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絢麗的黃昏過後
作者 | 林雅行 |
---|---|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最絢麗的黃昏過後:這是本旅遊書、是電影書、是攝影集、是採訪側記……是愛上台灣的日本導演對這片土地長年的觀察,以及與當地人深談後的紀錄。閱讀此書再到九份、金瓜石, |
作者 | 林雅行 |
---|---|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最絢麗的黃昏過後:這是本旅遊書、是電影書、是攝影集、是採訪側記……是愛上台灣的日本導演對這片土地長年的觀察,以及與當地人深談後的紀錄。閱讀此書再到九份、金瓜石, |
內容簡介 這是本旅遊書、是電影書、是攝影集、是採訪側記……是愛上台灣的日本導演對這片土地長年的觀察,以及與當地人深談後的紀錄。閱讀此書再到九份、金瓜石,將會發現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皆有故事,蘊含旅遊與人文、歷史的深刻交織~~ 如果你因《悲情城市》而前往九份、金瓜石探尋台灣之美;《最絢麗的黃昏過後-- 一位日本導演的九份、金瓜石採訪筆記》則讓你有機會更了解九份、金瓜石的演變……從一位外國導演對台灣的情愫,重新發現兩地的優美風光~~ ‧此書為林 雅行拍攝九份、金瓜石紀錄片的採訪筆記,書中詳載當地優美景致、城宇的變遷、和善的居民,以及彼此互動中衍生的幽默感。 ‧此書收錄珍貴的日治時期九份、金瓜石地區老照片,以及拍片過程的記錄影像共二十多幅,為珍稀、懷舊、不可錯過的珍貴資料,更是林 雅行「著滿懷的愛情,獻給隔鄰親切台灣人的一本書」。 ‧每篇章節節錄林 雅行導演撰寫的日文原稿,讓讀者更貼近他撰寫文章時的感動與心情。 ‧書中附有九份、金瓜石手繪地圖,並附上林 雅行導演的生動解說文字,中日文兩相對照更添趣味。 本書是日本知名紀錄片導演林 雅行,在台灣北部拍攝九份、金瓜石紀錄片的採訪筆記,除了追溯那段凋零歷史之外,他與地方耆老、礦工後代的對談互動,面對日本帝國時期殖民政策的省思,以及對當地變化萬千的優美景色的感動……皆讓那段飽含繁榮與辛酸的金色歲月,不再只是逐漸走向沒落的悲情故事。多位礦工耆老、愛鄉愛土的地方人士、新住民、慕名而來的觀光客,共同構築的九份、金瓜石,在追昔過往的同時,也引導眾人思考曾經繁榮的礦山未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林雅行 はやし まさゆき一九五三年十月出生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一九九五年成立CREATIVE 21公司,從事電視節目製作、圖書出版、舞台劇製作、電影製作等,目前也投入文藝作品寫作。林 雅行導演大多承接NHK與其他電視台的文化相關節目,但他個人內心關注的,是日本大慘敗的太平洋戰爭。他的電影作品大多環繞著這場戰爭中無從選擇的平民,從活著的人身上探詢對逝者的記憶,描述經歷戰爭的人們,堅持活下來的勇氣。他在沖繩拍攝紀錄片時,在沖繩人的介紹下開始注意台灣,並拍攝了以基隆廟口夜市、西門町為背景的紀錄片。二○○四年,在歌手一青窈的姊姊--一青妙的介紹下,來到曾為一青姊妹的父親顏惠民所擁有的九份,追尋九份經歷日本殖民、太平洋戰爭、戰後國民政府接收的金礦歲月…二○○七年這部名為《傾聽風聲--台灣‧九份物語》的紀錄片在日本上映。之後,他再度回到台灣,並拍攝和九份同樣位於台灣北部的金瓜石礦山,用影像記錄過去一世紀來的興衰史,這部《細雨飛舞--金瓜石殘照》記錄片於二○○九年在日本上映。這兩部紀錄片中,除了陳述過往的採礦歷史,更將兩地優美的風光景色盡納其中。二○○九年《細雨飛舞--金瓜石殘照》記錄片上映期間,與日本旅行社合作期間限定的九份、金瓜石主題之旅,大大提升九份、金瓜石觀光勝地在日本的知名度。《最絢麗的黃昏過後--一位日本導演的九份、金瓜石採訪筆記》是他拍攝九份、金瓜石紀錄片的採訪筆記,書中記載親切和善的台灣人,以及彼此互動中衍生的幽默感。林 雅行不只幫台灣人重製了日治時期的那段過往,也記錄了現在生活在九份與金瓜石的人,生動鮮活的生命力。電影作品:《友情之碑--白梅學生的沖繩戰爭》(2003年)《我們的孩子的紀念碑--與人偶依存六十年》(2005年)《人生的里程碑--九十歲、依然向前走》(2006年)《聆聽風聲--台灣.九份物語》(2007年)《細雨飛舞--金瓜石殘照》(2009年)舞台劇腳本與製作:《成為人偶的孩子--長崎原爆物語》(1997年初演)《我不認輸--戰爭受害者的軌跡》(2000年初演)等著作(日文):《幸福嗎?報導‧日本人的憂鬱》(教育史料出版会/2001年)《台灣‧金礦哀歌》(クリエイティブ21/2009年)
產品目錄 序我的台灣之路私の台湾への道譯者序 輯一:九份探訪一、遇見九份╱九份との出会い二、九份與金礦╱九份と金鉱三、九份顏家與一青姊妹╱九份顔家と一青姉妹四、話說金礦╱金鉱の語り部五、美麗的夜景與天將亮時的奇幻天光╱幻想的な夜景と夜明けを観るために六、礦工哀歌╱鉱夫哀歌七、九份孩子們的學舍╱九份の子たちの学び舎八、九份茶坊與藝術家聚集的街道╱九份茶坊と芸術家の集う街九、台灣少年工和巴士╱台湾少年工とバス十、黃金之鄉的神明╱黄金の郷の神々十一、昔日小火車鐵道上的散步╱九份の路を歩く十二、寫給九份的人們╱九份の人びとへ十三、去聆聽風╱風を聴きに十四、繼承礦工意志的是誰?╱鉱人たちの意志を継ぐ人は?導演的九份散步地圖 輯二:金瓜石憶往一、金山金瓜石╱金山金瓜石二、日本課外讀物《我們的基隆》中的金瓜石╱『我が基隆』にみる金瓜石三、日本礦業與金瓜石會╱日本鉱業と金瓜石会四、金山九十年╱金山九十年五、黃金神社╱黄金神社六、廟裡殘存的日本╱廟に残る日本の跡七、創立九十年的金礦小學校╱創立九十年の金鉱の小学校八、日本人的學校╱いわれた日本人学校九、黃金博物館╱黄金博物館十、一位台灣人十歲時的回憶╱台湾人の十代の思い出十一、漫步祈堂老街╱祈堂老街を歩く十二、日本人的負面遺產─俘虜虐待╱日本人の「負の遺産」―捕虜虐待十三、一九四二年瑞芳事件╱一九四二年の瑞芳事件十四、封山╱閉山十五、尋找故鄉物語╱故郷の物語を探す十六、回憶祖父與父親生活過的金瓜石╱祖父と父の生きた金瓜石を憶う導演的金瓜石散步地圖 後記:從今而後我的台灣之路╱これからの私の台湾からの道附錄:九份、金瓜石大事紀╱九份と金瓜石をとりまく世界の動き
書名 / | 最絢麗的黃昏過後 |
---|---|
作者 / | 林雅行 |
簡介 / | 最絢麗的黃昏過後:這是本旅遊書、是電影書、是攝影集、是採訪側記……是愛上台灣的日本導演對這片土地長年的觀察,以及與當地人深談後的紀錄。閱讀此書再到九份、金瓜石, |
出版社 /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6281013 |
ISBN10 / | 9866281019 |
EAN / | 9789866281013 |
誠品26碼 / | 2680483573000 |
頁數 / | 224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編者序:關於 林 雅行 ☉王昱婷
初見林 雅行(はやし まさゆき)導演的名字,直覺以為是台灣人,再加上他拍的九份及金瓜石的電影紀錄片。但他其實是位不折不扣的日本歐吉桑。
初見面是在東京,雖然一問一答,但不至於讓人覺得他是位健談的人。他突然說他的腿部舊疾復發。我問是拍片時受的傷嗎?他說不是,是騎摩托車摔傷的。日本摩托車不多,這人怪怪的,我想。第一次通電話時,我用敬語問,請問林先生在嗎?他用很自然不過的敬語說,是啊,我在。我心裡噗哧笑出來。
第二次見面,是在有鹿文化確定要出版此書之後,他到京都出差,我剛好那時也暫住京都。我們約在烏丸四条見面。我說我要騎腳踏車,他很驚訝的問我,為何要騎腳踏車,我自然的回答,因為很方便啊。不過因為市區很難停車,我最後還是放棄而搭上公車。導演還問我,為什麼沒有騎車來。在錦市場附近一間賣京都家常菜的料理店坐定後,他與助理問我要吃什麼,我說我什麼都喜歡吃。導演用平常不過的語氣說,那點一條鯨魚來吃吧!我也非常自然的回應,好啊,如果有的話。
在多半沈默的外表下,他其實挺搞笑的。
一次的外景拍攝中,原本跟受訪者約了下午一點半到受訪者的家。那時得到的資訊是,受訪者離大家所在的位置大約是搭計程車十分鐘的距離,於是預約了一點的計程車。沒想到受訪者提前在十二點半多就來會合準備帶路,還說走路只要十分鐘就可以抵達。於是大家討論是不是就走路過去就好。導演問了助導,助導說話一向緩慢而有條理,他用很平靜的語氣說,只要導演幫忙拿攝影機的腳架,就沒問題。導演一手提起腳架的袋子,語氣沒有任何高低起伏的說,「沒問題」。助導也以不變的速度說,「嗯,腳架還沒有放進去」。導演說,「嗯,這樣就可以了,不用放沒關係。」「不,我想還是放進去比較好」。
一起去一間咖啡店,店裡有隻拉布拉多,放著滿店內的客人不管,直對著導演磨蹭,他小聲問,日本人的味道有不一樣嗎?我說想太多,這傢伙對生面孔都是如此。
然而,導演的作品裡,多半帶來不愉快的回憶。
導演雖然大多承接NHK以及其他電視台的文化相關節目,其中也有些有趣的人文話題,但他個人內心關注的,卻是日本大慘敗的太平洋戰爭。
他的電影作品大多環繞著這場戰爭,無從選擇那場戰爭的平民。從活著的人身上探詢對死去的人的記憶,有著經歷戰爭者,堅持活下來的勇氣,不是描寫戰爭英雄,導演更關注在帝國之下,無力的平民,以及他們或許微少而平凡的勇氣。
《國境之南.太陽以西》中,村上春樹寫道「我出生於一九五一年的一月四日,也就是二十世紀後半的第一年的第一個月的第一星期,所以我的名字就被叫做『始』。……父親在戰時被徵兵派到新加坡,戰爭結束後還暫時被關在收容所,母親的家在戰爭的最後一年被轟炸,全被燒光。他們都屬於飽受長期戰爭所傷害的一代。不過在我出生的那時,所謂戰爭的餘波之類的東西,幾乎已經完全不存在了。」
導演生於一九五三年的名古屋,父親曾是軍人,母親在戰前住在中國青島,戰後也有自己的遣返經驗。而中學時看到的原爆照片展,更是他生命中不可磨滅的記憶,戰後才出生的他,戰爭卻未曾遠離。
對台灣人而言,戰爭的印象相對模糊。歷史總是如此,歷史操之於書寫者手中。因此,大家淡忘了台灣人日本兵的故事,一九四九年之後來台的榮民也漸漸凋零,追求經濟發展帶來的歡樂,台灣人又有什麼理由要去回想那場戰爭呢?
每年八月前後,日本各大電視台就會製播一連串的專題紀錄片,連描寫一對兄妹,在戰爭中挨餓,妹妹把泥土當糖果吃,最後死去的動畫《螢火蟲之墓》每年必播一次。二○○九年,日本的電視台也播出真人真事改編的舉旗的少女。那是描寫沖繩戰爭中,一位小女孩如何存活的故事。沖繩戰爭是二次戰爭時,美國與日本間唯一的地面戰爭,沖繩鄰近島嶼全被捲入,十多萬人死亡。電視劇中的小女孩為了尋找失散的家人,走訪各地的防空洞,但她太招搖了,擔心她會引來美軍,一位躲在防容洞中的日軍為了保護防空洞中的大多數居民,決定殺死她,卻被她逃走。但她最後終於放棄,一位太太帶著兩個小孩向她說,我們一起到另一個世界吧。她跟著走。可是,那個村子的人說,手榴彈不夠,再加一個外人,怕大家反而無法馬上死去,會更痛苦。於是小女孩被趕出來了。
類似這樣的節目,在炎熱的八月裡一直播送。住在東京的鈴木太太,在戰爭結束後出生,她說,日本的年輕人已經不太關心這些事了。
導演的作品,一直環繞著那場戰爭,也因為拍攝沖繩戰中白梅學校學生的故事而知道台灣。
九份及金瓜石的礦工故事,是那個時代的男子的豪快的淘金夢,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大日本帝國時代的故事。一直重覆過去,而且是有些不太愉快的過去,到底合不合時宜,是個不成熟的問題,導演說,透過理解那些過去的故事,讓他了解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
九份及金瓜石的紀錄片,雖然說是拍給日本人看的,但透過他人的雙眼,台灣人何嘗不能看見自身?僅僅一部電影的時間長度,但從此書中,他所採訪的人數與深度卻超過想像。對自身歷史一向漫不經心的台灣人,又會如何看待這以台灣礦工為主角的紀錄片?會覺得太遙遠嗎?
本書是導演的採訪筆記。在採訪過程中,九份的礦工,夢想一攫千金,卻大多在不應當死去的年歲,死於胿肺病。金瓜石礦工則是當時的鐵飯碗,匯集了台灣及大陸來的工人。然而殖民政策的陰影下,瑞芳事件中,多數台灣人死於非命,真相依舊未明。遊客如織的九份及金瓜石,吸引了懷舊的日本人與台灣人,但若是不知道這些歷史,那些懷舊是否像是玩具工廠製造出來的形象樣板?
從導演的採訪筆記中,所看到親切和善的台灣人,以及與導演的互動中衍生的幽默感。導演不只幫台灣人重製了日治時期的那段過往,也幫我們紀錄了活在九份及金瓜石現在人們的活力。
當導演站在金瓜石俘虜收容所的遺跡,痛心於日本大帝國主義所造成的愚蠢暴行時,我們似乎也應對這部礦工故事的紀錄片,心存感謝。
來過台灣超過二十次的導演,對台灣與其說熟悉,不如說習慣。雖然多數台灣人對他仍是陌生,但他對台灣卻像是在自家一樣。在傳統菜市場,美味疊上髒亂的小吃店,他不說二話走進去,邊吃還邊說讚。
他說,這本書是獻給親切的台灣人。而我,滿心收下。
-
序:我的台灣之路 ☉林 雅行
我在東京經營媒體企畫及製作公司,當然不是什麼擁有上千名職員的大公司,也不是什麼幾百人幾十人的中小企業,是職員不到十人的小公司罷了。年輕時我當過上班族,三十歲時進入媒體業界,之後也進入大型節目製作公司,在那裡製作新聞及紀錄片。當時的日本是高度經濟發展的泡沫期,所有日本人都深信這樣的繁華會持續下去。一九九一年,泡沬經濟崩壞,日本進入長期不景氣,在那樣的時局之下,深思之後,我決定開設自己的公司,那年,我四十歲。公司主要承接紀錄片及新聞等電視節目製作,也出版圖書、舞台腳本、演出及製作。二○○三年,第一次製作電影,那年,我五十歲。
那部電影關於是太平洋戰爭後期,沖繩戰爭中一位女學生的記錄,片名是《友情之碑──白梅學生的沖繩戰爭》。為了採訪及電影拍攝,我前往沖繩。「美軍基地對沖繩縣民而言是莫大的負擔」在這樣的現實下,日本人對沖繩的住民卻幾乎不甚關心;「沖繩人與日本本土之間有溫差」(但關心的程度卻完全不同),採訪過程中,常常聽見這樣的話,這種反應成為話題之後,一位沖繩的女性就說了:「對沖繩人而言,本土的日本人是遙遠而冰冷的,對我們而言,台灣人才是我們的手足」。
說真的,我雖然聽過台灣,但對台灣卻一無所悉。對那樣的話語我深受震撼,也因此,我來到了台灣。
於是,以台灣為舞台,我選擇九份及金瓜石這兩個在十九世紀末期發現金礦而繁盛一時的城鎮做為電影的主角。
然而,在一九七一年與一九八七年,九份和金瓜石的礦坑陸續封閉。我在二○○四年首次抵達這兩個小鎮,製作兩部電影紀錄片。
《聆聽風聲──台灣.九份物語》(二○○七年)以及《細雨飛舞──金瓜石殘照》(二○○九年)這兩部作品,記錄了日本人也不太清楚的台灣金礦歷史。然而這兩處金礦產地,在日本昭和初期的一九三○年達到全盛,當時正是日本殖民時期。
九份金礦是由台灣基隆顏家所經營。想要一攫千金的礦工與顏家簽訂契約,申請採礦資格,獲得的金子部份交給顏家,剩下的可以自己留下;但若什麼都沒有挖到,就什麼都沒有。挖到金子的,一到夜晚自然就到街上玩樂,九份當時被稱為「小上海」、「小香港」,不難想見當時的繁華景象。
金瓜石的情況不同,礦坑是由日本人的日本礦業公司在經營。在日本人的監督之下,台灣人、來自中國的溫州人及福州人,紛紛進入坑道內討生活。這裡沒有一攫千金的故事,因為全採薪水制,日本礦業公司在金瓜石街上蓋了醫院、運動場、各式娛樂設施,生活所需在這裡都找得到。
九份在八十一年間產出了二十六噸黃金,金瓜石在九十年間產出一百二十噸黃金後,落幕了。
金礦時代的遺物,經過風雨,現仍殘留在這兩個小鎮上。小火車的軌道、坑口、作業場、檢查站、製鍊場、礦工宿舍、醫院、電影院、市場、旅館、食堂等等,這些地方,幾乎都有過日文名字,有著大多數遊客都不會留心的遺物。當然也有看了這些東西,興起日本時代懷舊之感的人。看到這些遺物,感受「絕滅的美學」 的人當然也存在。對於製作紀錄片的我,是如此想的。
當地流傳這樣的話語:採金礦全盛時期的九份,「白天還是窮人裝扮,晚上就變紳士」;「三點時還窮得要命,四點時採到金礦,五點就可以準備蓋新家了」;「不要笑人家窮,等聽到鞭炮聲你就知道了」。金瓜石則是「滿滿一大碗的砂石用水洗一下,大概就可以採到一碗的金子」。到處流傳著過往的金礦傳說,有殘留的遺物,也有佳話,在這裡,我的想像力也被激發。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尤其是日本在戰敗後離開的混亂期,雖然有許多東西不見了,但也有記錄留存下來,看著那些記錄,還有照片,想像力及創造力正醞釀。那個時代到現在還活著的人並不多,但他們的子孫都在。聽他們說的故事,九份和金瓜石的當年印象也一一膨脹起來,想像力與創造力全混在一起,腦袋裡,作品的樣子也逐漸成形。
那些遺物只是骨架,還要再加上肌肉及流通的血。要感受那個時代的人的氣息,不能只靠那些殘留的遺跡。而這樣一來,在流動的歷史長河中存活的我,似乎也能找到自己的立身之處。
這次,這本書將在台灣出版,感受到光榮與喜悅的同時,也覺得不太好意思。
我所製作的這兩部電影,在日本已經上映,但在執筆此書時,很遺憾的,在台灣上映的檔期仍然遙遙無期。我更沒有想到,採訪時的筆記所寫成的本書,能夠在台灣出版。
只是,重新回顧這些筆記,採訪時的情景再次浮現。九份及金瓜石相遇的江桑、張桑、林桑……等人的臉也一一想起。
寫著寫著,心也跟著跳起舞。想再跟你們見面,跟你們說說話。
這是一個日本人,帶著滿懷的愛情,獻給隔鄰親切台灣人的一本書。
輯一:九份探訪
五、美麗的夜景與天將亮時的奇幻天光╱幻想的な夜景と夜明けを観るために
九份の景色は朝・昼・晩、いや2時間ごとに変化するからだ。朝もや、夕暮れ、夜景は宿泊してこそ堪能できる。特に夜景は幻想的だ。ゴールドラッシュ時に居酒屋や女郎屋があった石畳の坂には、茶房が建ち並び、連なる赤い提灯が訪れる人を誘う。路地は、物悲しげな明かりが射し、家々の明かりは、全て違う大きさで不思議なハーモニーを醸しだす。新しい家と旧い家が混在、西洋建築と中国建築が無雑作に建ち並ぶが故につくられる夜景美なのだ。霧のたちこめる朝。雲の中に家が建ち並ぶようだ。そこにゆっくりと陽が射してくる。夜明けの街。この街に宿をとった者のみが遭遇できる光景だ。喜来園は、私たちのロケの常宿だったが、部屋から九份の海にぬける景色が一望できる。特に夜景は美しい。私は夜中に目が覚めたとき、必ずといっていいくらい、夜景をしばらく見てから再び床に入ったものだ。
從台北開車到九份,大約要一個小時。也可以搭火車到瑞芳換巴士,或是直接在市區搭基隆客運過去,途中可以盡情欣賞台灣的田園風光。到九份玩的人大都是一日往返,但我極力推薦一定要住宿才行。
九份的景色,幾乎每兩小時就有極大的變化。晨曦晚霞,夜景更是只有住在這裡才能體驗,特別是夜景,充滿了幻想色彩。在淘金熱時期,居酒屋及紅燈戶林立的石板路上,現在變成了茶藝館,連綿的紅色燈籠一樣引誘旅人進入。小巷子裡發散著令人感到悲傷的光線。不可思議的是,不同的住家所散發出來的光完全不同,卻有一種調和感。新建的房子與老舊的建物、西洋建築與中國式建築混雜,形成了美麗的夜景。起霧的清晨,房子彷彿是從雲中現身,從那裡,太陽緩緩上升。這種在天將亮時的光景,只有住在這裡的人才能見到。
不過,這裡沒有飯店。至於民宿,九份跟金瓜石加起來大概有八十多家,但老實說,期待豪華台灣之旅的日本旅客而言,我實在無法推薦他們來這裡。「這不矛盾嗎?」對旅行業者而言,日本人的台灣旅行不外乎是吃美食、到美容沙龍按摩。多數的日本人到國外旅行時,似乎就是喜歡精心打扮後出門,住在高級飯店裡,吃著豪華料理,到美容沙龍做SPA,品味奢華的氣氛(像個女王一樣)。我常這樣想,就算只有一點也好,希望至少能對那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及人文有多一點接觸。話題有點岔開……對了,現在說的是九份的旅館。在九份符合這種旅行標準的旅館,大概十根指頭就數得出來,我推薦的是喜來園。其實這家喜來園是江先生所推薦的,我來九份出外景時,也必定在此投宿。這家民宿的主人是林棟燦,是製作金礦時代臺陽公司制服時,與江先生認識。之後,林棟燦愛上九份,搬到這裡長住。與我同年紀的林先生,永遠帶著微笑,他除了是有名的廚師外,也是專拍九份的攝影家,也寫歌填詞。
〈九份仔真是好所在〉 詞/林棟燦 曲/江湖調 編曲/小高
台灣算來是寶島,陽光大地九份好,以前這是小香港,大街小巷全是人。
有人來這挖金孔,有人來這人看人,細漢弟佳來出世,記憶攏是下雨天。
講到金孔眾人愛,不驚危險入孔內,有人著金賺傢伙,有人生命底奉陪。
老爸透早入孔去,打拚為著顧妻兒,無錢讀冊不識字,恩望子孫出頭天。
出世生作歹命子,阿母叫我愛認命,認真讀册拚出頭,嘸通擱再舉鋤頭。
九份真是好所在,世界各國通人知,百姓熱情風景水,地下黃金結歸堆。
九份過去金瓜石,伊是世界兮金窟,金窟銅坑是國寶,多少攏愛顧豪好。
這首歌譜上曲子,是首會讓人想要跟著拍拍子的歌。以九份的金礦為主題的《礦山音樂故事劇場》這張CD中也收錄了這首歌。總是笑臉迎人的林先生,也兼做九份街上的導覽。喜來園是我們來出外景時常住的民宿,從房間可以一眼望見九份的海景,夜裡,更是特別的美。有時,半夜醒來,我會望著這景色,然後再次睡著。喜來園客滿時,會介紹我們去別的民宿。陳先生的民宿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