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 上下卷 (2冊合售)
作者 | 李怡 |
---|---|
出版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失敗者回憶錄 上下卷 (2冊合售):,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的,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在事實敵不過謊言、真理敵不過 |
作者 | 李怡 |
---|---|
出版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失敗者回憶錄 上下卷 (2冊合售):,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的,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在事實敵不過謊言、真理敵不過 |
內容簡介 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的,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在事實敵不過謊言、真理敵不過強權的世界,在權錢色騎劫所有價值體系的世界,作為一個忠於自己的寫作人,很難避免不停地產生挫敗感。尤其是我寫作的時間如此長,面對的中國、台灣和香港的轉變如此大,回想我一生推動的不同時期的目標來說,我想到的無疑就是一個個挫折,是實實在在的「失敗的人生」。──李怡 他主張寬容異見,維護言論自由,希望中國社會有多黨的民主制度,當權者至少受到新聞監督。他極力守護香港的底線,也成為因言論而遭到人身攻擊和政治仇恨謾罵最廣泛而嚴厲的一名知識分子:由他認識共事過的左報的「叛徒」、「反華」、「反中亂港」到「港獨」,以致同一陣線他曾工作過的傳媒也抹黑他「抄襲」等種種可笑的誣陷和恐嚇。他很堅定,不向極權和流氓屈服。 信仰和理想重複幻滅,轉而重新認識香港、熱愛香港,畢生讀書不斷、思考不息。 他生於中國、熱愛中國、移情台灣香港,最後其實還是死憂於中國。他在晚年以「失敗者回憶錄」為題寫自傳,為未來的香港人存紀錄、敲警鐘,其時代之雲天壯濶,人事之湖海險奇,足以為香港史不為人所知的珍鑑。他自慨「失敗」,自憐於一個枉費心力的華人自由派知識分子的一生,但他的一生並不失敗,失敗的只是魯迅論定的中國人,以及其土壤的文化中國。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他見證了香港的興衰,而且秉持良心和原則,以一生心力,盡了一個讀書人應予的義務。香港這個一度的國際經貿大都會,獨欠他一具銅像,因為全球華人世界有無數的醫生、工程師、律師、學者教授,但七十年來,香港只有一個李怡。 ――陶傑
作者介紹 李怡本名李秉堯,1936年出生於廣州,童年在上海、北京經歷抗戰與內戰,1948年移居香港, 1970至1998年擔任總編輯的《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是華文世界知識階層影響最大的政論雜誌。2005年至2014年任香港《蘋果日報》論壇版主編。1956年開始寫作不輟,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特異見的原則,結集成書近50種,其中1977年《四人幫事件探索》有譯成英、日、法、西多種語文,1996年《香港一九九七》、2013年《香港思潮》、2020年《香港覺醒》有譯成日文。2021年遷居台北,2022年病逝。
產品目錄 推薦序 七十年來,香港只有一個李怡 /陶傑 穿過靈魂的冷戰前線 /顏擇雅 李怡,我的老東家 /殷惠敏 唯有勇氣才是永恆——《失敗者回憶錄》題記 第一章: 背景: 01 命運待決的一晚:闖關 02 親臨困境 03 「香港客」回鄉的殺氣騰騰 04 前途茫茫的煎熬 05 反常人的清醒時刻 文革傷痛 06 風起雲湧的《七十年代》 07 傷痛過後的抉擇 08 無法否定自己 蒙蔽: 09 扭曲的歷史 10 王國維的先知預言 11 「中國將來國運」被定格了 藝文: 12 我的家世:爸爸與兩位姑姐 13 淪陷區生活 14 汪政權下的樂土 15 在「孤島時期」孕育的蓬勃藝文 16 父親與劇團「不光彩」的過去 17 李伯伯的悲劇 心路: 18 九歲、逃難、餓殍、飄蕩、成長 19 愚者師經驗 智者師歷史 成長: 20 戰後,從上海到北平 21 古國風情呼喚少年記憶 22 燕子來時 可惜一片江山 價值觀: 23 在左翼思潮下熾烈成長 24 一九四八樹倒猢猻散 25 豬公狗公烏龜公 29 清早走進城,看見狗咬人 30 確立我左傾思想的幾本書 31 鋼鐵不是這樣煉成的 32 最可愛的人即最可笑的人 33 中學的青蔥歲月 34 畢業即失業 父親: 35 我的父親 36 父親掙扎跌宕的一生 37 不被信任的挫傷 38 近親繁殖的政治傳承 震撼教育: 39 畢生受用的禮物 40 我的文化搖籃時期 41 情書——最早的寫作 42 那些年我讀的書 43 在托爾斯泰中《復活》 相依相惜: 44 舊夢縈懷 不可缺的篇章 45 我們都覺悟得太遲了 46 麗儀如何伴李怡同行 47 總有一把聲音說我是對的 48 牽手近一甲子無怨無悔 第二章: 迫害: 49 沒有最悲慘 只有更悲慘 50 我的五叔 51 劉賓雁的啟示 52 徐鑄成的半篇文章 歷史初稿: 53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 54 通俗文化的記憶 55 左派最「香港」的短暫時光 56 從《伴侶》到《文藝伴侶》 57 揮灑年輕精力的太平日子 58 六七暴動:港人身分認同的起點 香港新起點: 59 福兮禍所伏的安身之所 60 香港輝煌時代的開始 61 我們是什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反思: 62 非常時期 反常人格 63 二重生活的悲哀 64 突破夾縫《七十年代》創刊 65 我創辦了雜誌 雜誌創造了我 66 海外保釣波瀾 67 「非常有用的白痴」 68 「白痴」的妙用 69 我與中調部 憶潘靜安 70 非蠢人合做蠢事 71 接近絕對權力的亢奮 72 貓頭鷹隻眼開隻眼閉惹禍 第三章: 台灣民主路: 73 從釣運開始反思統運 74 那年代的台灣朋友 75 林孝信與郭松棻 76 台灣問題的啟蒙 77 台灣民主路上的特殊角色 78 中共體制內的台灣聲音 79 踩不死的野花:謝雪紅 80 中國人最自豪的文革「精神」 分道揚鑣: 81 文革締造中國的今天 82 極不平凡的一年 83 長文請入 扭轉極左思潮 84 以實踐檢驗民主的假期結束了 85 沙發上的大象觸發裂口 86 太歲頭上動土 87 愛荷華的「中國週末」 88 我與左派分道揚鑣的一年 真相浮現: 89 文藝沉澱成剎那絢爛 90 懷念在愛荷華的堅毅眼神 91 從認同到重新認識中國 92 是非混沌了 九七覺醒時 言論自由: 93 美麗島大審對我的啟示 94 從事媒體一生的座右銘 95 念茲在茲要記下的輝煌 第四章: 香港前景: 96 買護照住石頭 香港前景惹恐慌 97 從來沒有「民主回歸」 98 和許家屯的一次交鋒 99 用堂皇道理殺人的變色龍 有始有終: 100 從創辦到離開天地圖書 101 掃地出門 另起爐灶 102「庚申改革」胎死腹中 103 中共主動割席 洗脫左派色彩 獨立輿論/徐復觀: 104 與徐復觀先生的兩年交往 105 徐先生的臨終呼喚 106 愛國是無賴的最後防線 107 守護我們的心智 108《九十年代》的「獨家」風波 109 一宗暗殺逆轉台灣專權政治 110「李匪怡」和《香港1997》 香港悲劇: 111 一國兩制只是權宜之計 112 港人治港只是誘餌 113 「京人治港」是否較好? 114「基本煩」和霎眼族 獨立輿論/勞思光: 115 與勞思光的交往 116不受術數擺布的勞思光 兩岸走向: 117 在德國訪問的感觸與認知 118 在新加坡初識黃春明 119 首次踏上台灣土地 120 走在台灣第一道晨光中 六四前後: 121無意中成了六四「動亂的醞釀」 122獄中老人成就一名奇才 123 六四的記憶與感受 124中國,一口活的「官財」 125我曾愛過這四十歲的女人 126中共高層第二代揭露的內幕 127「浪得虛名」的那幾年 距離: 128《九十年代》 台灣版創刊 129江澤民施計過關保位 130我的愧疚 第五章: 野豬精神: 131 我所認識的黎智英(之一) 堅持信念 132 我所認識的黎智英(之二) 成功之道 133 我所認識的黎智英(之三) 意見相左 134 我所認識的黎智英(之四) 遭遇厄運 135 惦念黃永玉大師 極權、自由、文明: 136 真有「九二共識」嗎? 137 俄羅斯歷險記 138 一個預言,一首輓歌 139 香港不會再有張敏儀 140 共產黨不會再有羅孚 141 以感激心情告別殖民主義 142 永遠的港督彭定康 143 別了,無法再「複製」的英治香港 塵埃落定: 144 董建華開頭不是這樣的 145 回歸前的保釣鬧劇與悲劇 146 保釣運動讓我認識的真相 147 余英時與《九十年代》 148 台灣人像白痴,大陸人妙計百出 149 告別《九十年代》 150 掌聲中落幕 幸或不幸? 作者朋友: 151 我的作者朋友們:張北海點滴 152 我的作者朋友們:余剛、阿城和「炊煙」 153 我的作者朋友們:幾支健筆 154 我的作者朋友們:錯愛香港 惡政基因: 155 九七初期中共忍住干預的手 156 董建華的八萬五「嬰兒」 157 首次釋法沒有敲響警鐘 158 我的《信報》專欄 159 「不變」的基石開始撼動了 160 陳方安生辭職 文官體制崩解 161 嗚呼!香港人自豪的廉署! 162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樓塌了 163 翩然而去與鞠躬盡瘁 164 董建華下台之謎(上) 165 董建華下台之謎(下) 166 董下曾上 都是棋子 167 論政生涯下半場兼憶倪匡 168 香港文化界的墓碑新誌 169 愛國民主派的錯念 170 立國全憑一口戈 171 令我著迷的聯語 172 不解解不解,不解不解 173 九七頭十年的民主派 本土意識: 174 另一人生階段的開始 175 從論壇輝𤾗歲月看中國 176 「天譴」論惹的禍 177 港人感情五年大翻轉 178 「奶粉保衛戰」 本土意識成形 179 香港淪陷紀實 180 司徒華晚年的妥協 181 本土意識的濫觴 兩制死亡路: 182 特首豬狼之爭 183 我所認識的曾鈺成 184 香港能相信這人嗎? 185 「ABC」 自決、港獨: 186 雨傘運動的日日夜夜 187 泛民與本土的對立 188 我最滿意的一次訪談 189 魚蛋革命與梁天琦 190 懷想梁天琦 191 年輕人的勇氣自愧不如 192 銅鑼灣書店的詭譎故事 193 中國貪腐奇談 反送中: 194 二○一九,生命中新的一章 195 神針拔去,風暴將臨 196 伊利沙白二世與毛澤東 197 年輕人化解泛民分裂 198 想忘記,又不能忘記的過去 最終章: 《蘋果》被殺: 26 《蘋果》:成功的失敗者 27 怎能向一種精神道別? 28 自由時代的終章 備註:失敗者回憶錄原刊於《蘋果日報》直至編號27。 28起開始刊於作者個人網頁。
書名 / | 失敗者回憶錄 上下卷 (2冊合售) |
---|---|
作者 / | 李怡 |
簡介 / | 失敗者回憶錄 上下卷 (2冊合售):,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的,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在事實敵不過謊言、真理敵不過 |
出版社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3876328 |
ISBN10 / | 9863876321 |
EAN / | 9789863876328 |
誠品26碼 / | 2682370120007 |
頁數 / | 84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X4.4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他見證了香港的興衰,秉持良心和原則,以一生心力,盡了一個讀書人應予的義務。
七十年來,香港只有一個李怡。
推薦序 : 七十年來,香港只有一個李怡
陶傑
李怡先生是海外華人社會自由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他來自上民國上一代左翼背景,年輕時自然信仰社會主義,因傾情於中國,最初為中共在香港創辦《七十年代》,文化統戰在美國的台灣和香港留學生。
身為主筆和自由思想家,除了少年的戰亂,他的下半生經歷了三大衝擊:
第一,一九七六年毛澤東死亡、四人幫覆滅,因《七十年代》批評美國的資本主義,曲線宣傳「文革」極左狀態中的大陸「進步」生活,令他一時無法對海外的知識讀者交代,青年時代對共產黨的信念動搖於根本,但鄧小平改革開放,胡耀邦、趙紫陽當政,他雖與香港的左派決裂,但對中國還抱有希望。
第二,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他認識的中國知識分子流亡海外、中國大學生一代遭到鎮壓,令他對鄧小平的期望幻滅,與中國決裂,決定帶著刊物出走,探索華人民主自由之路。隨著九七大限,他又轉向關懷他成長的香港。
第三,二○一九年香港年輕人的社會運動,引入「國安法」,他意識到香港「一國兩制」正式終結,自己的安危也受到影響,此時他與「中國」告別,轉而支持香港年輕人的獨立和奮鬥的抗爭精神,他認為這就是「少年中國」自五四以來的延續,而且在前殖民地的香港。
他不主張港獨和台獨,因為他始終是經歷過中國大地的過來人,他只希望世界和平,中國好,希望中國人過好日子,尤其中國的知識分子和大學生能在自由的精神文明環境裡生存。但晚年覺得這一點希望幻滅,他只能在精神上支持台灣和香港下一代找尋自己的路。
他主張寬容異見,維護言論自由,希望中國社會有多黨的民主制度,當權者至少受到新聞監督。他極力守護香港的底線,也成為因言論而遭到人身攻擊和政治仇恨謾罵最廣泛而嚴厲的一名知識分子:由他認識共事過的左報的「叛徒」、「反華」、「反中亂港」到「港獨」,以致同一陣線他曾工作過的傳媒也抹黑他「抄襲」等種種可笑的誣陷和恐嚇。他很堅定,不向極權和流氓屈服。
信仰和理想重複幻滅,轉而重新認識香港、熱愛香港,畢生讀書不斷、思考不息。
李怡是很誠摰的人,說話不懂掩飾,相由心生,他由二十歲到八十,書卷氣和赤子之心一直沒有變過。
他生於中國、熱愛中國、移情台灣香港,最後其實還是死憂於中國。他在晚年以「失敗者回憶錄」為題寫自傳,為未來的香港人存紀錄、敲警鐘,其時代之雲天壯濶,人事之湖海險奇,足以為香港史不為人所知的珍鑑。他自慨「失敗」,自憐於一個枉費心力的華人自由派知識分子的一生,但他的一生並不失敗,失敗的只是魯迅論定的中國人,以及其土壤的文化中國。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他見證了香港的興衰,而且秉持良心和原則,以一生心力,盡了一個讀書人應予的義務。香港這個一度的國際經貿大都會,獨欠他一具銅像,因為全球華人世界有無數的醫生、工程師、律師、學者教授,但七十年來,香港只有一個李怡。
內文 : 唯有勇氣才是永恆
──《失敗者回憶錄》題記
從來只有成功人士會寫回憶錄,失敗者的回憶錄誰要看?
我在「世道人生」專欄的告別篇最後表示「將會向愛護我的讀友,細說我一路走來的失敗的人生」,有不少讀友留言說不接受「失敗的人生」的說法,他們認為我的人生是成功而不是失敗的。
就個人、家庭和事業這三方面來說,我的人生成績單當然絕非失敗。有點成績的原因主要決定於我生活的時代和環境,就像美國股神巴菲特說他的致富是因為他中了卵巢獎券一樣,我因為成長和志業開展期是在殖民地的香港,而且處於海峽兩岸和香港經歷大轉折的時代,「國家不幸詩家幸」,劇變刺激寫作者的思緒,而港英時代的法治及在九七後一段時期的延伸,為自由的編輯和寫作生涯提供了保護傘,這是我人生之所以稍有成績的幸運因素。現在香港的年輕作家,才學在我之上,也沒有這樣的好運氣,要以寫作來維持生計都困難,真為他們惋惜。
但回顧我一生的追求,卻是不斷的感受理想破滅、價值敗壞的悲哀。
多年前,香港電台舉行「香港書獎」的頒獎禮,邀我參加,主持人問我,在香港電台主持《一分鐘閱讀》節目多年,是否覺得香港的讀書風氣有了改善,我回答說,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的,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
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理想破滅在幾十年前就發生,當一個希望升起又接著破滅之後,我就對馬克吐溫的話深信不疑。他說,悲觀者與樂觀者的區別,是悲觀者掌握的資訊較多。對人類社會了解越多,對人性知道得越多,就越是不能樂觀。但悲觀不等於要消極。以寫作為終身志業的人,必須忠實於自己心中所想、所信奉的價值觀,我手寫我心,才對得起自己從事的工作。當然,所信奉的思想價值觀會經不起現實考驗而改變,那就仍然要忠實於這種改變,繼續我手寫我心。悲觀而積極,明知推動的價值難以實現仍然要推動,既是職責所在,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為了無愧於自己的一生。
在事實敵不過謊言、真理敵不過強權的世界,在權錢色騎劫所有價值體系的世界,作為一個忠於自己的寫作人,很難避免不停地產生挫敗感。尤其是我寫作的時間如此長,面對的中國、台灣和香港的轉變如此大,回想我一生推動的不同時期的目標來說,我想到的無疑就是一個個挫折,是實實在在的「失敗的人生」。
在以後的文字中,我會盡可能憑記憶講一個失敗者的故事。警惕我寫作的只有一點,就是避免陷入羅生門故事的美化自己的怪圈。
而我在不斷挫敗之後仍然願意與讀友、特別是年輕讀友分享失敗人生的原因,是我常想起據說是邱吉爾的名句:
「成功不是終結,失敗不是終結,唯有勇氣才是永恆。」
一個人的失敗人生或是一個人的終結,但不是後來者的終結。一個人的勇氣是他的永恆,也是後來者的永恆。
這句話推動我寫這個失敗者的故事,也是一直都是小有勇氣的故事。
(原文發布於二○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01╲ 命運待決的一晚:闖關
一九七○年三月二十二日,星期天,我忐忑不安地坐在深圳離境大堂上,邊防人員拿了我的「回鄉介紹書」到裡面去批核,已經一個多小時了。會讓我回香港呢,還是會被迫留下來,經歷不可知的未來?命運在待決中。
「回鄉介紹書」是那時香港人到大陸的必辦手續。在入境時,中國邊檢人員為每個拿香港身分證的旅客寫一張「回鄉介紹書」,填寫包括要去的地方、原籍、在香港的職業等資料。到了目的地後,就要到附近的公安局蓋一個印作為報到,而離開前也要去蓋一個離去的印,到邊防離境大堂,把蓋有兩個印章的介紹書給邊防人員查看,介紹書被收回就可以出境回香港了。中共建政以來一直這樣運行。那時妻子在深圳教書,我一兩個星期就回去一次探望妻女,已經十多年了。
入境大陸遇刁難
但在前一天我如常入境後,在深圳公安局報到卻遇到刁難,辦事人對我說,要我回原籍新會去報到。我說我原籍沒有親人也沒有住址,他說新規定就是這樣,然後在介紹書上簽注「須回原籍報戶口」,並說不會給我蓋離去的印章,要回原籍蓋章。我一再解釋和分辯,他都不理。而且他不是新人,以前都一直是他辦的,都沒有問題。很顯然這是一個新規定,沒有人知道會有、也沒有事先通報的規定。跟他說什麼,都無望了。
怎麼回原籍呢?原籍是什麼鄉村?住哪裡?去哪裡的公安局蓋印章?無親無故的,會不會跟我蓋呢?我想了整晚,決定還是第二天先去深圳離境處闖一下,看能不能給我離境。於是,就來到了這裡。邊防人員看到我的介紹書時,立即說,是要你去原籍報到和註銷呀!我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多次來往,這邊防人員已認得我了。他想了一下,就說,你先坐著,我進去查問一下。就這樣,他進去已一個多小時,我乾等著,想著會發生的各種情況:會拒絕讓我離境?會把我帶到什麼地方審查?會逮捕和送去監獄?還是會更糟?
妻子被隔離審查
前一晚,妻子等我回家,就告訴我,學校的革命委員會要對她隔離審查,並說前兩天一個香港人在那裡被槍斃了,原因是他用香港的反動報紙包了一些東西帶回來,被指為進行反革命宣傳。聽說他是一個小販。妻子神色凝重。不久就有紅衛兵來把她帶走。我眼睜睜過了一夜,決定第二天闖關。
在離境大堂坐著,一個多小時後我整理自己的思緒,覺得乾著急,為無法掌握的未來遭遇困擾沒有用,只有看事情怎麼發展才知道自己的命運和應變。我開始想,我今年三十四歲,大約十四歲左右,就被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理想所帶引,我一直認為自己應該做一個有理想的人,而不應該做一個我看不起的渾渾噩噩、碌碌無為的人。所信奉的理想,在過去二十年,也不是沒有受過現實的質疑和考驗,但我總找到理由去為中國發生的事情辯解,說服自己不要放棄堅持。而現實是,我已經在左派文化圈中成長,十多年的編輯和寫作,有被認可的成績和地位;尤其是,剛創刊不久的《七十年代》月刊也廣受香港和海外傾向中國的華人歡迎,正是事業的起步階段。我雖還不是中共組織中人,但也非常接近中共在香港的領導者。我如果可以回到香港,我仍然無法擺脫在左派文化圈中工作和寫作。而倘若妻子被囚禁,甚至被判罪,甚而喪生呢?我兩個幼小的女兒怎麼辦?
我要為了自己的遭遇而背棄堅執的理念嗎?
(原文發布於二○二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02╲ 親臨困境
現在的人,或者沒有經歷過一九七○年的時代,又或者已經忘卻了。那時候,香港是反共勢力的天下,左派自成一個特定的小圈子。香港的報業、出版業、電影業,左右派界線分明。左,就是親中共力量;右,就是親台灣國民黨力量。文化界絕對是右派占優勢。商界則是英資企業占壓倒地位,港資在上升中,中資與台資都不成氣候。
當時的報紙,報頭大都以「中華民國」記年,若以公元記年的,則不管塗上什麼中立色彩,即使以港聞為主、迴避國共意識形態的對立,也仍然被認為是左派。每年十‧一,掛五星旗建牌樓的不多,倒是雙十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則滿街滿巷。左派學校出身的年輕人,很難進入香港的主流體制,他們入大學、讀師範都很難,更不用說考公務員了。在一九六七年左派暴動之後,社會的一般商戶,也排斥左派學校畢業生,左派工人進工廠,也要隱瞞他的左派工會會員的身分。
左派的單純時期
左派特定的小圈子自成一角,工資低,但住宿與三餐不愁,看病就去工聯會的診所。學校老師,工會會員,中資機構員工,大部分都懷有理想,信賴中共領導的國家,信賴和服從領導,作風正派。我在左派的香島中學讀初高中,受到幾個老師的熏陶和啟蒙,我至今仍然懷念他們。左派新聞界人才雲集,《大公報》十大才子,人人學貫中西,筆鋒銳利,評論、副刊文章都具可讀性,我從中吸取養分不少。而我在二十歲時首次向《文匯報》的「文藝周刊」投稿,當時的文藝版主編是從《大公報》借調的羅孚,他大量取用我這個初生之犢的投稿,使我從此涉足左派文壇。
對於香港主流社會來說,左派圈子是另類。中共建政後,二十年來大量的大陸人流入香港,在英國人設立的公平法律下各顯神通、爭名逐利、向上流動。左派並不參與這種競逐,但許多人心中都覺得背後有祖國作靠山,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理想,社會上的人或許看不起我們,但我們自己是看得起自己的。
我至今仍然認為,當時香港的左派就其整體來說,都是善良的、單純的人,即使參加一九六七年的暴動,也是出自對祖國的忠誠和信任。但他們的祖國卻並不單純,領導人所宣傳的和他們的實際施政是兩回事。
倒行逆施的荒謬
從中共建政之初的鬥地主,到肅反、反右、大躍進、大飢荒、反右傾、大逃港,到全面反傳統、反常識,反社會基本道德的文革,每一次運動,每一次發生讓香港左派陣營內產生對祖國疑惑的事件,就會由港澳工委派人到各愛國團體去宣講形勢,在員工聽到他們自己願意知道、並感覺是「合理」的解釋之後,再通過「學習」,就解除疑惑,「統一」思想啦!只是,如果不僅是從非左派傳媒和香港社會流傳所得的消息,而是有親屬家人甚而自身遭遇摻雜其中,那麼實際的困境就不是大道理可以釋除了。
我坐在出境大堂的椅子上,想到自己過去為中共政權辯解,而現在當困境臨到自己身上,我無法為不僅不合理、而且是荒謬已極的倒行逆施作任何辯解。我以前做的事,是不是錯了?以後,如果還有機會「以後」的話,我要怎麼做?我可以怎麼做?我有個人自由發揮的空間嗎?
(原文發布於二○二一年四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