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之道續篇 | 誠品線上

吾之道續篇

作者 廖春鈴/ 林宣君/ 編
出版社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吾之道續篇:本書為臺北市立美術館「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相關出版。自臺北市立美術館收藏的藝術家何德來手稿筆記本《吾之道①》與《吾之道②》,及其家屬所藏的《隨筆》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為臺北市立美術館「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相關出版。自臺北市立美術館收藏的藝術家何德來手稿筆記本《吾之道①》與《吾之道②》,及其家屬所藏的《隨筆》筆記本中,翻譯選編何德來1973年10月至1980年5月,及1984年間創作的詩歌。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吾之道①》詩歌選輯 一九七三.十.三〇|一九七七.十.九 7《吾之道②》詩歌選輯 一九七七.九.五|一九八〇.五.三〇 215《隨筆》詩歌選輯 一九八四.六.二九|十一.二一 235附錄《私の道》未收錄詩歌選輯 243後記 346

商品規格

書名 / 吾之道續篇
作者 / 廖春鈴 林宣君 編
簡介 / 吾之道續篇:本書為臺北市立美術館「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相關出版。自臺北市立美術館收藏的藝術家何德來手稿筆記本《吾之道①》與《吾之道②》,及其家屬所藏的《隨筆》
出版社 /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250822
ISBN10 /
EAN / 9786267250822
誠品26碼 / 2682432539006
頁數 / 349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95:中 日對照
尺寸 / 18.9*12.9*2.6
級別 / N:無
重量(g) / 332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導讀 : 音樂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生活形態、社會結構、群體意識、價值認同及美學意象的總和,是一種以音樂藝術的形式來反映社會發展、歷史脈絡與文化現象的複合體。民謠因其特有的文化內涵,代代相傳著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生活慣習及信仰價值,使其成為人文社會學科相關領域重要的觀察研究對象。恆春半島民謠 吟詠生活、抒發情感的特殊性,是台灣民間歌謠的代表,亦於2008年登錄為屏東縣無形文化資產,多年來透過學校、公私部門及地方協會組織合力,推廣民謠多元發展與結合,不但打造民謠文化生活圈,也是屏東縣最引以自豪的傳統表演藝術之一。然而隨著時間流轉,卻也發現民謠扎根的教學困境。包括教學者/實踐者對於「傳統」與「傳承」的理解與定義。 處在21世紀的與全球化脈絡下,科技進步帶來多元音樂文化的可能,而音樂的形式與串流也早已突破各種地域疆界的籓籬,聆聽音樂的工具與方式推陳出新,從實體裝置,蛻變為今日線上即時可聽的音訊。半島民謠的發展,也隨時代不斷被演譯與再現。全球化的快速革新下,促使大眾思考各地透過口傳之無形文化資產/地方傳統音樂,該如何在音樂型態的變革下持續被保留與傳唱?也意味著地方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下,該如何持續保有其主體,並持續被傳承、學習與延續。本書將以此叩問作為探究重點,並以筆者近年所投身之恆春半島作為研究場域,以恆春半島民謠作為實踐分析之研究主體,這幾年台灣南北的趨車往返,從台北至恆春、滿州的實地經驗,對從小受西方古典音樂學習的自己,著實帶來各方便的衝擊與學習。在恆春半島持續的田野對話過程,不僅開啟筆者對自身文化的認識與再探究,同時也透過反身性之實踐,與在地學校、社群協力共創與共學,探詢文化價值意義,以及教育傳承之路徑。 本書共分為四章節,分別為民謠的文化身份、歌詩的社會敘事、民謠的流通保存、與再現民謠的轉譯與實踐。內容梳理筆者親身實踐後的反芻與再譯,嘗試為現階段的恆春半島民謠發展,透過書寫記錄,保留時代的當下。筆者深知文化的學習,就如同音樂學習一般,需要時間的浸潤與感知,才能內化為個人知識,並體現於實際行動中。在恆春半島親身實踐所帶來的豐沛感受,以及在時間流轉、物換星移之下的所見所聞,讓筆者深知這些珍貴的文化迫切地需要被整理與論述。故本書將從民謠與文化地理、唱詞敘事特色、流通保存與再現方式,以及轉譯與實踐四大主題,細說自身在半島的學習與反思。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為臺北市立美術館「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相關出版。自臺北市立美術館收藏的藝術家何德來手稿筆記本《吾之道①》與《吾之道②》,及其家屬所藏的《隨筆》筆記本中,翻譯選編何德來1973年10月至1980年5月,及1984年間創作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