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做人的智慧全集 | 誠品線上

低調做人的智慧全集

作者 李津
出版社 商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低調做人的智慧全集:低調是一種優雅的人生態度,它代表著豁達,代表著成熟和理性,它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超然灑脫的態度。 低調做人才能保持一顆平凡的心,才不至於被外界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低調是一種優雅的人生態度,它代表著豁達,代表著成熟和理性,它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超然灑脫的態度。 低調做人才能保持一顆平凡的心,才不至於被外界所左右,才能夠冷靜,才能夠務實,這是一個人成就大事最起碼的前提。學會低調做人,就要不喧鬧、不矯揉造作、不故作呻吟、不假惺惺、不捲進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認為自己滿腹才華,能力比別人強,也要學會不露聲色。.低調做人是為人處世的一門藝術,是看似弱者的風範,卻是強者示弱以求成功的典範。本書從心態、姿態要低,以及藏、讓、活、柔、忍、慎幾個方面,講述了低調做人的策略。旁徵博引,以新穎、富有哲理的典型事例,講述了一系列成功的故事。或寓言,或名人逸事,或幽默小故事……給我們以啟發,讓讀者在閱讀中受益匪淺,在學習中體會低調做人的哲理。學會低調做人,就要不喧鬧、不矯揉造作、不故作呻吟、不假惺惺、不捲進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認為自己滿腹才華,能力比別人強,也要學會不露聲色。抱怨自己懷才不遇,那只是膚淺的行為。為什麼有的人順風順水、平安一生,而有的人步步受阻、鬱鬱而終?為什麼有的人功成名就、令人眼羨,而有的人碌碌無為、遭人唾棄?為什麼有的人光彩四射、風光體面;而有的人跌盡跟頭、無以自保?失敗與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調」不同也。「低處納百川」,做人的格調放得越低,越是能夠接納更多的人,也越是能夠承載更多的元素。低調,是為人處世的至高境界,在這個浮雕的現世,低調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美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李津中國知名管理實戰專家,先後從事近十種職業。近年來為多家報紙、雜誌做管理類專欄評論,曾為海內外數十家媒體撰寫長篇追蹤報導。在管理實戰中,與各行業處於原始累積期的創業者,共同策劃過多項產品推廣項目。同期,為各種企業提供過多項諮詢服務。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低調做人的成功智慧低調是一種優雅的人生態度,它代表著豁達,代表著成熟和理性,它是和含蓄聯繫在一起的,它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超然灑脫的態度,也是人類個性最高的境界之一。曲高者,和必寡;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浮於眾,眾必毀之。低調做人才能保持一顆平凡的心,才不至於被外界所左右,才能夠冷靜,才能夠務實,這是一個人成就大事最起碼的前提。1. 識時務者為俊傑避敵鋒芒,以保己存 人在屋簷下,不可不低頭 「妥協」是一種保全自己的生存策略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2. 有容方為大容人之長,以補己短 容人之過,方顯大家本色 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 做人要懂得謙遜 3. 藏鋒斂跡不會輕易遭遇敵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示弱才是真正的強者 小事著手,大事易成 做人要留有餘地 第二章:低調做人的身段智慧低調的人不會把自己看得太高、太重,他們在別人面前,始終保持著一份謙和的身段。因為他們知道,那些抱著「高高在上、專橫跋扈、頤指氣使。」身段為人處世的人,必定會失敗。所以,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比別人活得更真實、更坦蕩,既不傲人,也不卑己。1. 謙卑處世人常在寧取謙卑,勿取傲慢 韜光養晦,有所取捨 2.欲成事先做人在低調中修煉自己 平和待人留餘地 大智若愚,方能左右逢源 胸襟寬廣,大度為懷 3. 以和為貴,化敵為友以寬容之心度他人之過 寬宏大量會使你達到新的境界 得理饒人更易征服人 擁抱你的「敵人」 第三章:低調做人的行為智慧槍打出頭鳥,在行為上保持低調,才能真正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在社會上,那些才華橫溢、鋒芒畢露的人,雖然易出風頭、惹人注目,也是也容易遭人暗算。因此說,人們在努力表現好的一面的同時,也要想到不利的一面,這樣才有利於保全自己。1. 人貴有自知之明客觀地認識自己 顯露才華要適可而止 耐心等待時機 放下「身段」才能提高「身段」 2. 保持清醒的頭腦隱而不發,讓對手捉摸不透 韜光養晦,伺機而動 忍辱負重,厚積而薄發 忍耐是為了更多的收穫 3. 有所為方可有所不為功成名就,激流勇退 淡泊名利,寵辱不驚 學會選擇,學會放棄 撞了南牆要回頭 第四章:低調做人的職場智慧有人說,職場如戰場,是看不見硝煙的戰場;有人說,職場如商場,充斥著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是比商場還險惡的商場。還有人說,職場如墳場,多少有志之士被它活活埋葬!所以,面對日益激烈的職場崗位競爭,只有低調做人,掌握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才能在職場中劈風浪,繞暗礁,直掛說帆濟滄海。1. 智者貴在不顯不露志當存高遠,身段要低矮 謙虛謹慎,永不自滿 不要好高騖遠 關注細節,遊刃職場 2. 做人要心胸寬廣凡事不可太計較認真 給下屬留面子 虛心接受批評 善待你的競爭對手 3. 方圓處世知進退學會適應是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質 懂得傾聽別人的聲音 指揮千軍,不如用好一人 讚美的效益 第五章:低調做人的言辭智慧低調的人並非只是置身世外,拋卻世事紛爭,自得其樂,他們中的有些人同樣在人生的競技場中奮力拼搏,只不過他們參透人性,言詞收斂,謙遜禮讓,故而能在複雜的社會中立足。1. 話到嘴邊留半截「說小話」是一種機敏的處事策略 說話也要留三分 以「言」律己,以寬待人 說話要把握好分寸 2. 避免無謂的爭論談話中少提自己 永遠不和人做無謂的爭辯 莫逞一時口舌之快 不必強爭,萬事理為先不要充當交談中的「大獨裁者」 3. 逢人只說三分話人微言輕少開口 多聽多看,慎言慎行 說話要謹慎,行動要敏捷 學會看人說話 說話不要觸及別人的隱私 第六章:低調做人的交際智慧事業的成功一半,取決於人際關係的成功。朋友多可以互相幫忙,共同發展;朋友越多可供選擇的路就越多,成功機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在龍蛇雜處的社交場合裏,低調做人者善於結緣,多交朋友,編織一張結實的「關係網」,使自己做人如魚得水,一生順達,事事如意。1. 八面玲瓏路路通與人為善天地寬 以誠相見,心誠則靈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得理饒人最聰明 2. 得人心者成大業學會與人分享榮耀 低調做人,簡化生活 謙遜待人,謙遜處世 3. 君子必慎其所處君子必慎其所處 與其好為人師,不如拜人為師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親君子,遠小人 第七章:低調做人的心態智慧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心態,便會有什麼樣的追求,有什麼樣的追求,便會經歷什麼樣的人生之路。低調意味著一種境界,一種風度,一種氣節,無為是一種養生原則、處世原則。一個人只有具備了無為的風格,低調的心態,才是具有了完美的人生。1. 鋒芒太露,傷人又傷己藏鋒顯拙 無為是低調者獨特的一種品質 無為而治,以柔克剛 鋒芒太露易惹禍 2. 韜光養晦,深藏不露大事清楚,小事不妨糊塗 嚴以律己,寬厚待人 做人不要恃才傲物 3. 才高而不自詡,位高而不自傲用謙遜贏得尊重 消除妒嫉心理,保持謙遜態度 謙遜是終生受益的美德 只有謙虛才能不斷進步 第八章:低調做人必備的智慧社會是複雜的,一方面,它要求人們立世必須要有真本事才行,另一方面,有了真本事又不可輕易外露,一旦在不適當的時機和場合露出了自己的真本事,就可能遭人暗算,被人折殺,非但不能為自己帶來好處,反而還會給自己招來災禍。所以,有了真本事不要到處宣揚,要力求把絕技藏在懷裏,不讓別人識破真機,從而達到既能保全自己又能防範別人的目的。1. 好漢也吃眼前虧看得開,望得遠 在人屋簷下,該低頭時要低頭 以德報怨是大丈夫所為 別跟小人鬥氣 2. 做人不可強出頭先忍一把,再出手 做「深藏不露」的智者 藏鋒是一種自我保護 凡事不可強出風頭 3. 禍福就在方寸間謹慎張揚自己的個性 才不可露盡,力不可使盡 示弱是生存之大智 學會藏身,等待來時 第九章:低調做人能屈能伸的智慧能屈能伸,剛柔相濟,從來就是那些低調做人者的氣度和風範。「屈」就是放下架子,善於讓步和妥協,採取一種「水往低處流」的謙遜態度;「伸」就是高高昂起頭,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益,表現一種「捨我其誰、當仁不讓。」的氣概。一時的低頭是為了長久的抬頭,正如暫時的退讓是為了更好的前進。那種一往無前、有進無退的人僅僅是村夫莽漢,表面上英勇,實則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1.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學會深藏不露 賣弄本事的人是愚蠢的 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沉默是金 2. 曲則全,枉則直才不可露盡,事不要點破 一時的滿足,一世的後悔 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吃虧未必是件壞事 3. 和為貴,忍為高忍為天下先 為人處事貴在忍耐 小不忍則亂大謀 忍是做人的大智慧 忍耐並非軟弱

商品規格

書名 / 低調做人的智慧全集
作者 / 李津
簡介 / 低調做人的智慧全集:低調是一種優雅的人生態度,它代表著豁達,代表著成熟和理性,它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超然灑脫的態度。 低調做人才能保持一顆平凡的心,才不至於被外界
出版社 / 商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099632
ISBN10 / 9866099636
EAN / 9789866099632
誠品26碼 / 2680835777001
頁數 / 288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識時務者為俊傑

所謂「識時務」,就是要認清形勢,適時而動,順勢而行,與時俱進。它是一種生存技能,也是做事的一項修煉。它既需要敏銳的洞察力,也需要靈活的判斷力,能夠透過表面現象看透事物本質。

避敵鋒芒,以保己存

「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意思就是說:當與敵人力量相當時,要迎擊敵人;當力量弱於敵人時,要能躲避敵人,要善於退卻,而如果在力量弱小的情況下,勉強應戰,就會被強敵活捉。所以為了保存實力,就必須懂得後退的道理。

漢高祖劉邦去世後,呂后臨朝稱制。匈奴單于冒頓曾把劉邦和三十萬漢軍,圍困在平城達七日之久,對大漢也很輕視,但是對劉邦還多少有些忌憚。

劉邦一死,冒頓單于便心驕氣傲,想挑起戰端,於是派使者給呂后送去一封信,上面說:

「我這孤獨苦悶的君王,生於荒野大澤之中,長於曠野牛馬繁育的區域,曾多次到達邊境,故希望能遊覽國內。陛下獨立,卻孤獨苦悶孀居,兩位君主都不高興,也沒辦法讓自己快樂起來,所以希望以我的所有,換妳的所無。」

竟然是一封言辭褻慢的求婚書!其實冒頓單于妻妾成群,自然不會對呂后這位老太婆有何興趣,不過是借戲侮她,來戲侮大漢國內。

呂后見信後大怒,便招集群臣商議,要大舉討伐匈奴以雪此辱。

曾為西漢立下赫赫戰功的樊噲率先高喊道:「我願帶十萬人馬,橫行匈奴之中。」

呂后大喜,季布卻怒聲叱道:「樊噲理應斬首。」

朝堂上的人都嚇了一跳,不知季布在哪兒偷吃了熊心豹膽,竟要斬元勳國戚?

季布接著說:「當年高祖率三十萬精兵討伐匈奴,卻被圍困在平城七日七夜,那時樊噲也在軍中,卻束手無策,今日為何就能以十萬人馬橫行匈奴之中?這只不過是當面阿諛陛下,其實犯欺君之罪,按律當斬。」

樊噲被質問得啞口無言,其他眾將也紛紛附和說,以高皇帝之英武,尚且被困於平城,匈奴勢力強盛,委實不宜擅起戰端。

呂后見眾將意思一致,回頭細想也確實如此,便忍下這口惡氣,退朝回到宮內,不再提討伐匈奴的事。

過後呂后為安撫冒頓單于,居然卑詞婉約地寫了一封拒絕信,上面說:

「單于不忘我國內,賜給書信,我等國人都很恐懼,我自思自忖:身體老邁,氣息也衰弱,牙齒也脫落得差不多了,走路的步子都不均勻,單于您誤聽信了傳言,我實在不足以使您自汙。我國無罪,應在您赦免之列。且我有自己坐的車兩輛,馬八匹,就送給您平時乘坐。」

然後派宦官張澤送去。

單于冒頓原以為,漢朝一定會傾竭國力攻擊自己,嚴加戒備,沒想到等來的不過是一介漢使,讀信後反倒覺得羞愧,便又派使者送給呂后好馬,回信說:「我生長荒野,沒聽過國內的禮義,多虧陛下赦免了我。」便又和漢朝和親。

呂后性格剛毅,心狠手辣,漢初功臣韓信和彭越,都直接死在她手上。但是面對匈奴單于的侮辱和挑釁,她不但採納眾將的意思忍耐住了,而且還以謙卑的身段回了一封信,倒使得冒頓心生慚愧,回信謝罪,並達成了和親,使呂后時邊塞得以平安無事,民眾得以休養生息,後來的文景之治,其實就因此奠定基礎。

呂后將來自蠻夷的污辱視為一種磨練,以忍耐作為一種與敵人爭鬥和周旋的策略,透過奇恥大辱刺激群臣意識到:「保存己力」的道理,鼓勵群臣和百姓臥薪嚐膽、發憤圖﹙編按:尋求﹚強,先壯大自己,然後再與敵人作戰,找回丟失的臉面。如果呂后當時採納了樊噲的狂言,只是一昧的意氣用事,與強敵匈奴發生戰爭,這從當時弱小的實力看來,很可能會全軍覆沒,大漢的政權從此被推翻。所以她的抉擇不能不說是一種「避敵鋒芒,以保己存。」的大智慧。

所以,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要有效地保全自己,就要首先學會保存實力。實力沒有了,你就難以得到保全了。

任何人做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都會遇到與強者的競爭,甚至會遭到強者的排擠。這時,忍耐和退一步,往往是你做事的轉捩點原則,這不僅可以幫你保存自己的實力,也避免以硬碰硬所產生的後果,最後為你日後的全盤考慮,取得了成功,且多拓展了一條全新的思路。

人在屋簷下,不可不低頭

縱觀古今中外得大成之人,無不是善處逆境和善待位卑的智者。他們能伸能屈、能俯能仰,從不把自己看得比別人更高貴、更顯赫。特別是在屈尊和低就於別人的時候,更能顯出低調做人的風範。

明太祖洪武三十五年五月,朱元璋病逝於南京,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繼位開始,便仿效漢景帝,大力削藩,使各藩王相繼被逮入京師,廢為庶人(編按:平民)。

建文帝最忌憚的就是封藩北京的燕王朱棣,卻因他勢力雄厚,不敢貿然動手,所以先消除一些藩王,剪除朱棣的羽翼,待他形單勢孤時,再下手除掉。

朱棣明白朝廷的意圖﹙編按:尋求﹚,也不甘坐以待斃,便和心腹謀主道衍和尚密商對策,在王府的後花園修築地下室,進而在地下室中操練兵馬,打造兵器,私鑄金錢。

此事做的雖然隱秘,還是被朝廷知道了,建文帝以防守邊關為名,把朱棣麾下燕山護衛中的精銳官兵,都抽調到別處,又把北京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官員,全都換成自己的親信,以控制北京城並監視朱棣的動向,又派將軍宋昌駐重兵懷來,隨時準備平息朱棣可能發動的兵變,朱棣真如甕中之鄨,伸手可捉。

朱棣見形勢危急,又苦於準備不足,便想鋌而走險,孤注一擲,道衍和尚勸阻了他:識時務者為俊傑,你稱位天王的時機未至,人事又不足,更是地利已失,而失此三者卻貿然起兵,不過是送死。接著,道衍又為他獻上「假癡不顛」的妙計,以避開建文帝耳目。

朱棣權衡利弊,點頭稱是。第二天,他便單身衝出王府,跑上街頭,不但披頭散髮,連鞋都跑丟了,更在街道兩旁的小攤販的攤子上亂搶東西,遇到行人手裏拿著食物,搶過來就吃,於是京城人都傳言:王爺被皇上逼瘋了。

北京布政使司急忙上奏朝廷,說燕王得了瘋疾,請皇上指示下一步的行動。

建文帝準備妥當,馬上就要擒拿燕王入京,卻不料有此,心中固然是半信半疑,但怎麼說也不能對一個瘋子動手,這也太失朝廷體面,只好讓各處按兵不動,又讓北京官員查實,燕王是否真瘋了?

北京三司的官員知道事關皇室,不敢不特別慎重,只好耐下心來仔細觀察,但即使心有所疑,也不敢斷言燕王是詐瘋。

沒等他們最後查明白,朱棣又使計把三司官員誘入王府,一網打盡,就此起兵。

朱棣詐瘋不過是緩兵之計,使皇上無法馬上向自己下手,從而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待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都有利於自己時,便斷然起兵。

朱棣出身皇室,自小養尊處優,讓他裝瘋也著實難為了他。但是他雖然演技並不高明,不能表演得逼真,但只要假裝出這種身段,朝廷就要有所顧忌,不徹底查明此事就無法對他下手,因為他畢竟是皇上的親叔叔。但是要證實一個人是否真瘋也不是容易的事,他只要裝出種種瘋態,就無法確定他是不是真瘋,而朱棣正是利用皇上和官員的這種心理,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棣稱帝的史實告訴我們:只要是在別人的屋簷下,就「一定」要低頭,不要等撞到屋簷才低頭。這是一種對客觀環境的理性認知,是審時度勢後一種明智的選擇。

總之,「一定要低頭」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與現實環境有一種和諧的關係,把二者的牴觸和摩擦降至最低;這是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好走更長遠的路,更是為了把不利環境轉化成有利環境。這是處世的一種懷柔、一種權變,更是行走社會的生存智慧。

「在人屋簷下」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它會以很多不同的方式出現。當你看到了「屋簷」時,請時時提醒自己:「一定要低頭」。

「妥協」是一種保全自己的生存策略

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妥協」就是其中的一種,即主動降低條件和要求,而表現在主觀上的高身段,及行為上的低身段。

「妥協」是當事者雙方或多方,在某種不得已的條件下做出的退讓決定。在解決問題上,它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在沒有更好的方法出現之前,它卻是行之有效的選擇,因為它有不少的好處:既解決了問題,又可以避免時間、精力等「資源」的更大浪費。

一些人也許會認為,強者不需要妥協,因為他實力雄厚,不怕消耗。理論上是這樣,但問題是,當弱者以飛蛾撲火之勢咬住你時,強者縱然得勝,也是「慘勝」,所以,強者在某些狀況下也需要妥協。

明武宗正德年間,分封南昌的甯王朱宸濠起兵造反,當時江西巡撫王守仁,率兵平叛,憑藉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僅用了三十四天的時間,便擒甯王於鄱陽湖,平定了叛亂。

但是,御駕親征的明武宗根本沒想到,王守仁的軍事天才這麼高,倒覺得沒有親自抓獲朱宸濠不過癮,於是下詔讓王守仁把甯王放了。自己要和甯王在鄱陽湖裏對決單挑,且非親手擒獲甯王不可。

王守仁對這樣昏庸得出格(編按:跳出原本皇室規格)的命令,當然置之不理,他帶著甯王迎向明武宗的軍隊,中途他向武宗上書,要求皇上班師回京,並且指出:「想要造反的不只甯王一人,請皇上罷免身邊的奸佞小人,以挽回天下豪傑之心。」這句話可捅了馬蜂窩,明武宗身邊圍繞的,全是這種奸佞小人,又大多受過甯王的賄賂,與之暗通聲息,看到王守仁的奏章,個個恨王守仁入骨。他們便合謀製造謠言,說王守仁本來是和甯王合謀造反的,後來看甯王難以成大事才擒甯王以邀功。

武宗雖然不信,但身邊人個個都這樣講,也不能不有所懷疑。但王守仁抗旨不遵,不肯放甯王和自己對決,武宗也大為不滿,所以大軍繼續進發,倒像要防備王守仁造反似的。

武宗所派的先鋒太監張忠、安邊伯、許泰,以威武大將軍(明武宗自封)的名義發檄文給王守仁,命令他到軍前聽命。王守仁置之不理,從小路趕赴杭州,卻遇到了武宗親信的太監張永。

二人相見,張永對王守仁說:「我只是來保護皇上,照顧皇上生活起居的,不是來和大人搶功的,大人此番建立蓋世奇勳,我當然也知道,只是有些話不能明說,有些事不能照直做,否則非但事不成,命也不保。」同時,他還向王守仁提出忠告:好漢難敵四手,猛虎也怕群狼。單憑你一己之力是難以和群邪對抗的,你不如採取妥協的策略,暫時答應他們的的要求,以圖﹙編按:尋求﹚全家平安。

王守仁點頭稱是。於是,他便重新上了一封奏章,說是奉威武大將軍的神威平定了叛亂並且把張忠、許泰、江彬一干小人,列入有功人員的前列。這些奸邪小人看後,對王守仁的痛恨減輕些,武宗便任命王守仁繼續為江西巡撫。

妥協,可以贏得扭轉不利形勢的機會。對方提出妥協,表示他有力不從心之處,他也需要喘息,說不定他是要放棄這場「戰爭」;如果是你提出,而他也願意接受,並且同意你所提出的條件,表示他也無心或無力繼續這場「戰爭」,否則他是不大可能放棄勝利的果實的。正如例子中的王守仁,他權衡利弊,知道自己勢單力薄,如果和張忠、許泰等人硬來,後果會很嚴重,丟掉個人性命不說,全家人也會受到牽連。因此,他聰明地做出讓步,為自己創造了「和平」的時間和空間,而他便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引導「敵我」態勢的轉變。

妥協,可以維持自己最起碼的「存在」條件,但妥協常有附帶條件,如果你是弱者,並且主動提出妥協,那麼雖然可能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但卻換得了「存在」。存在便是「留得青山」,沒有存在,就沒有明天,沒有未來。也許這種附帶條件的妥協對你不公平,讓你感到屈辱,但用屈辱換得存在,換得希望,相信也是值得的。

有人認為「妥協」是屈服、軟弱的「投降」動作,事實上,妥協是一種非常務實、通權達變的生存智慧。只要是生活中的智者,都懂得在恰當時機,接受別人的妥協,或向別人提出妥協,畢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氣。

總之,「妥協」可改變現況,轉危為安,它是戰術,也是韜光養晦、尋求生存的大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