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遍就記得的唐詩課 | 誠品線上

讀一遍就記得的唐詩課

作者 高盛元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讀一遍就記得的唐詩課:一堂點閱破百萬的唐詩課視頻學生譽為「夢想中的國文老師」十二種人生意境主題,全新沉浸式唐詩課體驗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高詩佳|暢銷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堂點閱破百萬的唐詩課視頻 學生譽為「夢想中的國文老師」 十二種人生意境主題,全新沉浸式唐詩課體驗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高詩佳|暢銷作家、「高詩佳故事學堂」Podcast主持人 許榮哲|華語首席故事教練 陳怡嘉|作家、教師、講師 ——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吳曉東盛讚: 「在創造了一個獨屬於作者的唐詩藝術世界的同時,也更新了關於唐詩的想像力,繼而重構了中古時代中國人的心靈世界。」 2021年秋冬,一位高中國文老師的唐詩課視頻引爆了bilibili,聽過他講課的人都有種「如果以前國文老師這樣教唐詩就好了!」的感慨。 他談詩: ★讀詩不是把詩歌翻譯成散文。 ★詩意來自於哪裡呢?詩意來自於物是人非,來自於對無常的感慨,來自於遺憾和缺失。 ★詩是語言的藝術。讀詩,其實就是在詞語的空隙之間行走。 ★讀唐詩,認識李白、理解杜甫當然重要,但閱讀始終是和我們自己有關的事,更重要的可能是我們在詩裡讀到了怎樣的自己。 ★我希望這些詩可以成為我們的安慰,在人生這場孤獨旅途中的安慰。 ★有時候讀詩,不懂也沒關係。重要的是獲得一種美的感覺。 談詩人: ★對於李商隱式的詩人來說,他們承受的失落是雙倍的,一次發生在「當時」,一次發生在「此刻」。 ★很多人說杜甫是個很偉大的詩人,有各種各樣的詞來形容他。我不知道怎麼形容他。對我來說,他可能只是個很好的人。 ★杜甫嫺熟的技巧背後,是很真摯、淳厚的感情。他關心這個世界,關心這個世界裡的人。他是熱的,他寫的詩也是熱的。他很深情。 ★我們會發現,李白每次寫到月亮的時候,他其實毫無愧色,他和月亮是一個很平等的狀態,甚至他在月亮面前是很狂傲的。 作者高盛元提取了詩人下筆的那一刻,以十二種人生意境為劃分,帶領讀者沉浸式地走進了唐詩: ★〈當時與此刻〉談人生中的物是人非 ★〈繁華與荒蕪〉從個人的物是人非談到歷史的滄海桑田 ★〈沙場與閨房〉、〈等待與歎息〉說邊塞詩和閨怨詩、宮怨詩為什麼要一起看 ★〈愛與被愛的〉、〈離別與重逢〉走進詩人隱晦的愛情與友誼離散 ★〈旅途與故鄉〉是當詩人一個人,在路上 ★〈黃昏與月光〉、〈落花與秋風〉、〈夜雨與風雪〉一次看懂詩裡的時間與空間過度 ★〈叩問與迴響〉傾訴著天地四時間,人的疑惑與自然的回答 ★〈孤獨與永恆〉講有情之人,才能成就這無情的宇宙 這是讀完一遍,就無法忘記的唐詩課。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愛情配對失敗,唐詩配對成功推薦人:許榮哲(華語首席故事教練)對我而言,詩之所以難忘,常常是因為它跟人們的生命故事,配對成功。就像藍芽耳機一樣,一旦配對成功,美好的旋律就會自動開始繚繞起來。《讀一遍就記得的唐詩課》第五講「愛與被愛的」,提到「分別有三種狀態」,並舉了幾首詩為例。我太喜歡這幾首詩了,所以我要用自己的故事,來跟它們配對,好讓自己永生難忘。分別一:別時容易見時難(李煜〈浪淘沙令〉)最常見的分別就是畢業,同學各奔前程,有時甚至連一聲再見也沒有。本以為很快就會再見到面,然而大部分同學,一輩子再也沒見過。讀一遍就記得的唐詩課004 005專文推薦就像我小學時暗戀的女同學。小學畢業時,我告訴自己,等日後功成名就了,我就有底氣跟女孩告白。二十五歲那年,我奪得小說大獎,終於有勇氣打電話給暗戀的女孩。電話那頭是女孩的母親,她淡淡地回我:女兒已經嫁到遠方去了。唉,這不就是「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分別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無題〉)婚前,我跟未婚妻到某知名金飾店,訂做婚戒。在等待的過程中,我聽到隔壁房間傳來熟悉的聲音,沒想到以前苦戀過的女孩就在隔壁,她也和未婚夫來訂做婚戒。沒有修成愛情正果的我們,男婚女嫁之後,再見的機率微乎其微,沒想到意外在這個打造愛情形狀的場所見面了。我不自覺的回憶起苦戀時光,一瞬間,現實的一切全都暗了下來,只剩下我和苦戀女孩的臉龐亮著。交錯剪接之後,畫面變成了:我和苦戀女孩正在訂做愛情戒指,那個畫面簡直就是⋯⋯五月天的愛情MV了。苦戀女孩離開前,我故意扯開喉嚨大喊:「它/他不適合你!」苦戀女孩回頭,我們對上眼了。我露出苦笑,女孩則露出一個難以置信的表情。至今,我仍活在那個打造愛情的房間裡,無法離開。相見時難,別亦難。分別三:人間別久不成悲(姜夔〈鷓鴣天〉)請原諒我,不能告訴你第三個故事,因為那是一個關於紅斑性狼瘡女孩,一個關於「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故事(蘇軾〈江城子〉)。《讀一遍就記得的唐詩課》作者說,讀一首詩,可以從繁雜的世界中,暫時脫離出來,得到一兩分鐘的自由。但我不知足,每讀一首好詩,我就想為它拍一支MV,讓它成為我的生命之詩,然後在每個人生不值得活的感觸裡,突然無預警的,一次又一次的被激活。因為詩,所有曾經活過的美好,都可以再度繚繞起來。—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高盛元北京大學中文碩士。曾任中學語文教師,因授課風格幽默,深得學生喜愛。曾開設《汪曾祺作品導讀》、《紅樓夢導讀》、《唐詩導讀》等多門選修課程。2021年因上傳到嗶哩嗶哩(bilibili)的課程視頻而爆紅網路,被網友譽為「夢想中的國文老師」。其文字風格簡潔流暢,有個人公眾號「一望書房」。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作者序 通常我是不會讀序的第一講 當時與此刻詩把生活釀成酒 未完成的愛 在追憶中重逢 情感的失重 缺席的他者 四分之一個世紀的長度 昨日之我與今日之我 因為「無端」,所以「惘然」第二講 繁華與荒蕪夕陽是時間的顏色燕子去了又來 草木有情或者無情 舊時月,照著秦淮河 有煙火處有人家 第三講 沙場與閨房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風吹不到的地方 忽然被擊中 君莫笑,君也莫流淚 戰爭與「她們」有關 第四講 等待與歎息三個女人的故事 壓在心底的「怨」透明的夜晚 流螢與星光 生活無聊而無望 棄婦與逐臣:性別的置換 第五講 愛與被愛的相逢在水上 不能說的祕密 冷漠面具 誓言不堪一擊 死亡的濾鏡 第六講 離別與重逢重複的聲音 已覺是兩鄉,何曾是兩鄉 預先支取的思念 望到望不見為止 延緩的分別 這個世界下雨了 雕刻時光 在夢和現實交界的地方 你好,再見 第七講 旅途與故鄉也許是個錯誤 充滿未知的旅途 他們也在想我吧 被推進春天的人 與平凡和解 那一晚的鐘聲 刻在DNA上的鄉愁 還有幾句未完的話 熬成故鄉的他鄉 客,從何處來 第八講 黃昏與月光牛和羊已經回家了 青春融化在夕陽裡 時間不會等你 在消失前駐足 月光是一座橋 第九講 落花與秋風二手寫作 悲傷的迷宮 美與缺憾並存 平庸的惆悵 兩個杜甫 遠方與我有關 第十講 夜雨與風雪想像一個溫暖的夜晚 回不去的夢 在人間投宿 一張便條 可以隨時停止的寫作 雪落滿漁船 第十一講 叩問與迴響徒勞無功的尋訪 天誠實地藍著 光落在青苔上 生命是一場空嗎 兩個打魚的故事 自然的回答 第十二講 孤獨與永恆江水流向大海 如果孤獨是必然 我願意化作月光 春天要結束了 一個人的獨角戲 愛是永不止息 參考文獻

商品規格

書名 / 讀一遍就記得的唐詩課
作者 / 高盛元
簡介 / 讀一遍就記得的唐詩課:一堂點閱破百萬的唐詩課視頻學生譽為「夢想中的國文老師」十二種人生意境主題,全新沉浸式唐詩課體驗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高詩佳|暢銷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553590
ISBN10 /
EAN / 9786263553590
誠品26碼 / 2682430594007
頁數 / 36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14.8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內文 : (一)

生活無聊而無望(摘錄)

金句: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時候會覺得累,這個世界給我們的負擔很多。但是能拿出一兩分鐘的時間讀一首詩,能獲得一兩分鐘的自由,我覺得這就足夠了。

內文:
我選的詩大都比較短,用不了太多時間去讀。我有時候覺得讀詩是讀什麼呢,讀詩大概不全是讀思想感情,也不全是讀藝術手法,思想內涵什麼的也沒有那麼重要。
讀詩可能只是我們用一兩分鐘的時間,讓自己從繁雜的世界中暫時脫離出來。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時候會覺得累,這個世界給我們的負擔很多。但是能拿出一兩分鐘的時間讀一首詩,能獲得一兩分鐘的自由,我覺得這就足夠了。
我們來看元稹的《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這首詩裡處處是對比。「寥落古行宮」,唐玄宗當初經常來的行宮,現在已經寥落了。歷史荒蕪了,王朝衰敗了。可是「宮花寂寞紅」。這是我們在講懷古詩的時候講到的「草木無情」模式。花還那麼鮮豔地開著。它的鮮豔和寥落的行宮,形成鮮明的對照。
「無情最是臺城柳」,橋邊紅藥為誰生?花在這裡開著,但是沒有人來欣賞。
可是宮花又不只是單純和行宮形成對比。下面說「白頭宮女在」。這兩個顏色放在一起,是很強烈的反差。白頭宮女曾經也像宮花一樣,她們也有過青春,她們也曾經是鮮豔欲滴的花,她們也有過自己的期待,也有過對生活的嚮往。
可是她們現在成了什麼?白頭宮女。這一生就結束在這裡了。
這是在怨嗎?我覺得已經超越了怨的層次。這已經不是一首宮怨詩了。詩裡面的主人公已經不像《玉階怨》裡面的女孩子那麼怨了。
這首詩很短,但是有一個字重複了很多次。「行宮」,「宮花」,「宮女」,這個「宮」一直在重複,好像在刻意提醒我們什麼。讀來讀去,我們甩不掉這個「宮」。宮女們走來走去,也逃不出這個「宮」。
其實你會發現,宮女們的生命是附著在這個「宮」上的。或者說,這個「宮」就像一個牢籠,囚禁了宮女們的一生。她們的青春和這個「宮」有關。她們所有的記憶都和「宮」有關。
宮女們最後在這裡,「閒坐說玄宗」。這一句裡隱含的資訊很豐富。
玄宗,本來是君主,他是一個權威的存在,哪能隨隨便便去談論他。當我可以隨便談論的時候,說明他的權威已經不在了,說明他已經逝去了,說明我已經可以隨便談論這段過往的歷史了,說明歷史已經寥落了。李鍈說:「凡盛時既過,當時之人無一存者,其感人猶淺;當時之人尚有存者,則感人更深。」(《詩法易簡錄》)宮女們是那段歷史的遺物。這是第一層。
「說玄宗」都說些什麼?可能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往事。這些我們都不知道。這裡給我們豐富的聯想。她們可能談的是一些不為人知的祕密。但是這些事情不只和玄宗有關,也和她們自己有關。她們是歷史的親歷者。她們談論的是一個已經死掉的君主嗎?她們談論的是自己的似水年華。這是第二層。
最後一層,這是她們現在生活的常態了。她們只能靠著回憶,靠著講一些往事來度日,來打發時光。生活是無聊而又無望的。到最後,這首詩變成了什麼?變成了一聲歎息。
不再有怨,不再有期待,不再有恨,只是一聲歎息。

(二)

君莫笑,君也莫流淚(摘錄)

金句:他好像一個小丑,周圍的人聽到他講「醉臥沙場君莫笑」,估計也會哄堂大笑吧。但是諧謔的下面是什麼,笑的背後是什麼,等到聽到「古來征戰幾人回」的時候,空氣大概會安靜那麼幾秒鐘吧。

內文:
我非常喜歡王翰的《涼州詞》,這首詩裡情感的層次是很豐富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葡萄美酒夜光杯」,這是講出征前的一次宴飲,詩人不說喝酒的場面如何如何,他把鏡頭聚焦在一杯酒上。酒,是葡萄美酒,杯,是夜光杯。一個局部,但是我們可以想像整個宴會的盛況。而酒這個意象和夜光杯搭配在一起,有一種璀璨但是又朦朧迷幻的感覺。我們能感受到此刻的氣氛應該是奢華的、快樂的,但是又有一種不真實感。觥籌交錯,同時也是光影迷離。這些感覺都在這七個字裡。
「欲飲琵琶馬上催」,催,是催酒的意思。宴會上有琵琶伴奏,催酒助興。剛剛舉起杯子,催酒的琵琶聲就響了起來,那就更要一飲而盡了。不光要一飲而盡,因為興致好,可能接下來連著喝了好幾杯,所以才會有下面這一句。
「醉臥沙場君莫笑」,他說見笑了啊,一口氣喝了這麼多,恐怕一會兒要醉倒在沙場上了。一會兒在戰場上醉倒,你們可千萬不要笑話我呀。他說醉倒就醉倒吧,無所謂啦,你們要笑就笑吧。你們想想,「古來征戰幾人回」,有多少人也是和我一樣,倒在戰場上了,你們看見有幾個人回來過呢?
這首詩好,好在詩人有意模仿了一個人的醉態,模仿了一個人痛飲之後和周圍的人開玩笑的口吻。施補華說這首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峴傭說詩》)。這是很有見識的評價。一個喝得大醉的人搖搖晃晃地說了這麼一句醉話。聽起來甚至有些好笑。因為這和出征的那種緊張的氣氛不協調。他好像一個小丑,周圍的人聽到他講「醉臥沙場君莫笑」,估計也會哄堂大笑吧。
但是諧謔的下面是什麼,笑的背後是什麼,等到聽到「古來征戰幾人回」的時候,空氣大概會安靜那麼幾秒鐘吧。熱鬧的氣氛一下子凝固了,空氣冷下來。其實沒有人在這場宴會上真的喝醉吧。大家都知道自己一會兒要面對的是什麼,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悲傷其實是掩藏在一句笑話下面的。不是真的「醉臥」,只怕是有去無回。戰爭的真相就是這樣,不是嗎?沈德潛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重訂唐詩別裁集》)「故作」說得好。有些話,其實都是裝出來的。我想詩裡面的主人公其實是想醉倒的,醉倒了就什麼都不用想了,就可以忘掉眼前的一切了。黃叔燦說:「淒然心事,正欲借醉臥而忘,而又不得,悲哉!」(《唐詩箋注》)想醉卻醉不了,想忘也忘不掉,一句笑話的下面是一句戰爭的真相,快樂的底色是悲涼。
我不知道唐代的葡萄酒是什麼顏色。如果也是深紅色,那麼一個喝得酩酊大醉倒臥在地上的將士,是不是和在疆場上戰死的將士在直觀上看起來沒什麼不一樣?在這首詩裡,人生的極樂和人生的大悲涼隔得很近。醉倒的造型和死亡的造型也非常相似。
他心裡是很清楚的,上了戰場要面對什麼。但是能怎麼樣呢?生命中很多事情是不受自己左右的。他能把握住的是什麼?他能做的是什麼?大概只剩下喝酒這件事了。所以就再多喝幾口吧。即便醉不了、忘不掉,至少酒是好的,可能這輩子再也喝不到這麼好的酒了。俞陛雲說:「此於百死中,姑縱片時之樂,語尤沉痛。」(《詩境淺說》)生命是短暫的、脆弱的、易逝的,尤其是在這樣的生死關頭。那就不如再多享受一點快樂吧。
所以其實我們讀下來,這首詩裡的情緒非常複雜。有想要喝酒忘憂的渴望,有忘不掉的悲涼,有及時行樂的無奈,有裝出來的豪邁和戲謔…
這些情緒混雜在一起,我們真假難辨。

(三)

刻在DNA上的鄉愁(摘錄)

金句:詩人本來要睡覺了。可能他已經說服自己,你應該睡覺了。他可能已經試著讓自己把所有的情緒都按在心底了。他已經試圖把可能會困擾到他、讓他難過的那些東西,都按下去了。可是當他抬起頭的一瞬間,月光一下子把那些情緒全部喚醒。「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內文:
我們下面要聊一聊故鄉。從哪裡開始呢?就從這首《靜夜思》開始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詩人提出了一個問題,地上的一團白光,他不確定到底是月光,還是寒霜。這首詩我們從小背到大,太熟悉了,反而忽略了背後隱藏的東西。用霜來形容月光,在古代很常見。「夜月似秋霜」(蕭綱《玄圃納涼詩》),「空裡流霜不覺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月光和霜,都很皎潔、乾淨,同時都有涼意。所以這首詩從一開始,就是涼的。
霜在溫度低的時候才會出現。前半夜沒有,往往後半夜才有。但詩人在這裡的困惑是很自然的,是下意識的。他幾乎沒有猶豫地困惑了。為什麼?他其實在告訴我們,這個夜晚已經過去了一半。這是一個在後半夜試著說服自己入睡的人。
徐增說:「客中無事之夜,於床前數尺地,忽見一片之光。寒月色白,故疑是霜,意以為天曉矣。」(《而庵說唐詩》)
徐增的說法也有道理。如果是這樣,我們就更能理解詩人為什麼要追問這個看起來沒什麼意義的問題了。他試圖確定的,其實不是到底是霜還是月光。他要確定的,是這個晚上是不是已經結束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兩句詩背後,站著一個失眠的旅人。
他沒有睡著,沒有睡著當然有很多原因了。雖然沒有講,但是我們大概也能讀出來一個人在旅途中漂泊的那種孤單。
接下來,「舉頭望明月」,這個動作是下意識的。我們可以想像,詩人本來要睡覺了。可能他已經說服自己,你應該睡覺了。他可能已經試著讓自己把所有的情緒都按在心底了。他已經試圖把可能會困擾到他、讓他難過的那些東西,都按下去了。可是當他抬起頭的一瞬間,月光一下子把那些情緒全部喚醒。「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詩歌裡最常見的兩個要素,一個是酒,一個是月光。余光中寫過一首詩,叫《尋李白》。他說:「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我們會發現,李白每次寫到月亮的時候,他其實毫無愧色,他和月亮是一個很平等的狀態,甚至他在月亮面前是很狂傲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四首.其一》)「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古朗月行》)
但是在《靜夜思》裡,李白最後一句寫的是「低頭思故鄉」。「低頭」這兩個字,特別不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這是我們印象裡的李白。可是在這首詩裡,李白低下頭。
你忽然發現,一個人在月亮面前開始變得不知所措。
為什麼? 因為他被月亮喚起了太多太多的情緒,而這些情緒本來已經被他壓下去了。他可能已經做好了要睡覺的準備,可是當他抬起頭那一刻,所有的情緒都翻湧上來了。
月亮對古人來說很重要,所以經常會出現在文人的筆下。
月亮往往會加劇思念。看到月亮,會想到遠方同在月亮下的故鄉、親人。
對很多漂泊在外、遠離故鄉的人來說,就像月亮在這個晚上對於李白來說,月亮同時也意味著一種距離。當他「舉頭望明月」的時候,月亮跟他之間是有距離的,而這個距離永遠無法踰越。月亮是他永遠無法抵達的一個存在。而月亮和他之間的距離,其實就如同故鄉和他之間的距離。
故鄉也成了一個無法抵達的存在。
古人小時候,啟蒙讀物是《詩經》,大家是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開始進入到更古老的情感世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啟蒙變成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變成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靜夜思》這首詩其實是和我們的童年、故鄉聯繫在一起的。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是在故鄉完成了唐詩的啟蒙。一代一代的人,是在故鄉獲得了對這首詩的認知。
可是這是一首思鄉的詩。
很多年之後,我們可能會離開故鄉,當我們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關於童年、關於故鄉的記憶是附著在一首思鄉的詩上面的。
當我們小時候在故鄉去背這首詩的時候,並不會意識到,這可能是命運在我們生活裡面埋下的一個伏筆。我們會發現思鄉的情緒其實很早之前已經刻在了自己的DNA上面。而當我們離開故鄉,在某個夜晚,我們和李白一樣抬起頭來看著月亮的時候,我們心裡的情緒,那些早已經刻在DNA上的情緒,會被月光喚醒。

(四)
情感的失重(摘錄)

金句:唐詩裡情感濃度最高的體裁是什麼呢?我想是絕句。絕句雖然短小,但是裡面的情感往往能在瞬間發生變化。

內文:
我們來看一首和《題都城南莊》類似的詩,獨孤及的《和贈遠》:
憶得去年春風至,中庭桃李映瑣窗。
美人挾瑟對芳樹,玉顏亭亭與花雙。
今年新花如舊時,去年美人不在茲。
借問離居恨深淺,只應獨有庭花知。
去年美人在這裡,今年美人不在了,花還是這樣盛放。他寫的和《題都城南莊》是一回事,但是用了雙倍的字數,顯得很囉唆。同樣的情感在這首律詩裡被稀釋了。
唐詩裡情感濃度最高的體裁是什麼呢?我想是絕句。絕句雖然短小,但是裡面的情感往往能在瞬間發生變化。
絕句一般在第三句的時候發生轉折。楊載在《詩法家數》中說:「……至如宛轉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於此轉變得好,則第四句如順流之舟矣。」也有一些絕句是在第四句的時候轉折。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詩人把我們的情緒帶進回憶裡,一個非常美好的畫面。但是第三句開始轉折,讓我們從對美好的期待當中脫離出來。詩人的期待,是桃花現在還在這裡,這個女孩子現在也還在這裡,而他們將會有一段美滿的婚姻,就像孟棨的故事裡講的那樣。但是詩人的情緒在這裡發生了變化,他說「人面只今何處去」,這就形成了落差。
我們坐過山車的時候會有失重的感覺,它在一瞬間把我們升高,又在一瞬間讓我們落下去。而詩歌也是這樣。一首好詩,它裡面會有情感的落差,它會讓讀者產生失重的感覺。絕句往往能在很短的篇幅裡形成這樣的落差,造成讀者情感上的失重。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一堂點閱破百萬的唐詩課視頻
學生譽為「夢想中的國文老師」
十二種人生意境主題,全新沉浸式唐詩課體驗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