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 太陽花運動, 我來, 我看見 | 誠品線上

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 太陽花運動, 我來, 我看見

作者 小野/ 柯一正/ 范雲/ 余永寬/ 周馥儀
出版社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 太陽花運動, 我來, 我看見:本書所有版稅,全數捐給學運團體及NGO組織,做為公民啟蒙運動相關之公益用途一場反對「黑箱服貿」的抗議,何以在短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所有版稅,全數捐給學運團體及NGO組織,做為公民啟蒙運動相關之公益用途一場反對「黑箱服貿」的抗議,何以在短時間之內波瀾壯闊地蔓延,撞擊出屬於公民意識覺醒的新大陸?學生追求「世代正義」和「社會正義」的行動,又如何翻動台灣社會的深層結構?新世代又如何利用網路渠道突破媒體封鎖,分享資訊、集結動員,改變社會運動的形式與樣貌?本書集結名作家、名導演、學運先驅、太陽花運動幹部,以及公民記者等多位人士,他們身處歷史的「關鍵現場」,以詩、以紀實文字、以影像,描繪出這首即將開展的台灣民主黑潮史詩,為之譜下動人的序曲。這場運動並未結束,出版紀錄的工作也從未止息。這本書的存在,並非強調運動紀錄的代表性,而是提醒在國家機器壟斷各種媒體訊息露出的當下,這是行動參與者做為主體記錄這場行動的起頭,也是再次的對話。冀望更多視角能開始被看見。自己的運動,自己記錄,自己詮釋,寫自己的歷史。我們正在用青春寫一首詩,目擊改變世界的燦星一顆,又一顆;我們正在用希望寫一首詩,敢把太陽叫醒,敢把自己變成太陽!「我們面對不公不義所帶來的殘暴,依然熱血澎湃,温柔堅定地和年輕人一起來抵抗。」——小野「不管最後是走出去或被拖出去,我們都贏了。永遠不要忘記我們一起創造民主新頁的激情。」——柯一正「如果,天色會漸漸微光,那是因為我們每一位太陽花運動的參與者都變成更勇敢的人。」——范雲◎ 透過追求公理正義的緣會,我們成為真心向前行、團結真有力的有緣眾生。‧2014 3 18,上百名學生突破警方防線,闖進立院佔領立院議場,要求服貿逐條審查。‧2014 3 20,立法院外面的每個角落都在進行著戶外公民課。‧2014 3 22,行政院長江宜樺與學生代表在立院旁街道會面,不願承諾撤回《服貿協議》。 ‧2014 3 30,太陽花運動學生號召,五十萬民眾身穿黑衣佔領凱道,表達反服貿決心。 ‧2014 4 6,立法院長王金平承諾《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未立法前,不召集朝野協商《服貿協議》。 ‧2014 4 10,學生撤離立院。林飛帆說,若執政黨撕毀兩岸協議監督立法承諾,「我們必再回來」!◎太陽花運動的目擊感動,台灣民主黑潮壯濶捲湧!◎多位站在關鍵「戰略位置」人士,從不同角度,目擊「決定性的瞬間」!●林飛帆:義憤的群眾在立法院外抗議,我看見「黑箱服貿」,以及必須藉由奮鬥,才會得到的光亮。 ●小野:相信改變世界從自己開始,我看見有一群人,燃燒著青春和熱情,佔領一個地方,發光發熱!●柯一正:運動第一天進立法院後就住下,我看見一個個不同姿勢的蠶蛹,承擔兩千三百萬人的重量!●范雲:見證「野百合學運」以及民主開放,我看見街頭的民主教育,以及台灣民主新生的可能!●黃國昌:年輕朋友充滿創意、勇於承擔。大家協力齊心,負責運動中各種分工,我看見了全新的公民。●蔡培慧:青年世代與社運伙伴的團結抵抗,我看見人民議會的浮現,共同抵擋那橫亙海峽兩岸的壟斷資本,走出光明的路。●周馥儀:彷彿就是太陽花,我看見「自囚」的一群人,用來喚醒自由、民主和正義的力量奔流匯集!●余永寬:懷抱理想、承擔責任,我看見年輕人的組織、效率與執行力,以及世代交替的急迫性!●邱毓斌、林傳凱、謝芮娣:太陽花運動發生在台北的立法院,但我看見來自全台的聲援、匯流與行動。●太陽花運動史料小組、學運參與者:在國家巨獸的壓迫下,我們看見夥伴們的熱血勇抗與溫情支持。運動,已經遍地開花。●從二○一四年三月十八日到四月十日,「太陽花運動」二十四天內。你,又看見了什麼?◎這是一本關於「我們」的公民運動紀實,一本屬於「太陽花運動」的影像詩學。◎一切因我們的看見、我們的記憶、我們的記錄、我們的介入,讓世界更完整。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小野多年來引領風潮的名作家,台灣新電影運動主催者之一,「不要核四、五六運動」發起成員。柯一正名導演、演員、台灣諸多社會公益運動的參與者,太陽花運動期間,全程陪同學生住在議場中。范雲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一九九○年「野百合學運」總指揮,當代重要的介入社會的知識分子。余永寬「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咖啡館創辦人,一位「基進」的「公民記者」。照片提供太陽花運動史料小組、學運參與者,及以下人士:王信允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太陽花運動史料小組召集人。林飛帆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生,從「野草莓運動」開始,積極介入各項社會改造運動。林傳凱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邱毓斌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周馥儀「賴和基金會」執行長,現就讀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黃國昌美國康乃爾大學法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蔡培慧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謝芮娣成功大學政治系學生,成大「零貳社」社員。許悔之詩人、有鹿文化總經理暨總編輯,曾獲多種文學獎項及雜誌編輯金鼎獎,著有詩集、散文集多冊。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序一】〈殘暴這件事,我懂〉 ◎小野【序二】〈向學生致敬〉 ◎余永寬【卷一】林飛帆看見義憤的群眾在立法院外抗議,我看見「黑箱服貿」,以及必須藉由奮鬥,才會得到的光亮。【卷二】小野看見相信改變世界從自己開始,我看見有一群人,燃燒著青春和熱情,佔領一個地方,發光發熱!【卷三】柯一正看見運動第一天進立法院後就住下,我看見一個個不同姿勢的蠶蛹,承擔兩千三百萬人的重量!【卷四】范雲看見見證「野百合學運」以及民主開放,我看見街頭的民主教育,以及台灣民主新生的可能!【卷五】太陽花運動史料小組、黃國昌看見年輕朋友充滿創意、勇於承擔。大家協力齊心,負責運動中各種分工,我看見了全新的公民。【卷六】蔡培慧看見青年世代與社運伙伴的團結抵抗,我看見人民議會的浮現,共同抵擋那橫亙海峽兩岸的壟斷資本,走出光明的路。【卷七】太陽花運動史料小組、周馥儀看見彷彿就是太陽花,我看見「自囚」的一群人,用來喚醒自由、民主和正義的力量奔流匯集!【卷八】余永寬看見懷抱理想、承擔責任,我看見年輕人的組織、效率與執行力,以及世代交替的急迫性!【卷九】邱毓斌、林傳凱、謝芮娣看見太陽花運動發生在台北的立法院,但我看見來自全台的聲援、匯流與行動。【卷十】太陽花運動史料小組、學運參與者看見在國家巨獸的壓迫下,我們看見夥伴們的熱血勇抗與溫情支持。運動,已經遍地開花。【卷十一】我看見從二○一四年三月十八日到四月十日,「太陽花運動」二十四天內。你,又看見了什麼?

商品規格

書名 / 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 太陽花運動, 我來, 我看見
作者 / 小野 柯一正 范雲 余永寬 周馥儀
簡介 / 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 太陽花運動, 我來, 我看見:本書所有版稅,全數捐給學運團體及NGO組織,做為公民啟蒙運動相關之公益用途一場反對「黑箱服貿」的抗議,何以在短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281747
ISBN10 / 9866281744
EAN / 9789866281747
誠品26碼 / 2680871516008
頁數 / 30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節選一】(節選卷一「小野看見」)
3月18日
沉睡中,世界已經改變
我們這群朋友有個社群網站,以「小蝦米」互相稱呼。集合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意思。
三月十八日中午,柯一正導演上傳了這張照片。他原本的意思是,我們可以在立法院外面長期靜坐,分成三班來輪流,不走了。
可是晚上十點左右,柯一正導演又上傳了一張立法院內的照片,說,學生們已經衝進了立法院的議場內,柯一正和一些志工們也跟著「走」進去了。
如此驚天動地的事情似乎讓人太不可思議,連媒體都來不及反應和報導。
而我們是透過自己的社群網站和ustream知道這一切。
到了三月十九日凌晨一點三十分,ustream的點閱人數已經到達十二萬人次。
大部分的台灣人還在沉睡中,世界已經改變。

3月23日
夜宿街頭
三月二十三日凌晨,我告別了柯一正,離開了空氣稀薄混濁的立法院。
我只停留五個小時就已經有點吃不消,臉孔發熱,頭發昏,更不要說那些睡在立法院的朋友們了,那真是非常艱苦的堅持。
我走在立法院外面的街道上,看到了更多為了保護立法院內學生的年輕人,他們帶著棉被毯子夜宿街頭。
我望著這些年輕人,他們正在燃燒著他們的青春和熱情,他們已經下定了決心。
我打從心裡尊敬他們,因為我自己辦不到。

4月12日
每個人都可以佔領
第十八天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回到立法院了附近,因為我知道該是放下焦慮的時候了。
我在臉書上寫著「放下焦慮。一切圓滿。人民勝利」。四月十二日,在「太陽花運動」正式落幕的第二天晚上,我經過了西門町圓環,抬頭看到了高聳入雲的電視廣告看板,還在強力播放著帆神和廷神。彷彿是一場夢,卻又那麼真實。
他們並不希望自己變成英雄,更不希望被稱為神,因為陳為廷說,他回到了新竹,看到機車還在,垃圾袋也還沒有丟,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事情會演變成這樣。
我站在那兒發了一陣呆,忽然想到其實,三十歲那一年,我們這一群電影工作者也曾經佔領過西門町的一幢叫做「中央電影公司」的大樓。
我們反鎖大門,把自己的青春也反鎖在裡面,八、九過就這樣過去了。
我忽然有所領悟,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生命中佔領一個地方。那怕自己只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小螺絲,佔領一個角落,好好的活著,好好的工作,發光發熱。只要能為社會的進步多做一點點。

【內文節選二】(節選卷二「柯一正看見」)

3月25日
第七天。半夜三點了,五分之一睡成蠶蛹,其它的人仍無法入眠。第六天有學生問我:接下去會怎樣?我們要怎麽做?說著說著,哭了。他淚眼看著我,好像要我確定的告訴他,明天會怎樣。
從第一天開始跟著他們進來,我就找了一個安靜的角落。我只想觀察、記錄、必要的時候保護他們。我不參與,讓這裡發生的是單純的學生運動。有學生在第四天想寫訊息給家人,寫著寫著,滴下眼淚。有一個收到母親傳進來鼓勵他的信,忍不住放聲大哭。
更多的是,走出去和多日不見的親人相擁而泣。
所有在外面的大人都應該感到慚愧。一個國家領導人做錯的事,要這些孩子出來阻止。兩千多萬人的未來,他們正在承擔。像囚禁在一個集體刑場裡,這種壓力,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承受得了。一批勇敢的孩子出去,換了另一批勇敢的孩子進來。他們應該可以在外面玩樂、嬉鬧,無憂無慮的。但他們選擇了這裡。
不知道明天會怎樣的這裡。
我跟那雙涙眼説出我也沒有信心但誠實的話:不管明天是走出去或被拖出去,你們都贏了。你們喚醒了大部分人,你們創造了歷史。他還是問:明天我們要怎麼做?我跟他說:什麼都不用做,你們只要坐在那裡就有一股巨大的力量,你知道嗎?他有點空洞沒有畫面。我趕快說:或者你們每個人都拿一本書或課本,坐在那邊專心的看,會嚇死那堆麻木的人。
我也懷疑這句話的力道,又加了一句:這就是沉靜的力量,沉靜的力量最大,你懂嗎?他想了很久,點點頭,轉向我:謝謝你肯和我説話。
我看著那雙十號的大鞋子沉重地走開。
我不知道我做得對不對。
但是,至少我留在這裡陪他們是對的。

【內文節選三】(節選卷三「范雲看見」)

這場街頭的民主教育才剛開始
◎范雲

啟蒙是痛苦的,這場街頭的民主教育才剛開始。

我們是一群來自全台灣,在大學與研究機構從事教育與學術的公民。在這場反服貿的運動中,我們期許自己能以所學的專業知識,貢獻於街頭的民主討論。在過去這二十多天中,「街頭的民主教室」進行了一百二十一堂課。當然,這還沒有包括五十幾個NGO夥伴們所自行規劃的關於性別、環境、勞工、人權、土地、教育等多元多樣的議題。
在這因反服貿運動而起的一百二十一堂課中:
我們談民主、憲政與抵抗權;
我們討論中國與兩岸關係以及跨海峽政商聯盟;
我們分析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對階級、移民與原住民等的影響;
我們也思考本土歷史、多元文化,與文化抵抗。
然而,街頭需要的不只是知識與理論,街頭更需要身體的勇氣與智慧。我們既然選擇走上街頭,就必須有所準備。在這個民主教室,也進行了十場非暴力抗爭訓練,透過這些,我們必須準備我們的身體與心志,在面對國家或干擾者的不確定威脅時,能以和平的方式共同抵抗。
這個運動中的五十萬人,讓我們體會到公民社會力量的強大。但,同樣在這個運動中,我們看到了台灣社會在公共討論上的不足。既然政府不做,媒體也不提供,於是,我們自己以審議民主的方式,在街頭進行了十一天的公民討論,最後並由一、兩千位公民以一整天的接力討論,提出了關於兩岸監督機制的「人民議會意見書」。此外,我們也嘗試以開放空間等各種討論形式,讓在場的朋友們自行組織議題與提出可能解方。
當然,對這整場空前龐大的運動來,以上的努力,其實非常渺小。我們不敢、也不能宣稱我們有辦法了解,更遑論解決,這個運動所面對的許許多多外在的,以及內部的課題。
昨天晚上,我收到一封陌生的來信,信中有一段這麼說:
「這次運動帶給我極大震撼,不只是事件本身,更多在於思考的方式、切入點和深度,我本來以為自己是一個勇於獨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但是在十幾場民主講堂中聽見許多從沒接觸過、從沒想過的事,也發現自己依舊把自己束縛在安全的社會角落裡。啓蒙是痛苦的,但仍然感謝這場運動給我的啓蒙,讓我看見另一個層面的社會和自己。」
這位大學畢業生所看見的另一個社會和自己,也是我們很多包括老師在內的參與者的感受。運動中的啟蒙,很多時候,是痛苦的。街頭的教室之為民主教室,不只是教師把課堂移動到了街頭來上。街頭做為民主教室,更關鍵的是,面對共同的未來,我們同是公民,必須一起學習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共同面對。街頭提供給我們的挑戰、挫折、團結、認同、傷痛與眼淚,都是我們再出發時,行囊中所裝滿的,運動所需的各種心智與情感儲備。
做為學者,我們期待自己能以專業的知識,和大家一起探索,這個運動所開創出的更多課題:如何藉由憲政與政治的改革,讓台灣民主新生?如何在拒絕服貿之後,思考台灣的經濟與勞動體質?如何在兩岸與國際的險惡政治情勢中,走出一條有尊嚴的台灣社會民主之路?還有,更重要的是,在這條運動的路上,如何彼此真誠與平等相待,除了看見勞動,也要看見性別、看見同志、看見原住民,看見不平等與權力關係,也看見運動中的挫折與成長?這不僅是個人的課題,也是集體的課題。因為,未來,我們勢必沒有選擇,必須要繼續攜手合作。
對抗極權主義的女性思想家漢娜鄂蘭說:「即使在最黑暗的時代,人們還是有期待光明的權利,而光明,與其說是來自理論與觀念,不如說是來自凡夫俗子所發出的瑩瑩微光」。如果,天色會漸漸微光,那是因為我們每一位太陽花運動的參與者都變成更勇敢的人。
大家加油,讓我們成為台灣民主歷史中的黑潮,匯流全台,迎向太平洋。這場街頭真實的民主教育,才剛開始!
(2014年4月10日「轉守為攻,出關播種」晚會演講稿)


【內文節選四】(節選卷四「余永寬看見」)

三二三,流血晚上的目擊
◎余永寬

運動開始,一星期來的公民不服從和平抗爭,遭冷血的順民嘲諷一群人在開同樂會,資源回收,遵守糾察秩序,那像在革命?耐心等待馬江的回應,得到的是傲慢強硬的答案,這場抗爭要如何往下走?是慢慢地消耗,讓有心人收割?還是順民等著看笑話。主戰派決定另闢戰場,任何激進的行動,雙方當然都會付出代價的。
晚上佔領行政院的行動是一種升級的抗爭手段。佔領行動意外地順利,讓馬政府顏面無光,既然戰線延長,學生民眾當然前往支持,群眾路續擁入政院內,擋住個個出入口,這時抗爭形式還是維持和平靜坐,阻礙增援警力入內的手段,並未有任何暴力搜括的行為。如果有強烈的破壞,蕭家淇今天會強調那幾盒太陽餅和蛋糕嗎?江揆能即刻在今天原地召開記者會嗎?魏揚的指揮,主要是達到實質佔領的布局,並未有任何煽動的動作,其間還與侵入主建築的人士因意見不同,互相喊話有所磨擦。
這場實質的佔領,只維持了三四個小時,情資傳來,馬政府已經完成五千名鎮暴警察武裝集結,下定決心奪回政院,午夜之後,鎮壓行動展開,警察粗暴地開始先清空政院後方道路聲援的學生,為了達到冮揆清晨清空現場的命令,警察在掃蕩外圍群眾時採取了非常粗暴的手段,在北平東路與林森南路政院後方,是第一波鎮壓受傷嚴重的區域,鎮暴警察急著進入政院,在這裡簡直是殺紅了眼,抗議民眾一波波地被推出來,每個人都摸著頭部,多人頭部受傷,救護車不斷飛馳前來,由醫護人員抬出上救護車,那位受傷嚴重的牙醫師是其中之一。
在這個區域抗議的群眾主要目的是保護政院裡的學生,延遲攻擊的時間完全沒有其他動作,卻遭遇嚴重的傷害。
午夜時分政院大門仍然可以自由進出,民進黨人士前來聲援,本來我想民進黨的政治領導會守護在第一線延遲警察攻擊政院主建築和廣場上學生的時間,待後方的危機解除,拖到天亮,達到如同立法院實質佔領的狀態,但我的想法太天真了。
在政院後方由警察完全掌控時,廣場和建築物及外圍馬路上的抗議者尚未警覺到最危險的時刻將至,演說、靜坐、口號聲持續進行,後方布署完畢,警方順勢封鎖前方入口,這時成了只能出不能進,整個政院成了鎮暴警察的的囊中之物。
警察掌控所有出入口後,當天最恐懼的鎮壓行動展開。霹靂小組衝入開始拉人,驅離,宣示了政府奪回政院的決心,魏揚發覺到勢不可為了,雞蛋如何和警棍,盾牌對抗,立即呼籲裡面的學生群眾無法承受驅離拉扯的人可以自行離開,門外雖然還有數千名聲援的民眾,他也不願意讓群眾再度衝入,在清場時間壓力下警方必然採取更殘暴的手段對付學生,避免傷害擴大保護學生的負責任的態度,他控制住局面慢慢撤退,保留戰力。
在「警察後退、警察後退」和霹靂小組的進攻叫囂聲中,整個政院鼓噪聲,雙方爭執學生抵抗的叫喊聲中不斷從裡面傳出,這是我聽過最恐怖的聲音,被驅離的學生陸續走出出口,外面的群眾焦慮的等待,將認識的熟人接出,這時現場突然更加騷亂起來,原來警方為了加快清場的速度,竟然施放催淚瓦斯,在中山南路的門口水車也開始朝學生身上噴射水柱後再行拉扯驅離,場外的民眾再度衝向拒馬圍牆,想入內去拯救民眾一一被圍牆內的警力驅回,場內場外陷入極端恐怖的狀態。
同時間場外的民眾突然向中山北路的方向奔跑,原來中山北路、北平東路的消防局開出一輛噴水車、一輛消防車,朝政院方向駛來(竟然敢出動消防設備對付人民!)群眾很快地將二台車團團圍住,一群人更阻擋在車子前面,正義之士快速的在輪胎上動了手腳,防止他繼續前進去對學生做出更大的傷害,水車輪胎隨之洩氣,後方的民眾爬上車子要把消防車上的駕駛拉下來,但是車門有嚴密的鐵網防護,無法開啓。在二輛車進退兩難時,突然衝出一群穿松山分局制服的員警,對民眾進行推擠恐嚇,想保護噴水車讓他繼續前進,但群眾並不屈服,此時水車輪胎完全洩氣,也無法前進了,群眾與警察對峙,互不讓步,不久後水車開始倒退回消防局,現場掌聲響起一路追著往後走的員警痛駡。
水柱持續噴灑,政院裡的抗議民眾也幾乎都快被清出來了,現場醫療人員檢査受傷民眾的傷勢,發毛巾毛毯給遭水柱攻擊的民眾保暖,魏揚並非帶頭衝進政院的衝組,而是隨後進入佔領現場指揮後勤補給,維持現場狀態及秩序,我知道很多衝組對這次溫和的抗爭頗有微詞,但我在現場看到的黑島青的領導人不但做到對自己負責,在魏揚的身上我也看到他對群眾負責,一肩扛起責任。
凌晨五點多警察奪回政院,李明璁在場外對學生演講,如何佔領的成功,和如何損傷最少的撤退,黑島的成員都能掌握,雖然民氣可用,但也不會莽撞利用。學生是暴民?抗議活動變質?棉被、油壓剪不是武器,只是讓衝組突破拒馬時不要受傷,達到佔領的目的。警察手上的盾牌,警棍才是武器!有人說台灣的警察太仁慈了,哪有那麼溫和地對待示威者的?真是大笑話!學生有主動攻擊警察嗎?手上有拿武器嗎?有危害到任何一位員警的人身安全嗎?完全沒有!警察憑什麼打人?「警察後退」的口號有攻擊性嗎?我們平和地主張訴求,在警察換班時學生列隊鼓掌慰問,被架離被打後發表感言,還不忘記説一聲「警察辛苦了」,我們的年輕學生是如何地平等看待人,包括他的敵人在內,台灣那些批評學生的順民你們才自私到讓我想吐,是不是因為是非不分只問立場的節目看太多?全世界哪裡有像台灣這樣溫和的學生,堅持非暴力抗爭,卻遭到國家暴力無情的對待?

【內文節選五】(節選卷四「余永寬看見」)


一桿稱仔──寫給陳為廷
◎許悔之

我的兒子比你小一點
但你的勇敢比我多很多很多
用走爛的鞋丟豺狼的頭
不停的奔走
抗議,爭鬥
像少年大衛面對著
許許許多多猙獰的巨人
你沒有彈弓
你總是拿著一桿稱仔
稱著我還有很多人稀薄的理想
和靈魂

所以每次看到你
小時候為阿嬤擦淚的畫面
我就哭了
父亡,母親是關廠失業的女工
稱仔的一端你必須
跳了上去
稱仔才勉強維持平衡啊

沒有父母愛的你
卻愛不認識的人這麼這麼的多
有時電視上看你傻傻的笑著
我才驚覺
是啊!你只是個孩子

你只是個孩子
所以抱著小熊睡覺
就像我兒子小時候那樣
抱著小熊或小馬布偶睡覺
以為世界應該單純
良善,無憂
你相信夢中的美好
應該可以變成現實
所以才要奮鬥

抱著小熊的那夜
你夢見了什麼?
我夢見了,你拿著一桿稱仔
稱著我的靈魂
(2014年4月2日21:05)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