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之網: 連結宇宙萬物的母體 (第3版) | 誠品線上

The Divine Matrix: Bridging Time, Space, Miracles, and Belief

作者 Gregg Braden
出版社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無量之網: 連結宇宙萬物的母體 (第3版):★從科學探討心靈領域的卓越經典★長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Amazon4.5顆星,27種語文譯本,暢銷全球30國★作者兩度榮獲美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宇宙一直在傳輸訊息給你,你知道如何下載嗎?★從科學探討心靈領域的卓越經典★長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Amazon4.5顆星,27種語文譯本,暢銷全球30國★作者兩度榮獲美國身心靈圖書最高榮譽「鸚鵡螺獎」無量之網是承載宇宙的「容器」,連結萬物的「橋樑」,顯現創作的「鏡子」。認識無量之網的法則並運用它,就能藉宇宙之力創造奇蹟。發生在物質世界的奇蹟,究竟是人類心念力量的展現,抑或科學研究的限制?疾病的瞬間療癒,對他人的讀心洞見,跨時空旅行,都只是我們被喚醒的本能?本書簡介一九四四年,量子理論之父普朗克提出震驚世界之說,認為宇宙中存在一個孕育萬物的「母體」,它本身是一個具有意識的心智體。近年來的諸多研究證實,這個能創造並維繫一切萬有的宇宙能量場確實存在,那就是「無量之網」。本書作者、資深太空電腦系統設計師桂格.布萊登,對「無量之網」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深入研究,不但足跡遍及埃及、秘魯、西藏、美洲印第安等古文明,更從遭早期基督教會煙滅刪除的古老典籍中,爬梳彙整出關於「無量之網」的真相。本書是撼動舊有範型的劃時代巨作,作者以簡單易懂的文字,旁徵博引許多科學研究及跨文化古老典籍,說明人類巨大的心靈創造力與「無量之網」的法則,最後總結出:如何重寫真實狀態、創造奇蹟、進行意識創造的「20項關鍵金鑰」。本書是為「渴望聽懂宇宙的語言,在量子意識中生活、愛與療癒」的人而寫。在這個受到傷痛、批判與恐懼煽動的世界裡,為了自己與世界的療癒,你正是那個需要給出寬恕,找到悲憫之心的人。要在歷史的此刻繼往開來,關鍵就在於粉碎舊有思維、建立新的思維。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桂格.布萊登(Gregg Braden)「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曾任資深太空電腦系統設計師、電腦地質師及技術操作經理,近年來,經常出席國際研討會及接受媒體採訪,致力於連結古老智慧與未來科學的研究,探討靈性與新科技之間的關係。過去二十多年來,他曾探訪許多高山村落、偏遠僧院、古老神廟,只為探索超越傳統科學與靈性追尋的疆界。著有《無量之網》、《無量之網2》、《神之密碼》(The God Code)、《解讀末日預言》(The Isaiah Effect)、《信念的療癒力》(The Spontaneous Healing of Belief)、《心的韌性》(Resilience from the Heart)等書。【譯者簡介】達娃美國西華盛頓大學環境科學系畢,曾任出版社編輯、荒野保護協會副秘書長及國際事務部主任,長期從事口譯及筆譯工作,譯有《我與我的守護天使》、《精微圈》、《薩滿與另一個世界的相遇》、《手斧男孩》、《松林少年的追尋》、《追蹤師的足跡》等書。目前與夫婿黃史邦在台灣共創「七世代自然生活學校」,盼能協助人們與大地重新連結。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第一部 發現無量之網:連結一切萬物的奧祕第1章 空無之間有何存在?無量之網 第2章 粉碎現有思維:改變一切的實驗 第二部 想像與真實之間的橋樑:無量之網的運作方式第3章 我們是被動觀察者或主動創造者? 第4章 一朝相連,永不分離:生活在全像式宇宙中 第5章 此地即他方,此刻即彼時:在無量之網中跨越時空 第三部 無量之網的訊息:在量子意識中生活、愛與療癒第6章 宇宙正在對我們說話:來自無量之網的訊息 第7章 閱讀關係之鏡:來自自我的訊息 第8章 重寫真實密碼:進行意識創造的20把鑰匙致謝

商品規格

書名 / 無量之網: 連結宇宙萬物的母體 (第3版)
作者 / Gregg Braden
簡介 / 無量之網: 連結宇宙萬物的母體 (第3版):★從科學探討心靈領域的卓越經典★長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Amazon4.5顆星,27種語文譯本,暢銷全球30國★作者兩度榮獲美國
出版社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441459
ISBN10 /
EAN / 9786267441459
誠品26碼 / 2682598021001
頁數 / 240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2x17x1.5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內文 : 我們既是藝術家,也是藝術品(節錄)
人類最珍貴的傳統思想提醒我們一件事,其實有一種語言可以用來和無量之網對話,這種語言沒有字詞,也不需要我們平日以手或身體進行表達的外在溝通訊號。它的形式實在非常簡單,人人皆能流利地「說」它,甚至每天運用在生活上──那就是人類的情緒語言。

  現代科學已經發現人體經歷每種情緒時,也會產生酸鹼值和賀爾蒙等化學變化,藉此反映出我們的感覺。人透過愛、慈悲、原諒等「正面」經驗,及憎恨、批評和嫉妒等「負面」情緒,有力量肯定或否認自己每日每刻的存在。這些情緒不但能自體內給予我們力量,也能將此力量擴展到身體之外的量子世界。

  你或許可以把無量之網想像成一張宇宙之毯,毯子的起始和終點都在未知的疆域裡,而起迄之間,跨越了一切萬物。毯子有好幾層深,隨時隨地無所不在,而且早已安置妥當。我們的身體、生命和所知的萬有存在,都發生在毯子的纖維之內。從在母親子宮裡溼淋淋的創造過程開始,到結婚、離婚、友誼、事業等,我們經歷的一切,都可以被想像成是毯子裡的「皺摺」。

  從量子的角度看來,物質的原子、一片草葉到人體、星球,及此外的一切,都可視為是這張時空之毯平坦布料內的「騷動」。古代的靈性傳承思想和詩人,以近乎相同的方式來描述「存在」,或許並非巧合。譬如,《吠陀經》提到統一的「純意識」(Pure Consciousness)場域,滲透萬物卻也使萬物沉浸其中。這些傳承將我們的思緒、感覺、情緒、信念等經驗,以及因之而生的一切判斷,都視為「騷動」,是發生在原本平滑、靜止的場域中的干擾。

  西元六世紀的《信心銘》(Hsin-Hsin Ming),也以類似方式描述了某種本體的特性,此本體是一切造物的藍圖,被稱為「道」(Tao)。就和《吠陀經》的陳述一樣,它根本無法被具體描述,它就是一切,是所有經驗的容器,也是經驗本身。道是完美的,「圓同太虛,無欠無餘。」

  根據《信心銘》,只有當我們因自己的判斷而干擾了道的穩定,才會對道的和諧困惑。這個現象一旦發生,我們就陷入憤怒與分離的感覺中。對此,經文也提出了修正此境的指導原則:「要與此實相維持和諧,只需要於質疑產生時說:『不二』。在『不二』狀態中,自然沒有分離,無一遭到排除。」

  我必須承認,把自己想像成網中的騷動,生活不免因此失去浪漫情趣,同時卻也讓我們能有效且在概念上理解世界與自己。譬如,若想要擁有健康、肯定生命的新關係,或讓具有療癒效果的愛情進入生命中,或為中東地區帶來和平解決之道,必須在此場域中,創造一個能反映這些渴望的新干擾,也就是在組成世界、時間、空間和身體的物質上,製造出新「皺摺」。

  這就是我們與無量之網的關係。我們被賦予能力,在網內想像、夢想與感受生命可能性,好讓這張網映照出我們的創作。古老傳承智慧與現代科學都描述了這面宇宙之鏡的運作方式。稍後章節所介紹的實驗中,可以看見這些反射的映象在科學中如何運作。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研究解答了部分的造物奧祕,卻也為我們的存在帶來更深疑問。

  無量之網顯然還有許多未知的層面,科學也未能解答一切。老實說,科學家無法確定無量之網來自何處,就算再研究一百年,也明白無法尋獲所有答案。但它就在這裡,只要透過情緒的語言,就能汲取創造的力量。

  我們可以透過有意義的有效方法,將此認知運用在生命中。而如此一來,就無法否認我們與他者和一切萬物的連結。藉由連結,或許即能理解到自己的力量究竟有多強大。若能運用理解之後所帶來的力量,將有機會成為更和平與更慈悲的人,積極創造能夠反映出這些品質的世界,亦即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透過無量之網,我們得以把焦點專注於生命中的連結特質,將之視為情感、想像和夢想等,而加以應用。當我們如是而為,就能真正開發足以改變生命與世界的力量本質。

關於本書
  我們對無量之網的經驗,許多方面與運作電腦的軟體很相似。兩者皆以系統能理解的語言撰寫指令,對電腦而言,指令是0與1組成的數碼。但意識需要的是另一種語言,它沒有數字、字母或字詞。由於我們已經是無量之網的一部分,所以自然已經知道該如何與它溝通,並不需要操作手冊或特殊訓練。而我們也確實知道該怎麼做。

  意識的語言似乎就是共通的情緒經驗,而我們已經知道如何愛、恨、恐懼和原諒。一旦了解這些情感正是設定無量之網的指令,就能精進技巧,更熟悉如何為生命帶來喜悅、療癒和平靜。

  這並不是一本要為科學史或新興物理定調的書。市面上有許多傑出著作,已經把這類訊息呈現給世人。我參考了其中某些書,如加來道雄(Michio Kaku)的《穿梭超時空》(Hyperspace),以及大衛.波姆的《整體和內隱秩序》等。每一本書都提供觀看這世界的卓越新方法,我也推薦讀者看。

  我希望這本書是有用的工具,是能運用在日常生活奧祕之中的手冊。為此,我選擇把焦點擺在較激進且出人意表的量子實驗結果,而不願陷在實驗本身過度技術性的細節中。為了認識這股能具體實現療癒、寧靜、喜悅、情感與人我關係的力量,同時在歷史的時間洪流中存活下來,實驗結果與我們有關的訊息才是重點,而非如何進行研究等微小細節。對技術性過程感興趣者,我在註解處附上了資料來源,以供參考。

  對許多人而言,量子物理學界的突破只不過是個有趣的話題,可以在研討會、會議或喝咖啡時拿來閒聊。儘管這項發現涉及層面非常深遠,精神哲理也極端重要,與我們日常生活卻似乎沒什麼關連。就算知道一顆粒子可同時存在於兩個地方,或電子行進的速度比愛因斯坦定義的更快,若無法為我們的生活加分,又有何益?只有將這些驚人發現與身體療癒結合,或應用到購物中心、客廳、機場、教室等生活場所中,對我們來說,它們才變得重要。

  無量之網能為我們做的,就是在量子世界的奧祕和日常生活經驗之間的鴻溝上,搭起一座橋樑。本書除了描述這些發現之外,將更進一步了解它們能如何幫助我們日漸完善,並藉此共同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我希望透過本書,在這個往往令人感到渺小、無能、無助的世界中,為人們提供希望、可能性及力量。我的目標是以簡單易懂又有趣的對話形式,來描述這項新科學帶來的驚人洞見。

  現場演說的經驗告訴我,要能夠以有意義的方式觸及人心,關鍵在於尊重聽眾的學習方式。不論我們自認是「左腦思考者」還是「右腦思考者」,每個人都需要左右腦,才能理解這個世界。有些人可能較倚重某一側大腦,但更重要的是,對人的直覺與邏輯想法,必須同行並重,才能吸引人把看待世界的眼光往前推進一大步。

  基於這個緣故,《無量之網》的寫作方式,就和前述的組織架構一樣。我將「右腦式」個人價值及直接經驗等描述,融入屬於「左腦思考」的科學研究與報告中,這些科學發現解釋了經驗何以重要的原因。透過資訊分享,使資料數據不再像教科書,但仍保有足夠的先進科學知識,以確保其有效性。

  一如生命由創造DNA的四項基本化學鹼基所組成,宇宙似乎也存在著無量之網的四項特質,以使一切如實呈現。運用無量之網力量的關鍵,在於是否有能力掌握四項劃時代的發現,因為它們以前所未見的方式,將我們的生活與無量之網相互連結。

  發現一: 連結萬物的能量場的存在。
  發現二: 此能量場扮演容器、橋樑和反映我們內在信念的鏡子等角色。
  發現三: 此能量場是非定域性的(nonlocal)、全像式的,每一部分都與整體相連,以較小規模反映出整體。
  發現四: 我們透過情緒語言與此能量場溝通。

  我們有能力辦認、應用這些真實相狀,而它們對我們的一切,包括療癒、成功的人我關係和事業等,具有決定性影響。最後,人類的生存或許就操之於我們是否有能力與意願,分享在統一的量子世界觀中,那些肯定生命的實踐。

  為了確實呈現無量之網包含的龐大概念,我將本書分為三部分,每一部分包含一項關鍵概念。此外,我在各單元結尾,以條列方式將重要概念標示為「關鍵」(如「關鍵一」、「關鍵二」等以此類推)作為結語,而非使用正規的刻板總結形式。最後,在第八章列出二十項關鍵,方便讀者搜尋參考。

  下列針對每一部的簡述,將有助於讀者瀏覽內容,發現有用的資訊,其中包含重要參考資料以及深度啟示。

  第一部「發現無量之網:連結一切萬物的奧祕」,探索人類長久以來的一種觀念,即我們因連結一切萬物的能量場而結合在一起。我在第一章描述科學家在尋找這種統一能量場時,進行的一個倒退一百年的實驗,並分享促使二十世紀量子物理學大幅進展的研究,它讓科學家回頭探究最初告訴我們萬物處於分離狀態的原始實驗。研究包含三個代表性實驗,提出最新科學文獻,證明過去我們無法證實的能量場的存在。簡言之,這些發現說明:

  一、人類DNA對於組成世界的物質有直接影響。
  二、人類的情緒,對於能影響組成世界物質的DNA,有直接影響。
  三、情緒與DNA之間的關係,超越時空界限,不論距離多遠,影響維持不變。

  閱讀完第一部後,對於無量之網的存在與否相信已無庸置疑。不論以靈性或科學角度進行描述,顯而易見的是,我們所做的一切、存在和經驗,都與這個能量場有關。接下來,最合理的問題便是:「該如何運用這項資訊?」以及「該如何將無量之網運用在生活之中?」

  第二部「想像與真實狀態之間的橋樑:無量之網如何運作?」,探索的是生活在一個不僅萬物相連(非定域性),而且是全像式連結的宇宙中,對我們而言意謂了什麼。這些原理的微妙力量,可能是二十世紀物理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同時也很可能是最受忽略與不被了解的主題。我特別以非技術性的一般方式撰寫這一部分,將之規畫成指南手冊,協助讀者了解經驗的奧祕之處。那是人類共有的經驗,我們卻很少視為是能真正教導我們的工具。

  若從「萬物隨時隨地無所不在」這個角度來觀看自己的生命,其中隱含的意義浩瀚無垠,以致於超越許多人的理解。正因為我們與全宇宙相連結,才能隨時隨地支援、分享並參與生命中的喜悅和悲傷,但我們又該如何運用這股力量?

  答案始於針對「此地」和「他方」,或「此時」和「彼時」的理解。從生命是一幅處處相連的全像圖的角度切入,這裡已是他方,而彼時永是此時。古老的靈性傳承思想提醒我們,每天的每一刻,我們不斷抉擇要肯定還是否定自己生命。每一秒鐘,我們都在做選擇:要以支持或耗竭生命的方式,來培育自己;要進行肯定生命的深呼吸,或否定生命的短淺呼吸;以榮耀或毀謗的方式來思考與談論其他人。

  透過非定域性全像式的意識的力量,這些看來毫不重要的選擇,擁有超越生命片刻與地域的影響力。個體的選擇聯合起來,成為集體之真實性,這也是為何這些發現令人既興奮又恐懼。從這些體認中,我們了解到:

  .為何我們良善的願望、思緒與祈禱早已經抵達了它們的目的地。
  .我們不受身體或物理「定律」的限制。
  .不論所關切的人是身在戰場或會議室中,我們不用離開家,就能給予他們支持。
  .我們確實具有瞬間療癒的潛力。
  .我們確實有可能閉著眼睛,就能穿越時空看見他方。

  第三部「來自無量之網的訊息:在量子意識中生活、愛與療癒」,則直接探索生活在統一能量場所指涉的各個實務層面,以及它如何影響生命中的所有事件。在此部的各章節中,將以同步發生性及巧合、強而有力的療癒行動,以及我們最親密的關係帶來的啟示等,作為範例,幫助我們看清類似經驗對自己的生命具有什麼意義。

  我將利用一系列真實案例,解釋為何生命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其實是「我們」為自己展現出自我最真實與深刻的信念,與讀者分享其中的力量、嘲弄意味及清晰的脈絡。在用來描述這份關係的案例中,我還納入一個例子,說明寵物如何透過牠們的身體,告訴我們自己體內受到忽視或正在發展的生理狀態。

  這本書累積超過二十年的研究成果,也是我對古老、神祕且珍貴的傳統中蘊含的偉大祕密的探索之旅。「我們真的互相連結嗎?果真如此,這份連結又有多深?」「我們究竟擁有多少改變世界的力量?」假使你曾經試圖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你將會喜歡這本書。

  《無量之網》獻給以生命連結過往真實狀態與未來希望的人。在這個受到傷痛、批判與恐懼撼動的世界裡,你正是那個需要給予原諒,並且找到悲憫之心的人。我們仍然生活在生存受到威脅的狀態中,而要在歷史的此刻存活下去,關鍵就在於創造新的思維。

  我們終將發現,對無量之網「規則」的認識與運用能力,正是人類最深層的療癒、最大的喜悅及存活的關鍵。



第二章 粉碎現有思維:改變一切的實驗(節錄)
改變一切的三個實驗
  歷史把上個世紀視為發現與科學革命的時代。科學各領域基礎的關鍵突破,可以說全發生在過去一百年間。從一九四七年發現《死海古卷》,到華生(Watson)及克里克(Crick)的DNA雙螺旋結構,及將電子微型化以便運用在微電腦上的技術,科學上的進展使二十世紀成為一個空前的時代。然而許多發現來得太突然,往往使我們有了新發展就亂了腳步。儘管這些發現開啟新的可能性,仍然無法為「新資訊對生活有何意義」的問題提出解答。

  二十世紀是發現的時代,而二十一世紀將是整理領會這些發現的時代,如今許多主流科學家、教師和研究人員已投身其中。雖然理論、視野、文字和想像早就提出統一能量場存在的說法,我們卻直到近期才發展出能一勞永逸證實無量之網存在的實驗。

  一九九三到二○○○年間的一連串實驗,證實宇宙間存在著一個基礎能量場。我選擇了其中三個實驗,因為它們清楚描述能重新定義我們心中所謂真實相狀的研究。我要強調的是,這些只是代表性實驗,因為目前似乎天天有許多報告發表類似的成果。

  雖然實驗本身非常精采,但我真正感興趣的是它背後的思想。譬如科學家設計實驗想了解人類DNA與物質之間的關係時,可以肯定某個重大的思維轉變即將發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實驗證明此類關係存在之前,一般的信念是世間的萬物是彼此分離的。

  「老派」科學家明白表示,東西無法測量,就表示它不存在。相同的,在下列實驗發表之前,大家也相信世間兩個「東西」一旦完全分離,就無法影響彼此,之間也沒有連結。但就在上個世紀末,一切都改變了。

  在這期間,量子生物學家弗拉迪米爾.琶普寧(Vladimir Poponin)發表了他和彼得.卡里耶夫(Peter Gariaev)等同事在俄羅斯科學學院的研究。研究論文出版於一九九五年,描述了一系列實驗,結果顯示人類DNA能直接影響物質世界。他們主張有個新能量場使兩者產生連結。我認為他們在研究中發現的場域,或許其實一點也不「新」,可能早就存在,只是沒人認得,因為以前的設備無法測量那種能量形式。

  琶普寧博士拜訪美國一所機構時,複製並發表了這一系列實驗成果。透過他的結論,我們或許能體會「DNA魅影效應」(The DNA Phantom Effect)研究帶來的深遠影響。他在報告的簡介中如此寫道:「我們相信,這個發現在詮釋和理解微妙能量現象的運作機制上,將有深遠的影響。而能量現象包括了有記載的另類療癒現象。」

  琶普寧究竟想表達什麼?實驗一描述魅影效應如何影響我們與周遭世界、與彼此和遙遠宇宙間的關係……也就是DNA和我們的關係。

實驗一
  琶普寧與卡里耶夫設計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實驗,測試DNA在光子(組成世界的量子「物質」)中的表現。首先,他們抽光特殊試管中的空氣,創造出所謂的真空環境。通常真空一詞就表示容器內空無一物,不過科學家知道,就算把空氣抽光,裏面還是有東西存在,也就是光子。運用特別為偵測粒子設計的儀器,便能測量出光子在試管中的位置。

  科學家想知道光子是四處分散,或者附著在試管壁,還是成堆累積在試管底部。結果如預期一樣,光子以完全隨機的方式散布在試管中。也就是說,光子分布在試管內部各處,這正是琶普寧及其研究小組所預期的結果。

  接下來的實驗中,試管內除了光子,還放入了人類DNA。光子在DNA存在的狀態下有出人意料的表現,不再如之前所見隨機分散,反而於有機物質存在時以不同方式排列自己。DNA顯然對光子造成直接影響,彷彿透過某種隱形力量將它們規則排列。這點很重要,因為根據正統的物理學理論,完全沒有能產生此一效應的定律存在。然而在受控制的環境中,卻記錄到構成人類身體的DNA,對組成世界的量子物質產生直接效應!

  從試管中DNA移除後,出現另一個驚人的現象。科學家相信若是移除DNA,試管中的光子應該恢復到原本的隨機分散狀態。在米克森--莫爾里實驗(見第一章)之後,所有傳統文獻都認為這是唯一會發生的現象。然而,科學家卻目睹到不同的結果:光子依然維持在有序的狀態,彷彿DNA仍在試管中一般。琶普寧描述說,光出現了「令人驚訝且違反直覺」的舉動。

  重新檢查過儀器與結果之後,琶普寧和同事們必須為觀察結果提出解釋,也就是當DNA被移除,影響光子排列的東西是什麼?DNA被實際移走後,留下了某種殘留嗎?或者有更神祕的現象在運作?DNA和光子雖然在實質上已經分離,不再處於同一試管中,但是否某種程度仍然互相連結,只是我們看不見?

  琶普寧在研究結論中寫到,他和研究人員「被迫接受某種新場域結構受到激發」的研究假設。由於這個效應與有機物質的存在有直接關係,因此被稱為「DNA魅影效應」。琶普寧的新場域結構,和普朗克於五十年前提出的「母體」概念,以及古老傳承中的效應,驚人相似。

  實驗一摘要:這個實驗之所以重要,原因有幾個,最關鍵的是,它清楚呈現出DNA與組成世界的能量有直接關係。實驗結果影響深遠,並導出許多結論,其中兩項尤其不容置疑:

  1.過去我們忽視了某種能量的存在。
  2.細胞/DNA能透過上述能量形式影響物質。

  在受到嚴格控制的實驗室環境中(或許是史上第一遭)所產生的證據,重新復甦過去千百年來被古老傳承視為神聖的強大關係。光子是世界的本質,而DNA改變了光子的行為。實驗證實我們對周遭世界具有直接影響力,完全符合很久以前人類最珍貴的傳承與宗教典籍所言。

  撇開一廂情願和新時代主義不談,實驗造成的衝擊相當真實。DNA魅影效應顯示,在適當條件下運用有效的設備,就能記錄到那個關係。(稍後其他章節會再探討這個實驗。)實驗本身雖然是一項改革,並且以圖像方式呈現生命與物質之間的關係,但接下來的兩個實驗內容,才真正展現出DNA魅影效應更重要的含意。

實驗二
  人類情緒對身體細胞有直接影響,對此我們已無庸置疑。一九九○年代,服務於美國陸軍的科學家展開調查,想了解人類情感對已經與身體分離的細胞,尤其是DNA,是否仍有影響。即情緒是否對身體的組織樣本仍有正面或負面影響?

  傳統知識會認為沒有影響,若是如此,我們如何對美國陸軍科學家的實驗有所期待?米克森--莫爾里一八八七年的實驗結果顯示,世界上並無其他東西「存在那裏」連結任何事物。依據傳統思考模式,組織、皮膚、器官或骨頭一旦與人體分離,任何與身體的連結也不復存在。然而,實驗二卻呈現出相當不同的結果。

  一篇於一九九三年《先進》(Advances)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列舉了美國陸軍的一系列實驗,想確認DNA離開人體後是否繼續與其保有連結,若是,彼此的距離可以相距多遠?研究人員首先在受試者的口中採取DNA和組織樣本。樣本經分離後被送到同一棟樓的另一個房間,進行一項現代科學認為不可能存在的現象。DNA被放在特殊裝置中測量其電流,檢測它是否對受試者的情緒有反應,而受試者就在百公尺外的另一個房間。

  實驗對象在房間裏觀看一系列影片,內容包括戰爭影像、色情片、喜劇等,藉此引發他體內的本能情緒狀態。也就是說,實驗目的是讓受試者在短時間內經歷各種真正的情緒。受試者看影片時,研究人員則在另一個房間內測量DNA的反應。

  當受試者經歷情緒「高潮」及「低潮」,他的細胞和DNA也在同一瞬間呈現出強烈的電流反應。儘管受試者與其提供的樣本相距百公尺遠,DNA卻表現出彷彿仍處在與身體實質連接的狀態中。問題是,「為什麼」會這樣?

  對這項研究我有個補充說明。美國五角大廈和世貿中心於九月十一日遭到攻擊時,我正在澳洲作新書巡迴發表會。回到洛杉磯時,我隨即感受自己回到了一個跟十天前離開時不一樣的國家,沒有人在旅行,機場和停車場空空蕩蕩。世界發生了劇變。

  回國不久後,我預定要在洛杉磯的研討會上演說,這是之前就安排好的行程。雖然當時看起來將不會有什麼人來參加,主辦單位仍決定照原計畫執行。研討會一開始,主辦單位害怕的事真的發生,只有數十人與會,科學家和作家輪流上台,感覺像是在對彼此發表演說。

  我才剛結束關於萬物本質相連的演說,也提出上述陸軍實驗佐證。當晚餐會時,一位演講者前來為我的演說向我道謝,說他參與了上述的實驗。事實上這位克里夫.巴克斯特博士(Dr. Cleve Backster),為陸軍設計了該實驗,作為另一項進行中計畫的一部分,而軍方的實驗則是基於他先前在人類意圖對植物的影響上的研究。不過,巴克斯特博士接下來的談話內容,是我分享這個故事的主因。

  但在受試者和DNA仍處於同一棟大樓且相隔百公尺的情形下,陸軍就停止了該實驗。不過,在此初步實驗之後,巴克斯特博士和研究小組繼續探討更遠距的效果。某一回,受試者和細胞甚至相隔四百八十公里遠。

  受試者和細胞反應之間的時間差,由科羅拉多州一座原子鐘負責測量。每一次實驗,情緒變化與細胞反應的時間差都是零,此效應是同步發生的。不論細胞是在同一房間或相隔幾百里遠,結果都一樣。當細胞主人經歷情緒經驗時,DNA的表現彷彿仍以某種方式與人體相連。

  一開始聽起來可能有點嚇人,因為假使真的有種量子場域將一切物質相連,那麼萬物一定是相連的,而且保持連結狀態。巴克斯特的同事傑佛瑞.湯普森博士(Dr. Jeffrey Thompson)說得很好,他的觀點是:「人的身體其實既無結束的終點,也無開始之處。」

  實驗二摘要:這個實驗涉及的意涵相當廣泛,而且令人驚訝。假使我們無法將人與其身體部位分離,是否表示器官若成功移植到另一人身上時,兩個個體將會彼此維持某種相連狀態?

  一般日子裏,許多人會接觸幾十個、甚至上百人,且多半是肢體接觸。每次觸碰到另一個人,也許只是握個手,對方的DNA就會透過皮膚細胞的方式殘留在我們身上,我們的細胞同時也會殘留給對方。那麼,是否只要細胞中的DNA活著,我們就維持彼此聯繫的狀態?假使如此,兩人間的連結有多深刻?這些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連結似乎存在,只是連結的品質視個人對此連結的覺知程度而定。

  一切的可能性說明了實驗二的重要性,同時也為某種更深層的理解打下基礎。假使實驗對象的體內正在經歷情緒變化,而DNA產生相對反應,兩者間必然有某種東西使情緒得以從一處傳輸到另一處,沒錯吧?

  也許是……也許不是。實驗二透露的可能是另一回事,一個簡單但容易被忽略的神奇想法:或許受試者的情緒完全不需要經過傳輸。也許能量不需要從受試者身上傳送到遠處,就能產生影響。不論在何時或何處,情緒被挑起的瞬間,或許就已經存在於樣本的DNA之中。在此提出這個觀點,將為稍後一個驚人的可能性埋下種子,而第三章將探討這個觀點的各種可能性。

  就實驗的結果簡單來說(也是我選擇分享此實驗的原因),若要使DNA和受試者建立任何連結,兩者之間必須有某種東西將其相連。該實驗提出四項結論:

  1.活組織之間存在某種過去不曾被發現的能量形式。
  2.細胞與DNA透過這個能量場進行溝通。
  3.人類情緒對活的DNA具有直接影響。
  4.距離似乎與其影響力無關。

實驗三
  世界各地的靈性傳承思想,都具有人類情緒能影響身體健康及免疫系統的觀念,但對一般民眾有用的文獻資料卻不多見。

  一九九一年,心數研究所正式成立,目的是探索人類情感對身體的影響力,以及情緒在世間扮演的角色。心數研究所特別把焦點放在情緒與感覺在身體上
的發源地,也就是人類的心。研究人員已在各知名期刊發表前所未有的工作成果,並被引述於諸多科學論文中。

  心數研究所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在於描述了一個環繞在心臟並向人體外圍擴張的甜甜圈形能量場。這是一個電磁能量場,具有環形圓紋曲面,半徑約一點五公尺到二點四公尺(見下圖)。雖然心的能量並非身體光輪或古梵文中所提及的普拉那(Prana),但可被視為源自此部位能量的外在表現。

  知道這個場域存在後,研究人員又自問,是否有另一種不為人知的能量存在於這個已知的能量場中?為了測試這個理論,他們決定測試人類情緒對DNA,也就是生命本質的影響。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宇宙一直在傳輸訊息給你,你知道如何下載嗎?
無量之網是承載宇宙的「容器」,連結萬物的「橋樑」,顯現創作的「鏡子」。
認識無量之網的法則並運用它,就能藉宇宙之力創造奇蹟。
★作者兩度榮獲美國身心靈圖書最高榮譽「鸚鵡螺獎」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