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90話: 文化的政治力, 從理解故宮開始 | 誠品線上

故宮90話: 文化的政治力, 從理解故宮開始

作者 野島剛 (Nojima Tsuyoshi)
出版社 聯灃書報社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故宮90話: 文化的政治力, 從理解故宮開始:為什麼故宮會有兩個?台灣甚至還出現了南部分院?兩岸的故宮哪個好?差別在哪裡?為什麼故宮出國辦展覽會那麼困難?是文化交流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為什麼故宮會有兩個?台灣甚至還出現了南部分院?兩岸的故宮哪個好?差別在哪裡?為什麼故宮出國辦展覽會那麼困難?是文化交流還是有更多的政治盤算?了解兩岸的錯縱複雜關係,絕對不是只有政治一條路線,故宮正是政治影響文化,文化影響政治最具體的一個指標!在兩岸的近代史裡,故宮牽涉了極為敏感而又多重的議題神經,碰觸到數千年來臺灣、中國、甚至是整個亞洲與世界之間相互纏繞的政治權力運作,以及複雜的歷史文化變遷……遠遠超越了一個博物館單純的文物收藏角色!長期關注華人圈事務的日本作家野島剛(Nojima Tsuyoshi),從東亞文化與政治觀察者的第三者角色,蒐集豐富的史料,累積大量的第一手訪談紀錄,並以資深新聞記者的敏銳嗅覺與犀利見解,搭配深入淺出、流暢生動的筆觸,娓娓道出兩岸故宮人事物分合遞嬗的故事。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野島 剛(Nojima Tsuyoshi)資深媒體人,作家。曾任職朝日新聞社佐賀支局、西部本社;二○○一年起擔任駐新加坡特派員;曾赴伊拉克、阿富汗等戰地前線採訪,其後擔任東京本社政治部記者。二○○七至二○一○年擔任駐台北特派員,報導採訪兩岸三地華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面向議題。現於日本、台灣、中國大陸等地各地媒體開闢專欄發表時事評論。已在台出版《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聯經)、《謎樣的清明上河圖》(聯經)、《銀輪巨人:挑戰巔峰的捷安特精神》(天下)、《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聯經)《銀幕上的新台灣:新世紀台灣電影裡的台灣新形象》(聯經)。■譯者簡介張惠君一九七○年出生,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譯有《漢尼拔戰記》(三民書局)、《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聯經)、《謎樣的清明上河圖》(聯經)。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為什麼要寫故宮?——臺灣版序第一篇 話文物第1話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的人氣國寶第2話 白瓷嬰兒枕:定窯白瓷引人入眠第3話 四庫全書:世界最大的叢書第4話 定武蘭亭序:書聖的最高傑作第5話 早春圖:中國繪畫的一大轉捩點第6話 散氏盤:漢字誕生的理由第7話 龍形玉珮:與權力結合的怪物第8話 金加彩唐馬俑:幫助故宮的日本人第9話 宋徽宗書詩:風流天子,徽宗的威力第10話 寒食帖:命運悲涼的名品第11話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乾隆皇帝期望的清代版本第12話 赤壁圖:喚醒三國的熱血第13話 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蒙古帝國的全球化商品第14話 快雪時晴帖:乾隆皇帝稱為「神」的作品第15話 碧玉屏風:致贈天皇的禮品第16話 米色魚耳爐:謎樣的名窯、哥窯的裂紋第17話 青瓷無紋水仙盆:汝窯的「雨過天青」第18話 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補足故宮缺口的男人第19話 馬關條約:蔣介石帶走的外交檔案第20話 元太祖半身像:橫綱膜拜的成吉思汗像第21話 富春山居圖:兩岸泣別的名畫第22話 百駿圖:紫禁城內的外國人畫家第23話 嘉量:想當始皇帝的夢想第24話 祭姪文稿:懷才不遇的仕途,書法家的名聲第25話 毛公鼎: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第26話 谿山行旅圖:藏在畫中的隱居者思維第27話 品茶圖:「十全老人」乾隆的堅持第28話 玉琮:人類仰望上天的欲望第29話 象牙透雕套球(一):工藝發展極致的清代第30話 象牙透雕套球(二):神乎其技的真相第31話 剔紅花卉長頸瓶:漆器之美第32話 澄泥虎符硯:書法的後勤部隊第33話 臺灣圖附澎湖群島圖:臺灣的歷史形象第34話 畫魚藻:展現「得水之魚」第35話 畫班姬團扇:中國美女的畫法第36話 鉤連乳丁紋羊首罍:羊的青銅器第37話 伏羲坐像:道統的象徵第二篇 談故宮第38話 四川的「戰時故宮」(上)第39話 四川的「戰時故宮」(下)第40話 留在南京的「故宮」第41話 故宮存在的理由第42話 兩岸故宮哪個好?第43話 啟動兩岸故宮交流(上)第44話 兩岸故宮交流啟動(下)第45話 民進黨的故宮(一):追求「多元故宮」第46話 民進黨的故宮(二):故宮南院是希望還是重擔?第47話 民進黨的故宮(三):組織條例修正的攻防戰第48話 民進黨的故宮(四):創造與社會的連結點第49話 海外展(一):英國展第50話 海外展(二):蘇聯展第51話 海外展(三):兩次赴美國展覽第52話 海外展(四):法國、德國、奧地利展第53話 日本展(一):奇妙的新聞快報拉開序幕第54話 日本展(二):挫折的歷史第55話 日本展(三):媒體間的戰爭第56話 日本展(四):浮動的二○一二年第57話 日本展(五):風暴的一週第58話:日本展(六):為何會發生「國立」名稱問題?第59話 日本展(七):日本展有沒有成功?第60話 中華文化與故宮第61話 張大千與故宮第62話 仿古與唐英第63話 琉球與故宮第64話 楊守敬與故宮第65話 北溝物語第66話 我和故宮院長們第67話:故宮旅遊學第68話 老故宮與文物有靈第69話 臺北故宮價值有多大?第70話 孔子也在故宮第71話 末代皇帝溥儀和瀋陽故宮第72話 日本人與故宮第73話 日本作家與故宮第74話 孫文與故宮第75話 蔣介石與故宮第76話 熱愛故宮的總統夫人(上)第77話 熱愛故宮的總統夫人(下)第三篇 訪昔人第78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杜正勝第79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林曼麗第80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副院長張臨生第81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第82話 專訪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第83話 專訪前北京故宮院長鄭欣淼第84話 專訪前南京博物院院長梁白泉第85話 專訪日本眾議院議員、日華議員懇談會代理幹事長古屋圭司第86話 專訪前東京國際博物館副館長西岡康宏第87話 專訪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蔣伯欣第88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副院長莊嚴之子、攝影家莊靈第89話 專訪中國文化評論家余秋雨第90話 專訪「臺北故宮」節目總撰稿人胡繞後記 故宮九十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故宮90話: 文化的政治力, 從理解故宮開始
作者 / 野島剛 (Nojima Tsuyoshi)
簡介 / 故宮90話: 文化的政治力, 從理解故宮開始:為什麼故宮會有兩個?台灣甚至還出現了南部分院?兩岸的故宮哪個好?差別在哪裡?為什麼故宮出國辦展覽會那麼困難?是文化交流還
出版社 / 聯灃書報社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280235
ISBN10 / 9869280234
EAN / 9789869280235
誠品26碼 / 2681290830003
頁數 / 47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1話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的人氣國寶

「人間巧藝奪天工」,這句話出自元代全方位文人趙孟頫的七言律詩《贈放煙火者》。在距離元代一千年後的日本,作家陳舜臣曾經巧妙地如此詮釋:「中國自古以來認為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人類創造出更勝於大自然的渾然天成,卻完全感覺不到手工加工的痕跡。」(《雨過天青》)日本民族認為大自然是內化於身體的一部分,而中華民族則是採取與自然對決的觀點,這兩種迥然不同的自然觀,可能永遠地分道揚鑣。然而,當欣賞臺北故宮至寶翠玉白菜之時,中華民族的自然觀就會進入思考的邏輯。使用玉石雕刻的白菜,令人感覺得到是「有東西」可以超越大自然的。宛如是一棵不可能出現在現實世界中的「理想白菜」。

這個〈翠玉白菜〉是臺北故宮的藏品中,名氣最大、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最深受喜愛的一件。所謂「故宮三寶」,拔得頭籌的就是〈翠玉白菜〉,另一件是〈肉形石〉,酷似中華料理的東坡肉;此外還有西周時代的大型青銅器〈毛公鼎〉。這三件稱為三寶。這是從受歡迎的人氣角度來看,如果從中國傳統藝術的觀點來看,「白菜」、「肉」的價值都不高,這些不是藝術品,而被歸類為工藝品,但是卻備受民眾喜愛。因此,故宮人都稱這兩件為「人氣國寶」。

「人氣國寶」翻譯成日文的意思是「有人氣的國寶」,但是這個解讀有些誤差,應該說是「國寶級的人氣」,比較接近原來的意思。暫且不論價值觀,〈翠玉白菜〉的確有種神祕的力量,令人感受到這是一件「美麗的作品」。超越藝術或是工藝的類別,將天然的玉石與精緻的技術融合而成,散發奇蹟的美感,這才是多數人深受吸引的原因吧。

〈翠玉白菜〉是清朝的作品,而清朝是書畫和陶藝並未發展出最高境界的作品,然而工藝卻沒有失去精益求精的精神。不知為何,白菜在清朝的中期至晚期成為流行的主題,〈翠玉白菜〉也是這段時期產出的作品。

我不知道看過〈翠玉白菜〉多少次了,但每次到訪故宮,還是會去看一眼。為什麼呢?在故宮所有的展區中,沒有其他任何展覽品會有這麼多人圍在四周仔細觀賞。為什麼仔細觀賞?那是因為實物比想像中的小多了。長十八.七、寬九.一、厚五.○七公分,大概只有成人的手掌這麼大。想像中的樣子,會是像一個人頭這麼大,也許是深具魅力的工藝技術吧。

也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翠玉白菜〉是女性嫁入清朝皇宮的「嫁妝」,綠色和白色象徵女性的「純潔」。清朝時,〈翠玉白菜〉放在紫禁城的永和宮,住在永和宮的是光緒皇帝的妃子瑾妃,依此推測的話,〈翠玉白菜〉可能是她的嫁妝。瑾妃和妹妹珍妃一起嫁給光緒皇帝,但是她不如妹妹漂亮,也沒有得到皇帝的寵愛,又招致慈禧太后的不滿,妃子的地位也被剝奪,但仍繼續住在永和宮,〈翠玉白菜〉或許可以撫慰她的孤獨。

停留在白菜上的兩隻昆蟲,為作品賦予了生命力。在中國,蔬菜和昆蟲經常是繪畫中出現的主題。蝗蟲和螽斯具有多子多孫的意義,中國人認為多產就是幸福,將吉祥的寓意託付在白菜。幾年前,有人發現螽斯的觸鬚斷了一根,引起不小的騷動。如果是保管上的疏失,就是大事一件。後來經過故宮的調查,觸鬚斷掉是發生在清朝,但因不損及美觀,也就沒有修復,維持至今。

中國人對於玉有著特別的憧憬,小孩出生時會讓嬰兒手抓著玉,女性也帶著玉不離身,母親給即將出嫁的女兒一塊玉當作自己的分身,也有風俗習慣是讓不孕的婦女吃下磨成粉的玉。從「玉」衍生出來,我們到今天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用語,在此介紹兩個詞,「切磋琢磨」和「完璧」。

切磋琢磨,是用四個字組合而成,即切斷玉石的「切」,磨成大致形狀的「瑳」、細緻雕刻的「琢」,以及在磨石上仔細研磨的「磨」。這四個字,也代表了玉石加工的四道工序。「完璧」的故事,是戰國時期的秦昭襄王,願以十五座城池與趙國交換貴重的「和氏璧」。趙王派出丞相藺相如去談判,但昭襄王並未遵守約定,藺相如冒著生命危險取回璧玉,成功完成使命,稱為「完璧」。〈翠玉白菜〉巧妙地凸顯玉石的天然礦物特質,加上工匠擁有高超技術的「神工」,經過「切磋琢磨」之後完成。人類的技術和天然的美感融合一體,是一件完美的作品。

臺北故宮到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時,〈翠玉白菜〉只展出兩週。連日來大排長龍,等待兩三小時的日本人就是為了一睹丰采。就在〈翠玉白菜〉展出的最後一天,正好那天七月七日是日本的七夕,我和好友翁倩玉一起去看展。展出〈翠玉白菜〉的地點,不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平成館,而在本館的一樓設置特別展間。翁倩玉和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想,那就是「〈翠玉白菜〉是這麼的美嗎?」,著實有些感到意外。

我曾經去過臺北故宮好幾次,但是這次看到的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樣。首先,看起來更大一些,光澤發亮,美了好幾倍,這應該是因為展示方式所造成的效果。臺北故宮將〈翠玉白菜〉放在視線往下看的位置;而東京國立博物館則是放在比視線稍高的位置。如此一來,高度只有十八.七公分的〈翠玉白菜〉,看起來比實際尺寸更大。

此外,照明的方法也相當高明。臺北故宮基本上是將展示的空間全部打亮;而東京國立博物館是在一個漆黑的臺座上放置〈翠玉白菜〉,從上方打了三道光線。翡翠在燈光下更形美麗閃耀,這是熟悉翡翠的臺灣人都知道的道理。這次展現翡翠特性的展示方式,讓〈翠玉白菜〉看起來更美,透射出翡翠獨特深邃的綠。這次因為是特別展,看得出來的確下了番功夫,這對於臺北故宮而言,「人氣國寶」的放置高度及打光方法,應該是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