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必榮的國際關係課: 一本掌握看世界的方法, 看懂全球大局 | 誠品線上

劉必榮的國際關係課: 一本掌握看世界的方法, 看懂全球大局

作者 劉必榮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劉必榮的國際關係課: 一本掌握看世界的方法, 看懂全球大局:關鍵年代,掌握全球新局,必翻寶典!醞釀十五年,權威教授劉必榮,又一國際關係力作!劇變世界,正從全球化走向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關鍵年代,掌握全球新局,必翻寶典!醞釀十五年,權威教授劉必榮,又一國際關係力作!劇變世界,正從全球化走向地緣競合的碎塊化,一本經典打開視野又瞭然趨勢★印度大翻身,莫迪如何讓強權都爭相拉攏?相隔19年,德國戰艦為何突然來到亞洲?沙烏地暗黑王儲MBS如何讓各國又愛又恨?怎麼後梅克爾時代,歐盟就產生不了新共主?★▋全球大局╳地緣走勢╳關鍵事件簿 ▋脈絡最清晰,格局最寬廣,內容最精華,社交好談資,職場立即用 ── 重量級的解析 ╳ 親近人的閱讀 ──輕鬆理解國際新聞的千絲萬縷,俯瞰地緣現場全盤棋局舊的秩序崩解,新的秩序正在過渡期,莫迪、沙烏地暗黑王儲MBS、納坦雅胡、艾爾多安、澤倫斯基、蕭茲,這幾個十年前都還沒聽過的名字,為何左右了當今全球政局?他們所代表的國家,又如何在國際大棋盤中翻雲覆雨?國際局勢快速轉變,來到超乎預期的時代轉捩點,既有思維,已無法成就當代人才必備的靈活布局。進階全球走勢分析能力,加速建立國際觀素養,這本書不可或缺!一本必翻的寶典,視野與格局立即再升級,全盤了然於胸,暢行世界各地!最權威的國際關係名家,東吳大學教授劉必榮──以宏觀的視角和具體而微的思路,從蛛絲馬跡中透視世界局勢,為讀者精采解析形塑今日世界面貌的關鍵事件,一本書帶你掌握看世界的方法,擁有國際觀與思辨能力。★時代劇變,世界正從緊密的全球化,全盤落入地緣競合的碎塊化!新冷戰,哪些產業鏈權力板塊正在快速位移?印度崛起,憑藉的是什麼樣的國家實力?東南亞利多交會,炙手可熱新場域,如何吸引強權爭相競逐?中東能源籌碼,如何再次硬生生扭轉世界平衡關係?看似複雜的中西亞變局,怎麼解讀才能無門檻,又有條理?七個家庭的產權爭議,為何讓火藥庫以色列打開極右種族爭議的潘朵拉之盒?歐洲領袖頻繁更迭,爭搶後梅克爾領導者地位,但又為何都做不久、搶不到?難解的非洲,其實是圍繞著地中海同心圓,掌握未來不能由己?平靜的美洲,又正醞釀什麼樣的新動能,試圖重回世界的核心?美中對弈下的東亞,正為世界形塑出什麼樣的新秩序?全球目光焦點的台灣,又該怎樣才能站到最有利的制高位置?★從地緣政治到經濟活動,這個世界不是只繞著美國和中國打轉!在各國的跨域競合中,新興中等強權拉幫結派、搖擺不定。政治、文化、經濟、地緣、野心家,相互交織,印太、中東、中亞、美非、新歐洲,躍然紙上,世界成為一個不斷往前邁進的立體動態棋盤。★名家經典,重量級解析,對台灣讀者量身打造親近人的閱讀!在劉必榮教授權威、精細的妙筆下,一個個必須知道的關鍵字,一欄欄清晰易懂的時間軸線,一篇篇深入淺出的文章,從一本書,就能看清各國事件簿的幕後盤算與世界走勢。經過名家劉必榮拆解,國際關係不再只是離生活很遙遠的概念,而是深具現實感、近在咫尺的知識路徑。★必翻重點:秒懂會心關鍵字、國際事件時間軸#AKK跟YKK有什麼關係 #別搞錯,TTP不是PTT #沙國王儲MBS不只暗黑 #英國也有一個川普在亂#一面閱讀,一面動手做專屬於自己的#★後疫情,全球又動起來,但世界早已變得完全不一樣進階全球局勢分析能力,思維與視野立即再升級。職場需求、開拓個人視野、商場運作、企業布局或計畫出國留學,全新看世界的方法。全年齡,建立國際觀的素養,不可或缺!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吳曉樂|作家,《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 郭駿武|臺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祕書長黃哲斌|新聞工作者藍佩嘉|臺大社會系教授,《拚教養》作者國際學界讚譽★美國社會學會2023布迪厄年度最佳專書獎安妮特.拉蘿(Annette Lareau)|《不平等的童年》(Unequal Childhoods)作者馬穎毅(Yingyi Ma)|《野心與焦慮》(Ambitious and Anxious)作者周敏(Min Zhou)|《亞裔美國人的成就悖論》(The Asian American Achievement Paradox)共同作者馮文(Vanessa Fong)|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劉必榮 華人圈一致公認的國際關係權威。 現任東吳大學政治系與EMBA教授,政大企家班、中央大學、陽明交通大學、香港大學EMBA及台灣科技大學EMRD兼任教授,「和風談判學院」主持人。 曾任行政院顧問、外交部諮詢委員、《中國時報》總主筆、公共電視台《七點看世界》及《全球現場》評論主播、年代新聞台帶狀節目《世界年代》評論主播、大愛電視台《寰宇新聞》製作及主持人。 劉必榮的思路清晰,宏觀有度,具體而微,能析能論,行文綿密而立體。將國際關係娓娓道來,就像說故事般靈動,讀者宛如親臨事件現場,穿梭在充滿圖像的捲軸上,一眼綜覽動態大局棋盤。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世界走到新格局PART 1 印太大局第一章 印度全新布局01. 印度的外交新人設02. 印度補位打進中東03. 印度涉入「帝國墳場」阿富汗04. 喜馬拉雅山上的權力遊戲05. 印度外交吹西風06. 印度收編喀什米爾07. 莫迪和美國達到「前所未有的信任」第二章 東協走勢潛規則01. 東協峰會十缺一02. 東協中等國家機智外交03. 東協版CIA關鍵任務04. 緬甸迎來習近平近年首度到訪05. 中國「亞洲時刻」對上美國「新紀元」06. 經濟起飛的「越南夢」◆印太關鍵事件簿時間表PART 2 中東地緣第三章 沙烏地暗黑王儲MBS兩手策略01. MBS的報復獨角戲02. MBS與拜登間的石油蹺蹺板03. 美國抽身,「沙烏地越戰」反現契機04. MBS想走自己的路,與中國合拍05. 沙烏地外交再一次華麗復出第四章 以色列走到轉捩點01. 以色列有史以來最右派政府02. 七個家庭的土地糾紛掀以巴戰火03. 以色列與阿聯建交歷史性一刻04. 以色列與蘇丹世紀解凍第五章 中西亞匯聚多方角力01. 中東首次舉辦世足賽02. 伊朗加入上合組織朋友圈03. 二十年來伊朗總統首度訪中04. 哈薩克三十年來最大抗議05. 史上首位教宗出訪伊拉克06. 美軍撤軍交棒塔利班◆中東關鍵事件簿時間表PART 3 歐非競合第六章 俄烏與東歐脈絡細分析01.「後後冷戰時代」的戰爭與和平02. 烏克蘭是「不能浪費的危機」03. 俄烏戰爭牽動,歐中關係難縫補04.「俄勢力」併吞烏東四州只是前奏05. 東歐難民被當作人肉外交武器06. 土耳其跟俄國到底是敵是友?07. 當了二十年又連任的「超級大總統」第七章 歐非來到新時代01. 馬克宏的傲慢惹火法國人02. 義大利版「超級瑪利歐」Game Over03. 快閃英相特拉斯的政治啟示錄04.「英國川普」強生的下台啟示錄05. 東地中海天然氣利益爭霸戰06. 非洲恐怖組織再起「連動」全球◆歐非關鍵事件簿時間表PART 4 美亞對奕第八章 美洲脈動瞬息萬變01. 「非零和」的大國外交眉角02. 後新冠,美國能重回領導地位嗎?03. 拜登上台重啟美國「新談判時代」04. 美國史上最高兩兆美元救經濟05. 麥卡錫選上眾議院議長06. 巴西許下「三大願景」重回國際舞台07. 全球南方,中型搖擺六國崛起第九章 東亞戰略左右大局01. 和平促進者vs秩序破壞者02.「氣候政治」下的中美「政治氣候」03. 中國、沙烏地的「外交高潮」04.「一帶一路」遇上疫情大路障05. 歷史性的「中歐投資協定」停擺06. 北韓一邊射飛彈,一邊要談判07. 看,南韓總統文在寅遭遇「夢醒時分」08. 美首位國會眾議院女議長快閃訪台09. 東亞外交好熱鬧,日韓地位翻轉10. 德國遲到十九年的印太戰略表態◆美亞關鍵事件簿時間表

商品規格

書名 / 劉必榮的國際關係課: 一本掌握看世界的方法, 看懂全球大局
作者 / 劉必榮
簡介 / 劉必榮的國際關係課: 一本掌握看世界的方法, 看懂全球大局:關鍵年代,掌握全球新局,必翻寶典!醞釀十五年,權威教授劉必榮,又一國際關係力作!劇變世界,正從全球化走向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757725
ISBN10 /
EAN / 9786269757725
誠品26碼 / 2682431837004
頁數 / 30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14.8*1.6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世界走到新格局

從二○一六年開始,這個世界就變得我們不太認識了。
二○一六年美國大選,當初有多少人算到川普會當選,結果他當選了。
二○一六年英國脫歐公投,連英國首相卡麥隆都不相信公投會過,結果英國人一覺醒來,發現公投居然通過了。
二○一八年美中貿易戰開打,當時連中國都不認為貿易戰會打那麼久,結果不但打到現在,美國加在中國商品上的關稅都還沒取消,以WTO為主軸的貿易秩序幾乎整個被顛覆。
二○二○年,誰會想到一個新冠疫情居然把世界封了三年,徹底打碎了全球的供應鏈。
二○二二年,誰又想到俄國真的會發動俄烏戰爭,不僅沒有速戰速決,反而讓自己陷在泥淖之中。
太多想不到,顛覆了我們熟悉的世界,也讓我們發現過去許多對國際政治的假設居然是錯的。
美中貿易戰演變至結構性衝突
過去美國以為引領中國進入世貿組織,可以讓中國開放市場;而外資進入中國之後,也會帶進新的想法,讓中國走向民主。後來發現這個假設是錯的,中國市場並沒有開放,也沒走上民主。經濟發展帶來的是民族主義,不是民主。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年輕人從「為人民服務」變成「為人民幣服務」,意識型態一下出現空洞化,共產黨乃趕緊用民族主義填補這個真空,高舉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旗,讓「中共」和「中國」畫上了等號。強大的民族主義,以及經濟發展帶來的底氣,讓習近平充滿自信,揚棄了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轉而在外交上積極進取。這讓美國充分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
中國傳統上是「陸權」國家,現在這個陸權國家要出海了,而且要跟美國這個「海權」國家平起平坐。
美國顯然沒做好接納中國共同制訂國際秩序的準備,她視中國的崛起是在挑戰西方所建立的秩序。美中之間的衝突,不再是僅僅貿易的衝突,更是新興強權與現有強權的結構性衝突。
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初,貿易逆差似乎是雙方爭執的焦點。華爾街的企業家也認為,中國的國營企業與美國的民營企業相爭,美國在搶單方面完全搶不過中國的國營企業,因此要求公平競爭。
這時要中國放棄國家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根本不可能,因為那是中國政治制度的基礎。美國只好把貿易協定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要中國多買美國貨,第二階段才放在改革不公平競爭的部分。
後來貿易戰的焦點又轉到科技。中國提出「中國製造二○二五」的願景,列出好幾個項目要迎頭趕上西方。如果要迎頭趕上,就能在科技發展上繞道超車,或自主研發,或強迫外資轉移,或購併外國大廠,或竊取國外智慧財產。美國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以及限制中國取得某些關鍵技術,也因此成為貿易戰的重點。這在中國看來,美國此舉實在阻擋了中國的進一步發展,雙方信任差距乃愈拉愈大。
多邊貿易瓦解,個別協定取代
WTO在美中貿易戰中沒有發揮解決爭端的作用,因為川普根本不信任多邊組織,認為美國在多邊組織中處處受制。於是貿易代表萊特海澤幫著川普,一鏟子一鏟子撬開了戰後美國自己打造的多邊貿易體制,改由個別的自由貿易協定取代。貿易建制開始瓦解。
川普高唱「美國製造」,提出各種誘因要企業回國生產,並對來自中國的貨物增加關稅。為了避免被貿易戰流彈波及,許多企業紛紛把供應鏈南移,搶進東南亞、南亞;供應鏈由長鏈變成了多個生產中心的短鏈,有人稱這種多中心的結構為「全球化二.○」。東南亞國家也因為各國搶進而變得炙手可熱。
拜登上台後,美中關係並未改善,美中貿易戰的重點完全轉移到科技戰。5G、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運算,變成美中較勁的場域。
過去人們擔心,美國對中國的圍堵會讓5G世界變成「華為」和「非華為」兩塊。到了拜登政府,則有過之而無不及。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讓西方更加警覺到關鍵產品的供應鏈一定要分散,不然一個戰火或一個封城,供應鏈就斷了。
為了確保供應鏈的韌性,美國把台積電拉到美國設廠,並推出晶片法案,拿出五百二十億美元補貼國內晶片生產。原本在貿易上主張自由放任的美國,一下子也快變成國家資本主義了。
接著,拜登政府又在削減通膨法案下,以補助電動車為手段,限制中國投資的再生能源電池進入美國,更就美國企業對中國的投資加強審核,對科技的出口加強管制。
這幾個政策一出,全球化就真的死了。很多人也擔心,美國是不是真的就這樣跟中國脫鉤了?
美國的「去全球化」遇上中國的「再全球化」
面對美國的「去全球化」,中國喊出「再全球化」,並以內外循環的「雙循環」經濟政策,因應來自外部的壓力。內循環是增加內需,並希望為關鍵供應鏈準備第二來源;外循環是敞開大門,讓外國企業進入中國,使之更依賴中國的市場以避免脫鉤。
地緣經濟是這樣分成兩塊,地緣政治上更是如此。俄烏戰爭後,中俄兩國愈走愈近,美國也擔心中國趁機也在台海製造緊張。
這不只是海權與陸權的結構性對抗,對亞太國家更是近在咫尺的安全威脅。
於是美國聯合日本、澳洲、印度建立印太四國安全對話;聯合英國和澳洲建立AUKUS;推動日韓和解,加強美日韓三邊同盟;並帶上紐澳日韓亞太四國參加北約峰會;加強跟台灣的軍事關係,並在菲律賓增加四個基地。就這樣,從黃海到東海到台海到南海,對中國形成一道圍堵的海上弧線。
中國怎麼突圍?你從東邊海上圍我,我就從西邊陸上突破。於是中國西進,借力一帶一路,從中亞出去。所以二○二三年五月G7在廣島開峰會,中國就聯合中亞國家開峰會。中亞本是俄國的勢力範圍,俄國對中國勢力進入也是有顧慮的。
但俄烏戰爭一打,俄國需要中國的支持,對中國勢力進入也就不說什麼了。
歧異世界觀,中等強權崛起
如果細細比較,可以看出美中兩國的世界觀有很大不同。
美國的世界觀是「兩個陣營」:比如要在晶片上對付中國,就拉著日本、荷蘭、韓國、台灣組成晶片同盟對付中國;要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制裁俄國,就把世界分成民主與極權兩個陣營,力圖說服尚未制裁俄國國家加入己方陣營。
至於中國則是一手要打造多極的世界。雖然歐洲還不足以單獨成為一極,但中國老是想說服歐洲要成為一極。這有點像當年諸葛亮的「隆中對」,孔明向劉備提出三分天下的時候,劉備根本還沒有屬於自己的地盤。三分天下只是一個願景,就像北京現在提出的多極秩序。
或許應該說今天的國際社會是多元的。因為供應鏈斷裂之後,國際政治經濟的結構破碎化,中等強權興起。
這些中等強權因美中對抗而有了左右逢源的機會。雖然他們的力量還不足以與美中分庭抗禮,但他們對外政策的搖擺,卻可能改變國際權力的天秤,影響區域情勢。這些國家包括土耳其、印度、印尼、沙烏地、南非、巴西,學者通稱為「搖擺六國」。
「南方國家」對比「北方國家」
印度尤其是典型。美國盡全力拉攏印度,可是印度雖為印太四國之一,卻也是上海合作組織與金磚國家的成員。而後面兩個組織中國也是成員,所以中國和印度既有競爭也有合作。印度稱這種關係為多重結盟,沒有什麼矛盾。
印度對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也有她的看法。她既不從美中兩個陣營,也不從多極的角度看世界,而是以「貧富階級」的角度提出她的主張。新德里強調的是貧窮國家(即南方國家)與富有國家(即北方國家)的對話,和美國「東西」對抗的世界觀相比,印度強調的則是「南北」的對話。
印度認為,西方不能以俄烏戰爭綁架每一個國際會議,南方國家關心的是氣候正義,是債務問題,是疫苗,這些議題也應該獲得北方國家關注。值得注意的是,美中兩國也覺得氣候問題是可以合作的領域。所以美國、中國、印度三個世界觀的交集,很可能就是氣候問題的合作,而這正是現階段我們需要的。
可以這麼說,今天的世界,是舊的秩序崩解,新的秩序還沒有建立的過渡時刻:全球化停滯了,世界又分成兩塊,可是兩塊之下還有新興中等強權的搖擺。各國間都在拉幫結派,也都在找尋機會,權力板塊可說還在滑動。
這就是當前國際政治的大格局。大格局就像國畫的潑墨;大格局之下每一個區域的每一個事件,就像工筆。了解宏觀的格局之後,再去對應以下各章每一個地區的人物與事件,也更能抓到中間的脈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關鍵年代,掌握全球新局,必翻寶典!
醞釀十五年,權威教授劉必榮,又一國際關係力作!
劇變世界,正從全球化走向地緣競合的碎塊化,一本經典打開視野又瞭然趨勢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