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應知的抵抗行動概念 | 誠品線上

人人應知的抵抗行動概念

作者 台灣防禦協會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人人應知的抵抗行動概念:如果台灣發生戰爭該怎麼辦?.我們當然都不希望被侵略,但如果真的發生,整個社會各個階層應該有哪些角色可以扮演?如何把戰爭的傷害降到最低,甚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當代的戰爭形式,已經跟冷戰前一般性的國與國、軍力相當的「對稱戰爭」完全不同,因為政治發展、技術演進加上地緣政治變化,「非對稱戰爭」會是現在霸權周邊國家可能遭遇到的最大挑戰。面對這個問題,美軍提出「抵抗行動」的軍事概念,希望協助可能遭遇不對稱戰爭的國家一些應對的方式。本書根據的《抵抗作戰概念》(Resistance Operation Concept)便是其中代表作品。《人人應知的抵抗行動概念》一書原本是由「美軍歐洲特戰指揮」(SOCEUR,為美軍在歐洲的軍事單位之一,主要負責執行反恐、非對稱戰爭,以及在危機情況下的快速反應等任務。)推動、舉辦的「抵抗系列論壇」(Resistance Seminar Series and Writing Workshops)發展而來,其原始英文版全文,可以在美國聯合特種作戰大學出版社(Joint Special Operations University Press)的網站下載;中文部分,則有台灣國防部的全譯本《抵抗作戰構想》,由五南書局發行。許多學者都指出,如同烏克蘭面對俄羅斯建立了適合自己「抵抗行動」版本,面對中國的威脅,台灣可以採取的最佳策略就是依照本書建議,發展出台灣的「抵抗作戰」。這本書原本有相當軍事理論與學院的特徵,為了讓本書概念普及,我們在原書主要編著者費雅拉(Otto C. Fiala)博士的協助下,改編成較為易讀的版本成為本書。台灣是否會發生戰爭?目前已成為一個國際議題,這個聲量很大的議題卻一直沒有進入到該怎麼面對的階段,我們認為本書一方面提供一個面對此議題的藍圖,協助所有相關人員思考自己可以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本書重點之一:萬全的規劃其實是避免戰爭最重要的方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台灣防禦協會為一群關心台灣安全的產、學人士結合而成,冀望用創新、永續的思維,增加台灣的韌性,防禦台灣、守護民主。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本書說明:第一部分 本書核心概念解說:總體防禦、韌性與抵抗 1.本書一定要知道的前提知識:總體防禦(TOTAL DEFENSE)2.總體防禦有哪些主要角色與重要原則?總體防禦的長期(戰略)目標總體防禦的主要角色:1.主導機構2.民防3.軍事防禦3.總體防禦、韌性、抵抗的關係3-1.總體防禦與韌性的關係3-2.總體防禦與抵抗的關係。4.用戰爭發生的時序來理解韌性和抵抗第二部分 韌性一、打造韌性有哪些挑戰與基礎應該考慮?1.當代主權國家遇到怎樣全新的挑戰?2. 打造韌性需要哪些基本條件?2-1.打造韌性之對內部分(單頁圖):2-1-1. 國家認同2-1-2. 心理建設2-1-3. 了解內部弱點2-1-4. 降低弱點3.打造韌性時,因應外部因素的內部準備(單頁圖)?3-1. 潛在外部威脅識別3-2. 反制威脅準備3-2-1.國際合作策略3-2-2. 與境外支持者的共同作戰3-3.回到內政準備3-3-1.政府作為3-3-2. 兼顧網路二、如何規劃抵抗?1.從零開始思考應如何規劃面對危機的程序與方法1-1.為流亡或政府遷移做計畫1-2.建立預防戰爭的抵抗組織與核心幹部1-2-1.中心化的抵抗規劃1-2-2.抵抗組織的架構1-2-3.關鍵人物的位置1-2-4.被動抵抗——一般民眾的不配合行動1-2-5.抵抗組織的組成比例——鄉村/城市的安排1-2-6.組織行為的道德因素(抵抗的合作單位—跟黑道與非編制單位的合作明智嗎)1-2-7.集中化和分散化——兩難的選擇1-3. 抵抗作戰的實際基礎1-4. 抵抗運動所需的網絡1-5. 驗證與演習基礎架構及計劃三、韌性的嚇阻效果四、抵抗在防衛規劃中的定位——抵抗的「準備」本身就是一種韌性1.規劃與架構2. 通訊與嚇阻3. 限制抵抗組織的角色4. 政府部門與民眾5. 風險高低與對抗不同階段的關係分析第三部分 抵抗一、侵略者行動與國家抵抗有怎樣的連動關係?二、作為主權國家對於敵人的對應有哪些層次?面對的先後順序為何?三、敵方侵略我們(主權國家)時的分析方式有哪幾種?四、戰爭發生時,規劃抵抗運動要思考哪些重點?又應該注意哪些原則?1.抵抗運動計畫需考慮幾個關鍵要素1-1.籌組單位1-2. 統一的抵抗敘事1-3. 一致的目標與意圖1-4.法治的維護與政治正統性1-4-1. 法治1-4-2. 政治正統性1-5.抵抗作戰的監管與控制1-6.政府全面合作與社會全面參與(總體防禦)1-7.敏捷性(Agility)和適應能力1-8.戰爭開始後的政府持續運作1-8-1. 政府間以及國際之協同1-8-2. 法律架構與政策1-8-3. 國際合作協議1-8-4. 抵抗網絡五、抵抗組織的構成要件1. 四大核心組成:地下部門、後勤支援、游擊隊、公開部門(官方單位)2. 其他治理構成要件:流亡政府(國境外)、遷徙政府/首都尚未被佔領的政府(國境內),或代理政府3. 民眾的參與4. 抵抗與其它衝突不同5. 領袖的角色6. 抵抗組織的核心構成要件6-1.地下部門6-2.後勤支援6-3.游擊戰部門6-4.公開部門/官方之政治部門六、作戰方式1.地下部門-顛覆2.地下行動-破壞2-1. 選擇性破壞行動2-2. 一般性破壞2-3.後勤部隊-秘密抵抗七、溝通同步/戰略溝通1. 和平時期,政府就需要擁有形塑並有效傳遞敘事、主題與訊息的能力2. 有策略地理解各種最新傳媒平台,以便在敘事上獲得優勝3. 理解科技與既有文化,選擇最佳傳達方式3-1.敘事、主題,及訊息3-1-1. 敘事3-1-2. 主題3-1-3. 訊息3-1-4.三者關係a. 正統性b. 主權:法律 vs 實際3-2. 訊息協調和整合3-3. 持續溝通「一致的目標」3-4. 干擾對手的敘事3-5. 控制訊息流3-6. 溝通戰略八、籌組地下部門以進行抵抗1.戰略2.地下部門的起源和領導:歷史性與國防規劃3.安全和擴張之間的矛盾要求4.指揮和控制5.行政職能的中央化6.單位的分散化 - 小組結構(Cell Struture)九. 地下部門的功能1.招募招募是任何抵抗組織成功的關鍵,它涉及各種策略及應該要注意的事情。以下是有關抵抗運動中的招募的一些關鍵要點1-1.依任務招募1-2.持續性招募1-3.招募考慮1-4.招募領導者及幹部1-5.在農村地區招募1-6.在都市地區招募1-7.招募技巧2. 情報2-1.共享功能2-2.決策輸入2-3.小組配置和培訓2-4.在地知識2-5.安全2-6.方法和功能2-6-2. 反情報(CI)2-6-3. OPSEC(Operational Security,作戰安全)2-6-4.審查2-6-5.開放來源情報(OSINT)2-6-6.社群媒體2-7.情報分享和培訓2-8.情報類型:軍事、破壞和政治2-8-1. 軍事情報2-8-2. 破壞情報2-8-3. 政治情報3. 財政支援3-1.抵抗組織需要資金3-2.地下部門需要資金來支付以下開支3-3. 財政援助可能會擴展到被捕或被迫逃亡的地下成員的家庭3-4.金錢可能用來支付給敵人的關鍵官員3-5.資金可能用來支持代理政府提供的服務3-6.資金來源討論3-6-1. 外部資金來源a.外國政府b.非國家行為者3-6-2. 現金和替代貨幣3-6-3. 偽鈔3-6-4. 針對侵略者的網路活動3-6-5. 價值轉移和以物易物。3-6-6. 內部非強制性的資金來源.禮物.貸款.銷售3-6-7. 組織(國)內強制性的資金來源4. 物流/支援4-1. 採購方法4-2.製造類型和地點4-3. 向一般民眾收集4-4.境外協助4-5. 交通運輸4-6. 儲存4-7. 維護4-8. 醫療5. 培訓5-3-1. 訓練營5-3-2. 線上培訓5-3-3. 進行培訓6. 通訊7. 安全十、領導和治理活動和職能,以及流亡政府1. 流亡政府2. 抵抗領導層3. 代理政府4. 正統性5. 主權6. 抵抗的公共部門十一、非暴力抵抗11-1. 非暴力抵抗的目標11-2 非暴力抵抗的策略4. 非暴力抵抗技巧11-3-1. 吸引注意力措施11-3-2. 不合作11-3-3-. 公民不服從11-3-4. 網路行動主義十二、抵抗中的嚇阻十三、恢復主權/穩定運作考慮13-1. 抵抗後的穩定13-2. 敵對派的存在第四部分 跨部會的規劃和準備一、簡介1. 誰2. 什麼3. 何時4. 何地5. 為什麼二、整體政府計劃考慮事項三、全面方法1. 統一行動2. 確立責任四、政府分層1. 個人和地方政府2. 省級或中級政府3. 國家或中央政府五、政府間機構的規劃與職責1. 國防部1-1. 危機前/嚇阻期1-2. 危機期1-3. 敵人佔領期2. 內政部/司法部(內部安全和執法)3. 災害應對或民間緊急機構4. 外交部5. 通訊部6. 教育/文化部7. 交通部8. 財政部六、整備1. 計劃2. 組織3. 裝備4. 培訓5. 演習6. 評估和改進七、計劃成功的衡量標準1. 可接受性2. 充足性3. 完整性4. 一致性和標準化5. 可行性6. 靈活性7. 互操作性和協同八、授權和法律框架1. 授權2. 法律框架九、作戰安全結論

商品規格

書名 / 人人應知的抵抗行動概念
作者 / 台灣防禦協會
簡介 / 人人應知的抵抗行動概念:如果台灣發生戰爭該怎麼辦?.我們當然都不希望被侵略,但如果真的發生,整個社會各個階層應該有哪些角色可以扮演?如何把戰爭的傷害降到最低,甚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868100
ISBN10 /
EAN / 9786269868100
誠品26碼 / 2682575045006
頁數 / 20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1X1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導讀 : 【導讀】
本書說明:
1.目的

許多中外學者都指出,台灣面對中國的威脅,可以採取的最佳策略就是本書所說的「抵抗作戰概念」。在2022年開始的烏俄戰爭中,烏克蘭也發展出符合自身的「抵抗作戰」而備受討論。因此我們改編該美軍研究報告,推出較容易理解的版本。希望關心此議題的人都能清楚現在,以及未來可以做什麼事,以被動「避免」、甚至「面對」強權的攻擊。

一般而論,「抵抗作戰」讓「不對稱戰爭」時的小國一方擁有較佳的機會,可以發揮遠超出他們的能力的作戰效果,並確保「大國」在發動任何侵略之前至少要三思而行。如果選擇進行抵抗,根據本書的設計架構,我們可以以最佳的組織、最好的訓練和專為這些組織而設計的戰略架構進行抵抗。

這就是「抵抗作戰概念」想要提供給全世界受強國威脅的國家(包括台灣)的武器。

2.前身
「抵抗作戰概念」原本是由「美軍歐洲特戰指揮」(SOCEUR)推動的「抵抗研討會」發展而來,由費雅拉(Otto C. Fiala)博士等編寫成書,其原始英文版全書,可在美國聯合特種作戰大學出版社(Joint Special Operations University Press)的網站下載(https://jsou.edu/Press/PublicationDashboard/25);中文部分,則有台灣國防部的全譯本,由五南書局發行。

3.本書的章節安排
本書重點是:為了面對當代新型危機(例如混合戰爭),每個主權國家都應該在平時打造好「韌性」,戰爭發生時,則以原本的韌性為基礎,發揮「抵抗」能力。無論是「韌性」或者「抵抗」的概念,都是建立在「總體防禦」的觀念上——意思是戰爭已經不再只是政府的事情,也不只是軍隊的事情。而是政府與民間的每個部門與個人,在戰爭發生時都需要扮演的角色,才能重獲我們原本的生活。本書將會詳述所有細節,提供面對戰爭時,各種角色、單位應該思考、注意的事情。
本書根據這個思考順序,由1.「總體防禦」等基礎概念開始(第一部分),2.接著討論如何平時發展「韌性」(第二部分),3.如何在戰時發揮「抵抗」能力(第三部分)。4.接著討論各個不同單位如何彼此合作溝通,以及每個階段的任務(第四部分)。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九. 地下部門的功能
地下部門的各種運作是抵抗運動的必要活動,並與其他部門的運作功能相結合。地下部門具有最多且最多樣化的責任。每個功能應在戰爭爆發前就建立和組織。在戰爭期間以及戰爭發生即刻,這些活動的方面雖然可能以地下部門為核心,但是會由不同部門共同承擔,細節需視實際面對的情況研判。地下部門主要功能包括:1 招募 2 情報 3 資金 4 物流/支援 5 培訓 6 通訊 7 安全
1.招募
招募是任何抵抗組織成功的關鍵,它涉及各種策略及應該要注意的事情。以下是有關抵抗運動中的招募的一些關鍵要點
1-1.依任務招募
抵抗組織需要完成各種任務,這些任務從非暴力的行政記錄保存到情報戰、游擊隊訓練及裝備準備、執行有針對性的暴力行動、顛覆和破壞等範疇都包括其中。因此,在佔領情況下進行招募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抵抗組織由人組成,因此招募和留住人員是一項重要工作,即使是短期抵抗計劃也是如此。
1-2.持續性招募
在危機爆發前的抵抗計劃中,通常已經確定了許多成員和潛在成員,分別擔任不同抵抗組織角色。然而,在危機爆發期間,許多成員由於各種原因,從自願離開到被拘留,都可能會變化。因此,通過在抵抗運動的整個週期中尋找、調查、聯繫和熟悉人員,對於成功至關重要。
1-3.招募考慮
核心招募的考量包括「找誰」、「在哪裡找」以及「如何增加招募效率」,這要看抵抗運動對特定任務和技能的需求,以及組織需要達成的目標。招募與抵抗事業的訴諸的吸引力相關,也是正統性和潛在成功的因素,但會受到安全風險的限制。
1-4.招募領導者及幹部
在挑戰國家主權的危機爆發之前,應該招募並確認高階領導者。和平環境以及對潛在威脅國家的愛國呼籲,更容易且更安全地接觸更多潛在幹部。在這種環境下,各種風險都較低,也會有更好的方式來審查潛在人選。領導者通常加入抵抗組織是因為抵抗事業的訴諸的吸引力,例如「民族主義」、「恢復國家主權」。在佔領期間,通常不會招募高階幹部,而是被吸收的,而是因為他們在智力上支持抵抗活動,並獨自發展出支持抵抗的信念,有時還會帶著對佔領者行為的個人不滿。隨著抵抗在佔領期間擴大,地下部門還必須招募和培養中層領導者,如地區領導者、在大學或政府機構內有影響力的「大使」,以及軍事領導者。在和平時期為抵抗組織進行準備和計劃時,政府可以對其中許多民間潛在成員進行妥善的審查,並在稍後的接觸,以了解參與的意願。在非危機時期,這些人不必成為活躍的組織參與者。只有核心的領導幹部和一些專家需要參加和平時期的培訓和演習。如果是身處較不壓迫的侵略者時,去招募已經在社會中擁有影響力的關鍵人物,會對地下部門非常有利,因為等於也替抵抗運動增加了重要的新影響力。
1-5.在農村地區招募
在佔領情況下,抵抗組織通常更容易接觸農村人口,主要是因為這些地區距離佔領者控制中心較遠。佔領者通常會將其力量集中在城市地區,因為城市地區人口較多。這些農村人口通常包括更多失業或就業不足的年輕人。招募人員可以提供金錢、刺激和向上流動的管道。
1-6.在都市地區招募
在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大部分人口居住在都市環境中。然而,在抵抗運動開展後,都市地區的招募會因為佔領者的接近而增加了風險,但它具有巨大人口基礎可招募的優勢。在1970年代,哥倫比亞的革命軍(FARC)擴大了在城市的招募,這是因為窮困的城市工人開始抗議生活條件以及經濟停滯下的背景條件。FARC抓住了這一機會,將他們的運動訴求塑造成反對帝國主義和政府腐敗的無產階級鬥爭。他們在大學和學校內建立了學生團體和公民行動計劃,並利用這些平台說服人們投票支持左翼政治家,並鼓吹有利於他們的叛亂的改革。FARC還利用了不斷增長的城市人口,招募他們加入當地民兵和流動游擊隊。相比之下,農村招募通常是通過承諾基本需求來吸引的,而都市年輕人更多地是會回應強烈的意識形態宣傳。
1-7.招募技巧
1-7-1. 前導團體:
一種可靠的招募人員進入抵抗組織組件的技巧,是先吸引他們加入溫和且易於參與的團體,作為稍後招募進抵抗組織的前導單位。人們可以參加學生團體、佔領期間的抗議活動或其他活動,風險很小,因為這些活動是非暴力的,通常是合法的、風險較低。這些團體和活動隨後成為有用的招募基礎,因為他們在比例上較高都是支持抵抗事業的人。
1-7-2. 挑選和審查:
無論是在戰爭前還是在佔領期間,這種招募過程通常是緩慢進行的,如果是在戰時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將偏向抵抗行動與地下部門的人聚集起來。當地下行動人員判斷參與者具備必要的熱情和能力,並且在安全風險方面可接受時,他們會接觸潛在成員。分析顯示,許多人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意識到自己正在被招募。潛在招募者隨後可能會在入門級別的地位中度過長時間,先執行後勤相關的行動,藉此評估他們的可靠性和潛力。然後,讓他在組織中升級到越來越投入的活動層次。根據文化背景、抵抗要求和資源,這也可能是一個非常快速的過程。
1-7-3. 通過個人聯繫招募:
在這種招募背景下,尤其是在佔領情況下,使用個人連結來聯繫潛在招募者很常見。招募者和潛在成員之間的關係可能源於家庭關係、宗教聯繫、學生團體和其他活動。
1-7-4. 在監獄招募:
在佔領期間,監獄招募試圖將被監禁的囚犯轉變,以擴大抵抗組織的人數。通常不會選擇可能會降低抵抗正統性的一般罪犯。而是,在主權喪失的危機後的某一時刻,敵人安置的佔領政權,很可能因各種形式的抵抗而監禁了許多人。當這些人在監禁當下,並不是全部都是抵抗組織的成員,但其中許多人就已經可以考慮招募到抵抗組織。
1-7-5. 個人顛覆:
在抵抗的背景下,個人顛覆意味著改變某人的忠誠。這種形式的招募通常針對佔領者的政府管理層中的個人(例如官員、行政人員、警察或軍事人員)。顛覆作為招募技巧的最佳例子之一是,越共使用是其「biên vận」(即促使越南政府的軍人和官員叛逃和脫逃)的策略。透過煽動、說服、脅迫和威脅,越共行動人員針對關鍵的軍事和民間官員,以削弱政府的統治能力並增加叛亂力量的人數。如此削弱許多士兵的戰鬥意志,有效地破壞了軍力,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導致士兵提供有關軍事行動的情報或造成叛逃。
1-7-6. 顛覆工會和關鍵產業:
地下部門應該在通訊和運輸行業中安插成員,如此,特工可以破壞敵軍所需的設施,安全部隊可以提供佔領者活動的情報。此外,他們在通訊或運輸中的職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來協助抵抗組織。通常,這些行業的勞工都由工會或其他協會代表。如果允許這些組織在佔領政權下運作,其中如果能有地下部門成員,可以控制或影響這些團體,使之發起罷工、削弱佔領者的控制。此外,這些組織中的資金也可能可以轉移到地下活動中。反過來,地下資金也可以通過偽造記錄,隱藏在工會或協會的帳戶。罷工、示威和騷亂還會降低佔領部隊的力量,因為可能需要安全部隊或正規軍隊部隊來控制它們,這會從指派對抗地下部門的部隊中抽調人力。工會力量的的一個典型例子是1980年代波蘭華勒沙(Lech Walesa)領導的「團結工聯」,該勞工運動最終轉變為政黨,華勒沙最終於1990年當選波蘭總統,削弱了共產黨的力量。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如果台灣發生戰爭該怎麼辦?
.我們當然都不希望被侵略,但如果真的發生,整個社會各個階層應該有哪些角色可以扮演?如何把戰爭的傷害降到最低,甚至儘快恢復我們原本的生活?
.本書以簡白方式介紹美軍針對當代戰爭所規劃的「抵抗行動概念」,讓有相同焦慮、同樣關心台灣的所有人都能明白面對當代新型戰爭的應對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