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 Asia: Personal Accounts of Seven Taiwanese Pioneers
作者 | 林汝羽/ 林念慈/ 陳牧民/ 曾育慧/ 黃佩玲/ 蔡百蕙/ 鄭欣娓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看見南亞: 從孟加拉、印度, 到巴基斯坦, 台灣人在亞洲次大陸的發現之旅:五個國家、七個台灣人,九種觀察南亞的視角來自遙遠的國度,最真實溫暖的報導。孟加拉家喻戶曉的奶 |
作者 | 林汝羽/ 林念慈/ 陳牧民/ 曾育慧/ 黃佩玲/ 蔡百蕙/ 鄭欣娓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看見南亞: 從孟加拉、印度, 到巴基斯坦, 台灣人在亞洲次大陸的發現之旅:五個國家、七個台灣人,九種觀察南亞的視角來自遙遠的國度,最真實溫暖的報導。孟加拉家喻戶曉的奶 |
內容簡介 五個國家、七個台灣人,九種觀察南亞的視角來自遙遠的國度,最真實溫暖的報導。孟加拉家喻戶曉的奶茶、巴基斯坦的蘇非音樂,與自然共存的尼泊爾、在傷痛中重生的斯里蘭卡,印度,充滿潛力的新興市場,是台灣的機遇也是挑戰!你是否願意脫離舒適安逸的台灣,前往他鄉探索生命的不同可能?你可曾發現那些貌似古怪難以理解的異國文化,不但蘊含豐厚的生命智慧,更是台灣人觀照自身的一面鏡子?面對經濟政治環境相對劣勢的發展中國家,除了理解,我們還能扮演哪些更積極的角色?本書的七位作者踏出了那一步,前往對大多數台灣人來說仍然陌生的南亞。廣袤的亞洲次大陸不僅孕育了十八億的人口,更有著極度豐富的語言、宗教、與民族特色,以及淵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古老的智慧、多元的傳統使南亞成為令人著迷嚮往的旅遊勝地,但糾結複雜的政治問題卻讓他們的發展停滯。然而,當地人究竟如何生活?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與處境?他們渴望這麼樣的改變?《看見南亞》由中興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陳牧民教授與孟加拉媳婦曾育慧統籌,收錄了七位台灣人在南亞的體驗、觀察與貢獻。他們同時兼具志工、學生、學者、記者、旅人、社運分子、情人、女性等多重身分,足跡涵蓋南亞五國,關注的焦點從國際政治、公共衛生、難民、教育、音樂、性別、環保、階級、族群,到市場與商機。讀者們將看到孟加拉人濃厚的家庭觀念與熱情的奶茶文化、巴基斯坦的伊斯蘭音樂與封建痕跡、斯里蘭卡激烈的總統大選與中國強勢的布局、尼泊爾以大地為師的傳統生態智慧與女性啟蒙,以及印度的城鄉差距、童婚問題、流亡藏人、教育困境,還有在地耕耘多年的台商經驗談。林汝羽、林念慈、黃佩玲、蔡百蕙、鄭欣娓,以及上述兩位,他們在書中記錄了南亞繽紛燦爛、錯綜複雜的人文景觀,也展現了台灣人遼闊的視野與走向世界的決心。七位作者前往南亞的動機各異,共同的則是大膽前往未知的異鄉的勇氣,以及努力欣賞不同文化的胸襟。儘管曾經面臨各種險阻,簽證不過、語言不通、水土不服、被歹徒當街行搶、被嘟嘟車司機坑錢、與死亡車禍擦肩而過,也曾被當地人誤解、質疑、排斥,但他們終於都靠著耐心與毅力贏得接納,融入當地社會。最終,在「看見南亞」的過程中,七位作者不僅讓世界看到了台灣,也看到身上另一個自己。如詩人向陽所云,「雙腳所踏都是故鄉」,來自台灣的種子有著強韌、靈活的生命力,只要有土壤,在異鄉也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南亞風土民情的第一手報導:本書七位作者的親身體驗與第一手報導,提供關懷南亞各國或多元文化的讀者一個重新認識南亞的機會。●多元文化的觀察與反省:種種對異文化的觀察不僅令人讚嘆大千世界的眾生面貌,也帶領我們突破同溫層與舒適圈,反省自身習以為常的價值與成見。●走向國際、探索世界的台灣經驗:書裡寫的是南亞的繽紛人文,但書寫本身呈現的卻是台灣人遼闊的視野,以及走向世界的決心。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依照姓名筆畫排列)「YaoIndia就是要印度」共同創辦人、鳳凰衛視駐印度特約記者/印度尤「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張 正「南亞研究學者陳牧民教授、孟加拉公衛專家曾育慧博士召集國內一批年輕研究者,各自把前往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尼泊爾進行田野調查或在地工作的親身經歷寫出來……這不僅是南亞區域研究的創舉,也是台灣新一代研究者的成果展現……」--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看見南亞》中每位作者,各自有不同經驗,從不同的角度書寫,在不同的環境中實現了不同的願景。相同的是他們都具有百折不撓的熱情與毅力,也提出了整體觀點。這些經驗肯定是彌足珍貴的……」--台北印度音樂文化中心負責人/吳德朗「本書既有從政治、經濟、歷史、制度切入的傳統敘事脈絡,也有從餐廳、音樂、戰爭、衛生棉切入的生猛文化觀察……以此宣示台灣應該揚棄傳統標籤與刻板印象,重新認識與理解亞洲次大陸…… 」--《報導者》總編輯/何榮幸「由陳牧民教授,以及數位深入南亞各國進行實際研究,接觸當地生活文化的台灣研究人員與NGO工作者,所合力完成之《看見南亞》本書即將出版,可說恰逢其時……身為參與「新南向政策」制定與推動者之一員,並曾實地多次往訪南亞諸國,本人對書中每位作者在當地的努力耕耘與第一手觀察深感敬佩,特此為序,並向各位有意了解南亞各國文化與人民生活的讀者推薦本書。」--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林汝羽英國薩賽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發展研究中心博士生。2013年至2015年於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擔任客座講師。在印度的田野研究區域包括南印、北印、印巴邊界鄉村與小城鎮的藏人難民定居點,以及南印都市邊緣的農村。著作散見《天下雜誌》「獨立評論」、《自由時報》與「南亞觀察」網站。 「我對印度這片次大陸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很幸運與許多摯友在印度相遇相知,我在田野中的家人目前都定居印度,現在印度也是我的家。」林念慈棉樂悅事創辦人,本立自然良品共同創辦人。滿月音樂祭X野女人市集發起與製作人,罔市女性電子報專欄作家。2017年十月獲選為BBC年度「全球百位具有影響力及啟發性的女性」。「行旅於世界之中的女人,一年有五個月在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腳下工作與生活,因為創立布衛生棉社會事業而翻轉了自身的身心狀態,致力於女性賦權工作與環保正向經期運動。」陳牧民美國丹佛大學博士。目前是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兼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解讀印度:不確定之崛起強權》,合著有《電影與國際關係》、《圖解國際關係》、《南亞研究新視野:政治發展、國際關係、經濟社會》等學術專書。「2007年因為前往德里參加一場學術會議開始接觸印度,開始對南亞次大陸產生興趣。目前致力於推廣南亞區域研究,創立「南亞觀察」網站。常自嘲平日最怕吃辣,但卻選擇了一個食物無處不辣的國度作為主要的研究領域。」曾育慧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現職為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助研究員,曾任「南亞觀察」網站主編。譯有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的《窮人的銀行家》與文學獎得主泰戈爾的《人的宗教》。「因為與孟加拉人談戀愛,不得不去認識這個國家;與孟加拉人結婚,不得不天天被洗腦;與孟加拉人共事,不得不選他的家鄉作為研究田野。」黃佩玲哈佛大學民族音樂學博士候選人。2009年與2012年分別接受客委會築夢計畫、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的支持,前往印度、巴基斯坦蒐集論文資料並探索南亞音樂文化。「2006年的一堂印度古典音樂講座點燃了我對南亞的好奇,徹底轉變了我的人生態度。比起寫文章,更喜歡看地圖,聽所遇的人們講自己的故事。目前在巴基斯坦信德省學習蘇非聖祠詩歌唱誦。」蔡百蕙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國際政治碩士。曾任《中國時報》記者、東森新聞雲新聞部副主任。2016年代表《報導者》赴印度獨家專訪十四世達賴喇嘛,及印度執政黨印度人民黨秘書長馬達哈夫。「2010年自告奮勇外派印度,食衣住行和人,處處水土不服,硬著頭皮撐完第一次的印度駐點經驗,離開後卻又忍不住懷念,於是一再重返。常被朋友說,可能太常去印度,長得越來越像印度人了……。」鄭欣娓鄭欣娓印度尼赫魯大學婦女研究所博士生。曾至亞洲基金會駐尼泊爾辦事處參與防制人口販運與打擊性別暴力計畫,關注性別平權與教育普及化等議題。亦曾為印度左翼社運組織「印度科學知識運動組織」成員。「自2012年來到印度生活,到現在已經快要六年了。從跟著左翼社運組織上街頭抗爭、進農村服務,到現在重回校園,進了全國最左的尼赫魯大學當學生,我的人生在印度一路向左,不知不覺似乎就成了當前右派政府眼中的反國家分子。一直待在印度不為什麼,就是覺得在這裡生活特別自在而已。」
產品目錄 南亞地圖推薦的話繽紛南亞導 論 從建立南亞視野到實地踏足南亞(陳牧民、曾育慧)第一章 孟加拉──台灣媳婦的變身之旅(曾育慧)「為了一個俗氣的理由,戀愛了!」是孟加拉媳婦曾育慧的開場白。異國戀情經常是前半段浪漫,後半段回歸現實後,考驗就來了。在「台灣媳婦的變身之旅」中,曾育慧回顧二十餘年來,穿梭在外籍新娘、文化傳遞大使和公共衛生研究者三種不同身分,觀察當地的民情,包括集體經營的姻親文化、天子庶民共享的香濃奶茶、大河孕育的料理工法,也描述她不甘於做傳統的「三房」,與夫婿一起把異國婚姻轉化為工作上的優勢,如何在人生各個階段經營不同的課題,把她的生命進化史,鑲嵌在孟加拉的社會變遷當中。第二章 巴基斯坦──人情與音聲的羈絆(黃佩玲)以「人情與音聲的羈絆」寫下巴基斯坦經驗的黃佩玲,初識南亞是透過西塔琴與塔不拉鼓的音聲,然後就像「被聖人邀請般」,一頭栽進神祕的蘇非音樂殿堂,傳唱起蘇非詩歌,也決定開啟她的民族音樂學研究,探索當地的生活慣習、社會語言及音樂活動。做為一名女性外國研究者,她幸運地突破性別界限,遊走於不同場合與階級之間,帶著讀者一窺外人難以觸及的面向。在巴基斯坦闖蕩多年,她也點出民生問題和貧富差距帶來的矛盾情感:這裡的人們一方面展現出真摯情感,卻也因為身處不平等結構而表現出令人遺憾的自私。第三章 斯里蘭卡──走出內戰傷痛卻掉入中國陰影(陳牧民)斯里蘭卡不愧有「印度洋上的珍珠」之美稱。她是目前南亞地區發展最穩定、最進步的地方:識字率95%,平均壽命近八十歲,國民所得比該區其它國家的平均值高出30%,跟印度或其它南亞國家很不同!陳牧民的「走出內戰傷痛卻掉入中國陰影」,是根據2015年以來數度前往當地的調查報導所寫成,包括在二十六年內戰期間被叛軍長期占領的北部地區現況,2015年總統大選之際與之後的戲劇性發展,以及中國在斯國的布局。這些一手資料,串起斯里蘭卡如何從內戰廢墟站起,對未來的期待,同時與大國周旋的精彩故事。第四章 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女性覺醒(林念慈)從尼泊爾紅回台灣,又繼續在國際發光的林念慈,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女性覺醒」中,描述她在樹下與當地婦女的談話,得知尼泊爾婦女如何因守舊的陋習,承受月經污名帶來的種種歧視與健康的代價。這讓她跨出創業的第一步,在企業的支持下推廣並生產布衛生棉,展現女性自主,翻轉經期污名。正如當地老婦人告訴她,「這不是新的東西,卻是全新的想法。」林念慈也結合當地的男性力量和樸門永續設計理念,帶著她的女性健康工作團隊實踐永續經濟。第五章 雙腳所踏都是故鄉──我在印度草根組織的修煉(鄭欣娓)鄭欣娓懷著成為社運人士的夢想,展開她「在印度草根組織的修煉」。她與諸多從台灣前往印度的年輕人一樣,初期的身分是志工,但真正的修煉是不當志工後重返印度,立志成為社運成員的艱辛過程。為了達成目標,她以辦公室為家,攬下所有接地氣的工作,身兼報告寫手、攝影師、秘書、臨時保姆,以及各種辦公室勞務的幫手。多虧草根組織的草莽個性,強迫聯合國接受她是組織不可缺的一分子,我們才有機會看到發展中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如何執行發展計畫,也分享了她做為外國人參與公民運動的大哉問。第六章 火焰與吶喊──印度藏人的流亡生活(林汝羽)流亡印度藏人自焚的火焰,吶喊出整個群體近六十年來思念故鄉的哀慟。林汝羽在「火焰與吶喊」中講的是一個台灣研究生透過交換服務的方式進入印度的西藏難民社群所經歷的多重文化與政治衝擊,談到西藏難民教育如何徘徊在藏印中之間。她先將西藏人遭逢激烈的社會與政治制度鉅變,逃往鄰國,從停留邊境的觀望,變成集中落腳印度達蘭薩拉的背景娓娓道來,接著闡述藏人即使生活、工作、財產、居住得到優渥的保障,卻保有強烈的身分認同和信仰凝聚力,從未徹底融入印度社會,主因在於隔離的教育制度。第七章 靠教育翻身?──印度的大學教育與大學生(林汝羽)為了繼續研究流亡印度的藏人,林汝羽再度來到印度,從交換學生到初為人師。這篇「靠教育翻身?」的場景,正是電影「三個傻瓜」的那所菁英大學。林汝羽描繪印度的升學主義、校園風氣和性別文化,也從個人經驗點出印度學生的特色,包括樂意吸收並了解他國文化、掌握多種語言,喜好思辨、具有跨文化的基本素養等。教這樣的學生令她相當享受。印度大學的職缺對她來說頗具吸引力,因此介紹當地高等教育體制生態,提供對印度大學生活有興趣、正在求職,或有志前往海外工作的台灣青年學者們一些參考。第八章 印度的智庫──台灣通往印度的窗口(陳牧民)陳牧民的「印度的智庫」,是針對印度智庫的實地觀察,描述他如何與之建立聯繫,並介紹軍事安全、中國研究與外交三大類別的智庫,其運作方式與特性。透過這些智庫,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崛起中的大國如何定義自己的國家利益、如何建立全球視野、如何向外界展現印度的企圖與作為。本文也指出印度與台灣的合作機會,在近年中國崛起的壓力之下是有望增加的,但台灣需要採取更積極的行動。至於該如何與印度學者交往?文章中提出了一些外人不知道的潛規則。第九章 與蛇共舞──印度的商機與台灣企業的生存之道(蔡百蕙)世人對印度的龐大商機始終深信不疑,因此前仆後繼。有市場顧問與媒體經驗的蔡百蕙在「與蛇共舞」中道出她在新南向政策推出之前,以英國外商代表之姿,單槍匹馬前往印度這個艱困市場嘗到的苦頭。她分享積極的印度人與外國人打交道的心機,在印度生活不得不面對的空氣污染;接著透過採訪幾家台灣開路大廠,聽他們訴說在印度賠錢賺錢的經驗談。蔡百蕙列舉近年來幾項新政帶來的商機,也強調這塊全球垂涎的印度大餅,台灣人若想分到一塊,應拋開刻板印象,正視印度的多元,以及這個國度傳統與現代並存的現實。
書名 / | 看見南亞: 從孟加拉、印度, 到巴基斯坦, 台灣人在亞洲次大陸的發現之旅 |
---|---|
作者 / | 林汝羽 林念慈 陳牧民 曾育慧 黃佩玲 蔡百蕙 鄭欣娓 |
簡介 / | 看見南亞: 從孟加拉、印度, 到巴基斯坦, 台灣人在亞洲次大陸的發現之旅:五個國家、七個台灣人,九種觀察南亞的視角來自遙遠的國度,最真實溫暖的報導。孟加拉家喻戶曉的奶 |
出版社 /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8654150 |
ISBN10 / | 9578654154 |
EAN / | 9789578654150 |
誠品26碼 / | 2681573809009 |
頁數 / | 27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CM |
級別 / | N: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