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行天下 下卷 | 誠品線上

智行天下 下卷

作者 方志野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智行天下 下卷:紀昀,(1724~1805),清學者、文學家,字曉嵐,河北獻縣人,乾隆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傳統中國人的處世之道,就凝聚在一枚小小的古銅錢中,外面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紀昀,(1724~1805),清學者、文學家,字曉嵐,河北獻縣人,乾隆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傳統中國人的處世之道,就凝聚在一枚小小的古銅錢中,外面圓圓的,中間是棱角分明的方孔。它寓示著外圓內方的做人道理。方和圓,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理解,有不同的定義。方,做人的正氣,優秀的品質;圓,處世的技巧,圓滑的行動。方,原則性;圓,靈活性。方,有棱有角;圓,圓滑世故。方,個體與群體的對立;圓,個體與群體的統一等等。 一個人如果過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將碰得頭破血流;但是一個人如果八面玲瓏,圓滑透頂,總是想讓別人吃虧,自己佔便宜,必將大叛離親。因此,做人必須方外有圓,圓中有方,外圓內方。成功要訣就是精通何時何事可方,何時何事可圓,方圓如何相濟。 紀曉嵐身處清朝由盛而衰、由治而亂的過渡時期,以天縱之聰明,在複雜多變的封建官場中,隨機應變,方圓相濟,上得天道,下媚黎民,生前顯赫,死後留芳。他傳奇般的成功就在於他巧妙地將方與圓有機地結合起來,達成了天理與人欲、品德與才華、生活與事業、為學與為官等一系列看似對立的事物之間的高度統一。從方圓的角度來看待紀曉嵐的為人處世之道,可以發現: 就人際交往而言,紀曉嵐認為,一個人與最要好的朋友之間,也有對立面;與最仇恨的敵人之間,也有依賴面。處理好人際關係,主要就是根據彼此依賴面大還是對立面大,巧妙地把握方與圓的轉化。 就事業與生活的關係而言,事業宜方,生活宜圓。紀曉嵐認為,只有自由自在的人生才能快樂無比,也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恬淡自守、清心寡欲是一種高尚的氣節,然而過分冷淡避世,則會毫無抱負,無法救助世人,報效天下。嘔心瀝血,兢兢業業是一種美好的品德,然而過於忙碌苦做,則會喪失人生樂趣,無法陶冶情操。 就思想與行動的關係而言,思想宜方,行動宜圓。人的思想往往與行動有著很大的距離,思想上考慮成熟的東西有時卻無法轉化為行動;情感也往往與理智不能和諧,理智上認為正確的,但情感卻執拗地與它相抵觸。紀曉嵐認為,要解決這種矛盾,就要以行動之圓助思想之方,要善用高尚的思想來提高行動的價值,善用圓滑的行動來落實先進的思想。 就天理與人欲的關係而言,紀曉嵐認為理就在欲中。宋明理學家的一個基本觀念,是將天理與人欲視為對立,要體現天理,就必須排斥人欲。紀曉嵐認為這無異以理殺人,理者,存乎欲者也。理者,情之不爽失者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主張以情來統治理。他不僅僅停留在理論上,而是和魏、晉時的知識份子一樣,把理論在行為中付諸實踐,其放蕩與曠達,與阮籍、嵇康有神似之處。 就德與才的關係而言,紀曉嵐認為,看其事功。儒家傳統,重德而輕才,司馬光說: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曹操心目中賢的標準,恰與儒家所持者相反,重才不重德。曹氏認為有德行的人,未必能進取,能進取的,未必有德行。紀曉嵐認為:有德行中的偉人,也有功業中的偉人,漢、唐英雄,於德行雖有虧,但他們創造了歷史,影響了人類的命運,我們不應忽視其偉大之處。 就為學與為官的關係而言,紀曉嵐認為,做學問要方,做官要圓。做官與做學問並不矛盾,方圓相濟,相得益彰。紀曉嵐不僅在學術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仕途上也志得意滿。這與他善於運用方圓之道是分不開的。 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當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時,待人接物應嚴正剛直,當政治黑暗天下紛亂時,待人接物應圓滑老練;當國家行將衰亡的末世時期,待人接物就要剛直與圓滑並用。 當然,紀曉嵐隨機應變的方圓之道還有很多,打開本書,你可以細細品味,領略其精微神奇之處,相信你定可以從中悟出適合自己的方圓成功之道。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 學會看遠一點點 ―─五代時期,馮道是一位相當離奇的人物。他歷事四朝,三入中書。不管主子是沙陀人、西夷人或漢人,也不管他們是創業或守成之主,他都能夠怡然作首相,左右如意。他曾出使契丹,與「戎王」論道而使之心折。他被封公爵五次:魯國公、梁國公、燕國公、秦國公和齊國公。他並非因諛見寵,而是深諳高超的避禍手段。他是歷史上少有的頭腦頂尖之人。紀曉嵐熟讀史書,對馮道的避禍之道甚為推崇。 1要為你的錯留下仍有開脫的餘地 2絕不留下「白紙黑字」的證據 3不談世事逞英雄 4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5心肥為取禍第一事 6不要樂極生悲 7患莫大於有所恃 8尋找得力的靠山 9只唱紅臉關公,不做黑臉包公 第二章 手段也是一種智慧 ―─塵世人生本是一場除邪鬥惡的戰爭。鬥,就要玩弄心計。或聲東擊西,假裝瞄準一個目標,心底裡卻暗自瞅準別人不留心的靶子,然後伺機施以致命的打擊;或似乎不經意間流露出自己的心思,騙取他人的注意和信賴,在適當時機突然一反常態、出奇制勝等等。聰明人常常放過對方的第一意圖,以便引出其第二乃至第三意圖。善鬥者總是先知他人別有所圖的心思,再伺機行事。 10對自己要有一個基本定位 11只出主意,不出面 12以機智向人表明立場 13不可與小人計較短長 14大處著眼,善察對手的起伏 15小處著手,抓住對手的失誤 16公開表態,與對手分道揚鑣 17冷眼旁觀,假手於上 18除惡務盡,落井下石 第三章 懂得生活,才能享受生活 ―─對人來講,生活和事業就像車之兩輪,缺一不可。尤其是文人,更注重生活情調。紀曉嵐的好友戴震認為人生的理想是「遂欲達情」:健全的生活、成功的事業,共同構成幸福的 人生。紀曉嵐講求的幸福是「身心之福」,既講濟世情懷,又講生活情調。 19若無花月美人,不願生此世界 20一生鍾愛的女人 21名士的風月之趣 22隨心所欲,不亦快哉! 23《四庫全書》的豐碑 24偷閒享受人生 25即使立功,仍須如履薄冰 26大隱於朝的智慧 27打造後世的子孫幸福 28在《閱微草堂筆記》中享受理想人生 第四章 活出自己的特色 ―─學者經常不屑於做官,認為官場險惡,避之惟恐不及。其實大錯特錯了。紀曉嵐崇尚儒學古老的務實傳統,強調「天道遠,人事邇」,認為「六經」乃是實實在在的經世致用之典籍。他認為,做官與做學問並不矛盾,做學問要方,做官要圓,方圓相濟,方能相得益彰。 29學術為本,才氣立身 30隱藏自己的處世智慧 31流露至情至性的個性 32行事多風趣,令「聞者絕倒」 33認「真」不得的時代 34聰明人反而容易糊塗 35閱歷是經世實學 36榮辱不驚,一切隨緣 37命有定數,坦然受之 38方中有圓,圓中有方

商品規格

書名 / 智行天下 下卷
作者 / 方志野
簡介 / 智行天下 下卷:紀昀,(1724~1805),清學者、文學家,字曉嵐,河北獻縣人,乾隆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傳統中國人的處世之道,就凝聚在一枚小小的古銅錢中,外面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701391
ISBN10 /
EAN / 9786269701391
誠品26碼 / 2682404196008
頁數 / 28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1x1.6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學會看遠一點點
五代時期,馮道是一位相當離奇的人物。他歷事四朝,三入中書。不管主子是沙陀人、西夷人或漢人,也不管他們是創業或守成之主,他都能夠怡然作首相,左右如意。他曾出使契丹,與「戎王」論道而使之心折。他被封公爵五次:魯國公、梁國公、燕國公、秦國公和齊國公。他並非因諛見寵,而是深諳高超的避禍手段。他是歷史上少有的頭腦頂尖之人。紀曉嵐熟讀史書,對馮道的避禍之道甚為推崇。
要讓你的錯,留下仍有開脫的餘地
一個人絕對避免犯錯是不可能的,問題是要為自己的錯,留下仍有開脫罪責的餘地。尤其是在有人想陷害你時,你必須預作準備,使保你的人,特別是上級領導有話可說。
且說紀曉嵐十年含辛茹苦,修成曠古未有的《四庫全書》之後,又在皇上六十歲的千叟宴上為皇上的宴會增色生輝,於是就在千叟宴這天,皇上降下諭旨,提升他為都察院左都御史。紀曉嵐高興不迭,上疏恭謝。
清代的都察院是全國的最高監察機構,專司考察官吏,整飭綱常。最高行政長官便是這左都御史一職,從一品。由此可見,乾隆對紀曉嵐的器重確實非同一般。
然而,正所謂「福兮,禍之所倚也。」到了這年四月,出了一件麻煩事兒,叫剛上任不久的左都御史紀曉嵐碰上了。員外郎海升的妻子吳雅氏死於非命,海升的內弟貴寧狀告海升將他的姊姊毆打致死。海升卻說吳雅氏是自縊而亡。案子越鬧越大,難以做出決斷。步軍統領衙門處理不了,交到了刑部。經刑部審理,仍沒有弄出個結果來。原因是吳雅氏之弟貴寧以姊姊並非自縊,不肯畫供。
經刑部奏請皇上,特派大員覆檢。


這個案子本來不大,但由於海升是大學士兼軍機大臣阿桂的親戚,審理的官員怕得罪阿桂,有意包庇,遂判吳雅氏為自縊,給海升開脫罪責。沒想到貴寧不依不饒,不斷上告,一時轟動了全國,終致驚動了乾隆。這回皇上派左部御史紀曉嵐會同刑部侍郎景祿、杜玉林,帶同御史崇泰、鄭澂和在刑部資深歷久,熟悉刑名的王士棻、慶興等人前去開棺檢驗。
紀曉嵐接了這樁案子,也感到很頭痛。不是他沒有斷案的能力,而是因為牽扯到阿桂與和珅。他倆都是大學士兼軍機大臣,並且兩人互有矛盾,長期明爭暗鬥。這海升是阿桂的親戚,原判又逢迎阿桂,紀曉嵐敢推翻嗎?而貴寧這邊,告不贏不肯罷休。他何以有如此膽量?實際上是得到和珅的暗中支持。和珅的目的何在?當然是想藉機整掉位居他上頭的軍機首席大臣阿桂。而和珅與紀曉嵐積怨又深,紀曉嵐若是斷案向著阿桂,和珅能不趁勢一塊兒整他一下嗎?怎麼辦?紀曉嵐這時斷案,只有圓滑圓滑了。
打開棺材,紀曉嵐等人一同驗看。看來看去,紀曉嵐看出死屍並沒有縊死的痕跡。他心中明白,口中卻不說,要先看看大家的意見。
景祿、杜玉林、崇泰、鄭澂、王士棻、慶興等人都說脖子上有傷痕,顯然是縊死。這下紀曉嵐有了主意,說道:「我是短視眼,有無傷痕也看不太清,似有也似無。既然諸公看得清楚,就這麼定吧!」
於是,他與差來驗屍的官員一同簽名具奏:「公同檢驗,傷痕實係縊死。」這下更把貴寧激怒了,他這次連步軍統領衙門、刑部、都察院一塊兒告,說因為海升是阿桂的親戚,這些官員有意迴護,徇私舞弊,斷案不公。
乾隆看貴寧不服,也對案情產生了懷疑,又派侍郎曹文埴、伊齡阿等人覆驗。這回問題出來了。曹文埴等人奏稱,吳雅氏屍身並無縊痕。乾隆心想:這事與阿桂關係很大。便派阿桂、和珅會同刑部堂官及原驗、覆驗堂官一同檢驗。這樣一來,紙裡的火炭包不住了,只能將真相奏明:吳雅氏被毆致死。
於是訊問海升。海升見再也隱瞞不住,只好供出真情,是他將吳雅氏毆踢致死,然後製造自縊的假象。
案情完全翻了過來,原驗、覆驗官員幾十人一下兒都倒了楣!
乾隆發出詔諭:「此案原驗、覆驗之堂官竟因海升係阿桂姻親,膽敢有意迴護!此番而不嚴加懲儆,又將何以用人,何以行政耶?」阿桂革職留任,罰俸五年;葉成額、李闊、王士棻、慶興等人革職,發配伊犁效力贖罪。皇上在諭旨中一一判明。
惟獨對於紀曉嵐,乾隆恐怕軍機大臣和珅會藉機報復,便有意開脫,在諭旨中這樣寫道:「朕派出之紀曉嵐本係無用腐儒,原不足具數,況且他於刑名等件素非諳悉,且目係短視,於檢驗時未能詳悉閱看,即以刑部堂官隨同附和,其咎尚有可原,著交部議嚴加論處。」
皇上都原諒了他,那叫別人還說什麼?只給了他革職留任的處分,不久又官復原職。和珅本想藉機把立足未穩的紀曉嵐趕下臺,如今看皇上有意迴護,只好作罷,沒敢挑起什麼事端了。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紀曉嵐才情四溢,出口成章,古今詞賦皆信手拈來,又異趣天成,為大清第一文聖,他集機敏、圓滑、詼諧、幽默於一身,侍奉皇帝近四十年終磨練出一套隨機應變方圓之道,成為乾隆皇帝身邊須臾不可離的大人物,甚至連皇帝玩笑都敢開的特殊侍從。本書乃紀曉嵐一生縱橫朝野的處世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