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魂
作者 | 藍博洲 |
---|---|
出版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尋魂:他們的魂魄即是歷史的見證籠罩著台灣五〇年代的白色大霧,斷送了多少美好的青春與前程?四名對祖國懷抱希望與熱忱的青年,從盼望到失望,進而實踐改造。最終無一倖免 |
作者 | 藍博洲 |
---|---|
出版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尋魂:他們的魂魄即是歷史的見證籠罩著台灣五〇年代的白色大霧,斷送了多少美好的青春與前程?四名對祖國懷抱希望與熱忱的青年,從盼望到失望,進而實踐改造。最終無一倖免 |
內容簡介 他們的魂魄即是歷史的見證籠罩著台灣五〇年代的白色大霧,斷送了多少美好的青春與前程?四名對祖國懷抱希望與熱忱的青年,從盼望到失望,進而實踐改造。最終無一倖免,在那肅殺的年代,為了理想而撲火燃燒自己的肉身。作者歷經數十年的踏查尋訪,力求真相,誓將那濃霧散去,從一道道那段歲月所遺留的痕跡拼湊歷史的現場。深埋時光塵埃中無處安身的四抹魂魄,透過文字,終於重新召見,訴說著屬於他們的故事。〈尋找四六英魂周慎源〉在歷經大批軍警包圍學生宿舍,硬行逮捕一百多名學子的「四六事件」之後,師範學院學生自治會主席--周慎源,為何最終倒臥溪橋上,成為遊方不明的亡魂?〈尋找烏溪冤魂劉哲源〉一九五〇年八月某晚,南投雙冬里名為劉哲源的青年突然失蹤,最終命喪馬場町。其父為他刻下「冤血留北地,枉身葬此城」一行墓聯,在他的故事中究竟飽含了多少冤屈呢?〈尋找大河遊魂黃逢開〉台北六張犁的亂葬崗中矮小的墓碑上,刻著模糊的三個字跡--「黃逢開」。為何一名知識水平不高,且以務農維生的農民,會落得無人收屍,成為竹叢下的一抹遊魂?〈尋找美濃烈魂傅慶華〉松山第六機械廠技術員--傅慶華,富有理想、為人耿直,還曾於工作期間幫助同廠的工人們爭取薪資權益。如此熱情且充滿正義感的人物,怎麼卻走上一心尋死,慷慨赴義的一條路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藍博洲
產品目錄 尋找四六英魂周慎源尋找烏溪冤魂劉哲源尋找大河遊魂黃逢開尋找美濃烈魂傅慶華
書名 / | 尋魂 |
---|---|
作者 / | 藍博洲 |
簡介 / | 尋魂:他們的魂魄即是歷史的見證籠罩著台灣五〇年代的白色大霧,斷送了多少美好的青春與前程?四名對祖國懷抱希望與熱忱的青年,從盼望到失望,進而實踐改造。最終無一倖免 |
出版社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3872610 |
ISBN10 / | 986387261X |
EAN / | 9789863872610 |
誠品26碼 / | 2681695567009 |
頁數 / | 27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1.5X21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跨越歷史的長河,追尋事實的真相,訴說白色恐怖時期,四位青年為了理想而撲火燃燒自己的人生故事。
內文 : 尋找四六英魂周慎源
一、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通緝人犯年貌表」
敘事者:一九四九年四月五日晚上,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為了壓制台北日漸蓬勃的學運,發出了一份以當時師範學院學生自治會主席周慎源為首的,包括台大與師院兩校學生領袖十餘人的通緝令。然而,兩校學生拒不交出「黑名單」上的同學,大批的軍警於是在四月六日凌晨,衝進學生宿舍硬行逮捕。此一事件史稱:「四六事件」或「四六慘案」。
據官方後來發布的消息,當天,一共有一百多名,以台大與師院為主的學生被捕。但是,頭號「要犯」周慎源並沒有在被捕名單之內。
七月一日,臺灣省主席陳誠,又以「參捌午東府紀三字第三五七六號」臺灣省政府代電,分電各縣市政府,要求嚴緝包括周慎源在內的、二十名漏網的「潛伏本省之奸嫌份子」;除了電令外,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還抄發「通緝人犯年貌表」一份,作為查緝參考:
姓名:周慎源
性別:男
年齡:
籍貫:臺灣
住址:不詳
案由:「三二一」事件首要領導人物學生自治會第一任主席平日言論歪曲
請緝機關:警備總司令部
緝獲應送機關:同上
備考:前師院教育系學生
事實上,周慎源應是師院數學系學生。就此來看,當時,警備總司令部所掌握的關於周慎源的檔案資料,仍然是模糊的。而查緝行動也遲遲沒有結果。
周慎源失蹤了。
從此以後,包括情治單位的特工和周慎源的親友們都在尋找周慎源。周慎源的下落,於是變成那個動盪年代的一則傳奇。
二、清明的潤餅與校園的風暴
敘事者:一九八八年十月廿六日,我在尋訪台灣民眾史的現場偶然聽到周慎源的名字及其簡單事蹟,從而展開了「尋找周慎源」的歷史之旅。
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日,通過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的協助,我在台北麗水街見到周慎源的二哥周慎平先生與二嫂楊梅喜夫婦。通過周慎平先生介紹,八月廿八日,我先在嘉義縣水上鄉採訪了周慎源的大哥周慎吉與大嫂顏麗貞夫婦。然後我又通過周慎吉先生的介紹,在嘉義市採訪了周慎源的公學校同學林連山先生。
這樣,我對周慎源的成長背景有了初步的瞭解。
現在,我們就從一九四九年清明的潤餅,展開「尋找周慎源」的故事吧。
周慎平:我一共有三個兄弟。阿源仔,是小我四歲的弟弟周慎源。我們本籍嘉義鹿草鄉。光復後,我在臺北樟腦廠擔任助理技術師。一九四八年三月,我分配到杭州南路二段的公司宿舍,就把戶籍遷到台北。在附近的師範學院數學系就讀的阿源仔,戶籍也設在一起。但是,他平常都住在學校宿舍,因為距離不遠,有空的時候,也常常會過來走走。
一九四九年四月五日,恰逢清明。我下了班,回到宿舍時,天色還沒有暗下來。一進門,我看到餐桌上已經擺出做好的潤餅,忍不住嘴饞,隨手就拿了一個來吃。肚子餓了?這時候,新婚不到半年的我的妻子梅喜剛好端著菜從廚房出來。她看了一眼我的吃相,就笑著說等阿源仔回來,再一起吃吧。我吞下口裡的潤餅,問說他有說要回來嗎?梅喜說,上回來的時候,她有跟他交代,四月初五是清明,家裡做了潤餅,要他回來吃。上回是什麼時候呢?我問,然後倒了一杯開水,潤了潤喉,又繼續說,自從他當上什麼自治會主席之後已經好久沒看到人了,也不曉得都在忙些什麼?最近,臺北的學生跟警察鬧得很兇,我還真替他擔心呢。可是,我們一直等到飯菜都涼掉了,阿源仔還是沒有回來。我們於是自己吃了那些潤餅。
敘事者:就在周慎平夫婦等待弟弟阿源仔回來共用那頓清明的晚餐的時候,師範學院學生自治會主席周慎源的命運正走到他悲劇性的開端。
一九七五年四月,美國老保釣所辦的中文雜誌《臺聲》第五期發表署名「一貫」的作者所寫的<一九四九台北四․六學生運動>一文,首先揭露了那段不為後人所知的歷史。一九八四年四月,事件後的三十五周年,當年師範學院學生自治會的第一任主席,後來被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通緝而出走大陸的彰化籍的鄭鴻溪,在北京的《臺聲》雜誌又發表一篇<回憶台灣「四六」事件>,見證了事態的後續發展。一九八九年起,我也在海峽兩岸乃至於日本陸陸續續採訪了與周慎源有直接間接關係的原師範學院或台大的學生。首先是同年四月六日,在台北市,採訪了原師範學院教育系學生盧兆麟;接著是原台大麥浪歌詠隊主幹成員,臺大電機系學生張以淮。一九九0年四月五日,在北京人民大學教師宿舍採訪了名列「四六」黑名單的原臺大自聯會主席兼農學院學生自治會主席陳實(易名為方生)。一九九三年,先是六月十日於北京人民大學教師宿舍採訪了原臺大政治系學生殷葆宗;十月二日,又在北京民族飯店採訪了原臺大數學系女學生,也是麥浪成員的胡世璘。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十七日,歷經多年尋找之後,終於在京都立命館大學招待所見到了正在日本岐阜大學教授俳句的原師院學生自治會學術部長,名列通緝黑名單之一的英語科學生朱商彝,並且與他做了第一次的詳細訪談。到了一九九七年三月,廿一日到廿七日,一週之間,我又從台北市到屏東縣竹田鄉,密集採訪了盧兆麟、黃正道、謝培元、曾文華、洪敏麟、蔡德本、涂炳郎、陳丁旺、李松盛等原師範學院學生。綜合他們不同視角的證言,我對當年周慎源被誘捕又脫逃從而引發當局鎮壓學運的所謂「四六事件」,也有了比較具體的把握。
那天傍晚,兩名便衣特務來到龍泉街口的師院學生宿舍,然後向一個正在附近的小雜貨店買東西的劉姓學生搭訕,說他們是周慎源的親戚,剛從南部上來,想看看他,請這個學生回宿舍叫他出來。這名學生不疑有詐,就跑回宿舍去叫周慎源。周慎源也以為真有親戚來訪,很快就出來了。他來到雜貨店門前,還沒來得及看清這兩名「親戚」的長相,就被架上停在一邊的三輪車。當下他就知道自己上當了,於是表現得非常馴服。夾坐在他兩邊的特務的戒備也漸漸鬆弛下來。當車子經過公園路的臺大學生宿舍時,學過柔道的周慎源就趁機掙脫,奮身跳下行進中的三輪車,向宿舍奔逃,同時一路高喊「特務抓人」。那兩名特務沒有提防到周慎源會突然跳車,連忙追趕,並且開槍示警。但是,許多學生已聞聲趕來了。他們不敢冒然衝進學生宿舍,只好「夾著尾巴」離去。
師院的學生聽到這個消息後群情激憤。當天晚上,師院和臺大的學生自治會幹部,就在師院的男生大飯廳召開緊急會議。周慎源在會上報告了他被誘捕和脫險的經過,學生們聽了後,情緒激動得幾乎不能控制,當場決定:周慎源立即躲避起來;兩校分別布署應變措施,並連夜趕寫傳單標語,明天一早上街頭示威遊行。
就在這時候,師範學院代理院長謝東閔接到警備總司令陳誠發出的特字第貳號代電,指名要逮捕周慎源、鄭鴻溪、朱商彝等六名學生;電文指控他們六人:「首謀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煽惑人心擾亂秩序妨害治安甚至搗毀公署私擅拘禁執行公務之人員肆行不法殊屬居心叵測」。電文接著又說:「該生等本(五)日晚復又糾眾集議希圖實施擴大擾亂」,警備總司令部基於「維護社會安全保障多數純潔青年學生之學業起見應即予以拘逮」。最後,電文命令謝東閔立即將這六名學生「按名指交到案以肅法紀至于其他學生希善為撫慰安心照常上課幸勿盲從附和致干法究」。
從電文的內容看來,這份代電應是偵悉學生們將於第二天早上發動示威遊行而緊急發出的。謝東閔接到電令後絲毫不敢怠慢,立刻趕到師院男生大餐廳,疏導那些準備明天示威遊行,正在寫標語的學生,勸他們「冷靜」,不要罷課遊行。
李松盛:我當時是史地科學生,由周慎源推舉,以客籍代表的身份擔任自治會理事兼風紀部副部長,負責糾察工作。謝東閔的勸阻不但不能讓同學們「冷靜」下來,反而遭到大家的批判。以鄭鴻溪為首的同學們強烈質問謝東閔,對周慎源被秘密誘捕的事情作何感想?謝東閔被批得受不了,最後只說了一句:「我謝東閔今天還不如一條狗!」然後就和陪同的訓導人員離開了。不久,我就警覺到窗外已有密探在監視了。後來,警備總司令部遞進來一份以周慎源為首的黑名單,要我們把人交出來就平安無事。大家商量以後,決定抗爭到底,以便爭取時間,讓被點名的同學脫逃。所有住校的男生於是集中到宿舍北棟的樓上,同時把餐廳的所有碗筷搬去,準備必要時當石頭來丟,然後再用桌椅堵住樓梯口。
到了半夜,也就是四月六日凌晨,我們糾察隊敲響了示警的鑼聲。警備部隊、憲兵及警察已把宿舍團團包圍。起初,雙方只是在樓上、樓下對峙,互相喊話。我們不斷喊話: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同志們辛苦了,回家吧;保障人權,反對特務抓人。我們還一直唱著<團結就是力量>的歌。憲警也向我們學生喊話,說只要把周慎源等人交出來就沒事了。黎明前,他們開始搬動堵在樓梯口的桌椅,以十餘人為先鋒,硬衝上來。我們學生為了自保,也就拿起碗筷、椅子咂下去。到後來,連墨水瓶都派上用場了。最後,還是被憲警衝上樓。他們見了人就打,然後把我們學生一個個綁起來,串成一列,押到等在路邊的軍卡車上,每裝滿一車就開往陸軍第三部隊營房(今中正紀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