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好父母的一百種魔法學: 如何在世界的繁忙中, 找到屬於孩子的成長路徑 | 誠品線上

成為好父母的一百種魔法學: 如何在世界的繁忙中, 找到屬於孩子的成長路徑

作者 周雲煒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成為好父母的一百種魔法學: 如何在世界的繁忙中, 找到屬於孩子的成長路徑:太溺愛怕養出媽寶爸寶、太放任怕孩子誤入歧途……當父母簡直左右為難!一百種深入生活、實用易懂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太溺愛怕養出媽寶爸寶、太放任怕孩子誤入歧途……當父母簡直左右為難!一種深入生活、實用易懂的親子教育“魔法學”,全新又全面的育兒概念,父母也可以有亦師亦友身份的轉變?與孩子建立火焰的連系,激發孩子的內在潛力!▎100種「魔法學」應用實踐! 本書的主旨是一百種所謂的「魔法學」,每作者都是從實際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教育策略和技巧。這些魔法學主題從如何建立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到如何引導孩子麵對鬥爭和挑戰的各種主題。每一種魔法學都附有深入的理論分析和實用的實踐案例,讓父母可以立即在自己的育兒實踐中應用。▎孩子的成長和父母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角色至關重要。 作者在書中強調,父母不僅是孩子的教導者,更是孩子的引導者和夥伴。他們的責任不僅是教導孩子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發現自我、樹立信心,並獨立地面對生活的挑戰。為此,本書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策略和工具,幫助父母更好地培養和引導孩子。▎獨特的教育視角和理念 本書強調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和理解孩子,並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之路。在這個理念指導下,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來引導孩子,而不是用成人的標準和期待來限制孩子。只有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父母才能真正成為孩子的引導者 本書探討的精神與理念不僅關於如何成為一個好父母,更關於如何引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現▎打造快樂的成長之旅強調的不是規定一條固定的路徑讓孩子走,而是建立一個環境讓孩子能夠自由探索,自我成長。畢竟每個孩子都是運動的,因此,我們更需要用開放的心態去理解他們,用耐心和愛心去引導他們。我們要成為他們的伙伴,而不僅僅是他們的養育者。這就是我們在這本書中學到的「魔法學」,而這一百種數學學都基於一個共同的理念:愛、理解和尊重。【本書特色】:本書是獻給所有父母以及準父母的一本書,作者以獨特而深入的方式探討了育兒藝術,為父母提供了實用且具有啟發性的建議和策略,幫助父母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找到屬於孩子的成長路徑。期待能提供一種新的育兒理念,讓父母輕鬆愉快地陪伴孩子成長,讓親子關係與家庭教育不再是令人擔憂苦惱的課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周雲煒,教育心理學博士,在親子雜誌上發表多篇文章,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著有《壞掉的教養》、《他還小,不懂事?》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 言第一章 認清溺愛的真面目,不做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重點1:溺愛等同於精神暴力 重點2:溺愛使孩子不辨是非 重點3:溺愛使孩子內心無愛 重點4:溺愛使孩子能力低下 重點5:溺愛使孩子好吃懶做 重點6:溺愛使孩子厭惡學習 重點7:溺愛使孩子自私自利 重點8:溺愛使孩子懦弱無能 重點9:溺愛使孩子驕橫跋扈 重點10:溺愛使孩子缺乏主見第二章 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重點11:男女本有別,教導應有異 重點12:正確看待與孩子的關係 重點13:心貼心,跨越年齡的鴻溝 重點14:給孩子進行生死教育,讓他活得透澈 重點15: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你會看到一個「萬花筒」 重點16:孩子眼中的父母 重點17:懂得尊重和欣賞孩子的人格 重點18:拉近心與心的思考 重點19: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 重點20:做孩子的聽眾,沒有人比你更合適 重點21:撐起父愛、母愛的船,引導孩子「渡」過青春的河第三章 和孩子一起長大 重點22:作為家長的你,你準備好了嗎 重點23:一切從「心」開始 重點24:不要忽略孩子的「心理貧困」 重點25:你的形象,投射著孩子的心靈 重點26: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 重點27:讓孩子學會分享 重點28:一「噸」言教,不如一「兩」身教 重點29:和孩子一起成長,做他成長路上的夥伴 重點30:像尊重你的主管一樣尊重孩子的選擇 重點31:像包容你的主管一樣包容孩子 重點32:一個微笑,好過一百個擁抱 重點33:一個擁抱,好過千言萬語 重點34:在孩子面前不嘮叨 重點35:不給孩子開「空頭支票」 重點36:不恥下問,主動向孩子學習 重點37:父母犯錯,與孩子同「罪」第四章 把孩子「趕」出溫室,風雨後可見彩虹 重點38:溫室中的花朵,難經風雨 重點39:不經歷風雨,怎能看見彩虹 重點40:幫孩子建一座難以摧垮的責任「堡壘」 重點41:幫助孩子打造一顆堅強的心 重點42:保護得越好,他越是容易跌倒 重點43:保護太過,會讓孩子放棄成長 重點44:孩子不是事事都需要庇護 重點45:過剩的愛,造就「唯我獨尊」的他 重點46:對孩子過度保護是一種傷害 重點47:適當的「挫折感」,有助孩子成長 重點48:摔倒了,別扶他 重點49:讓孩子「吃點苦」第五章 警惕「富」面效應,不讓孩子做金錢的奴隸 重點50:讓孩子知道賺錢和花錢一樣快樂 重點51:物質獎勵要適當 重點52:警惕孩子的虛榮浮躁 重點53:不讓孩子在金錢中迷失 重點54:孩子的美,不是「富麗堂皇」 重點55:讓孩子懂得勤儉節約 重點56:不要給孩子太多的物質滿足,我們不是「養豬」 重點57:讓孩子明白賺錢不易 重點58:不讓孩子安於現狀,他應懷有憂患意識 重點59:讓孩子遠離虛榮比較 重點60:引導孩子建立自己的金錢觀 重點61:讓孩子認識金錢的兩面性 重點62:帶著功利思想教育不出好孩子第六章 獎罰分明,孩子更加出色 重點63:讓孩子聽從也需有理有據 重點64:責問,不是羞辱、打擊 重點65:獎罰分明,讓孩子心服口服 重點66:掌握獎罰的分寸 重點67: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重點68:不可缺少的懲罰教育 重點69:辯證的認識懲罰教育 重點70:表揚孩子要「就事論事」第七章 沒有禁區的生活,對孩子進行一次反思教育 重點71: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重點72:允許孩子小小的打一架 重點73:適當滿足孩子的欲望 重點74:對孩子可以保護性的「放養」 重點75:放手,別替孩子成長 重點76:讓孩子有獨立發揮的機會和空間 重點77:信任孩子,不要事事插手 重點78:鼓勵孩子適當犯錯 重點79:把性教育放到陽光之下第八章 培養孩子優秀品格,人生路上受益多 重點80:堅強勇敢─孩子成功的基石 重點81:樂觀向上─孩子幸福生活的前提 重點82:寬容大度─孩子的心胸能「海納百川」 重點83:誠實守信─孩子的立身之本 重點84:謙虛好學─孩子進步的動力之源 重點85:孝順長輩─孩子做人的根本 重點86:富有主見─讓孩子更具生命質感 重點87:熱愛勞動─讓孩子做個勤奮的人 重點88:自我管理─培養孩子的自信第九章 挖掘孩子潛力,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 重點89:為孩子播下一枚好習慣的種子 重點90:好奇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重點91:耐心的回答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重點92:態度比考一百分更重要 重點93:「揠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 重點94:隨時隨地豐富孩子的見識 重點95:鼓勵孩子衝破思維瓶頸 重點96:培養孩子對舞蹈的興趣 重點97: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重點98:培養孩子對繪畫的興趣 重點99:讓孩子懂得生活的情調 重點100:定期帶孩子去「相約自然」

商品規格

書名 / 成為好父母的一百種魔法學: 如何在世界的繁忙中, 找到屬於孩子的成長路徑
作者 / 周雲煒
簡介 / 成為好父母的一百種魔法學: 如何在世界的繁忙中, 找到屬於孩子的成長路徑:太溺愛怕養出媽寶爸寶、太放任怕孩子誤入歧途……當父母簡直左右為難!一百種深入生活、實用易懂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6806803
ISBN10 /
EAN / 9789576806803
誠品26碼 / 2682445730001
頁數 / 266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 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前 言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最為痛心的莫過於那個曾經很乖的孩子,突然之間就變得十分任性、懶惰、驕縱、蠻橫、衝動,甚至開始欺騙父母,而造成這些惡果的元凶,竟然是一個「寵」字。
  說起孩子的教育,可能許多的家長在幻想之餘,會感覺到頭痛,因為教育上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問題。有的家長為孩子操碎了心,可是孩子的表現卻總不能夠讓自己滿意;有的孩子越大越不愛讀書;有的家長諄諄教導,卻被孩子看作是囉嗦;有的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吃好一點、穿好一點,自己節衣縮食也要盡量滿足孩子,可是孩子卻不領情,甚至對家長大吵大鬧。家長不禁會問: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自己都對他這麼好了,他竟然還這麼任性、不懂事!
  本書總結多種科學教育孩子的方法,在分析事例的基礎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讓父母讀者能在閱讀中提升自我的家教素養。時代在進步,孩子接觸新鮮事物的管道也越來越廣泛,面對這種情況,家長的教育方式也要與時俱進,在了解社會的發展情況後,才能正確認識孩子的優缺點。過去「不打不成器」的教育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了,家長也要不斷學習,並用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認清溺愛的真面目,不做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重點1:溺愛等同於精神暴力

  近幾年來,一些關於家長溺愛而把孩子送進監獄的例子不勝枚舉。這也引發了大家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的討論。在如今,很多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所以就造成了孩子被「溺愛」的現象。家長們覺得自己做的沒有什麼,覺得自己的那種做法算不上是溺愛,可其實呢?

  在詞典裡,「溺」的解釋是「淹沒」,人被水淹沒時叫做「溺水」,而被愛淹沒時就叫做「溺愛」。在民間流傳著一句諺語,叫做「慈母多敗兒」。這句裡面的慈指的不是慈祥,而是對孩子過度的遷就和縱容,當孩子處於「溺愛」中時,他離「敗壞」就不遠了。

  在現實生活中總會發生這樣的情景:家裡唯一的孩子生病了,由爸爸抱著來到了醫院,病情其實不嚴重,只是簡單的感冒,打一針吃點藥就好了。但是在孩子爸爸的後面,總是跟著好幾個人:媽媽、爺爺、奶奶、祖母、祖父。當他們衝進醫院的時候,總會讓醫生哭笑不得,因為根本沒有必要需要全家出動。而且,本來很簡單的一個小病症,卻要遭受孩子家屬的各種詢問,耽誤了就診時間。

  有醫學專家曾經說過,對下一代的過度關愛其實也是一種病。

  要知道,這樣的溺愛方式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很難讓他們養成獨立的精神。孩子在家裡的時候充當的是「小皇帝」的角色,但是出了家門以後卻失去了庇護,每個人都一樣,到了社會上以後,便沒了依靠,因為不獨立,所以便會感覺到六神無主,很茫然,甚至很害怕。

  有學者認為,對孩子的過度關愛就像是一種溺愛。父母給的愛太深太滿,就會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失去很多東西。當家長覺得孩子吃這個不健康,那樣做不安全,完全給他一種保護過頭生活環境的時候,他就會表現出不健康─因為被父母保護得太嚴密,所以失去了和朋友們一起遊戲的機會,時間久了以後便會不合群,內心變得孤單甚至自卑起來。

  家長溺愛孩子,經常喜歡包攬他的所有事情,哪怕自己再累,也不讓孩子自己動手。之前就有過報導,說一名大學生不會自己洗衣服,穿髒的衣服會在週末打包寄回家裡讓媽媽給洗,此報導一出立即引起廣泛的討論與關注。父母的這種做法也許自認為偉大,但是卻將孩子推向了「萬劫深淵」,使他們喪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而且,家長這樣的付出,很容易使孩子形成理所當然的感覺,認為家長為自己做什麼都是應該的,自己也沒有了上進心,看到別人會而自己不會的也不想辦法追趕,一切依賴於父母,而且到最後還不知道感恩,父母年輕時竭盡全力的付出,到了老了之後只能無可奈何的失望。

  溺愛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包辦型溺愛,在這種溺愛方式中,父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複製品」,希望孩子能夠成為自己未完成心願的一個延伸。而另一種則是放縱型溺愛,這種形式裡父母甘願當做孩子的「附庸」,聽任孩子的「指揮」,為孩子的一切做著犧牲。而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溺愛,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小孩子沒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他們往往很自戀,覺得自己就是全世界的中心。他們這種與生俱來的自戀要在二歲以後,隨著逐漸的自我探索而被打破。在孩子還沒有進入到社會之前,父母、家庭就是社會。這個「社會」給孩子怎樣的教育和價值觀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以後進入真正社會時的態度。所以,家長一定要拒絕溺愛。

重點2:溺愛使孩子不辨是非

  孩子的成長是每一位家長關心的問題,說起孩子的教育來,如今也越來越成為家長們最關心的一件事情。

  對於家長而言,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你的一言一行都會深刻的影響著孩子的意識與今後的發展。每一個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都是一位小天使,單純善良,活潑可愛。可是為什麼同樣是「小天使」,在長大以後卻會有著很大的差別呢?這除了孩子自己的選擇和努力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幫助他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極其的重要。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有的明顯可見,有的卻很隱晦,需要家長細心的觀察和耐心認真的對待。並且,家長除了要關注孩子自身的特點之外,還要遵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不能違背了這個規律。

  家長對孩子要關心,孩子也需要全面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家長,不僅要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以及智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需要關心他們的思想品德的發展。一個思想品德高尚的孩子,在將來更容易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與人為善,自我進步的同時也能讓別人感覺到快樂。而那些思想品德發生偏差,甚至出現了扭曲的孩子,他們在今後的人生中很難說不會走上歪路歧途,從此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在未成年人戒毒所裡總能看見各式各樣的孩子,他們正值花季,有著大好的青春年華,外表清秀明朗,如果不是在這裡,你很難想像他們竟然會沾染毒癮。

  有這樣一位女孩,今年十七歲,長得非常的漂亮,和人交談時也很文靜,很有禮貌。如果是單純的聊天,你怎麼也不會想到她已經吸毒有將近兩年的時間了,來戒毒所也已經有八個多月了。她的母親是一名醫生,父親在銀行工作,有一個哥哥和姐姐,她是全家中最小的一個。由於哥哥姐姐都已經成家立業,而父母的工作又很穩定,收入也比較高,所以家境還是很好的。

  可是,正是由於這樣,哥哥姐姐很疼她這個小妹,爸爸媽媽平時對她也是有求必應,言聽計從,幾乎滿足她任何要求,慢慢的,她變得任性起來,聽不進別人的話,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有時候由於意見不合還會與家人發生爭吵而離家出走。就這樣,還沒有成年的她分不清是非善惡,在離家出走後投入了壞人的陷阱,沾染上了毒癮,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慢慢的消沉下去,變得萎靡不振起來。等到父母找到她的時候,她已經染上了毒癮,沒有辦法,父母只能將她送進了戒毒所。內心也十分的悔恨。

  如今這位女孩已經把毒癮戒除掉了,但是她覺得自己很無辜,有的時候很不願意和父母交談,只是自己待在房間裡,哪裡也不去。

  家庭生活富足,孩子受到的關愛太多,在孩子年幼的心裡,很容易滋生任性妄為的種子。一旦這粒種子生了根,發了芽,就很難再扭正過來了。任性妄為,自己想到什麼就是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別人的意見和建議絲毫聽不進去,這樣就很容易使他們辨不清是非,認不清好壞。怎麼自由怎麼來,怎麼舒服怎麼做。如果再遇到一兩個壞人在一旁教唆,便很容易走歪路,甚至犯罪。

重點3:溺愛使孩子內心無愛

  如今的獨生子女,在出生那天便吸引來了全家人的目光,孩子哭一聲,甚至能出現媽媽過來抱,爸爸拿玩具哄,爺爺奶奶過來一起逗孩子的場面。有的時候甚至能用「壯觀」來形容那種場面。

  如果要畫一幅圖的話,那麼孩子一定是在最中間的,圍繞他一圈的則是各個長輩,然後長輩與孩子之間用一個箭頭連接,上面代表的則是每個長輩對孩子溺愛的方式。孩子就這樣,每天被這些溺愛包圍著。時間一長,孩子便只懂得享受愛而不知道付出愛了,那些「箭頭」也是從始至終都指向了孩子,而孩子並沒有從自己的方向向著別人「發射」一個。慢慢的,孩子的內心便沒有愛了。

  之前有過這樣的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平時受到了來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多方面的關愛。自己就像是一個「小公主」一般,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總有玩不玩的玩具和穿不完的漂亮的衣服。而且這些還只是在平時,要是再趕上她生個病,在床上待一兩天,家長們的表現更是誇張:給孩子買吃不完的零食,再給她買幾件玩具,要是孩子還有什麼別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從不拒絕。

  後來有一天,最疼愛她的奶奶住院生病了,一住就是半個月。可是這個小女孩在這個期間不僅沒有去醫院裡看看奶奶,甚至連個電話都沒有打一個問候一下。奶奶有時候在醫院裡待得寂寞了,想自己的孫女了,就會給她打個電話,可是沒有說幾句,孩子就說「奶奶我要出去玩啦,先掛啦。」然後還沒等奶奶回覆,電話那端早就沒了聲音。

  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孩子很喜歡吃魚,每一次吃魚的時候媽媽都會把最好的肉給孩子吃,並且把魚刺都清理乾淨,而自己則吃魚頭。孩子問媽媽,「媽媽,你為什麼不吃魚肉呢?」這位媽媽的回答是「媽媽喜歡吃魚頭。」後來,孩子長大了,等到再吃魚的時候,他就會把魚頭夾給媽媽,說:「媽媽,給你,你愛吃的魚頭。」

  這兩個故事說的都是孩子心裡沒有愛的事情。第一個故事中的孩子因為從小受到的關愛太多,導致不知道感恩,不知道父母長輩也需要自己去愛。而第二個故事中的孩子雖然看起來是在心疼媽媽,懂得感恩,但是這真的是媽媽想要的感恩嗎?這個感恩的過程中是不是還含有更多的諷刺與辛酸無力的成分呢?

  通常來講,一個人想要愛別人,就要首先與別人建立一種關係,然後在這種關係的相處與發展中去體會、產生、付出愛,這是一個過程。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命定的親屬關係,不用額外去建立。但是這種長輩與晚輩之間的關係,卻使得很多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的情感變得很冷漠,對別人的愛有要不完的貪婪,對自己給別人的愛卻沒有一絲的反省。只知道計算別人給了自己多少,誰誰比誰誰給自己的多,誰誰比誰誰給自己的好。

  一個幸福的孩子,並不是看他得到了多少來自於外界的關愛,而是除此之外,他也有愛別人的能力,知道把得到的愛回饋給別人。當他覺得在愛裡,付出比回報還要快樂和幸福的時候,他就真正的長大了,成為了家長們真正希望看到的那個樣子。

  人的一生,其實可以看作是不斷的接受來自家庭、朋友、社會的各個方面的愛,並且還能將這種愛傳遞給別人的一種過程。這個過程應該是幸福和快樂的。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是獻給所有父母以及準父母的一本書,作者以獨特而深入的方式探討了育兒的藝術,為父母提供了實用且具有啟發性的建議和策略,幫助父母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找到屬於孩子的成長路徑。期待能提供一種新的育兒理念,讓父母可以輕鬆愉快地陪伴孩子成長,讓親子關係與家庭教育不再是令人擔憂苦惱的課題!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