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書簡, 烽火歲月本森教授通信集: 槍砲聲數年不減, 歷劫歸來的是希望抑或更深的絕望? | 誠品線上

Meanwhile: A Packet of War Letters

作者 Arthur Benson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戰時書簡, 烽火歲月本森教授通信集: 槍砲聲數年不減, 歷劫歸來的是希望抑或更深的絕望?:►一個不肯自我犧牲的生活,只能無力地遮擋苦難和遭遇►吸引魔鬼最微妙的方法,就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個不肯自我犧牲的生活,只能無力地遮擋苦難和遭遇 ►吸引魔鬼最微妙的方法,就是樂於虔誠地讓別人感到不適 因為人性的貪婪、利益的交織,世界陷入了愁雲慘霧之中, 在那個狼煙四起的年代裡,人們對和平、死亡有了新的認知, 歲月靜好與文明發展似乎不成正比,紛爭是無法逃避的宿命…… ◎面對他人悲傷的情緒,千言萬語終歸於沉默 「與沉默相比,同情的話語幾乎更會令人覺得痛苦,因為它顯示的是給予者和接收者雙方的最大脆弱。接收者知道沒有希望得到任何幫助,而給予者除了無濟於事的同情外,什麼也沒有。」 ◎個體承受痛苦的方式,旁觀者沒有權利指摘 「我相信在承受巨大痛苦時,承受者的行為方式對他們來講是最好的——那是一種本能的癒合方式。可是我們卻責備別人在承受痛苦時表現得又冷又硬,或者是顯得脆弱、任性或失常。一些人透過沉默得到最好的自我治癒,一些人則透過抱怨來釋放——不管怎麼說,一個人能得到恢復,不是透過理性或思想,而只是透過繼續生活下去。」 ◎對於整個社會而言,沒有人是完全不重要的 「我們都參與了一個浩大的事業,每個人手中都有一小份工作,這個浩大的事業不但滿載偉大的夢想和前景,而且也具備輝煌的現實——城市的每一根地基都是一塊珍貴的寶石。一切都有賴於我們恪盡職守地做好我們自己的那小份工作,同時也不漠視我們頭等重要的哀傷與喜愛,而且不會縱容它們令我們失去理智和力量。如果我們不肯觀看小的事情,我們就無法見到大的價值。當我們觀看後,抬起頭來,把目光投向清澈可鑑的天空。」 ◎人類之間的紛爭不斷,一切只是新秩序的重塑? 「若是所有一切已經到了極致,將要翻開新的篇章呢?既然個人已經達到某種均等的理性和友善,人類是否就得學會以一種新的秩序融合在一起,在這種秩序中,人類將不在乎自己的尊嚴和個性,只是用無言的自我付出,盲從地服務於一個事業呢?這終究是否可能是上帝的一個新訊息呢?我們稱之為自由的東西是否只是一個樂趣,是一個現在我們必須摒棄的奢望呢?我們是否必須要知道我們無法各自做任何事,無法分享和致力於任何事,除了壓制我們所有最渴求的希望和幻想呢?」 ◎毋須恐懼肉體消亡,它其實是永恆的象徵 「死亡並不是我們所感覺到的那種邪惡,我們不應當如此害怕所有人都必須經歷的事情。死亡並不礙事,它只是破碎的浪花回落到源泉中,生命會再生並繼續,不會因為邪惡而終止。」 「所有的經歷顯示,死亡的人並不害怕死亡。我曾經不得不面對它時,我沒有懼怕,甚至根本沒去想它:它似乎只不過是進入睡眠,它偷偷地來臨時,是很輕柔的。我們處於健康狀態時害怕死亡,是由於我們求生的意願。但是當死亡到來時,它輕柔地把這種意願帶走了。伴隨某種顫慄的感覺,我也的確相信死亡很可能包含某種有福的經歷,它沒有毀壞我們的生活,而是把我們從大部分麻煩中解脫出來。」 〔本書特色〕 本書為亞瑟.本森寫給好友的書信集,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作者對戰爭和死亡進行了反思,並探討從中衍生出的各種議題。人們渴望和平,卻又多次為了利益而爭鬥不休,進而導致一系列悲劇,面對生活中的艱困與挑戰,我們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這個世界還存在希望嗎?讓我們翻開本森的信件,透過一行行暖心的文字尋找答案。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亞瑟.本森(Arthur Benson,1862~1925),英國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作家,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的第28屆院長。曾就讀於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並在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莫德林學院講授英國文學,先後出任格雷欣學校校長和莫德林學院院長。雖然身患躁鬱症,本森仍是一位傑出的學者和多產作家,詩歌和散文著述頗豐。他在人生最後的20年間每天堅持寫日記,總字數高達400萬,為世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思想遺產。 郭惠斌,專職譯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言同情侵略絕望痛苦美黑暗降臨死傷失眠愛的祕密溫柔瘋狂權力職業軍人死亡數目宗教考驗奉獻道德女子學校犧牲徵兵變化白遼士瑞吉兒信念欽佩喜悅之情經濟覺醒雨中散步征服兩種生活奇妙的交談回顧仇恨愚蠢上帝利益平衡幽默感和平戰爭之後破產逃離最美好的一天

商品規格

書名 / 戰時書簡, 烽火歲月本森教授通信集: 槍砲聲數年不減, 歷劫歸來的是希望抑或更深的絕望?
作者 / Arthur Benson
簡介 / 戰時書簡, 烽火歲月本森教授通信集: 槍砲聲數年不減, 歷劫歸來的是希望抑或更深的絕望?:►一個不肯自我犧牲的生活,只能無力地遮擋苦難和遭遇►吸引魔鬼最微妙的方法,就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574274
ISBN10 /
EAN / 9786263574274
誠品26碼 / 2682407795000
頁數 / 200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 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言

  這些信件是我的朋友H.L.G在那個悲傷與不幸的歲月裡寫給我的,我相信會幫助到其他人,因為我本人已從中深受其益。因此,我向他表達了強烈的願望——讓這些書信公諸於世。他說這些信件是專為我寫的,我回答說正是這一點賦予了它們價值:不是為作秀而寫,而是指向具體的實例;不是為作者贏得榮譽,而是面對許多人不同程度親歷的一場災難。他答應出版,我深表感謝。我希望這些信件能得到閱讀,而不是非難,並作為朋友之間的真情流露得到青睞。由此會開啟一條幽深的道路,這種絕妙是任何詞語無法實現的。
K.W.

注:由於顯而易見的原因,人名和地名均為虛構。

試閱文字

內文 : 同情
希爾.斯特里特

  我想妳可能會很驚訝,因為妳能收到我的這封信——或者說,一直沒有收到我的信。但自從我們在拉什頓見面的那天起,我的腦海裡時常會浮現妳的身影。我常回想起我們在花園裡的那次交談,那是一個空氣中充滿馨香的傍晚,向西望去,天空由金黃逐漸變成最為悲傷的蒼綠色,對我來講,這種顏色意味著光芒不再——那之後便是黑暗的來臨,它代表的是表面雖平靜,內在卻很憂傷,沒有安慰,沒有希望,只有黑夜之手握著屬於他自己的祕密。

  當妳對我敞開心扉時,這些情緒在我頭腦中恍恍惚惚的,我太無助了,連回答妳的力量都沒有。我沒有什麼能給妳,除了一份同情。而與沉默相比,同情的話語幾乎更會令人覺得痛苦,因為它顯示的是給予者和接收者雙方的最大脆弱。接收者知道沒有希望得到任何幫助,而給予者除了無濟於事的同情外,什麼也沒有。

  我在猜想,那時的情景妳還記得嗎?我覺得妳一定是感到寒心和失望。可是我當時不知道說些什麼,除了無聲勝有聲的話語——我全身心地愛妳和同情妳,卻又無法幫到妳。妳向我走來時,妳腦海中的我是一個堅強的人。記得與妳相見前,我天天誠惶誠恐,百般糾結於與妳面對面交談這件事。我從妳的眼神中看到想吐露心聲的願望,而我明白我的腦際一無所有,找不到一絲一毫可以支撐妳的東西。我並不懷疑妳會認為我以勇氣和希望承受著自己的重負,因為妳總是賦予妳所愛的那些人最好的看法。但是,不是這樣的。我只是對黑暗習以為常,我所表現出的歡快只是一個學會了在這種時刻生存的人的歡快——就如一個人在某種可怕事件發生前尚存的為時不多的間歇裡,會以一種奇異的方式讓自己快樂;也如一個無藥可醫的人會快樂——倘若末日到來前還有些時日。

  即便如此,妳並沒有責備我;妳甚至沒有因為我不知所措而退避。我想妳是認為我覺得讓妳默然無聲地承擔起重負會更好一些,而談論它反而會增加妳的痛楚。我甚至可以相信妳認為我明智而有力,願神明能寬恕我!

  但此時我寫這封信是想跟妳說,除了妳不再需要的我的情感表達外,雖然我無物以贈,但我覺得如果我們能輕鬆地彼此寫信,我們可能會一起得到一些安慰。我可以用寫信的方式說出我所想的;我常常不能以面對面談話的方式進行表達,因為一個眼前的朋友,他的神形體態直入我的心魂之間,會令我有緊迫的感覺。讓我們嘗試如孩童一般,手拉著手,一起尋找些樂趣,好嗎?那是最好的方式,也是唯一的方式。但是,當我能明確地知道妳希望這種方式時,才會寫給妳的。我不想做任何妳不希望的事情。

侵略
希爾.斯特里特

  真心感謝妳的來信。我難以描述我此時的心情是多麼輕鬆,因為無論如何,妳沒有認為我是出於不良的想法。妳理解事物時總是胸懷雅量,而在這件事上妳所承受的要比我承受的多了許多。一年前妳失去了丈夫,我只能說,我想像不出世界上還能有任何一個人我會把我所愛的人託付給他;現在妳又失去了妳唯一的孩子,這是一個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來照顧的男孩,不必提他的魅力和帥氣,單是他的淳樸和誠實彷彿已預示一個宏偉的未來。妳不要忘了這一點:妳為之犧牲的不只是情感,實際上是妳的生活——包括妳的專注、關懷、希望和種種活動。我曾失去過親友們,但是沒有哪個人的生命與我緊密地連在一起。我本質上講是孤獨和羞怯的。雖然我結交朋友和夥伴較為容易,但我沒有能力把別人納入我的內心——他們只停留在我的頭腦表層。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了解我——比如妳,看到了我生命的深處。然後是,妳不僅相信存在永恆,而且對它無疑是有一種直覺。我留意到妳多次連續談論那些已經離世的人們,不是刻意地,而是自然地談論,好像他們還在。我不同,我理智上相信生活在繼續,但我必須與有形有象的東西連接在一起,乃至我見不到他們的軀體就無法體會他們的形象。我感覺不到他們在附近遊走,他們好像已經鑽入某種未知的元素裡,從而把他們遮蔽在裡面了。我不想看到他們穿著天使般的裝束,展現著天國般的氛圍,我想看到他們像從前一樣,帶著他們所有的弱點和缺點,以及他們自己的方式。

  所以,我能給妳什麼呢?妳失去了丈夫和孩子,可是妳並沒有失去他們。他們對於妳很真實,像從前一樣,只是暫時隱藏了起來。我知道妳的生活糟糕和淒涼,但是妳堅強、理智、善良。妳繼續承擔著妳的職責,妳不輸給任何人。我以前幫助過妳——妳提到了這一點,並且我相信確有其事——但只是在精神方面。我讀的更多,想的更多,談的更多;我學會了判別和區分事物;我有某種清楚的見解,這是從實踐中得來的,並且我不混淆品質,或者說不把次要的作為主要的——但正因為這樣我才有用處——幫妳理順複雜而困難的事情。

  但我現在卻幫不到妳。妳已進入了一個思維幾乎發揮不了作用的領域,除了可以轉移一點注意力外,思維無法解決痛楚。但由於我只不過是出於禮貌,曾經耐心地承受我自己的一段較長時間的痛苦,以避免它在別人的幸福生活中泛流,當我只是有足夠的自尊扮演某種角色時,妳便覺得我有某種神祕的力量源泉。當然,在拉什頓,我也受此誘惑,試圖對妳說些神祕而莊重的事情,用格言來遮掩我的於事無補,但是我無法做到。

  現在,既然我知道妳有此意願,我以後會天天寫信給妳。我將在我的腦子裡察看,並嘗試清楚地表達我的感覺和為什麼我會有那種感覺。但是我真得求助於妳,因為我已奇怪地變得神魂顛倒。我的意思是我傾我所能地生活在平和的夢境與形態中,而這場戰爭忽然給了我不真實之感。彷彿我所有的美好願望不過是徒勞的幻影。最終我得到了真實——一個可恨到目不忍視的真實,我們無法回到原來的想法和快樂。現在妳見到的是,在我身上沒有一點戰士的蹤影。我就是不相信武力可以解決任何事情,除非一個對手比另一個對手強大。大衛殺死了哥利亞,這倒不假。但那是違背所有人類經驗的某些幸運機會之一,因此傳奇小說家對此情有獨鍾,而我厭惡傳奇小說。我由衷地相信自由,但並不意味著我就相信武力。如果德國的鐵蹄踐踏了整個歐洲,雖然我們做不了任何事,但我們可以戰鬥,我們會取勝,如果我們真的勝利了,不是因為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而是因為我們是強大的。倘若單是一個德國和比利時之間發生戰爭,比利時則無法打敗德國,儘管所有道德正義都在比利時一邊,而每一條邪惡都在德國一邊。我相信而且希望自由會勝利,但即便如此,獲勝的也不是自由,而是武力。更重要的是,很明顯,德國正在進行的戰鬥也是懷著充滿激情的某種愛國主義,並深信自己擁有某種道德、理想或希望,世界會因接受它變得更好。它相信周圍全是心懷嫉妒的仇敵,對它的偉大和公道報以憎恨。它也相信戰爭是上帝為這些病患國家開的良藥。儘管這種理論非常可恨,卻一貫地可怕,沒有人懷疑這種信念之強足以激發這個國家。這種理論是怎麼形成的是另一回事,但它的確存在著。如果說我們充滿激情地愛著自由,他們對懲戒和操縱的愛也激情不薄。由此產生的自我崇拜、自以為是和傲慢瘋狂對我們來講可以說是面目可憎,但是誰也不會懷疑有某種壯觀的自我犧牲在裡面;所有的激情,由於渴望得到服從而引發不顧後果的自我獻祭,也包含某種聖祭在裡面。

  我今天就說這麼多,但是沒有哪位具有理性的人會把它粗略地理解為簡單的侵略。德國正被一種失常的知覺燃燒著,並狂熱地相信它的事業是正當的,這讓我感到很恐怖,因為不論它是如何產生的,其力量是如此巨大。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為亞瑟.本森寫給好友的書信集,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作者對戰爭和死亡進行了反思,並探討從中衍生出的各種議題。人們渴望和平,卻又多次為了利益而爭鬥不休,進而導致一系列悲劇,面對生活中的艱困與挑戰,我們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這個世界還存在希望嗎?讓我們翻開本森的信件,透過一行行暖心的文字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