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eople Pleaser's Guide to Loving Others Without Losing Yourself
作者 | Mike Bechtle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討好者的自適指南: 將注意力從博取認同拉回, 逐步還原關係裡的真實我 (第2版):可不可以當個不被討厭、又真實的自己?劃清「自我價值」與「外在認同」的界線,一步步讓真實 |
作者 | Mike Bechtle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討好者的自適指南: 將注意力從博取認同拉回, 逐步還原關係裡的真實我 (第2版):可不可以當個不被討厭、又真實的自己?劃清「自我價值」與「外在認同」的界線,一步步讓真實 |
內容簡介 可不可以當個不被討厭、又真實的自己?劃清「自我價值」與「外在認同」的界線,一步步讓真實的我在原有關係中顯現釋放5種社交需求,打破「討好慣性」,10 Steps實現自我價值★ 正值「複製討好行為」的時代,小心在眾人眼光裡迷失自我★ 怎樣是討好,怎樣是貼心?用【討好健康指數測驗】了解自己※ 本書曾以《你可以當好人,但不要好得不像人》之書名上市✧ 辛苦付出被當作理所當然,到最後被人予取予求✧ 生活很充實,填滿了他人的需求✧ 即使別人給你的肯定不嫌少,也還是自卑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五個屬於「討好型人格」,這類人即使深受討好所苦卻不能自拔。因為討好是人生教會我們的事,最初帶給我們好處,卻在過程中漸漸過度,因此損耗情緒。本質上,討好型人格是沒有滿足五種「社交需求」而形成與強化。你覺得你是一個善良的人嗎?不用辛苦地活在別人的期望裡,只要稍稍調整「討好」的使用方式及頻率,你會發現:越讓自己幸福,你就會越使別人高興。教育博士麥克運用其教育背景,將探討使人陷進恐懼的需求,並解說實現自我價值的要素,帶我們釋放內在恐懼、正視自我價值,改善我們與人連結的方式,藉此建立真正的人脈。看見五種社交需求,打破討好慣性:◎關係裡的許願池,有求必應──怕拒絕 從來不提出要求,就不會有被拒絕的問題,然而當他人有求於我,我卻來者不拒。「好人」當到底,別人開始予取予求。(第4章)◎有些痛,這一生不該避開──怕衝突 只要旁人的想法跟自己不符,我習慣妥協或附和,便不必面臨否定或衝突。──這樣的人通常缺少靠一己之力解決對立的經驗。(第5章)◎對於這個「我」,我很不滿意──怕不夠好 我們人類與幾個人共處,就有幾種臉孔,然而我們常忘記這點,總是將赤裸的真實自我,與別人修飾過的外在比較。(第7章)自我提醒小語錄,無痛卸下好人面具──☑️在聽別人分享最近有什麼新發現時,不要急於回應。☑️如果要確實改掉比較心態,就要檢視、重建日常小慣例,比如「早點起床,提早出門」、「一天滑手機不能超過1小時」。☑️在這個分心時代,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提高專注力與效率的方法,而是管理分神瑣事的能力。☑️人遠比自己想像的更不在意旁人。你能形容上次在外用餐時隔壁桌的客人嗎?※ 本書曾以《你可以當好人,但不要好得不像人》之書名上市
各界推薦 【坦率推薦】精神科職能治療師/尼克小姐IG心裡小心理、諮商心理師/莊芷昀IG 語錄創作者/幹話心理學(以上按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 麥克.貝勒 博士 Mike Bechtle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育博士,是美國知名講者。麥克在富蘭克林柯維領導者訓練機構(FranklinCovey)擔任顧問30年以上,擅長建立方法架構,幫助人們有效解決生涯規劃、提升效能、高難度溝通等困擾。從《財星》五百大企業的管理者、到面臨婚姻危機的男女,至今數千人受惠。麥克亦為《作者文摘》、《企業》(Entrepreneur)雜誌等專欄作家。至今出版七本著作,各國銷量超過40萬冊,包括《他在想什麼?》、《處理隱象》、《跟任何人都聊得來》、《不為他人抓狂》等。譯者 謝慈臺大外文系畢業,臺大翻譯所在學,熱愛文學與翻譯。譯有《九型人格覺醒指南》《沒關係,是悲傷啊!》、《暈船診療室》等書。歡迎來信指教:tracythekill@gmail.com
產品目錄 【目錄】引言 不要低估善意的力量 ▋Part 1 看見當下的狀態第1章 與各種評價和平共處第2章 我是哪一種討好者?第3章 把好人面具摘下 ▋Part 2 善良者面向世界的五個不安第4章 我需要你喜歡我:怕(被)拒絕第5章 我需要你不生我的氣:怕衝突第6章 我需要你的關注:怕被忽略第7章 我需要你的肯定:怕自己不夠好第8章 我需要被你需要:怕自己不重要 ▋Part 3 找回內在力量的10個起手式第9章 珍惜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第10章 真切地與人連結第11章 自信心的養成第12章 坦誠地活著第13章 打破你的語言界限第14章 持續渴望,保持單純第15章 懂得按暫停第16章 專注,帶來當下的豐盛第17章 感恩,帶出人生的積極面第18章 改變觀點,重新看待每件事 ▋Part 4 把夢想縮小第19章 讓改變持續發生 第20章 忠於自我第21章 以真實自我面向世界 後記 我也仍在復原的過程中
書名 / | 討好者的自適指南: 將注意力從博取認同拉回, 逐步還原關係裡的真實我 (第2版) |
---|---|
作者 / | Mike Bechtle |
簡介 / | 討好者的自適指南: 將注意力從博取認同拉回, 逐步還原關係裡的真實我 (第2版):可不可以當個不被討厭、又真實的自己?劃清「自我價值」與「外在認同」的界線,一步步讓真實 |
出版社 /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212677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212677 |
誠品26碼 / | 2682568072002 |
頁數 / | 27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21* 1.8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335 |
導讀 : 不要低估善意的力量
既然我注定令人失望,至少我不要再令自己失望。──無名氏
我之所以寫這本書,是因為我累了。
有生以來,我都努力討好別人。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因為這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是魚不會特別注意到水的存在那樣。我希望人們喜歡我,所以我所做的決定幾乎都以此為目標。
高中時期,我對自己很沒信心(但每個人都是這樣吧?)。於是,當我開始找工作時,總是選擇和朋友們不同的工作:在太平間上班、賣樂譜、經營商業印刷、主持通勤
時段的廣播節目、擔任婚禮攝影師等。我以為人們會注意到我的不同,並對我刮目相看。
我的計畫很成功,人們確實很佩服我。然而,我的不安並沒有改善。內心深處,我知道他們佩服的只有我的作為,而不是我這個人(至少我是這麼以為的)。我從未給他們機會看見真實的自己,因為這樣風險太大了。
我太過執著要當個「好人」。我所仰慕的人通常都是慈祥和藹、不輕易動怒的大人。他們個性穩定、始終如一,受每個人喜歡。我很好奇,他們為什麼不會對任何事生氣,我以為他們天生就沒有脾氣。因此當我生氣時,會學著壓抑怒火,不讓任何人知道。我或許氣在心裡,表面上卻會說:「沒關係。」
當然不是沒關係。我開始偽裝,但我以為,這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為。換句話說,我從不坦誠面對自己;為了討好其他人,我扭曲了自己的模樣。這並不容易,因為我必須隨時保持警覺,才能維持這樣的表象。漸漸地,表象成了自我認同,而我努力地偽裝下去。
我是個嚴重的討好者。
你仍然可以討好
最終,我開始燃燒殆盡。我意識到,自己一直為了其他人而活,而不是為了自己。但我覺得自己被困住了,找不到脫逃的方式。每個晚上我都因為內心焦慮而輾轉難眠。我知道自己撐不了多久,遲早會崩潰。
我當時心想,也許能從書上找到解決方法。於是我去書店翻閱一些書後,得到三個啟示:
一、討好別人不好。
二、我們不應該繼續討好別人。
三、停止討好別人的方法,就是專心討好自己。
乍看之下挺有道理的,但我就是無法信服。這些書似乎是要我激怒別人,搞得天怒人怨,只關心我自己。這和我一直以來的為人和形象截然不同。我不是個討厭鬼,我是個好人。如果停止當個好人,一切會變好嗎?
看完這些書,我又看了不同的文章和網站,看到的建議都大致相同,「我得轉移注意力,不再一味滿足其他人,而是把自己擺到第一位」。讀得越多,就會發現重點並無二致。假如真是如此,那麼我以往對其他人的關注,只是讓我不斷迷失自己。
顯然我必須更自私一些。
但我的內心深處,卻不斷浮現一些惱人的想法。
討好難道沒有好的一面嗎?
除了仰賴別人的看法外,有什麼更能提升自我感覺的方式嗎?
我能保有更健全的自我認同,同時繼續討好別人嗎?
我能更有自信、更堅強地關心別人嗎?
我的成長之路由此啟程。為了回答前述問題,我開始探索如何不將自我認同建立在其他人的看法上。假如我能看見真實的自己,學習接受自己的獨一無二,就不再需要尋求其他人的認同。可以單純把其他人放在心上就好。
除此之外,這本書將比市面上其他類似書籍再更進一步。如果藉由討好別人來提高
自尊,就是不健康的行為傾向;首先,我們可以學習更專注在自己身上,讓自己的身心更健康。
假如能達到這樣的健康心態,就能奠定穩健的基礎,成為「強大」的討好者。我們可以做對的事,幫助他人,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可以在接受真實的自己後,再真心地關注其他人。
最佳賣點 : 可不可以當個不被討厭、又真實的自己?
劃清「自我價值」與「外在認同」的界線,
一步步讓真實的我在原有關係中顯現
釋放5種社交需求,打破「討好慣性」,10 Steps實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