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傳統文化事典 (第2版) | 誠品線上

日本の伝統文化しきたり事典

作者 中村義裕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日本傳統文化事典 (第2版):9大領域×200條日本文化及習俗解說×200張精彩圖片理解日本傳統文化底蘊最佳入門寶典: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9大領域 × 200條日本文化及習俗解說 × 200張精彩圖片理解日本傳統文化底蘊最佳入門寶典˙原來日本傳統配色源自平安時代的宮廷服裝「十二單」!˙古代壽司其實是種鹽漬的發酵食品;如今我們孰悉的壽司型態,直到江戶時代才出現。˙對大食量有莫名熱情的日本人,早在江戶時代就舉辦過大胃王比賽。˙最早的相撲原是祭神儀式,也曾被視為武道,最後才發展成我們今日熟知的「運動」。˙寶塚女星優美的藝名,原來是出自《百人一首》和歌集裡的詞語!˙梵谷曾深受浮世繪版畫吸引、啟發,甚至還在作品中臨摹。˙「能劇」和「歌舞伎」有何不同?˙世界最古老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對日本後世的文學、藝術造成什麼影響?擁有日本文化學者、劇評、導演、作家、早稻田大學推廣中心講師等身分的中村義裕,蒐羅了日本最經典、最有趣的文化、習俗與知識等故事與案例,他從富士山、姬路城、和食、歌舞伎談到文學作家,包羅萬象的題材,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寫成這本有趣又易懂的《日本傳統文化事典》,讓每個人不僅能輕鬆讀完,更能侃侃而談一口好「日本」。除了傳統文化、習俗的起源及特徵,本書更具體說明了現代人的接納方式,還有與日常生活的關聯性等等,不僅可以做為了解日本歷史及社會的絕佳學習教材,更是成為親近日本文化的最佳捷徑。飲食文化˙武士˙風俗習慣日本語˙思想˙藝術表演與演藝之道文學˙美術˙建築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中村義裕1962年生於東京都。1986年,早稻田大學第二文學部畢業。為戲劇評論家、導演、日本文化學者、作家、早稻田大學推廣中心講師、前進座附屬演員培訓班講師。著作包括:《観客席の片隅で(在觀眾席的一角)》(出版文化研究會,2005年)《松村雄基 語り下ろし「今。」(松村雄基 口述筆記「現在。」)》(All Stars Company,2009年)《九代目 松本幸四郎》(三月書房,2014年)合著作品包括:《歌舞伎登場人物事典》(白水社,2006年)《最新 歌舞伎大事典》(柏書房,2012年)等。譯者簡介 陳亦苓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畢,輔修日文,曾留學並於日本工作近四年。目前為自由譯者。Blog:www.anobii.com bready books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 飲食文化第二章 武士第三章 風俗習慣第四章 日本語第五章 思想第六章 藝術表演與演藝之道第七章 文學第八章 美術第九章 建築

商品規格

書名 / 日本傳統文化事典 (第2版)
作者 / 中村義裕
簡介 / 日本傳統文化事典 (第2版):9大領域×200條日本文化及習俗解說×200張精彩圖片理解日本傳統文化底蘊最佳入門寶典: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082888
ISBN10 /
EAN / 9789865082888
誠品26碼 / 2682531795006
頁數 / 576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21*2.9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我原本只打算研究以歌舞伎為中心的戲劇,但後來發現,若要深入理解日本的戲劇,就不能忽視包括思想、藝術、建築、習俗、飲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日本歷史。
基於此觀點,我試著尋找能以跨領域方式解讀「日本傳統文化」的書籍,然而分別深入各領域的專門書籍雖多,卻很難找到內容較淺而範圍寬廣的書。既然如此,那乾脆就將至今習得的知識統整起來,自己來寫一本這樣的書,這便是本書的誕生契機。在日本文化為人們所重新探討的今日,若對各位來說,本書在日本「傳統」及「文化」之美的重新認識、理解上確實能夠有所助益,本人實深感萬幸。
最後在此誠心感謝能理解本書的規劃、意圖,果決地建議我出版此書的柏書房出版社的富澤凡子社長,以及依其淵博知識提出細膩意見,並費心協助內容與挑選插圖的編輯部小代涉先生。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飲食文化
從站著吃開始成為日本名產的「壽司」

近來,說到「壽司」,一般想到的都是「迴轉售司」或超市賣的盒裝壽司。認真想想,「繞著圈轉」的壽司確實是個驚人的點子,但儘管販賣形式改變,它依舊是大家所熟悉的傳統日本食物。在國外,「SUSHI」也是最有名的日本料理,是健康飲食的代表,就連國外的辭典裡都直接列有「SUSHI」一詞,壽司就是如此廣為人知。
壽司的歷史相當久遠,從奈良時代便可看見其身影,不過和我們現在所認知的不同,當時的壽司是一種鹽漬的發酵食品叫「熟鮨」,主要為關西地區的人們所食用。壽司原本寫做「鮨」或「鮓」,而「壽司」是同音別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以這種「熟鮨」為地方名產美食,常見於奈良縣及滋賀縣等處。至於現在我們吃的在醋飯上鋪著生魚片的壽司型態,是在江戶時代才形成的,一般認為是在江戶中期左右,開始被庶民們當成一種有點餓時用來填肚子的「站著吃」的小吃。關於「握壽司」的發明說法眾多,不過可確定的是,它運用的是比現在寬闊許多的江戶灣所捕獲的豐富魚類,是一種可輕鬆享用的庶民美食。正因為用的是在江戶灣所捕撈到的魚,因此也有了「江戶前壽司」之名。而「海苔」的使用是另一重大特徵。正因為使用海苔,所以誕生了「海苔卷」這一種類的壽司。當時的壽司不像現在有店面,而是像蕎麥麵那樣,以在攤子旁「站著吃」為主。
於昭和中期風靡一時的第二代浪曲師廣澤虎造(一八九九~一九六四)最拿手的《石松三十石船》中有一句台詞很有名,說的便是「江戶人,就是要吃壽司」,而有歌舞伎「三大名作」之稱的《義經千本櫻》裡也有提到「吉野下市村的鮓屋(即壽司店)」,其深入民眾生活的程度可見一斑。
我們最熟悉的「迴轉壽司」則是在昭和三十三年(一九五八)年才首度出現於大阪。之後到了一九八○年代,開始出現「外帶壽司」連鎖店,接著是以摩托車為交通工具的「外送壽司」,壽司的販賣方式不斷改變,不再只能面對面,而價格也變得越來越親民。不僅如此,在美國甚至誕生了會讓日本人懷疑能否算是「壽司」的、使用了酪梨等食材、給人全新感覺的壽司(加州卷),而且還逆向傳回了日本。對於飲食習慣一向油膩的美國人來說,以米和魚肉為主的壽司非常健康,再加上可嚐到日本人精緻細膩的飲食風格,因此大受歡迎,但其實早在明治時代就已有壽司店在美國開張。
明治二十六年(一八九三),在洛杉磯有「小東京」之稱的城區就已經有日本餐廳開業,該餐廳主要是針對日本移民提供蕎麥麵及天婦羅等日本料理。專門提供壽司的店是到了明治三十九年(一九○六)年才有,但算起來也已經是超過百年前的事情了。在戰爭的影響下,日本食物也曾一度在美國徹底消失,然而到了一九七○年代,又以「SUSHI BAR」的型態掀起熱潮,進而擴展至世界各地。於是在某個程度上,西洋人的舌頭漸漸熟悉了壽司,而日本獨特的料理技術也獲得了好評。
但隨著對於吃生魚有所抗拒的國家都開始逐一接受「SUSHI」,在日本,傳統的壽司店卻變得越來越少。這有部分是價格方面的問題,也因為大型連鎖店的加入,導致現在越來越難嚐到由真正的師傅所捏製的壽司。

(第三章 風俗習慣)
日本傳統服裝的「和服」

近來似乎有越來越多人將舊的女性和服改成連身裙或洋裝,以全新的感覺來體驗「和服」風味。而一到夏天,在煙火大會等場合也越來越常看到穿著浴衣(即夏季和服)的年輕情侶。
不過一般來說,人們一生中穿「傳統服裝」的機會大大減少。姑且不論小孩的「七五三」節,成人式(即成年禮),以及自己的或受邀參加的他人婚禮,也頂多就是穿到浴衣的等級而已。甚至最近在守靈及告別式中,遺孀的喪服很多也都是西式款式。
有幾個原因讓人們對日式傳統服裝敬而遠之,其中最常見的大概就是「不易穿著」、「穿上後活動不便」,還有「價格昂貴」等。但其實只要掌握訣竅,和服並不是真的那麼難穿,而動作上的限制也是習慣就好。至於價格問題,現在的套裝式和服價格相當親民,可直接放進洗衣機洗的傳統服裝也越來越多。
就算是傳統的、較貴的和服,和西裝那種幾年內就會消耗掉的東西相比,我想也不算太貴。最重要的是,和服除了極具功能性外,一旦買下,至少能保存一百年以上。應該沒有哪種西裝能穿一百年吧。即使體型改變,也可將和服拆解,以所謂「洗張」*的方式洗滌,再將各部分的尺寸稍微改大或改小等。過去,像這樣珍惜物品,世世代代沿用下去的做法可是一點兒也不稀奇呢。

*譯注:一種和服的專門洗滌方法,將衣服拆解清洗。

而以女性來說,光看其和服的樣式及花紋,就能知道她的狀況。未婚的小姐會穿大振袖,已婚婦女則穿袖子較短的和服。另外若穿著下擺有圖樣的「付下」,那她大概是要去某處進行很正式的拜訪。在大家都還梳著「日本髮」(日本古代髮型)的時代,由於可搭配髮型樣式做判斷,故會有不必開口就能一眼看出對方目前狀態的好處。
撇開這類實用的便利性不說,和服的魅力應該在於穿起來優美又體面。調整「和服領口」所展露的後頸的性感,下擺的處理、直挺的背部所傳達的女性堅挺的吸引力,還有振袖上鮮豔奪目的美麗花紋。
和服布料以絲綢為最上等,平日穿的為棉布製。夏天改穿較涼的「絽」或「紗」質和服,可充分感受到季節氛圍。其中由於棉布較耐用,最適合用於庶民工作時。江戶中期以後,各地的地方產業開始興盛,京都的「西陣織」、金澤的「加賀友禪」、江戶的「江戶小紋」、越後的「小千谷縮」等,具地方特色的布料及花紋逐漸流通。
從古至今,儘管日本人的衣服形式不斷改變,「和服」卻依舊不可或缺,這樣的「和服」其實並不只是單純的服裝而已,它與日本人的生活密切相關。例如日本有個姓氏寫做「四月一日」,發音為「watanuki」。此姓氏就是源自於以前穿著防寒用「棉襖」等衣物的人們,到了四月一日春天正式到來時,便紛紛「脫去棉襖」(日文發音同「watanuki」)的習慣。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9大領域 × 200條日本文化及習俗解說 × 200張精彩圖片

理解日本傳統文化底蘊
最佳入門寶典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