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 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 | 誠品線上

Z世代: 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

作者 劉懿璇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Z世代: 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為什麼你的生涯規劃需要「找到藍海」?路徑依賴無法再帶來成功。在AI衝擊下的新時代,唯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藍海,才能真正脫穎而出。本書揭示了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 社群文章發布僅3個月,突破200萬次瀏覽!選對戰場,成就不凡。選擇「紅海」,脫穎而出就要面臨更大的競爭;選擇「藍海」,能以更小的力氣撬動更大成功。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專文推薦|周梓城 Angus Chow(香港大學生義務教育組織「星說」創辦人)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劉懿璇 Eve LiuZ世代;從小輾轉於兩岸成為「第三文化小孩」;曾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訪問學者;香港浸會大學畢業後赴全球頂尖商學院 INSEAD 攻讀管理學碩士。畢業後在新加坡醫療領域的管理顧問公司擔任商業分析師。現以全球公民自居,信奉「人生是來體驗的:應在生活的地方工作,而非在工作的地方生活」的理念開啟「遊牧生活」。致力於解構「社會現況」,摸清「底層邏輯」,擬出「最佳策略」。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周梓城自序▍Part 1 我追尋的藍海人生◆ 多元成長背景,如何為我根植「藍海戰略」思維? 培養差異化思維與價值/父母的教育告訴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 主動改變局勢的習慣/跨越舒適圈,從台灣到上海的成長歷程 養成獨立思考/從刻板印象到文化反思 形塑成長型思維與創新能力/第三文化小孩的特質與收穫 提升認知層面/參與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營◆ 我如何從學測輸家,到大學黑馬? 學測失利危機/機會不是留給準備好的人,而是勇敢的人 參與大學創業營/選擇新興的專業,解鎖不可思議的國際機遇 從學測輸家到大學贏家/生涯探索的藍海戰略 冒牌者症候群危機/原來認定自己不夠好的,只是我自己 重建自我定位/克服冒牌者症候群 在美國當交換學生/從懷疑自己到超強內核◆ 我如何從畢業即失業中逆襲,進入新加坡高薪管顧業? 畢業即失業危機/曾經飛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慘 跌倒了又怎樣,再爬起來就可以/你是自己的自證預言 重新展翅飛翔/在法國留學拓展的人生價值觀 大學時從未聽過管顧業的我,如何從創業系進入管顧業?/職涯規劃的藍海戰略 申請全球頂尖商學院前的注意事項/與自己獨處對話的重要性 如何收穫全球Top 3商學院offer/從全軍覆沒到100%的申請成功率◆ 如何從職場小白,到成為核心人物? 新鮮人入職場適應危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從職場輸家到贏家,我只花了三個月/80 20法則如何幫我提升職場工作效率及影響力 跳脫職場單一評價體系/開拓成就感來源,增加職場自信心 與不同職業鏈接/親眼目睹作家生活 嘗試新工作也是一種人生投資/如果想擁有從未有過的人生,就要做從未做過的事情◆ 如何擺脫窮忙,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模式? 職業初期迷茫危機/從外資管理顧問公司離職 如何從第一份工作的反饋中修正自己的道路/逐漸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 網路時代,得以實現從「窮忙」到「提早退休」/底層邏輯:獲取自己的生產資料 為什麼開始寫作?/開始累積自己的生產資料 AI時代下,「職涯規劃」的藍海戰略/做好「人人都將是創業者」的準備▍Part 2 給Z世代生涯規劃的九個錦囊一、獨立思考:為什麼你應該獨立生活一段時間/獨立生活培養獨立思考二、創業思維:成為能給他人創造更高價值的人/獲利的核心在於解決未被滿足的用戶需求三、經濟獨立:一年內存下人生第一桶金/讓我二十五歲開始嘗試數位遊牧的底氣四、接受多元價值觀:你的內耗可能換個地方的價值觀根本不是事/人生沒有唯一解五、極簡生活,幸福人生/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六、相信自己:命運在於選擇/不管遇到多大的危機,你依然擁有掌握自己命運的權利七、專注自己:如何聰明地使用社群媒體/時間是當今最重要的資產八、保持樂觀:為什麼人生不能躺平/我如何看躺平主義九、長期主義:放寬時間維度,一切都有解方/無比浮躁的社會氛圍中,Z世代最需要學習的特質

商品規格

書名 / Z世代: 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
作者 / 劉懿璇
簡介 / Z世代: 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為什麼你的生涯規劃需要「找到藍海」?路徑依賴無法再帶來成功。在AI衝擊下的新時代,唯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藍海,才能真正脫穎而出。本書揭示了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6260131098
ISBN10 /
EAN / 9786260131098
誠品26碼 / 2682659686002
頁數 / 24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1.5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418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你無法做跟別人一樣的事,又想「與眾不同」

  在快滿二十五歲時,我發下豪言壯語「給我一年時間,我要出書」。
  一年後,二十五歲的末尾,在寫這段「前言」的同時,我也在完成本書的最後一哩路。
  這本書送到各位的手中時,也證明我做到了!
  這是個自我挑戰的Project,也是希望透過這個過程,證明給「所有想追夢的Z世代」,你不需要「別人認為你可以,你才能去做」,只要你認為「自己可以」,就大膽放手一搏,因為你無法「做跟別人一樣的事情」,又想「與眾不同」。既然你和大家看起來「都差不多」,又怎麼能「脫穎而出」呢?

◆ 為什麼寫這本書?

  我寫這本書的初衷源於對Z世代(一九九七年至二○一二年出生)的觀察,包括我的同學、學弟妹,以及我自己。我發現,我們這一代人遠比大多數成年人想像的要成熟得多。
  作為數位原生代,Z世代早已習慣透過網路獲取資訊,這使我們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與前幾代人不同,我們不再受限於資訊壁壘和經驗不足,而是透過多種管道獲取資訊,獲得了獨特的「資訊優勢」。因此,Z世代往往顯得精明,他們「提前看清了社會的真相」,也因此顯得「桀驁不馴、難以管束」。
  然而,資訊優勢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我們內心脆弱敏感,容易焦慮。過多的資訊反而讓我們無法確定該遵循哪個建議;過早看清世界的底牌,反而使我們更加迷茫,甚至選擇躺平;太多成功者的故事,反而讓我們更加自覺渺小和自卑。
  在這過程中,我意識到,Z世代最需要的,不再是更多的資訊、知識或洞見,而是「找到自己」,認識自己的「獨特價值」,建立獨立的「對世界的認知體系」,並找到自己對「成功的定義」。
 
◆ 為什麼生涯發展需要「找到藍海」?

  藍海,指的是「不再在已知的賽局中競爭」,而是「自己開闢一條新的賽道」。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發現資訊過剩帶來的「成長焦慮」,使得許多人喜歡「路徑依賴」。人在緊張時更喜歡「抓緊扶木」,他們寄希望於「複製過往成功人士」的成功路徑來走捷徑,在「自我探索」方面偷懶。
  比如說,研究「當前最賺錢的工作是哪些?」,這些人通常是有「怎樣的學經歷獲得到這些工作?」,而為了取得「這些學經歷,我應當做哪些準備?」,以此來倒推「自己成長的每一步路」
  然而,我發現「越是路徑依賴,成功的機會越低」。
  目前我們所處的時代,變化的速度已經快到「當你以為最賺錢的工作是這個」,想追逐風口,過幾年就發現「已經變了」、或是「被新的科技所取代」。
  假如你用傳統「倒推」方法來做生涯規劃,只會讓「自己失望」。
  「好學生」與「好工作」不再有必然關聯,「世俗眼中的好工作」也與「幸福人生」沒有絕對關係,再疊加上我們身處「AI即將改變人類生活」轉捩點,過往「成功的老路」搭配不同的時代背景,不會導向相同的結局。
  當沒有路徑可以依賴時,年輕人該怎麼做才能「突破重圍,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底層邏輯,在於你能否持續找到「藍海」:一個符合你自身個性,能讓你的能力和努力,發揮作用的舞台。
  有了這個覺悟之後,我們就知道,每個人都必須走上「自我覺醒」之路,找到「屬於適合自己的藍海」。

◆ 本書大致內容

  本書的第一部分,將以我的個人經驗為例,分享我是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藍海」。
  我並非「一出生就找到適合自己的藍海」,因此這是一本「自我探尋」的書,講述我的成長過程,是如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步步提升「自己的認知」、建立「自己的思考體系」,逐步找到「適合我發揮的藍海」。
  文中提到多個不同的成長危機,例如「學測失利」危機、「畢業遭遇疫情找工難」的危機。每一次階段性的「突破危機」,我又有了「更高的眼界、更多的認知」,幫助我理解這個世界,並在「與世界的交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雖然不知道未來的局勢怎樣變化,每個讀者不一定會遭遇「完全相同的危機」,但是我盡可能在書中解構「我解決危機的思路」,以及當時「我做了哪些行動」幫我「脫離當下難解的困境」。
  第二部分,我將以Z世代學姐的過來人身分,分享「給Z世代的九個錦囊」,涉及三大領域:「自我提升與個人發展」、「理財與生活管理」及「創新與適應」,協助Z世代建構自己的認知體系,並定義自己的成功方程式。雖然局勢不斷變動,但是有一些「套用人生發展的基礎邏輯」是不變的。

◆ 感謝

  本書的誕生,離不開「愛我的人的支持」,謝謝你們!

試閱文字

內文 : ▍職業初期迷茫危機/從外資管理顧問公司離職

  在臨近二十五歲生日的時候,我決定從傳統的菁英軌道下車,走上我認為真正合適我的路。
  要是問剛畢業的我,我肯定無法想像我會說出這樣的話。從世界頂尖商學院(INSEAD)畢業,拿到了在新加坡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管理顧問工作,兩百萬台幣的年薪,願意給予高級就業準證(Employment pass)的公司,讓我有機會在不久的將來直接申請新加坡永久居民(PR)。對於初入職場的新鮮人來說,這樣的機會簡直就是天大餡餅,卻不偏不倚砸在我頭上。不可否認我是極其幸運的,但也正是因為提早過上了這樣「夢想」的人生,我才發現原來這樣的「菁英」人生,不代表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是的,也許它是別人眼中的幸福人生,卻不是適合我的。

§ 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觀

  拿了高薪工作後,我才赫然發現,比起金錢,我更在乎的是個人的影響力,我可以看到我做的事情為個體、為企業、或為社會產生正向影響。曾經我懷著理想,進入專注於醫療產業的管理顧問公司,為的是幫助製藥公司上市新藥,讓更多患者及早被醫治,然而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卻存在著許多無效率、與願景背道而馳的交付內容,我不僅看不到個人的影響力,還與我的價值觀相違背。
  對我第二重要的,是自由的時間。在專案時間短、任務重的工作常態下,顧問們就算在家裡、在出差路上,大部分時間都只能在電腦面前守候,連上廁所的時間都在擔心會不會有新的消息來。假若繼續升職能獲得想要的自由時間,那尚可接受,但當我觀察在我之上的經理和合夥人們,發現等待著的是「更加不固定的工作時間,及更長時的隨時待命」,我感到背脊發涼。
  對我還很重要的,是帶得走的個人資源。為人打工始終是一筆交易買賣,公司認為你能為公司產生的價值大於你的工資,因此聘僱你。特別是大公司職務拆分更加細緻,若把公司比喻為一個巨大的機器,每個人所被分配到的職務內容相當於一顆螺絲,螺絲只有在機器裡才能發揮作用,除非掌握了公司核心業務的能力,否則離開了機器,也就沒了用武之地。在公司裡,我已盡可能的在繁瑣的日常工作中,為自己爭取觀察到核心業務是如何由零到一完成的過程。然而隨著經濟下行,管理顧問行業作為服務於企業的乙方,首當其衝受到波及,越來越多重複性及沒有成長性的工作充斥著每日,作為年輕人,我認為應當在黃金時光積累帶得走的能力和資源,然而在公司苟且,除了微薄增長的薪資和年歲,沒有實質性的進步,讓我心生警惕。
  我仔細思索,就算現在拿得高薪,卻也只是短暫的安逸,繼續留下去而沒有主動的改變,永遠無法達到我嚮往的幸福人生。
  那麼我所希望的人生是怎麼樣的呢?

§ 構想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

  我所設想的幸福人生,是能自由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只做自己認為「會產生正向影響力的」的任務,在「知行合一」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
  我可以有選擇工作時間的自由。當今天靈感迸發時,便花更多時間投入工作;當狀態不好時,則允許自己休息去享受「浪費時間」的快樂,從日常生活中的發呆,再次獲得工作的靈感。當家人生病時,我也不用受限於公司所規定的假期數目,不必卑躬屈膝向公司請假,而可以自由調整時間表,快速的回到家人身邊。而當我未來有了家庭,我也可以有主動權選擇特定時間的工作量,不會因為工作繁重而犧牲了陪伴子女成長的寶貴時光。
  我可以在任何地點工作。我不想被公司的所在地點局限,然後用每年寥寥無幾的假期才能換來在別的地方旅遊喘息的機會。學生時期我非常幸運能有多次出國的機會,讓我深入體驗美國、新加坡、中東不同的文化及價值體系,而這樣的體驗,我不想因為工作而戛然而止。相比於蜻蜓點水的打卡式旅遊,我更偏向長期深入一個異文化生活,了解到當地文化和歷史的旅居方式。因此我需要的工作形式是「無需受限於地理環境」,使我能夠「在生活的地方工作,而不是在工作的地方生活」。
  我可以選擇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傳統上,我們進入一家公司一起合作的同事,都是被動配對的,就算價值觀不同,還要一起合作,被迫維持關係,使我非常痛苦。我所理想的工作模式,是一群性格可以互補、意見可以不同,但是必須因著相同的價值觀和目標而奮鬥的工作夥伴,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發言權,能看到自己的影響力。

§ 了解如何才能抵達想要的生活方式

  那麼怎樣的工作型態可以幫助我達到時間、地理環境又合作夥伴自由呢?
  傳統打卡式的公司型態,肯定滿足不了我的需求,直接排除;疫情之後有部分企業提供員工遠距離辦公的選項(包括我前司),可以實現地理環境的自由,卻仍然無法達到時間和合作夥伴選擇權的自由,期待你在特定時間在線上待命,有如無形的枷鎖,同事層級關係依然存在,因此也不符合。
  我逐漸明白到,只要稍微有點規模的公司,都無法提供給我同時滿足這三者自由需求的工作。適合我的工作形式,是小型的工作團隊,最好是以個人品牌為基礎,因為喜歡我這個人、認同我能為他人提供的價值,來願意為我的服務買單,或者與我進行商務合作。除了自由,塑造個人品牌不僅滿足我發揮個人影響力的需求,也能為我打造能帶走的個人能力和資源。因此我需要做的,是打造個人品牌,向外發聲,讓別人除了名片上的名字以外,還能了解我的故事,我的所思所想,我的價值觀,來吸引潛在的客戶和合作對象。
  這麼梳理明白之後,我知道有朝一日必須離開現在的環境,展開行動才能朝理想生活更進一步。
  很多學生進入社會之後,反而心裡有一種「空」,這種空來源於,沒有人再要求你的生活應該長什麼樣,應該達成什麼樣的目標。當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別人就會來對你的生活指指點點,安排你的生活。只有不害怕自我對話,在每個經驗裡反覆總結,越來越了解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型態是怎樣,才能有目標性的調整。
  於是,當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快滿二十五歲時,我從新加坡的外資管理顧問公司離職了。
  然而,沒有一條路是白走的,正是有了在大公司打工的經驗,我才有了對「菁英人生」怯魅的過程,使我正視到公司和打工人的利益關係,更瞭解自己的強項和興趣,開始思考我真正想過的人生的型態是怎樣。
  希望這段剖析自我的歷程可以給讀者啟發,當生活遇到瓶頸時,先覆盤這段歷程讓你了解到自己什麼,你所期待的生活方式是怎樣,你可以通過怎樣的改變達到理想的生活方式,共勉之。


▍AI時代下,「職涯規劃」的藍海戰略/做好「人人都將是創業者」的準備

§ AI時代──工作模式徹底改革的推手

  二○二二年底ChatGPT的問世震驚全球,人們意識到AI(人工智能)已從遙遠的、科技產業研發內的專有名詞,進入到普通人的生活,成為普羅大眾皆可運用的工具。AI的全面普及化,給每個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相比於過去的數位平台,只是個人能直接向大眾輸出內容的媒介,生成式AI直接賦予每個人更強的工作能力。原本缺少藝術美感細胞的創作者,現在能透過midjourney(圖像生成式AI)幫助自己設計符合自己需求的好看的插圖;原本不擅長書寫的創作者,現在能透過notion(文字生成式AI)幫助自己寫一篇像模像樣的文字稿;想為自己的影片配音樂,但不想侵犯他人音樂版權也沒關係,MusicGen(音樂生成式AI)可以幫助到你。
  AI讓過去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僅需一個人就能完成。
  當一個人能完成的事情越多,公司裁員節省人事成本也就無可避免,發生在二○二二年和二○二三年的矽谷科技裁員潮就是其中之一,這也導致社會的情緒愈發恐慌。有工作的人恐慌的是自己的工作有一天被取代,還在讀書的年輕人恐慌的是不知道自己該選什麼科系,才能保證未來的就業還能是鐵飯碗。
  而我認為未來沒有任何職業是鐵飯碗,盲目追求穩定性的時代已經過去。AI將會逐一打破所有既定的系統。

§ 回歸自己──有什麼問題值得我此生為之奮鬥

  一直以來支撐人類活下去的動力是「希望」。當社會階級固化,努力也看不到改變自身社會地位的希望,年輕人當然只有「躺平」的想法。然而,我預測AI將再一次提供讓社會階級得以流動的機會。當人們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一定又會再次動起來,迎來新一波的增長。
  雖然眼下好像隨時可能因新的AI工具出現而被裁員,任何工作都沒有穩定性,但是這是從一個「打工者的角度」出發的結論;假如我們用「創業者的眼光」來看,這將是每個人的最低的成本,也可以達到不錯的工作成果水準。
  因此最終將回歸到,你想做什麼?你認為做這個事情有什麼意義?然後讓AI幫助自己更有效率和高品質的完成。只有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才知道怎麼運用工具去達成。工具從來都是為人類服務,生成式AI也是一種工具而已。而人類如何凌駕於AI,不是害怕它,而是知曉如何為己所用,才是這個變動時代致勝秘訣。因此發現問題的的能力。
  所以我預測,未來人人都是創業者。未來普遍的工作現象不再是進入公司,由他人(老闆、上司、主管)告訴我們,我們應當解決什麼問題,而是,由我們主動思考,「我想解決什麼問題?」,有了AI的輔助,自己動手幹變得更加容易,這也給我們主動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機會。
  因為我們不再是被人差遣的工具,而是自己去賦予做這項任務的意義的主動方,能夠讓工作變成興趣,更有動力,工作時間、地點與合作夥伴也會更有彈性。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經濟學暢銷書《藍海戰略》由INSEAD教授所著,該書已在全球商界掀起革命性的思維浪潮。如今,這一理念首次被應用於【個人發展】領域。本書作者為INSEAD校友,分享藍海戰略在【生涯規劃】的實際應用,帶領讀者突破「傳統思維」,發現「潛藏機遇」,並在危機中實現「逆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