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吉男孩: 他的破框與跨越 | 誠品線上

Pageboy

作者 Elliot Page
出版社 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佩吉男孩: 他的破框與跨越 :──寧願活著痛,也不要躲著活──主演《鴻孕當頭》《全面啟動》《雨傘學院》獲選《時代》雜誌百大最有影響力人物首位登上《時代》封面的跨性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寧願活著痛,也不要躲著活── 主演《鴻孕當頭》《全面啟動》《雨傘學院》 獲選《時代》雜誌百大最有影響力人物 首位登上《時代》封面的跨性別者 艾略特.佩吉唯一親筆自傳 這不僅僅是突破框架和跨越性別的故事, 更是世上任何人找到真實的自己, 必經的成長旅程…… ★「展現真我是一生功課,本書正是領航指南。」──潔美李寇蒂斯,奧斯卡女星 ★《紐約時報》《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排行榜TOP 1 ★《ELLE》《The Week》《Salon》《Bustle》等媒體評為最受期待的書 ★全球版權售出加、英、澳、巴、法、德、義、日、荷、西、葡等16國 2008年,佩吉因演出電影《鴻孕當頭》一炮而紅, 才21歲便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從此開啟好萊塢大門。 從《X戰警》、諾蘭《全面啟動》,到伍迪艾倫《愛上羅馬》, 觀眾開始在商業大片中看見佩吉兼具魅力和故事性的身影。 🌈越靠近鎂光燈中心,身後的陰影就越深 佩吉4歲時,就意識到自己跟其他女孩不太一樣, 年幼的他經常問母親,自己可不可以「當男生」? 求學期間,他屢屢因為性別氣質而遭同儕霸凌; 事業走紅後,業界人士還老是告誡他不可公開出櫃。 當一名電影巨星當眾羞辱佩吉,無人跳出來阻止; 當其他男演員身穿T恤和牛仔褲出席首映會, 同樣衣著輕便的佩吉竟被迫套上洋裝,只因他是「女生」。 在大銀幕後,隱瞞與否定都讓佩吉身心交瘁,深受憂鬱症折磨。 🌈人生的跨越,是對自己誠實、對他人坦承 直到2014年,佩吉參加人權戰線(Human Rights Campaign)論壇, 首度公開自己是酷兒,此舉不只獲得讚賞,也招來了謾罵。 面對無止境的惡意,他不屈服,反而說: 「那是我這輩子為自己做過最重要的事情。 無論出櫃是否以另一種方式將自己暴露在外, 進而變得更加脆弱,全都值得。」 過去,他是一名「女演員」,被好萊塢的標準禁錮, 深陷追尋夢想與隱藏自我之間的掙扎…… 但佩吉持續拼湊完整的自己,誠實面對心之所向, 33歲,他終於宣布自己是跨性別者,發出真正的聲音。 🌈脫去二元框架,你我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在這本自傳中,佩吉回憶童年及青少年時期如何摸索自己的性向和性別, 揭露他在好萊塢拍片遇見的人事物,他曾經歷的美好愛戀和辛酸失去, 以及他如何接納自己、也與家人和解的漫漫過程。 「在這個世界上做一個人意味著什麼? 我們都是相互聯繫的,我們都分擔著痛苦, 在自己的小盒子裡掙扎。」 佩吉的文字,具有一股貼近人心的柔軟力量, 彷彿你正和他一同細數最初對自己的認識、對愛的悸動、對夢想的期盼, 並慢慢從生命沉積的傷痛、從別人賦予的框架中走出來, 跨越了二元,生命其實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佩吉男孩》,寫給所有正走在自我探尋這條路上的人, 在本書中,你會發現無論自己多麼不符合旁人眼光,你其實沒那麼古怪。 你並不孤單,而是值得平等完整的愛。 【迷誠品編輯推薦】標題|盤點5位為性別平等發聲的名人,打破框架做自己的人生藝術家撰文|迷誠品內容中心台灣變裝皇后Nymphia Wind妮妃雅,今年在全球最知名的變裝舞台《魯保羅變裝皇后秀》中,贏得了本季總冠軍,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獲封變裝皇后的台灣人!他用自己的創作和故事,不僅讓全球看見台灣,也讓更多人認識和支持性別的多樣性。☞點此進入迷誠品閱讀文章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各界名人動容推薦】李屏瑤│作家翁煌德│影評人「無影無蹤」膝關節│台灣影評人協會副理事長蔡康永│作家、主持人蔡瑩芝│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政策倡議主任潔美李寇蒂斯│美國演員、奧斯卡最佳女配角阿洛克.瓦德-梅農│美國作家、表演藝術家「沒想到從《鴻孕當頭》走紅之後,艾略特.佩吉在幕後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性別認同議題,近年更勇敢地走出屬於自己的認同之路。這本書記載了種種細節,值得更多溫柔的眼光解讀他的故事。」──膝關節,台灣影評人協會副理事長「展現真我是一生功課,本書正是領航指南。」──潔美李寇蒂斯,美國演員、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熱情、深刻、動人,極具深意。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跨性別的書,而是關於做為人類的意義。」──阿洛克.瓦德-梅農,美國作家、表演藝術家【國際媒體讚譽】「雄辯且引人入勝,《佩吉男孩》是一本情感濃厚的作品,以充滿意象的散文呈現。『讓我與你一同存在就好,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幸福。』讀到這裡,我幾乎落淚了。佩吉的懇求是微不足道的,卻也令人感覺非常重要。」──《華盛頓郵報》「強而有力。」──《紐約時報》書評「生動、悲傷,而且令人心碎……佩吉恰好在一年多前開始寫這本書,出版的此時此刻,跨性別族群面臨的危機甚至比他開始寫作時更巨大。」──《洛杉磯時報》「讀《佩吉男孩》就像聽朋友說話一樣,他話語中的真誠不容錯過,現在正是閱讀這本充滿人性且出色的文字作品的絕佳時機。」──《美聯社》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艾略特.佩吉(Elliot Page)演員、製作人、導演、作家,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在加拿大以電視劇開啟演藝生涯。2005年步入電影圈,以獨立製片電影《網交陷阱》(Hard Candy)引起外界目光。2007年,以電影《鴻孕當頭》(Juno)走紅,並以此片獲得獨立精神獎最佳女主角、入圍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2009年,參演美國電影導演諾蘭的大片《全面啟動》(Inception),讓佩吉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代表作還有影集《雨傘學院》(The Umbrella Academy)、電影《扣押幸福》(Freeheld)等。2008年,佩吉獲《時代》雜誌(Time)提名為百位最有影響力人物。2014年,參加由人權戰線(Human Rights Campaign)所主辦的「發光時刻」論壇,於演說中公開出櫃為女同性戀。2020年,宣布自己是跨性別者,並更名為艾略特.佩吉。《佩吉男孩》是他的第一本書。譯者簡介 艾平台灣高雄人,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性別研究碩士。喜歡為故事服務。聯絡方式:iveping@gma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好評推薦作者序/掙脫框架,成為全然的自己1. 寶拉與我2. 性向猜猜樂3. 我可不可以當男生?4. 和媽媽共度的美好童年5. 微不足道的塵埃6. 青春期的恐怖場景7. 寂寞的孩子8. 理想還在半路上9. 陌生的惡意10. 一場又一場同理心練習11. 只是開玩笑而已12. 在電影圈弄丟自己13. 一切就此展開的時刻14. 媽,我是同性戀15. 心碎的戀愛16. 存在於自己的身體裡17. 說不出口的話18. 自我意識的成形19. 鏡子中的女孩20. 再靠近一點點21. 坦蕩的存在22. 別闖陰陽界23. 我的性別不安24. 出櫃之後,真正愛過25. 我所選擇的家人26. 尋覓答案27. 跨過去的入口28. 難以言喻29. 暴力蜜桃致謝歌詞版權標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佩吉男孩: 他的破框與跨越
作者 / Elliot Page
簡介 / 佩吉男孩: 他的破框與跨越 :──寧願活著痛,也不要躲著活──主演《鴻孕當頭》《全面啟動》《雨傘學院》獲選《時代》雜誌百大最有影響力人物首位登上《時代》封面的跨性
出版社 / 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494510
ISBN10 /
EAN / 9786263494510
誠品26碼 / 2682462559005
頁數 / 336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
掙脫框架,成為全然的自己


這些年來,寫書的念頭在腦海中浮現過幾次,但感覺就是不太對勁,說白一點,根本就不可能做到。過去,我連坐著都很吃力,更遑論維持一個足夠專注的狀態,來完成這樣一項任務。我的腦力一天比一天枯竭,有個滴滴答答的聲音響個沒完,企圖掩飾與控制我的不安。
但現在不同了,現在煥然一新。我終於能和自己在這具身體裡共處、共存——打上幾個小時的字,狗狗阿莫趴在一旁晒太陽,我的背挺了起來,思緒也安靜許多。如果沒有一路上獲得的醫療照顧,我不可能有機會享受這股過去無法想像的滿足。隨著社會對於性別肯認照護(gender affirming care)的攻擊漸增,逼迫我們噤聲的壓力加劇,此刻似乎是將想法化為文字的時候了。
所以我提筆,懷著感恩與害怕的心情,直接和你說話。跨性別者面臨的身體暴力日益增加,我們的人性經常被端上媒體「討論」。而當我們有機會親自述說自己的故事時,酷兒的話語又太容易被針對、被挑毛病,甚至更糟,被概括——將單一的經驗視為整體。酷兒和跨性別者有無限多種姿態,我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如同我將於後面的內容中提到,我們都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而我希望透過訴說我的真相,為宇宙再添一粒,以驅散長期包圍在酷兒和跨性別生命周邊的諸多誤解。如果你還沒這麼做,我建議你快去聆聽來自其他LGBTQ+作家、社運人士及一般個人的聲音,那些廣泛且多樣的聲音。
跨性別解放運動影響著我們所有人。我們每個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既愉悅又沉重地理解著性別、經驗著性別。正如美國跨性別社會運動者費雷思(Leslie Feinberg)在《跨性別解放》(Trans Liberation)中所說:「這場運動會給人更多的空間去呼吸,去成為自己。讓人繼續朝深處挖掘,找尋做自己的意義。」
在寫這本書時,我盡可能地試著記清每個瞬間,想不起細節的時候,便去請教與我共享該段經歷的人,期望能讓內容更清晰。為了保護某些人的身分,我換掉了幾個人名,一些細節也做出必要的修正。我在某些段落使用了過去的舊名和代名詞稱呼自己,針對部分情況,談到過去的我時,這麼做似乎是對的選擇,但並不代表我歡迎其他人也這麼做。
此外,同樣重要的是,雖然性別(gender)與性向(sexuality)在我的生命中始終互相對話,但兩者不可混為一談。以酷兒的身分出櫃,和以跨性別者的身分現身,是截然不同的經歷,而當我從他人的期望中掙脫,「我是誰」的概念便也隨之演變。這些記憶構成的敘事是非線性的,因為酷兒性(queerness)本身就是非線性的,是曲折纏繞的諸多過程。前進兩步,後退一步,我的人生花了很多時間朝真實一一削減,一邊害怕會導致崩解。我刻意讓這種心情在紙上呈現。從很多方面來說,這本書是我解開自己的故事。
寫作、閱讀,以及分享自身經歷,是挺身反抗那些想讓我們閉嘴之人的重要一步。我想說的不是什麼新鮮或深刻的事,也並非聞所未聞的創見,但我知道書本曾經幫助過我,甚至拯救了我,所以,或許這本書也能幫助某個人,讓某人不再那麼孤單,讓某人感到被看見,無論某人是誰,無論某人正走在什麼樣的道路上。謝謝你想要閱讀關於我的故事。

試閱文字

內文 : 2. 性向猜猜樂
艾倫.佩姬性向猜猜樂——我掃過標題,臉上失去血色。這是《鴻孕當頭》人氣正旺時,《村聲》(Village Voice)雜誌登出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麥可.穆斯托(Michael Musto)。我迅速掃過文章內容。麥可對一位二十歲少女的性向大加臆測,並做出總結:「早就該爆出來了,她到底是不是?就是那個,你知道的,蕾絲邊嘛!她的穿著打扮的確很……你懂的,很T……讓我們來把這些臭女同志的線索串起來吧。朱諾到底是不是『那個』?」
一夕之間,我成了眾所矚目的焦點,但早在我還住加拿大的時候,「臭女同志」這個稱號便屢屢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上了高中後,霸凌招數翻新,從班上人氣女孩的冷嘲熱諷,變成強押我進男生廁所這種相對戲劇化的舉動。我被推進去,陌生而刺鼻的尿味撲來,我豎耳等待,等他們的笑聲散去、越盪越遠——離開時卻迎面撞上板著一張臉的英文老師,嚴肅地盯著我說:「去我辦公室!」我道歉,沒說我是被逼的。
霸凌升溫的不久前,為了參加足球比賽,我和一位名叫費歐娜的女孩成了室友,一起住在聖法蘭西斯薩維爾大學(St. Francis Xavier University)的宿舍裡。該所大學位於安蒂崗尼希市(Antigonish),就在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Nova Scotia)的西北端,距離布雷頓角(Cape Breton)只有幾步之遙。學校會定期舉辦蘇格蘭境外現行最久的蘇格蘭高地運動會(Highland Games)。
我至今仍記得費歐娜的笑聲。我能從一片噪音中辨認出來,她的笑聲會穿過所有雜訊,鑽入我的雙耳,在我身體裡膨脹。我很想靠近她,想要她渴望我。我是隊上的右翼中場,速度快,個頭矮小但拚勁十足。她則是清道夫,我們隊的最後一道防線,同時也跟踢中路中場的球員一起擔任雙隊長。她是天生的領導者,有威望,但為人親切。她很罩。我愛看她踢球——強勁、流暢,而且帶著一股令我羨慕的自信。我深深著迷。
我們躺在硬邦邦的床上,各自占據房間的一側,牆面覆著一層廉價的深色木材。我盯著天花板,深吸一口氣,不確定要憋著,還是吐出來好?這種感受相當奇妙,彷彿在偷看一種未來的可能性。
「我覺得我可能是雙性戀。」我沒頭沒腦地說,從來沒對任何人吐露過類似的話。
「不,你才不是。」她立刻回應,是個下意識的反射動作,並且咯咯笑了起來。
這一次,她的笑聲既無情又刺耳,但我還是想和她一起笑。同性戀真是可笑又糟糕,不是嗎?光是在健康教育課上出現「同性戀」這個詞,就會引發一陣竊笑,放學後回家看的那些情境喜劇更是雪上加霜。每次別人或我自己拿同志開玩笑,那個玩笑都會堵在那裡,像是卡在鞋底上的屎。聚光燈從舞台右側移到舞台左側,我會圍著它跳踢踏舞,像條落水狗,急著想甩掉它,把它甩出去。
我想不起來之後我們又聊了什麼,只記得迴盪的笑聲,還有硬邦邦的床面。
我睡不著,凌晨五點左右溜到亮著日光燈的走廊上,坐在地上看起書。美國小說家馮內果(Kurt Vonnegut)是我這輩子第一位真正喜歡的作家。我正在讀《夜母》(Mother Night),一本談論道德灰色地帶的小說,馮內果寫道:「我們是我們所假扮的樣子,所以我們得小心選擇要假扮什麼。」我獨自坐在走廊,咀嚼著這些字句。恥辱感以穩定搖擺的頻率在我體內震盪。有什麼東西正在從我的指縫間流失,不可能抓得住。我靜靜等待太陽升起。
所有人都會在公共區域一起吃早餐。菜色有提姆霍頓咖啡店的貝果,以及一大袋某位家長送來的柳橙。大人會在一旁看著我們,邊享用著他們的咖啡。我安靜地用餐,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費歐娜,覺得還是先避開比較好。我抓起護脛,打算早點去球場為比賽暖身。
「臭女同志。」從某處傳來的詞彙賞了我一記耳光,還搭配上某種我日後會相當熟悉的惡劣嘲諷表情,彷彿在幸災樂禍:哈,我跟你才不一樣。說話的人是費歐娜一位人緣好的朋友。真的很傷人。那是種被孤立的痛,一句看似無心的話,實則難以抹滅。
生活在那之後就變了調。某些東西被斬斷。我能察覺那些交頭接耳,那些能量的轉變,還有流言蜚語。也許是好事?搖搖欲墜的牙總得拔掉。

如果艾倫是女同志怎麼辦?
幾個月之後,爸爸和我回新斯科細亞省的洛克港(Lockeport)拜訪奶奶,那是個位於南岸區的小漁村,人口只有五百多人。一艘艘漁船停在港邊,沿著長長的碼頭排成一列,船身顏色彷彿聖誕節的彩燈。磨舊的黃,褪色的紅,各種不同色調的藍。一張新斯科細亞的明信片。
我還小的時候,每年的七月一日,爸爸都會帶我回洛克港。這是個在我家鄉被稱為「加拿大日」的節日,和美國的獨立紀念日很像,但少了一點從皇室獨立出來的味道,更像是「加拿大的生日」。身為一個從小在新斯科細亞長大的白人小孩,我對我們的歷史和定位一無所知。無論是過往犯下種族清洗的嚴重程度、系統性的種族歧視,或是種族隔離制度,都沒有人教過我。
我以為加拿大日不過是放放煙火、走走遊行、在教堂地下室吃吃草莓海綿蛋糕的日子,加上我最喜歡的活動「爬油柱」──一根又長又細的圓木平放在碼頭上,一端朝海港突出,離水面有一大段距離。堅硬的木頭上塗滿厚厚一層豬油。伸向大海那側的圓木末端放著另一大塊豬油,底下壓著一堆現金,讓參賽者去搶。說穿了,只有兩種方法能做到:第一種,趴著過去,速度要慢,小幅度地向前移動,然後再慢下來,但這種方法通常都以失敗收場。第二種,成功的關鍵似乎是盡可能用最快的速度滑行出去,盡可能地把錢掃下去,然後投奔大西洋的冰冷懷抱。浮上水面後,在酷寒的海水中撿拾那些掉下的鈔票。海鷗會在上方盤旋,朝漂浮在海面上的豬油俯衝。不,我從來沒試過。
奶奶還住在爸爸從小長大的那棟房子。那是一棟兩層樓的矮房,有三間臥室和白色的牆板。房子的後方是森林,一望無際的森林。對街則是我爺爺的雜貨店,佩吉商店。這家店至今還在,雖然我不確定店名現在叫什麼。他們裝了一台加油機。
二樓的臥室之間有一座長型的衣帽間,可以從一間通往另一間。我還小的時候常常躲進裡頭,想像自己舞進一處異想世界,門是那麼的小,彷彿為我量身打造。我會拉扯燈泡上的鍊條開關,讓裸露在外的燈泡照亮我的寶物收藏。這一幕非常有演電影的感覺。我會察看一箱箱子彈,仔細檢視,眼睛瞇得像位珠寶商,對於如此小的物品竟能殺死穿梭於森林的雄鹿而感到著迷。牠們健壯的身軀高速奔馳,看起來雄偉至極,不可能被這麼迷你的物品擊潰。
「丹尼斯,如果艾倫是女同志怎麼辦?」奶奶趁我們都坐在她的陽光玻璃房時問我爸爸。她的語氣和平時發表種族歧視言論時一樣尖銳。倘若套用艾拉妮絲.莫莉塞特(Alanis Morissette)版本的諷刺來做總結,說這句話的奶奶,與我剛出生時,送一隻爪子和耳朵上印著彩虹的熊玩偶給我的奶奶,是同一個人。那時的我十六歲,剛為一部接演的電影剃頭。電視轉播著多倫多藍鳥隊的比賽,棒球是奶奶最喜歡的運動,而她最支持的球隊是多倫多。還是波士頓?那次是她過世前我最後幾次見到她。我很好奇,假如她現在還活著,會對她的孫子有什麼看法?我不覺得她還會挑彩虹的款式。有些人確實是會變的。

在好萊塢,被藏起來的小酷兒
《鴻孕當頭》大紅時,恰好是諸多同業告誡我千萬別對外張揚同性戀身分的時候。他們說那樣做對我不利,該為自己留後路,要相信這麼做對我最好。所以我穿上禮服,化好妝,給攝影師拍照,將寶拉藏起來。
我受憂鬱症所苦,恐慌症發作得厲害,劇烈到快要崩潰的程度。我幾乎無法正常生活。麻木、沉默,胃裡彷彿有根釘子,我無法開口訴說自己有多痛苦,畢竟「我的夢想成真了」,至少別人是這樣說的。我打發自己的感受,嫌自己小題大作,譴責自己不知感激。我太過愧疚而不敢承認自己受傷了、失能了,不敢承認我看不見未來。
讀完穆斯托的文章後,我打給經紀人,但最後,我們只獲得一篇後續的部落格文章,裡面詳細記載了他們的談話內容:「『懷疑一個人是不是同性戀,又不是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我氣得大喊。」說得沒錯,揣測他人是不是同性戀,既不傷天,也不害理,但此舉之所以輕率又危險,是因為寫作者忽視了被議論的那位年幼酷兒究竟經歷過什麼。
《鴻孕當頭》在多倫多國際影展首映上獲得相當熱烈的迴響。當時的我並沒有聘請私人公關,這是因為先前發生過一件事,讓我決定自己來。有名純真的青少年問:「你看過《西娜公主》(Xena)嗎?」卻獲得公關這樣的回答:「沒有,因為我不是女同性戀。」我很高興不必再和那位公關共事,她的回答完全體現了好萊塢為人詬病之處──虛假、空洞、恐同。話雖如此,我還是沒有準備好,也沒有足夠的經驗能獨自駕馭這突如其來的人氣。
在加拿大以演員身分長大的感覺很不一樣,尤其是我小時候那個年代。加拿大並沒有凡事追求光鮮亮麗的文化,也沒那麼迷戀閃閃發亮的東西。那些不得不包裝自己的要求,是在《鴻孕當頭》之後才出現的。
我原本打算穿牛仔褲和一件「類」西式的襯衫去參加《鴻孕當頭》的全球首映會。我覺得這樣搭配很不賴,而且有領子。不錯看吧?我心想。福斯探照燈影業(Fox Searchlight Pictures)的公關團隊得知我的造型後,緊急把我抓去布魯亞街(Bloor Street)上的霍爾特倫弗魯精品百貨公司,搞得一陣雞飛狗跳,完全是標準的好萊塢作風。我建議穿西裝,但他們說我應該穿禮服配高跟鞋。他們和導演討論了一陣後,我接到導演的電話。他同意他們的看法,堅持要我乖乖配合。另一明主演麥可.塞拉(Michael Cera)身穿運動鞋、休閒長褲和有領襯衫亮麗登場。我覺得他這樣穿很時髦。我很想知道,他們為什麼不帶他去百貨公司?我猜,他大概沒什麼需要遮遮掩掩的吧。他獲得認可,他做得很好。
被迫覺得自己不夠好、不正確,是一個需要被藏起來的小酷兒,同時,卻因為如此否定自己而受到大眾喜愛,這整個狀況成了一道滑坡,我記不得自己是從何時開始一直向下滑落。它就像一層黏在肌膚上的薄膜,怎麼洗都洗不掉。一股衝動湧現,想要把身上的肉給撕下來,這股衝動像是一種斥責——我變得跟身上的肉一樣令人生厭。
我待在洛杉磯的時間越來越長,參加《鴻孕當頭》記者會、會議,以及實際上整整為期兩季的「頒獎季」。在新斯科細亞,另一家媒體深入調查了我的性向,也許是想要打敗穆斯托的那篇「性向猜猜樂」。《法蘭克》(Frank)是一本總部位於哈利法克斯(Halifax),自一九八七年起發行的「雜誌」。他們視自己為時事諷刺型雜誌,其實更像是八卦小報。當時我人正在聖塔莫尼卡(Santa Monica),接到爸爸打來的電話,說我登上了封面。那是一張我在日舞影展的照片,上頭壓著大大的標題,寫著——艾倫.佩姬是同性戀嗎?
我當場崩潰。坐在朋友開的民宿的床上,我緊閉哭溼的雙眼,臉上沾滿淚水。拜託,請讓這一切只是場夢。求你了。
回到哈利法克斯後,我發現這本雜誌無處不在,雜貨店、加油站、街角商店……到處都是它的蹤影,無不站在架上問著同一個問題——艾倫.佩姬是同性戀嗎?寶拉會把它們翻到背面,藏在其他雜誌後面。有一次她還偷走了南岸區一間加油站的整落庫存。
那個夏天,我和寶拉在一起所嘗到的自由滋味,即將劃下句點。
寶拉的身影出現在報導的某張照片中,那是我們幾個人在一場派對上的合照。我至今依然記得那晚,我們聚在哈利法克斯其中一棟大樓公寓裡,那是一棟路上越來越常見、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大樓。該篇報導針對我們兩個是否正在交往有諸多臆測,仔細羅列各方流言。寶拉那時還沒向家人出櫃。我盯著那張照片,頓悟了一件事:照片一定是某個朋友流出的。我至今仍不知道是誰。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寧願活著痛,也不要躲著活──

主演《鴻孕當頭》《全面啟動》《雨傘學院》
獲選《時代》雜誌百大最有影響力人物
首位登上《時代》封面的跨性別者
艾略特.佩吉唯一親筆自傳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