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排濕: 擺脫精神不振、虛胖水腫、胸悶腹脹、關節痠痛等問題, 教你培養百病自癒力 | 誠品線上

體內排濕: 擺脫精神不振、虛胖水腫、胸悶腹脹、關節痠痛等問題, 教你培養百病自癒力

作者 王柳青/ 翟煦
出版社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體內排濕: 擺脫精神不振、虛胖水腫、胸悶腹脹、關節痠痛等問題, 教你培養百病自癒力:人體最該排的毒,就是濕氣!〔43道食療配方〕×〔36個經絡穴道〕根據症狀、體質進行自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人體最該排的毒,就是濕氣! 〔43道食療配方〕×〔36個經絡穴道〕 根據症狀、體質進行自我檢測,並對應不同季節, 提供你最簡單、好上手的日常保養祕訣。 ✱身體有濕氣,為什麼皮膚反而乾燥? ✱連喝水都會胖,其實是源自於脾胃虛弱? ✱飲食過於清淡,可能會因為營養失調而傷身? ▍這些症狀,都有可能是濕氣纏身的結果── ✓手腳冰冷 ✓困倦頭昏 ✓腰痠背痛 ✓消化不良 經常熬夜、愛吃生冷食物、久待冷氣房…… 當你淪為「濕氣一族」, 不只營養補不進去,該代謝的廢物也會堆積在體內。 濕氣,是指水分代謝異常出現的多餘物質。當體內濕氣過重,氣的運行將會受到阻礙,造成我們長期陷入慢性疲勞之中。 ▍五大溼氣體質,快速檢測! 1. 面部出油、腹部較大、容易出汗→〔痰濕〕 2. 入睡多夢、口乾口臭、易生濕疹→〔濕熱〕 3. 四肢痠重、食慾不振、大便黏滯→〔寒濕〕 4. 關節僵硬、困乏無力、眼睛乾澀→〔風濕〕 5. 身熱無汗、腹脹腹瀉、胸悶胃痛→〔暑濕〕 本書結合多年臨床經驗,為你破除常見的保健迷思,從飲食、萬用穴位入手,並配合順應的養生時段,同時提供艾灸、泡腳、通經絡等小技巧,讓你事半功倍,根除萬病之源,活得更輕盈。 郭大維|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 陳俊如|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監事 劉筱薇|澄品中醫診所院長 ──專業推薦 「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這是《黃帝內經》裡對「水道」的描述,意思是水分進入人體,必須經由各個臟腑相互的協同作用,這個水才能為身體所用。 換言之,進到體內的水分若無法被身體所用,就成了濕邪。台灣處於亞熱帶氣候,國人對中醫常講的「濕氣」並不陌生,但對於濕氣是什麼,濕氣會引發如何的病症,卻是半知半解。 作者對濕邪的特性、種類以及致病機轉做了深入的探討,舉凡腸胃疾病、皮膚科、婦科、循環系統、免疫疾病、精神官能症、腫瘤惡疾等等,都可能與濕邪相關。本書以淺顯的文字表達中醫深刻的思想,並提供食療與茶飲,兼具知識與實用性,閱讀起來讓人心馳神往,推薦給關心健康的實踐型讀者。 ──劉筱薇|澄品中醫診所院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王柳青醫學博士,主治醫師。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岐黃學者高思華教授傳承人,就職於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參編《養生大成》《溫病大成》等多部中醫醫史文獻專著,參與點校多部中醫古籍。翟煦醫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副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師承於「國醫大師」程莘農院士,擅長針灸中藥結合治療2型糖尿病、肥胖等代謝類疾病以及疼痛、內分泌紊亂等內科雜症。著有《虛胖》《養脾胃就是養命》《七招遏制糖尿病》等多部暢銷科普讀物。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1章 關於濕氣,你需要知道的全在這裡1 濕氣重的感覺,就像在大霧裡走路2 歷代典籍中提及「濕氣」的概念3 濕氣越重,壽命越短!4 氣候潮濕、嗜食肥甘厚味、心情低落容易形成體內濕氣5 十人九濕:衣食住行樣樣都要注意6 千寒易除,一濕難祛:記住「三少四多」原則祛除體內濕氣7 胖人多濕,瘦人多火第2章 濕氣的危害1 濕胖,喝水都長胖2 濕為萬病之源:惡性腫瘤、婦科疾病等3 美人有臥蠶,你只有脾虛造成的眼袋4 脫髮、月經不調、不孕、孕吐嚴重,油膩女需要注意的生活細節5 抑制痛風,油膩男宜常飲用此物6 身體有濕氣,為什麼皮膚反而乾燥?第3章 瞭解濕氣在體內哪裡淤積了,才能無濕一身輕1 痰濕:面部出油、腹部肥滿、舌苔厚膩2 濕熱:口唇較紅、口乾口臭、易生痤瘡3 寒濕:四肢痠重、食慾不振、大便黏滯4 風濕:畏寒怕冷、全身困乏、眼睛乾澀5 暑濕:身熱無汗、腹脹便泄、胸悶胃痛第4章 順時生活:一年四季隨手可做的美味食物1 春季:少酸多甘健脾胃2 夏季:健脾養胃的好時節,宜生發陽氣3 秋季:少吃葷味,多食酸味甘潤4 冬季:祛濕的好節氣,宜補氣益血5 南方祛外濕,北方祛內濕6 祛濕離不開的幾種常見藥材第5章 不做無用功,對應症狀祛濕中藥湯1 山藥雞湯——補脾氣,改善腸胃功能2 芡實豬肚湯——改善女性白帶量多3 藿香海帶芽豆腐湯——補鈣強骨,祛暑濕4 荷葉山楂黃瓜湯——改善高血脂、濕氣重5 蒼术冬瓜祛濕湯——除脹氣、燥濕,治腹瀉6 砂仁豬心紅棗湯——改善腸胃寒濕引起的嘔吐第6章 寒濕、濕熱、風濕,對應體質祛濕中藥茶1 暑濕較重:車前扁豆茶、金橘荷葉茶、香薷祛濕茶、藿香飲2 腸胃濕氣較重:白术茶飲、首烏佛手茶、陳皮糙米茶、陳皮茶3 祛濕去脂:檸檬梅子綠茶、輕身祛濕茶4 痰濕較重:二陳湯、三子養親湯、車前子茶5 利濕排毒:黑豆茶、祛濕排毒茶6 濕氣重易水腫:胃苓湯、五皮飲7 白帶:完帶茶、完濕茶第7章 經絡不通,用藥無功1 經絡不通,火氣就養成了2 肺經:哮喘、咳嗽、感冒都可調理3 心經:常敲可安神4 脾胃經:生氣血,胖人健康瘦,瘦人能強壯5 肝經:春季敲打最宜6 腎經:冬季最適合養胃、推腎經第8章 人人都可上手做的艾灸、穴位按摩、泡腳1 艾灸的養生作用與禁忌2 隨時隨地都可按壓的穴位3 這麼多年,你的泡腳方法可能都不對

商品規格

書名 / 體內排濕: 擺脫精神不振、虛胖水腫、胸悶腹脹、關節痠痛等問題, 教你培養百病自癒力
作者 / 王柳青 翟煦
簡介 / 體內排濕: 擺脫精神不振、虛胖水腫、胸悶腹脹、關節痠痛等問題, 教你培養百病自癒力:人體最該排的毒,就是濕氣!〔43道食療配方〕×〔36個經絡穴道〕根據症狀、體質進行自
出版社 /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288474
ISBN10 /
EAN / 9786267288474
誠品26碼 / 2682394154002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1.5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內文 : 濕氣越重,壽命越短
解剖學家海佛列克根據細胞分裂次數和時間間隔,推算出人類可以活到一百二十歲,但是幾乎沒人能活到這個歲數。影響人類壽命長短的因素有遺傳、生活環境、醫療條件、生活方式,其中生活方式影響最大,堪稱是左右壽命最重要的一項因素。
而體內濕氣重就是由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因此,進一步來講,濕氣越重,說明生活方式越不健康,壽命越短。這種說法毫不誇張,在臨床上,濕氣是十分常見的病因,且致病廣泛,與多種系統疾病都有關聯。如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疾病,都可以從濕氣的角度尋求病源。

肺部濕氣重 : 舌頭胖大、呼吸急促、胸悶
肺部濕氣重的主要症狀為持續性地咳嗽、咳痰,痰液為白色,量多,含有的水分充足,且特別稀薄,容易被咳出。除了這幾個主要症狀之外,可能還伴隨其他症狀,比如呼吸道的喘息、氣促、胸悶、氣短等;口腔黏膜有大量唾液滲出,舌頭胖大、舌質淡、舌苔白而厚膩;皮膚比較潮濕、油膩,容易出現毛囊炎;乏力、消瘦、食慾不振、精神萎靡等一系列的症狀。
據統計,呼吸系統疾病在都市的死亡率佔第三名。當然,呼吸系統疾病不只是由肺部出現問題所引起的,但是濕氣重確實是引起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濕氣重可誘發心血管系統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全球約一千七百九十萬人死亡。中醫認為,濕氣重是誘發心腦血管等疾病的原因之一。雖然濕氣重和氣血不足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徵候,但二者之間並非毫無關聯。體內濕氣重,會傷及脾胃,造成脾胃虛弱,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則其將飲食精微轉化成氣血的功能就會不足,進而造成氣血不足,心臟和腦部供血不足,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等疾病。

腹脹、便秘、嘔逆多為濕氣重
在人體器官中,腸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旦腸胃功能出現異常,那麼食物的消化吸收就無法正常進行。一般情況下,腸胃濕氣重有兩種情況,濕熱重和寒濕重。然而,不管是哪種濕氣重,大致都有如下症狀:腹脹、腹痛、便秘、大便不成形、腹瀉、反酸、嘔逆等。

頭沉、頭痛反覆發作
如果濕氣侵入頭部,致使頭部氣血無法正常運行、不通暢,就會導致頭部出現疼痛感。由於濕氣有重濁性的特點,由濕氣引起的頭痛往往伴有沉重感。又由於濕氣有黏滯性,這種頭痛會纏綿難癒,反覆發作。這就是由濕氣重引起的神經性頭痛,治療調理應從祛濕氣入手。
濕氣致病,為害甚廣。除了以上系統疾病,濕氣與免疫系統、腸道微生物等疾病之間的關係也很密切。由此看來,濕氣已經直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進而影響到人類的壽命,值得大家的重視。

氣候潮濕、嗜食肥甘厚味、心情低落容易形成體內濕氣
要想祛除體內的濕氣,弄清楚濕氣的形成原因或來源尤為重要。唯有明確這一點,才能辨證施治,對症下藥,達到有效祛除體內濕氣的效果。
中醫認為,人體內濕氣形成的原因有兩種:外感和內生。下面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分析一下濕氣形成的原因。

外感濕氣
外感濕氣,就是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濕邪,主要來自潮濕的氣候,或涉水淋雨、居住在潮濕的地方、穿著汗水沾濕的衣服等。
外感濕氣屬陰性,它從來不孤軍奮戰,而總是與其他邪氣一起「狼狽為奸」:濕氣與風邪結合為風濕,濕氣與寒邪結合為寒濕,濕氣與熱邪結合為濕熱。

【風濕】
提到「風濕」,人們最常想到的就是風濕病,以入侵人體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相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其中多數為自體免疫疾病。
中醫裡的「風濕」一詞,與此截然不同,它指的是風邪與濕氣一起侵入身體而引起的疾病或症狀。症狀常是頭痛、發熱、小便少、關節痠痛、不能屈伸等。
【寒濕】
寒邪和濕氣一起侵入人體會傷脾,造成脾虛,進而阻礙人體內的氣血運行。常見症狀為關節、筋骨疼痛,比如膝關節炎、肘關節炎等等。一般情況下,人體內寒濕邪氣過多會比較怕冷,遇到寒冷的天氣,怕冷的感覺會加重,讓你更怕冷。
【濕熱】
濕熱,又叫濕溫之病,容易在夏季發生。從氣候上來看,濕熱是很多地區夏季常見的氣候。從中醫理論看,濕熱是夏季人體易感的邪氣。因為夏季天氣炎熱又多雨,在高溫天氣下,人體皮膚上的毛孔經常處在張開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濕氣更容易在熱邪的助力下,趁機侵入人體,進而產生諸多不適,如食慾不振、身體困重乏力,甚至是頭痛。
相比於寒濕的症狀,濕熱不會怕冷,一般會有點怕熱,甚至是心裡煩熱,身體的外部表現為發紅、發熱之類熱的症狀。

內生濕氣
內濕的產生多是因為人們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嗜食「肥甘厚味」的食物,所謂肥甘厚味,一般是指油膩、甜膩的精緻食物或味道濃厚的食物;又如愛吃生冷瓜果和甜食,並且食入過多。這些都容易導致脾氣不運,導致濕自內生,水濕停聚。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臟腑功能虛弱,導致人體內水分代謝異常。從臟腑功能來說,人體的水液代謝是以脾、肺、腎三臟為中心完成的。
其中,脾主運化,如果脾虛,就會運化不利,進而導致體內濕氣重;腎主水,就是主管人體內水液代謝,所以,如果腎臟虛弱,會導致人體水分代謝不利,造成濕氣重、水腫等亞健康的狀態;肺對水液有宣發肅降的作用,且在肺的呼氣過程中,也排出了少量的水分,一旦肺部虛弱,就無法正常將水液輸送全身,造成水液停留積聚、濕氣過重。
外濕與內濕之間會互相影響,外濕雖然是由於外部環境的濕氣而導致生病,但是濕氣進入體內也會傷脾。脾的主要功能是運化水液與水穀,脾受傷後就會使濕濁內生,內濕是由此而生的。反過來說,脾虛則運化水穀精微的功能差,容易導致體內水濕不化,同時,身體又容易感受外濕。所以,外濕與內濕其實是相互影響的。
此外,人體的濕氣除了生於外感和內濕,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情緒問題。一般的情緒問題都可能導致體內濕氣過重。因為人在抑鬱低落的時候,肝臟會受到損傷,調暢氣機的功能失常,就會影響水液代謝的運行,造成濕氣的產生。從另一個角度講,抑鬱會導致肝旺乘脾,也就是說,會影響脾的功能,造成濕氣的產生。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人體最該排的毒,就是濕氣!〔43道食療配方〕×〔36個經絡穴道〕根據症狀、體質進行自我檢測,並對應不同季節,提供你最簡單、好上手的日常保養祕訣。經常熬夜、愛吃生冷食物、久待冷氣房……當你淪為「濕氣一族」,不只營養補不進去,該代謝的廢物也會堆積在體內。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