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世代的創意教養: 以色列教育專家全新未來人才培育提案 | 誠品線上

AI世代的創意教養: 以色列教育專家全新未來人才培育提案

作者 Eyal Doron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AI世代的創意教養: 以色列教育專家全新未來人才培育提案:為了幫孩子在未來世界中站穩腳步,AI世代的父母需要跟著升級,把孩子養育成擅長「邊做邊學」、「持續自我升級」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ChatGPT 可於4秒內提供答案的世界裡,我們的孩子需要培養的能力是:創造力、獨創性,以及能夠提出還沒人想過的問題。為了幫孩子在未來世界中站穩腳步,AI世代的父母需要跟著升級,把孩子養育成擅長「邊做邊學」、「持續自我升級」的人才! 【本書特色】★創新之國以色列教育部顧問、芬蘭HundrED世界教育創新獎得主劃時代創新之作★了解AI世代孩子五大必備能力:好奇心、內在動機、創造力、社交技巧和科技力★作者專為繁體中文版撰寫新序,邀請父母「享受」教養兒女的人生階段專序推薦蔡依橙|新思惟國際 創辦人共鳴推薦任恩儀 博士|美國布里吉斯認知多樣性教育研究所教師與研究生院副院長、「N1的田野筆記」臉書專頁板主吳媛媛 |瑞典達拉納大學中文助教、《思辨是我們的義務》作者「如果你想開始系統性思考「教育」這回事,並希望確定好自己的價值後,再做資源的分配與取捨的話,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門書,對於教育本質的反思,以及如何真正支持孩子面對未來高科技且變化快速的世界,都很有幫助,非常值得一讀。」──蔡依橙「這本書可以放鬆地讀,它鼓勵父母掙脫瘋狂完美主義的綁架,發展適性的家庭互動。育兒可以是探索和實踐自我價值觀的共同旅程。」──任恩儀◆孩子成長於AI世代,父母不該還有傳統的教養迷思!科技的革新,全面加速了世界的變化,也加深了父母的教養焦慮:擔心自己沒幫孩子做好迎向未來的準備。但為什麼,許多孩子從小的學習處境仍和真實世界相異?‧父母認為創意思考很重要 →卻讓孩子花時間在重複性高、有標準答案的作業上?‧我們同意要善用科技去解決問題 →卻覺得電視、電玩是侵蝕孩子心靈的洪水猛獸?‧大人肯定YouTuber的熱情投入 →卻希望孩子選擇安穩(但未來可能會消失)的行業?◆升級教養思維與策略,為孩子準備好迎向未來新世界的能力!AI世代的父母必須為孩子提供自我實現的工具,並且使他們成為有能力持續自我升級、自我更新的人。首先,我們要成為升級過的新版本父母,為孩子提供獨一無二的價值。創新之國以色列教育專家邀請你思考以下問題:‧什麼是未來會消失的職業?YouTuber的出現給我們什麼啟發?‧為什麼未來世界的舞台,將會是有熱情、有執念的孩子大放異彩?‧如何用電玩精神來育兒,讓孩子不怕挫折、善作選擇,並體驗到專注的美妙?‧最適合你和你孩子的教養方式是什麼?為什麼要用價值觀而非規則來教孩子?‧哪些是最具你們家庭獨特風格的創意活動?如何讓孩子藉此持續發現新觀點?◆成為充滿創造力的父母,樂於和孩子一起在新世界中發現事物「創意教養」是一種充滿喜悅與動力的成長模式,它鼓勵所有父母為自己和孩子量身訂做最有自己風格的教養模式,讓你脫離「怎麼做都不夠」的教養焦慮。與其糾結於自己是不是表現得夠好的家長,不如成為和孩子一起「邊做邊學」的父母,善用四種「創意教養工具」,陪伴孩子養成不怕失敗的韌性、靈活應變的創意,從實做中累積自我更新的能力。◆以「創意教養」來育兒,讓親子都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父母不是已過人生巔峰的成年旁觀者,而是因育兒經驗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成年人。養兒育女從來沒有正確解答,但我們可以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發揮創意,使自我的人生更具意義,成為最展現自己風格的父母;同時,也更幫助孩子有能力面對未來挑戰,讓孩子發展出獨一無二的他自己,成為不容取代的人才──這正是「創意教養」的價值所在。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專序推薦蔡依橙|新思惟國際 創辦人共鳴推薦任恩儀 博士|美國布里吉斯認知多樣性教育研究所教師與研究生院副院長、「N1的田野筆記」臉書專頁板主吳媛媛 |瑞典達拉納大學中文助教、《思辨是我們的義務》作者「如果你想開始系統性思考「教育」這回事,並希望確定好自己的價值後,再做資源的分配與取捨的話,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門書,對於教育本質的反思,以及如何真正支持孩子面對未來高科技且變化快速的世界,都很有幫助,非常值得一讀。」──蔡依橙「這本書可以放鬆地讀,它鼓勵父母掙脫瘋狂完美主義的綁架,發展適性的家庭互動。育兒可以是探索和實踐自我價值觀的共同旅程。」──任恩儀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埃亞爾.多倫 博士 Dr. Eyal Doron研究學者、講師與暢銷作者,是專門開發創意思考的專家,也是伊塔瑪(Itamar)和艾隆娜(Alona)的父親。任職以色列賴赫曼大學(Reichman University),為「行動創意」(Creativity in Action)執行計畫的負責人,與以色列和世界各國的企業及高階主管合作,因應不斷變化的世界,以有創意的方式管理組織、解決問題。他的博士後研究包括建立提升兒童創意與靈活思考的模型,且由此研究創建「SEISEI學習法」,以此幫助年輕世代開發創意思考,為投入新世界做好準備,並因此獲頒芬蘭HundrED的世界教育創新獎。多倫博士長期為以色列教育部提供顧問服務。曾在資優與傑出學生部門擔任顧問三年,重點業務是幫助兒童開發創意思考。2020年擔任時任教育部長約亞夫‧葛朗特(Yoav Gallant)的21世紀技術顧問。目前是教育部技術教育處(Technological Education Division)的策略顧問,協助技術教育處制訂2024年的目標。eyal.doron@runi.ac.il譯者簡介駱香潔專事中英翻譯。譯作包括《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美食怪奇物語》、《我的尋藥人生》、《領導力腦科學》、《心情之書》等等。賜教信箱:judyjlo@gma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為孩子勇敢擁抱不斷改變的世界推薦序如何養出有創意且能面對未來的孩子? ──蔡依橙前言學會適應一個需要持續自我創造的世界第一章 你好,新世界只有鴕鳥才對急速改變的世界視而不見孩子夢想中的職業,在未來可能是夕陽職業與父母的成長經驗背道而馳YouTuber來了──給予孩子全新的世界觀!執念與熱情:「偏執狂」大放異彩的世界偏執的孩子:他愛上了什麼?玩下去就知道了:讓孩子邊做邊學第二章 我是糟糕的父母嗎?──如影隨形的罪惡感瘋狂的完美主義冒牌者症候群沒有孩子的人生「母親焦慮症」是怎麼發生的?寶寶的關鍵「第一年」?讓科學證據說話:陪伴的關鍵是「重質不重量」總被指責的「現在的青少年」與「現在的父母」父母沒有自以為的那麼重要?為了扮演受害者,所以我們抱怨 逆向思考:挑戰基本假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讓育兒方式變得更個人化、更有創造力第三章 功課寫好了嗎?功課的迷思一模一樣的作業不是最好的練習誰將是誰的老闆:由內在動機決定孩子在家裡有多少學習機會?恩威並施:何時需要外在動機?與孩子一起做不一樣的家庭作業內在動機將帶來美好感受第四章 螢幕是機會之窗ADHD都是看電視的錯?電視對孩子的正面影響比你想的多!電視中的虛構與真實如何影響孩子?什麼事物會讓你的孩子感到害怕?觀影能力的分期培養證明螢幕裡的現實規則與真實世界不一樣只能透過遊戲學會,有些事沒辦法用教的請為棘手的對話做好心理準備孩子想看暴力動畫,可以嗎?如何好好看透螢幕第五章 遊戲玩家才是贏家打電玩的孩子成績比較好電玩汙染孩子的靈魂?──過時的觀念是孩子的絆腳石為什麼電玩以外的事情都這麼無聊?孩子沒做錯:電玩就是有這麼多好處到底有多好玩?好玩到不怕挫折!打電玩是縮小版的現實人生從電玩中體驗「心流」電玩之外,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心流」?電玩學校:學習就是不停挑戰升級讓生活有更多「沉浸式體驗」用電玩精神來養兒育女明天起床後,爸媽也該試試第六章 怪獸爸爸,老虎媽媽消失中的父母權威放任、專制、權威:在自由與規則之間進退兩難教養方式五花八門:哪種更適合你? 父母別忘了獨立思考:每個孩子的方式都不同亞洲式教育下,馬雲的人生是巧合嗎? 中國父母的教養故事:為了孩子的自由而奮鬥當你的孩子想買重型機車「如果當個乖孩子,就可以……」神話與棉花糖實驗:崇拜控制與延遲享樂的能力你能以本心採取行動嗎?你是怕犯錯的父母嗎?如何處理原生家庭帶來的恐懼?不可以對孩子說的話教導價值觀,而不是規則不拘泥於規則的「創意教養」父母第七章 創意教養工具一號工具:刪除「可有可無的東西」二號工具:「一加一」 三號工具:創意儀式四號工具:打破日常習慣 第八章 安排「創意慣例」讓變動成習慣:「四年搬一次家」初來乍到的第一步:社區地圖以小博大:「帶孩子上班日」打破日常:歡迎意外收穫第九章 把好奇心變成一門課不要害怕與「正確」背道而馳因為育兒經驗,我們成為更好的人參考資料

商品規格

書名 / AI世代的創意教養: 以色列教育專家全新未來人才培育提案
作者 / Eyal Doron
簡介 / AI世代的創意教養: 以色列教育專家全新未來人才培育提案:為了幫孩子在未來世界中站穩腳步,AI世代的父母需要跟著升級,把孩子養育成擅長「邊做邊學」、「持續自我升級」的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144620
ISBN10 /
EAN / 9786263144620
誠品26碼 / 2682401937000
頁數 / 336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如何養出有創意且能面對未來的孩子?
蔡依橙(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教養世界的矛盾論述
常聽到的教養主流言論,如果去深思的話,會發現許多矛盾之處。例如:專家分享如何限制孩子 3C 產品與網路使用的實用技巧;老師感嘆現在的孩子都在滑手機跟看影片,專注力下降趨勢很嚴重,呼籲要多讀書。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知道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的產業,都跟 3C 有關係,民用的像是 Apple、Google、Microsoft、線上購物或點餐系統,軍用的像是無人機、匿蹤戰機、精準火炮、加密通訊。半導體、手持裝置、網路服務合力改變世界,學者們大聲疾呼人工智慧的重要性,孩子都該認識。
但是,不准孩子用 3C,跟希望他們精通數位科技才好找工作才能面對未來,是矛盾的。
又例如,我們作為家長,出社會幾年後,在工作上的專精技能,都不是學校教的。像是問題判斷、故障排除、公關直覺、創業經營,都是因為我們自己有興趣,沒日沒夜研究出來的,接著就靠這些技能維生,獲得收入。實際經驗讓我們知道,內在動機很重要,「這是我想學的、這是我想做的、這是我想努力去超越既有限制的」,這樣的想法很重要。
但相對的,我們卻沒給孩子這樣的時間跟空間,從內在動機開始探索、努力、體會、決定、負責,甚至適應失敗、調整後再出發。他們的生活,就是學校規定的時間表,下課或放假時有大量的作業填滿,部分同學繼續在補習班度過平日晚上和假日。如果孩子偶爾有些自己的興趣,師長大人們會告訴他,「那個又不會考!那個有意義嗎?那些事情上大學以後再說。」
我們自己對社會的體會,跟我們為孩子安排的生活,是矛盾的。

教養:戰略應優先於戰術
如果我們在教養的閱讀上,只專注在「如何減少孩子使用網路?」、「如何讓孩子專注在課業上?」這類問題,一開始一定有些效果,畢竟都是戰術層面的好技巧。但如果價值觀的問題沒有解決,也就是戰略層面沒有先制定好方向的話,越是成功的戰術,會更加深戰略的錯誤。像是很成功的禁止了孩子用 3C,但卻也同時斷了孩子精通數位科技並整合發揮創意的可能。很成功的讓孩子照表操課,但卻澆熄了他的內在動機,一切都被父母安排好的他,開始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是個怎樣的人。
如果你和我一樣,想要重新思考教育的根本意義,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協助各位起步。
我在教養初期遇到一樣的困境,決定從教育的本質開始思考起,建立出自己對小孩教養的價值觀,再根據這個價值觀去分配資源,並做出教養路途上各種大大小小的決策,以應對每一次的機會、危機和衝擊。這個過程我在臉書專頁「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以及我的部落格,都有長年的分享,如果您看過我的文字,也看一下這本書的目錄的話,會發現作者很多概念是跟我一樣的,像是對網路的看法、對 YouTube 的看法、對 3C 產品、電動遊戲的看法、對教育系統的看法,幾乎都一樣。

創新與信任之路,是可行的
這位以色列作者跟我有一樣的思考,也有類似的價值,並在生活中實踐。太太和我當年有了共識後,一起帶著孩子實踐了幾年,我可以很確定,書中這種對未來持開放與探索態度的路,是可行的。
我的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平板、筆電,想看 YouTube、Netflix,也都有完全的自由。但這麼多年過去,他們並沒有沉迷在遊戲或者是網路影片之中,反而學會了英文、日文、呈現手法、各種只能用影片傳遞的觀念和技巧。對於新科技與新的網路服務,也都能去嘗試熟悉,甚至用於創作。
在個人發展上,機器人競賽都會自己安排時間做研發跟練習,做好硬體寫好程式,把握住世界賽的機會,拿下兩次世界第一。ChatGPT 開始流行時,他們主動去接觸並在 AI 協助下開發幾個實用的小程式。對於考試,他們很清楚知道這些是為了自己的未來在打拚,也會自己找資源來補強。我們先給予了信任、自由跟支持,他們意識到人生在自己的手上,該為自己的人生奮鬥。

孩子變好,家長也要變好
整本書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作者提到「家長」的部分。大部分的家長會認為,作為親職工作就該持續的付出,甚至經常瀕臨耗竭,才是好爸媽。關於這點,書裡提到的「受害者心態」很精確,觀念有點複雜,但非常精彩。其意思就是說,我們每次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到家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一個對不起小孩的爸爸或媽媽,於是他們想要玩什麼或做什麼,我們都會盡量去支持、去陪他們。這是因為,我們認定自己是這個社會工作系統的受害者之一,也因此對孩子感到抱歉,永遠都是在罪惡感裡去實踐親子關係。
但這個罪惡感是有害的,也是不必要的。我們並不需要去扮演一個「跟別人一樣」的爸媽角色,我們可以成為一個「只有我們自己能夠做到」的爸爸角色、「只有自己能夠做到」的媽媽角色,根據我們自己的特色、自己的資源,好好地去提供各種對孩子的輔導跟支持。
工作真那麼疲倦,就不用太委屈自己,用身教讓孩子了解到,照顧好自己也很重要。如果我們真的覺得孩子的哪些活動很重要,我們應該把時間好好排開幾個小時甚至保留好體力,全心全意地參加。如果你的專長是跟孩子談心,並給予鼓勵和支持,那你並不需要在自己非常疲倦的時候,花幾個小時,只為了陪他玩其實你不喜歡的遊戲,又因你自覺委屈,過程缺乏有意義的交流,甚至爆發衝突。
作者提出的觀念很好,教養是為了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但同時我們做為家長的,也要成為更好的人。
在這些年的教養過程中,我從一個為自己累積能力與成績的工作狂,以遊戲來說,就是 ADC 或主力輸出,逐漸轉換成一個專業的「輔助」,懂得做好後勤、設定戰場、注意成員狀況,然後看著孩子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才能。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更為成熟,看事情比以前更全面、更理解我自己,在團隊帶領上,也開始更為賦權的風格。
孩子長大了,我也長大了。做一個只有我們自己能做到的家長,也發展出獨一無二的孩子。

結語
如果你想要開始系統性思考「教育」這回事,並希望確定好自己的價值後,再做資源的分配與取捨的話,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門書,對於教育本質的反思,以及如何真正支持孩子面對未來高科技且變化快速的世界,都很有幫助,非常值得一讀。

試閱文字

導讀 :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
為孩子勇敢擁抱不斷改變的世界


我們都知道重大的改變正在發生。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熟知的世界。從古至今,人類經歷過無數次變革,例如蒸汽機與印刷術的發明。今日我們有幸見證另一場即將改變人類的變革:人工智慧(AI),更具體地說,是ChatGPT。ChatGPT引發諸多恐懼,很多人都對懂得寫故事、生成圖像、最終淘汰所有專業的AI感到害怕。在習慣的驅使之下,我們喜歡有把握的事,恐懼變化。我們懷念過去沒有手機和3C的日子。往日總是看起來特別美好、讓人安心,未來似乎充滿威脅與未知。
這樣的設想大錯特錯。科技進步延長了壽命,提高生活品質,使我們有能力與世界各地的人建立聯繫。我們害怕孩子沉迷的3C螢幕,其實也是學習語言、文化與知識的絕佳工具。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證明,電玩可以培養兒童的決策能力、心智靈活與自我效能(self-efficacy)。這些還只是打電玩帶來的部分好處而已,但肯定會令許多人大喊:「怎麼可能?我們完全不知道!」
在每一個世代眼中,下一個世代總是膚淺、不愛溝通又懶惰,這一點著實有趣。這個常見的模式不斷重複,代代相承。事實上,現在的年輕人確實在許多方面都超越了以前的年輕人,例如參與志工活動的比例、氣候意識與環保意識、不願意為高汙染或是不道德的組織工作等等。
這些都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必須面對的情況,我們有責任關心孩子正在經歷的事,同時維持開放的心胸。改變不一定都是邪惡的化身,當然也不一定全部都是好事。生活在ChatGPT四秒鐘就能提供答案的世界裡,我們的孩子需要開發創意思考、原創能力,還要有能力提出不曾有人想過的問題。機器再怎麼聰明,也只知道如何對已知的事實做出回應,處理不了尚未被發明出來的東西。
那麼,如何培養出創意思考、解決問題、具備創業者特質、好奇、頭腦靈活、道德上知所進退、擁有社交能力、善用新技術的孩子?想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先成為有創意的父母,喜歡陪孩子在這個新世界一起探索的父母。
我為這本書翻譯成繁體中文版感到無比興奮。希望這本書分享的見解與想法能讓讀者有所啟發、找到方向,也能為孩子的生活帶來喜悅。
動筆寫這本書之前,我考察了九個國家的教育制度,與數十位頂尖研究者交流想法,還曾用SEISEI學習法(這是我博士後研究的一部分,並獲芬蘭非營利組織HundrED世界教育創新獎肯定)在以色列輔導過數萬名兒童和青少年。
我寫這本書的另一個靈感來源,是需要不斷創新改造的以色列生活型態。這種精神鼓勵我們的孩子發揮創意和獨立思考。以色列的父母並非不擔心3C,他們也像其他父母一樣為3C的影響感到煩惱。他們同樣害怕改變與未知。但他們也有一種無畏,這種勇氣鼓勵他們打破常見的假設,如同一種生存本能,他們為了孩子勇敢擁抱這個不斷改變的世界。
我們當然應該保有自己的評斷,但我們也必須了解這些創新做法對孩子可能帶來哪些好處,以及我們可以如何與(嘗試創新改造,但不一定成功的)學校一起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對需要持續學習與自我成長的父母(和人類)來說,這亦是一場令人期待的旅程。
透過這本書,我們將走過為人父母的重要路口,打造屬於自己的創意方法來歡慶我們正在經歷的變革。我們將提出與好奇心、動機、創意、社交技巧和科技有關的問題。我們必須了解身邊正在發生什麼,應該注意什麼,以及在哪些地方必須換個角度思考。台灣的父母,請接受我誠摯的邀請,發揮創意、建立自己專屬的教養觀念。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言
學會適應一個需要持續自我創造的世界


我不曾在學校裡遭受重大創傷。沒有人霸凌我,也沒有人欺負我。體育老師曾拿涼鞋扔我,但這是他的慣用招式,他時不時都會扔一下。我念的學校是所謂的「名校」,但其實那間學校平凡無奇到不行。老師不能免俗地分為以下幾類:無聊的、極度無聊的,還有非常厲害的傑出教師。就我記憶所及,沒有老師曾對我造成心理傷害,也沒有任何一個老師曾經深深啟發我或是改變我的人生。我是個很晚才開竅的人,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才漸漸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我最初的十二年學校教育沒有讓我學會英文,也沒有學到任何知識或生活技巧,當然也沒有從中獲得任何自信與自我價值感。我只是一個沒有特色、沒有存在感的孩子,或許你也是這樣,又或者你家的學齡孩子也是這樣。
時光荏苒,換我成為父親帶孩子去上學,他們的學校看起來跟我小時候的學校毫無二致:一樣的水泥牆、一樣的課桌椅面對著黑板、一樣擁擠沉悶的教室、一樣無聊的教科書。時間彷彿靜止不動。許多父母心中都有相同的疑問,只是一直沒有說出口,但此刻這些疑問湧上心頭。我有了孩子之後,那個令多數父母擔憂的問題變得愈來愈清晰:我們為什麼要送孩子去學校?學校制度明顯與時代脫節,無法提供必要的生活工具。有愈來愈多的家長對學校制度充滿疑慮、失去信心,甚至心生罪惡感。反覆煎熬我們的是:我們都想幫孩子做好面對世界的準備,問題是我們對這件事是否不夠用心?請容我強調:問題並非出在老師和教育者的品質不夠好,而是制度本身導致教育停滯不前,這麼多年改變微乎其微。這並非以色列獨有的情況,幾乎舉世皆然。
我的博士後研究做的是培養年輕世代創意思考的實證研究,碰巧我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現在的孩子生長的世界已和過去大不相同,而且變化快速,我想為他們尋找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育模式。
過去六年,我在以色列全國走透透,造訪大小鄉鎮與城市。我和沒有宗教信仰、有宗教信仰、篤信東正教的孩子都聊過,和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聊過;和邊緣學生、資優學生、傑出學生、擁有「最後機會」以及連「最後機會」都失去的學生聊過。我背著旅行袋,裡面有適合各種場合的服裝與各式猶太小圓帽。我實際接觸各地的孩子,希望能找到不一樣的教育可能性,了解不一樣的族群、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和觀察視角。我幫助過兒童、青少年、老師、父母、中小學校長,起初是獨立作業,後來有許多人加入我的團隊。我失敗過,也成功過。我體驗過沮喪和失去機會的懊悔,但也有欣喜與興奮的時刻。我每跨出一步都能找到新的領悟,有助於了解教導學生如何思考的新方法。若非經歷大量的嘗試與錯誤,我不可能得到這些領悟。
後來我跨出國門,參訪世界各國的學校與教育制度。我與頂尖研究者和厲害的實業家對談,親自了解那些禁得起時代考驗的創新教育方法。我應該說明的是,我在國外認識的老師和校長不一定比以色列的老師和校長優秀,但他們經常帶給我不同的教育觀和育兒觀。每一種模式都有值得學習和注意的地方,但如果我們連這些方法的存在都不知道,未免太過遺憾。
我們必須明白,討論教育制度的狀態不是改變的唯一前提。我們必須調整教養方式,如同我們對教育制度的期待:更新模式,更新版本,回應現實。我們的教養方式有一個既奇怪又令人憂心的地方:父母不再樂在其中。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疲於奔命、壓力破表、安排和執行任務,同時又對自己充滿懷疑跟罪惡感。沒有滿足,只有焦慮。

我們到底怎麼了?
有趣的是,父母明明對學校諸多抱怨,卻以相同的方式教養:一大堆規矩、上對下的權威、指派任務等等。擅長解決問題、活力十足、幽默滿點的以色列父母,下班回到家已是筋疲力盡,只能對時間精打細算,把該做的事情趕緊排一排。踏出家門,他們都是積極主動的人,會想出新的點子,既輕鬆又風趣,能用有創意的方式克服挑戰,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感到驚喜連連。
踏進家門之後,這些特質跑到哪兒去了?怎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這樣?就好像有個人說服我們把真正的自己留在門外,變身成嚴厲、不知變通的父母去面對孩子。我們很容易把錯全都怪在「學校老師」身上。我們把如此可愛又有創意的天才兒童交到他們手上,卻被他們一手毀了。這樣的想法不盡然正確,而且絕對毫無幫助。
你們家有沒有專屬於自己的家庭旅遊?還是只是「複製貼上」別人的行程?你有沒有設計你們家專屬的家務分派方式?相處方式?減輕考試壓力或社交壓力的方式?每當我們展現創意、用新的方法解決問題,讓孩子和我們自己都嚇一跳的時候,孩子眼中都會再次閃耀光芒。你有沒有持續努力、持續成長?「養兒育女」只是你人生中的一個角色,你也是活生生的、必須成長的人。父母不是已經過了黃金時期的成年人,你的人生巔峰還在前面等著你。現代人都很長壽,成為父母的時候,距離人生的中點還遠得很。儘管如此,父母與孩子之間仍舊壁壘分明,無憂無慮的「孩子」在這一邊,煩躁的「父母」在那一邊。雙方之間有一條明確的界線。
包括以色列在內,我參訪了世界各國的許多學校。每次參訪小學都像一趟奇幻之旅,彩繪的牆面、童趣的藝術創作,天花板懸掛著充滿表現力的美勞作品。色彩繽紛,雀躍歡喜。但是一走進初中校園,這些裝飾品突然消失了,只有光禿禿的灰色牆面。撕掉一半的海報在風中顫抖,旁邊是黯淡的褪色窗簾。高中教室則是冷冰冰的,沒有光亮,也沒有色彩。單調乏味,只講求功能,不講究氣氛。這樣的情況全球皆然。
問題來了:為什麼?從初中開始一路到高中,最後延續到職場。我們突然忘記這是個豐富多彩的世界。為什麼進入「大人的世界」,一定要向色彩和無拘無束的創意黯然道別?我們必須改變自己對待自己的態度,才能持續發揮影響力。這是成功教養不可或缺的基本觀念。我們必須學習在一個擁有多種面向的世界裡生存:人際關係、育兒、工作、環境,這些面向已融合成一個「開放空間」。我們必須接受由未知主宰的現實,在一個身兼多職、充滿個人起伏與各種心理作用的世界裡維持正常生活。我們必須發揮創意與獨特思考力才能想出新的人生策略,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裡和伴侶維持幸福安穩的關係,並攜手指引孩子迎向不確定的未來。全新的世界,全新的教養模式。
我們天天被各種資訊轟炸,嚇得我們不敢相信自己的本能直覺。我們不該讓五歲的孩子跑到馬路上,也不建議讓七歲的孩子看暴力電影,這些是基本原則,無須多言。但是常常有人說:「孩子需要界線。」這種用各種警告、規則與限制淹沒家長的教養模式,真的適用於豐富多變的新世界嗎?曾幾何時,育兒成了又煩又累的「操作」。父母明明為孩子付出了這麼多,仍會因為自己沒有花足夠的時間陪伴家人而感到沮喪,這實在是一件奇怪的事。
幸福研究告訴我們,人際關係與家庭極有可能為我們增加幸福感和人生意義。但現實的情況可不是這樣:育兒經常使我們飽受折磨、身心俱疲;育兒的過程充滿爭吵、小小挫折和強烈的罪惡感。我們確實有必要討論「育兒宗教」如何在我們的時代出現並成為常態,害我們沒機會嘗試能為我們注入活力與靈感的教養方式。我們亟需找到新的教養方法:一種注重個人創意的方法,包括家長與孩子的創意。
不容忽視的關鍵是:在不久的將來,學校將無法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這是以色列與多數國家都會面臨的情況。我在前面指出學校的諸多不足(或許正是因為學校有諸多不足),時至今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勝以往。學校是接力賽的中繼站,而這場接力賽的起點是家,終點也是家。我們的孩子需要想法多元、隨機應變的父母。更快樂、更有彈性、更相信直覺、更貼近內心的父母。遺憾的是,現在的父母都被強調理性負責的教養框架困住。每天早上,相同的台詞在成千上萬個家庭中覆誦:「快起床,已經七點了!」「你還沒起床?」「你刷牙了沒?」「書包收好了嗎?」而這段劇情的高潮是:「我在門口等你很久了!」我們宛如被輸入了相同的程式,會在同一時間說出同樣的話,連晚餐桌上的對話也別無二致。我們把個人特質放到一旁,對統一的集體教養方式照單全收。等一下,這不就是學校教的那一套嗎!我們自己是這樣被教大的,現在也拿同一套做法教自己的孩子。換我們繼續扮演這種筋疲力竭的「角色」,一板一眼、毫無樂趣,而且我不得不痛苦地說,這種做法對孩子有害。
孩子是最大的輸家:他們得到的教導無法幫他們做好準備去面對二十一世紀的世界,而且爸媽還總是一副殆欲斃然、壓力山大的模樣。過去二十年來,由親子組成的家庭結構似乎建立在「雙輸」的基礎上。我們習以為常的負責任教養教條,實際上非常不負責任。我們的孩子應該學會適應一個需要持續自我創造(self-invention)的世界。說得簡單一點,我們必須把孩子養育成可以「邊做邊學」的人,這跟我們教導他們(和我們自己)的方式正好相反。選擇當個只有你才能勝任的母親,選擇當個只有你才能勝任的父親,建立一個擁有獨特的個性、祕密習慣與常規的家。這才是挑戰所在。一家人像團隊一樣齊心協力,有共同的直覺、內部語言和自己專屬的味道。這樣的家能夠創造幸福,更重要的是,能夠滿足時代的需求。其實這是一種思考和行為模式,而且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適用。父母也跟孩子一樣,生活在一個需要重新自我創造的現實世界裡。那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這一點呢?這正是我們要透過這本書去理解和論證的事。
好奇心帶領我造訪了九個國家,除了向幾十位世界頂尖教育學者請益,也採訪了幾位年僅十幾歲就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YouTuber,還有忙著回到曾經開除他們的學校去演講的年輕創業家。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創意思考的研究者與二十一世紀的家長,這場研究之旅使我大開眼界。我和你一樣覺得自己非常幸運,生活在人類史上最刺激、最神祕、最令人著迷的時代,但生活在這時代的我們也不得不試著去了解:現在的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計算題
一個九歲小女孩背著四十公斤的書包走出家門,去上一間從一九五三年至今都用相同方式教學的學校。請問她何時才能做好準備去面對一個進步飛快的世界?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為了幫孩子在未來世界中站穩腳步,
AI世代的父母需要跟著升級,
把孩子養育成擅長「邊做邊學」、「持續自我升級」的人才!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