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實力: 島鏈、供應鏈、民主鏈, 新半導體地緣政治學 | 誠品線上

鏈實力: 島鏈、供應鏈、民主鏈, 新半導體地緣政治學

作者 李世暉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鏈實力: 島鏈、供應鏈、民主鏈, 新半導體地緣政治學:第一本以東亞視角剖析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權威著作!國際關係╳半導體產業 雙精通學者李世暉,首次揭露──台灣除了護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最受國際學界矚目的全新國家實力論述!「毫無疑問,本書將扮演台灣展望未來的指南針。」──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松田康博第一本以東亞視角剖析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權威著作!國際關係 ╳ 半導體產業 雙精通學者李世暉,首次揭露──台灣除了護國神山,還有護國神器「鏈實力」。大賽局,大盤整。得半導體者,得天下!世界從講究硬實力、軟實力、銳實力,來到了由「鏈實力」登場主宰全局的年代!地緣政治觀整個翻新,誰能掌控台灣,誰就能掌控半導體供應鏈;誰掌控半導體供應鏈,誰就能掌控全世界。地理距離因此弭平,再遠的國家都想加入環環相扣「鏈實力」陣營。當科技力成為國家戰略資源,「紅色供應鏈」被新興「鏈實力陣營」硬生生截斷。三條島鏈,三種地緣,美日中三大國競逐,台灣具備島鏈、供應鏈、民主鏈「三位一體」鏈實力。世界地圖從此改寫,顛覆既往地緣觀。Chain Power,新世紀權力誘惑。政治、經濟、半導體;風險、視野、2040大局供應鏈與地緣政治交織下的國際關係走勢,預測未來,關鍵點就在台灣! 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未見盡頭…… 2023年7月,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全球化已被重新定義…… 2023年10月,哈瑪斯於加薩走廊越境突襲以色列…… 這些看似沒有關連的國內外大事件, 無不牽動著各國敏感神經。 全球地緣政治就如同一輛列車,正開進一條不可預測的黑暗隧道。 世界四大火藥庫已引爆兩個,世界局勢是否走向遍地烽火,弦繫東亞。★半導體供應鏈成為新時代的「科技航道」與「咽喉要塞」! 世界四大火藥庫,各有哪些特色與危機? 鏈實力,台灣擁有哪些戰略資源與選項? 全球化從巔峰往下走,半球化是如何運作? 如果「台灣有事」,鏈實力將串起哪些國家一起加入陣營? 東亞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半導體產業鏈「三位一體觀」,如何全方位呈現新世紀政治與產業巧妙連動? 半導體是二十一世紀的石油,半導體供應鏈成為新時代的「科技航道」與「咽喉要塞」,新「邊緣地帶理論」成形;誰能掌控台灣,誰就能掌控半導體供應鏈;誰能掌控半導體供應鏈,誰就能掌控全世界。 地理位置不會改變,但經濟與產業鏈所帶來的新「地緣認知」形塑了嶄新的地緣空間。對美國的地緣戰略而言,既然在石油時代無法容許伊朗完全控制荷姆茲海峽,現下的新科技時代當然也絕對無法容許中國取得半導體供應鏈的主控權。 東亞地區正以半導體重新定義地緣政治的認知,也就是以「鏈實力」決定2024全球大局的樣貌與走勢美麗之島台灣緊握「鏈實力」,牽動了人類興衰枯榮的生命線!★三組必知關鍵字,翻新當代地緣政治思維 【半導體vs鏈實力】 全球經濟結構性變化,「斷鏈」成為不可承受的危機,半導體供應鏈儼然成為科技時代新「國家級武器」。 【全球化vs半球化】 當全球化不再,「半球化」成為新趨勢。美中貿易戰下,各國如何重新組隊?應該生存優先,還是發展優先? 【後冷戰vs現冷戰】 歐美的「後冷戰」時代,東亞的「現冷戰」狀態;全球四大火藥庫,歐洲已經點燃兩個,東亞的南北韓與台灣海峽未來將是如何?★鏈實力,環環相扣的實力 美中兩國間的衝突已廣及地理、科技、供應鏈、民主與極權價值觀等多種面向,國家實力也就出現本質上的變化,亦即更講究地緣位置、科技供應鏈與價值觀的鏈結力。一環扣一環,扣得愈緊,國家實力愈強。 這種「環環相扣的實力」,即為「鏈實力」(Chain Power)。 鏈實力作為一種講究「環環相扣」的國家實力,國家自身的地理空間、科技產業鏈、價值觀等特質都必須要能夠「環環相扣」,發揮綜效,鏈實力才強大。另外,和其他國家間串聯的地理空間、科技產業鏈與價值觀也必須「環環相扣」,鏈實力才能堅韌、開展。★紅色供應鏈也算是「鏈實力」? 以中國為主體的紅色供應鏈也試圖達到「環環相扣」的效果。所以近年中國不只戮力強化科技產業實力,希望在美台日韓「晶片四方聯盟」(Chip 4)的阻絕下,於中國境內建立可以自我供應、自產自足的科技產業鏈和產業體系,並試圖利用「一帶一路」的戰略軸線,從陸路和海路串起政治經濟環環相扣的國際鏈結。 但是,紅色供應鏈在地理、科技、供應鏈、價值鏈上的「環環相扣」能力不夠堅韌,地理上的串聯有高山和海洋咽喉點阻礙,加上「一帶一路」聯盟國家所懷抱的價值也不盡相同,斷鏈風險高,能否形成強而有力的鏈實力,值得觀察。★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評析── 「對於台灣海峽、朝鮮半島、南海等區域熱點的風險,以及印度崛起、北極海航線等地緣政治的要素,本書是以全面且均衡的方式加以論述。李教授特別指出,在三條島鏈、三種地緣以及美日中三大國家下,台灣具備三位一體的地緣價值;而面對2040年,台灣應形成自己的大戰略。」 「過去數年,在國際社會中,台灣的存在感非常之大。最重要的原因是,台灣擁有先端半導體產業。在中國與俄羅斯的霸權主義之下,全球化遭致頓挫;而先端產業的供應鏈過度依賴非友好國家的風險,則是日趨顯著。目前,藉由「友岸外包」,以友好國家、同盟國家為中心重組供應鏈已成為重要趨勢。」 「本書說明半導體的發展歷史,特別對於日美半導體摩擦的過程,以及台灣與韓國半導體產業的崛起,進行簡潔明瞭的解說。在美中戰略競爭的三根支柱中,半導體的生產技術與供應鏈,已成為軍事競爭、經濟競爭之外的第三根重要支柱。而分析日本經濟安全保障概念以及台積電的日本投資,也有意義地說明了日本的角色。」★行文魅力 國際關係學者李世暉有一種魅力,行文穿梭在歷史縱深、當代現場與未來趨勢間,旁徵博引,巧妙隱喻!★最全面的討論,最深刻的思考 每個人都應該細想,供應鏈鏈重組,地緣政治板塊位移,台灣該如何擬定國家大戰略?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名家一致推薦】▷遠藤乾│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部教授▷松田康博│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佩真│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鄭力軒│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忠憲│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李世暉 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研究科博士。現任台灣日本研究院理事長、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歷任慶應義塾大學SFC研究所上席所員、慶應義塾大學政策媒體研究科特別招聘教授、同志社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 研究領域含括國際關係、地緣經濟、半導體產業、安全戰略、商業管理、文化趨勢等面向,是台灣少數能跨領域、全方位解析東亞地緣政治的權威學者。 李世暉的思路宏觀,論理清晰,行文旁徵博引,既能溯源歷史,還擅長詳解當代與剖析未來,深具繼往開來的時代縱深魅力。在智性著作之中,蘊含淑世願景與沛湧情感,使讀者的理性與感性皆受到啟發。 著有《日本國家安全的經濟視角:經濟安全保障的觀點》、《改變世界的任天堂》、《文化經濟與日本內容產業:動畫、漫畫與遊戲的煉金術》、《向航海王學願景領導力:100個關於冒險與夥伴的管理法則》、《戰鬥吧!不論這世界有多殘酷:向暢銷漫畫學策略管理》等。 合著有《地緣政治Vol.1:島鏈風雲 地理×戰略×大局,在強權競逐中換位思考,秒懂地圖上的叢林法則》、《地緣政治:印度新強權 經濟×活力×碰撞,在全球劇變中左右逢源,又令人左右為難》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推薦序 《鏈實力》,台灣展望未來的指南針 松田康博推薦語 台灣是價值的寶庫「鏈實力」決定全球新秩序第一部 半導體與鏈實力第一章 現代地緣戰略「武器」 ◆「半導體」加持,台灣展現「鏈實力」第二章 掌握半導體者,掌控世界◆為何台灣大地震,美股大跌◆煤鐵、石油、半導體◆半導體改寫「新地緣政治」 ◆台灣,牽動全球科技生命線第三章 台灣三鏈一體「鏈實力」◆島鏈、供應鏈與民主鏈◆台灣躋身海洋民主國家之列◆科技新台灣對決紅色供應鏈第四章 東亞地緣政治的誘惑◆二十七個足球場大的小島之爭◆從地理位置到地緣政治◆東亞的半島、島鏈世紀誘惑◆國際政治權力洗牌「東風起」第二部 全球化與半球化第五章 全球化已到終站,半球化列車啟動?◆採用美國標準、中國標準? 127第六章 搭上全球化列車的東亞國家◆ 全球化推手,創造「東亞奇蹟」◆ 安全圈與經濟圈有重疊、有摩擦◆ 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外的第三選擇? 第七章三位一體的新地緣觀◆ 台灣「有事」,美日會幫忙?◆ 地緣風險當頭,日本對台關係是?◆ 小島大戰略,台灣「三位一體」地緣觀第八章 半球化下的戰略選項◆ 生存優先,還是發展優先? ◆ 東亞安全困境,潛藏擦槍走火危機◆ 東方「莊子」思想解讀東亞地緣政治第三部 後冷戰與現冷戰第九章 東亞「現」冷戰格局◆ 從反「共產主義」到反「中國主義」 第十章 中國風險vs台灣風險◆ 中國與美國的「新型大國關係」◆ 中國提全球倡議示好,歐美不買單◆ 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 美日擔當「台灣有事」安保防護罩第十一章 二○四○全球地緣政治大預言◆ 未來二十年,東亞地緣是僵局或新局? ◆ 東亞已經華麗轉身,未來呢?◆ 「黑天鵝」和「灰犀牛」,誰先到來? ◆ 東亞的新地緣思維與戰略藍圖第十二章 打破地緣政治的「東方主義」 ◆ 地緣政治棋局上,誰是棋手、棋子? ◆ 東亞各國核心利益的「核心」?◆ 建造通往東亞和平的橋梁308結語 二○四○,一個繁榮或失控的年代? 318後記 給台灣人的地緣政治學

商品規格

書名 / 鏈實力: 島鏈、供應鏈、民主鏈, 新半導體地緣政治學
作者 / 李世暉
簡介 / 鏈實力: 島鏈、供應鏈、民主鏈, 新半導體地緣政治學:第一本以東亞視角剖析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權威著作!國際關係╳半導體產業 雙精通學者李世暉,首次揭露──台灣除了護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797431
ISBN10 /
EAN / 9786269797431
誠品26碼 / 2682515340000
頁數 / 32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21*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鏈實力》,台灣展望未來的指南針!
文/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松田康博

  作為東亞地區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的研究學者,現任國立政治大學的李世暉教授是我在台灣最關注的專家之一,他亦是我的好友。李教授畢業於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修國際關係,之後前往日本知名的京都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他不僅是學界的菁英,更精通公共政策,經常對政府的政策提出諮詢意見。
  因此,當李教授出版《鏈實力:島鏈、供應鏈、民主鏈,新半導體地緣政治學》一書,邀請我撰寫推薦序時,我感到非常開心。李教授向來是以學術著作為主,一般人也許興趣不會太高。但是,本書以「地緣政治」、「鏈實力」等關鍵字展開論述,並引用新聞資料分析現況,讀者即便不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或只是關心安全保障與國際關係,也能輕易理解本書的內容。
  過去數年,在國際社會中,台灣的存在感非常之大。最重要的原因是,台灣擁有先端半導體產業。在中國與俄羅斯的霸權主義之下,全球化遭致頓挫;而先端產業的供應鏈過度依賴非友好國家的風險,日趨顯著。目前,藉由「友岸外包」,以友好國家、同盟國家為中心重組供應鏈已成為重要趨勢。
  本書從基礎知識開始,說明半導體的發展歷史。特別對於日美半導體摩擦的過程,以及台灣與韓國半導體產業的崛起,進行簡潔明瞭的解說。在美中戰略競爭的三根支柱中,半導體的生產技術與供應鏈,已成為軍事競爭、經濟競爭之外的第三根重要支柱。而分析日本經濟安全保障概念以及台積電的日本投資,也有意義地說明了日本的角色。
  本書也詳盡解釋「地緣政治」的關鍵概念。地緣政治是以地理學為基礎的國際政治學。本書以海洋國家與大陸國家的差異、東亞地區的領土紛爭等基礎,在美中分立的「半球化」趨勢下,分析後全球化時代自由貿易體制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意涵。
  此外,李教授亦指出,在日本與台灣的GDP中,國防預算的低占比有助於經濟的發展。此一論述的觀點正確,在此我也提出韓國的例子加以補充;韓國的國防預算GDP占比相對較高,但同時在經濟發展上獲得成功。只是在中國軍事力量急速增強的過程中,台灣已經無法因襲過去國防預算低占比的發展模式。如同國產化的潛艦「海鯤」、高教機「勇鷹」,由國家主導國防產業,由政府扮演重要角色,也已經成為不可逆的全球趨勢。
  對於台灣海峽、朝鮮半島、南海等區域熱點的風險,以及印度崛起、北極海航線等地緣政治的要素,本書係以全面且均衡的方式加以論述。李教授特別指出,在三條島鏈、三種地緣以及美日中三大國家下,台灣具備三位一體的地緣價值;而面對二○四○年,台灣應形成自己的大戰略。
  今後,習近平執政下的中國,將呈現更強烈的不確定性。美中戰略競爭關係的發展軌跡,不僅是台灣,也是全球關注的重大事項。李教授的分析與評論,重要性將會日益增大。而關注台灣,以及關心印度太平洋地區國際關係的華文讀者,更需詳讀本書。在展望台灣未來之際,本書毫無疑問將扮演指南針的角色。

試閱文字

內文 : 【書摘】 「鏈實力」決定全球新秩序
文/李世暉

  世界正駛入一條長不可測的黑暗隧道,在隧道盡頭隱約有亮光,驅動列車快速前進的動力是一種嶄新國家權力概念──鏈實力。
  當全球四大火藥庫陸續引爆,鏈實力是阻止世界走向遍地烽火的關鍵。
  當人類未來不知是福是禍,一切端看鏈實力能否能極致發揮。

  二○一八年的美中貿易戰激化了兩個大國的角力競爭。
  緊接在後的俄烏戰爭、以巴衝突與半導體供應鏈爭奪,更讓國際政治經濟緊張情勢明明白白顯露出來。
  在這樣的氛圍下,全球地緣政治就如同連動疾駛的列車,正進入幽暗無光的隧道中。隧道內煙霧瀰漫,遮蔽了前方視線。
  面對此一黑暗隧道,多數國際政治學者抱持悲觀態度。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是,美國政治學者艾利森(Graham Tillett Allison)於二○一七年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
  艾利森透過歷史佐證說明,雅典崛起曾引發了斯巴達的恐懼,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戰爭。而現今美中之間,也正依循雅典與斯巴達的歷史路徑,也就是,新興霸權中國的崛起已讓既有霸權美國恐懼,兩國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
  但是,美中兩國之間的戰爭是否真的如艾利森所言「不可避免」?地緣政治的黑暗隧道盡頭是否有光、有明亮的未來?思考這兩個問題時,我們必須先理解美中之間的主要衝突議題是什麼。
  綜觀各種戰略報告後可發現,美中衝突根源有三項:第一是圍繞著台灣海峽、東海與南海的安全對峙;第二是以半導體為核心的科技競爭;第三則是美中兩國海陸權在價值觀上的歧異。而這三大衝突有個共同的交會處,也就是「台灣」。

講究「環環相扣」的國家實力
  從國際關係理論來看,地緣政治最關鍵的概念即「國家權力」(national power)。國家權力會以不同面貌的「實力」(power)展現在政治與經濟層面上。過去,國際關係學者曾陸續提出硬實力、軟實力、巧實力、銳實力等概念,來分析哪個國家最能主導全球大局。
  其中,硬實力講究的是「軍事力量」,軟實力講究的是「文化力量」,巧實力著重「策略力量」,銳實力強調「媒體力量」。把這些力量加總起來,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與特殊強項。
  但歷史是往前動態行進的,新變數與新局勢出現,在二十一世紀的此刻,單靠這些實力指標來分析國際大局,往往會出現誤判。就如前述,美中兩國間的衝突已廣及地理、科技、供應鏈、民主與極權價值觀等多種面向,國家實力也就出現本質上的變化,亦即更講究地緣位置、科技供應鏈與價值觀的鏈結力。一環扣一環,扣得愈緊,國家實力愈強。
  這種「環環相扣的實力」,即為「鏈實力」(Chain Power)。
  從以下幾組命題,可以更清晰理解「鏈實力」的重要性,以及它為何會在新時代崛起。

■ 鏈實力是什麼?
■ 為何鏈實力會在此時成形?
■ 為何鏈實力更講究環環相扣?
■ 為何鏈實力會改變人類對地理空間的認知?
■ 為何科技力會在人類史上第一次化身為地緣政治的一環?
■ 為何傳統的海權與陸權二分法思維會被顛覆?
■ 為何「邊緣地帶理論」定義從此改寫?
■ 鏈實力將如何影響全球政局?
■ 面對新局勢,鏈實力所包含的島鏈、供應鏈、價值鏈,各自要怎麼做,才能鎖緊?

什麼是鏈實力?
  所謂的「鏈實力」,是在地緣政治上所醞釀出新的國家權力意涵。它是基於地理上的鏈結、經濟上的鏈結、普世價值觀的鏈結,特定國家所行使之權力。(見圖表0-1)
  鏈實力的特點之一,是具備「不可替代性」。例如,在地理位置上的不可替代性,在全球經濟產業上的不可替代性等,而這些不可替代性,造就了強固的鏈結關係。在國際社會中,與關鍵議題鏈結的廣度與深度愈高,代表該國家的鏈實力愈強大。
  當前國際間最為關鍵的議題,就是美中兩國在安全、科技與價值觀上的競爭與對峙。
  在安全議題上,美中兩國對峙最激烈的地區,就是歐亞大陸與太平洋交界的台灣海峽、東海與南海。美國承襲了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建構的第一島鏈防禦體系,以台灣為中心,向北鏈結東北亞的日本,以及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而中國則是在台灣以北的宮古海峽,以及台灣以南的巴士海峽擴展海洋勢力,以突破第一島鏈的包圍網。
  在科技議題上,為了不讓中國取得科技發展的關鍵技術,特別是半導體技術,美國與日本、韓國、台灣組成半導體聯盟,掌控全球的半導體供應鏈。中國則是傾全國之力補強半導體供應鏈的薄弱環節, 也試圖拉攏台灣的半導體廠商以建立半導體的自主供應鏈。
  在價值觀的議題上,美國推行的自由民主價值觀,強調民主政治與經濟繁榮之間的正向關係。過去,這樣的價值觀是擊敗蘇聯共產主義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中國則是主張以美國為代表的自由民主,並不適合華人社會,而中國的經濟成長,呈現了另一種國家發展路線—那就是威權政體也可以造就經濟繁榮。

紅色供應鏈也算是「鏈實力」?
  上述三項美中交鋒的議題,都與台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在地理位置、科技發展與價值觀的交錯發展趨勢下,鏈實力成為評量台灣國家權力的重要概念。
  首先,台灣位於「第一島鏈」的中心位置,是鏈結東北亞與東南亞的要衝之地,此為台灣的鏈實力一。
  其次,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企業,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直接影響大國科技競爭的走向,此為台灣的鏈實力二。
  最後,台灣成功地在華人社會建立了民主與繁榮的典範,並以「民主鏈」與自由民主國家陣營形成穩固的夥伴關係,此為台灣的鏈實力三。

  順著這個邏輯,有人可能會問:中國的「紅色供應鏈」也算是鏈實力嗎?
  的確,以中國為主體的紅色供應鏈也試圖達到「環環相扣」的效果。所以近年中國不只戮力強化科技產業實力,希望在美台日韓「晶片四方聯盟」(Chip 4)的阻絕下,於中國境內建立可以自我供應、自產自足的科技產業鏈和產業體系,並試圖利用「一帶一路」的戰略軸線,從陸路和海路串起政治經濟環環相扣的國際鏈結。
  但是,紅色供應鏈在地理、科技、供應鏈、價值鏈上的「環環相扣」能力不夠堅韌,地理上的串聯有高山和海洋咽喉點阻礙,加上「一帶一路」聯盟國家所懷抱的價值也不盡相同,斷鏈風險高,能否形成強而有力的鏈實力,值得觀察。
  綜合以上,鏈實力作為一種講究「環環相扣」的國家實力,國家自身的地理空間、科技產業鏈、價值觀等特質都必須要能夠「環環相扣」,發揮綜效,鏈實力才強大。另外,和其他國家間串聯的地理空間、科技產業鏈與價值觀也必須「環環相扣」,鏈實力才能堅韌、開展。

科技力何以決定鏈實力?
  二十一世紀初期,著名的國際政治學者,同時是美國民主黨重要智囊的奈伊(Joseph Nye Jr.),觀察到美國共和黨布希政權在中東地區投入大量軍事力量,但卻遲遲無法達成反恐政策的目標,遭致國際社會的批判。二○○四年,奈伊提出了「軟實力」的概念,強調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力,更有助於維護或擴大國家利益。
  在全球化時代,軟實力的出現,確實為國家權力的行使,提供新的思考途徑。美國也透過留學制度、流行文化、主流媒體等機制,向全世界推展以民主主義為核心的美國軟實力。
  在科技化時代,科技競爭涵蓋了所有領域,科技政策也成為主要大國的「上位政策」。正如同「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廣告用語一樣,科技的出現,原本是為了改進人類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普及性與中立性。
  然而,隨著美中兩個大國的競爭,科技的「中立性」逐漸消失,民主的科技與威權的科技之間,壁壘分明。同樣的人工智慧科技,有的國家用來嚴厲監控人民,有的國家則是用來創造經濟繁榮。同樣的半導體晶片,有國家用來製造彈道飛彈,危及區域安全;有的國家則是製造手機與智慧家電,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
  時至今日,科技已經成為主宰地緣政治變化的關鍵。
  一六二四年,正值西方大航海時代的鼎盛時期,天文與航海技術的進展,讓台灣躍上了國際政治與舞台。當時的荷蘭為了建立與東方國家貿易的據點,取得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會處的台灣。
  二○二四年,則是半導體與電子科技的蓬勃發展時期,荷蘭的半導體設備大廠ASML 與台灣的半導體製造大廠台積電,主導了世界的高階半導體供應鏈。
  四百年來,台灣的重要性,一開始是因為地理位置,接著是戰略資源。特別是在一八八○年代,歐洲以樟腦為原料研製出穩定且威力強的「無煙火藥」之後,台灣的樟腦成為國際貿易的戰略資源,全球市占率一度超過七○%。
  進入一九二○年代之後,化學合成的火藥製造方式逐漸取代樟腦的地位,科技的進展改變了台灣的戰略地位。到了一九八○年代,台灣再度藉由科技的進展,推動了半導體產業,並在二○一○年代,取得半導體供應鏈中最重要的地位。
  百年前的樟腦是戰略資源,但僅限於軍事領域;現代的半導體,則是涵蓋各領域的戰略資源,甚至決定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國家競爭的最終目標是生活方式的競爭,包括半導體在內的科技力,就是決勝的關鍵。
  若從國民的角度來看,國家在生活方式上的競爭是一套尋求安全、安定與安心的戰略。對台灣、周邊國家乃至於全球主要國家來說,台灣的島鏈涉及國家與區域安全的議題,台灣的半導體供應鏈涉及經濟與生活安定的議題,台灣的民主鏈涉及普世價值觀的安心議題。
  換言之,台灣具備的鏈實力,是研判未來地緣政治趨勢的重要因素,更是在地緣政治黑暗隧道中找尋亮光的指引途徑。

鏈實力正在影響國際政治經濟
  鏈實力中強調的安全、科技與民主,彼此之間原本是相對獨立的存在。在傳統的國際政治經濟領域,這三項要素也是各自在專屬的議題場域進行討論。
  若以重要的國際組織為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是討論安全議題的場域,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是討論科技與經濟議題的場域,全球民主峰會(Summit for Democracy)則是討論民主與人權議題的場域。
  在現今的國際政治經濟領域,包括安全、科技與民主要素在內的情勢變遷,已經無法獨立進行討論與因應。包括七大工業國峰會(G7)、二十大工業國峰會(G20)、金磚峰會(BRICS)等,每年探討的議題幾乎都會涵蓋安全、科技與民主(或其他價值觀)面向。
  以二○二三年在日本廣島舉辦的七大工業國峰會為例。會後的「廣島願景」提及,反對透過武力意圖改變現狀或破壞穩定的單方面行動,這是安全議題;提及落實經濟安全保障,推動能源、供應鏈與太空科技的合作,這是科技議題;提及維護人權、撲滅貧窮的重要,這是民主議題。
  值得注意的是,「廣島願景」也強調,要在共有的民主價值觀下發展可信賴的人工智慧,將民主與科技發展緊緊地鏈結在一起。
  這個時候,台灣所具備的鏈實力,既是國際政治經濟發展趨勢下的必然結果,更是解讀國際政治經濟走向的窗口。
  對台灣而言,島鏈上的戰略地位,是衡量美中權力變動的天秤;半導體供應鏈上的關鍵地位,左右了全球科技與經濟安全的進程;民主鏈的網絡連結,標示了東亞(華人社會)民主與繁榮的成功路線。
  當我們面對變動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鏈實力所包含的島鏈、供應鏈、民主鏈,要如何才能鎖緊成為台灣的國家戰略?
  首先,要有多元參與的戰略溝通平台,並將台灣的重要企業納入平台參與討論。如此一來,企業的觀點與能力將會反映在鏈實力戰略中,而鏈實力戰略也能獲得企業的支持。
  其次,要透過經濟安全保障對話,與地緣政治上的夥伴國家,在安全與科技領域進行全面的合作。
  最後,要推動民主科技的論述,讓台灣民眾在內的現代國際社會公民,具備相關的知識與判斷。

台灣面臨必須做出選擇的時代
  這幾年的國際情勢變化,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地緣政治的變動不再只是國家領導人或軍事將領的事,每一個人都會受到波及。例如,當歐洲地區的烏克蘭與俄羅斯,以及中東地區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發生衝突時,全球能源、糧食、食用油的價格,以及關鍵資源的供給,立即出現劇烈波動。即使遠在東亞地區的台灣民眾, 也直接面臨經濟上的衝擊與物價的上揚。顯見現代地緣戰略的影響層面廣泛,除了傳統的軍事、外交與貿易,也包含產業、科技與文化。
  特別是身處地緣樞紐位置的台灣,更需要理解地緣政治,以及由現代地緣政治發展出來的台灣鏈實力。對於台灣人來說,由於鏈實力包含安全、科技與民主要素,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有必要對其投入大量關注。在這裡必須強調的是,無論是政治決策者、企業領導人、還是一般的台灣公民,在思考台灣的鏈實力時,必須同時掌握下列三條重要的認識途徑。
  第一是「關於台灣的鏈實力」(Chain Power about Taiwan),這是主要大國(美國、日本等)關注台灣戰略價值的觀點,可以從第一島鏈、海上生命線、晶片戰爭等關鍵字入手。
  第二是「與台灣合作的鏈實力」(Chain Power with Taiwan),這是主要大國期待台灣扮演的地緣政治角色,可以從半導體聯盟(Chip4)、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等關鍵字入手。
  第三是「給台灣的鏈實力」(Chain Power for Taiwan),這是台灣對自我鏈實力的認知與落實,也是維繫自身生存與發展的必要途徑,可從半導體供應鏈、海洋民主國家等關鍵字入手。
  台灣是全球火藥庫之一,也一度被視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當全球四個火藥庫已經引爆了兩個,另外兩個也被認為有極高的風險之際,台灣人已經無法置身事外,更有必要進一步理解與認識地緣戰略,也要認清與掌握自己的鏈實力。
  面對國際政治經濟的大格局,處於特殊國際地位的台灣,就如同在十字路口等待過馬路的行人,習慣依循著紅綠燈的信號行動。這是因為依循信號行動比較安全。不僅是台灣,全世界多數國家也習慣依循信號一起行動。
  但在美中對峙形成的新國際格局下,這個信號的部分功能出現重大變化,無法再以過去的常識進行判斷。試想一下,走在斑馬線上的行人突然發現,行人燈號突然由綠轉紅的時候,該怎樣進行選擇?是要退回原本的路口,還是要加速腳步跑到對向的路口?
  台灣目前正面臨到這樣的情境。退回路口等待下一次的信號,這是一種選擇,但你無法確定下一次信號什麼時候轉綠(燈)。加速衝向對向路口,這是另一種選擇,但你可能會遭遇事故風險。最忌諱的是不做選擇,佇立在馬路當中。
  這是一個國際格局大轉變的時代。深入了解東亞地緣政治以及台灣的鏈實力分析後,你會發現,這也是一個台灣必須做選擇的時代。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第一本以東亞視角剖析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權威著作!
國際關係 ╳ 半導體產業  雙精通學者李世暉,首次揭露──
台灣除了護國神山,還有護國神器「鏈實力」。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