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眼聯盟: 國際情報組織五十年實錄 | 誠品線上

Between Five Eyes: 50 Years of Intelligence Sharing

作者 Anthony R. Wells
出版社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五眼聯盟: 國際情報組織五十年實錄:作者透過豐富史料與第一手經驗,將錯綜複雜的全球安全議題抽絲剝繭。本書不只是一部英美情報界的五十年編年史,更帶領讀者以超然角度審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是民主世界的最後防線,還是監控全球的幕後黑手?從冷戰陰影、恐怖主義威脅,到數位時代資訊戰,全球最強大情報共享網絡,如何暗中牽動國際局勢,影響全球權力布局?橫跨英美情報界半世紀,現存唯一英美雙重國籍情報員以獨家內部視角,直擊五眼聯盟運作核心的權威之作無論是監控恐怖組織、預警地緣衝突,抑或偵測網路攻擊,歷經時代更迭,五眼聯盟始終在維護國際安全中扮演關鍵角色。然而隨著公民意識抬頭,這個由美、英、加、澳、紐五國組成的全球最強情報共享網絡,其龐大的監控機制也引發了隱私、道德與政治層面的爭議。本書作者安東尼.R.威爾斯(Anthony R. Wells),是唯一一位曾在英美情報體系均擔任要職的在世情報員。他以五十年親身經歷,細數五眼聯盟成立至今所面對的嚴峻挑戰與運作秘辛。從冷戰時期對抗蘇聯、波灣戰爭中的情報角力、九一一事件後的全球反恐、以巴衝突中的英美矛盾,到當前中國崛起帶來的地緣政治危機,威爾斯以豐富的第一手經驗,深入剖析五眼聯盟如何在歷史轉折點上扮演關鍵角色。書中不僅探討了海外基地佈局、核動力潛艦協議等軍事戰略層面,更深入分析了後設資料開發、雲端運算等新興科技對情報工作的衝擊。面對內部威脅、全球恐怖主義、人口販運、網路戰爭等多重挑戰,每個時期都考驗著五眼聯盟如何在政權更替與組織對立的壓力下,維持平衡運作,為決策者提供冷靜客觀的情報,同時在新時代中轉型蛻變。作者透過豐富史料與第一手經驗,將錯綜複雜的全球安全議題抽絲剝繭。本書不只是一部英美情報界的五十年編年史,更帶領讀者以超然角度審視全球政治、公民權利與國家利益之間的微妙平衡,為理解當代國際秩序提供深刻洞見。國際媒體讚譽「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內部視角著作,詳述了『五眼聯盟』的起源與演變,與其超過五十年的緊密情報共享關係。書中討論了當前和未來潛在威脅,並探討『五眼聯盟』該如何應對,格外符合當下社會氣氛。」──《反恐觀點》(Perspectives on Terrorism)「從本書可以看出,威爾斯思維敏銳且擁有精彩的職業生涯。他在美國情報體系中的職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本書主要聚焦於海軍情報,對海軍情報感興趣的讀者會很滿意,然而其內容涵蓋的範圍遠不止於此。」──《情報員期刊》(Intelligencer)「尤其精彩的是針對新興恐怖主義威脅的深度剖析,以及這些威脅如何重塑五眼聯盟的情報運作模式。」──《反恐與國土安全國際期刊》(Journal of Counterterrorism & Homeland Security International)「這是一部出色的概述,涵蓋了從二戰到現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之間長達七十五年的情報共享歷史。」──《潛艦評論》(The Submarine Review)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安東尼.R.威爾斯(Anthony R Wells)威爾斯博士擁有五十年豐富的情報經歷,是唯一一位在世的英美雙重國籍情報員,也是情報學專家和現代情報技術研究的權威學者。他擁有倫敦大學博士學位,並在皇家海軍學院、牛津大學三一學院接受了嚴格的專業訓練。一九六○年代,威爾斯博士師從多位二戰期間的情報專家,深入學習欺敵作戰和其他高階情報技巧。於皇家海軍服役期間,因表現卓越被派往華盛頓與美國海軍合作,之後成為美國公民,繼續參與美國海軍的高層機密任務,深入英美情報系統的核心運作。威爾斯博士是現代資訊和欺敵作戰領域的頂尖專家,精通攻防策略。他目前正與美英聯合團隊致力於網路作戰的前沿研究,並於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研究系,擔任客座高級研究員,專攻情報學。譯者簡介劉名揚美國紐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畢業。譯有《完全北野武》(紅色文化)、《GO》(麥田)、《電子之星:池袋西口公園4》、《秋葉原@DEEP》、《黑盒城市》(木馬文化)、《給我搖擺,其餘免談》(時報出版)、《續巷說百物語》、《後巷說百物語》(台灣角川)、《與小澤征爾共度的午後音樂時光》(南海出版)、《圖解資本論》、《圖解心理學》(漫遊者文化)、《非暴力抗爭》、《心理學的101堂課》(本事出版)、《咒術用語辭典》(如何)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致謝詞前言:五眼聯盟情報的關鍵價值——海軍上將韋斯特勛爵閣下自序:五眼聯盟與情報系統發展史Chapter 1 英美特殊關係的基礎 (1968~1974)・歷史性的一刻:溫斯頓.邱吉爾與富蘭克林.羅斯福會晤 ・英美特殊關係的起源 ・恩尼格瑪密碼與ULTRA資料 ・1960年代,英國大眾與情報的關係 ・歷史淵源為冷戰期間的英美情報合作奠定基礎 ・美國高空情報與國家偵察局Chapter 2 蘇聯帶來的挑戰 (1974~1978)・約翰.福洛斯特在叮咬行動與市場花園行動的功績・新階段的「特殊關係」・五眼聯盟海軍的基礎架構 ・蘇聯潛艦部隊的威脅 ・「海戰一九八五」:謀畫如何在開戰時擊敗蘇聯 ・五眼聯盟發揮優勢 ・滲透蘇聯情報系統 ・英美攔截站的情報成果Chapter 3 政治性與體制性變化 (1978~1983)・五眼聯盟的文化基礎 ・體制變化與蒙巴頓因素 ・國防大臣丹尼斯.希利的改革 ・美國的政治制度避免了改革的負面影響 ・體制改革的戰略影響 ・海外基地的重要性 ・英美核動力潛艦協議 ・反制蘇聯與其盟國、代理人的行動 ・柴契爾夫人在情報方面最大的投資與貢獻 ・美國沃克間諜網的影響Chapter 4 英美特殊關係的最佳體現 (1983~2001) ・英美海軍情報系統在五眼聯盟裡的重要性 ・五眼聯盟的實力:加拿大、澳洲與紐西蘭 ・蘇聯解體的影響 ・誰能利用可操作的情報來預防災難? ・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後的改革與技術創新 ・美國海軍在非對稱作戰上的進展 ・「聖地牙哥的堅定聯盟」:美國太平洋艦隊第三艦隊 ・新型運作模式與「準時制」Chapter 5 二○○年九一一事件及其後果・九一一事件促成了局部改革 ・誰能監視誰? ・後設資料開發 ・新數位時代對二○二○年代之安全的衝擊 ・「雲端」:開發利用與隱私保護 ・二○二○年之後規模空前的數位創新 ・跨領域網路威脅的嚴重性Chapter 6 情報的角色、任務與行動 (1990~2018)・後蘇聯時代的情報投資 ・情報與核武協議 ・微波與數位革命對情報的影響・訊號情報的重要性 ・是否曾有任何「壞關係症候群」?・欺敵與創新的情報活動 ・集體失憶Chapter 7 當前與未來的威脅・內部威脅 ・電腦的創新對情報的影響 ・情報與毒品 ・全球恐怖主義、人口販運、海盜、非法軍火交易及洗錢 ・情報與中東:歷史是否會重演? ・一九九○年八月,第一次波斯灣戰爭 ・以巴衝突・聯合國第二四二號決議 ・情報與政治必須分離 ・中國在全球造成的挑戰・印度與印太地區的和平 ・普丁的俄羅斯 ・新興威脅和挑戰,對情報蒐集與分析的影響 ・現代人力情報 ・運用祕密特務 ・氣候變遷Chapter 8 二十一世紀的五眼聯盟 ・次世代科技的美麗新世界 ・延續至今的五眼聯盟文化附錄 影響我的偉人及導師 名詞對照表 附註 參考書目 索引

商品規格

書名 / 五眼聯盟: 國際情報組織五十年實錄
作者 / Anthony R. Wells
簡介 / 五眼聯盟: 國際情報組織五十年實錄:作者透過豐富史料與第一手經驗,將錯綜複雜的全球安全議題抽絲剝繭。本書不只是一部英美情報界的五十年編年史,更帶領讀者以超然角度審
出版社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465257
ISBN10 /
EAN / 9786267465257
誠品26碼 / 2682783021007
頁數 / 400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17×2.1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內文 : 自序
本書是我在英美情報體系五十年(1968~2018)職業生涯的總結。基於英美情報系統特殊關係的本質,我擁有「雙重情報國籍」的特殊身分,有幸能在最嚴格的國別意義下,參與並見證五眼聯盟(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及紐西蘭)中,不可或缺且居領導地位的英美情報機構最高機密的內部運作。同時,我也有幸在皇家海軍服役期間,在華盛頓及美國太平洋艦隊第三艦隊的核動力巡洋艦班布里奇號(USS Bainbridge)上,與美國海軍共事。我最珍視的財產之一,就是在一九七七年獲得海軍作戰部長(CNO)詹姆斯.L.霍洛威三世(James L. Holloway the Third)海軍上將頒發的獎章。
我在一九八三年定居美國以後,還在科羅納多號(USS Coronado)與佛羅里達號(USS Florida)船艦上以文職身分服役,並在許多美國海軍單位與實體機構做過短期訪問及執行任務。在眾多工作之中,我曾在內華達州的法倫海軍航空基地(Naval Air Station Fallon)參加為高級軍官開設的美國海軍攻擊戰鬥機戰術教學計畫(Top Gun),也曾在夏威夷珍珠港馬卡拉帕(Makalapa)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總部及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潛艦司令部工作。除了上述經歷,我還待過美國海軍其他單位,之後將會詳細介紹,另外,我也以多種身分進出國防部的許多部門,以及美國國家情報體系的中央情報局(CIA)、國家偵察局(NRO)及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GA)三個重要機構數十年。此外,我也能與國家安全局(NSA)、國家海事情報整合中心(NMIC),以及美國海軍情報單位與國防部長辦公室有關的各種梯隊(echelon)及特殊計畫共享情報。當我還是英國公民時,就能與駐守俄亥俄州代頓市(Dayton)的萊特-派特森空軍基地(WPAFB)等地的美國空軍,以及加拿大、澳洲與紐西蘭情報單位的所有重要梯隊等,進行廣泛的接觸。
在我看來,英美情報體系與範圍更廣的「五眼聯盟」情報體系,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建立關係」。這些包括(自二次大戰以來)數十年的人員交流(例如我自己在一九七○年代中期所經歷的),不眠不休且從不間斷的情報交換與評估,為聯手擬定及執行情報蒐集與情報分析的策略和計畫,定期舉行的非正式與正式聚會,以及向英美兩國的政治領導階層提供真實、精準且及時的可操作情報。有幸為歷任首相及總統服務,賦予了我獨特的視角。
本書按時間順序陳述,從一九六八年哈利.辛斯利爵士(Sir Harry Hinsley)引領我進入情報體系開始說起,他是二次大戰期間英美情報系統最優秀的成員之一,曾在布萊切利園服務,後來又成為英國情報系統的元老,以及英國二次大戰期間情報史的官方欽定史學家。在一九六八年到二○一八年,充滿變化、動盪、挑戰與成敗的五十年間,五眼聯盟努力堅守特殊關係與美好的友誼,我回溯了從共產主義的邪惡暴政及對五國心懷不軌的惡勢力中,維護並拯救了自由世界、西方民主國家及諸盟邦的組織發展史。
本書絕非荒謬又浮誇地強裝無所不知,也不是一本試圖向外人揭露情報系統內幕的著作。期望讀者能透過我五十年的經驗來與我對話,做出自己的觀察,得出自己的結論,並在讀後對現代情報系統產生知識、涵養,以及不偏頗且不帶政治色彩的看法。
身為受過兩個美國情報組織全面訓練及認證的情報官員,本書沒有任何內容違反美國、英國、五眼聯盟,或其他國家的情報組織安全法規或計畫。顧名思義,本書是一部仰賴公開資訊寫成的著作。書中的原始資料均來自我收藏的大量非機密文件、個人筆記、日記,以及我的家庭圖書館中的藏書,再加上我在參考書目中列出的文獻。我也參考了英美兩國政府報告中的各種非機密資料,並在參考書目中做了註解。





第三章 政治性與體制性變化:五眼聯盟的文化基礎(節錄)
西方民主國家的國家安全政策,是建立在清楚明確的價值觀與戰略考慮上。首要之務就是保護自己的公民免於遭受一些侵略及挑戰領土完整、主權獨立和國家認同的威脅,也就是在和平與和諧中生活的權利;透過民主程序決定國家前途的權利;以及不受任何壓迫或威脅以獨立國家的形式存在的權利。根深柢固的歷史、文化、種族、語言與經濟因素,將五眼聯盟的每個國家凝聚在一起。每個國家維護其國家認同及自決權的戰略要求,因時間與地理空間而異,而這些因素決定了每個五眼聯盟成員國對於可能使自由、穩固的獨立現狀蒙受威脅的國際勢力均衡改變,所做出的反應。
二十世紀前半葉的一個重要教訓可以概括為,當迫在眉睫的威脅如密布的烏雲般,顯示世界正在朝安全堪虞的方向變化時,必須未雨綢繆地做好防範準備。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納粹黨的崛起,以及一九三三年的德國大選導致德國從一九三六年表現得日益好戰,直到一九三九年九月引爆二次大戰。缺乏防範,可能會予人軟弱的印象,並助長侵略者挑戰現狀的實力。後者在如今的環境裡,不一定會是最壞情況下的侵略,也就是傳統的領土侵犯,而是經濟性的,包括水與石油等資源、傳染病的威脅、關鍵原物料遭壟斷式的收購,以及對網路空間的侵襲。這主要戰略需求的終極目標,就是確保國家的生存。
第二個教訓是,五眼聯盟成員國為了保護國家安全及重大利益而結盟。同理,好戰且往往具有擴張意圖的國家,也會與其他可能為自己帶來眼前利益的國家結盟。納粹-蘇聯曾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納粹-日本-義大利曾組成軸心國,以及德國後來撕毀納粹-蘇聯互不侵犯條約,都是二十世紀敵對國家為了眼前利益,建立或破棄結盟的政治現實之典型案例。
第三,二十世紀的民主強權美國、英國,及其盟友加拿大、澳洲與紐西蘭,帶領世界提倡民族自決,例如英國就倡導去殖民與自治權。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總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之父,五眼聯盟成員國是成立聯合國的核心,而且美國、英國與加拿大也是北約的龍頭。國際聯盟成立於一次大戰後的和平時期,宗旨是促進國際合作並減少戰爭發生。聯合國則是汲取國際聯盟未能維持國際秩序的教訓,以更有效的方式維護和平。北約的優勢則是以軍事上的團結、組織與實力進行威懾,而不是威脅。
五眼聯盟共同的文化,還有透過明確的軍力、國家意志,以及在組織完善的聯盟架構內合作展示實力的需求,催生出一條貫穿其戰略思維的明確主軸,也就是:為抵禦持續變化的環境中出現的威脅做好準備。五眼聯盟發現,維護國際安全的外交策略,或利用國力達成和平,所用的手段可能相當複雜。後者包括利用外交手段及多國聯手,以經濟制裁、國際孤立,還有限制貨物、原料及資金流入來施壓。若上述方法均告失敗,才能動用武力這最後的手段,包括封鎖、布雷、提高備戰水準,或是在最壞的情況下,公開宣戰。
在某些情況下,五眼聯盟,尤其是英國-美國-加拿大,有時會因為整體戰略形勢及勢力均衡不利於自己,而難以動用上述手段。蘇聯入侵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與阿富汗,都證明了在多種情況摻雜下,會讓美國、加拿大、英國及其他盟友無計可施,而這種情況是不健康的。在上述的三個案例中,蘇聯的勢力都大到讓北約只能抗議,卻完全無法做出任何實質上的反應。這三種情況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教訓,尤其是軍事作為外交政策與整體國安政策的手段,是有局限性的。了解這些局限、集中式管理的問題,以及對五眼聯盟產生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
二次大戰無疑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衝突。令人震驚的是,在戰爭期間,無論是美國、英國或是其大英國協盟友,主要國防組織都沒有經歷徹底的改革。雖然有更嚴格的控管及出於必要的合作,但沒有任何一國的軍方對合作提出反對或抵制。考量到二次大戰各個層面的複雜性,尤其是在短期內建造規模龐大的工業基地與戰爭機器,並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技術創新的驚人能力,有一點非常清楚:這套系統是有效的。雖然不盡完美,但英美兩國在二次大戰期間的國防組織表現非常出色;在進行得飛快的改造中,官僚主義的惰性不復存在,阻礙改革或命令傳達的人很快就被剔除,各種失職或無能也都獲得了修正。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需要改革?而且為什麼會發生從各自為政到集中式管理的改革?

第六章 情報的角色、任務與行動:欺敵與創新的情報活動(節錄)
欺敵在情報實務中歷史悠久。欺敵的藝術很容易被淹沒在由數兆位元被截獲的通訊、視頻及其他資料所構成的迷霧中。當代通訊技術的喧囂中,英國在二次大戰所策畫的「雙重間諜系統」的光采,已被當代通訊技術的巧妙手法所掩蓋。為了特定目的精心設計的假訊息可以被捏造出來,並透過眾所皆知的現代媒體工具及各種管道散播。資料探勘(data mining)與分析能幫助加害者,例如針對二○一六年美國選舉的攻擊,會決定該針對哪些人投放訊息,甚至政治宣傳,以說服並影響他們。
廣義而論,美國密碼破譯專家的耀眼成果,讓珍珠港事件的悲劇在太平洋戰爭的關鍵轉捩點—中途島海戰中,得到了補償。科技有時會讓人忽略其他的可能性,讓大家以為科技就是唯一答案。在踏上所費不貲的科技路線之前,應該先問一個關鍵問題:「我們想要做到什麼?」同理,五眼聯盟需要時刻警惕可能的對手在這方面會採取什麼欺敵與誘騙手段,讓我方陷入誤以為「一切安好」的致命心態。例如,伊朗與北韓會不會運用迂迴手段,在限武議題上欺騙我方?突然意識到盟邦遭到欺騙時,外交手段也可能迅速僵化。
在一九三○年代,德國與日本都很擅長隱瞞軍事計畫,以至於當內維爾.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政府終於醒悟,由首相張伯倫前往慕尼黑與希特勒談判時,便徹底陷入了邱吉爾成為首相時巧妙比喻的困境:「當老虎咬著你的頭時,你是無法跟他講道理的。」五眼聯盟曾深入調查蘇聯對限制核武的默從,以確保美國談判代表將與心懷善意的另一方對話,而不是如邱吉爾所形容的被誘入虎口。在「相互保證毀滅」原則的作用下,雙方也確實秉持誠信互動,以消弭核戰危機,確保國際和平。
五眼聯盟共同參與管理和使用國際船舶自動識別系統,這是一套優秀的現代通訊與資料架構,由國際海事組織所管理,該組織是聯合國中負責規範航運業務的專業機構,總部設在倫敦。其前身是政府間海事諮詢組織(IMCO),在一九四八年三月十七日於日內瓦成立,並在一九五九年與一九八二年經歷了兩次組織架構上的變更。目前有一百七十四個會員國與三個準會員國。國際海事組織擁有一批人才齊備的全職工作人員及聯合國祕書處。其總部位於倫敦的亞伯特堤岸(Albert Embankment),祕書長則是來自不同的國家。所有會員國均已簽署《國際海事組織公約》(Conven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三個準會員為法羅群島、香港及澳門。除了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和諾魯這兩個太平洋島國,大多數非會員國均為內陸國家。國際海事組織控制著約六十項對會員國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條文,歷任祕書長來自英國、丹麥、法國、印度、加拿大、希臘、日本及韓國。
國際海事組織擁有多個技術及安全委員會,以及更多的小組委員會。它的工作和組織浩繁到難以詳述。自動識別系統是國際海事組織的一項優秀服務及功能,五眼聯盟廣泛地利用它來掌握會員國所有商船的身分與精準動態。這些資訊包括每艘船目前的速度與航向,以及出發港、目的港、貨物內容及技術細節,全都會被即時傳送給裝備了自動識別系統/全球定位系統之接收器/發射器的船舶。自動識別系統有助於確保航海安全,尤其是避免碰撞。如今加入自動識別系統的船舶,除了運用雷達與肉眼,也重度仰賴自動識別系統。自動識別系統的資料由一組商業衛星即時或近乎即時地傳送。
我長年停泊在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Annapolis)的帆船上,就裝備了結合導航系統與全球定位系統顯示器的自動識別系統。我可以查看自己的航行區域內,所有裝備自動識別系統的船舶的詳細資訊。有些不法船隻基於噸位而被強制安裝自動識別系統,卻不傳輸自動識別系統資料,就會成為監視與追蹤的明顯目標。這些船舶會被標記為可能有非商業意圖,包括海盜活動、槍械走私、毒品及人口販運,以及情報蒐集,因此可能會被以祕密方式追蹤。
被列入不法船隻名單者,若有傳輸自動識別系統資料,五眼聯盟就會對其進行監控。這在商業衛星出現之前是做不到的,當時衛星情報完全由美國國家偵察局、蘇聯,後來跟進的中國,以及擁有訊號情報衛星的英國所主導。如今,由國際海事組織控制的衛星資料與其他多個商業衛星系統,都能提供出色的影像資料。中國在南海的暗礁與環礁,以及有爭議的西沙群島與南沙群島的動向,都逃不過這些商業衛星的偵察。只要有筆記型電腦或類似設備,任何人都能看到中國在南海的軍事設施的商業衛星資料。
五眼聯盟的一大優勢,就是能結合商業衛星資料,在必要的時機與地點,且符合公眾利益的情況下,公開這類從前僅有政府衛星能掌握的機密衛星影像,提升對大眾對意圖破壞國際秩序的不友善及威脅性行為的認識。這能被應用在各種危機潛伏的情境,例如中國對臺灣的威脅動作。

第七章 當前與未來的威脅:中國在全球造成的挑戰(節錄)
中國的崛起是不言而喻的,但仍然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以其經濟成長與軍事擴張重塑國際海陸安全格局的中國,其長期和短期目標是什麼?與此同時,美國目前拒絕了多邊經濟和政治框架,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重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談判,威脅退出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國與美國盟邦徵收懲罰性關稅,並退出了由我們在歐洲的主要盟邦、俄羅斯與中國簽署的《伊朗核協議》(Iran Nuclear Agreement)。這些事件導致各國紛紛朝中國靠攏,導致美國與北約盟友的不睦,並拉近了俄羅斯與中國的距離。美國的懲罰性制裁已經造成極其負面的後果,尤其讓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取得了非凡的成功。這項始於二○一三年的倡議,意圖打造一條二十一世紀版的「絲綢之路」,投資規模高達數兆美元,涵蓋約八十個國家,讓中國不僅能夠確保自己的能源供應、貿易路線與重要天然資源,還能讓中國的投資擴及全球各大洋的港口基礎設施與航運路線,同時,透過大規模的投資與有些可能無法在本世紀內償清的貸款,刺激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並獲得經濟上的控制權。
中國還提出了「冰上絲綢之路」,宣稱自己是一個「近北極國家」,將以由中國海軍為核心的「海洋戰略」實現其所公布的目標。中國力圖獲得並控制俄羅斯、中亞、拉丁美洲與非洲等地的貴金屬開採及生產。中國的「債務外交」,是靠美國及主要盟邦付出的代價來獲利。它讓中國得以緩和與日本、菲律賓及越南之間的緊張關係,削弱因中國在南海的南沙群島與西沙群島的占領及軍事化所引起的磨擦。後者明顯是為了駐軍以對抗美國第七艦隊,同時使中國在每個環礁和島嶼周圍擁有兩百海里的捕魚與海底資源開採權,即使位於海牙的「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ICC International Court of Arbitration)宣布中國對此並無法律性或歷史性的權利,而美國並未試圖執行該法院的判決。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Gwadar)、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與吉布地建設海軍設施,並與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汶萊、緬甸、孟加拉、坦尚尼亞、納米比亞、希臘及義大利,簽訂了長期的港口合作協議。
接連兩任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包括華盛頓律師湯姆.唐尼隆(Tom Donilon, 二○ 一○ 年至二○ 一三年在位) 及政策專家蘇珊. 萊斯(Susan Rice,二○一三年至二○一七年在位),在這一切發生時,並沒有採取任何反制行動,鷹派的約翰.波頓(John Bolton)則是一心想挑釁伊朗引發衝突,而沒有仔細聆聽詹姆斯.法內爾在二○一八年五月向眾議院情報常設專責委員會(HPSCI)所做的簡報中提及的細節。除非美國改採政治、外交及經濟性的轉型策略,以二十四小時部署美國海軍及海軍陸戰隊軍力,保障公海自由與守法的國際秩序,並阻止為了貿易、資源,以及對國家安全、數位革命與相關的龐大產品線都極為重要的關鍵礦產所爆發的衝突,否則情勢將難以逆轉。
中國正在追隨英國遵循了數個世紀的海洋戰略及經濟模式,也就是保護海路貿易、支援境外併購、擴大影響力。中國進行的是無風險投資,不需要討好任何股東,他們對非洲礦業的投資,幾乎無需承擔歐美投資者所冒的風險。中國竊取技術,不僅透過眾所周知的網路滲透與間諜活動,還利用一個簡單而成功的經濟策略:美國與其他國家的投資者前往中國投資後,發現中國複製了他們的技術、生產與設計計畫,再創立本地的產業與企業,逼得外國投資者只能打道回府。令人震驚的是,美國與北約主要盟友對這種事幾乎沒有反應。睿智且精明、曾擔任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將的前國防部長吉姆.馬提斯(Jim Mattis),一針見血地指出,必須以印度、美國,再加上其他美國主要盟友的「戰略匯合」(strategic convergence)來制衡此情勢,否則中國將成為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經濟、政治與戰略上,占主導地位的霸權。這讓人想起一九三○年代東亞經濟崩潰,導致日本不僅在海上挑起戰爭,還在陸地上進行領土擴張,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起為舉世帶來災難。而中國目前的走向,極可能造成形同這場悲劇的二十一世紀版的危機。全球經濟與世界各國根本無法再次承受這種沒有贏家、舉世皆輸的大規模衝突。美國與包括印度在內的盟邦,必須團結一致,以前所未有的外交、經濟與政治-軍事技巧及毅力,對抗此一挑戰。
一些人對詹姆斯.法內爾的證詞表示質疑,尤其是他對中國可能在二○二○年代某個時間點入侵臺灣的預測。儘管在這方面或有爭議,他對中國擴張主義政策與行動的詳細描述,仍是以準確的情報為基礎的。此外,他也敏銳地提出,中國在過去十年裡所做的許多事,都是曾在公開文獻中明確表述過的。換句話說,中國並不打算隱瞞他們的計畫與規畫,而是已經清楚告訴我們,他們打算做些什麼。尤其是美國很可能在中國為了挑戰美國而不斷增強的軍事能力與軍事行動下,陷入一場行動-反應(action-reaction)式的軍備競賽。中國公開展示了中國官方文稿所傳達的訊息,也就是中國將挑戰美國在東亞的軍事影響力,自視為亞洲最大強國,並將在適當的時機,成為一個勢力突破西太平洋島鏈的霸權。
行動-反應式的軍備競賽,是冷戰時期的典型現象:蘇聯會發展出某種能力並擴大在各區域的影響力,或建立新的基地,美國與北約再對此進行反制。這場大博奕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才宣告結束。如今,美國與盟友必須認真考慮的是,若被中國誘入這場代價高昂、讓政治與軍事策略陷入複雜處境的類似競賽,將可能造成哪些負面影響。新一代美國領導人負擔不起一場將造成巨大經濟負擔的冷戰對峙,一定得找到其他的解決方案,因應這即將到來的問題、難關與挑戰。然而,上述情況清楚證明,英美情報體系與其五眼聯盟夥伴必須保持高度警惕,他們的政治領導階層在遭遇中國可能突如其來且前所未有的激烈行動時,絕不能落得措手不及。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橫跨英美情報界半世紀,現存唯一英美雙重國籍情報員
以獨家內部視角,直擊五眼聯盟運作核心的權威之作
本書作者安東尼.R.威爾斯(Anthony R. Wells),是唯一一位曾在英美情報體系均擔任要職的在世情報員。他以五十年親身經歷,細數五眼聯盟成立至今所面對的嚴峻挑戰與運作秘辛。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