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生氣?: 是情緒失控, 還是表達方式有問題? 是思維有偏誤, 還是憤怒反應出了差錯? | 誠品線上

Why We Get Mad: How to Use Your Anger for Positive Change

作者 Ryan Martin
出版社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為什麼我們會生氣?: 是情緒失控, 還是表達方式有問題? 是思維有偏誤, 還是憤怒反應出了差錯?:本書分析人們生氣的觸發因素、感受與表現,並以多方角度全面檢視憤怒:情緒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憤怒具有破壞性,可能摧毀一切……但生氣也可以是一種保護機制!觀看次數超過350萬次、TED熱門演講「為什麼我們會生氣?」講者揭穿憤怒都是負面的迷思。憤怒,簡單說就是一種情緒。當我們經歷不公平或目標受阻時,就會產生這種感覺。無論是壅塞的通勤路上、人際相處的摩擦、父母對小孩的吼叫……它幾乎無時無刻在發生,更別說當人們感到嫉妒、內疚、悲傷時,也有可能會「發火」。瑞安.馬丁博士研究憤怒超過二十年,在書中歸納出五種憤怒思維類型:►過度概括:把單獨事件視為一種模式,就會說出「他『總是』這樣!」►要求過高:認為人們應該或不該做什麼,如「前方駕駛『應該』開快一點!」►錯誤歸因:將事件解釋為別人故意造成,如「他插隊是因為我看起來軟弱。」►災難性思維:一種誇大的傾向,讓小事擴大成「我的一天都被毀了!」►煽動性標籤:為人或事貼上負面標籤,像是「笨蛋、沒用」,你就會更生氣。生氣就輸了嗎?誰有資格生氣?憤怒可能有益身心?如何管理憤怒?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憤怒其實也有好處:1.提醒我們正受到不公的對待,專注於威脅或問題。2.激勵我們面對不公平。3.生氣時的表情和姿勢是重要的溝通工具。不當的憤怒可能導致各種嚴重後果:人際關係破碎、家庭暴力、心理健康問題等,但情緒也有利我們保持在安全狀態、糾正錯誤發生。如何有效管理憤怒相當重要,只透過「深呼吸」絕對不夠,作者提出諸多建議,包括:►對事件進行圖解:揪出會放大憤怒的負面想法。►早一步進行干預:認識自己的狀態,就能減少不必要的憤怒。►沒有能力應對時可以逃避,遠離那些引發你生氣的因素。►善用情緒日誌,評估憤怒事件,真正了解自己的情緒。本書分析人們生氣的觸發因素、感受與表現,並以多方角度全面檢視憤怒:情緒的演化史與生物學、種族和性別對解讀憤怒的影響等,推翻我們對憤怒的既定印象。同時,引導我們重新思考引發怒氣的事件,進一步妥善管理情緒。幫助你將憤怒變成一種燃料,激發動力去做該做的事:將憤怒轉化為藝術或音樂等創造力,積極正視問題進而解決。如此,你的憤怒將能成為一種健康、積極,甚至對社會有利的方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瑞安.馬丁博士(Dr. Ryan Martin)威斯康辛大學綠灣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Green Bay)的心理學教授。在他對憤怒的研究中,借鑒了二十多年的學術研究、教學和臨床經驗。他的作品曾發表於《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的Podcast《Invisibilia》和英國廣播公司的《數位人類》(The Digital Human)。他的TED演講「為什麼我們會生氣?為什麼生氣有益身心?」觀看次數超過350萬次。想知道更多關於作者的資訊,請見:www.alltheragescience.com。【譯者簡介】吳宜蓁英國羅浮堡大學圖書資訊碩士。從事文字工作多年,喜愛接觸不同的主題與文化,樂於在翻譯過程中不斷充實與成長。譯有《五秒法則》、《另我效應》、《終結毒性思考》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作者序第一部分 憤怒的基礎01 憤怒的介紹02 我們為什麼生氣03 憤怒的生物學04 憤怒思維05 種族、性別與憤怒第二部分 當憤怒出了錯06 暴力與衝動控制07 關係受損08 生理與心理健康09 非理性思維第三部分 健康的憤怒10 了解憤怒11 管理憤怒12 利用憤怒致謝參考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為什麼我們會生氣?: 是情緒失控, 還是表達方式有問題? 是思維有偏誤, 還是憤怒反應出了差錯?
作者 / Ryan Martin
簡介 / 為什麼我們會生氣?: 是情緒失控, 還是表達方式有問題? 是思維有偏誤, 還是憤怒反應出了差錯?:本書分析人們生氣的觸發因素、感受與表現,並以多方角度全面檢視憤怒:情緒的
出版社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931866
ISBN10 /
EAN / 9789864931866
誠品26碼 / 2682587615006
頁數 / 28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7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內文 : 作者序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熱愛談論與書寫憤怒。事實上,是所有情緒,從悲傷、恐懼、快樂到憤怒。我喜歡和人們討論他們的感覺,聆聽他們的情緒故事,並且幫助他們學習擁有更健康的情緒生活。說真的,我實在太享受這件事,以至於十年前,我開設了一門叫做「情緒心理學」的新課程。在課堂上,學生和我探討了我們的感覺、思想和行為之間的複雜關係。我們研究情緒的演化史,並努力理解在各種文化中的差異與相似之處。還提及我們的情緒什麼時候成了問題,無論是太經常或太強烈地感受到它們,還是不頻繁或不夠強烈,或者我們因此而涉及危險或其他有問題的行為。不過,在這堂課中,我最常透過探索情緒如何幫助我們保持安全、修復關係、保護自己和糾正錯誤,揭穿情緒大部分是負面的迷思。
在我喜愛的這門課程中,有三個星期對我而言特別有趣,就是我們專注於憤怒的那幾週。在本單元中,我們討論通常會「讓我們生氣」的情境、在生氣時會有的想法,以及生氣時如何表現。我們討論憤怒的生物學、教養和文化對於如何體驗與表達憤怒的作用,以及管理不善的憤怒可能出現的問題,也包括管理憤怒得宜時,會產生的積極影響。
我在2019年的TED演講「為什麼我們會生氣?為什麼生氣有益身心?」和本書的完成,都是源於那份愛。自從1999年開始讀研究所課程,我研究憤怒已經超過二十年。事實上,我會去念研究所,就是因為想要研究憤怒。正如你將看到的,我成長過程中圍繞著憤怒,這讓我不斷思考為什麼人們會生氣,以及它會造成什麼傷害。在校期間,我在一間青年庇護所工作,那裡的許多孩子有憤怒控管的問題,使他們一再地碰上麻煩。我想幫助那些孩子及其他人學習更有效地處理他們的怒火。
然而,也是在研究所時期,我學習到憤怒比我一開始設想的還要複雜,也更有趣。在成長過程中,我一直以為憤怒幾乎是完全的惡,而我們必須找尋方法減少憤怒。但那些在庇護所的孩子們有太多可以生氣的事,他們大部分在赤貧中長大,沒有糧食保障,沒有充分受教育的機會,當中許多人受到父母或養父母的虐待或忽視。這個世界對他們不公平,而他們的憤怒是可以理解的。
這本書就是要幫助人們,與憤怒培養出一種更健康的關係。我對憤怒管理的觀點和多數人不同,對我而言,憤怒不是一種應該鎮壓或推開的東西,我們的憤怒管理目標並非單純放輕鬆,或感覺不那麼生氣。憤怒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正如失去控制並不健康,忽視憤怒也不健康。相反地,我認為憤怒是一種燃料,它能給我們動力去做應該做的事。但是,就與其他燃料一樣,我們必須控制它,並以某些特定的方式調整它。
為了傳遞這一切,我把本書分成三個主要的部分。第一部分〈憤怒的基礎〉,介紹憤怒這種情緒。當中的五個章節概述了憤怒是什麼、為什麼人會生氣、導致憤怒的思維類型、憤怒的生物學,還有我們如何根據種族或性別來辨識憤怒。第二部分〈當憤怒出了錯〉列出憤怒管理不佳時,會產生哪些主要的後果。這部分的四個章節中,我描述了憤怒與暴力之間有點複雜的關係、憤怒如何破壞關係、憤怒對身心靈健康造成的後果,以及憤怒如何引導我們做出非理性的決定。最後,在本書的第三部分〈健康的憤怒〉中,描述我們該如何理解、管理憤怒,並用於正向積極的方面。當中的每一章都包含案例研究、相關研究及活動,來幫助你以正向的方式與自己的憤怒連結。
每章結尾的活動,包括我和學生及客戶們做過的練習,用來幫助他們探索自己為何憤怒、憤怒是什麼感覺、它告訴我們什麼,以及如何用最佳方式管理它。這些活動包括簡短的書寫練習、調查及重新思考憤怒的方法。這些工具不只在你閱讀本書時有幫助,隨著時間推移,當你努力體驗健康的憤怒時也能提供幫助。



試閱一、被誤解的情緒
我經常發現人們不知道或不理解憤怒是什麼,他們認為它與相關的暴力或敵對行為一樣,當讀到關於大掃射或暴動的新聞時,他們會說類似這樣的話:「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多憤怒?」當他們聽到肢體衝突的消息時,回應則是:「聽起來像是某人有憤怒的問題。」當然,或許是正確的,那些可能是憤怒的實例。但事實上,大多數的事情其實是暴力的實例,與憤怒有本質上的差異。
當我們讀到關於打架、謀殺和大掃射事件時,更該提出的是「為什麼現在的世界如此暴力?」這個問題,因為大掃射與家庭暴力事件的犯罪者不只是有憤怒問題,可能還有衝動控制問題、權力與掌控的議題,又或者他們可能相信暴力是解決分歧的合理方案。對於不涉及憤怒的暴力,有許多性格、環境和情緒方面的解釋。
當然,我並不是在說憤怒與這些實例無關,它們很有可能是相關的,我的意思是,這些情境涉及的遠超過憤怒,而當我們只關注憤怒,就會錯過其他非常嚴重的問題。相反地,在其他某些情況下,憤怒通常會被忽視,因為它激發的不僅是暴力、敵意和侵略。
憤怒,以單純簡單的方式陳述,就是一種情緒。當我們的目標受到阻撓或經歷不公正時,就會產生這種感覺。基本上,情緒與行為是分開的,悲傷、恐懼、憤怒、喜悅……這些全是情緒。有一些行為與它們有關(例如悲傷與哭泣、逃避與恐懼、歡笑與喜悅),但這些行為和情緒狀態不同。人們有時會因喜悅而哭泣,或恐懼時會笑,就像有時候人會有攻擊性,但並不生氣一樣。
以一種情緒而言,憤怒確實包含著欲望,想要藉由身體或言語的猛烈抨擊來發洩,但這種情緒與實際的猛烈行為有實質差異。也就是說,雖然我們想要藉由身體表達憤怒,但其實沒有必要。生氣的同時,我們可以做各式各樣的事情,當中大部分都不危險、對他人或自己也無害。事實上,有些行動對我們其實相當好。
我開始做這樣的事,是因為覺得憤怒有種不必要的壞名聲。由於人們無法將它與暴力分開來思考,也很難將它單純視為一種情緒狀態,就如同悲傷、恐懼、快樂、罪惡感等。當我們害怕時,就會想要逃避,或找其他方式避開害怕的事物。但有時候,我們會以不同方式來表達恐懼,比方說忍受恐懼,去做我們害怕的那件事。同樣的狀況也適用於憤怒,我們可能想要發洩,卻還是忍著怒氣去做其他事情。
最終,這本書的目標是幫助人們理解並朝著兩件事情邁進:
•面對各種情況,憤怒是正常且通常很健康的反應。
•憤怒可以被理解、管理,並以一種健康、積極、利社會的方式使用。
話雖如此,我希望從一開始就說清楚,我知道憤怒對人們及其周圍的人都是有害的,這點無庸置疑。頻繁、強烈、持久或表達不當的憤怒,都會導致嚴重的人際關係、生理和心理問題。這一切我都明白。然而。我開始對憤怒的研究產生興趣,是因為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中,都看到了不適應性憤怒的後果。
我選擇以這種方式作為本書的開頭,是不希望大家用「但是有人會因為他們的憤怒而極度受傷」或「你顯然不曾和真正憤怒的人一起生活,那很可怕」來回應我。如果你看到這本書的前提時,本能反應是「但真正的憤怒問題可能會很糟糕」──請切記你是百分之百正確的。憤怒具有深遠的破壞性,最終可能會導致人際關係破碎、財產損失、法律糾紛、藥物濫用、家庭暴力、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其他各種負面後果。我們研究這個議題已經幾十年,而一致性的結果指出,憤怒會摧毀生命。
現在,請注意在過去兩個段落之內,我多次使用了「會」這個字:憤怒會摧毀生命、憤怒會導致人際關係破碎等。但它也可以不這樣展開。
事實上,憤怒可以用在有益處的地方,憤怒可以刺激人們去解決問題,或是創造藝術、寫文章等,憤怒可以是燃料,激發你面對不公,引發有意義的社會變革。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生氣,而是你如何運用這股憤怒。

試閱二、「為什麼我們會生氣」模型(節錄)
我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研究這樣的情況,以便更加理解人們為什麼會生氣。在許多方面,這與我小時候做的事情相同。我花了整個童年,想知道父親為什麼生氣。當然,那時候它並非學術研究,而是自我保護。我需要知道他為什麼生氣,因為必須弄清楚他是不是在生我的氣。如果是生我的氣,我得彌補或保持距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使用了傑瑞.德芬巴赫(Jerry Deffenbacher)博士在1996年的書中章節〈以認知行為方法減少憤怒〉概述的模型。我在每一堂關於情緒的課程,以及每次關於憤怒的講座中,都會提到這個模型。我認為它把人們為什麼會生氣解釋得很完美,如果大家都能理解它,並應用到自己所處的情況中,就能擁有更健康的情緒生活。
事實上,隨著本書的進行,我會提供你一些練習,透過使用「為什麼我們會生氣」模型,教你如何以最佳方式「分析你的憤怒」。
觸發因素:德芬巴赫將憤怒描述為三個因素的「複雜互動」結果:(1)觸發因素,(2)個人的憤怒前狀態,以及(3)評估過程。我們從觸發因素(或我喜歡稱之為挑釁)開始。這似乎是引發憤怒的事件。前述諾亞的情況中,「挑釁」是服裝師沒有替他把空間準備好。這些挑釁通常是感覺像直接引起憤怒的外部情況(如上班途中碰到一堆紅燈)。它可能包括我們認識的其他人之行為(如配偶忘記把牛奶放回去),或陌生人的行為(如在路上被超車)。它可能是一組狀況(在度假期間遇到重大航班延誤),或是與你並未直接相關的事情(不同意的政府政策),乃至某件主要由你引發錯誤的事(把車鑰匙放錯地方)。
這些挑釁甚至可能是回憶,某個情況的某方面觸發了使人生氣的記憶,而那些回憶導致憤怒。你看了一部關於辦公室戀情的電影,讓你想起前任的不忠。你在社群媒體看到一張前同事的照片,讓你想起過去在工作中,有多常感覺到他們對你的不尊重。這些憤怒不是針對觸發因素,而是通過使人生氣的回憶,間接導致憤怒。
或者,也許不是回憶,而是我們認為可能發生的事情。我曾經與一位客戶合作,她需要和一位同事進行她預期會不太愉快的對話,她預想著最壞的情況,並想像那個人在交談時會說什麼,只是想著對話可能如何進行,她就開始生氣了。當她終於要談話時,已經準備好面對狀況會變得糟糕,並且花了幾天的時間,對還沒有發生的挑釁感到憤怒。結果,對話進行得很順利,那個人沒有說出我的客戶認為他們會說的任何事情,並且非常積極、更加清楚地表明,她不應該花那麼多時間對可能發生但尚未發生的事情感到生氣。
儘管有一些常見的觸發因素,但到了最後,任何事情都可能成為觸發因素。當我問人們「讓他們生氣」的事例時,他們描述了從大型全球問題(如環境破壞、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到特定類型的人(如心胸狹窄的人、欺詐者、霸凌者)。他們給出了具體的例子,比如在雜貨店購買的東西,後來卻發現已過期,或家長沒有正確遵守學校接送區的規則。他們甚至提到特定的設備或產品,如會濺水的水槽,或加油速度慢的加油泵。
這些例子通常可以分為三個廣泛且重疊的類別:不公平、惡劣待遇和目標受阻。有些人覺得世界上缺乏公平時,會感到憤怒(例如性別歧視、種族歧視)。即使是像家長沒有正確使用學校接送區的例子,某種程度上也表達了對公平缺失的不滿(「為什麼你可以違反規則,而我們其他人必須遵守?」)。同樣地,大多數人會因為他人的惡劣待遇而生氣,當人們被欺負或遭遇不誠實、不尊重的對待時,會感到憤怒。我曾和一些人交談過,他們會代表受到惡劣待遇者而感到憤怒。他們指出,例如服務人員被惡劣對待或動物被虐待等情況,都會讓他們生氣。最後,當人們的目標受阻或延遲時,也會感到憤怒。你可以從學校接送區(記住,這些類別是重疊的),或買到過期食物(「太好了,現在我得回去再買更多牛奶。」)的例子中看到這一點。當人們試著完成某件事時,就算事情很小、很簡單,但只要有事物阻礙他們,也會引起憤怒。
憤怒前狀態:德芬巴赫的模型的第二部分,即憤怒前狀態,是與諾亞表演時所感受到的挫折非常相似的狀態。那些觸發因素或挑釁,在我們有壓力、疲勞、飢餓、過熱或過冷,或者處於某種負面狀態時,會變得更糟。在排練期間,諾亞對表演感到壓力。在那場兩個人的表演中,他背負很大的責任,必須記住多個角色的臺詞和服裝。他描述道,由於燈光和頻繁更換服裝所需的肢體努力,他熱到出汗,而且還有很大的時間壓力,需要及時換上新服裝,以準備下一幕。因此,他可能比平時更容易生氣。
如果從模型的前兩個部分(挑釁和憤怒前狀態)來思考這種情況,它看起來會是這樣:他有一個目標(出色的表演),而他的同事正在阻撓它。這種目標受阻,自然會導致挫折感的增加,但是當你將憤怒前狀態的壓力加入其中時,會加劇這些感受。如果再加上其他負面感受(例如晚上睡得不好而感到疲勞,或錯過午餐而感到飢餓),你可能也知道,挫折感就會更大。如果這不是最後一個彩排之夜,他可能對表演狀態的壓力較少,並且有不同的反應。情況改變,他的憤怒前狀態也隨之改變。
在挑釁出現之前,人們會處於無數的狀態中,這些狀態可能會增加或減少某人的憤怒。其中一些可以被視為生理狀態(疲累、飢餓、身體不適)和其他更多的心理狀態(焦慮、壓力、悲傷、受到挫折)。除此之外,在感受挫折時所做的事情也很重要,這就是為什麼開車對人們來說,可能是非常令人生氣的經驗之一。這項活動的性質是,它活化了預示憤怒的多種狀態(焦慮、壓力等)。在活動方面,甚至有一些證據顯示,看手機的父母比不看手機的父母,更容易對孩子發火。

試閱三、對憤怒的看法不同(節錄)
到目前為止,我在書中已經涵蓋了評估的絕大部分內容。評估是我們生氣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一個重要理由是,評估是所有人際互動中,極具影響力的一項。人們根據感知與自己互動者的行為,來詮釋他們所處的情況。他們將自己的個人價值觀、觀念和偏見帶入詮釋中。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是看待世界的一面濾鏡,並受到我們學習的歷程影響。當然,在生氣的背景下,表示生氣者的種族、性別和年齡(以及其他因素),在他人感知自己的生氣反應方面很重要。就像安琪拉.朗所描述的那樣,不是每個人都有同樣的自由,可以表達他們的憤怒。
有關此點的研究非常明確。最近有一個令人印象極其深刻且設計良好的研究專案,是2017年由潔西卡.薩萊爾諾(Jessica Salerno)博士和她的同事們通過多部分研究,探討了這個問題。首先,他們要求參與者表明其辨識並支持特定的情緒刻板印象之程度(例如女性比男性更情緒化,非裔美國人比白人更憤怒)。研究人員問了88名參與者,憤怒和恐懼是否為刻板印象中的一部分,對象包括非裔美國人和白人男性與女性。他們發現,在刻板印象中,白人男性比白人女性更容易憤怒,而非裔美國男女在憤怒方面是相同的。同時,確認了朗的觀點,非裔美國女性比白人女性更憤怒。
這代表在更廣泛的背景下,正如作者所述,「表達憤怒證實了關於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的刻板印象,但違反了對白人女性的刻板印象。」換句話說,不論種族為何,當男性和非裔美國女性變得憤怒時,實質上是為旁觀者印證了刻板印象。基本上,就像朗在她的個人經歷中所描述的那樣,這種情緒更容易被忽視。然而,當白人女性變得憤怒時,違反了刻板印象,並且比旁觀者可能期望的狀況更不尋常。
這只是他們研究的第一部分。在第二部分中,他們探討女性在表達憤怒時,是否被認為影響力較小。這裡的方法複雜且迷人,請容許我解釋一下。為了測試這點,他們讓266名參與者以電腦觀看一場模擬審判,內容是關於一名被控謀殺太太的男子(基於一個真實審判)。研究參與者在審議中當陪審團成員,並閱讀其他五名陪審團成員的評論。
關鍵在於,研究參與者不知道其他陪審團成員是虛構的。他們認為自己正在與其他研究參與者互動,而實際上這只是一段腳本。在審查完審判證據後,他們被要求提供裁決,並用解釋支持其裁決。然後,他們發現其他五名陪審團成員中,有四名同意他們的意見,但有一名「持不同意見」的成員。他們閱讀了其他陪審團成員的評論,然後再次重複相同的過程。他們進行這樣的過程數次,但持不同意見的成員,仍然不同意他們。最終,他們被告知由於時間不足,研究必須結束,審判將不會有最終裁決。
為了回答研究問題(「表達憤怒的女性是否影響力較小?」),研究人員操控了持不同意見成員的性別(分別稱為傑森或愛莉西雅),以及他們的情緒表達方式,發表像是「說真的,這讓我生氣/嚇到我了」這樣的陳述,甚至還添加驚嘆號和大寫字母31。研究人員「中斷」審議後,參與者填寫了一份關於其他陪審團成員的快速調查(最後,感興趣的真正結果來了)。以下是研究結果:
比起表達相同評論和相同情緒的持不同意見之男性成員,表達憤怒(和恐懼)的女性被認為更情緒化且影響力較小。換句話說,當男性表達憤怒時,並不會減少他們的影響力,但是當女性表達憤怒則會減少。正如朗在小組討論中所說的,女性不能以與男性相同的方式表達憤怒。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憤怒具有破壞性,可能摧毀一切……
但生氣也可以是一種保護機制!
觀看次數超過350萬次、TED熱門演講「為什麼我們會生氣?」講者揭穿憤怒都是負面的迷思。
同時,引導我們重新思考引發怒氣的事件,進一步妥善管理情緒。幫助你將憤怒變成一種燃料,激發動力去做該做的事。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