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身性實踐: 再探恆春半島民謠的異與藝 | 誠品線上

反身性實踐: 再探恆春半島民謠的異與藝

作者 余昕晏
出版社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反身性實踐: 再探恆春半島民謠的異與藝:本書作為筆者親身實踐後的反芻與再譯,嘗試為現階段的恆春半島民謠發展,透過書寫記錄,保留時代的當下。書中主要分為四大主題,包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作為筆者親身實踐後的反芻與再譯,嘗試為現階段的恆春半島民謠發展,透過書寫記錄,保留時代的當下。書中主要分為四大主題,包含民謠與文化地理、唱詞敘事特色、流通保存與再現方式,以及轉譯與實踐,探究民謠文化之流變,以及自身在半島的學習與反思。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余昕晏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音樂教育博士研究 專長領域音樂教育、展演推廣、音樂社會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言 4第一章 民謠的文化身份 11 多元本體的民謠 12 地方‧記憶‧認同 23第二章 歌詩的社會敘事 43 詩詞與音樂的關係 45 民謠唱詞的流傳與變異 66第三章 民謠的流通與保存 85 民謠聲音的記錄 86 民謠的傳播與流通 105 意義建構與文化再現 120第四章 民謠的轉譯與實踐 141 恆春半島民謠認同意識探討 142 民謠的多元學習與體現 155 半島民謠的多元實踐學習 176結語 198參考文獻 202

商品規格

書名 / 反身性實踐: 再探恆春半島民謠的異與藝
作者 / 余昕晏
簡介 / 反身性實踐: 再探恆春半島民謠的異與藝:本書作為筆者親身實踐後的反芻與再譯,嘗試為現階段的恆春半島民謠發展,透過書寫記錄,保留時代的當下。書中主要分為四大主題,包
出版社 /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523580
ISBN10 /
EAN / 9786269523580
誠品26碼 / 2682432541009
頁數 / 206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17*1.3
級別 / N:無
重量(g) / 466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音樂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生活形態、社會結構、群體意識、價值認同及美學意象的總和,是一種以音樂藝術的形式來反映社會發展、歷史脈絡與文化現象的複合體。民謠因其特有的文化內涵,代代相傳著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生活慣習及信仰價值,使其成為人文社會學科相關領域重要的觀察研究對象。恆春半島民謠 吟詠生活、抒發情感的特殊性,是台灣民間歌謠的代表,亦於2008年登錄為屏東縣無形文化資產,多年來透過學校、公私部門及地方協會組織合力,推廣民謠多元發展與結合,不但打造民謠文化生活圈,也是屏東縣最引以自豪的傳統表演藝術之一。然而隨著時間流轉,卻也發現民謠扎根的教學困境。包括教學者/實踐者對於「傳統」與「傳承」的理解與定義。


處在21世紀的與全球化脈絡下,科技進步帶來多元音樂文化的可能,而音樂的形式與串流也早已突破各種地域疆界的籓籬,聆聽音樂的工具與方式推陳出新,從實體裝置,蛻變為今日線上即時可聽的音訊。半島民謠的發展,也隨時代不斷被演譯與再現。全球化的快速革新下,促使大眾思考各地透過口傳之無形文化資產/地方傳統音樂,該如何在音樂型態的變革下持續被保留與傳唱?也意味著地方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下,該如何持續保有其主體,並持續被傳承、學習與延續。本書將以此叩問作為探究重點,並以筆者近年所投身之恆春半島作為研究場域,以恆春半島民謠作為實踐分析之研究主體,這幾年台灣南北的趨車往返,從台北至恆春、滿州的實地經驗,對從小受西方古典音樂學習的自己,著實帶來各方便的衝擊與學習。在恆春半島持續的田野對話過程,不僅開啟筆者對自身文化的認識與再探究,同時也透過反身性之實踐,與在地學校、社群協力共創與共學,探詢文化價值意義,以及教育傳承之路徑。

本書共分為四章節,分別為民謠的文化身份、歌詩的社會敘事、民謠的流通保存、與再現民謠的轉譯與實踐。內容梳理筆者親身實踐後的反芻與再譯,嘗試為現階段的恆春半島民謠發展,透過書寫記錄,保留時代的當下。筆者深知文化的學習,就如同音樂學習一般,需要時間的浸潤與感知,才能內化為個人知識,並體現於實際行動中。在恆春半島親身實踐所帶來的豐沛感受,以及在時間流轉、物換星移之下的所見所聞,讓筆者深知這些珍貴的文化迫切地需要被整理與論述。故本書將從民謠與文化地理、唱詞敘事特色、流通保存與再現方式,以及轉譯與實踐四大主題,細說自身在半島的學習與反思。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作為筆者親身實踐後的反芻與再譯,嘗試為現階段的恆春半島民謠發展,透過書寫記錄,保留時代的當下。書中主要分為四大主題,包含民謠與文化地理、唱詞敘事特色、流通保存與再現方式,以及轉譯與實踐,探究民謠文化之流變,以及自身在半島的學習與反思。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