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經 氣山水龍的奧秘: 風水地理形家第一本 | 誠品線上

龍經 氣山水龍的奧秘: 風水地理形家第一本

作者 矢建國 (Joseph Shih)
出版社 元氣齋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龍經 氣山水龍的奧秘: 風水地理形家第一本:本書即以《撼龍經》、《疑龍經》為本,合二者而尊稱為《龍經》。分成三大部分:上篇「生氣」,中篇「水龍」,下篇「山龍」。三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即以《撼龍經》、《疑龍經》為本,合二者而尊稱為《龍經》。分成三大部分:上篇「生氣」,中篇「水龍」,下篇「山龍」。三者形成風水「形家」的根本。其中,「山龍」篇為本書主要內容。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1956年出生於嘉義【現任】紐西蘭開業中醫師、ACC針灸醫師及NZRA會員。【學歷】1976-1980中原大學建築學士1982-1984成功大學建築碩士1995-2000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士2003 紐西蘭國家針灸文憑2012-2015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博士。【資歷】1986教育部合格講師(臺灣) 1995世界中醫協會加拿大分會會員1995全加中醫藥針灸協會會員1998 通過中醫師檢定考試 (臺灣)2000中國傳統民俗療法協會會員(臺灣)2001紐西蘭針灸協會(NZRA) 會員2002紐西蘭ACC針灸醫師2007通過美國加州針灸師考試2015中國執業中醫師考試【經歷】1984-1986臺北宗邁建築師事務所。1986-1995中華大學、華梵大學等建築相關科系專任及兼任教師。 大專院校及世界建設公司風水顧問、風水學講座。2000-2012紐西蘭開業中醫師、ACC針灸醫師。2002 紐西蘭針灸協會(NZRA)威靈頓年會(AGM),主講「寸口太極---淺論寸口脈臟腑配屬之醫易關係」。2009 紐西蘭針灸及中醫學校教師,主講「中國的歷史與哲學(儒釋道)及其對中醫之影響」。2010-2011 NZRA區域會議系列課程講座,主講《內經》及《難經》。2011 NZRA奧克蘭CPD workshop,主講「道家針灸---瓊瑤真人七星針治病訣」。2015 中國廣州中醫藥大學,主講「易居天地---中國古代生態環境啟示」(風水學簡介)。2016 NZRA奧克蘭CPD workshop,主講「徐氏飛騰八法的原理與臨床簡介」。2017 臺灣逢甲大學,節氣建築系列講座,主講「易醫天地」。2018-2019 於紐西蘭中醫學院及AcNZ之CPD開設「河洛文化」及「難經系列」講座。【著作】1984《從中國哲學論建築設計的境界》(成功大學建築碩士論文)。1995《易居天地---氣與水的原理》,臺北:明文書局出版。2004《中醫治療哮喘發作的實例》,臺北市:國術月刊第391期。2015《飛騰八法結合踝三針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的臨床研究》,國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論文)。2015《淺論靈龜八法與王氏飛騰八法之異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針灸臨床雜誌》,第31卷第11期。2017 出版《易道醫義---研究易理、中醫與道醫的一點心得》2019 出版《龍經—氣水山龍的奧秘》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龍經─氣水山龍的奧秘】目錄 推介序:廣積福德資糧,方堪受用吉地 佛弟子簡進土… 3 自序: 從建築學走進易經風水 矢建國 ……………………4 導讀:如何研讀並應用生氣、水龍與山龍 …………… 22 前言:深盼有助於一窺勘輿祕旨 ……………………… 28 上篇:生氣 ………………………………………………29 The First Part: The Sheng-Qi 第一章 地氣的運行與效用 ……………………………30 Chapter1, The Movement and Effectiveness of Earth-Qi 第一節 地氣的運行 ………………………………………31 易經與內經均強調「生氣」之重要性 「地氣」究竟如何運行 山、水、氣充分配合才是好風水 第二節 地氣的效用 ………………………………………40 第二章 生氣的辨識與乘用 ……………………………43 Chapter2, The Inden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hung-Qi 第一節 生氣的辨識 ………………………………………43 一、山情水意 二、從形勢觀氣脈之行止 三、龍與穴 第二節 生氣的乘用 …………………………………………51 結論:了解地氣與生氣可以趨吉避凶 ………………… 54 中篇:水龍 ………………………………………………60 The Second Part:The Water Dragon 第一章 水龍又稱平洋龍 ………………………………61 Chapter1, The Theory of Water Dragon 第一節 水的重要性……………………………………… 61 第二節 水與氣的關係……………………………………85 第三節 平洋以水為龍……………………………………88 小結:原理捷要 ……………………………………………92 第二章 辨龍原則………………………………………… 94 Chapter2, Principle of Identifying Water Dragon 第一節 兩處關鍵 …………………………………………95 1.枝幹與城門 2.息道與漏道 第二節 五星正變 ……………………………………… 106 第三節 六項要素 ……………………………………… 121 小結:水柔宜環抱有情喜水土金 ……………………… 145 第三章 定位點的考量………………………………… 149 Chapter3, The Consideration of Point of Location 第一節 自然環境部分 ………………………………… 149 第二節 人為環境部分 ………………………………… 158 第三節 考量捷要…………………………………………162 結論:水龍說與科學理論異曲同工……………………… 164 下篇:山龍 ………………………………………………166 The Third Part:The Mountain Dragon 第一章 龍法總論 ………………………………………168 Chapter1, General of Dragon 第一節 總論天下及中土山水大形勢 ………………168 須彌山是世界中心 統論中土山水大形勢 第二節 龍神含義與龍法的分類………………………177 何謂「山水兼備之地」? 平洋水遶才是真龍 第二章 垣局與九星 ……………………………………187 Chapter2, Enclosures and Nine Stars 第一節 四大垣局 ………………………………………187 第二節 九星的分類與吉凶 …………………………… 190 何謂「九星」? 天星下照地列山川 九星分五吉四凶 諸山皆有破祿文 八星入平皆有踪 一、貪狼星 二、巨門星 三、祿存星 四、文曲星 五、廉貞星 六、武曲星 七、破軍星 八、左輔星 九、右弼星 十、九星變穴 第三章 尋龍與辨穴 ……………………………………252 Chapter3, Looking for Dragon Ranges and Identifying “Xue” (穴:Location of Qi ) 第一節 龍、砂、穴、水合稱「地理四科」…………252 地理四科要一體同觀 第二節 枝幹行度─幹不生峰,有峰皆枝 …………… 256 第三節 結作穴法─有回、橫、直三結 ……………… 274 一、「龍之三停」 二、「幹龍枝龍結作不同」 如何識得朝山驗穴 第四節 穴象真偽 ……………………………………… 311 一、「四獸團聚」 二、「審氣十訣」 三、「觀星裁穴」 四、「四大穴情」 五、「四周考量細尋穴」 六、「都邑隨地勢」 七、「真龍臨落虛穴多」 八、「針灸與地理,尋穴同一理」 九、「求地者不可不修德」 第五節 其他………………………………………………327 一、「大地成象之初」 二、「落脈」 三、「來龍重入首」 四、「穴的分類」 五、「山穴諸忌格」 六、「四大葬法」 結語:期待「理氣」篇早日出版 ………………………336 參考書目…………………………………………………… 337 附錄一:「相地」本因孝道而生 葉樹源 …………… 343 附錄二:以易、醫論風水別具新意 李承寬 ………… 345

商品規格

書名 / 龍經 氣山水龍的奧秘: 風水地理形家第一本
作者 / 矢建國 (Joseph Shih)
簡介 / 龍經 氣山水龍的奧秘: 風水地理形家第一本:本書即以《撼龍經》、《疑龍經》為本,合二者而尊稱為《龍經》。分成三大部分:上篇「生氣」,中篇「水龍」,下篇「山龍」。三
出版社 / 元氣齋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465376
ISBN10 / 9866465373
EAN / 9789866465376
誠品26碼 / 2681781432006
頁數 / 35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S:軟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X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導讀:
如何研讀並應用
生氣、水龍與山龍
風水學是一門中國人融合「易經原理與生活經驗」,應用在居住環境的古老學問,此學內容彌綸天地,涵蓋了:天體的相對運行(天)、地表的山水形勢(地)以及人世的吉凶禍福(人),且俗云:「儒通天地人,道調陰陽氣。」所以應該可以這麼說,真正能運用風水學濟世者,已經同時發揮了儒道的雙重精神。

完整說明「氣」、「水」、「山」面向
本書共分為三篇,分別為「生氣」、「水龍」、「山龍」。
上篇「生氣」,將風水古籍中論「氣」的概念,經分類、研究,重新整理後,提出「生氣學說」,提供給今日風水學論「氣」時參考。簡要分成以下四部分:
1.地氣的運行──地氣在地表土膚之際,受風與水的運行所影響。
2.地氣的效用──地氣對人有吉凶禍福的效應,吉者稱生氣,凶者稱死氣。
3.生氣的辨識──地表的山水形勢(空間)與天體的相對方位(時間),共同參考,才能從茫茫大地中,尋找出合宜者適用。
4.生氣的乘用──對所選之風水福地,亦需對大小環境作長期的維護。

  研究中同時發現,《葬書》中有些文義與觀念與《易經》、《老子》及《內經》的思想有關。
  而中篇則著重討論「水龍」的原理與應用原則。中國人心目中「水」代表著生命,風水中尤其重視水,古人以有形之水觀無形之氣,故欲識風水者不能不識水。在地勢較平坦或濱水地區(平洋、平崗)則以水為龍,有別於山龍的概念。水龍的概念中應用了陰陽、五行作為評價的理論基礎。風水中水龍充分表現出「水」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中國人這種獨特的看法,其中有些觀念和今日的許多學科在原理上仍然可以相通,如:氣象學、地理學、生命醫學、生態學及環境科學等。

至於占了大半篇幅的下篇「山龍」中,有某些經文的歸類需要分項解釋:
1.共有者。《龍經》雖已有本篇目錄的大分類,但爲了展開論述的方便,其中某些條文部分,非只專屬某星範圍內,亦可為他星所共有者,歸入相關的分類中。如第二章第二節,一,貪狼星中,提及「如帳、穿心出、剝換、捍門及羅星」;第二章第二節,五,廉貞星中,提及「起祖分宗」、「小公」及「天池水」;第二章第二節,七,破軍星中「神仙觀氣尋地法」等概念,歸入本篇第三章「尋龍與辨穴」。
2.兼論者。也有兼論及他星或其他分類部分者,亦皆歸入相關的分類中。如第二章第二節,一,貪狼星中,提及廉貞星者,歸入第二章第二節,五,廉貞星中。第二章第二節,七,破軍星中,論及中土大形勢者,歸入下篇第一章「龍法總論」。下篇第三章第二節「枝幹行度」中,提及山川分界及山脈枝幹者,亦歸入下篇第一章「龍法總論」。
3.重複使用者。為求概念的完整性,有些經文會重複使用,而歸入適當的分類中。如:「若得尊星生一峰,便使柔星為長雄。」《龍經》原經文在《撼龍經》武曲星第四中,今重複使用於下篇第三章第二節「枝幹行度」之「尊星活老龍」中。
而在「山龍」中,寇宗氏校定之《撼龍經》,其中「巨門星第二」與「武曲星第六」中的經文,與四庫本互易。因師門從寇宗氏,本書亦遵從師門。
另外,「山龍」的「要義單元」中,先以白話文解義,後引證相關經典原文者。經典的排列原則依序為:《撼龍經》、《疑龍經》、《地理辨正疏》及《地理合璧》。同一經典的排列原則,以頁數排前者為先。

在閱讀時,有幾點注意事項在此說明:
1.本書中所探討的觀念有時會重複,如同一個觀念,他處也討論到者,於該文後會加括號說明。如「山龍」第一章,其「龍法的分類」中,有平原龍;而在同章的「平洋水遶是真龍」中,也有提到平原龍。中篇「水龍」中也提到「平洋龍」。
2.注釋部分,會直接分置於各章節單元後,方便讀者就近查閱。
3.唐代的書籍中,為避「玄宗」之名號,將「玄」字改「元」字代。原文中,如: 元(玄)武、之元(玄)等。
4.摘自或改繪自古書的附圖,保留古書由右至左,由上而下的書寫習慣,排列成新圖。但現代文字及英文,則採今日習慣,由左至右書寫。另外於附圖中,畫有空心圓圈(○),代表穴場位置。
5.文中有關地理知識,所參考的注文資料,主要摘自「百度百科」。3D地圖改繪自Google網站。
風水的由來有其理論依據和科學價值,富含人類長久的生活環境觀。著名的華裔建築師李承寬教授就曾提到,五十年代初期,H. Scharoun在柏林曾問他是否有關於中國風水學的資料?因其對於現代的城市與區域計劃,以及新建築的理論,有很大的幫助。本書透過「氣」、「水」、「山」等面向,帶出完整的哲學、醫學文獻,讓讀者用最完整的觀點來探索古代風水之說。

堪輿學就是風水地理學
堪輿學又稱風水學、地理學等。先民在長期的生活經驗中,累積並吸收了包含中國古代哲學、科學、美學、倫理學以及宗教民俗等多方面的智慧,可說是綜合了中國古代有關環境學、哲學、藝術等諸方面的一種生存環境觀。此種獨特的理論體系,又因其通俗化而廣佈於古代社會各階層中,上達皇室,下至百姓,無論陰陽宅的選址、規劃設計、營造施工等,都產生了廣大而深遠的影響。所以若想了解中國人古來的生活環境,如城市、建築、園林等,就必須對堪輿學的理論與內涵,有基本的認識。

  近代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許多傳統的術數被斥為迷信,堪輿學自然也被摒棄於所謂的正統教育之外,任其自生自滅,漸漸的脫離了現代的學術領域。使得近來在中國建築史的研究中,堪輿學的部分出現了明顯而嚴重的學術空白。近來兩岸的學術界又開始有人討論,然綜觀之,大多集中在陽宅且多以調查、測繪及概念性的簡介為主;或有將專書以方法論分解者;也有轉向解釋或討論其相關之社會、心理及民間信仰等部分,對堪輿學現代化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貢獻。

  試觀歷代堪輿學古籍,都有先賢整補或立新說。筆者以為今日若想重新整理者,除了現有學術的努力外,古來師徒制正統的承傳亦不容忽視,因其中保有如師承口訣、經典秘笈及實證功夫等,應有一定的研究整理價值。今日有些古籍即是古來多位有緣的文人,或本身得傳,或收集整理的心得。故今日學界與業界雙方理當相互參證比較後,去蕪存菁推陳出新,方可避免學界「閉門造車」或業界「江湖迷信」之失。筆者幸得江蘇潘養和先生傳授,今以建築學與中醫學的背景,略窺堪輿秘旨,願將所學與心得,以現代人的思考方式,在科學知識的補充下,整體而有系統的重新整理,將堪輿學原理以簡明扼要的理論體系重新表達,提供有志研究者作為參考,來日因緣和合融會各方力量時,也可繼中國武術、中國醫學之後,開展堪輿學現代化的歷史任務。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從建築學走進易經風水
矢建國
風水地理一向深受國人重視,歷朝各代不論定都、建陵,無不講究龍脈、聚氣,總是希望能夠傳承千萬年基業,永享榮華富貴。從帝王、京城以下,各行政區域、地方首長,以至一般富貴人家、平民百姓,不管官署、住家,陽居、陰宅,莫不重視風水地理、山龍水氣。這些知識與運用到了明、清兩代已臻高峰,不僅各門各派的風水地理觀念爭奇鬥豔,名家輩出,天下言山龍(巒頭)的書籍更是汗牛充棟【注1】,演繹發明各有所長,莫衷一是,令後學者在選擇參考書籍時,不知從何入手?如何簡要掌握山水龍的基本原理,進而融會貫通、妥善運用,乃成為多數人的難題之一。

以《撼龍經》與《疑龍經》為本
自入師門至今三十餘年,根據恩師、前輩的指點及個人粗淺的了解,近兩百年以來,尤其是西元1840年鴉片戰爭至今,中華大地上的文化與文字已經產生了巨大變化,對於風水地理也逐漸出現了不同論述。然而自西元1835年寇宗氏完成校定《龍經》後,民間的風水地理書籍與知識、理論,又有逐漸形成「定於一尊」的趨勢。今日再以唐代堪輿學祖師楊筠松的《龍經》為主幹,拆解經文,重新提出重點,作分類論述,再加以演繹、發揚,可謂是「法景岳《類經》之志【注2】,有今本《龍經》之事。」意即以楊公樸素的龍法精神,重新論述山龍的基本原理。

唐代堪輿學祖師楊筠松【注3】的著作以《撼龍經》與《疑龍經》為主。其中,《撼龍經》提出龍法之統論,如唐代中土的山水形勢,龍神、山水兼備之地,及對垣局與九星吉凶、龍身行度大法,做出分類與論述,重在別「峰巒」。而《疑龍經》則進一步對《撼龍經》提出質疑及辨別,並在多條枝葉中,秉持懷疑的態度尋龍,從辨「枝幹」中尋得真龍真穴。其中,上篇言枝幹行度,以關局水口為主;中篇論結作穴法,尋龍到頭,看面背朝迎;下篇論穴象真偽,結穴形勢。

本書即以《撼龍經》、《疑龍經》為本,合二者而尊稱為《龍經》。分成三大部分:上篇「生氣」,中篇「水龍」,下篇「山龍」。三者形成風水「形家」的根本。其中,「山龍」篇為本書主要內容,其下又分三章:一為「總論」,即《撼龍經》中的「統論」部分;二為「垣局與九星」,即《撼龍經》中,垣局與九星的部分;三為「尋龍與辨穴」,即《疑龍經》中的上中下三篇。每篇均依原經文目錄之主要結構,經摘要【注4】、分類、補充整理後,重新提出新的「要義」標題,依序分述。每項「要義」標題再分兩部分:先以白話文作整體要義解說,後引證相關經典原文之出處。同時列舉原文中,兼參蔣大鴻【注5】於《地理辨正》中所收錄的《青囊經》、《青囊序》、《青囊奧語》、《天玉經》及《都天寶照經》。同時補入蔣大鴻的《天元歌》、《天元餘義》中,相類及可互參的原文。後世形家的書籍中,本書主要參考《地理人子須知》【注6】與《山法全書》【注7】。全書近8萬字,200多個附圖。

恩師潘養和偏愛寇宗校定本
就「山龍」篇參考版本而言,本書有三類:
1.楊公《龍經》為清‧道光十三年(西元1834年)《秘藏疑龍經大全》及十四年(西元1835年)《地理點穴撼龍經》所編,經寇宗(萬川)校定,京都琉璃廠藏版,菊逸山房手輯。西元1983年7月臺北市集文書局出版,此書版已不易再得。
2.蔣大鴻《地理辨證》僅取清‧道光七年(西元1827年),張心言的《地理辨正疏》。西元1983年8月再版,臺中市,瑞成書局出版。
3.蔣大鴻《天元歌》與《天元餘義》的版本,僅取蔣大鴻等人所著的《地理合璧》(西元1983年5月,臺北市,集文書局出版)。
楊公《龍經》以代表清朝官方、收錄在《四庫全書》中的版本(西元1781年),及代表民間風水界的「寇宗氏校定版本(西元1835年)」為主【注8】。不過近年已經有人選用《四庫全書》版本,進行白話翻譯工作,例如:林達於2012年出版的《圖解中國古代測繪學:撼龍經》(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余從師學習風水三十餘年,今僅取當年受業時,恩師潘養和老夫子所使用的寇宗校定本為依據。我輩不忍祖師爺的心血付諸東流,而市井傳說甚囂塵上,因此曾於西元1995年出版《易居天地─氣與水的原理》一書,主要是論述「氣」與「水龍」的原理。24年後有緣整理「山龍」部分,合「山水龍」而成本書,初步完成了風水學「形家」部分的摘要整理工作,總算盡了一份弟子的傳承心願,無愧於師門的教導與指點;當然更希望對大時代的風水地理觀念,有一些輔助說明作用。

從建築學走進易經風水的心路
筆者本來專攻建築學,年輕時夢想能當建築師(建築碩士學位),承當時多位恩師引領,略窺建築與易經、風水地理的關係(奧祕)。後來因緣際會,投入傳統醫學(中醫)門下,鑽研易理、針灸與藥理及其臨床應用,有幸獲得博士學位,這恐怕是由建築轉入傳統醫學的先行者。後來移居紐西蘭,以開課傳播傳統醫學典籍知識(已開過《難經》等課程)、教導當地人學習之外,也做點臨床工作。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有人得知作者的背景,於是要求開課講授風水地理知識,以滿足華僑及當地居民的需要。於是從幾年前開始於講座中加入《龍經》的概念,頗獲好評,很多親朋好友乃起鬨要求出版。本人原以事忙婉拒,但催生者眾,於是兩年前先出版《易道醫義》一書;現再整理「龍經」講義,並大力補充參考文獻,同時改寫早年出版的《易居天地》,作為「生氣」與「水龍」篇內容,加上「山龍」篇,終於成為比較完整的《龍經》。

本書的完成,首先必須感恩風水親教師:潘養和老夫子(西元1916年-2015年),及簡進土師兄大德的財佈施,才能完成風水的學習,同時也感謝簡師兄的賜序。必須特別感謝全家人長年物質與精神的支持,尤其是慈母、舍妹矢建華、長子矢天浩及次子矢為帆的多方輔助。另外也要感謝Dr. Brenda Hood (Canada) 英文序的校閱,以及好友Mr. Angelo Konidas (Canada)、楊子正博士(美國)、鍾興臺博士、胡向華中醫師、林坤翰建築師、陳立憲博士、黃文軒碩士及計媛媛針灸師,平日的關懷與協助。最後也要感謝元氣齋出版社:林鈴塙社長學長的支持出版。本人才疏學淺,希望諸先進、同道及讀者們,不吝指教。

附帶一提的是,筆者青年時於建築學(生活空間環境)中,有幸同時師承葉、李兩位老教授的學術思想;近不惑時有緣再學習了中醫學(人體身心健康)。耳順後始將建築二老的關係及小故事托出,寫成恩師紀念專文,寄於本書附錄,希望有助於後學者承先啟後,更上一層樓!是為序。
西元2019年2月5日春節 立春后一日
自序於紐西蘭 奧克蘭市 蓮花居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介序:
廣積福德資糧,方堪受用吉地
佛弟子 簡進土 合十于台北
《易經‧繫辭上》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今世間地理風水之學,即由山水之形,探索能趨吉避凶之吉地也。回想32年前,與矢君結緣於台北市易學會潘養和夫子處,共習易理及風水。如今矢君學有所成,特將其對楊公《撼龍經》、《疑龍經》的心得,以拆解經文,改採提要的方式,分成:上篇,生氣;中篇,水龍;下篇,山龍。用現代的語言解釋原文的含義,同時附有200餘圖,成為前所未見的《龍經》一書出版。對於有志於研習地理風水者,能免去曠日費時探索之苦,而直入其堂奧,誠為三不朽中之立言,功不唐捐也。
古人又有云:「風水先生慣說空,指南指北指西東;若是真得龍鳳地,何不尋來葬乃翁?」無它,「福地福人居」是也。與矢君同為佛門弟子,深知因果之理,故希望爾等研習《龍經》之餘,當廣積福德資糧,方堪穩妥受用吉地,得福綿遠,子孫享餘慶是也。
西元2019年5月16日(第六次七七斷食之首日)

試閱文字

內文 : 易經與內經均強調「生氣」之重要性
《葬書》中所謂之「生氣」雖源於「地氣」,但二者應略有所別,否則山河大地隨手拈來皆是「生氣」,又何需言「乘生氣」、「吉凶」及「聚散」等觀念?更有觀形勢、測方位等方法以觀形察氣尋龍辨穴呢?《葬書》取名「生氣」,依筆者的看法,可能是特別強調陰陽之氣行乎地中調和時,有「化生萬物」的作用。這種感於天地間有股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存在的思想,早在先秦時就已經出現了。例如:「生生之謂易」(易經‧繫上),「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莊子‧知北遊),都是在說天地間有股生生不息的力量自然演化萬物。
一般認為《黃帝內經》是戰國至西漢的醫學總匯【注2】,早於術家所謂晉‧郭璞《葬書》數百年,文中非常重視人與自然的關係。有關自然界變化對人體的影響,在《四氣調神大論》、《生氣通天論》、《臟氣法時論》、《陰陽應象大論》、《異法方宜論》、《著至教論》等都有論述。《內經》中即有「生氣」之名,如《素問‧生氣通天論》即依「天人相應」的觀點,討論人體生命活動力(生氣)與自然界相應貫通之理,故取「生氣通天論」作篇名【注3】。《內經》所言之天地間流行的觀念,幾乎與《葬書》完全一致。《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因此有理由推想,《葬書》的文義可能受到《內經》思想的影響。而《內經》本以「地氣」立言,而這種思想概念,若從今日「水的循環」觀念(圖1)來解說,也可以相通【注4】。因此筆者認為有理由推論:《葬書》所言之「生氣」,可能是沿用《內經》中,「地氣」大化流行的觀念,與「生氣」通天相應之義,而將堪輿學所論的地氣中,對人有利適宜乘用的部分,藉名稱「生氣」而已。


山、水、氣充分配合才是好風水
  地理中所言「陰陽」,本無一定之對象物,而是依立論相對的角度活用之:
1.「山」與「水」之陰陽分屬,是隨觀點而異的:如形家以「動靜」論「陰陽」,故山「靜」屬「陰」,水「動」屬「陽」;而理氣以「有無形」(楊公以「有形」為陰,「無形」為陽)論「陰陽」,故山為氣「無形」屬「陽」,水「有形」屬「陰」。
2.「水」與「氣」之陰陽分屬,也是隨觀點而異的:若從「性質」觀之,「氣」為「無形」,其性清揚上浮故屬「陽」;「水」乃「有形」,其性重濁下降故屬「陰」。但若從「動靜」觀之,「氣」被動(隨風吹隨水流)反屬「陰」,而「水」又因流動反又屬「陽」了。
故同樣是水,水因「有形」時屬「陰」,水因「動」又可屬「陽」。人在地表觀察時因「氣」無形不可見,當如何察知其蹤跡呢?《水龍經》裡這樣說:
「夫氣一也,溢於地外而有跡者為水,行於地中而無形者為氣。水其表也,氣其裡也,內外同流表裡同運,此造物自然之妙用,故欲知地氣之趨東趨西,即水之或來或去,可得其概矣,故觀氣機之運者,必觀諸水。」
這段話的含義是說,由於「水」與「氣」本陰陽互根,水可見為「表」,氣不可見為「裡」,故只要觀有形之水,即可推知無形之氣了。這又說明了二者若從現象觀之,又有「互為表裡」的特性及關係。由此觀之,原本抽象的「地氣」可轉化成「水」與「氣」的同時存在;二者又有陰陽互根、互為母子、互為表裡等關係。水有形可見,氣無形不可見,於是吾人只要觀「水」即可知「氣」了,因此古人常「以水驗氣」。
然只知氣之來去而無法藉用,仍是未盡其利,因此尚須知「氣界水則止」的特性,且除了「水」之外,地上的「風」也會對「氣」的運行造成影響,《葬書》上這樣說:
「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這句話是說,古書【注7】上說「氣」若乘風時會飄散,而當界「水」時會有止蓄的現象,所以古人就運用這個原理來聚「氣」和止「氣」了。吾人可從蚯蚓(宋‧蘇頌《本草圖經》稱「地龍」) 呼吸環境的改變,來說明界水處的水氣變化。微潤的土壤空隙中充滿著空氣,土中蚯蚓因無肺,故以潮溼的皮膚呼吸代謝出入微血管,所以吾人常見蚯蚓喜歡躲在陰濕的泥土中,但下雨後土壤中的空隙充滿了水分,蚯蚓泡在水中,呼吸困難,只好爬出地面來呼吸了。由此例可知,土壤界水處因水氣隨機變換,故地表上下之虛空中會充蓄豐富的地氣,自然不同於水裡的環境。由此可知吾人也可運用「風」和「水」兩種自然氣來說明「氣」在運行中「聚散」和「行止」的概念,於是「堪輿學」又常稱作「風水學」。


三、龍與穴
「龍、砂、穴、水」四者合稱「地理四科」,常見於諸堪輿書(同參下篇山龍)。例如宋‧賴太素《催官篇》,明‧董德彰《妥先約矩》等【注13】。一般可以這樣概說,「龍」指氣脈或喻有形之山水,「砂」指保護龍身護衛穴區及分布局勢者(龍之餘氣),「穴」指氣脈止蓄融結處(龍之所結),「水」則指有形可見之諸水體(龍之血脈)【注14】。余以為是將有形的地表環境,依堪輿學的角度歸納成四類以便應用,分四者雖便於觀察、分析及推論立說,然四者應相互為用觀之,四者本來同一體,皆為觀「氣」而方便立名的。此處僅取「龍」與「穴」從氣脈的角度簡言其義,「砂」與「水」另參山龍與水龍。《葬書》中有如:
「上地之山,若伏若連,其原自天……若龍若鸞,或騰或盤。」
「經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
1.堪輿學言「龍」者有二義,一言無形之「氣」,二喻有形之山水:
首先有關無形之「氣」者,《天元餘義》這樣說:
「龍者借名,其實言氣而已矣,謂地為龍者,亦以地氣之變化莫測言之。」(地理合璧)
這句話是說,藉「龍」變化無常之性,以喻變化莫測之「氣」。
另以「象」喻之者,《地理人子須知》有:
「地理家以山名龍何也?山之變態千形萬狀或大或小,或起或伏,或逆或順,或隱或顯…之于物惟『龍』為然,故以名之,取其潛見飛躍變化莫測云爾。」(雜說)
這段話之含義是說,山脈之「象」如龍之性情,故以「龍」名之最為恰當。另外如《青囊序》蔣大鴻註有:
「故地理家不曰地脈而曰龍神,言變化無常,不可以跡求者也。」(地理辨正疏)
《青囊奧語》姜垚註有云:「易云:乾為龍,乾屬主,乃指先天真陽之氣,無形可見者也。地理取義于龍,正得此耳。」(地理辨正疏 )
合上四句可知:山水形勢身段綿長且走勢蜿蜒盤桓,在大地上又常起伏變化神出鬼沒忽隱忽現,如此生動活潑的特性宛若遊龍,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下,配以有生命的「龍」作比喻,應該是最適切的。
因地表變化不同,龍分三格:高山龍、平崗龍,平原(洋/陽)龍。若與尋龍用水而言,又可分兩格,即山龍法與水龍法。山龍山勢起伏,脈絡變化萬千,是三格中常聽到的龍法(同參山龍篇)。另平崗龍,相對高度應屬山龍,但其上平坦,與平原相似,又屬高山平陽。而平原龍者,中國江南水鄉多此類型,雖平鋪如掌,但水局相對形式多樣,移宮換步即變化多端,鮮爲人知。《天元餘義》有:
「平崗之用水,則與平原無以異也。由此言之,雖名三格,實格二耳。」(地理合璧)。


人類逐水草而居可兼具下列多項功能:
1.方便排水──水的使用量大又頻繁,所以必須方便才好,不臨水濱者常取井泉之水。
  2.方便覓食──水為附近動、植、飛、潛等生物生存之所繫,故可同時有多種生物可資取食。
3.灌溉與養殖──植栽必須引水灌溉,養殖動物亦不能無水,如牛羊吃水草、水邊可養鴨鵝、水面蓮花荷葉,而水下可養殖魚蝦等。中國古代即重視水利工程,如關中的白公渠、四川的都江堰等,皆是藉調整水量改良土地的先例。
4.交通便利──有云「河川是會走的路。」水有浮力,可以載舟,且運量高、運費低,故不論是平原或山區,水道本身即是方便的交通運輸路。如中國各地的川江湖海及各地的運河等皆是。而山區的河谷平原或台階,更有通車行道之便,如此舟車通行,人貨皆可方便流通。
由於「水」有上述多項功能,在人類的生活環境中,就更能突顯出「水」與人類的生存關係密不可分。
再從古人的生活經驗觀之,俗云:「人能三日無糧,不可一天缺水。」筆者認為古人的生活及觀念中,都認為「水」是大自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故治水的重要古今皆同,但無水不可活,水多又易成患,唯適度的水有其可親的一面。


2.息道與漏道
龍身的第二個關鍵處即辨息道與漏道。這是龍身支或幹在行龍時,龍身彎環內的地區,此環內也可使氣脈止蓄,但非只要彎環即好,是要辨別息漏道的。例如:
《天元歌》:「轉處不分名息道,轉入分流名漏道,惟有息道是真龍,漏道多轉總成空,轉水不漏皆堪穴,不必止處求盡結,盡結原來是龍頭,轉處腰腹亦堪收,龍頭偏側俱精妙,腰腹完全力量優。」(地理合璧)
《歸厚錄》:「何謂息道?觀水轉環,轉處不分,元精內涵,一轉一息,一息成胎,息多胎足,磅礡雲雷。若見分流,內環外棹,滋液滲泄,物華中耗,雖有轉形,止名漏道。息道氣聚,交雄媾雌,漏道氣泄,鳳瘦鸞飢,惑此二道,龍穴安知?」(地理合璧)
「大道幹水行龍須有息道,而後龍為真龍,枝水結穴亦須有息道,而後穴為真穴,小幹有胎息亦可立穴,不必皆枝,若無胎息并不名龍。」(地理合璧)
這些話的含義是說,水龍龍身轉曲行進,若在立足點近身之彎環中,灣身完整而無分流者謂之「息道」(圖36、37)。此灣內氣脈融結,胎息充足,形家完好,乃真龍身。反之,若立足點前近身去水處,灣身有分流者:去水邊有去水,謂之「漏道」(圖38),陽宅之道路有此現象者稱「漏氣」;來水邊有來水,謂之「暗口」,如「橫過暗口禍如錐」(《古鏡歌》)。「漏道」者無力,「暗口」者大凶。因水灣內本身即可融結氣脈,但被灣內之分水將氣帶走,使之盡泄而無胎息;或灣內之他水雜將雜氣帶來,使之氣雜不純,故此種水體雖有彎身已非真龍了。由此可知,這屬於龍腹結作之地,幹水以息道為直龍身,支水也以息道為真結作,小幹龍有此亦可立足使用;但若為漏道者,則皆非真龍結作。


以下依《地理古鏡歌》的觀點為基礎,分論五星正變,說明其間吉凶體要。
1.金星(圖41-46)
《地理古鏡歌》:「金星圓潤人知少,轉角尖峰如雞爪,盡處結成曲鉤樣,灣身復以絲綸絞,放洋轉處中抽細,牛角歪斜不滿飽,人字貪頭尖又尖,黃金只怕火形擾。」
這段話是說,金星正體因環抱有情本為美局,但因其變體雜有銳角體型如:雞爪、鉤子、人字頭、牛角等,或水道突然有明顯的粗細變化時,皆已非原來的金星正體了,而反成火星(局)體型,此皆變體之金星,應歸屬火星凶體。
2.水星(圖47-50)
《地理古鏡歌》:「秀麗水星如玉帶,搖頭擺尾反狼狽,斜飛水倩火形論,反出不回難避害,繩索乾流非軟潤,動中不整惡居最,灣身不走龍蟠樣,莫謂歌來稱美瀨。」
這段話是說,水星屬三吉星之一,本屬貴格,大抵彎環處要彎屈度自然,且節節整齊如龍蟠樣者,始算水星正體;但變體者身段彎環度不夠自然,或斜向而去與我無情,如:擺頭繩索、斜飛火形等。有這些都不好,均不能算正體水星,而應歸屬成變體。


何謂「山水兼備之地」?
龍行於山脈時,「山龍」以星峰來認知行龍之蹤跡;走出山脈後,龍落平於平原(洋、陽)時,「平原龍」以兩水夾處是真龍,兩水合襟處,兩水中央略高處即是真龍氣脈(同參「辨龍的原則」一節)。山水兼備之地,喜山環水抱,枝葉遶護如城郭,水遶山護,山水合聚,真氣融成一體。
如《撼龍經》所云:「莫道高山方有龍,卻來平地失真蹤。平地龍從高脈發,高起星峰低落穴。高山既認星峰起,平地兩旁尋水勢。兩水夾處是真龍,枝葉周回中者是。莫令山反枝葉散,山若反兮水散漫。外山百里作羅城,此是平洋龍局段。星峰頓伏落平去,外山隔水來相顧……四傍遶護如城郭,水遶山環聚一窩。」
平洋水遶才是真龍
平洋看龍法中,平洋地已無山脈可尋,地脈如絲如線,隱隱不易得見,平洋以水為龍,故重視水遶抱之來去處。春夏水漲後,四面汪洋,中間一線過脈,即是山脊龍背,故《撼龍經》云:「高水一寸即是阿。」《爾雅•釋地》亦云:「大陵曰阿」。水遶山纏者山環水抱之勢,有水抱處氣才能聚蓄。末尾楊公還特別囑咐:「霜降水涸尋不見,春夏水高龍背現。此是平洋看龍法,過處如絲或如線。高水一寸即是山,低土一寸水回環。水纏便是山纏樣,纏得真龍如仰掌。窠心掌裏或乳頭,端然有穴明天象。水遶山纏在半坡,遠有圍山近有河。只愛山來抱身體,不愛水反去從他。水抱應知山來抱,水不抱兮山不到。莫道高山龍易識,行到平洋失踪跡。藕斷絲連正好尋,退缷愈多愈有力。高龍多下低處藏,四沒神機便尋得。祖宗父母數程遙,誤得時師皆不識。凡到平洋莫問踪,只觀水遶是真龍。念得《龍經》無眼力,萬卷珍藏也是空。」
也就是說,熟讀《龍經》外,還要多結合實地考證,方能心眼合一,識得真龍真穴。


三、 祿存星
祿存星有六種特色:

(一)「祿存星正體」
山頭上平頂身圓如頓鼓,遠看似圓近似方,故屬土,為祿存星正體。鼓下生枝脈如腳、如瓜瓠蔓延,然須辨吉凶體。(見圖14,1,祿存頓鼓)
正如《撼龍經》所云:「祿存上形如頓鼓,下生有腳如瓜瓠。」

(二)「祿存星的吉凶」(同參圖14)
首先將祿存星分為兩種:
一、「帶祿」者,若於龍身開面處,起圓凈無腳之小峰而帶祿,瓜瓠如枝腳圍繞本山,又平頂,則易出「方虎」。
二、「帶煞」者,枝腳橫排環抱,如橫磨劍無反竄之形者,化煞為權星,先出武貴;若枝腳橫排環抱,長方端正,側立左右者為旌幢,此二者皆吉。但若枝腳破碎尖亂者,則如蚩尤凶星;更若反指向後者,為敗軍旗(攙搶),此二者皆凶。
《撼龍經》有云:「瓜瓠前頭有小峰,此是祿存帶祿處。小圓帶祿圍本身,將相公侯出方虎。大如螃蟹小蜘蛛,此是祿存帶煞處。煞中如有橫磨劍,此是權星先出武。」
又云:「若然尖腳亂如矛,喚作蚩尤旗爪距。大抵星辰嫌破碎,不抱本身多作怪。端正龍神須無破,醜惡龍神多破敗。怪形異穴出凶豪,殺戮平民終大壞。草頭作亂因此山,赤族誅夷償命債。只緣龍上有攙搶,賊旗倒仄非旌幢。旌幢對對端正立,獨立欹側名攙搶。」

(三)「祿存與武曲、輔弼之辨」
此言正體中辨似體。如祿存星正體,平頂身圓如頓鼓,若身圓中有微方,疑似為武曲者,當看有無足?有足者為真祿存,無足者即真武曲(同參本節「武曲星」)。同此理,祿多足,而輔弼星亦無枝腳。祿存星即北斗七星(帝車)中第三顆星「天璣星」,文主福善,武掌兵權。(同參圖5)
此即《撼龍經》所云:「頓鼓微方似武曲,武曲端正下無足。有足周圍真祿存,圓淨方為武曲尊。」
又云:「輔弼無枝祿多瓣。祿是帝車第三星,也主為文也主兵。」


1.當在羅城外者為真,若在明堂內者即成凶
在左右龍虎懷抱間者,稱「抱養山」,主抱養子孫。逼近穴下前者,即「墮胎山」(見圖12-2),主墮胎及難產等,皆為不吉。當面明堂內者為「患眼山」,主目疾。
《撼龍經》即云:「城郭彎環生捍門,門外羅星當腰著。羅星要在羅城外……若是羅星不居內。居內多為抱養瘝,又為病眼墮胎山。」
2.「城門水口」與「水口山」
「羅星」也有在羅城口(城門水口)或城闕間(水口山)者,有砂護者與水環者兩種,以四周水環者為貴。形如:島、洲、渚、磯等。「羅星」大者稱「硤石」。水口處有羅星,羅星有首尾,入水口較高作首,出水口較低為尾。
此即《撼龍經》所云:「羅星若生羅城口,城口皆為玉筍班。羅城卻似城牆勢,龍在城中聚真氣。羅星若在城闕間,時師喚作水口山。欲識羅星真妙訣,一邊枕水一邊田。田中有骨脈相連,或作頑石焦土堅。此是羅星有餘氣,卓立為星在水邊。」
《疑龍經》也說:「兩山兩水作一關,更看羅星識後先。羅星亦自有首尾,首逆上流尾拖水。」
《都天寶照經‧上篇》強調:「更看硤石高山鎖,密密來包裹;此是軍州大地形,細說與君聽。」(地理辨證疏)
3.「羅星」的種類與吉凶
山脈星體亦可辨識「羅星」。以尖圓方扁者吉,破碎者凶。「羅星」不好者不可用。
如:「貪巨羅星尖與圓,武曲輔弼方匾眠。祿文廉貞多破碎,破軍尖破最為害。只有尖圓方匾星,此是羅星得正形,忽然四面皆是水,兩山環合鬱然青。羅星亦自有種類,浪說星辰在水邊。」(撼龍經)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封面提要〉
細說元氣(生命之氣)、水龍、山龍與
垣局九星搭配原理;必須山水環抱有情、
能藏風界水聚氣,才是好風水。
書中以大量圖片解析結穴祕訣;
胸中有丘壑,才能慧眼識龍神。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