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幸福: 安身安心, 生活時時都平安; 我和人和, 人間處處有幸福 | 誠品線上

人間有幸福: 安身安心, 生活時時都平安; 我和人和, 人間處處有幸福

作者 聖嚴法師
出版社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商品描述 人間有幸福: 安身安心, 生活時時都平安; 我和人和, 人間處處有幸福:知足是幸福的起點,欲望少一點,幸福就多一點。聖嚴法師以深邃的佛法智慧,引領我們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幸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人生無論順境、逆境,時時感恩,念念惜福,福氣將綿延不絕。以善念帶動善的循環,生活歡喜共好!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聖嚴法師(1930〜2009年)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編者序1. 真正的幸福 恭喜發財 惜福的生活觀 開啟幸福的密碼 知足是幸福的起點 珍惜現有的福報 人,為何而活? 身在福中要知福2. 知足常樂最快樂 什麼都不求 知足感恩就會富有 究竟是「需要」還是「想要」? 貪苦為本 清貧思想 戒貪得自由 化自私的欲望為奉獻的願望3. 感恩心帶來幸福 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以感恩心發願與迴向 感恩逆緣 用感恩的心消除怨恨 讓恩惠綿延不絕 時時感恩,淨土不遠 如何種植福田4. 開啟善的循環 我的方向──做好出家人的本分 新年「心」計畫 為善要讓天下皆知 彼此互為生命共同體 心六倫的新好生活 利人便是利己 同行不是怨家 科技發展新視界

商品規格

書名 / 人間有幸福: 安身安心, 生活時時都平安; 我和人和, 人間處處有幸福
作者 / 聖嚴法師
簡介 / 人間有幸福: 安身安心, 生活時時都平安; 我和人和, 人間處處有幸福:知足是幸福的起點,欲望少一點,幸福就多一點。聖嚴法師以深邃的佛法智慧,引領我們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幸
出版社 /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ISBN13 / 9786267345139
ISBN10 /
EAN / 9786267345139
誠品26碼 / 2682507255008
頁數 / 16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11x1 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140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新冠疫情過後,迎接而來的是好日子或苦日子?很多人擔憂經濟變動、極端氣候、國際局勢,美好年代將一去不返,其實,幸福掌握在自己心中,只要維持心的平衡點,對己知足常樂,對人感恩報恩,以此帶動善的循環,就能人人有福。

一般人認為的幸福人生,應該擁有權、利、名、位、勢,聖嚴法師則告訴我們,人生的價值不在於權、利、名、位、勢,而是在於平安、健康、幸福、快樂。知足才會幸福,對現有的生活心存感恩,而覺得滿足,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因此,二○二四年法鼓山以「人間有幸福──安身安心,生活時時都平安;我和人和,人間處處有幸福。」為年度主題,希望創造平安的幸福世界。法鼓文化編輯部特別精選聖嚴法師的智慧法語,與讀者分享知足感恩的幸福真諦,共創圓滿的和諧生活。

知足是幸福的起點,感恩已擁有的福報,認清自己是「需要」還是「想要」,不過分貪求,不隨欲望逐流,才能讓我們的內心富足。「多也知足,少也知足,沒有也知足」,便是真正的知足常樂。與人相處,若能常懷感謝,感恩逆緣逆境,將能不斷地茁壯成長。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福氣將能綿延不絕。

我們互為生命共同體,只要從改變自己做起,利人便是利己,將能感動他人、影響他人,以善念帶動善的循環,由個人擴展到家庭、社會,甚至運轉全球,分享共好的美善世界。

幸福不必外求,能懂得知福、惜福、培福、種福,必是有福之人;能分辨需要、想要、能要、該要,必具智慧之眼;能心懷感恩、感謝、感化、感動,必能廣結善緣。少欲知足能身心平安,感恩分享能生活和樂,時時修福又修慧,人間處處有幸福!

法鼓文化編輯部

試閱文字

內文 : 開啟幸福的密碼

幸福不一定是物質上、外境上的順利,而在於自己的心是不是平靜、是不是感到滿足、能不能喜歡自己?喜歡自己並安於現狀的人是最滿足的。安於現狀並不等於得過且過,而是清楚自己能夠做到什麼程度,並且努力去做,自然得到了回報和收穫,如此才會心存感恩而覺得滿足,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知足才能幸福

不知足一定不會幸福,另外,恐懼、排斥、妒忌都是造成不幸福的原因。所謂不知足,就是得隴望蜀,這樣會很痛苦。「生命就在呼吸間」,如果忘記呼吸是幸福的,而認為擁有身外之物才幸福,就一定不會幸福;錯把幸福寄託在身外之物、身外之名、身外之事上,一定不幸福。但也不是說物質全都要捨棄,生活所需的物品還是要,與自己相關及對他人有益的事,還是一定要管、一定要做。能夠付出多少,就看自己的能力和擁有的資源而定,再加上環境、時機的配合,這就是智慧!

逆向思考,常保幸福

以我個人的經歷來講,生命中的打擊和災難,有人為的、也有天災,但每一項打擊或災難對我來說,都是生命的養分。當熬過這些挫折和打擊後,就會轉換成自己的能量。本來是壓力、破壞及危機,在度過以後就會使我更上一層樓。

以我剛到美國時為例。剛抵達時,他們樣樣都準備得好好的,我一去就擔任佛教會副會長、寺院住持,加上正要開闢一座大道場,對我來說是前途無量。可是我自己選擇離開那裡,結果變成流落街頭的流浪漢。過去我沒有想過自己會當流浪漢,當時沒有地方住,每天背個睡袋、背包到處走。在這種狀況下,卻發現自己的生命力很強,從來沒有活在這麼大的希望裡。所以,這個生命歷程對我來說太有意義、太有價值了!

另外,臺灣曾發生過好幾次災難,像是九二一大地震、納莉颱風、桃芝颱風,還有SARS疫疾。每次災難後,我見到不少人從頹廢、消極的情緒轉變為積極,從旁觀者變成救災的參與者。有的人房子倒了或被水淹沒,甚至家裡有人往生,但他們很快就站起來自助助人,同時也成長了。例如我們有安心服務站、急難救援組織,主動與受災的民眾接觸,給予他們關懷,結果他們也親自參與救災工作,這樣就是因禍得福。照道理說,他們本來很倒楣,但是通過這些歷程以後,他們得到了幸福。而關鍵是,災禍、挫折或失敗並不會直接轉變為幸福,而是要靠自己不斷地提昇自我。

除了感恩自己現在所擁有的,還要思考如果失去了怎麼辦。這時,要感謝這樣一來自己能少一點負擔,這就是逆向思考。逆向思考很重要,不管發生任何事,好的不要想得太樂觀,因為可能隨時有不好的狀況發生;遇到壞的狀況也要懂得逆向思考,因為壞的狀況不可能一直壞下去,遇到任何轉機,馬上就是另一個天地出現。所以,「逆向思考」能讓我們常保幸福。

恭喜發財

中國人在新年見面時都會說恭喜發財,發的是物質的、有形的、有限的,而且很不可靠的身外之財。所以佛說財產為五家所共有,即是水、火、盜賊、惡政、不肖子;這五種因緣隨時隨地會把身外之物的各種財產,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因此,佛法教人重視的是「七聖財」,即是信、戒、慚、愧、聞、施、慧等七種道德的、心靈的、精神的、永恆的財產。

「信」是自信,知道自己有所能有所不能;是信人,用人者不疑;取信於人,對人誠實不欺。「信」也是宗教的信仰,一般宗教信仰神或上帝。佛教徒則信仰佛、法、僧三寶,相信三寶能指導我們的人生方向和安身、安心的方法。

「戒」使我們在生活上不糜爛、不狂亂,維持規律,保持健康;在語言行為和身體行為上不自害害人,不當做的不得做,當做的不得不做。

「慚」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足,自知當行善而尚未行善,不當作惡而做了惡業;知道自己的行為應該更好而尚未做到,便有慚於己,當力求改善。

「愧」是自省對於別人未能盡責負責,而覺得遺憾對不起,因此要提醒自己,全心全力地關懷人、幫助人、有益於人、感恩於人。

「聞」是聽聞佛法和一般學問,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養成隨時隨處博學多聞的習慣;除了專業的學問,也得無限地拓展通識的胸襟視野。

「施」是給予,《新約》曾說:「施比受有福。」老子說:「既以予人己愈多。」佛說:「布施功德,第一功德。」有東西可以布施,表示你已有福;想布施而有所不足,就要努力增加物質的、體能的、智慧的財富,因此在布施的過程中,自己先有了財富。

世上最可貴的是「智慧」財,最貧窮的是因為愚蠢而貪得無厭。如果有智慧,不但自己不起煩惱,而且能為別人解決問題,所以智慧對修行人和一般人都很重要。再說,用體能賺錢很有限,若用智慧賺錢則是無限的,可以四兩撥千斤,也可以化腐朽為神奇。這不是最好的財產嗎?

佛法雖也主張增加物質的財產,但更重視信、戒、慚、愧、聞、施、慧這七種聖潔的財產。(摘錄)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什麼是幸福?
如何擁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