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他方
作者 | 陳綺貞 |
---|---|
出版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不在他方:當人開始有了一個夢想,就是試圖要與現實做出一個決裂,也是驅動自己跨界的開始。——陳綺貞以書寫銘刻日常,最迷人的不在遠方十六個年頭,六張專輯、六張單曲, |
作者 | 陳綺貞 |
---|---|
出版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不在他方:當人開始有了一個夢想,就是試圖要與現實做出一個決裂,也是驅動自己跨界的開始。——陳綺貞以書寫銘刻日常,最迷人的不在遠方十六個年頭,六張專輯、六張單曲, |
內容簡介 當人開始有了一個夢想,就是試圖要與現實做出一個決裂,也是驅動自己跨界的開始。——陳綺貞以書寫銘刻日常,最迷人的不在遠方十六個年頭,六張專輯、六張單曲,以及無數次巡迴演唱會之後我們終於等到陳綺貞的第一本散文集:《不在他方》這是一本關於追求的書,探索的對象是現在,是這裡;不屬於過去或未來,也不在他方。歌壇創作才女陳綺貞從1998年發行《讓我想一想》以來,始終維持一貫清新獨特的風格,長髮、木吉他、乾淨而溫柔的嗓音,輕易將人喚進恬靜美好的迷人裡,詞曲綻放療癒的光,風靡華人世界,為一整個世代留住純真。歌手身分之外,私底下的她亦熱愛攝影與寫作,對她而言,攝影是「日常加上一些不尋常」記憶的封存,而文字則是更深刻的自我追尋與探索,這本散文集緣起於2011年夏天古巴哈瓦那的旅行,「旅途中的一切,匆匆忙忙之間,妳只能為發生的事,在地圖上作記號,而無法立即書寫。這些記號的意義,妳必須耐心等待時間為妳充分顯影。」當書寫開始,便是顯影的啟動,寫作,讓她心甘情願放手一搏。三十八篇散文、七封信件、三場對談、一段問答,記錄她以旅人之眼所烙印的風景,經時光沉澱,澄靜而純粹、趨近於心,貼近日常與真實的感受,不喧譁的思索。●看見記錄旅行途中的思索與觀察,有人情的溫度,亦烙印他方的色澤與律動。在哈瓦那每天爬上屋頂看日出、看夕陽;以拍立得相機為路上相逢的人拍照,留下照片作為禮物;在史瓦濟蘭看著在草原上徒步走遠的人、提著空水桶到山坡取水的孩子;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旁,坐望滿天飛舞的鴿子;穿梭柏林的跳蚤市場,買下吐司架和從沒見過的小相機;躺在花蓮的產業道路旁,拿著手電筒和觀星盤,試圖找出十二星座……。這些「每一次」,也都是「第一次」,此時此地的銘刻。●日常隨筆,碰觸界線或跨越界線的驅力,蠢蠢欲動的文字引領思維探險,是日常,也是非日常。陳綺貞回憶大學住宿日子、拔牙的體驗、台北早餐店的氣味、晨起的漫步、閱讀的陶醉、聆聽演唱會的悸動,以及在音樂裡反覆迷失與尋找自己的歷程,不時流露她與家人之間深厚的情感,以及她對台北這座城市的深深眷戀。●To & From信件是私密的寫作,好像有個對象可以傾訴,又不確定對方是否理解,是以「挾帶著不確定的憂慮」。擷錄7封2012年《不在他方》劇本信件,穿插文本之間,寄給每一個正在閱讀的你。●創作路上靈感繆思的追尋,每一次提問,都向內心深處行去,關於書寫、閱讀、音樂與生活節奏,揭露「故事」帶來的衝擊,同時亦收錄陳綺貞與駱以軍、詹偉雄、張鐵志等作家的對談文字,完整呈現她的創作歷程與態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政大台文所講座教授/陳芳明 小說家/駱以軍作家/鍾文音「詩,從來都是壓縮了龐雜的意象,成為精煉的句式。但是在解讀時,壓縮的詩,立即釋出巨大能量,洶湧而來。她的散文作品,便是依賴如此的書寫策略,表面上看似輕盈,但呈現在讀者眼前的畫面,卻是有無可承受之重。猶如水面浮出冰山一角,底下竟潛伏著碩大的軀體,她的語法,伺機要給人突來的一擊。」--陳芳明「似乎她的歌替許多人守護著一個純淨、款款搖晃的透明薄光所在;似乎許多人都曾在某個時光,欠過她一個像整幅星空忍住眼淚、直到一顆流星劃過,那樣的療癒。打開這本書你發覺她的魔術或就在,那讓世界「等一下」,Un Momento,疑惑中相信,悲傷中微笑,看似柔弱卻從不猶豫伸出堅定的手,朝遠方出發的同時卻無比珍惜沙鐘裡每粒昔時時光的沙粒──於是,那個「世界本然,比較美麗,比較透明一點點的形貌」,就從我們眼前顯影浮現。」--駱以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陳綺貞台北蘆洲人,景美女中、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2001年出版《不厭其煩》造成搶購狂潮,再版後再度銷售一空,現已絕版。主要身份為獨立歌手。大學時常於校園、天橋、地下道、咖啡廳、Live House、書店、墾丁海邊等地演唱,多次舉辦大型巡迴演唱會,場場爆滿。1998發行《讓我想一想》,其後陸續發行《還是會寂寞》、《Groupies吉他手》、《華麗的冒險》、《太陽》均獲選為年度十大專輯唱片,2014年發行《時間的歌》。陳綺貞的作品和概念具有獨特文化風格,不論音樂、文字與影像,她用獨特的方式演繹這個世代的許多夢想,很多人說她不只是歌手,更像是藝術家、一個安靜的行動者。不使用FB與微博。她的行動、作品和公眾形象卻默默深刻地影響著華人青年,跨出屬於自己的步伐節奏。作風低調幾乎很少上通告,媒體常以「陳綺貞現象」來報導她。
產品目錄 (推薦序)歌手與寫手的奏鳴 陳芳明Un Momento 駱以軍看見Bolero星星戰鬥一次Hand talk夜街史瓦濟蘭法國小莊威尼斯柏林的第一個晚上柏林觀光客你會怕嗎下雨天愉快日常跨界租屋女生宿舍日常生活成年禮武俠偵探小說照片在眼睛的背後迷失魔術座標渴望的樹媽媽畫我聲音採集計畫台北風景家殞落的希望妳好嗎旅行的意義大象二十世紀少年回來了文字之手To & FromDear Y來自Teacher K來自愛書人To:∞親愛的L給外婆From Gmail Server創作路上海浪有一天決定和貝殼說話——讀.寫.陳綺貞一個人的旅館創作時光 vs.駱以軍我的歌想要傳達一種善意 vs.詹偉雄綻放之後的陳綺貞 vs.張鐵志後記
書名 / | 不在他方 |
---|---|
作者 / | 陳綺貞 |
簡介 / | 不在他方:當人開始有了一個夢想,就是試圖要與現實做出一個決裂,也是驅動自己跨界的開始。——陳綺貞以書寫銘刻日常,最迷人的不在遠方十六個年頭,六張專輯、六張單曲, |
出版社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823962 |
ISBN10 / | 9865823969 |
EAN / | 9789865823962 |
誠品26碼 / | 2680923773007 |
頁數 / | 320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X2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Bolero
還記得小時候外婆帶我去民生西路的西餐廳,算一算八〇年代後期,股市狂飆,不識字的外婆天生對數字熱愛,在股市賺了一點錢,當天有獲利總會帶我出去慶祝。我相對要付出,通常是一個早上陪她在家盯著無聊的電視,或在股市公司,白慘慘的日光燈光下,蹉跎一個上午。
那天中午走進西餐廳,瞬間被高雅的環境吸引,那種和日常生活相違背的氛圍,柔和燈光、沙發、扶梯,和銀色的餐具;都讓家裡綠色防蠅碗罩、破露出黃色泡綿的沙發,還有身上褪色的衣服顯得難為情。外婆自言自語要吃什麼,我所受的家庭教育,出門在外哪有自己點餐的份兒;其實是喜歡喝玉米濃湯,外婆卻幫我點了一份最貴的鮑魚湯。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親眼看見所謂的鮑魚。我以為是一條魚,結果送上來,放在漂亮的橢圓碗裡,清澈的湯,幾搓切的細細的蔬菜,下面漂浮著幾片光滑的物體,咬在嘴裡,像是橡皮膠一樣,原來這就是鮑魚。我問了外婆,怎麼這麼少?原來這東西太貴了,所以一碗只有一點點。才發現貴的東西不一定符合期待。
放豬排的餐盤,高麗菜絲切割整齊,上面擺上一朵雲一樣白滑的那什麼,對,是美乃滋醬。吃進嘴裡,是會讓人睜大眼睛的那樣沁潤整個口腔;我喜歡那種香氣和令人幸福的滋味,清爽的蔬菜和攪滿香甜的油脂。更不用說白色奶精隨著咖啡旋轉的畫面,上升的煙霧瞬間模糊外婆正在啜飲的臉,而我正吞下一口酸酸又甜甜的冰紅茶。帶我體驗這一切的外婆,簡直就是我的偶像。
這間店叫做波麗露。
波麗露是什麼意思?
外婆說她不知道。
人生是用來享受的,不是用來理解世界的。
事隔那麼多年,我才算是真的知道波麗露真正的意思。
在我花了幾十個小時,越過幾座海洋,經歷過幾十年的成長,思念外婆千百回合以後,才真正知道,在花開得最美滿的時候,你不移開視線的看著它,在你眼前,開始凋零的瞬間,你沒有驚嘆,沒有憐惜,你只是知道,你正在看著一朵這世界上最絕美的一朵花。這就是波麗露。當你擁著,或被最愛的人擁著,你順著他的腳步,或踩在他的腳背上,你們一起沒有方向的旋轉,不用數著節拍,任由他的愛情帶你去任何地方,讓他的手握你的手心,而你聞著這一個你所認識最深最久的人,胸口的味道,讓他在你的耳邊開口,卻不說話。
波麗露是古巴音樂裡我最愛的一種舞曲。
剛到古巴的第一個早晨,天還沒亮透我已清醒,漫步走向海邊,這一條海堤大道是所有哈瓦那人的生活重心。夜裡睡不著的人們,沒有衛星電視可以看,他們都坐在海堤上看海。一個又一個獨自看海的人,有老人,有年輕人,有小男孩。他們沒有說話,就是肩膀放鬆安靜的坐著,像是一張又一張照片。我看到他們看到的,是海平面漸漸升起的太陽,不斷閃動的小海浪,虛幻的地平線,一點點的雲。除此之外,不知道他們還看見什麼。
我在頃刻間就看完的一切,他們看了又看,所見之物因為長時間的凝視,從無法逃離的被動者變成主動的陪伴。
遠方有一個老先生背對平靜的海吹奏法國號,漁夫安靜的釣魚,情侶安靜的擁吻,除了偶爾經過幾輛老爺車,鬆動的排氣管發出聲響,整個城市只有海浪輕輕拍打防波堤的聲音,連風的聲音都沒有。
這時候我想起Ibrahim Ferrer和Omara Portuondo對唱〈Silencio〉的畫面(註1)。
睡了
睡在我的花園裡
睡在劍蘭,玫瑰,和白色百合裡
但我的靈魂
如此悲傷沉重
我要將我痛苦
藏在花叢裡
我不想讓花兒們知道
生命帶給我的煩擾
若知道我如此愁苦
花兒也要為我痛哭
安靜,它們正好眠
百合和劍蘭
別讓它們知道我的苦
若讓它們看見我落淚
它們也會枯萎
因為
若讓它們看見我落淚
它們也會枯萎
一個八十歲,穿著白色西裝,配上純白呢帽的老人,另一位戴上銀色大耳環,搽上鮮紅唇膏的女子,也已六十歲了。他們在紐約合唱這曲時,Ibrahim為Omara拭去淚水。他們在古巴生活,從沒離開過這個簡單快樂的國度,然而生命的本質,到哪都不會變。生命是多彩也是愁苦的,所以他們在快樂中歌唱,在悲傷中更要歌唱,在自己的小花園裡,用歌舞好好裝扮自己;熱帶的心所唱出的抒情,唱出了色彩斑斕的眼淚,唱出了安靜的日出,喧鬧午後,溫軟的夜。
我想起外婆最後的日子,滋潤她的愛情和華麗裝飾的生活,都一併被剝奪。曾經那樣蠻不在乎地度日,卻在手術後心有餘悸要我答應她決不抽菸。住院時吵著要吃螃蟹,賭氣不吃藥;最後那頂難看的假髮,也掩飾不了她僅存的憤怒和絕望。我曾經驚嘆她的盛開,卻阻止不了她的凋零。
生活如果能像音樂播放器的裝置,設定無限循環在同一首摯愛的歌,不再需要選擇,這樣真的會比較好嗎?最令人害怕的,不是你必須眼看著落下的花瓣自然的腐爛,而是因為恐懼而將整盆花株連帶泥土一併揮去,覆上厚厚的水泥,永不聞花香。
但願美麗的靈魂自由,恣意揮霍無憾。
註1:出自文•溫德斯導演的電影《樂士浮生錄》。
戰鬥
在亞馬遜網路書店買了一本月亮出版社的哈瓦那旅遊書,沒有彩色插圖。
不管是出發前幾個星期的每天早餐、出發後轉機、滯留在多倫多,或在幾萬呎高空越過換日線的時候,我都懷抱著它。老套的說法,就是一起並肩作戰,如果旅行是一場硬仗的話。書角都翻爛了。這本書不斷沾到紅茶、食物菜汁,和來自墨西哥灣的雷陣雨;在街頭邊拿相機邊找路名,一時慌亂失手,選擇性讓它代替昂貴相機,一次又一次掉在地上。現在它光榮退役,放在書架上的一角,默默守護回憶。
今天把它拿出來回味,看到書後空白處,有一個蠢圖畫。那時為了向民宿主人解釋什麼是「海苔」,語言不通,一陣手舞足蹈後只能塗鴉。還有一位古巴鋼琴手寫下他的名字和電話,要我下次來記得打給他,筆跡已經模糊。
從地圖上看,令我嚮往的是臨著佛羅里達海峽的海堤大道。在雨季,海浪常常拍打到海堤大道上,沿堤的房子都被侵蝕破損;只是雨季一過,海岸異常平靜,所以這裡的人們多趁這時修補房子,漆上顏色;再經過一個雨季,這些顏色再被海浪侵蝕以後,你看到的已經不是顏色,而是海浪和牆之間,年復一年,難分難捨的愛情。衝撞和抵抗,接受和拒絕之間,殘酷與一種不得不的顏色。
早晨天還沒亮,許多釣客已站在海堤上。釣客把大型保麗龍板挖一個淺洞,坐在洞裡,漂浮在海岸邊捕魚。兩個小男孩和父親一起,手上拿著一成串的花枝,看起來今天收穫不錯。我拿著相機,他站定擺出拍照的姿勢和笑容。街道上常常看見被丟棄的小魚,釣客整整齊齊地切下小魚的一塊肉,當成是餌,剩下殘缺的屍體與大海只有一牆之隔。漁夫總是很瘦,總是駝著背,重心擺在一隻腳上,在耀眼陽光之下,我只能看見他們的剪影。叼著雪茄,拿著釣竿枯瘦的手,和巨大的雪茄,完美的槓桿平衡。
他們看向遠方,我也常朝他們看的方向看去,我只能見到單調的地平線,非常緩慢移動的雲。有時你會經過一段人潮特別多的海堤,釣客像是軍隊一樣,每個人有固定間隔,彼此不對話,默默的朝向海;手上的釣竿像是槍,四十五度角朝向同一個地方,拿自己的時間和大海戰鬥。我問過喜愛釣魚的朋友,釣魚最有趣的是什麼?他興高采烈的敘述和魚鬥智的過程,以及一種未知的、永不放棄、永遠懷抱希望,近似賭博的過程。
只是,贏過魚的智力有什麼好值得開心的呢?他說,釣魚甚至比賭博更刺激。
曾經在澳門賽狗。在走進賽場之前,類似「宇宙天梯」、「百看不厭」這種逗趣的狗名單,讓人忘卻賭注是實實在在的金錢。我知道自己一定不會贏;即使如此,當鳴炮聲響,狗群奮力飛奔,有那麼一個剎那,我以為幸運之神會真的不長眼選上我。手中票券頓時成了廢紙,我又心甘情願,接受幸福擦身而過。曾親眼目睹外婆在拉斯維加斯,放好行李,洗過澡,兩天一夜只不斷地將手中的籌碼投擲到吃角子老虎,她的眼裡都是血絲,稀薄的希望被稀釋再稀釋。
魚總是躲開陽光,潛在陰暗的礁石。你要牠,你的身體曝曬在陽光之中,心卻要比陰影下的潛意識更沉靜。在平靜與激昂間迴盪,當籌碼只剩下你的時間、你的身體,和你的意志,再沒有別的東西能夠向大海保證和典當。在沒有燈火的暗夜群星下,你和這個宇宙,平行等大。你的等待和時空一樣,扭曲壓縮膨脹又失去向量。我想著「寫」這件事,在無限廣大無限期的空白裡,一個字接著一個字,想勾引出一個完整的意義,讓視野拔高到看得見真實的位置,最後當身心都開始能夠承受這意義所賦予的力量,就要用畢生力氣把它從地心挖掘、拉扯出來,還要不被這後座力弄傷。
當魚竿被扯斷,你被一條魚徹底打敗後,不甘心的輸家,下次思尋用更細的釣竿、躲在陽光的背後、全新滋味的誘餌,更輕巧的向同一隻魚復仇。人不該輸給一隻魚的。
格雷安.葛林在英國寫古巴,海明威在古巴寫巴黎,每個人何嘗不是在此地寫著或盼著他方,拿著一條蛛網一樣的生命之絲,站在岸上向大海垂釣。
漁人不怕孤獨,他們總是一個人,壓低帽沿,沒有了面孔。
他們用身心憔悴換一張鑲有透澈魚眼的臉,來自大海,潛意識的臉。
日常生活
一天之中我最喜歡的,是早晨起床走出家門,一直到從早餐店回家的這段時光。
有時候我自己做早餐,即使如此,可以的話我還是會出門到早餐店坐上一會兒,看看報紙,吸收這個城市的甦醒,我才會覺得,自己是真的醒了。
台北真的是很奇特的城市,我算過我過去住的老家,短短三百公尺不到,周圍街邊巷裡加起來,就有二十來間早餐店,還不包括早上也營業的麵包店和咖啡店,單純為早餐服務的人口這麼多,我猜想這是全世界少有的景象。
台北特有的早餐店,門口都會有一個煎檯,冒著油煙,賣中式的蛋餅豆漿,也賣西式的漢堡奶茶,看板上雖然琳琅滿目,但是都是差不多的東西,拆開再組合。但至少可以像咖啡店那樣坐上一個小時,卻又比咖啡店便宜和輕鬆許多。在這裡,人們自動剝除了咖啡店文雅和知性的生活風情,而自然的形成一種真正由需求和有限的資源分配所建立起的,台灣小島特有的早餐店生活風格。每個人都很匆忙,不去理會也無心理會旁人,吃飽,看完報紙,離開。沒有大驚小怪,沒有浪漫情懷,一個精實具體的早晨,一個準備好戰鬥,裝上彈匣的場所。雖然必須忍受油煙和老闆高分貝的複誦點餐內容,但是每次出國,我都會特別懷念台北俐落的早晨。
第一次去法國,滿街的咖啡店,就是電影和明信片看到的那種。我見到在咖啡店用早餐的男人,大多穿著西裝,一邊看報紙,桌上簡單放著一個可頌麵包、一杯果汁和一小杯咖啡。即使已經在法國,坐在露天咖啡座啜飲著咖啡,我仍感覺自己「好像在巴黎」,而不是真的在。也就是說,我無法真正融入此情此景,而好像是走進櫥窗,擺出樣子,抄襲一種悠閒快意,浪漫不已的姿態。露天的位置正適合抽菸和往來的行人彼此注目,室內的位置適合談話和親密舉止,不只是害羞和害怕菸味,坐在咖啡店裡花上長長的時間閱讀更浪費這個城市正等著我去探索的繽紛,以至於除了上廁所,順便查地圖之外,我開始對咖啡店有些厭倦。後來我改成在街頭任意襲擊看得順眼的麵包店,運氣好的話帶著剛出爐的麵包和果汁,走到附近的小公園,坐在公園椅子上,盤起腿來邊吃邊餵鴿子。而今我常懷念的,也是每天靜靜在公園獨享一方天地的時光。
台北肯定也是全世界最便利的城市之一了。
我永遠忘不了在柏林,西伯利亞冷氣團降臨的冬天,為了要不要在晚上八點鐘出門去買一顆雞蛋和奶油,站在出租公寓的門口猶豫不決,天人交戰的十分鐘。晚上還不到八點鐘,門外世界好像是午夜兩點,沒有行人,連路過的車都很少,路上結了一層薄薄的霜,我帶的衣服不夠,而要買東西又必須
去幾條街外的超級市場。
那時非常懷念台北近在咫尺賣著熱食的便利商店。那晚餓了一夜後,隔天讓朋友帶我去吃早餐。柏林的咖啡館,每一間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味道,有的像倉庫,有的像書房,有的像是自己家的客廳,對應印象中柏林冷硬的歷史,這裡的人出奇的友善熱情,我也見識到我所看過,最長的咖啡店菜單。光是早餐,就有滿滿的好幾頁,蛋的各種煮法,起司的種類,不同調味的茶包,蔬菜或是水果,上面淋的醬⋯⋯我看不懂漫長的德文菜單,透過朋友翻譯,原來水煮蛋可以要求幾分熟,茶包也可以要求浸泡幾分鐘,這是德意志的嚴謹。我忘了我是否有為這份菜單拍照,但我還記得這頓早餐,耗費一整個愉快的早上。
在威尼斯就慘了,坐在聖馬可廣場旁,有可能是全世界最昂貴的咖啡店。在裝飾有巴洛克風格的天花板和家具的空間中,我們美麗的餐桌上,銀色的餐盤內容是一壺紅茶,加上再尋常不過的火腿蛋三明治,就是我在台北最常見到的組合。三人份總計接近台幣四千元。這份愜意是真的太貴了。貴得連窗外聖馬可廣場漫天飛舞的鴿子,都好像在為這份昂貴,彌補似的,奮力為我飛舞。
在那幾天,剛好遇到生理期,帶的衛生用品不夠,卻意外發現我住的區域連一間藥局都沒有,更別說是便利商店了。除了餐廳和名牌服飾店,就只剩下紀念品商店。販賣的都是化裝舞會的面具、印有嘆息橋的明信片和刻著貢多拉小木船的鑰匙圈。因為地層下陷,飽受水患之苦的居民都早已撤離,到了晚上,整個城市像是一座空城,深深的街道聽不到電視聲,水岸兩旁的房子沒有燈火,更遍尋不到一片奢侈的衛生棉。我沒想到會要在古老的城市體驗古代女人煎熬的日常生活,還好同行友人臨時的救助,否則行動不便,痛苦可想而知。在這即使不太適合旅遊的季節,仍是人滿為患的威尼斯,白天所到之處都和明信片上的神祕沉靜有很大的落差,只有在黃昏登上鐘塔鳥瞰整個威尼斯,聆聽入夜後街頭藝人寂寥的吉他聲,深夜第一次乘船踏上威尼斯的第一眼驚豔,才能拼湊斑駁面具之後的所剩不多的華麗。
在台北的早餐店,我通常都是兩片白吐司,加上一杯紅茶。就在無法集中注意力閱讀書頁上的文字,或幾乎是同時間開始再也受不了油煙的時候,我就會離開。停留的時間,十分鐘到兩個小時不等。
日常生活的美,常是美在心甘情願的一再重複一件看似無趣卻樂此不疲的事情。在你的選擇之間,透露出你的性格和脾氣,也因為你所在城市的性格和脾氣,我們的回應也逐漸累積出這個城市的生活美學。
Bolero
還記得小時候外婆帶我去民生西路的西餐廳,算一算八〇年代後期,股市狂飆,不識字的外婆天生對數字熱愛,在股市賺了一點錢,當天有獲利總會帶我出去慶祝。我相對要付出,通常是一個早上陪她在家盯著無聊的電視,或在股市公司,白慘慘的日光燈光下,蹉跎一個上午。
那天中午走進西餐廳,瞬間被高雅的環境吸引,那種和日常生活相違背的氛圍,柔和燈光、沙發、扶梯,和銀色的餐具;都讓家裡綠色防蠅碗罩、破露出黃色泡綿的沙發,還有身上褪色的衣服顯得難為情。外婆自言自語要吃什麼,我所受的家庭教育,出門在外哪有自己點餐的份兒;其實是喜歡喝玉米濃湯,外婆卻幫我點了一份最貴的鮑魚湯。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親眼看見所謂的鮑魚。我以為是一條魚,結果送上來,放在漂亮的橢圓碗裡,清澈的湯,幾搓切的細細的蔬菜,下面漂浮著幾片光滑的物體,咬在嘴裡,像是橡皮膠一樣,原來這就是鮑魚。我問了外婆,怎麼這麼少?原來這東西太貴了,所以一碗只有一點點。才發現貴的東西不一定符合期待。
放豬排的餐盤,高麗菜絲切割整齊,上面擺上一朵雲一樣白滑的那什麼,對,是美乃滋醬。吃進嘴裡,是會讓人睜大眼睛的那樣沁潤整個口腔;我喜歡那種香氣和令人幸福的滋味,清爽的蔬菜和攪滿香甜的油脂。更不用說白色奶精隨著咖啡旋轉的畫面,上升的煙霧瞬間模糊外婆正在啜飲的臉,而我正吞下一口酸酸又甜甜的冰紅茶。帶我體驗這一切的外婆,簡直就是我的偶像。
這間店叫做波麗露。
波麗露是什麼意思?
外婆說她不知道。
人生是用來享受的,不是用來理解世界的。
事隔那麼多年,我才算是真的知道波麗露真正的意思。
在我花了幾十個小時,越過幾座海洋,經歷過幾十年的成長,思念外婆千百回合以後,才真正知道,在花開得最美滿的時候,你不移開視線的看著它,在你眼前,開始凋零的瞬間,你沒有驚嘆,沒有憐惜,你只是知道,你正在看著一朵這世界上最絕美的一朵花。這就是波麗露。當你擁著,或被最愛的人擁著,你順著他的腳步,或踩在他的腳背上,你們一起沒有方向的旋轉,不用數著節拍,任由他的愛情帶你去任何地方,讓他的手握你的手心,而你聞著這一個你所認識最深最久的人,胸口的味道,讓他在你的耳邊開口,卻不說話。
波麗露是古巴音樂裡我最愛的一種舞曲。
剛到古巴的第一個早晨,天還沒亮透我已清醒,漫步走向海邊,這一條海堤大道是所有哈瓦那人的生活重心。夜裡睡不著的人們,沒有衛星電視可以看,他們都坐在海堤上看海。一個又一個獨自看海的人,有老人,有年輕人,有小男孩。他們沒有說話,就是肩膀放鬆安靜的坐著,像是一張又一張照片。我看到他們看到的,是海平面漸漸升起的太陽,不斷閃動的小海浪,虛幻的地平線,一點點的雲。除此之外,不知道他們還看見什麼。
我在頃刻間就看完的一切,他們看了又看,所見之物因為長時間的凝視,從無法逃離的被動者變成主動的陪伴。
遠方有一個老先生背對平靜的海吹奏法國號,漁夫安靜的釣魚,情侶安靜的擁吻,除了偶爾經過幾輛老爺車,鬆動的排氣管發出聲響,整個城市只有海浪輕輕拍打防波堤的聲音,連風的聲音都沒有。
這時候我想起Ibrahim Ferrer和Omara Portuondo對唱〈Silencio〉的畫面(註1)。
睡了
睡在我的花園裡
睡在劍蘭,玫瑰,和白色百合裡
但我的靈魂
如此悲傷沉重
我要將我痛苦
藏在花叢裡
我不想讓花兒們知道
生命帶給我的煩擾
若知道我如此愁苦
花兒也要為我痛哭
安靜,它們正好眠
百合和劍蘭
別讓它們知道我的苦
若讓它們看見我落淚
它們也會枯萎
因為
若讓它們看見我落淚
它們也會枯萎
一個八十歲,穿著白色西裝,配上純白呢帽的老人,另一位戴上銀色大耳環,搽上鮮紅唇膏的女子,也已六十歲了。他們在紐約合唱這曲時,Ibrahim為Omara拭去淚水。他們在古巴生活,從沒離開過這個簡單快樂的國度,然而生命的本質,到哪都不會變。生命是多彩也是愁苦的,所以他們在快樂中歌唱,在悲傷中更要歌唱,在自己的小花園裡,用歌舞好好裝扮自己;熱帶的心所唱出的抒情,唱出了色彩斑斕的眼淚,唱出了安靜的日出,喧鬧午後,溫軟的夜。
我想起外婆最後的日子,滋潤她的愛情和華麗裝飾的生活,都一併被剝奪。曾經那樣蠻不在乎地度日,卻在手術後心有餘悸要我答應她決不抽菸。住院時吵著要吃螃蟹,賭氣不吃藥;最後那頂難看的假髮,也掩飾不了她僅存的憤怒和絕望。我曾經驚嘆她的盛開,卻阻止不了她的凋零。
生活如果能像音樂播放器的裝置,設定無限循環在同一首摯愛的歌,不再需要選擇,這樣真的會比較好嗎?最令人害怕的,不是你必須眼看著落下的花瓣自然的腐爛,而是因為恐懼而將整盆花株連帶泥土一併揮去,覆上厚厚的水泥,永不聞花香。
但願美麗的靈魂自由,恣意揮霍無憾。
註1:出自文•溫德斯導演的電影《樂士浮生錄》。
戰鬥
在亞馬遜網路書店買了一本月亮出版社的哈瓦那旅遊書,沒有彩色插圖。
不管是出發前幾個星期的每天早餐、出發後轉機、滯留在多倫多,或在幾萬呎高空越過換日線的時候,我都懷抱著它。老套的說法,就是一起並肩作戰,如果旅行是一場硬仗的話。書角都翻爛了。這本書不斷沾到紅茶、食物菜汁,和來自墨西哥灣的雷陣雨;在街頭邊拿相機邊找路名,一時慌亂失手,選擇性讓它代替昂貴相機,一次又一次掉在地上。現在它光榮退役,放在書架上的一角,默默守護回憶。
今天把它拿出來回味,看到書後空白處,有一個蠢圖畫。那時為了向民宿主人解釋什麼是「海苔」,語言不通,一陣手舞足蹈後只能塗鴉。還有一位古巴鋼琴手寫下他的名字和電話,要我下次來記得打給他,筆跡已經模糊。
從地圖上看,令我嚮往的是臨著佛羅里達海峽的海堤大道。在雨季,海浪常常拍打到海堤大道上,沿堤的房子都被侵蝕破損;只是雨季一過,海岸異常平靜,所以這裡的人們多趁這時修補房子,漆上顏色;再經過一個雨季,這些顏色再被海浪侵蝕以後,你看到的已經不是顏色,而是海浪和牆之間,年復一年,難分難捨的愛情。衝撞和抵抗,接受和拒絕之間,殘酷與一種不得不的顏色。
早晨天還沒亮,許多釣客已站在海堤上。釣客把大型保麗龍板挖一個淺洞,坐在洞裡,漂浮在海岸邊捕魚。兩個小男孩和父親一起,手上拿著一成串的花枝,看起來今天收穫不錯。我拿著相機,他站定擺出拍照的姿勢和笑容。街道上常常看見被丟棄的小魚,釣客整整齊齊地切下小魚的一塊肉,當成是餌,剩下殘缺的屍體與大海只有一牆之隔。漁夫總是很瘦,總是駝著背,重心擺在一隻腳上,在耀眼陽光之下,我只能看見他們的剪影。叼著雪茄,拿著釣竿枯瘦的手,和巨大的雪茄,完美的槓桿平衡。
他們看向遠方,我也常朝他們看的方向看去,我只能見到單調的地平線,非常緩慢移動的雲。有時你會經過一段人潮特別多的海堤,釣客像是軍隊一樣,每個人有固定間隔,彼此不對話,默默的朝向海;手上的釣竿像是槍,四十五度角朝向同一個地方,拿自己的時間和大海戰鬥。我問過喜愛釣魚的朋友,釣魚最有趣的是什麼?他興高采烈的敘述和魚鬥智的過程,以及一種未知的、永不放棄、永遠懷抱希望,近似賭博的過程。
只是,贏過魚的智力有什麼好值得開心的呢?他說,釣魚甚至比賭博更刺激。
曾經在澳門賽狗。在走進賽場之前,類似「宇宙天梯」、「百看不厭」這種逗趣的狗名單,讓人忘卻賭注是實實在在的金錢。我知道自己一定不會贏;即使如此,當鳴炮聲響,狗群奮力飛奔,有那麼一個剎那,我以為幸運之神會真的不長眼選上我。手中票券頓時成了廢紙,我又心甘情願,接受幸福擦身而過。曾親眼目睹外婆在拉斯維加斯,放好行李,洗過澡,兩天一夜只不斷地將手中的籌碼投擲到吃角子老虎,她的眼裡都是血絲,稀薄的希望被稀釋再稀釋。
魚總是躲開陽光,潛在陰暗的礁石。你要牠,你的身體曝曬在陽光之中,心卻要比陰影下的潛意識更沉靜。在平靜與激昂間迴盪,當籌碼只剩下你的時間、你的身體,和你的意志,再沒有別的東西能夠向大海保證和典當。在沒有燈火的暗夜群星下,你和這個宇宙,平行等大。你的等待和時空一樣,扭曲壓縮膨脹又失去向量。我想著「寫」這件事,在無限廣大無限期的空白裡,一個字接著一個字,想勾引出一個完整的意義,讓視野拔高到看得見真實的位置,最後當身心都開始能夠承受這意義所賦予的力量,就要用畢生力氣把它從地心挖掘、拉扯出來,還要不被這後座力弄傷。
當魚竿被扯斷,你被一條魚徹底打敗後,不甘心的輸家,下次思尋用更細的釣竿、躲在陽光的背後、全新滋味的誘餌,更輕巧的向同一隻魚復仇。人不該輸給一隻魚的。
格雷安.葛林在英國寫古巴,海明威在古巴寫巴黎,每個人何嘗不是在此地寫著或盼著他方,拿著一條蛛網一樣的生命之絲,站在岸上向大海垂釣。
漁人不怕孤獨,他們總是一個人,壓低帽沿,沒有了面孔。
他們用身心憔悴換一張鑲有透澈魚眼的臉,來自大海,潛意識的臉。
日常生活
一天之中我最喜歡的,是早晨起床走出家門,一直到從早餐店回家的這段時光。
有時候我自己做早餐,即使如此,可以的話我還是會出門到早餐店坐上一會兒,看看報紙,吸收這個城市的甦醒,我才會覺得,自己是真的醒了。
台北真的是很奇特的城市,我算過我過去住的老家,短短三百公尺不到,周圍街邊巷裡加起來,就有二十來間早餐店,還不包括早上也營業的麵包店和咖啡店,單純為早餐服務的人口這麼多,我猜想這是全世界少有的景象。
台北特有的早餐店,門口都會有一個煎檯,冒著油煙,賣中式的蛋餅豆漿,也賣西式的漢堡奶茶,看板上雖然琳琅滿目,但是都是差不多的東西,拆開再組合。但至少可以像咖啡店那樣坐上一個小時,卻又比咖啡店便宜和輕鬆許多。在這裡,人們自動剝除了咖啡店文雅和知性的生活風情,而自然的形成一種真正由需求和有限的資源分配所建立起的,台灣小島特有的早餐店生活風格。每個人都很匆忙,不去理會也無心理會旁人,吃飽,看完報紙,離開。沒有大驚小怪,沒有浪漫情懷,一個精實具體的早晨,一個準備好戰鬥,裝上彈匣的場所。雖然必須忍受油煙和老闆高分貝的複誦點餐內容,但是每次出國,我都會特別懷念台北俐落的早晨。
第一次去法國,滿街的咖啡店,就是電影和明信片看到的那種。我見到在咖啡店用早餐的男人,大多穿著西裝,一邊看報紙,桌上簡單放著一個可頌麵包、一杯果汁和一小杯咖啡。即使已經在法國,坐在露天咖啡座啜飲著咖啡,我仍感覺自己「好像在巴黎」,而不是真的在。也就是說,我無法真正融入此情此景,而好像是走進櫥窗,擺出樣子,抄襲一種悠閒快意,浪漫不已的姿態。露天的位置正適合抽菸和往來的行人彼此注目,室內的位置適合談話和親密舉止,不只是害羞和害怕菸味,坐在咖啡店裡花上長長的時間閱讀更浪費這個城市正等著我去探索的繽紛,以至於除了上廁所,順便查地圖之外,我開始對咖啡店有些厭倦。後來我改成在街頭任意襲擊看得順眼的麵包店,運氣好的話帶著剛出爐的麵包和果汁,走到附近的小公園,坐在公園椅子上,盤起腿來邊吃邊餵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