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眸: 臺北第三高女校友口述訪問紀錄
作者 | 曾文亮/ 主訪; 吳美慧/ 李思儀/ 林志晟/ 記錄 |
---|---|
出版社 |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百年回眸: 臺北第三高女校友口述訪問紀錄:本書訪問七位三高女畢業生,其所處時代的特殊性,竟然讓同屬於三高女晚期的畢業生,在短短幾年內就分別經歷了差異極大的學校經驗 |
作者 | 曾文亮/ 主訪; 吳美慧/ 李思儀/ 林志晟/ 記錄 |
---|---|
出版社 |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百年回眸: 臺北第三高女校友口述訪問紀錄:本書訪問七位三高女畢業生,其所處時代的特殊性,竟然讓同屬於三高女晚期的畢業生,在短短幾年內就分別經歷了差異極大的學校經驗 |
內容簡介 本書訪問七位三高女畢業生,其所處時代的特殊性,竟然讓同屬於三高女晚期的畢業生,在短短幾年內就分別經歷了差異極大的學校經驗。因此儘管她們的口述歷史,不足以涵蓋整個三高女的歷史經驗,但是從她們的口述歷史中,確實可以明顯感受到在三高女歷史的最後10 年,如何因為中日戰爭(1937-1941)、太平洋戰爭(1941-1945)以及戰後的政權轉替(1945-1948)等外部歷史因素,而隨之震盪起伏,並消失於歷史之中。然後儘管三高女已不復存在,但是三高女的精神與文化,仍然隨著這些三高女的畢業生而留存下來。
作者介紹 曾文亮,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專長領域:台灣法律史。
產品目錄 序⋯⋯⋯⋯⋯⋯ 2圖次⋯⋯⋯⋯⋯⋯ 9凡例⋯⋯⋯⋯⋯⋯ 15壹|林秋子女士訪問紀錄⋯⋯⋯⋯⋯⋯ 17一、 童年生活⋯⋯⋯⋯⋯⋯ 19二、 就讀士林公學校⋯⋯⋯⋯⋯⋯ 22三、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 24四、 工作、婚姻與家庭⋯⋯⋯⋯⋯⋯ 46五、 赴美依親到返臺定居⋯⋯⋯⋯⋯⋯ 50貳|曹淑珍女士訪問紀錄⋯⋯⋯⋯⋯⋯ 57一、 童年生活⋯⋯⋯⋯⋯⋯ 59二、 就讀士林公學校⋯⋯⋯⋯⋯⋯ 63三、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時期⋯⋯⋯⋯⋯⋯ 66四、 戰後初期的就業經驗⋯⋯⋯⋯⋯⋯ 71五、 婚姻與家庭⋯⋯⋯⋯⋯⋯ 74六、 晚年生活⋯⋯⋯⋯⋯⋯ 79參|蕭秀枝女士訪問紀錄⋯⋯⋯⋯⋯⋯ 85一、 童年生活⋯⋯⋯⋯⋯⋯ 87二、 公學校時期:從末廣到日新⋯⋯⋯⋯⋯⋯ 90三、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時期⋯⋯⋯⋯⋯⋯ 102四、 戰後學習洋裁與英語⋯⋯⋯⋯⋯⋯ 106五、 婚姻與家庭⋯⋯⋯⋯⋯⋯ 109六、 藝術人偶的學習與創作⋯⋯⋯⋯⋯⋯ 112附錄|王維周先生訪問紀錄⋯⋯⋯⋯⋯⋯ 123肆|黃彩市女士訪問紀錄⋯⋯⋯⋯⋯⋯ 131一、 家世背景與童年時期⋯⋯⋯⋯⋯⋯ 133二、 永樂公學校時期⋯⋯⋯⋯⋯⋯ 137三、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時期⋯⋯⋯⋯⋯⋯ 142四、 就業與婚姻⋯⋯⋯⋯⋯⋯ 151五、 關於三高女的聯誼會⋯⋯⋯⋯⋯⋯ 155伍|賴月桂女士訪問紀錄⋯⋯⋯⋯⋯⋯ 157一、 家世背景與童年生活⋯⋯⋯⋯⋯⋯ 159二、 山子腳公學校⋯⋯⋯⋯⋯⋯ 160三、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時期⋯⋯⋯⋯⋯⋯ 163四、 工作經驗⋯⋯⋯⋯⋯⋯ 171五、 婚姻與家庭生活⋯⋯⋯⋯⋯⋯ 175六、 三高女聯誼會⋯⋯⋯⋯⋯⋯ 183陸|黃彬彬女士訪問紀錄⋯⋯⋯⋯⋯⋯ 189一、 家世與家人⋯⋯⋯⋯⋯⋯ 191二、 童年與小學⋯⋯⋯⋯⋯⋯ 197三、 從三高女到北二女⋯⋯⋯⋯⋯⋯ 213四、 繼續升學之路⋯⋯⋯⋯⋯⋯ 230五、 工作經驗⋯⋯⋯⋯⋯⋯ 254六、 婚姻生活與家庭⋯⋯⋯⋯⋯⋯ 264七、 社會參與與校友聯誼會⋯⋯⋯⋯⋯⋯ 276柒|紀悅如女士訪問紀錄⋯⋯⋯⋯⋯⋯ 295一、 家世背景⋯⋯⋯⋯⋯⋯ 297二、 童年與公學校時期⋯⋯⋯⋯⋯⋯ 303三、 從三高女到北二女⋯⋯⋯⋯⋯⋯ 308四、 戰後生活與就業⋯⋯⋯⋯⋯⋯ 313五、 婚姻與家庭⋯⋯⋯⋯⋯⋯ 321六、 臺北第三高女校友聯誼會⋯⋯⋯⋯⋯⋯ 325
書名 / | 百年回眸: 臺北第三高女校友口述訪問紀錄 |
---|---|
作者 / | 曾文亮 主訪; 吳美慧 李思儀 林志晟 記錄 |
簡介 / | 百年回眸: 臺北第三高女校友口述訪問紀錄:本書訪問七位三高女畢業生,其所處時代的特殊性,竟然讓同屬於三高女晚期的畢業生,在短短幾年內就分別經歷了差異極大的學校經驗 |
出版社 / |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341278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341278 |
誠品26碼 / | 2682436438008 |
頁數 / | 341 |
裝訂 / | S:軟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5*15.5*2.5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452 |
提供維修 / | 無 |
最佳賣點 :
本書訪問七位三高女畢業生,其所處時代的特殊性,竟然讓同屬於三高女晚期的畢業生,在短短幾年內就分別經歷了差異極大的學校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