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告別的時刻
作者 | 陳德政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我們告別的時刻:這是一班開往90年代的回憶列車,也是一本台式文藝青年的養成史。時間回到上個世紀,1987年,台灣解嚴,隔年蔣經國過世,浮動的亞熱帶海島舉辦了第一屆全國 |
作者 | 陳德政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我們告別的時刻:這是一班開往90年代的回憶列車,也是一本台式文藝青年的養成史。時間回到上個世紀,1987年,台灣解嚴,隔年蔣經國過世,浮動的亞熱帶海島舉辦了第一屆全國 |
內容簡介 這是一班開往90年代的回憶列車,也是一本台式文藝青年的養成史。時間回到上個世紀,1987年,台灣解嚴,隔年蔣經國過世,浮動的亞熱帶海島舉辦了第一屆全國熱門音樂大賽,賽會中張雨生脫穎而出,用他清亮的歌聲率領一票年輕歌手高唱〈烈火青春〉,一個保守的時代開始興奮起來。就在威權年代結束的同時,青年文化崛起了。對成長在這個時代的少年少女來說,即將邁入青春期的躁動正在體內醞釀著,他們透過廣播和電視接收到了自由的呼喊——衝撞體制的街頭運動、台語歌的復興、帶著社會一起向前衝的樂壇偶像。就像許許多多南部小孩一樣,本書作者陳德政在風起雲湧的90年代北上,跨出台北車站的大門去找尋內心的渴望,「什麼好康的都在那裡」,因為林強是這樣告訴他的。寫過紐約,走過世界,陳德政這次將書寫的座標安置回孕育他的島嶼,回望了那個啟蒙他的時代,也回溯了一代人共同的成長經驗。他在記憶的迷宮裡穿行,重訪一個個重要的生命現場——也許是一場神祕的集會,一卷失蹤多年的卡帶,一位殞落的英雄或是一名早逝的歌手,也許是一個從此失去聯絡的朋友。他一路梳理,同時反思著90年代台灣青年的文化養成過程:中廣流行網的《知音時間》、MTV頻道的音樂錄影帶、電影院裡的《猜火車》、島嶼南端的春天吶喊。他從集體記憶中抽取出許多鮮明的片段:駕著米格機投奔自由的反共義士、香港回歸、世紀末的強震、第一次政黨輪替乃至太陽花學運,這些撼動人心的事件都在非線性的時空中被寫入個人的生命敘事。這是一本寫給解嚴後青年世代的備忘錄,也是一部向我們共有的青春告別的作品。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陳德政1978年生,台南人。政大廣電系畢,紐約New School媒體研究碩士,拍攝過濁水溪公社的紀錄片《爛頭殼》,有個已經不常更新的部落格「音速青春」。整個青春期都發生在90年代:初戀、第一支舞、在墾丁海邊抽下的第一口菸、半夜從MTV頻道聽見的Smashing Pumpkins。多年後才明白,他和朋友們的青春也永遠停格在那裡。大學以前心心念念著哪一天可以離開南部,倏然在台北生活了二十年,開始思索著哪一天該返家。這輩子最感謝的人是父母。著有《給所有明日的聚會》、《在遠方相遇》,《我們告別的時刻》是他第三本書。母體|www.sonicpulp.com分身|www.facebook.com sonicpulp音速青春|pulp.bluecircus.net
產品目錄 序曲.重回現場 輯1:1989 - 2001 A面1. 單車上的春風少年兄 2. 沒有煙抽的日子 3. 坐南朝北 4. 這男人出賣了世界 5. 深夜娛樂頻道 6. 長假漫漫 7. 我曾經是一名吉他手 8. 一九九七・八・三十一B面 1. 指南山城 2. 華山論BAND 3. 龍年,春天吶喊 4. 樂團的時代 5. 俗媚之外,還有水晶 6. 尋團啟事 7. 最後一個夏天 輯2:2003 - 2016 C面1. 美國夢2. 孤島生活3. Sad & Beautiful World 4. 西門町的電影院 5. 萬能青年旅店在台北 6. 大風吹 7. 來自火星的人 D面1. 未知的喜悅 2. 領袖 3. 旅行的真相 4. 島嶼途中 5. 北京二十三年 6. 我們的黨 7. 選擇一個人生
書名 / | 我們告別的時刻 |
---|---|
作者 / | 陳德政 |
簡介 / | 我們告別的時刻:這是一班開往90年代的回憶列車,也是一本台式文藝青年的養成史。時間回到上個世紀,1987年,台灣解嚴,隔年蔣經國過世,浮動的亞熱帶海島舉辦了第一屆全國 |
出版社 /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9577595 |
ISBN10 / | 9869577598 |
EAN / | 9789869577595 |
誠品26碼 / | 2681562945008 |
頁數 / | 27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5X21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樂團的時代】(節選)
今天在北海岸的福隆海水浴場,第一屆海洋音樂祭即將開跑,現場設有獨立廠牌大展,我們奉命去擺攤。大夥接到這項任務都挺興奮的,大概都想起小時候的園遊會吧,實習生們一早就約在辦公室集合,有人負責挑貨,有人填寫出貨單,有人臨時做了一個放錢的紙盒,再將一箱箱的CD一起搬到後車廂。
老邁的廂型車載滿了人與貨,一路在濱海公路上慢行,緩緩地接近貢寮鄉。
距離春天吶喊恰好過了一百天,過去幾個月,台灣社會的各個層面都被一股蓄積已久的能量劇烈翻動著,曾經牢不可破的結構開始鬆動了,洗牌成一種新的秩序。四月的金曲獎頒獎典禮,每個頒獎人都從平行時空裡掏來了一只信封,每當獲獎者被宣讀出來的那一刻,無論頒獎人本身、台下的入圍者,抑或電視機前的觀眾都發出了「哇!」的一聲驚呼。
最佳國語男演唱人──陳建年!擊敗的是張學友、王力宏、庾澄慶、陶喆
最佳國語女演唱人──楊乃文!擊敗的是張惠妹、莫文蔚、范曉萱、王菲
最佳作詞人──雷光夏!擊敗的是林夕、李宗盛、袁惟仁、張四十三
最佳作曲人──陳建年(又是他!)擊敗的是張震嶽、黃韻玲、王力宏、陶喆
新人獎則頒給了紀曉君,最佳方言男演唱人由豬頭皮獲獎;在非流行音樂類,交工樂隊與林生祥也大有斬獲。隔天,各家報紙的影劇版反應兩極,一派記者讚嘆道:評審團,你們真有種!另一派則反問:請告訴大眾,誰是陳建年?
這樣一份不可置信的名單,必須有個同樣精采的最佳演唱團體獎。前一年的入圍者仍是南方、錦繡、無印良品、動力火車那些「重唱組合」,這屆整個煥然一新,入選的是亂彈、四分衛、脫拉庫、五月天,全是新興的搖滾勁旅。
「樂團的時代來臨了!」得獎者亂彈在台上振臂高呼,那氣勢懾人,就像叛軍終於收復久違的故土──是啊,樂團的時代來臨了,那是什麼時代過去了呢?
90年代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先行者,他們在拮据的條件下辛勤耕耘,灑下搖滾的種子,這裡一張《玩團最屌》合輯,那裡一張《赤聲搖滾》合輯,每年的春天吶喊和野台開唱也慢慢凝聚起共識;世紀末,再由交工樂隊的美濃反水庫運動、五月天和四分衛的「新五四音樂運動」補上臨門一腳,在台灣向來被視為邊緣的,隸屬於次文化的搖滾樂,搖身一變成了新時代的主流。
唱片公司不再退避三舍,積極挖掘有潛力的地下樂團簽約,相關的新聞也大舉攻占媒體版面,今日頭條:董事長樂團新專輯《你袂了解》躋身排行榜暢銷片!明日快報:閃靈到日本富士音樂祭演出,站上國際舞台!
新的文化景觀,迎來新的政治信仰。五月二十日,政黨輪替後首次總統就職大典,島上的公民們滿懷期待,目送下一任領導人走入總統府。他出身貧寒,來自農家,許諾會粉碎舊有的教條,讓人民真正作主,他以耳目一新的語言,擘畫了一個希望無窮的願景。
巴布狄倫曾在他的名曲〈Ballad Of A Thin Man〉這麼唱著:
Something is happening here
But you don’t know what it is
時代正在改變,轉型正在發生,但是推翻舊教條的革命者,後來又定下新的教義,而且更加難以撼動,這點注定是始料未及。
始料未及的也包括海洋音樂祭的壅塞程度,由於是台北縣政府主辦的活動,民眾可以免費入場,火車運來一批一批打扮清涼的年輕人,他們走出小鎮的車站,背包裡準備了野餐墊與防曬油;愛玩的老外從台北開著吉普車過來,冰桶內裝滿酷涼的啤酒。
一進到會場,就有警察在指揮交通,有記者在SNG車前做著即時報導,有地方的老嫗駝著背向善男信女兜售香噴噴的鐵路便當,也有單純來玩水的家庭,一時還搞不清楚狀況,小孩的肚子上套著游泳圈,抓緊爸媽的手在人流裡漂浮。
在這大雜燴般宛如嘉年華的現場,台灣未來的音樂祭藍圖被描繪出來,通常是官方出資、民間承辦,訴求大規模,強調多樣性,音樂祭漸漸成了一門生意,也是各方角力的場域。
我們從停車場把CD搬到攤位上,唱片大展規劃在內灘,參展的廠牌還有角頭、風潮、阿帕、佛銳、大大樹。水晶的攤位正對著小舞台,布農族的歌手王宏恩正在台上演出,攤位後方則是一塊露營區,持續飄來烤肉混著小米酒的味道。無處不在的志工媽媽逢人便宣導暑期別吸毒的觀念,警察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提醒你這是一個有當局介入的活動,別亂來。
大會另外設置了一處兌換中心,凡是從家裡帶來五張流行偶像的CD,可換取一張獨立廠牌的專輯,換句話說,音樂在這裡是不等價的。
我們努力叫賣了半天,業績還算可以,趙一豪的《把我自己掏出來》、陳明章的《戀戀風塵》、瓢蟲的《讓太空人跳舞》、濁水溪公社的《牛年春天吶喊》實況都有識貨的人帶走,連1976的T恤也賣掉了幾件。大夥趁太陽入海前收攤,走過長長的行人天橋,來到流光溢彩的外灘。
日落前最後一波熱浪襲來,水氣在海邊翻騰,夾帶著各種體味與香氣;幾艘巡遊的小艇駛過沙洲,船上的乘客都踮起了腳,瞭望壯觀的大舞台。第一屆海洋音樂祭的主題是土洋樂團大對抗,本土樂團MC HotDog、脫拉庫、糯米糰、夾子電動大樂隊,這陣容一字排開,絲毫不輸給洋槍洋炮。
不過仍有意外的插曲,當MC HotDog饒舌出一句句「幹你老師!」和其他嗆辣的字眼,不少家長立刻摀住孩子的耳朵,驚慌地逃離這尷尬的現場。相較之下,脫拉庫老少咸宜多了,主唱一臉頑皮,率領群眾高唱〈我愛夏天〉:
每到夏天我要去海邊~~去海邊!
海邊有個漂亮高雄妹~~高雄妹!
伴著快意的樂聲,衝浪客在海上乘風破浪,樂迷盡情玩著舞台跳水(台語稱作「釘孤枝」),工作人員則不停向人群灑水,確保縣長講話的時候不會有人中暑。那光頭縣長做了一身俏皮的裝扮,以沙啞的聲音疾呼:「台北縣政府十分關心我們的青少年,要讓大家在暑假期間有一個正當的休閒去處,這個活動要一直辦下去!」
是呀,這個活動當然要一直辦下去,能讓這麼多青少年赤腳踩在沙灘上,吹著海風聽音樂,是多麼令大人放心,多麼心曠神怡的休閒場面。
從此每到夏天,一代代人聚集在盛大的海洋祭典中,因為自己尚無法明白的原因被洗禮了。年復一年,在碧海之旁、藍天底下,他們的足跡在夕陽下閃著金光,雖然掛滿了貢寮鄉的白布條說的又是另一種故事:堅決反對核四!別讓沙灘消失!
散場時外灘施放起高空煙火,賦歸的遊客也在天橋上燃起仙女棒,火花迎風飛揚。老外們依依不捨,不解為何沙灘立即被警察淨空了,他們圍在堤防邊打鼓,繼續自找樂子。志工媽媽到處撿著垃圾,縣府的員工在入口處點名,等著搭上回程的公務車;情侶們該吵的架也都吵完了,準備在上火車前和好。
低垂的夜幕中,水晶的廂型車駛離了貢寮鄉,海岸線在後照鏡上捲動著,黑藍色的世界在隧道裡消音。這一路上,毛主席都很安靜,他的表情像在神遊,思索著什麼深奧的道理。我們在午夜時分返回市區,把剩餘的CD搬上樓,說了聲明天見,各自騎車回家。
臨走前,毛主席醒來似地,終於開口了,他說剛才在海邊抽下了人生第一支大麻。我問他,那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