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難整理術: 其實是最動人的整理術 | 誠品線上

人生最難整理術: 其實是最動人的整理術

作者 米果
出版社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人生最難整理術: 其實是最動人的整理術:是現在的自己與過去的自己,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對話與爭辯……✦✧✦特別收錄✦✧✦米果×徐玫怡深度對談物件與人的關係、物件與記憶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是現在的自己與過去的自己,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對話與爭辯……✦✧✦特別收錄 ✦✧✦米果×徐玫怡 深度對談物件與人的關係、物件與記憶的關係,越整理越成熟,越整理越自由。不管是收拾打包的體力,還是記憶回擊的不捨,都是冗長的心靈戰役。可以開心揮手告別,是人生下半場必須學會的本事。__米果那個唯一買的球隊周邊小時鐘,跟著搬家好幾次,已經有革命情感,本來一度決定丟棄,想了一晚又撿回來,但留著其實也派不上用場。那年在新宿東口的日本語學校上課,每天傍晚經過丸井百貨看著櫥窗裡的藍色大衣,猶豫好久才買下來陪伴十幾年寒冬,當年二十代青春光澤的我,穿時美麗心情的我,要慢慢說再見了。曾經也是郵購網購的重度使用者,購物的時候,單純只想到錯過的遺憾。開始整理後,掃貨的激昂熱情跟購物慾望如潮水慢慢退去,現在的自己要前進的道路,有時淚光閃閃。每次打開「整理」的黑洞,是一場心力交瘁的戰鬥,是自己與自己的對峙。在無限的時間河道上,每個人都必須面對人生登出的殘酷現實。那些寫著「青春」的證據,無法復返的「回憶」,藏書藏物的興致趣味,曾經滿懷溫度的時光……斷物即斷情,偏偏內心情感,總是打著一場又一場的延長賽。▌人生最難整理術_精采對談:兩個五年級生,面對「人生」「父母家人」「身外之物」「自己的房間」提出對整理的方法或概念,對於兩位而言,整理是情感面的抽絲剝繭,她們率性而真摯的回答,向我們展現,越整理越成熟,越整理越自由。◆整理收納的方法百百種。兩位整理時,有什麼特別的優先順序嗎?米果:因為是持續進行的事情,要或不要、留或不留的決斷,經由練習,會變得熟練。我喜歡快速做出決定的自己。徐玫怡:我的櫥櫃不喜歡被塞滿,冰箱也是,至少都要保持百分之三十空餘空間。這是慢慢調整出來的生活習慣,覺得這樣的生活比較優雅。◆請問目前最艱難的「整理挑戰」是什麼呢?徐玫怡:其實我的電腦檔案全是一團糟,版稅、酬勞都不知散在哪一個銀行……我每次想整理就只會越來越亂,然後我就撒手不管。反正上帝會養活我……米果:與其說最艱難的整理挑戰,倒不如說,整理過後,如何維持,那才是大魔王等級的挑戰。本書特色1.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深入剖析個人與雜物間的複雜連結。本書不只是關於物件整理的實用指南,更是重新梳理情感與記憶的心靈之作。2.每個人家中都有的「雜物黑洞」、愛書人常面臨的藏書量取捨……書中包含許多現代人會遇到的整理困境,作者提供一連串的整理與捨棄建議,與讀者一同化解這些糾結。3.本書特別收錄米果與徐玫怡深度對談,看兩位土生土長的台南人如何面對生命中困難的物件取捨與生命記憶的整理。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米果臺南人。文字工作者。小說與隨筆雜文書寫者。喜歡逛菜市場,喜歡一個人旅行,習慣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劇,典型的I人。喜歡閱讀社會寫實派小說與歷史類書籍。把自己餵飽、過清爽日子,是現階段人生目標。得獎經歷:府城文學獎小說類首獎《遲暮》∕「書寫府城」散文類二獎《台南女兒》皇冠百萬小說獎決選入圍《朝顏時光》∕複選入圍《夏日彼岸》時報文學獎小說類評審獎《月光宅急便》林榮三文學獎小說類二獎《天堂密碼》大田出版:《只想一個人,不行嗎》《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祕密》《初老,然後呢?》《濫情中年》《我一個人走走停停:美好日常的小旅行》。其他出版:《一個人的粗茶淡飯2:偏執食堂》《從前從前,我記得》《台北捌玖零》《一個人的粗茶淡飯》《台北‧同棲生活》《如果那是一種鄉愁叫台南》《一個人的無謀小旅行》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卷一:你有丟棄的魄力嗎?差不多要開始整理了吧! 021家裡的祕密黑洞 027人生一百年的生存關鍵字 033已經是六十組密碼的人生作戰了 039原來我也是「手機失智症」的預備軍 045下半場就是需要丟棄的魄力 053卷二:記憶的回擊抽屜是回憶的所在 063喂,你腦中也有冰箱地圖嗎? 071理想的藏書 077人與書的關係,像極了愛情 083推倒雜物小山吧 091那些小禮物最後怎麼了? 097卷三:一輩子需要多少東西?大人的購物慾 105減少網購的個人練習 113可以不要拿贈品了吧! 119為什麼有那麼多「線」? 125總要解決的瓶瓶罐罐 131一輩子究竟需要幾個包? 137一個人應該有幾雙鞋? 143不知不覺變成衣服的奴隸 151丸井百貨的淺藍色大衣 157卷四:人生登出前清理「好友名單」真的很難啊! 165從英女王葬禮開始思考告別的意義 171聽過「數位遺物」嗎? 177僅剩姓名的高齡者 183五十六歲的遺書與二十八歲的老後安養計畫 189

商品規格

書名 / 人生最難整理術: 其實是最動人的整理術
作者 / 米果
簡介 / 人生最難整理術: 其實是最動人的整理術:是現在的自己與過去的自己,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對話與爭辯……✦✧✦特別收錄✦✧✦米果×徐玫怡深度對談物件與人的關係、物件與記憶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1799001
ISBN10 /
EAN / 9789861799001
誠品26碼 / 2682627783009
頁數 / 200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1.4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對談摘錄

◆在這本米果的《人生最難整理術》中,我們看到物件與人的關係,物件與生命記憶的關係。也看到人生來到一個階段,所謂人生的整理術,是相當不容易的事。請問在痛下決心斷捨離之後,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米果:最大的挑戰是下定決心之後要真的付諸行動並且持續下去。偶爾會有中斷,中斷之後很容易拖延,要重新開始就會給自己很多藉口,然後就放置著,抗拒或無視,一旦出現這狀況,就會覺得幹嘛不放過自己,不整理又不會怎樣。我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一開始充滿熱情跟行動力,結果衝過頭,幾天就疲累了。後來理解這是長期耐力戰,不是一到兩天的短暫計畫,想像那是一個職棒球季,或是投長局數的先發投手,需要配速,畢竟日常生活還是要進行,不要因為今天沒有整理就覺得自己怠惰,把自己逼到牆角就是很容易放棄。我的做法是以「一個抽屜」或「一個格子」為單位,沒有時間壓力,畢竟不是單純的「丟棄」,過程之中有很多回憶的拉扯,所以不必對自己太嚴苛。
徐玫怡:難斷、難捨、難離的事物太多了,即使我從很年輕的時候曾因為不斷搬家,就有不囤積東西的觀念,但要真正實踐斷捨離實在太難了。
我曾經認為「斷捨離」這個觀念可以被很多人拿來道德性原諒自己,懶得整理而把有用的東西丟掉,斷捨離真是的好藉口。斷捨離之後,再買新的,然後再繼續潮流式的斷捨離……一直重複這個過程,內心對於物質的需求與慾望完全沒有減少。
只有真正死掉,才有真正斷捨離。
我一直只講究「減量」,凡是能減量就是一個好的方向。
我還沒有痛下決心斷捨離,是因為我還沒死。但我有一些方法,也有一個時間表,目前大約定在六十五歲吧,六十五歲之前還在經營事業並創作商品,創業生活極難斷捨離。但我在默默地減量中。
米果:我在台北搬過十三次家,那幾年大致保持著隨時會被房東趕走的戰鬥狀態,盡量不讓那些身外之物膨脹得太快,畢竟搬家很累。也因為半年到一年之間就要移居,莫名其妙就被迫斷捨離,那時候也沒有斷捨離這麼哲意的說法,頂多就是整理跟丟棄的行動概念。說起來是相當漂泊的一段日子,還好那時候夠年輕夠堅強,不至於抱怨命運太坎坷。晚上可以躺下來睡覺的地方就是家了,沒有計較太多。

◆米果曾經提到,帶著歲月情感的禮物,是斷捨離時難以輕易割捨的;而徐玫怡在整理家中物品時,看到兒子過往的畫作,也完全捨不得丟棄。如果珍貴的物品最終得丟棄,兩位會想對它們說什麼呢?

米果:唉,講到這個,又會想要哭一下。
我確實曾經「誤棄」了一些重要禮物,所謂誤棄,是整理當下,自認為做了充分告別,也說服自己,要一直記得禮物入手當時的感動,甚至會用手機拍下來,成為圖像檔案之後,也算是收藏或相處了,但似乎不是這麼容易。
來到人生後半段,隱約想起過去似乎有過這東西,但到底去了哪裡呢?往往徹底遺忘,導致什麼線索都沒有,就像不曾擁有過,這樣好像真的很無情。所以,當真下了決心要告別時,會演起內心戲,感謝多年來的陪伴,真是辛苦了,以後若我遺忘了,拜託原諒我吧!
徐玫怡:真的,孩子的畫如果不是媽媽收藏著,那些畫都不會有意義。目前我還是留著幾本兒子畫的漫畫,當作我的歡喜之物。直到有一天我捨得下。哪一天呢?我還不知道。
我不會對它們說話,這是我個性上務實的一點。對東西說話要幹嘛呢?我只會問我兒子:「ㄟ,媽要丟你小時候的漫畫了,OK嗎?」當然我兒子一定會說,丟啊,隨便妳。那我就會順著他的話,丟掉。

試閱文字

內文 : 差不多要開始整理了吧!

人生就是反覆在做「得」與「捨」的抉擇,
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抉擇,如果沒有像掃毒軟體一樣定期執行,
每天每天累積下來,執行一次就要「跑」很久……
原本以為,年紀大了,膠原蛋白會流失,所以臉部開始鬆弛,出現細紋,總之就是顯老。骨質也會流失,所以蹲不下去又站不起來,小小跌倒或碰撞就容易骨折。沒想到有一種能力流失得更快,卻很少察覺,或乾脆忽視,我認為那應該是收納整理的能力。
如果沒有定期反省並意識到收納整理能力的流失,人就會慢慢被雜物包圍起來。雜物也不是很願意被定義為雜物,一開始那些東西是被主人視為可以保存珍惜或裝飾收藏的心頭好物,能力許可的時候,為它們準備足夠放置的空間,櫃子不夠就再買一個櫃子,抽屜不夠就買各種尺寸的收納箱,直到東西越堆越多,越堆越雜,沒辦法斷捨離的結果,就是放置不管,或不是不管,而是不知道怎麼管。有時候把雜物堆一堆,用一塊花色美麗的布覆蓋起來,或收進一個小倉儲或小房間,不去開門就好。一放好幾年,偶爾打開來看,發出驚呼,「原來有這東西啊」,但也不能怎樣,立刻又把它們藏好。
回憶也跟雜物一樣,不是不見了,而是塞在角落,不去回想,就會遺忘。
人生原本就是日復一日的堆積與清理,身體的腸胃排泄功能即是每天默默進行這些程序的無名英雄,腸胃一怠工或躁動就很麻煩,所以便祕跟腹瀉才使人煩惱。身體內的堆積與清理往往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吃進去再排出來,不管是昂貴美食還是廉價粗食,入口當下的口感跟結帳當下的金額雖有差別,之後就變成一樣的東西了。
但我想到人生最難的整理,應該是那些身外之物吧!明明不在身體裡面,卻共同組成一整個人生。
自嬰兒期開始,我們就慢慢累積身外之物。喜歡的玩具,習慣抱著睡的小被被或絨毛娃娃,第一本自己買的書,第一套蒐集的郵票,初戀情人送的項鍊,沒有數位相機之前那些柯達富士或柯尼卡沖洗出來的相片以及每本都很重的相簿……諸如此類。一旦有紀念意義就更捨不得清理,害怕一丟棄就沒了記憶,久而久之恐怕成為寡情的人。即使沒有紀念價值但入手當時花了不少錢,有了金錢的重量,就更捨不得丟。說穿了,人生就是反覆在做「得」與「捨」的抉擇,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抉擇,如果沒有像掃毒軟體一樣定期執行,每天每天累積下來,執行一次就要「跑」很久,只是軟體自己會跑,關於自身的收納整理可沒辦法交給程式去處理,這才是最困難的地方。

家裡的祕密黑洞

最近終於懂得反省,過去那些年,
究竟以什麼心態,或如何失控的採購慾望,
把那麼多東西放上高處那個黑洞。
每個人的家裡應該都有祕密黑洞,我家有,爸媽家也有,你家應該也有。
黑洞的形體可能是抽屜,最靠近牆角的抽屜或書桌最底層的抽屜。也有可能是位置比較高的櫃子,或不常開啟的櫃子。或是個鐵盒子,類似餅乾盒。或是紙箱,或透明收納整理箱,也可能是個隨手拿來的購物紙袋。各種不同材質形體,大小體積不拘,最後都變成祕密黑洞。
所謂祕密,倒也不是什麼不能說與人聽的祕密,而是黑洞裡的東西,擁有謎一般的來路,加上時間沉澱,彷彿身世成謎,無人相識。
黑洞裡面塞滿當初可能不知道要幹麼,或猶豫著該留還是該丟,或基於某種暫時還釐不清自己與物品究竟何種關聯的東西,做不了決定或不想做決定時,只好先塞進洞裡,從此不見天日。那些東西在黑洞裡可能度日如年,可能受潮,有了鏽漬斑點,越早被丟進去的東西,越容易被擠進角落深處,或被堆疊在底部不能喘息。一個黑洞的空間用罄時,再開啟另一個黑洞,若能定期清理當然最好,但黑洞之所以是黑洞,往往五年或十年或更久都無法從那種狀態脫身,否則也不夠格稱之為黑洞。
譬如我家的黑洞,主要是一個靠牆邊的櫃子,有兩扇門打開的那種小櫃子,裡面分成上下兩層。上層塞滿各種線材,塞進去當時,可能覺得往後應該會用到,幾乎是打開櫃門就快速塞進去,久而久之,那些線材呈現互相纏繞糾結的狀態,好像蚯蚓的巢穴,時間一久,完全忘記那些線材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可能是二十年前的電話線,十年前的網路線,或電腦螢幕連結主機的D-sub線或DVI線。因為科技演進,接頭格式不斷推陳出新,都不曉得哪一種比較新,或哪一種已經被淘汰了。
櫃子下層是各種外包裝紙盒,紙盒裡面還有各式保證書。塞入當時,可能覺得若在七天鑑賞期出了什麼問題,應該要放入原包裝盒子退換貨才行,當初的謹慎似乎沒錯,但堆積久了,原產品已經遺失或故障,盒子跟保證書卻依然躲在黑暗的櫃子裡,怎麼想都有點淒涼。

丸井百貨的淺藍色大衣

不管是斷、捨、或是離,都讓我幻想衣物也有擬真的人類情緒,
我們隔著回收箱的兩端,向那段甜美的青春說再見。
終於,還是跟那件淺藍色大衣告別了。來來往往猶豫不決,折騰了數年,幾度做了決定,後來又因為捨不得,重新掛回衣櫃。人若念舊,加上舊物又有回憶沾黏的情感,捨棄的想法往往加深了絕情的內疚。對那件淺藍色大衣,就是這種情緒。
那年,在新宿東口位於紀伊國屋書店隔壁的日本語學校上課,傍晚放學之後,會從對面的丸井百貨樓梯走往B1的地鐵聯絡通道,有時候晃去地下街,或直接鑽入熙來攘往的車站,搭山手線去池袋換車回宿舍。是愛漂亮的年紀,很喜歡看衣服買衣服,當時日幣對台幣的匯率算法,大約是把日幣定價除以四,但是房租與生活費都不便宜,花在打扮穿著的錢,還是要懂得盤算。
過了半年,天氣逐漸轉涼,東京街頭的女生開始穿起各種長度的大衣,有長度在大腿左右的短大衣,也有長及小腿的長大衣。比較普遍的是米色風衣,腰帶束在背後打一個結,約莫是日劇《東京愛情故事》的風格,當鈴木保奈美還是赤名莉香的那個九○年代。
只是當時並沒有跟風買了米色風衣,而是在每日傍晚放學途中經過的丸井百貨,發現一件淺藍色毛料大衣,剪裁俐落簡單,有樸素的小尖領,長度約在膝蓋左右,兩邊斜插口袋,幾顆大鈕釦像探出頭的小精靈。我原本不是很喜歡淺藍色,但是這大衣的淺藍卻有一股嫻靜氣質,比印象中的淺藍還要暗一點,但不到黯然或感覺厚重,總之有著旁觀者的恬靜,不是太顯眼。
每天下課都會順道走去丸井百貨看看那件淺藍大衣還在不在,終於決定在真正的冬天來臨之前,刷卡買了下來,當時日本已經進入泡沫經濟崩壞期,我記得拿著大衣到櫃檯結帳時,店員還問我刷卡要不要分期,當時也不曉得是日文沒有那麼流利,還是不懂分期是不是需要加付利息,總之就很逞強地揮手說不用。
那個冬天開始,直到隔年四月返回台灣,只要出門,都一直穿著那件淺藍色大衣,學東京的女生搭黑色厚毛襪,遇到下雪也不畏冷。走在路上,頂著大樓逆風,想像自己就是日劇裡的赤名莉香。
那件淺藍色大衣後來陪伴我超過十幾年的寒冬,返回職場之後,冬天只要穿著黑色厚毛襪,搭上高跟鞋或短靴,披上大衣瞬間,自以為氣場強到不行。
後來,漸漸不流行老派的毛料大衣了,可能也覺得淺藍色並不容易搭配,加上各種輕薄的發熱羽絨外套流行起來,相較之下顯得笨重的大衣就被塞入衣櫃角落,往往一整個冬季都沒有上場,又覺得一季只穿過一、兩回就要送乾洗,似乎不划算。那件大衣就被套在上一回從乾洗店拿回來就沒有離開過的透明塑膠套裡,也不知道是保存出了什麼問題,雖然沒有起毛球,但袖口漸漸出現黃漬,布料表面摸起來比較粗糙,還有一股無法形容的氣味,幾度在大太陽底下曝曬,那氣味依然無法消散,不知道是溼氣,還是因為寂寞而流下的淚痕。
之後又過了好幾年,就維持著不會拿出來穿,也不知道怎麼處理的狀態。每每萌生想要拿去舊衣回收箱的念頭,又因為過去那段美好的革命情感使然,立刻就把念頭壓下去,畢竟我們一起去過下雪的日光、箱根、小樽、函館、札幌、九州、長野、金澤,一起在JR月台哆嗦著等待列車進站,而我也總是喜歡投幣買一罐BOSS咖啡,將滾燙的咖啡塞進大衣口袋彼此取暖。那些年,自以為是日劇走出來的赤名莉香,完全是因為這件淺藍色大衣啊!
最近終於還是決定把那件淺藍色大衣投入舊衣回收箱。不管是斷、捨、或是離,都讓我幻想衣物也有擬真的人類情緒,我們隔著回收箱的兩端,向那段甜美的青春說再見。那一頭的淺藍色大衣有了歲月留下的痕跡,這一頭的我已經沒有二十代的青春光澤,就算一直留著,也沒有偉大到往後可以被拿出來當作文物陳列的程度,那麼,就在這裡告別吧!穿著大衣當時的美麗,就留在記憶跟相片檔案裡,任何時候都能相會。
即使做了儀式一般的堅強告別,當晚還是夢見深夜下樓走到舊衣回收箱,鑽入箱底拚命翻找那件淺藍色大衣。驚醒之後,更加確定,那就是牽掛。
想起小時候,家裡有個舊舊的木頭衣櫥,最下層大抽屜拉開之後,有母親年輕時候穿過的兩條百褶裙,用白色薄紙捲起來包覆著,好像是什麼重要的青春證物。那時母親很常說,還未生小孩之前,是相當夢幻的二十四腰,後來當然不可能再穿得下那兩件有著漂亮碎花的紗狀百褶裙。不曉得最後把裙子給了誰,但是母親衣櫃裡面類似那種厚重的毛料長大衣,或是哪一年在委託行買的洋裝套裝,入手當時哪一件不是被讚許為永遠不退流行的款式,當真被穿壞的機率小之又小,往往是不常穿,或有更時髦的新衣粉碎了永遠不退流行的說詞,剩下的就只有穿著那件衣服的回憶可以拿出來溫存,衣服變成證物,人生的證物。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物件與人的關係、物件與記憶的關係,越整理越成熟,越整理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