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修行 5: 修行天平
作者 | 莫林桑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人間修行 5: 修行天平:人間修行是一個修行觀念的探討也是對於靈修過程所經歷的現象的實務紀錄人沒有把人落實在人間,一直想要飛天升天,說起來是不切實際的,但是卻是很多 |
作者 | 莫林桑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人間修行 5: 修行天平:人間修行是一個修行觀念的探討也是對於靈修過程所經歷的現象的實務紀錄人沒有把人落實在人間,一直想要飛天升天,說起來是不切實際的,但是卻是很多 |
內容簡介 人間修行是一個修行觀念的探討 也是對於靈修過程所經歷的現象的實務紀錄 人沒有把人落實在人間,一直想要飛天升天,說起來是不切實際的,但是卻是很多人的冀望,但是人間修行算是地基,地基沒打好,很容易樓就崩塌了。 也有人修行被帶著繞了一大圈,又是神尊,又是祖先,又是冤親債主,又是因果業力的,做祭改,做超渡,做法會拜懺,又是抓鬼抓妖,又是渡萬靈的,繞了一大圈,結果甚麼都不是,把一切都貢獻了,然後兩袖清風,偏偏成不了道人,成不了仙,人還是人,還是有生老病死,還是要填飽肚子。 有沒有人真的把自己靜坐下來,看看自己,而不是一直向外追求。 人間修行是踏實的修自己,也踏實的跟神尊接觸,把觀念打開了,「道」自然而然豁然開朗,讓靈修是很務實的一種修行法。
作者介紹 莫林桑網路名:莫林桑 MorningSun 學歷: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 台中立人高中肄業 目前任職:聯紅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天都玉京山 無極玉玄宮 常住 經歷:1988年 退伍,任職房地產廣告文案╱企劃 1991年 轉換 房地產代銷 1992年 成立廣告企劃公司 2006年 成立建設公司 1978年 在台中慈光育幼院與佛教結緣 (現改為慈馨兒少之家) 2002年 走入靈修領域 接觸神尊 2013 4 於草屯成立—無極玉玄宮╱ 淨我還真.靈修道場 2019 4 更名 天都玉京山‧無極玉玄宮 主祀神尊:無極至尊 三太老祖 三清道祖 天元聖祖 玉皇大帝 玄天上帝 九龍太子 武財神 地藏王 無極五母 千手觀音 人間修行系列作品: 1.《人間修行:靈修,在修什麼?穿梭在凡間的神靈》 2.《人間修行(二):神仙指路─用簡單自在勘透靈修的迷障》 3.《人間修行(三):人間錯愛—神明的考題》 4.《人間修行(四):靈的提升—接自己的因緣神尊》 以上四本書從初習靈修,到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及神明的種種考題,都是認識靈與靈修的重要參考書,民間信仰及文史工作等相關人士,值得參閱。
產品目錄 序文 神尊的威神力與人的智慧 009 第一章 修行天平 —— 真實的跟自己和解 012 1—1 修行只是在修自己《心性的真》 013 1—2 靈修—修行路的平衡概念 017 1—3 修行是要為了達到一個平衡的境界 022 1—4 有神與無神的生活修行—兼談代言或辦事的業力平衡問題 028 1—5 修行的精神—也談一下「尊重」的思維運用 033 1—6 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修行上內求與外求的差異 038 1—7 修行是對自己的「生命的再教育」 043 第二章 神不遠人 —— 心在(定)則神在(穩) 046 2—1 「臣服」於神—有關於領旨、令的心理認知 047 2—2 一心純淨,禮敬人神佛與眾生—「會靈」如何讓自己成長? 052 2—3 替神尊辦事,要先跟祖先說嗎? 060 2—4 簡單自在的靈修—人的不作為也是一種作為 064 2—5 你對自己的主神有多少信心?神不遠人,人心不定神難近 067 2—6 讀經念咒應有的認知心態—用慈悲和智慧來轉化自己 071 第三章 心清靈明 —— 修行在人不在神 076 3—1 靈修基本觀念問答(一)如何看待靈修? 打坐時的光暈與靜坐場所的看法 077 3—2 靈修基本觀念問答(二)靜坐╱調體╱靈動╱轉靈 靈動與訓體是不同的接觸方式 083 3—3 靈修基本觀念問答(三)乩童╱靈乩與通靈的分別 主神╱開文與會娘的感覺 092 3—4 靈修基本觀念問答(四)接靈接駕要放空,不要人為控制 煩惱及批評別人的因緣果報是多餘的 101 3—5 有關靈動跟靈語的問題 109 第四章 寺木參天 —— 合養天地正氣 116 4—1 神尊與代言人的關係 117 4—2 玉玄宮三周年——說說來時路(一)通道與通靈的概念 修行是把廟蓋在自己心中的施工過程 119 4—3 無極玉玄宮三周年——說說來時路(二)謙卑向天地,不欺人神 相信神尊,內化為無形的精神才有力量 124 4—4 無極玉玄宮三周年——說說來時路(三)代言人也是人,不會是神 也有他的情財病劫、愛恨情仇和糾結 128 4—5 無極玉玄宮三周年——說說來時路(四)宮廟跟修行人的共業 「人與地」的清淨決定神明的威信 133 4—6 無極玉玄宮三周年——說說來時路(五)代言人就像是律師法官 要在是非中不落是非,也要有守口的職業道德 138 4—7 無極玉玄宮三周年——說說來時路(六)寺木參天非一日之養 行正作直修千年之因 144 第五章 俯仰無愧 —— 天地知道與良知良能 150 5—1 與神尊對話 151 5—2 與神尊對話分享系列(一)談功德與背他人業力的概念 先放掉累世因果牽扯的思維 153 5—3 與神尊對話分享系列(二)神尊選人而不是人選神尊 以歡喜心,回饋的心快樂代言 158 5—4 與神尊對話分享系列(三)存異不求同,隨順自己的靈覺 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千萬不要卡到人 170 5—5 與神尊對話分享系列(四)不要讓世俗觀念綁住你 走靈修要放下面子問題 177 5—6 與神尊對話分享系列(五)修行跟時間沒有對價關係 只跟修心澄淨的質量有關 181 5—7 與神尊對話分享系列(六)你沒認主,主也不會不認你 認主與會靈要的是釋疑、安定與揚升 185 5—8 與神尊對話分享系列(七)不攀緣,不分比,不形牽 靈的自在來自於無形無質 189 5—9 與神尊對話分享系列(八)揮之不去的認主迷思 再說一說靈脈、主神與師尊 193 5—10 與神尊對話分享系列(九)共修的意義 靈提升了,身心提升了沒? 198 5—11 與神尊對話分享系列(十)上德不德,下德執德 心有多包容,正確範圍就有多廣 202 5—12 與神尊對話分享系列(十一)對代言人的看待 及代言人與神尊的對應方式 209 5—13 與神尊對話分享系列(十二)訓體與靈動有何不同? 「降駕」與「會靈」的差異性 214 5—14 與神尊對話分享系列(十三)怎樣算是與神尊對話? 靜下心來,聽聽深層的聲音 222 後記 神尊給你各種感應能力是為了什麼? 234
書名 / | 人間修行 5: 修行天平 |
---|---|
作者 / | 莫林桑 |
簡介 / | 人間修行 5: 修行天平:人間修行是一個修行觀念的探討也是對於靈修過程所經歷的現象的實務紀錄人沒有把人落實在人間,一直想要飛天升天,說起來是不切實際的,但是卻是很多 |
出版社 /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9267922 |
ISBN10 / | 9579267928 |
EAN / | 9789579267922 |
誠品26碼 / | 2682018002009 |
頁數 / | 24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2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神尊的威神力與人的智慧
昨天跟公司的魔法小公主一起去埔里,我笑著問她,神尊厲不厲害?代言人厲不厲害?那問事的人得到改善是神尊的威神力使然,還是代言人的威神力?那很多宮廟很興旺,是因為代言人很厲害,還是神尊的威神力強?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但真正興旺的宮廟如白沙屯媽祖,受天宮玄天上帝,如宜蘭三清宮……等等,有聽說過他們的乩身代言人偉大的事蹟嗎?還是都是神蹟讓宮廟興旺比較多?你會選擇哪一種模式讓信者跟隨?
好的代言人能夠把神尊的旨意傳達清楚,也是很厲害的,但這種能力有先天的成分,可遇不可求,就像是智商(智力商數IQ)一樣,有天才型的,有智力不足的,但一般人就是平平,好好修也只到一定程度,這關係到靈的問題。但是靈質很好,人的修為不足,也是會有狀況,這是後天的修行,所以要把靈跟人性的部分分開看,這就好比是「情商」(情緒商數,就是EQ),這是後天的學習跟修為,是人的應對進退及對待看待的能力,與神尊是沒有必然關係的。如果能夠分開看,對於辦事時神尊靈駕降臨的言行跟神尊退駕以後的言行的差別,你就知道,這叫做「正常」。當你理解這種正常狀態時,你就不會有微詞或是批判,甚至去嚼舌根問神尊:為什麼這樣,當你理解能夠分別「看待」這些事情,你就能坦然接受並理出一個好的應對方式出來,這就是智慧。而不是全部攪在一起讓自己很混亂。
我跟我們的小公主說,代言人的離開,當然會對原來的狀態有所改變,因為代言人也是人,會有她的認知跟情商問題,所以以平心正常地看待就好。每一個事件的發生都是要讓人學習的,你再回頭看看這段時間的「事」跟「情」的變化,你就會了然自己的應對狀態的合適性,這是神尊給我們學習調整的機會,跟神尊學是我進宮廟修行以後最大的領悟,也是玉玄宮一直以來所強調,但是一般人往往把代言人當神尊,殊不知有時候代言人也是混亂的來源,這是每個人該要學習認知的。
人言是非往往是對一個團體傷害最大的,所以每個師兄姐都要避免去傳或受到影響,其實真正靜心修行的人,心中只有神尊,人言是非是不太干涉的,所以不是自己修行緣故而會離開原來修行團體的,大都是傳或被傳是非的人,要避免很難,要離開很快,因為大都是跟人修,所以心中是不篤定的,只有跟神修才是心中穩定的源頭。
人間修行(五)收錄的是一○六╱一○七年的文章,很多是上課時神尊透過代言人直接傳達的概念,一○七年辦了十場的「與神尊對話」的課,感謝當時代言人與助教師兄姐護持的辛苦,這一年讓我很清楚外靈與本靈及與神尊之間的關係與差別,因為在課程中太多的例證,除了外靈顯化的因緣,也見證了神佛的慈悲,神佛對於外靈是以渡化為主,而傳統的道法術數對眾生則以收服的方式為之,在在顯示人與神的不同,所以有神的修行與無神的作為跟思維是截然不同的。神尊禮敬尊重眾生,所以不遺餘力的救拔,而人為的修法,則比功力強弱,這是靈修不同於一般道法修行之處,倒類近於禪與佛的修行。
內文 : 第一章
修行天平——真實的跟自己和解
1—1 修行只是在修自己《心性的真》
修自己心性的真,這是最早體悟「凈我還真」思維的所來處。最近與朋友走訪一個佛母尊聖陀羅尼咒的經塔,師尊再度提醒我,修行要簡單化,把自己心性降服下來,這才是修行的要義,不失自己的真,才能了悟。
自己打坐經歷這麼多年了,以前看老師辦事,後來陪同幾個師姐辦事,看著看著,有時候心裡很直接就能夠清楚是是非非。會清楚是因為在是非之外,沒有陷入是非之中,所以保有對這些「事」「情」的真。人性在「求不得」,「怨憎會」時,常常失去理性而失去客觀性,通常都是內心有期待(有了立場),希望能夠控制結果,在無法達到目的時則容易有怨懟產生,而做出非理性的行為,通常都是為了保護自己或掩飾過失而去詆毀對方;對於這些事情,我們只需要平常心去看待,也不必隨之起舞,因為「真」是掩飾不了的,終將呈現,重點是我們要如何看待,這些事正是來磨練我們的正知見跟正心念的,如果我們可以把私心放下後再體驗其間的變化,事情越經歷就越有智慧,越可以不落入情緒中,也就越可以超然看待,因為修行只是敬神尊,修自己,敬神尊是要提醒自己要謙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還有神),當我們越靜心看待,越經歷這些事情,就會把心量擴大,對事物的接受度提升,如此就越沒有可以讓我們生氣的事了,修自己心性確實很重要。
很多事情只要放下所求,放下情緒,放下怨懟,用寬容的心情面對,就會有不同的格局出現。
神尊也在開年時諄諄告勉,祂說:「你們有好幾條路可以選擇,因為你們的請求,要我指示一條明路可以比較順利的達到目標,可是我給你們的答案不是你們想要的,所以你們便自己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的路徑前進,在前進的途中你們卻不如預期,歷經艱辛坎坷後才回過頭來怪我說:你們對我這麼虔誠,你們這麼努力在修行,卻得不到你們要得到的目標與我的保佑……,你們卻不知『我尊重你們選擇的路,並心疼於你們所承受的一切苦難』,這一切我看在眼裡,期望你們能自我修正……,你們所選的路徑如果與我引導的不同,當然途中的風景勢必不同,譬如有些事情是可以成功的,但因為你們另有選擇,所以讓事情變得比較複雜而不如預期……。」
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人選擇的結果,神尊只能給你意見來引導你,並時時守護你,並沒辦法強迫你一定要依照祂的指示的路行去,人自己的選擇其實就是天注定,接受選擇後的結果,不要怨懟,不要讓情緒、情感影響智慧,當人謙卑時,自然會接受神尊的引導,接受引導努力去做,神尊也接受人的修正,當你傷痕累累時,神尊一樣會撫慰你。神尊是開闊的。
神尊會引導人去做的,通常是在互利或多利的狀況下讓它圓滿,如果人心中有神,也就會在互利圓滿的情況下做思考,行事做為也會有神的精神在,神尊也不會袖手旁觀,人儘管努力去做,所有成就歸於神,所有的不圓滿不如意處,就是自己要修正的地方,用謙卑心看自己,不批評也不指謫他人,神尊慈悲只會不厭其煩的引導人幫助人,不會指謫人,人要學會自我修正,這是智慧,不要被情緒所左右,對無法確認的事要「存疑求證」,而不失偏頗。
人在處事,很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失去了真,偏離神尊的引導,而失去智慧,甚至做出非理性行為,人也往往為了維護自己而抵譭他人,甚至不惜曲解事實以求達到自己的目的,其實「事實」就是「事實」,不會因言語而改變,「真」只會被暫時遮蔽,不會消失,所以事情不順時要勇於調整自己,尤其是非正常狀態的感情,結怨不如解冤,輕輕放手結善緣,感情無法儘如人意,正是人間課題,「善解」「惡結」都是人決定,神尊只是讓你體驗而後安定自心,不會讓你去結怨,如果感情學不會放下,這樣會累世修不完。
往往人的感情會出問題,通常是把「虛情假意」當成「真」,感情不會是單方或一個人兩個人的問題,而是相對應的各方所組合而成的狀態,重要的是如何面對?所以在不管怎樣的狀態下如果各方都能保持「善對待」的心態,維持初衷,保有對對方的關懷的那份真,能以不傷害任何對應的人為準則就對了。
所以不好的因緣是因為做了不善的對應而產生,而不是因為是處在什麼關係狀態,不管是得不到的感情,第三者的關係,還是結合或分手,要能維持當初互相愛慕的初衷,你對應是誠實良善,不傷害,結果不可能會不好,會不好是因為怨懟跟傷害,所以以良善對應你的任何感情關係,就可以減低業力甚至可以防止傷害的產生,但是你只能要求自己做好,對相對方的應對做最低傷害甚至無後遺症的處理。
人生最難修的是感情的對待,只要是愛就會有求,有求就會有立場,無求又感覺不成愛,自相矛盾,所以拿捏很難。人在修只是要修會看懂七情六慾,看它的起它的落,感受它的存在,感受它的生滅,學會懂它的緣起緣滅,用自己的心真實感受。然後回歸到原點,讓自己真實面對,面對自己的心,面對自己的真實。
修行只是修自己「心性的真」,不管面對任何事。
1—2 靈修—修行路的平衡概念
走修行路,不管靈修或佛道修行,常常出現「過與不及」的現象,一種是很認真在走修行路,不懼任何艱難,只要是寺廟道場有任何事,一定排除萬難,一馬當先,以道場或寺廟活動為優先,平常沒甚麼特別感覺,但在心裡排序上卻在家人之前,就跟很多男人以朋友為第一一樣,總是以寺廟道場活動為優先,甚至給人一種沉迷在宗教的感覺,如果家人親友也一起參加就還好,否則通常就走向與家人比較疏離甚至不被諒解的狀況。
另一種不及的現象則是知道自己必須要走修行路,卻遲遲不敢跨進去的,當然一個就是前面所提太過的現象所導致的後遺症,因為害怕走修行路會產生家庭問題的疑慮,一個是因為不良宮廟道場的作為所產生的排斥效應。因為以宗教活動名義詐財騙色的行為不時耳聞,因而產生對宮廟宗教信仰活動的畏懼,總是小心翼翼放不開,而最常聽到的理由則是「我等某某工作完成再來修行」,「我等小孩,等某個家人的事情完成再來替神尊工作。」所以一直停留在原處,不主動也不排斥,尤其是以必須為神尊執行工作的人居多,怕接觸以後要花很多時間在神尊的工作上。
其實修行是很日常生活的事,但是很多人把修行跟宗教畫上等號,以為參加宗教活動或是待在宮廟為宮廟做事出錢出力就是在修行,就有所謂的功德。當然有機會服務信眾是一種發心願力,在大宮廟還好,真的可以接觸到很多信眾,可以在服務的過程中修養自己的脾氣跟品性,或是參與宮廟勞動謙卑自己的心性,但是在一般宮廟機會就比較少,那很多都是去做手工(折蓮花、元寶……),當然做手工也可以專注收心,跟念經一樣,但通常都是在趕工,那就失去意義了。所以任何事都可以修,看自己有沒有能體會宗教活動給你的領悟。這些都是跟日常生活中修養自己的心性是一樣道理的,只是場所換了,事情也換成了宮廟活動的事而已,只是因為宗教,只是因為有神佛在前,所以你願意提醒自己要謙卑,提醒自己要收斂脾氣,但是有沒有想過神佛隨時在你身邊,為什麼就必須要到宗教場所,有神尊佛像的地方才會提醒自己?還有的甚至只是在參加宗教活動,接觸宮廟,卻一點都沒有在調整自己的心,真不知道是修在哪裡?這是一般的宗教修行現象,大多是出於人的安定需求,所以接觸宗教,把學習宗教儀軌知識當作修行的,也無可厚非,不要造成自己困擾就好。這個是「人」可以自己決定進退的修行,所以要做修行上的平衡比較容易。
那很多靈修的人,大多是因為靈的覺醒而必須走修行路,有些是有任務在身的,必須開宮或做代言人的,有些是必須清修累積智慧靈量的,走修行路不是人的意識決定,而是靈的帶 領,所以比較容易產生修行路上心的不平衡狀態。
那甚麼是平衡?一般平衡的概念就是1:1或是5 5分,兩邊一樣就叫做平衡,但在修行路上的平衡,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重心」,這個重心不一定在宗教修行,因為不管生活工作或親人朋友,都是人生必須要接觸要去經歷的人事物,所以「重心」的所在會依時間會依群組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平衡」的比重也會不同,「平衡」不是單單只是1:(比)1的事,可能是1:2:4:3的狀況,這個狀況依每個人當時的需求而定,每個人對自己所對應的人事物都會有一個比重排序,平衡就是要把這個比重排序運行到不會產生問題,比如現在十五歲,那就是讀書或是學習工作技能,可能偶而交交男女朋友,但前提是你要能畢得了業,學得到功夫,遊樂可能僅是一小部分,如果處理的平衡,那就達到目標,有遊樂不會被罵,享受交男女朋友樂趣而不會留級記過,是一個愉悅的狀態,不是痛苦的狀態,這是十五歲的平衡;到三十歲可能就是工作夫妻小孩親人朋友,有的可能已經加進修行項目,如何在這些項目中取得和諧而都有兼顧到,在需要做到的項目中都有從事,不會被責罵或是有荒廢的狀況。被責罵或是被要求的情形產生,其實就是自己需要調整的部分,這個部分一個是排序,一個是比重分配,如何重新定位這些事項的分量及排比,以達到讓自己愉悅的狀態,這就是真正的修行。
修行就是在自己必須做的事╱情上取得平衡,這個平衡是沒有後遺症的,是愉悅的狀態,所以在自己接觸的日常生活事情上,自己必須區分質與量的關係,陪夫(妻)小孩要佔多少時間,溝通品質如何?工作多少時間(量)或是獲利多少(質),親人朋友相處的時間跟品質,修行的時間跟修行形式(活動)的品質,所以要平衡就不能單純以時間來計算,品質很重要。修行,尤其是靈修,你所從事的活動的品質很重要,其實這些人生所必須經歷的事,排序配比是可以調整,是由人在決定的,你願不願意挪時間給它而已。
在接觸修行的路上,常遇到很多師兄姐都說沒時間打坐,沒時間去宮廟,其實神尊也不會要你們一天到晚找祂,靈修清修只是要你心中記得有祂,知道要修德及智慧,知道要修回靈源所在就好,偶而去自己主神處拜拜(自己覺得有歡喜心去接觸的神尊),挪個時間打坐跟神尊接觸就好。至於必須要代言的修行人,也並不是一定要待在宮廟辦事,調一個時間隨緣辦事就可以,而且你也只是代言,並不是要全程追蹤信者的調整狀況或是強迫信者去執行調整,所以只是在自己必須做的事情中,將比重排序做一個調整,跟一般宮廟常常要求師兄姐做法會超渡折紙做手工是不一樣的,只有自己調整願意從事的心態,愉快來做才會圓滿。
所以修行路的平衡是依據自己人生的狀態跟時間點一直在調整的,修行的目的跟意義只是讓你一直調整提升你所從事的這些事╱情的品質,品質高,花費的時間就少,時間是棉花,家庭相處需要棉花,修行是金是銀,質量高,比得上一大堆棉花,一兩金跟一兩棉花是等重平衡的,只是空間有差別,所以不必只用時間做衡量,跟神尊接觸也不用等,該從事的就不能把它的比重歸於零,要讓自己心裡愉快的去做,做了還能保持愉快,所以找出自己修行路的比重,讓它維持在一種愉悅的平衡就好。
最佳賣點 : 人間修行是一個修行觀念的探討
也是對於靈修過程所經歷的現象的實務紀錄
人沒有把人落實在人間,一直想要飛天升天,說起來是不切實際的,但是卻是很多人的冀望,但是人間修行算是地基,地基沒打好,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