣的事。」
莫琳笑得更燦爛了,她再度閉上雙眼,深感滿足。「那是她,」她說:「那是她。那是不是某個回憶?她在說:『最後一個耶誕節!最後一個耶誕節!』」
菲利普再次沉穩地點頭。「是的,沒錯,」他證實,「她說的是我們全家人最後一次團聚。那是耶誕節,我們一起吃團圓飯的時候,燈突然滅了。」
屋裡的氣氛變得不太一樣了。三教九流的陌生人被相互需要的波浪打在一起,這樣的需要足夠純粹,以至於我們突然之間不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裡再也沒有無名的「笨蛋」,再也沒有人心存懷疑。史黛西和我轉頭對望,我試著抬起眉毛表達「夠嗆吧?」的意味,但我可以感覺我的臉色發白。
隨著課程繼續進行,史黛西和我發現自己迫切渴望被選中。選我,我們無聲地懇求。葛瑞塔,我們在這裡。葛瑞塔,來找媽咪和爹地。莫琳打趣說有好多靈魂爭先恐後排隊,手舉得高高的,搶著被選中。
「我想,裡頭也許有太多大人,葛瑞塔擠不過去。」史黛西對我耳語。
✧
我們離開之前,史黛西鼓起勇氣去找莫琳。兩天三堂課下來,我們始終沒收到葛瑞塔的隻字片語。我們期盼凱文和梅麗莎的女兒凱莉能找到葛瑞塔,牽起她的手,或許她們倆聯手,可以讓莫琳注意到她們的存在。
史黛西幾分鐘後回來,眼裡陰霾密布,難掩失望。
「怎麼樣?」我問。
「她沒得到什麼訊息,」史黛西傷心地說。「我告訴她我們的事情,她抓住我的手。她說她只得到一些閃光而已,沒有話語。」
我繼續逼問。「她什麼都沒看見嗎?什麼樣的閃光?她有沒有收到任何畫面?」
「她說她只清清楚楚看到一顆氣球。一顆氣球。我不明白。那對你有任何意義嗎?」
這句話對我有如電擊。「史黛西,我的天啊,」我說。「妳不記得了嗎?那天在屋頂。」
上個夏天,史黛西和我每週四到一座屋頂天台上瑜伽課。有一次上課,我們躺著轉向一側,凝望天空。我看見一顆紫色氣球,像一顆小點劃過萬里無雲的藍天。基於我無法領會的某種理由,我指著它悄悄對史黛西說:「那是葛瑞塔。」
史黛西開始莫名其妙哭了起來。她也覺得那是真的。
坐在克里帕魯,我感覺一股寒氣穿越了史黛西,也穿越了我。葛瑞塔著迷於氣球——特別是它們飛走的模樣。那是我傳授給她有關失控的第一課。
最佳賣點 : ★書評網站Goodreads近五顆星感動推薦:這本書為我帶來了一些安慰和療癒,強烈推薦給任何經歷過悲傷的人,這是永無止境的。
★《歐普拉雜誌》、《觀察家報》、《泰晤士報》、Vulture網站、《ELLE》雜誌、《Glamour》雜誌,評選為2019年最受期待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