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芳傳: 創新.膽識.人和 | 誠品線上

陳哲芳傳: 創新.膽識.人和

作者 傅瑋瓊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陳哲芳傳: 創新.膽識.人和:由生產居家清潔用品的傳統產業起家,懷抱對創業的熱誠,逐步擴展集團事業版圖,跨足食品、金融、旅遊、百貨等領域,陳哲芳帶領耐斯、愛之味集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由生產居家清潔用品的傳統產業起家,懷抱對創業的熱誠,逐步擴展集團事業版圖,跨足食品、金融、旅遊、百貨等領域,陳哲芳帶領耐斯、愛之味集團,一方面深耕在地,一方面透過品牌投資、異業合作、策略聯盟等方式,在面對多元化的競爭與挑戰之際,拓展核心競爭力,在台灣民生產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以創新守舊 陳哲芳曾說:「只有傳統腦袋,沒有傳統產業。」因此,他把傳統台灣味列為企業發展的靈魂,同時採取名人代言等創意行銷手法、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開發可常溫保存的罐裝甜點……,在行銷廣告與產品開發均締造許多經典之作,不僅讓旗下產品熱銷,也成為陪伴人們成長的共同記憶。 ★保障飲食安全 因為,「我要做的是讓家人都能安心食用的產品!」所以,在七○年代,陳哲芳創設愛之味時,便標榜天然、簡單的配方,而「愛之味」商標更開宗明義揭示:讓明日更健康。 ★打造無菌冷充填生產線 陳哲芳堅持「要做領導者,不做追隨者」,而唯有「創新」才能成為領導者。這樣的理念,落實在他的大手筆投資。譬如,他率先引進先進無菌冷充填等設備,讓愛之味「麥仔茶」和「鮮採蕃茄汁」均能保有天然風味,創造風潮。 ★落實在地栽種培育 「電腦嘛ㄟ揀土豆」的經典廣告文案,引燃了「愛之味牛奶花生」的市場熱度,至今仍在台灣罐裝甜品市場廣受歡迎,進而帶動大量花生需求,落實對台灣這塊土地的企業社會責任,也為台灣花生產業帶來一片新氣象。 ★參與推動傳統食品產業升級 陳哲芳強調:「只要是對人體健康有幫助,都值得研究。」憑藉這份信念,他帶領愛之味從食品製造工廠精進到食品生技集團,讓台灣食品業加速產業規模化,也更注意食品生產、製造的衛生問題,做大植物基產品市場的餅,翻轉「健康食品都不好吃」的刻板印象,讓健康與美味並行不悖。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傅瑋瓊以筆耕為業,期許用文字栽成一畝田。著作《傳誠》獲第二十四屆「金書獎」傳記類得獎金書;《成功,就是要快速砍掉重練》獲第二十二屆「金書獎」創新與創業類得獎金書。另著有《成為世界相信的力量》(合著)、《電動車產業大未來》(合著)、《誠義》、《黑松百年之道》、《席夢思》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影響台灣民生經濟的企業家 賴清德熱愛工作的實踐家 吳敦義以庶民關懷之心改良日常所需之物 王金平以食育守護民眾健康 黃敏惠父親,好像只是休了一段長假 陳冠舟楔子開自己的道,走不一樣的路第一部 與趨勢同行1 寫下時代的共同記憶2 帶來潔淨的日常生活家3 走在趨勢前端的行銷先驅4 跟著庶民經濟找商機第二部 打造傳統美食成為經典1 只有傳統腦袋,沒有傳統產業2 品質就是用心做好每個環節3 率先倡導食安觀念4 健康又好吃才是王道5 味道是永久的記憶第三部 讓明日更健康1 麥仔茶開啟無菌寶特瓶飲品風潮2 蕃茄汁炸紅台灣市場的密碼3 功能茶飲再創金牛4 喝的燕麥,引領台灣植物奶趨勢第四部 成為帷幄運籌的創業家1 從使命感出發2 關懷在地文化生活3 堅持理想不放棄4 合作共榮,共創價值第五部 建立共好網絡1 由商轉政擴展視野與膽識2 相濡以沫,不吝分享結語終點,也是起點附錄耐斯、愛之味集團大事紀

商品規格

書名 / 陳哲芳傳: 創新.膽識.人和
作者 / 傅瑋瓊
簡介 / 陳哲芳傳: 創新.膽識.人和:由生產居家清潔用品的傳統產業起家,懷抱對創業的熱誠,逐步擴展集團事業版圖,跨足食品、金融、旅遊、百貨等領域,陳哲芳帶領耐斯、愛之味集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551879
ISBN10 /
EAN / 9786263551879
誠品26碼 / 2682427634006
頁數 / 32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14.8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內文 : 楔子
開自己的道,走不一樣的路

不忘初心,慎終如始,是通往成功最近的路。不論是人生,或是創業。

帶著一台電晶體收音機、騎著一台摩托車,時年二十歲出頭的陳哲芳,經常穿梭在雲嘉南各鄉鎮主要街道,貼近消費者,聽到收音機傳來「香又鬆,耐斯洗頭鬃」的廣告,才安心地騎向歸途。

六○年代的台灣,民眾經濟條件普遍不佳,要做個人清潔時,往往用一塊肥皂洗全身,鮮少有人買得起洗髮粉。偏偏,就是那樣的年代,陳哲芳在一九六四年與三哥陳鏡村攜手,選擇了以洗髮粉做為創業之作。

這份勇敢挑戰市場的膽識,結合了陳哲芳的行銷長才,在電視才剛萌芽、民眾的休閒娛樂仍是以收聽廣播節目為主時,他藉由廣播廣告大量行銷,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賣出一包包「耐斯洗髮粉」,耕耘出一片沃土。

但,為何會選擇洗髮粉這個產品?無論當時或之後,總不乏有人好奇提問。

品質應該隨社會進步而提升

「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天然,」陳哲芳曾道出當年的初心,在於考量到洗髮粉是會接觸身體的個人清潔用品,講求天然、簡單的配方,消費者才能安心使用。

不僅如此,時代的趨勢也在陳哲芳腦中起伏。五○至七○年代,台灣民生經濟水準日漸提高,「生活品質也應該隨社會進步而提升,」因此,他希望打破「一塊茶箍洗歸身軀」的習慣,訴求頭、身分開洗的新趨勢,推出頭部專用的洗髮粉。

秉持這份初心,早年陳哲芳負責耐斯企業的行銷、研發、業務時,便是以製造安心的產品做為唯一目標,從洗髮粉到洗髮精、沐浴乳、洗衣精……,從清潔到保養,由個人至全家,一一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同樣的思維,也體現在他投身食品行業時。

「我要做的是讓家人都能安心食用的產品!」這是陳哲芳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正因如此,七○年代,他創設愛之味,標榜天然、簡單的配方,而「愛之味」商標更開宗明義揭示:讓明日更健康。其中的信念,不言可喻。
走在時代前端的開創者

兄弟合作無間,奠定耐斯企業成功的基礎,而帶動集團事業發展更上層樓,還需要前瞻的視野。早在六十年前,陳哲芳就開始運用廣告宣傳擴大行銷能量,他的信念是:「只要產品品質好,運用大量媒體廣告,成功的機會就很大。」因此,他邀請當紅影視名人,為耐斯產品代言、證言,快速打開知名度。

「廣告其實就是造夢,把消費者嚮往的生活情境演出來,商品推出時就更容易打動人心,尤其末端消費品更是如此,沒有廣告很難走入消費者心中……」這是陳哲芳數十年行銷經驗的體悟,而為了讓同仁深切認知這一點,集團的所有廣告會議他必定到場,無一例外,並且強調:「做廣告,就要投放在最好的時段,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不能斤斤計較成本。」

扎實的廣告行銷基本功,把這家本土公司推向時代的前端。

對耐斯、愛之味集團來說,陳哲芳堪稱點子王,隨時都在動腦、想點子,常有獨到且敏銳的先見與堅持,也熱中直接與消費者溝通,從命名到設計、行銷、廣告都是如此,早年幾乎都是親自操刀,甚至成立廣告設計部門、市調部,自行操作設計問卷與市場調查。

生活是最好的啟蒙者

除此之外,「我是向朋友取經的人,」陳哲芳曾談到,他喜歡和各領域的朋友聊天,聘任許多專家當顧問,尤其熱中與創意人討論事情,從中激發出不同的想法和觀念,常因此衝撞出許多鮮活的創意。

彷彿天生就有一種「行銷人」的特質,陳哲芳對創新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喜歡不斷接觸新事物,也因此培養出靈敏的觀察力和思維,成為源源不絕的創意活泉。甚至,如果當年有人問起陳哲芳的經營之道,他很可能會說:生活往往就是最好的啟蒙者。

許多創意的點子、創新的靈感,都來自於他在生活及工作中隨時用心觀察的習慣。所以,他喜歡逛便利商店、超市、百貨賣場,能夠貼近消費者的地方就是他取經、尋找創意的地方,像是「愛之味脆瓜」四十五年不變的玻璃罐包裝,便是受到高雄崛江商場一家小店商品啟發,打造出美味脆瓜的經典。

要做領導者,不做追隨者

陳哲芳為耐斯、愛之味集團發展打造的另一項特色,是不做追隨者。

他不喜歡一窩蜂,總是不時告誡員工:「如果等到大家都說好的時候才去做,那就只能做追隨者!」因此,在集團中,他有個鮮明的形象,就是喜歡沒有人做過的事,只要聽到新的概念、新的事物,都會讓他眼睛一亮。

開發新產品線時,如果可以複製、跟隨、延伸市面上既有熱銷產品的概念或想法,通常風險相對較小,也比較容易創造業績,但他堅持:「即便要和別人做一樣的東西,也要創造差異化。」

愛之味董事長、陳哲芳三子陳冠翰形容父親:「他最支持研發團隊開發沒有人做過的產品,不喜歡跟隨市場已經火紅的項目。」

陳冠翰以蕃茄汁為例指出,在所有廠商競相推出加鹽的蕃茄汁時,愛之味卻是率先研發甜口味的「鮮採蕃茄汁」,主打健康、好喝的味道,果真打出一片天,只花了三個月就讓愛之味在蕃茄汁的市場占有率從零躍升到六○%。

但,為什麼陳哲芳能有這樣的動力和魄力?這個問題,不乏業界人士感到好奇。然而,熟悉陳哲芳的人,往往會不約而同這樣回答:「因為他不願做追隨者,要做領導者。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唯有創新,才能成為領導者』。」

身為企業領導者,具備足夠的見識與魄力,是陳哲芳推動集團成長的關鍵要素之一,讓他對於事業發展所需要的投資,從廣告到機器設備,總能明快、大膽地決策。典型例子之一,是早在一九九八年,就領先業界,引進先進的無菌冷充填設備,當時是台灣唯一一套無菌冷充填生產線,讓「麥仔茶」和鮮採蕃茄汁均能保有天然風味,創造風潮。

不可否認,做沒有人做過的事,如同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必定孤獨且辛苦。但,即便辛苦,陳哲芳也「寧願造自己的路,不管是大道或小徑,都是自己的。」

他深信,條條道路通羅馬,努力堅持就會有驚人的力量。

因為有了對設備與技術的大力投資,當陳哲芳提出「喝的燕麥」的概念,便鼓勵研發團隊投入,開發出獨創的生物水解技術,不僅引領市場先河,更創造出每年數億元的燕麥奶市場。之後,從「純濃燕麥」到「咖啡師燕麥奶」,再往下深耕,創新研發出燕麥奶粉,無疑是從零開始造自己的路,最終打造出燕麥奶市場的一片天。

以消費者健康為準繩

對於產品、對於消費者,陳哲芳有始終不曾放棄的堅持。

「品質是不可以妥協的!」他曾如此堅定地說。堅持品質第一、保持原創價值,是他永續經營的重要理念和熱情,「消費者買的是愛之味好吃、高品質,以及安全與信賴。」

堅持品質是一切的根本,四十幾年的歲月淬煉,不僅把愛之味從食品製造工廠精進到食品生技集團,更重要的是,在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中,愛之味總能全身而退,關鍵就在於陳哲芳對設備投資毫不手軟的態度,而且堅決必須從源頭做起。「品保就像國家的國防安全系統」,他曾如此比喻品保的重要,也是他守護產品品質的高規格要求。

九○年代,愛之味斥資近千萬元,率先引進台灣第一台花生電腦選別機,「用電腦揀ㄟ土豆」訴求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吃得健康,而消費者的實質回饋,就是「愛之味牛奶花生」締造年銷兩、三千萬罐的紀綠,在罐裝甜品點心市場中稱霸。「只要是對人體健康有幫助,都值得研究,」陳哲芳的研究魂,建立在以消費者的健康為準繩。

做好基本功,才能大膽定價

有了基本信念,又要使企業在符合核心價值的前提下維持獲利,陳哲芳選擇申請政府的健康食品認證標章,做為天秤的砝碼。

「有政府認證的健康食品,一定會成為國人日常飲食的健康指標,」早在一九九九年,陳哲芳即深切體認這個趨勢,對健康零妥協,要讓消費者吃得健康且安心,因此愛之味積極申請健康食品認證標章,如今已是台灣前三大擁有最多「小綠人」健字號的食品集團,來自健康食品的貢獻一年營業額超過十六億元。

「健康食品都不好吃」的刻板印象,普遍存在消費者心中,但健康和美味原本並不衝突。於是,陳哲芳讓「痛點」變成「起點」,做出色、香、味俱全的健康產品,創造核心競爭力。翻轉的推手,是比照國家級規格設立的中央健康科學研究院。

一九九○年代,陳哲芳將愛之味研發部門打造成台灣數一數二的食品科學研究單位,創造領先業界的新產品中心,在食品安全管理和食品生技發展等領域,延聘四、五十位國內外碩博士人才,斥巨資建置國家級的雙認證實驗室。

要吃得、喝得健康,也要美味。健康又美味,成為勝出的不二法門,也讓陳哲芳更有勇氣堅持高定價策略:「好吃又健康的產品,就不要害怕定價貴。」

這是他做為食品業者的責任與驕傲——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自然可以大膽定價。

期許成為引領食品業的先鋒

除了品質不容妥協,創造產品差異化、重新定義產品或市場,也是陳哲芳有自信採取高定價策略的關鍵。

「只有傳統腦袋,沒有傳統產業,」陳哲芳過去即經常提醒員工,傳統事物不會因為時間而褪色,但要與時俱進,時常保有創新的想法和思維,賦予傳統產品新的意義,才能開拓新市場、新客群。例如,愛之味賣的不只是醬菜,而是賣健康的傳統文化美食;賣的不是飲料,而是健康的功能性飲品;甚至從預防醫學的角度,賣喝的保健食品。

顛覆傳統食品飲料廠的思維,從傳統的罐頭食品、中華美食生產工廠,演化成為領導潮流,專注研發抗氧化、預防文明病等預防醫學食品的生技公司,陳哲芳始終引領愛之味,一路走在時代趨勢的前端。「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愛之味。」早年在媒體採訪時,陳哲芳曾提出這樣的願景,他帶著集團成為引領食品業界的先鋒,更期許自我,要成為華人食品的指標,把愛之味推向國際。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過去,陳哲芳像轉動企業的大齒輪、是集團的發動機,從使命感出發,不停開創新事業,一路掌握時代脈動和商機,為民生經濟、為家族成員,持續開展事業版圖;二○一八年六月中,他卸下愛之味董事長,交棒給陳冠翰,推向國際的期許也向下傳承,成為陳家子孫致力實現的目標。

一九四一年出生於雲林縣古坑鄉東和村的陳哲芳,性格中帶有不少念舊、惜情的成分,讓他始終心繫孕育自己成長的故鄉。父親陳添濤過世後,留下「和為貴」的遺言,後來陳家便在雲林老宅附近闢建一座紀念花園,取名「和園」,除了勉懷先人,也為了傳承後代子孫。這樣的用心,在陳哲芳身上可以明顯看見。他喜歡交朋友,無論經商、從政,總是重情重義,正是由於他把「和為貴」當作謹守一生的家訓,同時以此做為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

二○二一年十月三十一日,陳哲芳於家中病逝。如同好友、世新大學前校長吳永乾對他一生的注解:「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從耐斯到愛之味,以庶民經濟為依歸,陳哲芳洞悉時代脈動,一路掌握商機,而在事業有成之際,仍不忘初心,堅持提供安心、健康的產品,在台灣民生經濟產業發展史中,寫下重要的一頁。

縱觀平生,陳哲芳始終懷抱著使命和夢想,走不一樣的路,開闢出屬於自己的戰場,也為台灣常民生活帶來不一樣的風貌。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我要做的是讓家人都能安心食用的產品!」
這是陳哲芳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愛之味」商標更開宗明義揭示:讓明日更健康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