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式工作學: 禪修follow me (8冊合售)
作者 | 聖嚴法師 |
---|---|
出版社 |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
商品描述 | 禪式工作學: 禪修follow me (8冊合售):「我每天都會告訴自己:『今天是一個好日子,雖然可能會遇到一些麻煩,但這對我而言是正面的機會,我要感謝它給我歷練的機會。』」 |
作者 | 聖嚴法師 |
---|---|
出版社 |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
商品描述 | 禪式工作學: 禪修follow me (8冊合售):「我每天都會告訴自己:『今天是一個好日子,雖然可能會遇到一些麻煩,但這對我而言是正面的機會,我要感謝它給我歷練的機會。』」 |
內容簡介 聖嚴法師的四它心法: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已經成為眾多人達成最佳工作狀態的心靈法則。套書精選聖嚴法師深具啟發的開示,專為解決上班族常見的煩惱,提供多種有效的放鬆禪法與紓壓心法,透過工作禪的訓練,讓工作變得輕鬆愉快,並以智慧應對種種困境。透過觀照自我和世界,掌握深層自信。 工作與其聽天由命,不如隨順因緣、掌握因緣、創造因緣,開創自己的道路。透過工作,讓家人、同事、社會都因我們的努力而得到幸福。如果說工作是一份儲蓄、是一本存摺,我們所存入的絕不只是薪水,還有成長的智慧、奉獻的心力、廣結的人緣……,掌握每次藉事練心的培福機會,讓工作成為我們的幸福存摺!
作者介紹 聖嚴法師(1930~2009年)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書名 / | 禪式工作學: 禪修follow me (8冊合售) |
---|---|
作者 / | 聖嚴法師 |
簡介 / | 禪式工作學: 禪修follow me (8冊合售):「我每天都會告訴自己:『今天是一個好日子,雖然可能會遇到一些麻煩,但這對我而言是正面的機會,我要感謝它給我歷練的機會。』」 |
出版社 / |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
ISBN13 / | |
ISBN10 / | |
EAN / | 4716795012901 |
誠品26碼 / | 2682411528007 |
頁數 / | 128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9×12.8×8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1393g |
提供維修 / | 無 |
適用年齡 / | 全年齡 |
內文 : 非做不可?
禪修者跟平常人同樣是人,但心態不同。同樣一樁事,在平常人認為是非常的重要,可是對禪修者來講,重要是重要,卻不是絕對的重要,乃是「平常的重要」,就是該完成的事,需要完成它;該去做的事必須去做,這叫作「重要」;但「不是絕對的重要」,這又是什麼意思?就是該做的事,是從你的觀點、角度看,那是一種責任、良心,但如果因緣不許可你做,也就沒有什麼不得了。
*不是絕對的重要
這個世界上沒有非做不可的事,也沒有非你不可的事,這就是「雖是重要,但不是絕對的重要」。為什麼沒有絕對重要的事?因為「因緣」不可思議;成功和失敗,都不是僅僅靠你一個人的主觀條件所能決定的,只要客觀的條件或因素改變,你主觀的條件就會受到影響。
諸位一定有聽說過:「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句話意思是:有意要種花,花不開。這是什麼原因呢?或許因為那土壤不適合種花,或許那個季節不適合種花,那個氣候不適合種花,所以那個環境也就不是種花的環境了。
*成敗得失非自己能決定
而隨便插一支楊柳在泥地裡,柳樹就長起來了,即「無心插柳柳成蔭」。為什麼呢?這也不是因為你把這棵柳樹種活了,而必須是那裡的環境恰好適合柳樹生長,那時的氣候就剛好適合柳樹存活。
因此,做任何事都要盡心、盡力,但是成敗得失,不是全憑個人的條件所能決定的。如果環境或時間的因素不能配合,而又堅持非要完成這件事不可,那必是死路一條。即使你累死、氣死、送死,還是完成不了,那又為什麼一定要做?(摘自《放下禪》)
為何一上班就心不安?
有些人在平常時候,心還可以比較安定,但是只要到了工作場所,心就開始不安了。在工作環境裡之所以心不安,可能是你根本不喜歡那份工作,也可能工作太繁重,或同事帶給你困擾、你那天心情不好,也可能早上起來有點感冒受涼,到辦公室後昏昏沉沉的,可能的原因很多,若能找出癥結,問題就比較好處理。
*只要盡心盡力就好
如果是上班前剛跟先生吵了架,這就很容易解決,只要想:既然現在先生不在這裡,不需要把家裡的壓力帶到辦公室來。如果是感冒引起心浮氣躁,頭腦、胃都不舒服,眼澀背疼,整體表現很差,這時候更不必難過,要知道身體不好時本來就是會這樣,不必勉強,可以念阿彌陀佛聖號來安定身心,或是心平氣和地告訴自己:我現在感冒不舒服,只要盡心盡力就好,接受身體不舒服的現況,心情也就不會那麼不安了。
如果原因是跟同事發生不愉快,你就想:他大概身體不舒服吧!也許今天跟家人發生了不愉快,或是他有心事,也可能是工作得不很順利,所以給我臉色看;或是這個人性格一向如此,只要碰到他,就令人不舒服。明白這是客觀環境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心裡還會不安嗎?
其實,工作裡很多的壓力主要來自對彼此的「要求」,我們要求別人,給別人造成壓力,別人也要求我們,對我們構成壓力。另一個原因就是「比較」的心態,同事之間的比較以及企業之間的競爭。如果團隊不能表現得特別好,在激烈的競爭裡就可能會落敗。我們經常看到景氣不好時,很多企業面臨生存的掙扎,競爭壓力非常大。
*接受商場中的無常
在這樣的工作場域,如何追求心安呢?一個是盡其在我,自己努力成長,要非常用心了解、熟悉整個工作環境和內容,然後才能熟能生巧。與他人相處也一樣,別人不了解你,你就去了解對方。若自己是老闆,更要明白商場就像戰場,情況瞬息萬變,接受商場中的無常。
我們心裡隨時準備迎接挑戰也迎接挫折,並且隨時迎接成長。挫折和成長是相輔相成的,挑戰不一定是壞事,挫折也不一定不好,即使連連受到挫折,也不要認為是負面的事,它換取了經驗,也等於是繳了學費。如果汲取經驗之後還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只好接受自己的因緣福德不足的事實。
看到別人有機會,但是當自己跟上去的時候,機會就沒有了;跟人家打球時,還在想這個球我要不要接?結果球一下子就被別人接走了。面對這種情形,有的人就怪自己笨,手腳、頭腦反應慢。若是先天如此,那就考慮改行,改行就是找新的路走,嘗試換一個位置、崗位。然而有的人卻不管青紅皂白,只顧一頭闖進去,闖得頭破血流、拚得你死我活,到最後不成功便成仁,這種只進不退的魯莽脾氣,真是愚癡。
所以,我們要了解自己的才能,知道自己所處的因緣、時間、環境,是不是我應該做、能夠做的?能夠清楚自己、了解自己,也就是了解因緣,便能在工作中安心。(摘自《安心禪》)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好逸惡勞、厭苦喜樂是人的習性,除非是意志力比較強的人,否則很難克服。面對外來問題時,有的人是以責任感來處理,有的人則是因恐懼或不安而推拖逃避。恐懼、不安、過重的責任感,這些加總起來,就變成壓力。
*恐懼感的來源
人往往因為沒有清楚認識自己,而不能肯定自己;或是對自己的能力、智慧、優缺點了解得不夠充分,所以很容易高估自己,不是誇張自己的才華,便是膨脹自己的能力。結果在現實之中,就經常會感到挫折與困擾,於是產生了一種恐懼感。
恐懼將來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恐懼自己的手伸出去,會不會被別人打一拳?恐懼自己的腳伸出去,會不會被踩一腳?因為無法預先想辦法來掌控它,所以隨時隨地都處在一種壓力的狀態下。
*少一點得失心
減少壓力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少一點得失心,多一點自知之明,然後在確定方向之後,全力以赴。
少一點得失心的意思是,不一定非要成功不可,不要有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心態。如果抱持著非成功不可的心態,壓力是非常大的。成功不是僅僅靠個人主觀的意念或努力,就能達到。不管是哪一方面的成功,都是有外在的、客觀的許多因素相互配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
成功不要驕傲,失敗也不必痛苦,如此心裡就不會有很大的壓力了。
多半年輕的創業者,並沒有想到自己擁有什麼條件,也不管會發生什麼事,只是想也許可以試試看就去做了,反而開創出一番大事業。
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年輕時,有擔當和嘗試的勇氣,能闖出一片天下來。年紀大了以後,畏首畏尾,考慮太多,反而成了阻礙。
成功的創業者,觀念新穎,總是走在時代的前端,帶著眾人向前跑,而眾人也促使著他不斷往前跑。他們知道成功是集合環境、集合各種各樣的條件而來的,因此成功固然很好,不成功,也沒關係,根本不會感受到有任何壓力。
所以,少一點成敗得失的心,成功機率自然會增加。(摘自《紓壓禪》)
最佳賣點 : 掌握深層自信,享受每一天的快樂與平衡
觀照自己、觀照世界,讓工作成為你的幸福存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