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吠陀瑜伽: 探索身心健康的當代瑜伽之路 | 誠品線上

阿育吠陀瑜伽: 探索身心健康的當代瑜伽之路

作者 王志成
出版社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阿育吠陀瑜伽: 探索身心健康的當代瑜伽之路:書中內容從理論出發,解說完整而全面,並擴及實踐應用方式,相當於一部高級瑜伽教學課程,適合學習瑜伽、希望全面提升瑜伽素養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運用阿育吠陀的基本原則,指導瑜伽修練的實踐從個人體質出發,調整飲食、處世態度,調理脈輪、經絡,練習體位法、調息法、咒語和冥想,同時關注身心健康與靈性上的追求。阿育吠陀讓人得以身心健康、快樂生活;瑜伽則讓人的意識得到提升,進入自由、圓滿之境。本書分為上、下篇。上篇八章,討論阿育吠陀瑜伽的理論,以及五大元素、體質(doshas)、三德、三身五鞘、脈輪、經絡和穴位、瑜伽之火等重要概念及其應用;下篇九章,基於個體體質,詳細介紹帕坦迦利八肢瑜伽和聲音瑜伽的理論與實踐方法。 書中內容從理論出發,解說完整而全面,並擴及實踐應用方式,相當於一部高級瑜伽教學課程,適合學習瑜伽、希望全面提升瑜伽素養的教練和瑜伽愛好者。◎阿育吠陀瑜伽的特點阿育吠陀瑜伽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身心靈之路。阿育吠陀側重在身體層面,瑜伽的重點在靈性層面。總體上,相比傳統哈達瑜伽,阿育吠陀瑜伽強化了基於個體特質的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又沒有丟失瑜伽原本的轉化和提升意識的目標。阿育吠陀瑜伽對意識轉化的關注,體現了瑜伽的垂直維度,讓意識得到轉化、提升,超越三德的鉗制,最終達到不二的境界、覺悟自由的境界;它對身體的關注,體現了瑜伽的水平維度,使身心健康、快樂生活,活在永恆之法中。 阿育吠陀瑜伽不同於把問題導向覺悟、解脫、三摩地的傳統修行重點,大多是從生活方式、生活環境、飲食法、瑜伽或運動、調息法、咒語、專注力培養、冥想等方面,首先落實身心的健康,具體地落實平靜心意。阿育吠陀瑜伽特別關注人的體質和三德的個體差異,在如何達成調理身心意方面,更具有開放性,既關心身心,又關心超越身心的目標。阿育吠陀瑜伽肩負雙重使命,既關注我們的身心健康,讓我們擺脫亞健康,療癒疾病,又關注我們精神的健康和靈性的發展,達到自我的覺悟和最終的自由。◎三種體質與瑜伽修練 人體是一個複雜的身心系統,必須針對體質特徵,進行體位、調息和冥想等練習,才能獲得理想的成效。──風型體質者.練習體位的關鍵點:平靜、緩慢、穩定、根基、力量、堅持.最佳調息法:烏加伊調息法、左右經脈調息法、嗡聲調息法.最佳冥想咒語:Ram、Shrim、Hrim.最佳冥想主題:火、山──火型體質者.練習體位的關鍵點:清涼、放鬆、臣服、寬恕、溫和、擴散性.最佳調息法:清涼調息法、嘶聲調息法、齒縫調息法、月亮脈貫穿法.最佳冥想咒語:Om、Sham、Shrim.最佳冥想主題:空、虛己、月光──水型體質者.練習的關鍵點:刺激、運動、暖和、光明、能量、釋放.最佳調息法:聖光調息法、風箱式調息法、太陽脈貫穿法.最佳冥想咒語:Om、Hum .最佳冥想主題:火、空、虛己、太陽、雲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志成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耶魯大學、劍橋大學、伯明罕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主編「瑜伽文庫」、「瑜伽哲學經典叢書」、「第二軸心時代文叢」。印度吠陀管理中心名譽主任、浙江省老子學會副會長。研究領域:瑜伽哲學、東方哲學、身心療癒理論與實踐。代表性作品有《瑜伽哲學》、《健康的身體有趣的靈魂》、《生命的管理──〈瑜伽經〉72講》、《調息法70種》、《瑜伽經直譯精解》、《阿育吠陀瑜伽》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讀上篇/阿育吠陀瑜伽的基礎理論/第1章.阿育吠陀瑜伽及其哲學1 瑜伽2 阿育吠陀3 阿育吠陀瑜伽4 阿育吠陀瑜伽的重要性5 阿育吠陀瑜伽解決什麼問題6 阿育吠陀瑜伽的文化資源7 阿育吠陀瑜伽哲學8 阿育吠陀瑜伽和其他瑜伽形態的差異第2章.五大元素1 宇宙之磚2 五大元素的屬性與功能3 五大元素和身體組織以及廢物之關係4 五大元素和活動性質5 五大元素和三德6 五大元素和六種味道7 五大元素和身體部位8 五大元素、季節和六味9 五大元素和滋補用藥10 五大元素和體質11 五大元素的代表性食物12 五大元素、三德和體質13 五大元素和脈輪14 五大元素和心意15 五大元素和咒語16 五大元素和手印17 五大元素和養生18 對五大元素的反思第3章.體質1 宇宙的三種力量2 體質3 體質的位置4 體質的生理功能5 體質的節律6 先天體質和後天體質7 次級體質8 體質和壽命9 六味、六性和體質10 給單一體質者的食物建議11 給多重體質者的食物建議12 體質和消化的過程13 體質的不平衡14 體質增加的各種原因15 體質和營養16 體質和氣候養生17 體質和精油18 體質和油療19 體質和色彩20 三種精微能量21 體質的檢測與養生指導22 體質養生法23 阿育吠陀瑜伽季節養生指導小附錄:體質屬性、體質曼荼羅、關於食物混合的禁忌第4章.三德:悅性、動性、惰性1 原質和三德2 經典中的三德3 三德運行的四大規律4 瑜伽就是培養悅性之德5 培養悅性之德的方法6 三德和體質7 三德的檢測及其運用小附錄:阿育吠陀瑜伽食物分類第5章.三身五鞘1《奧義書》中的三身五鞘思想2 粗身鞘3 能量鞘4 心意鞘5 智性鞘6 喜樂鞘7 阿育吠陀瑜伽和三身五鞘第6章.脈輪1 脈輪綜述2 海底輪3 生殖輪4 臍輪5 心輪6 喉輪7 眉間輪8 頂輪9 脈輪和阿育吠陀瑜伽10 脈輪檢測及其運用第7章.經絡與穴位1 脈輪、經絡和瑜伽2 至上經絡:心意經絡3 常用經絡4 經絡治療5 穴位及其療癒6 阿育吠陀瑜伽與經絡穴位的關係第8章.瑜伽之火1 火不只是隱喻2 火的旅程及五種狀態3 五鞘和火瑜伽4 八肢瑜伽和火瑜伽5 火瑜伽實踐小附錄:胃火檢測法下篇/阿育吠陀瑜伽的實踐之道/第9章.八肢瑜伽1 帕坦迦利的八肢瑜伽2 八肢瑜伽模式3 八肢瑜伽模式和數論4 八肢瑜伽模式和吠檀多哲學5 八肢瑜伽模式和阿育吠陀瑜伽第10章.禁制瑜伽:戒律1 八肢瑜伽中的禁制2 禁制和能量3 不殺生或不傷害4 不說謊5 不偷盜6 不縱欲7 不貪婪第11章.勸制瑜伽:善律1 瑜伽中的勸制2 勸制和能量3 純淨4 滿足5 苦行6 研讀7 敬神第12章.身體瑜伽1《瑜伽經》與體位2《哈達瑜伽之光》與體位3 體位和瑜伽系統4 體位的意義和目的5 體位與體質6 哈達瑜伽的練習指導7 體位、呼吸和體質的關係8 風型體質的體位次序(含部分調息)9 火型體質的體位次序10 水型體質的體位次序11 如何處理導致相反效果的體位12 瑜伽鎖和阿育吠陀瑜伽小附錄:體質和身體、常用體位對體質的作用、針對不同體質問題的療癒性體位、66種體位示範圖第13章.調息瑜伽1 調息的含義和相關經文2 調息的類型3 新的調息劃分法4 調息法的三條基本原則5 主要的27種調息法第14章.制感瑜伽:內攝1 有關制感的經文及其重要性2 制感的含義3 控制感官4 控制普拉那5 控制行動器官6 攝回心意7 高級制感:瑜伽休息術8 走向自覺的制感瑜伽第15章.冥想瑜伽1 有關專注、冥想和三摩地的文本2 冥想的四大系統3 帕坦伽利傳統的冥想4 虔信傳統的冥想5 吠檀多傳統的19種冥想6 阿育吠陀瑜伽傳統的冥想7 阿育吠陀瑜伽冥想實修法第16章.聲音瑜伽1 聲音和咒語2 常用咒語的類型3 體質和咒語4 咒語生活化小附錄:妖精的故事第17章.三摩地瑜伽1 三摩地的含義2 三摩地的類型3 基於惰性的三摩地4 基於動性的三摩地5 基於悅性的三摩地6 心注一處的三摩地7 平靜如水的三摩地8 三摩地、能量和阿育吠陀瑜伽參考文獻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阿育吠陀瑜伽: 探索身心健康的當代瑜伽之路
作者 / 王志成
簡介 / 阿育吠陀瑜伽: 探索身心健康的當代瑜伽之路:書中內容從理論出發,解說完整而全面,並擴及實踐應用方式,相當於一部高級瑜伽教學課程,適合學習瑜伽、希望全面提升瑜伽素養
出版社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441350
ISBN10 /
EAN / 9786267441350
誠品26碼 / 2682587822008
頁數 / 560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17*3.5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內文 : 導論
瑜伽在當今世界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的文化和運動現象。你可以在發祥地印度看到,你可以在全世界眾多國家看到,更可以在中國看到。瑜伽,不僅僅在大中城市流行,也廣泛地出現在小城市。

當今的瑜伽,既是一種時尚,也是一種健身之道,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人們或在瑜伽館,或在公園,或在某個自然環境裡習練瑜伽。儘管瑜伽這項運動,參與者更多的是年輕人,尤其是年輕的女性,但你也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開始學習瑜伽。瑜伽,不僅是一種富有生機活力的新時尚,也是一種讓生活增添色彩的技巧運動,更是一種充實而有味的生活──瑜伽習練,讓瑜伽練習者更加自律、更加從容,也更加自信。

我個人認識瑜伽並不是從瑜伽體位而是從瑜伽哲學經典開始的。早在一九九三年,因為一點因緣,接觸了印度的偉大經典《薄伽梵歌》(Bhagavad-gīta),我被其中的智慧之言所吸引。我曾在一段時間內連讀三遍《薄伽梵歌》,反覆思考其中的哲學含義。但當時對印度哲學的理解還不夠深入,有些問題還沒有明白。不過,這本著作對我的影響已經埋下了種子。

由於韓德(Alan Hunter)教授的委託,我開始組織翻譯印度偉大的思想家、改革家、瑜伽士辨喜(Swami Vivekananda)的文集《瑜伽之路》。此後,我走向了瑜伽典籍的翻譯之路。先後獨立或合作翻譯了一系列瑜伽經典作品,包括《帕坦迦利〈瑜伽經〉及其權威闡釋》、《薄伽梵歌》、《哈達瑜伽之光》、《冥想的力量》、《虔信瑜伽》、《至上瑜伽》、《九種奧義書》、《室利.羅摩克里希那言行錄》等。同時,我自己也開始注釋一些瑜伽哲學經典,如《智慧瑜伽》是對吠檀多不二論哲學家、印度吠檀多哲學集大成者商羯羅(Shankara)大師《自我知識》一書的翻譯和釋論,《瑜伽喜樂之光》是對後商羯羅時代的思想家室利.維迪安拉涅.斯瓦米(Sri Vidyaranya Swami)的《潘查達西》最後五章的翻譯和釋論,《直抵瑜伽聖境》是對吠檀多經典《八曲本集》(也譯為《八曲仙人之歌》)的翻譯和釋論。另外,也出版了自己撰寫的書,如《瑜伽的力量》等。

由於我一直從事哲學研究,對於某些問題的關注和看法與一般人有些差別。很多時候,我並不對身體的瑜伽感興趣,而是對瑜伽的哲學和思想感興趣。對瑜伽的興趣,在很長時間內都是因為其背後的哲學思想,具體說就是數論哲學和吠檀多哲學。古典瑜伽的經典《瑜伽經》,本來就是印度古代正統六派哲學之一的瑜伽派之經典。所以,從上面提到的已經出版的多部作品中可以看到,我一直把瑜伽視為一種哲學,而沒有把眼睛投向瑜伽的其他領域。瑜伽,不僅是一種健身術,它也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文化,尤其有自身深刻的哲學內涵。

有關瑜伽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我們無法為大家提供一個關於瑜伽的最權威的解釋,也無法提供所謂的完整的瑜伽知識體系。以前,我所做的探討更多的是在理論層面,但從《瑜伽之海》開始,我從「天上」回到「人間」,開始注重我們日常的、身心健康的問題。但這還遠遠不夠。在《瑜伽是一場冒險》中,我進一步轉向「形而下」,更加明確地關注身心健康這一實際層面。

關於阿育吠陀瑜伽,目前真正關注和實踐的人還不是很多。但它確實非常重要。我們嘗試通過自己的努力,編撰一部介紹阿育吠陀瑜伽的書,以便用於教學和實踐指導。

考慮到更多讀者理解的方便性,同時保持阿育吠陀瑜伽理論和實踐的相對完備性,本書採取了比較容易理解的通俗語言,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簡便的實際操作方法。但畢竟阿育吠陀瑜伽具有理論和實踐兼備的品質,一些專業術語還是無法避免,我們在書中盡可能提供了比較容易理解的解釋。我把這本書作為一部高級瑜伽教程來編寫,對於那些學習瑜伽、希望全面提升自己瑜伽素養的教練、瑜伽愛好者,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本書分上、下篇。上篇八章,討論阿育吠陀瑜伽的理論以及五大元素、體質(doshas,亦音譯為道夏、督夏)、三德、三身五鞘、脈輪、經絡和穴位、瑜伽之火等重要概念及其應用;下篇九章,基於個體體質,詳細介紹帕坦迦利八肢瑜伽和聲音瑜伽的理論與實踐方法。

第一章詳細介紹阿育吠陀瑜伽是什麼、可以做什麼、阿育吠陀瑜伽為什麼重要,它的重要理論根基和主要內容,及其與其他瑜伽形態之間的重要差別。

第二章介紹瑜伽何以可能的基礎,即宇宙和身心靈構成的基礎──土、水、火、風、空五大元素—它們各自的性質,以及基於其性質之上的瑜伽應用。瑜伽,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知其然、行其然。

第三章詳細論述阿育吠陀的核心體質(doshas)理論。知道身體基本的體質三類型(風型、火型和水型),才可能正確實踐瑜伽。

第四章論述三德理論。儘管三德(tri-gunas ;又稱三質性)思想來自於數論哲學,但瑜伽沒有停留在數論上,而是堅定地走向了瑜伽的實踐。悅性(sattva,音譯為薩埵)、動性(rajas,又稱變性,音譯為羅闍)與惰性(tamas,音譯為答磨),這三德是理解諸多現象的有效工具。正確掌握三德理論,可以有效地理解和解釋瑜伽中的諸多問題。

第五章論述三身五鞘理論。三身,即粗身、精身(又稱細微身)和因果身(又稱因緣身);五鞘,即粗身鞘(又稱肉身層)、能量鞘(又稱氣身層)、心意鞘(又稱意身層)、智性鞘(又稱識身層)和喜樂鞘(又稱樂身層)。不同的瑜伽形態可以對應不同的身鞘。瑜伽是一門科學,只有瞭解身心靈的問題所在,才能有針對性地實踐某一形態的瑜伽,才可受益、收益。

第六章論述脈輪。人體是一個既複雜又精微的生命系統,其複雜性和精微性體現在脈輪上。左脈、右脈和中脈,以及海底輪(根輪)、生殖輪、臍輪、心輪、喉輪、眉間輪(額輪)和頂輪(梵輪)七輪,都和我們生命精微的能量系統密切相關。尤其是哈達瑜伽,在很大程度上處理的就是我們的能量系統。

第七章介紹經絡(nadis)和穴位(marmas)理論。經絡是精身的能量通道。本章在第六章脈輪的基礎上,進一步詳細介紹更加精微的經絡和穴位,以便瑜伽人精確地實踐瑜伽。

第八章論述瑜伽之火(agni,音譯為阿耆尼)的思想。瑜伽,一個重要的現實目的就是健康。Agni,一種轉化的力量、光明的力量。從瑜伽修習的角度來看,當生命之火受到不同程度的遮蔽,就會影響健康。明白生物之火、能量之火、心意之火、智性之火和愛之火,才能利用火個轉化之力,助力瑜伽成就。

第九章論述八肢瑜伽(音譯為阿斯坦加瑜伽)。在這一章,將整體性地介紹古典瑜伽的代表人物帕坦迦利所編撰的《瑜伽經》及其八肢瑜伽模式。在數論基礎上,帕坦迦利創造性地提出具有普世性的瑜伽實踐模式—八肢模式,為今人的瑜伽實踐提供了整體基礎。本章詳細分析八肢瑜伽的結構、彼此間的關聯、實踐展開的次第,對瑜伽行者建立整體瑜伽實踐的框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十章分析八肢瑜伽模式中的第一肢禁制瑜伽。禁制(又稱戒律),不只是瑜伽人在社會上所需遵循的道德規範,而是基於瑜伽成就所需要的悅性品質的建立。只有遵行禁制、培養起悅性品質,才有可能真正成就瑜伽。

第十一章論述勸制瑜伽。我們修習瑜伽不僅需要遵循外在的社會規則,內在更需要遵行勸制(又稱善律)。儘管我們發現,不同德性和體質的人在禁制與勸制上會有不同的表達,但無論是純淨(shaucha),還是滿足(santosha,又稱知足)、苦行(tapas)、研讀(svadhyaya,又稱自習),甚至是內在的敬神(ishvarapranidhana,又稱奉神),這些勸制會讓我們的瑜伽處在安全中。

第十二章論述身體瑜伽。本章從《瑜伽經》對體位的論述開始,到《哈達瑜伽之光》中的體位,從體位在瑜伽系統中的地位、目的和作用,到個體獨特的體質和體位,以及體位和呼吸、體質之間的關係,再到適合不同體質的體位次序分析,還有根鎖、臍鎖、喉鎖、舌鎖等七種瑜伽鎖印的作用等,全方位提供阿育吠陀瑜伽體系化的體位法。不同於針對體位論體位的瑜伽,本章致力於為瑜伽人提供基於體質視角的哈達體位法。

第十三章論述調息。調息是一種呼吸的藝術。但調息又不僅僅是一呼一吸,更多的是精微能量系統的調整。本章詳細介紹調息的本質,分析調息類型和調息原則,基於不同的體質,詳細介紹Om 調息法、Soham 和Hamsa 調息法、太陽脈貫穿法、烏加伊調息法、聖光調息法等二十七種主要調息的具體方法。

第十四章論述制感瑜伽。制感(又稱內攝),常常被我們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但是制感卻是瑜伽的核心。如果說,調息是控制我們的能量,制感瑜伽則是要控制我們的感官。沒有制感,瑜伽就無法達成。制感是瑜伽從外在轉向內在的關鍵。對於不同體質的人,對於不同三德德性的人,制感具有不同的意義。本章告訴我們什麼是制感、如何制感,包括如何控制感官、普拉那(生命力,生命能量)、行動器官,如何攝回心意等具體方法。

第十五章論述冥想。八肢瑜伽中,儘管專注、冥想(又稱禪那)和三摩地之間存在程度上的差異,但它們構成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本章分別介紹了帕坦迦利冥想系統、吠檀多冥想系統等四大冥想系統,尤其詳細指導基於風型(vata,音譯為瓦塔)、火型(pitta,音譯為皮塔)和水型(kapha,又稱土型,音譯為卡法)這三種不同體質之人的冥想之法,以及阿育吠陀瑜伽中的八大冥想實修方法,以便讀者根據自身的體質選擇使用。

第十六章論述聲音瑜伽。唱誦(japa)在瑜伽中具有特殊的價值和意義,因為聲音就是能量的振動。在阿育吠陀瑜伽中,最基本的治療就可以用咒語(mantra,音譯為曼陀羅)療法。不過,不同的咒語也具有不同的德性。要達成針對性的瑜伽療癒,就需要瞭解不同咒語所具有的不同功能。本章系統介紹對應五大元素的咒語、對應身體不同部位的咒語、十三個經典的咒語、基於不同體質的針對性的咒語,以及這些咒語的具體應用。

第十七章論述三摩地瑜伽。三摩地或自我覺悟,是每位瑜伽人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在瑜伽修持中,達成自我覺知是特別重要的一環。三摩地可以發生在五個不同的心意層面,而發生在不同德性基礎上的三摩地,也具有不同的作用。如何區分不同的三摩地? 如何知曉我們所處的三摩地是什麼?根據我們的體質,最終我們應該達成什麼三摩地?本章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答案。

阿育吠陀瑜伽是個開放的系統,是基於對體質準確認知之基礎上的瑜伽系統,目的是推動自我生命的轉化,成就瑜伽的最高目標──覺悟和三摩地。本書上、下篇共十七章,是作者奉獻給每一位瑜伽人的瑜伽瑪拉(Mala,花環)。本書中的每個主題都是開放的,它們完全可以依靠你自身的瑜伽經驗得到進一步地深化和提高。
嗡.塔.薩


內容連載
第1章 阿育吠陀瑜伽及其哲學
1.瑜伽
瑜伽,Yoga,源於梵文詞根yuj,意思是「結合;給……上軛;駕馭」。在印度吠陀文明的早期,代表瑜伽的詞是苦行,tapas。其後的梵書、森林書、早期奧義書以及《羅摩衍那》中,瑜伽基本上都被描述為「苦行」。在《泰帝利耶奧義書》中,瑜伽指向的是對心意和感官的控制。到了《薄伽梵歌》時代,瑜伽指的則是各種修行,是走向自我覺悟的各種方法或道路。

在《薄伽梵歌》中,我們可以看到三種重要的瑜伽道路,即行動瑜伽、智慧瑜伽和虔信瑜伽。這三種瑜伽都和人的心態有關。行動瑜伽,也就是以一種不執著的心態在世間生活。《薄伽梵歌》中所談及的智慧瑜伽,基底是數論哲學,其瑜伽就是要分辨原質(自然)和原人(人的本性、普魯沙)的真相,明白我們(自我)就是原人,從而和原質分離。虔信瑜伽是要把生活和生命中的一切都安住在如克裡希那那裡。

在古典瑜伽時代,也就是帕坦迦利《瑜伽經》時代,瑜伽達到了一個歷史新境界。帕坦迦利編撰《瑜伽經》,確立了系統完整的瑜伽體系。帕坦迦利瑜伽的理論基礎也是數論哲學,但是,他沒有停留在數論哲學理論上,他主張要真正覺悟自我、達成自由或者三摩地,就需要切實地行動。他的《瑜伽經》為我們提供了瑜伽實踐的八個步驟,也就是八肢瑜伽,即阿斯湯迦瑜伽。

10世紀之後,印度納塔派非常重視身體,把我們的身體視為達成瑜伽最高目標的一個仲介。納特派明確主張哈達瑜伽的目標就是勝王瑜伽,也就是三摩地。當代的哈達瑜伽和傳統的哈達瑜伽有著重要的繼承關係和關聯,但當代哈達瑜伽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經過西化之後的哈達瑜伽,其重心已經轉移到了我們的身體,當代哈達瑜伽更加重視身體的靈活、輕盈和健康,對於覺悟自我真理或達成三摩地則不如傳統的哈達瑜伽。甚至有人說,當代哈達瑜伽就是一種健身運動。當今哈達瑜伽將會如何發展,也存在不少爭議。嘗試把當代哈達瑜伽對身體的關注和傳統哈達瑜伽對生命意識的提升結合起來,確實是一個重大的挑戰,不過,這也是一條新的整合和發展之道。

瑜伽在當代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是瑜伽發展史上一個新的凱羅斯(kairos)時代。從2015年開始,聯合國把每年的6月21日定為「國際瑜伽日」。這一事件是瑜伽全球化的標誌。

2.阿育吠陀
阿育吠陀,Ayurveda,ayur的意思是「生命、長壽」,veda指「知識」,更確切地說指「科學」。Ayurveda就是「有關生命的科學」。

作為印度傳統醫學的阿育吠陀,可以追溯到西元前1500年的吠陀時代。歷史上,有關阿育吠陀的記載最初出現在印度古老的《梨俱吠陀》(Rig Veda)中。阿育吠陀作為副吠陀附屬於晚些時候出現的《阿闥婆吠陀》(Atharva Veda),並正式開始形成一門專業的學問。在阿育吠陀中,可以找到包括利用曼陀羅、苦修、瑜伽、護身符、儀式、草藥等方法治療身心疾病的實踐。

根據神話傳說,阿育吠陀是由印度三大主神中的創造神梵天(Brahma)在創造人類之前為保護人類而創建的。梵天把阿育吠陀傳授給藥神雙馬童(Aswini Kumars),藥神傳授給雷雨神因陀羅(Indra),因陀羅傳授給人間的修行者阿提耶(Atreya)等,最終構成阿育吠陀的內科醫學。因陀羅把外科學透露給迪沃達薩(Divodasa)國王,迪沃達薩是阿育吠陀之神曇梵陀利(Dhanvantari)的化身,他又把外科學傳授給妙聞(Sushruta)等一群醫生。

阿育吠陀醫學有多種著作,比較重要的有三部:遮羅迦(Charaka)的《遮羅迦本集》(Charaka Samhita)、妙聞(Sushruta)的《妙聞本集》(Susruta Samhita)以及瓦拔塔(Vagbhata)的《八肢心要集》(Astanga Hridaya)。

《遮羅迦本集》和《妙聞本集》著於西元前1世紀上半葉。《遮羅迦本集》由印度的醫祖遮羅迦所著,並經阿提耶修改補充,至今仍是印度應用最為廣泛的阿育吠陀內科醫學著作。《妙聞本集》則收集了修復外科的各種知識,包括換肢手術、整形外科手術、剖腹手術,甚至腦外科手術。同時,妙聞還發明了鼻整形術。大約在西元500年,《八肢心要集》問世,它綜合了阿育吠陀醫學各大學派的觀點。

傳統上,阿育吠陀醫學主要有八肢:(1)Kayachikitsa(內科);(2)Shalakya Tantra(五官科);(3)Shalya Tantra(外科);(4)Agada Tantra(毒藥科)——解毒學;(5)Bhuta Vidya(精神科);(6)Kaumarabhritya(兒科);(7)Rasayana(長壽科)——採取種種手段,保養身體,延年益壽;(8)Vajikarana(性學科)——通過催情藥和促進生殖手段以提高性功能和增強生殖組織。

作為系統化的治療體系,阿育吠陀歷史悠久。但在英國殖民印度期間,阿育吠陀受到了壓制。隨著西方醫學的發展,阿育吠陀更加被忽視。但在現當代,阿育吠陀得到了傳承和發展。不過,基本上,當代的阿育吠陀是在西方醫學背景下的醫學,很大程度上迎合著西方的醫學。這使得阿育吠陀脫離了傳統身心整體主義的主張。但在印度,依然有人堅持阿育吠陀整體主義的傳統觀點。

3.阿育吠陀瑜伽
阿育吠陀瑜伽(Ayurvedic Yoga)有狹義和廣義的理解。

狹義上說,阿育吠陀瑜伽就是利用阿育吠陀的基本原則來指導瑜伽實踐。特別是哈達瑜伽體位法和調息法,利用阿育吠陀的基本原則十分重要。人體是一個複雜的身心系統,哈達體位、調息對於不同體質的人具有不同的意義。脫離個體具體的體質特徵,而毫無區分地從事高強度的體位習練和調息實踐,會帶來不少問題,甚至帶來瑜伽傷害。

廣義上說,阿育吠陀本身就是一種瑜伽實踐的藝術。這裡的阿育吠陀瑜伽不僅凸顯瑜伽體位和調息需要基於平衡三個體質(doshas),達成能量平衡,促進身心健康,更要發展一種完美的健康,推動體質的意識維度。這裡,阿育吠陀瑜伽就是一種吠陀瑜伽、坦特羅瑜伽,最終讓我們的生命原則得到發展,進入人的圓滿之境。

本書所談論的阿育吠陀瑜伽,包含狹義和廣義這兩個方面。對於初級階段的阿育吠陀瑜伽,側重於狹義的阿育吠陀瑜伽;對於高級階段的阿育吠陀瑜伽,則側重於廣義的阿育吠陀瑜伽。

阿育吠陀瑜伽是一門實踐的瑜伽。大衛.弗勞利(David Frawley)把從事阿育吠陀瑜伽的人分為四類:(1)阿育吠陀身體瑜伽教師;(2)阿育吠陀心理瑜伽教師;(3)阿育吠陀冥想瑜伽教師;(4)阿育吠陀能量瑜伽教師。阿育吠陀身體瑜伽教師:熟悉阿育吠陀瑜伽基本原理,從事體位教學以及身體療癒的教師。要從事這一工作,就需要在瑜伽體位上得到良好的訓練,對人體有比較深入的認識,具有阿育吠陀的診斷和療癒能力,需要學習一些阿育吠陀的按摩、健身和其他療法。

阿育吠陀心理瑜伽教師:通曉阿育吠陀瑜伽心理學,並用以療癒心理問題的瑜伽教師。具有心理諮詢資格的教師,通過系統學習阿育吠陀瑜伽,可以更好地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可以成為阿育吠陀心理瑜伽教師。心理學分不同的層面。很多心理問題,單靠藥物並不能有效解決,需要調整人心。阿育吠陀瑜伽對人心有著極其深刻的洞察,可以幫助人們積極、智慧、充滿陽光地生活。要做合格的阿育吠陀瑜伽教師,除了需要學習一般的阿育吠陀知識外,還需要學習諸如吠陀占星和身體的關係、吠陀堪輿和身體的關係,等等。擁有良好東西方哲學、心理學基礎的人從事這一工作,效果會更好。

阿育吠陀冥想瑜伽教師:專業傳授冥想的瑜伽教師。需要通曉阿育吠陀體質理論、數論中的三德理論,一般還需要通曉吠檀多哲學理論。需具有廣泛的瑜伽理論知識,才可以把控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阿育吠陀能量瑜伽教師:精通瑜伽調息法、曼陀羅、脈輪和冥想的教師。他們不僅在理論上需要熟悉體質理論,還需要通曉能量理論。

學習阿育吠陀瑜伽的瑜伽行者,初期需學習這一領域的基礎理論,並需要結合自身體質的特點,集中精力把重點放在某個方面。要精通阿育吠陀瑜伽的所有領域則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

4.阿育吠陀瑜伽的重要性
瑜伽的本質是提升我們生命的品質,目的是促進我們意識的轉化。古典傳統的瑜伽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的身體上。在瑜伽的發展中,瑜伽士逐漸認識到身體對於意識轉化的重要性,開始發展起獨立的哈達瑜伽。當代的哈達瑜伽則把瑜伽的核心集中在身體上,以致哈達瑜伽成了身體(體位)的瑜伽。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是因為西方人注意到了哈達瑜伽給身體帶來的變化,尤其是在減壓、減肥、塑形、養生、靜心、物理治療方面等的作用;其次是因為哈達瑜伽體位法這一運動的形式對於人的個性彰顯、自信確立具有明顯的作用;再次則是西方運動生理學、解剖學的發展使得哈達瑜伽在科學的精細化層面上得到了快速發展。

然而,阿育吠陀關注的是我們人的生命和生活的品質,關心的是我們身體的健康和滿足,其方式是通過平衡我們身體的能量。更深層次的阿育吠陀,則從身體的關懷上升到生命的覺醒、自由、圓滿。總體上,瑜伽關注我們意識的轉化和昇華;而哈達瑜伽同樣關注人的意識轉化,只是通過或借助人的身體這一通道(或媒介);其他形式的瑜伽也只是強調了其他不同的通道(或媒介)。雖然當代哈達瑜伽遠離了傳統哈達瑜伽的目標,但從整體上看,它對身體的調整依然值得我們關注,特別是基於個體生命的體質差異做出合理的調整。

阿育吠陀瑜伽是一種充分意識到瑜伽的追求和身體訴求的瑜伽。首先,阿育吠陀瑜伽關切人的意識之轉化,也就是傳統上說的,關切我們人的覺醒、自由、三摩地。瑜伽的根本價值就在於為我們生命意識的轉化提供方法上的指導。大量的經典,諸如《奧義書》、《薄伽梵歌》、《瑜伽經》、《哈達瑜伽之光》等,為生命走向覺醒、自由、三摩地提供了目標和實踐方式。其次,阿育吠陀瑜伽充分認識到我們當代人面臨的種種身心壓力,把瑜伽特別是哈達瑜伽視為一種減緩壓力、自我療癒的重要方式。

總體上,相比傳統哈達瑜伽,阿育吠陀瑜伽強化了基於個體特質的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又沒有丟失瑜伽原本的轉化和提升意識的目標。阿育吠陀瑜伽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身心靈之路。阿育吠陀瑜伽,對意識轉化的關注,體現了瑜伽的垂直維度;對身體的關注,體現了瑜伽的水準維度。完美的瑜伽是身心靈真正合一的瑜伽,會帶來身心靈整體的健康。在當下新時代背景下,阿育吠陀瑜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運用阿育吠陀的基本原則,指導瑜伽修練的實踐
從個人體質出發,調整飲食、處世態度,調理脈輪、經絡,練習體位法、調息法、咒語和冥想,同時關注身心健康與靈性上的追求。
阿育吠陀讓人得以身心健康、快樂生活;瑜伽則讓人的意識得到提升,進入自由、圓滿之境。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