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照人生: 臺灣礦業故事 | 誠品線上

炭照人生: 臺灣礦業故事

作者 白雪蘭/ 邱祖胤/ 朱健炫/ 楊慎絢/ 林欣誼
出版社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炭照人生: 臺灣礦業故事:向地底掘出希望,照見煤好初心五位名家、五篇故事,顯影做礦人生的酸鹹甜★隨書贈炭黑質感手工皂x珪藻土皂盤禮盒組★本書特色•國內首次以煤礦業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向地底掘出希望 ,照見煤好初心 五位名家、五篇故事,顯影做礦人生的酸鹹甜 ★隨書贈 炭黑質感手工皂 x 珪藻土皂盤禮盒組 ★本書特色 國內首次以煤礦業爲主題的藝文共寫 60幅珍貴歷史影像、畫作、古地圖、插畫 附「煤礦產業文史地圖」,提升知識力 國內首次以煤礦業為主題的藝文共寫,將礦業文史、藝術文化、礦工口述等史料,轉化為鮮活的人物傳記、小說、報導文學、散文及親子圖文書,邀請讀者感受地層下的脈動,撫觸人性的溫度。 隨書贈送的「洗淨煤煩惱」肥皂禮盒組,發想自礦工出坑後、返家前必去礦工浴室洗澡,是地底勞動者的歸返儀式,也是安頓身心的必須。希望閱讀這套書,也能帶給讀者洗滌心靈的療癒感,照見黑金歲月的煤好。 ★故事內容 〈「炭」勘臺灣美術史〉訴說美術名家倪蔣懷與洪瑞麟,將人生精華歲月都奉獻給礦業,創作出臺灣美術的絢爛篇章。 〈捨石山下〉揉合山城風土、礦場人情、鄉野奇譚,以女性的眼與心,道出礦工家庭的悲喜劇。 〈日久煤鄉成故鄉〉以紀實攝影結合報導寫作,呈現阿美族人在建基、海山兩礦場的血汗拼搏,與建立家園的渴盼。 〈重返焿子寮〉描述一位職業醫學科醫師,在畢業多年後,重訪東北角煤鄉,尋找失落的記憶拼圖。 〈煤之國奇幻大歷險〉跟著煤炭精靈上路,解密煤礦王國。也能按圖索驥,遊歷平溪、猴硐的煤礦文化。 ★好評推薦 臺灣煤礦產業在戰後達到鼎盛,不僅確保能源自主,還能外銷國際,可說是保家護國的根基,隱身幕後的煤礦工人,則是推動時代的無名英雄。 ——陳濟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白雪蘭臺灣美術研究、獨立策展人,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近年策展與研究主題為臺灣前輩畫家石川欽一郎、倪蔣懷、洪瑞麟、李石樵、陳進、吳學讓、鄭瓊娟等。著有《礦城・麗島・倪蔣懷》、《掘光而行:洪瑞麟》、 《鄭瓊娟:臺灣戰後第一代女畫家》。邱祖胤五年級生,屬雞,生於礦鄉,長於工業區,輔大中文系畢,三個孩子的爹。曾任報社記者、副刊主編。小說《少女媽祖婆》入圍臺灣文學金典獎,《心愛的無緣人》入圍臺北書展大獎。《空笑夢》獲巫永福文學獎、金鼎獎。朱健炫基隆人,臺灣煤礦紀實攝影家。現任耕莘專校講師。八〇年代初,赴土城海山煤礦尋找攝影題材,看到黝黑的礦工影像,大受震撼,就此栽進煤礦業領域幾近十年歲月。曾獲臺灣影展黑白組金牌、臺北市攝影學會會員影展金牌、日本文部省二科會獲選等各影展大小獎無數。著有《礦工謳歌:台灣煤業奮鬥史》、《黑金世界的血汗人生》、《炭空:追尋記憶深處的煤鄉》。楊慎絢臺北醫學院醫學系畢,臺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碩士。曾任臺北市聯合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現任竹科員工診所院長。曾獲臺北市醫師公會杏林獎、聯合報文學獎散文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小說獎首獎與二獎、倪匡科幻小說獎並列第一名。著有《廢河遺誌》、《遠足 社區醫學與職場實踐》、《職場健康紀錄500句型》。林欣誼曾任報社文化記者,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著有《老雜時代:看見台灣老雜貨店的人情、風土與物產》(曾國祥攝影),合著有《水水蘭陽 百年電火》、《繪聲繪影一時代:陳子福的手繪電影海報》等書,曾獲Openbook美好生活書獎。★繪者簡介蔡豫寧喜愛透過畫筆傳遞生活故事中的溫暖,覺得畫畫是生命中最開心的事。是喜歡做白日夢的雙魚座,渴望被大自然和滿滿植物圍繞,喜歡腳下這片土地。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炭」勘臺灣美術史〉白雪蘭 著• 前言• 第一章 倪蔣懷:搭礦業鐵道巡視兼寫生• 第二章 洪瑞麟:我的畫就是礦工日記• 結語 無價的人道精神礦工畫■〈捨石山下〉邱祖胤 著■〈日久煤鄉成原鄉〉朱健炫 文、圖• 第一章 深澳煤鄉,依山傍海的阿美聚落• 第二章 土城煤鄉,掙來的河岸家園• 後記■〈重返焿子寮〉楊慎絢 著■〈煤之國奇幻大歷險〉林欣誼 文、蔡豫寧 圖• 序章• 勇闖猴硐地下王國• 即刻救援任務• 小煤子拜訪老友大石仔• 菁桐巧遇神祕男子• 終章• 煤之國歷險地圖

商品規格

書名 / 炭照人生: 臺灣礦業故事
作者 / 白雪蘭 邱祖胤 朱健炫 楊慎絢 林欣誼
簡介 / 炭照人生: 臺灣礦業故事:向地底掘出希望,照見煤好初心五位名家、五篇故事,顯影做礦人生的酸鹹甜★隨書贈炭黑質感手工皂x珪藻土皂盤禮盒組★本書特色•國內首次以煤礦業
出版社 /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329990
ISBN10 /
EAN / 9789865329990
誠品26碼 / 2682557537000
頁數 / 160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8.8* 12.8*5.9
級別 / N:無
重量(g) / 641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內文 : 〈「炭」勘臺灣美術史〉
前言
日本時代,金礦、炭礦業受到殖民政府高度重視,也是人們憧憬致富的熱門事業,可比為當今的電子業。當時煤礦開採以基隆河上、中游的煤田為主,其中的猴硐、武丹坑、瑞芳等地,正是臺灣近代美術推手倪蔣懷(一八九四~一九四三)人生的舞台、事業的發跡地。
倪蔣懷是臺灣第一位水彩畫家,也是一位勤懇的礦業家,他捨棄受敬重但待遇不高的教師職業,改從事礦業,乃因娶了金礦鉅子基隆顏氏家族之女所致,同時,他堅持藝術理想,以經商所得贊助後進畫家並推廣美術。洪瑞麟(一九一二~一九九六)十八歲赴日深造美術,便受到倪蔣懷資助學費,學成返臺後,因戰爭局勢所迫,在倪氏建議下投身礦業,從而在瑞芳二坑創作出撼動世人的礦工畫作。

第一章 倪蔣懷:搭礦業鐵道巡視兼寫生
作為礦業包採,巡視礦區、解決問題是每日例行工作,但喜愛水彩寫生的倪蔣懷,踏出家門時,心中常有一個聲音:「今天風和日麗,真是個寫生的好天氣!」
他經常身著洋服,風度翩翩地巡查礦區,接著前往鑛業會社洽談商務,或拜訪高級技士討教技術。交通工具以宜蘭線鐵道與臺陽石底線(今平溪線)為主,輔以四通八達的輕便車,路線總是從住家所在的基隆,前往瑞芳、猴硐、三貂嶺或轉往武丹坑、平溪等地,有時到臺北請領工資,或者看展覽,拜訪藝術同好。差旅間的小確幸,是打開隨身的畫具箱,記錄所到之處的風土景緻。
《雙溪夕照》是倪蔣懷精心選擇的題材,描繪了匯聚上千人口、交通樞紐的煤鄉雙溪,河流、木棧橋、臨溪而建的民宅,是這繁榮礦城的寫照,此作入選一九二八年第二回臺展,可見倪蔣懷樂於向大眾介紹這個地域的風貌和他礦業家的身分。

一九二八年八月,倪蔣懷接連畫下基隆炭鑛會社猴硐第三區(今瑞三礦業)的選煤廠和運煤橋。不久他又畫下瑞芳渡船口河階地的瑞芳號雜貨店(瑞芳地名由來),以及基隆河畔的猴硐隧道,三處寫生地點都在宜蘭線沿線,三件作品背後都蓋上基隆要塞司令部一九二八年十月十三日的檢查章。這段期間,倪氏積極與西村小次郎洽談基隆炭鑛的「西村坑」包採和債務管理的轉讓,即將確定的喜悅,以及如釋重負的感覺,讓他一時興起,仔細描繪未來工作場域最有代表性的景物。
(作者白雪蘭,未完)

〈捨石山下〉
麗華經常做著同樣的夢,夢見自己從捨石山上失足,隨著成堆被捨棄的石子滑落山腳,接著又被成堆的石子掩埋,任憑她如何呼救也沒人理。從來沒有人聽得見她的呼喚。麗華夢醒時總是一身冷汗,身上也總有瘀青。冷汗是自己嚇出來的,瘀青是肉身在夢外掙扎的痕跡。
自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做著同樣的夢。
麗華當然知道這夢所為何來。她五歲開始跟著母親在礦場工作,跟前跟後,從不嫌苦,總是充滿新鮮感,唯獨從撿石場推著滿車的石塊邁向捨石山翻車台、「摒路尾」的路途,是她最害怕的過程,她總是擔心自己跟著這些石子被一併倒下山去。
直到母親臨終前的胡言亂語,她再次頻繁做著同樣的夢,只因母親要她去一趟捨石山下,找她那位失蹤多年的阿爸。
「趕緊!趕緊!恁老爸在捨石山腳下,趕緊去揣伊!」總是淚流滿面,眼神望向虛空的遠方,雙手不停往前抓、扒、挖,像身陷在崩塌的採煤巷裡急著往坑外爬,又像在選洗煤場與煤渣奮戰。
麗華內心一半恐懼一半迷惑,畢竟猴硐一帶少說也有十五座捨石山,礦場停工都超過卅年了,根本看不到捨石山的樣子,是要她去哪裡找?現實中有沒有這樣的山?她心裡沒個底。
「山腳下有五棵青仔,恁阿爸在那裡等妳!」母親似能聽到麗華的心聲,回了這句,卻又說得如此明白。「還不快去,阿爸說伊都沒穿衣服,好冷⋯⋯」
麗華一身冷汗。
這一年,母親剛滿七十五歲,麗華也五十七歲了,另一半與孩子從未讓她操過心,日子還算過得去,唯獨對母親最是牽腸掛肚。


瞻妄。麗華從醫生口中第一次聽到這個艱難的詞句,不懂這兩個字的意思,只知道大概是重病時的胡言亂語。醫生說,隨著病情好轉,便能恢復正常,病人清醒之後,甚至不會知道自己曾經說了什麼,所以這些話也不必當真。
麗華並不擔心這些令人心驚的胡言亂語,她只怕母親這病是好不了,那些不成才的弟弟們天天來問銀行存摺的密碼、位在瑞芳市區的房子何時要賣掉的事、老宅的地契放在何處⋯⋯
當然不必把母親的話當真,就算阿爸的鬼魂果真在某處,這麼多年了,是有差這幾天?
麗華在意的其實是那個夢。
礦場長大的孩子從來不知大人口中的災難有多可怕,什麼白螞蟻成群奔竄,什麼相思木像人一般哭嚎,或者在死人堆裡枕著親兄弟的屍體動彈不得,這些都離孩子太遙遠。但只要在捨石山的碎石坡上滑落過一次,一輩子都會記得,從此擔心自己的人生將不斷下沉,沉到地底最黑暗的地方,從此再也離不開礦場。
而麗華好不容易離開了這裡。
(作者邱祖胤,未完)

〈日久煤鄉成原鄉〉
第一章 深澳煤鄉,依山傍海的阿美聚落
第一次來到建基,已是一九八五(民國七十四)年的事了。
那年,適值炙熱的暑季,偶然約了兩位基隆攝影界的友人共騎兩部機車,循信義區東明路接深澳坑路至瑞芳,再經瑞濱轉剛整編不久的臺二線到深澳建基煤礦。
建基煤礦是依傍著深澳山而築,再跨越臺二線公路,後沿著港仔尾山直直深入深澳半島而達番仔澳。它的礦區幾乎把整個深澳灣和深澳漁港擁在懷裡,更由於濱臨海邊,建基的煤層完全深藏於海棚底下。因此,它的兩個礦坑:本坑口就在深澳山下鄰臺二公路邊,另一「海底大斜坑」口則遠至深澳半島尾端近象鼻岩畔;兩坑都直通海底,深度皆在水平面下約五百公尺,是臺灣少有的「海底礦場」。
頂著八月火燒的夏陽,我們三人繞過斗大寫著「建基煤礦」的路標看板,踩在一條小碎石子路,直奔鄰近公路邊的本礦坑口。
下午兩點多,第一班全身黝黑的礦工陸續出坑,而空的礦車也一節節地被拉入坑底以備裝炭。在人車喧囂聲中,只覺懷中兩部相機,不時在礦車與捲揚機的轟隆交織裡,「喀嚓喀嚓」地相互「共鳴」。
深受震撼的我,兀自站在選洗煤場前,看著對山「臨海隧道」的輸送帶載運著採自「海底大斜坑」的煤炭,經過公路上的廊道運達選煤場。而空中,則有起自選洗煤場的纜車,將篩下的石渣吊運至對面「港仔尾山」稜線,然後傾卸入海。
已是下午四、五時,日照不再嬌豔,坑口的忙碌稍歇,人聲漸去;大夥便循著仰陡的上坡小徑,迎著深澳灣徐徐拂面的海風,在餘暉中漫步至深澳山腰的原住民礦工工寮。
工寮前,一群礦工與家屬圍著吃飯,這可是阿美族人共餐的習俗,更是一種族群間相依為命的感情凝聚。飯酒相交之際,他們或會暗自慶幸,又度過了生死交關的一天!

重返建基煤礦,尋找影中人
一九八四年,臺灣煤業度過了悲慘的一年。
先是六月二十日的海山,再是七月十日的煤山,後是十二月五日的海山一坑,三大礦災奪走了兩百七十七條英魂,全臺大譁!臺煤命運自此一蹶不振。在政府勸導下,各地礦場紛紛封坑。
一九八七年,建基煤礦也不得不黯然熄燈。
三十年就如此過去⋯⋯
二〇一八年,我將三十年前耗盡十餘載青春歲月拍攝的百卷礦工照片,精選其中一百六十幀出版了《礦工謳歌》,同年,偕同公視兩位記者重返建基,我們試圖尋覓書中人物進行訪談。二〇一九年我因「國藝會」「臺灣書寫專案」有機會再訪各地煤鄉,才驚覺所拍攝的作品背後,竟隱藏那麼多令人心酸又透露堅毅的故事。
二〇二三年,「臺灣書寫專案」的結案成果《炭空》一書出版,我聯繫了前副總頭目,也是女礦工的朱金妹,擬邀請建基「深澳部落」的主要報導者方金德、林友忠出席新書發表會,想不到電話傳來凝重的嘆息;短短三載,故人一再凋零!淚憶他們在世暢談入坑的豪邁神情,以及為了部落存留而生的掛心憂慮,所有夙昔點滴一時盤上心頭,不禁潸然⋯⋯
猶記方金德在世時曾描述:在海底的煤巷裡揮汗挖煤,由於煤脈寬不及六十公分,他們必須斜躺著工作,尤其坑底酷熱難熬,煤塵伴著岩塵飛揚,他說:「不時,片道上頭還會滴答地滴下水。」他經常清晨六時入坑,直至晚上九點出坑,「我是個幾乎每天都看不到太陽的人!」
(作者朱健炫,未完)

〈重返焿子寮〉

學生時代參加的社團,其實不是什麼社團,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聚會,沒有嚴謹的組織宗旨,也沒有固定的集會形式。可是,漸漸地,就自然湊在一起。
有一位小林同學,大一園遊會共同擺攤位,大二,我幫他寫情書給同班的阿芳。
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東北角的濱海公路還在施工,一群人揹著醫療衛教器材,來到一座三面環山的漁村,在廟口住了三天。
大五,一起編校刊、做專題、寫社論。
大六分組實習。大七,他倒在宿舍,診斷是末期腎臟病。
畢業後,他留在長庚醫院當住院醫師。我在金門當兵,有一天翻開報紙看到煤礦災變,進入坑道搶救傷患的醫師是我同學小林,後續又成立醫療支援團隊。
退伍後,我申請內科住院醫師,輪派到剛成立的基隆長庚醫院,再次見到老同學小林,他的臉頰略顯消瘦,說每星期一三五洗腎,週日沒值班就開車到附近逛逛。
「還記得那年夏天嗎?」他問,「想不想再回去看看?」
這時濱海公路已經開通,我們回到當年露宿的地方,越過長草的鐵軌,來到一排灰樸的房舍,繞了幾圈,小林停下來說,那是阿芳童年的住處。取名阿芳,因為在瑞芳出生。
有些事不好問,但同學早已傳聞,小林生病之後,主動向阿芳提出分手。阿芳接著出國念書、結婚。這是我在外島聽到的故事全部。
「還有聯絡嗎?」我問。
小林不語,轉頭逕自看著大海。
初秋的海風飽含水氣,拂過眼角立即結晶。
回程一路無語。汽車駛出基隆隧道,快到醫院時,小林才說,下個月要成立「綠米字醫療服務隊」。
我說,學校不是已經成立社團了嗎?
他說,這次要正式立案,社會司會派人列席。
車子駛離交流道,在麥金路口等綠燈,小林望著左側的小巷,緩緩說:
「你在林口長庚,絕對不會想到,病人離醫院這麼近。」
第二天,我才知道,他指的是塵肺症的病人就住在醫院對面,巷子走到底就是礦坑。
那時的內科晨會由資深醫師主持,住院的病人經常是肺部急症,值班醫師將胸部X光片放置在日光燈襯底的板架,圓形或不規則的散彈陰影,蛋殼狀的鈣化肺門結節,症狀都是劇咳與呼吸窘迫。趕來探病的親友通常不需要詢問護理站櫃檯,遠遠聽到撕心裂肺的嚎咳,就知道親人住在哪一間病房。
有一晚,值班護理師覺得奇怪,為什麼聽不到鎮日的咳聲,推門一看,病人在廁所懸梁自盡。第二天的晨會氣氛陰鬱,病情討論完畢,小林拉開窗簾,說:「今天出門,想到一種胸部X光教學。」
窗外藍天飄來北海岸的雲,剝繭抽出白絲,聚散成圓點狀的葡萄串。
「請伸出兩手的食指與拇指合框,」小林說,「去框住雲,大陰影面積超過右肺三分之一,就是塵肺第四型。」
(作者楊慎絢,未完)

〈煤之國奇幻大歷險〉
序章
這天,猴硐的礦工文史館還沒開門,旁邊的舊坑口卻躺著一個昏睡中的小男孩。一隻貓輕腳走過,尾巴掃過男孩的臉頰,他才甦醒過來。
「這是哪裡啊?」男孩緩緩張開眼睛,摸著自己暈眩的腦袋。不久,文史館的導覽阿伯來了,他在進門前發現男孩,驚呼:「小朋友,你怎麼在這裡!」
男孩花了好一番力氣終於想起來,今天一早他跟著阿嬤去爬山,一路上高興地邊走邊跳,結果不小心滑了跤,呼嚕咚隆跌進一個坑,眼前一陣黑,再睜眼,自己就在這裡了。
「這麼神奇!」阿伯覺得不可思議,「但你的膝蓋破皮了,我先幫你擦藥。」阿伯親切地帶他進到館裡,轉身去拿藥,這時,男孩瞥見角落有個竹編的籃子,隱隱發亮。「嗨,你聽得見我說話嗎?」籃子裡突然發出聲音。男孩驚嚇大叫:「阿伯!您⋯⋯有聽到聲音嗎?」
阿伯回頭,激動地說:「不會吧?!這麼久以來,你是除了我以外,唯一能聽見小煤子說話的人!」
原來,籃子裡裝的是阿伯當年和其他礦工一起挖出來的煤炭,特地留到現在,在館內展示。說話的,正是其中一塊烏亮的小煤炭。
「我和我的家族來自石底層,在沉睡地底時,我被地心王后選中,賦予了神力,不只能跟人類溝通,還擁有千年的記憶⋯⋯可是我修煉不夠,到現在只有阿伯聽得見我。」
男孩驚訝得張大嘴巴,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小煤子,沒想到碰到小煤子瞬間,身上的傷竟自動復原了。
小煤子蹦蹦跳跳:「今天太開心了,終於遇到另一個能溝通的人類!你叫什麼名字?」男孩自我介紹叫安安,小煤子接著說:「安安,你今天出現在這一定是有理由的,要不要跟著我一起去煤之國冒險,解開我們之間聯結的祕密?」好奇心旺盛的安安一口便答應了!

勇闖猴硐地下王國
「握緊我!」小煤子倏地縮成一個小黑影,躲進安安手掌心,發出一道奇幻的光,安安便被帶著騰空升起,從文史館上空,俯瞰整個煤之國。
「哇,真不敢相信!」整個猴硐盡入眼底,點點屋舍飄出炊煙,礦坑前的礦車動了起來,本來閒置的整煤廠也重新運轉,發出轟隆隆的聲音,載滿煤炭的火車,從車站緩慢開向遠方。
「我們已經穿越時空,回到一九七〇年,也是煤之國的全盛期,從家庭煮飯用的煤球,到輪船、蒸汽火車、火力發電的燃料,到處都需要我們!」小煤子說,這裡是煤之國的「猴硐領地」,瑞三霸主在這裡統領了四個礦坑,最大的叫本礦,裡面是長長的坑道,往地底四通八達,「你剛剛就是從連接坑道的其中一個通風坑跌進去,再從這滾出來的。現在,我就帶你深入煤之國內部吧!」
(作者林欣誼,未完)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國內首次以煤礦業為主題的藝文共寫,將礦業文史、藝術文化、礦工口述等史料,轉化為鮮活的人物傳記、小說、報導文學、散文及親子圖文書,邀請讀者感受地層下的脈動,撫觸人性的溫度。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