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大學文憑的日子, 我說故事 | 誠品線上

沒有大學文憑的日子, 我說故事

作者 王文靜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沒有大學文憑的日子, 我說故事:著名媒體人、《商周集團》執行長以「大女生」的視角,講述她20年來的工作大小事、日常點滴,看人、看花、看風景,一路以來的人生學習、幸福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著名媒體人、《商周集團》執行長以「大女生」的視角,講述她20年來的工作大小事、日常點滴,看人、看花、看風景,一路以來的人生學習、幸福體認她,沒有大學文憑,卻在台大教書她,數學考零分,現在卻每天看財報她,英文底子差,卻時常擔任國際論壇演講者這是一個從「零」開始的鴨蛋人生,且看全台灣最會說「故事」的執行長娓娓道來…《商業周刊》創辦人 金惟純推薦:成功是沒辦法學的,成功只能真實做好自己。這本書,是一個成功者用單純的心看人生的真實紀錄,值得細讀玩味。城邦出版集團 首席執行長 何飛鵬推薦:她是一個無時無刻在尋找改變的人,也是一個無時無刻都在尋求挑戰的人。只要每天改變一點點,日積月累,結果就是無限大,無限可能。書中娓娓道出她的看待事物的心得感想,讓同為經營者的人,能夠再次檢視自己的管理能力、經營方式、組織架構;身為職場工作者,能夠重新調整、實踐自己的工作目標;身為台灣人,能夠有重新學習、領悟幸福的機會。這不是一本商業書、不是一本回憶錄,卻是一本給所有想要重新學習的人,在經營管理間、工作職場中、人生道路上一些建議、自問與省思。「人生」短暫,「故事」卻很多,總結這些心路感受,與想遇見幸福的人分享。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何飛鵬 ‖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金惟純 ‖ 《商業周刊》創辦人 成功是沒辦法學的,成功只能真實做好自己。這本書,是一個成功者用單純的心看人生的真實紀錄,值得細讀玩味。--《商業周刊》創辦人/金惟純她是一個無時無刻在尋找改變的人,也是一個無時無刻都在尋求挑戰的人。只要每天改變一點點,日積月累,結果就是無限大,無限可能。--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王文靜目前擔任「商周集團」執行長,並執教於台大新聞研究所。任《商業周刊》總編輯時,率團隊獲國內外獎座逾40座,使《商業周刊》成為台灣發行量最大的雜誌。二○○六年獲「艾森豪獎」赴美研習,成為台灣第二位獲獎女性。在專注工作之餘,熱衷於遊山玩水,從南極到非洲部落。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心性 ╱金惟純推薦序 每日改變一點點,結果是無限大 ╱何飛鵬自序 在荒涼中,走出繁華風景╱王文靜話年少沒有大學文憑的日子戰敗的孩子千金難買少年貧地上的鹽餃子露出餡萊比錫女孩不能遠飛高走聊花草巨人與侏儒樹南瓜與鐵絲香草生死鬥錯過三毛櫸沃土種出膚淺的葡萄樹不與赤陽相遇風吹柳動,未見柳折密林養幹原來是山茼蒿晨曦木瓜樹田螺含水過冬辦公室沒有藍鵲嗎?我是一隻豬十姊妹與胡錦鳥貪睡的長頸鹿螞蟻高,還是長頸鹿高?無翼鳥的滅絕議旅途征服的不是高山,是自己(台灣雪山)心中伏獅(北京野長城)艾森豪隨筆(前進美國)艾森豪之旅(費城.華府.紐約.聖彼得堡.雅圖.舊金山)生氣盎然的驢子,總比死獅子來得好(南極)沒有電話的飯店(德國柏林)郵輪上的「仙女」(美國阿拉斯加)論人老闆教我的兩件事平庸的馬伕主管將軍的價值當傑克.威爾許遇上韓非另一種革命家成功關鍵,九○%想失敗說人話斷腳酒杯下台.上台燈泡或發電機能大能小心中之尺受與擔包子學小三與小四冒牌貓危險動作C.C.失去眼鼻的主管請問:發票要開統編嗎?Delete垃圾流程一顆單純的心飯包哲學After the Game Is Before the Game沒事常吃飯,有事打電話拖鞋之交談天地逢山遊山,逢水玩水菩薩重因,眾生重果大佛與石階燒柴大小事What a Wonderful World流奶與蜜心中無事一床寬南威之容,龍泉之利掛在樹梢的麵包蘋果,可以給我嗎?代跋——人生故事.故事人生四只鑽戒被停權的女兒

商品規格

書名 / 沒有大學文憑的日子, 我說故事
作者 / 王文靜
簡介 / 沒有大學文憑的日子, 我說故事:著名媒體人、《商周集團》執行長以「大女生」的視角,講述她20年來的工作大小事、日常點滴,看人、看花、看風景,一路以來的人生學習、幸福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9869283595
ISBN10 / 9869283594
EAN / 9789869283595
誠品26碼 / 2681321307009
頁數 / 27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推薦序
心性
文/《商業周刊》創辦人 金惟純

文靜出書,受邀寫序,我義不容辭,因為她常說我是她人生的貴人。表面看來,確實也是。她三十四歲出任《商業周刊》總編輯,四十四歲出任「商周集團」執行長,都由我安排,從我手中接位。但天地良心,我從未動念要成為她的貴人,一切的發生,都水到渠成。

說來也巧,一九九九年我交出總編輯,是在九二一大地震後;二○○九年我卸下執行長,是在金融海嘯後。是不是這兩次超級天災人禍,讓我深感世事無常,因而做出重大抉擇?事後回想,不無可能。但為什麼偏偏都交給了王文靜?

多年來,《商業周刊》編輯部出過不少人才,出身名校者有之,出口成章者有之,領袖群倫者有之;在「商周集團」內,則經營長才者有之,貢獻卓著者有之,名重業界者有之……,為什麼偏偏是只有專科學歷(當時)、看不懂財務報表(當時)的王文靜?

說實在的,我自己當時也覺得奇怪。後來才明白:能擔大任者,重點不在條件,而在於心性。是那種心性,讓人覺得託付重責,可以放心。事實也證明,她擔任總編輯,做得比我好,她做執行長,也比我更稱職。

一個組織要出類拔萃,需要三種人,第一種人能「無中生有」,第二種人能「從有變好」,第三種人能「卓越長青」。我自己基本上是第一種人,組織裡也有不少第二種人,但文靜是稀有的第三種人。沒有她,我創辦的事業,遲早會變成自己的墨碍,人生不可能瀟灑前行,還能享受成果和榮耀。其實她才是我的貴人,真正該感謝的人,是我。

這貴人是怎麼出現的?回想文靜二十出頭進入《商業周刊》時,是在商周的邊陲單位「廣播小組」任職,即使後來升任小主管,也根本不可能讓人看到。我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在兵荒馬亂、資源欠缺的狀況下,她居然把廣播小組的內容集結成讓人驚艷的新產品,叫做「成功者的壓箱寶」,從發想到執行,可圈可點,大大超越了當時《商業周刊》的作業水準。

我注意到她後,偶有接觸,發現她向我「請教」的,從來都不是工作,而是人生。「這小女生有點意思」的印象,就此種下。後來她請調編輯部,我欣然同意。做記者一年後,我對她說,「妳是商業周刊最有深度的記者,因為妳寫的報導,不只有商業,更有人味。」

後來她到電視台歷練了幾年,也做了主管。我邀她重回《商業周刊》,她不跟我談薪水、談職位,只問我可不可以讓她每年休假出國旅遊?後來我提前告訴她,準備接總編輯,準備接執行長,她都不以為意,甚至根本不相信我會交班,也不相信我會交給她……。這就是王文靜,只用單純的心,做好當下該做的事,活好當下想過的生活。

這就是我說的:心性!這樣的心性,讓人看到她不同;這樣的心性,讓人放心她擔大任;這樣的心性,讓她可以把事情做到卓越。

讀文靜這本新書,讓我更清楚看到她心性的來由。鄉下的成長環境,一個讓她必須獨立的母親,一個厚道守分的父親。……這一切,讓她對大自然充滿嚮往和感知,讓她的人生熱情而有活力,讓她對事業專注到極致。

身為商業媒體集團的執行長,出版的這本書相當另類,似乎不打算教人如何成功。但以我人生的閱歷,我要告訴讀者一個秘密:成功是沒辦法學的,成功只能真實做好自己。這本書,是一個成功者用單純的心看人生的真實紀錄,值得細讀玩味。

推薦序
每日改變一點點,結果是無限大
文/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何飛鵬

商業周刊的執行長王文靜要出書了,要我寫序,這讓我回憶起這二十幾年來,她宛如愛麗絲夢遊記的變身過程。

上個世紀九○年代初期,《商業周刊》仍在艱苦的創辦期,當時我們為了增加一些短期的營收,承包了台北電台的時段,製作廣播節目。為了製作節目,我們只好招聘節目的執行製作,那時王文靜就成了我們廣播小組的成員,她負責廣播節目的製作。

印象中,她剛出社會不久,也沒有很好看的學歷,因為口條清晰,我們就用了她。而在工作上,我們全心全意在經營《商業周刊》,根本無顧及其他,因為廣播節目完全由她一手負責,她也讓我們十分放心的把節目順利完成,不會讓我們多費心,她是一個可以百分之百把任務執行良好的人。

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電視媒體開放,王文靜就被挖角到電視台,我們雖然不捨,但也只能讓她離開,印象中她成為很傑出的電視記者,她是一個給她舞台,就能盡其全力,完美演出的人。

後來《商業周刊》稍微營運好轉,我們又把她找回來,從第一線的採訪寫作,最後變成《商業周刊》的總編輯,負責《商業周刊》全部的編務,也決定了《商業周刊》營運的命運。

在這一段時間,我另外創辦了《PCHOME雜誌》,也參與城邦出版的運營,不再過問《商業周刊》。變成一個單純的旁觀者,每期都看著《商業周刊》的轉變。

《商業周刊》在王文靜手中快速變身,營運從艱苦的勉強存活,到發行量不斷增加,營運大幅好轉,終於變成全台灣發行量最大的雜誌。

王文靜是真正改變《商業周刊》命運的人。

在這一段期間,每隔幾個月、半年,《商業周刊》都讓我感到意外,許多選題是我不能想像會在《商業周刊》出現的,許多做法也不是我這個傳統編輯人做得出來的,可是每一次改變都擴大了《商業周刊》的讀者群,也把《商業周刊》帶到另一個更高、更寬闊的境界,《商業周刊》最高時的發行量十六萬份,也是台灣有費雜誌不曾觸及的領域。

記得在《商業周刊》創辦二十年時,王文靜問我可以做什麼事來慶祝二十年。我提了一些建議,可是王文靜想出來了「客座總編輯」的做法,請了世界知名的人士擔任客座總編輯,這絕對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新,只有王文靜做得出來。

從一個廣播節目的執行製作,到全台灣最大雜誌的負責人,而且是在她手中把雜誌從很小變成最大,這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歷程,我常在想:王文靜為什麼能做得到呢?

在這一次寫序的過程中,我一氣呵成看完她完整的書稿,雖然有許多過去在雜誌中已經讀過,可是經過完整的連續性閱讀,我對王文靜有了更完整的印象:她是一個無時無刻在尋找改變的人,也是一個無時無刻都在尋求挑戰的人。

而每日只要改變一點點,日積月累,結果就是無限大,無限可能,怪不得王文靜永遠在突破我的想像。

她的每一篇文章都從生活中的瑣事、小事寫起,園中的草木,變換的晨曦夕陽,與人閒聊的場景,工作中偶然發生的橋段,旅遊中的觀察,都能引發她深刻的想像,並歸結出發人深省的人生體悟,而她的行為、思想都會隨之改變,這促成了她每日的進步。

這真的是:每日改變一點點,隨時檢討一點點,其結果就是無限可能。

讀者或許從書中可以直接吸收她每一篇文章的體悟,這好比是王文靜精心調製的一道道美食,當然可以收穫滿懷。

可是我更欣賞她從生活、工作、休閒、旅遊的每一個小細節,都可以歷經深度思考,反覆琢磨,再轉化為自我修心、修身的修煉過程,或許這才是讀者們更該學習的關鍵。

在我眼中,王文靜仍然是二十幾年前初識的小女生,可是從小女生身上,我們卻有著太多學習的可能。


自序
在荒涼中,走出繁華風景 王文靜
這是一本寫了十六年的書。從我三十四歲開始寫,提筆之初,就是一週寫過一週,驀然回首,才發現走了好遠的路。

故事是這麼起頭,因為當了《商業周刊》總編輯,我開始寫專欄。我總是核完當期大量稿件後才能提筆,通常每週二下午三點,我關上辦公室的門一小時,埋首於〈總編輯的話〉。那是每週最疲累的狀態。但沒有任何藉口,必須完成。截稿的英文叫deadline,死線,意思是警戒紅線,沒得打折,一定一定要完成稿子,不管你發生什麼事、是否江郎才盡。廢話別說,稿子交來。我從來沒有文思泉湧的才情,卻有龜毛泉湧的毛病。每到寫作就焦慮,覺得資料看得不夠、觀點無新意,不知能寫什麼。

卸任總編輯後,我轉任「商周集團」執行長,專欄改為〈執行長聊天室〉。這是一個轉折,挑戰更大,過去還能有當期雜誌題材為本,到此階段題材必須無中生有,考驗作家的視野寬度、深度。若題材不足,就會如唱不出新把戲的老狗,窘態畢現。後來逐漸體悟,長期寫作需要紀律,於是養成記錄線索的習慣。或者是一本書與電影的啟發;或者是一趟旅行的觀察,立刻將靈感寫下,這是隨時採買。每到要寫稿時,就到手機裡的線索區(冰箱)逛逛,看看哪一則成熟了,可以成題。我的線索區,隨時都有十幾個素材,有的放了超過三年。

過去十六年的專欄,累積六百篇,有六十萬字。這次篩選其中的十分之一,六十八篇。它是我的工作日記,從我的眼睛看台灣與世界,看人物起落與四季更迭;隨我的足跡探索高山與極地,探索富裕國度與貧窮村落。每週選材雖有當時的必然性,更是我的價值觀影響所述。

我的價值觀是什麼?

之一「鴨蛋人生」
十八歲數學考零分,以致於沒考上大學,那顆「鴨蛋」影響我對於挫折、文憑、成就的態度。後來,在《商業周刊》長年採訪成功或失敗人物,慢慢驗證我對於人生路徑如何成形的看法。本書收錄的〈萊比錫女孩〉、〈千金難買少年貧〉、〈不能飛高走遠〉、〈南瓜與鐵絲〉、〈螞蟻高,還是長頸鹿高?〉……,都是這類的探討。

我喜歡印度前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這句話:「Life is like a game of cards. The hand that is dealt you is determinism; the way you play it is free will.」意思是說:人生是一場牌局,拿什麼牌,是命中註定。如何出牌,操之在我。它反映出我的人生態度,職場的發展,從來都不是因為你多優秀,而在你「想」多優秀。

沒有大學文憑,這不是我的選擇,是被淘汰的結果。有人沒大學文憑或許是因為很驕傲地「拒絕」聯考,我沒那本事。所以,我絕不是主張「文憑無用論」。但是很想分享當拿到這樣的牌局時,如何打出好牌。這顆「鴨蛋」讓我明白:沒有靠山,自己就是山;沒有天下,自己打天下。逢山過不去,就開路穿去。遇水阻攔,就架橋跨過。這體悟,比一張叫做「文憑」的紙更難得。

之二「以大自然為師」
我生於漁村,從小聽海聲長大。成人後,倚山而居,以樹為鄰。不論山或海,對於大自然,即便一葉小草,都讓我有莫名的悸動、謙遜。大自然豐厚我的人生,我可以一個人在烈日下,蹲在院子拔草,汗流如雨,十指黑垢。我觀察萬物的存活哲學,獲得很多靈感,譬如辦公室的藍鵲、貪睡的長頸鹿、含水過冬的田螺、能矮小能巨大的玉山圓柏、不與赤陽相遇的曇花……。

譬如曇花,是美麗而有腦袋的花朵,她聰慧地在該退場時,毫不戀棧。然後,轉一個彎,伺機再起。她的出場方式很特別,雖然她每次現身都無法撐過白天。但一朵花謝後,會擇另一個黑夜另開一朵、再登場,化整為零的盤踞夏天三個月的黑夜。她把白天讓給太陽,但,在黑夜的星空下,成為女王。

這種從大自然中學習人生道理的體悟,逐漸融入我的文章風格,以物喻事。如果我的生活,沒有豐富的大自然提供源源不絕的素材,肯定無法展現寫作的多面貌,一如只能演某類型角色的演員。

之三「永不停止探索」
我喜歡冒險與旅行,走過六十個國家。我去過冰封雪地、人類無法長住的南極;拜訪過非洲貧窮部落,看到當地人站在路邊販售一大串成列的老鼠。我探索國家,也探索人物。我在高挑戰中,目睹世界的精采。因為採訪,我有機會面對大時代人物,譬如希拉蕊(Hillary Rodham Clinton),還有「華人首富」李嘉誠、奇異(GE)集團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Goole執行長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全球最令人景仰的領導者」穆爾蒂(N.R.NarayanaMurthy)。

在〈成功關鍵,九○%想失敗〉這篇文章中,我寫道,華人首富李嘉誠之所以與眾不同,因為他的思維不同。別人聚焦機會,他聚焦風險。他做決策時總是在思考最壞情況會發生什麼問題,花九○%考慮失敗。他的名言是:「世上並無常勝軍,所以在風平浪靜時,好好計畫未來,仔細研究可能出現的意外及解決辦法。」

威爾許因何能被《財星雜誌》(Fortune)推舉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經理人」?在〈當傑克˙威爾許遇上韓非〉這篇,我提到,他的管理重點是花六○%的時間在「發掘、考核、培養人才」,人才是策略的第一個重要步驟,優先於組織架構、策略。他以兩個原則貫穿行事:「第一:管理者要關心人;第二,獎勵最好的員工。」他的部屬跟他報告時,他總會問:「你有沒有獎勵表現好的人?那些表現最差的有沒有趕快讓他們走?管理者照顧員工不該一視同仁,而是要把重心放在最優秀的人才身上。」

〈另一種革命家〉這篇,是我到印度採訪穆爾蒂的對話,我問他,希望日後人們如何記得他,他回覆:「一個待人公平的人。一個用資料分析得到結論的人。一個心胸開放,樂意接納別人意見的人。一個接受犯錯空間的人。」

人生何其幸運,能與當代最重要的企業家華山論劍。能夠論劍,也是一段改變的旅程。猶記得,三十四歲之前的我很稚嫩,有一次,廣播約訪我評論某一新聞事件,我驚覺自己腦子的貧乏,腦袋像豆腐渣:「看法?沒有。」那次,接不了球。後來,很感恩之後每週寫專欄的訓練機會。它逼我透過觀察、思考、篩選、沈澱、寫出來,最後接受上百萬人的指點,或褒、或貶。

我沒有系出名門,但是很幸運,在畢生熱情所在的媒體工作,與台灣最優秀的一群媒體人共事。因為熱愛,不太看得見困難,只看到每天都有新鮮事。而今,專欄成書是收攏一件我做了十六年的事,新鮮又開心。然而,如果沒有過去的六百篇,不會有今天的成書。過去的六百篇,是無數工作日的積累,有時在冷冷的冬夜,有時在孤獨的異鄉。然而無論多累,這些年,有一個人總默默地支持我。他總是操心,有時擔心《商業周刊》賣不好,就悄悄地到零售攤買一本。我很迷糊,以前總搞不清楚為何家裡會有不只一本當期的《商業周刊》,後來才恍然大悟。有了《商業周刊》官網後,他擔心更多,怕我的專欄冷清,每週到官網的「執行長專欄」按讚。他,是我先生。言語不多但讀書甚多的他,簡直就是一座圖書館,文采亦勝我。人生,難能得此鐵粉。

謹以此書,獻給我的頭號粉絲、獻給我的同仁—一群最優秀的媒體工作者。是你們讓我在荒涼中,走出繁華風景。


摘錄一
話年少:沒有大學文憑的日子

「人生是一場牌局,拿什麼牌,是命中注定;如何出牌,操之在己。」(Life is like a game of cards. The hand that is dealt you is determinism; the way you play it is free will.)──印度前總理尼赫魯。

我的人生牌局,始於十八歲拿到的一張牌:一顆鴨蛋。若干年後,總忘不了那個笑不出來的夏天。

我是聯考的失敗者,沒考上大學,因為數學掛蛋。唉,這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竟然辦到了。講到此,應該握拳。意思是,我的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十二年的數學總結,一場零分。事實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的月考數學分數就赤字,此後就不知道六十分為何物。結果是,程度差,有自知之明,但怎也沒想到會在最重要的一場考試抱一個大鴨蛋。收到分數通知單時,我不可置信:「怎麼可能連一題選擇題都沒猜中!」沒能力也罷,怎麼連一點運氣都沒擠出來。

一個愁雲遮日的夏天,脫下高中制服換上另一套制服,我的大學夢碎。

我因此自卑、遺憾沒有一張大學文憑。後來在社會上工作的前幾年,當表現不錯時,他人問起哪一所學校畢業,我忘不了對方期待答案是政大新聞系,但我回答是專科生時,對方的尷尬。我也忘不了,剛踏入社會,因為沒有亮麗文憑,想要爭取到一個面試機會的不易。

多年之後,我才懂得十八歲的這顆鴨蛋,真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祝福。我有時會假想,那年夏天的劇情若改寫:我考上台大,結局會更好嗎?不會,更慘。本性驕傲的我肯定會變成眼高於頂、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最後,沈沒在人海中鬱鬱不得志。很慶幸,老天讓我的人生,從失敗開始。讓我提早有危機意識:「我是同儕的落後者,但不想一輩子泡在失敗的醬缸。」於是,我從十八歲後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虛心蹲馬步,逆境也鬥志昂然。

愛因斯坦說(Albert Einstein):「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來斷定一條魚,魚一生都會相信自己是愚蠢的。」( Everybody is a genius, but if you judge a fish by its ability to climb a tree, it will live its whole life believing that it is stupid.)

魚不但不會爬樹,記性也不好。我常自我解嘲,自己是一條魚。魚只有短期記憶七秒鐘。我也是,就連記錄十個數字的電話號碼,都須分三次才能寫完成。遑論求學時要背誦古文的之乎者也、抽考英文單字默寫。這讓我在以背誦為主流的考試體系,短處盡現。但我有所長,邏輯清楚,對未知好奇。非常幸運,我這條魚沒有被「不會爬樹」困住。

文憑,像河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文憑,有時候也像化妝品,妝一上,讓自我或他人看不清楚真正的你。所以,沒有漂亮文憑,很苦,但有可能是好事。當你沒有它護航,就要亮出實力,搞定事情,把自己逼到牆角。逼你必須擁有「搞定事情」的能力。人生的終場,不會取決於一場考試。文憑是一時的,很多人錯把一時,放大為永遠,不論那是好的或不好的。不論那是好的或不好的。文憑也能夠是雋永,如果它能開啟一個人對知識的終生探索。

雖然十八歲沒拿到好牌,不過,我後來的際遇很奇妙。
雖然數學零分,現在是商周集團執行長,要對財務報表負責;
雖然沒有大學文憑,現在於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書;
雖然英文不好,還代表台灣,站上國際論壇演講。

成為執行長、在研究所教書、到國外演講,怎會是沒有大學文憑的人敢想的未來?都不在計畫中,但就是遇到了。最大不同是,勇敢接球,收攏為人生的風景。

摘錄二
聊花草:南瓜與鐵絲

我曾經處理過一個封面故事「草根狀元」,這源起於與一群台灣連鎖店業者的大陸行。他們是黑手創業者,公司不大,學歷不高。他們的自我介紹很詼諧:「偶們是台大畢業」,我錯愕與疑惑。「哈哈,台灣社會大學啦!」他們很草根性,處處充滿街頭智慧。後來,我與成為台灣加盟連鎖協會理事長的許湘鋐,一直有連絡。

那年,一個夏天深夜,我在大連,聽許湘鋐講他的創業。在異鄉的夜晚,桌上的茶很甘,但他的故事很苦。他說,國父革命失敗十次,他創業也失敗十次。

他曾經是麵包學徒,夜市的香腸小販,餐廳廚師......,多次倒閉或身陷六合彩賭局,最後只好帶著妻小每天投靠親戚吃白食。走投無路時,他去當快遞。有一天大雨,他全身被淋得溼透,他恨自己敗光一切,落拓潦倒地對老天爺狂吼:「淋乎死!淋乎死!為何不好好做生意?你若有駛賓士,今天就淋未死。」

那是他人生的轉折點,後來他在勤奮跑快遞中,熟悉起台北大街小巷,培養出對於黃金店面的敏感度,而能東山再起。如今是台灣餐飲業界的一方之霸,旗下有許多餐飲品牌。

那趟回台北的飛機上,我坐在他旁邊。瞥見他,撕下一張綠草如茵的別墅廣告,他看了又看,嘴角泛出笑容。然後,小心翼翼地折好,收入口袋。我問他,怎麼回事?他靦腆地說,這幢別墅是他奮鬥的夢想。他與一幫哥兒們最近聯手買下一大片地,準備一同蓋別墅。在香港轉機時,一票人坐在候機室等待,他又拿出那張別墅廣告,看了又看,愛不釋手。

許湘鋐的年齡其實比六年級世代的草莓族,大不了幾歲,但是他的人生反倒像酸苦的柚子。那次同行的還有小木匠出身的林朝景。我簡直不敢想像,一個在賭場長大的孩子還有出頭天的機會。他的爸爸白天在葬儀社抬棺,晚上在家開賭場,這就他的童年。他們家是村子裡最矮的房子,積欠了五百斤的稻子,讓他的人生起點,在社會底層中苟延殘喘著。後來,他從木匠,搖身變為裝潢公司的總經理。

他們的故事,讓我想起一篇有關南瓜實驗的外電報導,美國麻塞諸塞州安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進行一場探索南瓜的實驗。他們用鐵圈箍住成長中的小南瓜,小南瓜雖然承受壓力但是仍不斷向外突破。最初南瓜能承受五百磅的鐵圈壓力,但實驗者不斷加重。實驗的最後是南瓜承受了超過五千磅的壓力後,才破裂。

「勇猛」的南瓜後來被打開,但已無法食用,因為內部充滿堅韌的纖維。不僅如此,為了充分吸收養分,南瓜的根延展到超過八萬英呎,最後更接管了整個花園的地下土壤與資源。驚人吧,小南瓜展現了無比的生命韌性。

每一個人的職業生涯都有「鐵絲」,在我們平順時如此,在我們落難時更是如此。有的人因為鐵絲橫亙,而自怨自艾於人生谷底,但是當你知道小南瓜都能展現如此驚人的力量後,還要繼續如此嗎?如果你現在已經九十歲了,回顧一生的事業生涯,會以哪一個英文字母形容?L型、U型、V型、W型、S型......?L型表示從事業高峰墜下後,從此在谷底;V型表示觸底之後立即反轉;U型表示盤旋打底後,東山再起。L型與U型曲線,它們前半部分的走勢接近,但是後半部分完全不同。簡單的說法,一個是失敗,一個逆轉為成功。微妙之處在於:在谷底時的心態如何?

沒學歷、沒有人脈,阻止不了像許湘鋐這樣的草根人物,力爭上游。如同一圈又一圈的鐵絲,困不助想要長大的南瓜。這是生命的一課。

摘錄三
談天地:流奶與蜜

我喜歡老家具,有一次逛到一家老木料行,像挖到寶,各式各樣的舊門片、舊樑柱。乍看這家舊木料店的外觀不甚起眼,但裡面如大觀園,分三區:諸多尺寸的舊木陳列區,整理舊木的工廠(去漆、去污等),還有自製家具展售處。

哪裡去收到這麼多老木頭?這是我初次造訪時的疑問,後來得知,這家老木料行早年是拆除業。早年,都市邁向現代化拆鋤一幢幢老房子,讓給一幢幢高樓大廈。那年代,有許多以此為生的拆除業者。

後來老房子拆得差不多了,路似已到盡頭,一家家業者沒落。

這位業者不當困獸,黑夜再漫長,總會過去。一如冬天再久,終會等到春天。當都市裡的老房子沒了,給了人們無窮懷舊思念。於是,醞釀這家拆除業者一個契機——轉型為舊木販售商。拆掉的木料,對某些人是垃圾,但卻是某些人的寶貝。他們在台北木柵成立門市,將拆下來的各式老木、整理與分類,後來甚至加入設計,跨足家具製作。老木新生,變成獨一無二的桌子、櫃子、椅子,絕處逢生。他們從黑手,到開設門市,並自建網站行銷。

產業變局下,業者各以不同姿態活下來。另一個轉型故事是固守在拆除業,但深耕利基市場。政策禁伐檜木,新木不可求,老檜木身價上揚,於是,這位新北市樹林的業者精選拆除標的,集中於老檜屋的拆除。他靠老經驗與眼光行走江湖。承包拆除工程前的評估非常重要,評估的關鍵在於這批建築物的檜木比率多高,是什麼等級的檜木?這跟淘金或買股票一樣,是一場賭注:「要標,或不標?」挑戰在於,老木頭多已上漆,質地一時難辨。如果承包後,發現誤判,該標的物興建時摻雜次等木料比率過高,這筆生意就輸了。每次拆除,就在賭能拆得多少檜木。

這兩個故事,敘述一個沒落行業的峰迴路轉。《舊約聖經》有一則流奶與蜜的故事:

摩西帶領人們出埃及,尋找新天地時,曾經派十二位探子先去探路:「你們從南地上山地去, 看那地如何,其中所住的民是強是弱,是多是少, 所住之地是好是歹,所住之處是營盤是堅城。 又看那地土是肥美是瘠薄,其中有樹木沒有。你們要放開膽量,把那地的果子帶些來。」

過了四十天,探子們回來了。帶回來兩派的訊息,大多數探子的描述是:「我們所經過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 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還說,那裡是由高牆圍建,有戒備森嚴的衛兵。小蚱蜢與大巨人之鬥?算了吧,還是撤退。但,聽聽另一派的說法,描述全然不同:「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意思是真豐饒,有川流不息的羊奶、野蜜。建議是:趕快前進,有獲勝的機會。

反映同樣的事,在不同人的眼睛,有全然不同解讀。多數人看到困難,看到高壯的人與高聳的牆;少數人看到希望,看到流奶與蜜。眼睛的看到,是內心狀態的呈現。我們的心,導引我們的眼,進行選擇與過濾,形成不同的處事態度,人生的結果也不同。

經濟景氣好壞、人生遭遇榮辱,是必經之道。有人因為相信與企圖,後來得到豐饒的流奶與蜜;有人則畏於高牆與衛兵,成為牆外的放棄者。一般人常說Seeing Is Believing(眼見為憑),但在披荊斬棘開路時,我認為,信念更重要,Believing Is Seeing(相信就能看見)。

過程中,縱然離去者多,而且當眾人紛紛離席,你還信念不動搖,這是最難的。這世界沒有永遠的輕鬆路,也不會絕路到底,生意、職場、人生,道理皆通。達賴喇嘛曾經開示:「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