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ld Shaved Ice Shops in Taiwan
作者 | Hally Chen (陳嵩嵐)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遙遠的冰果室 (2023年版):精選全臺二十二家親訪冰果老店的人情故事累積五年數萬張影像,獨家收錄超過一百七十張珍貴照片全臺首部見證五十年來的獨特冰果室飲食文化書:誠 |
作者 | Hally Chen (陳嵩嵐)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遙遠的冰果室 (2023年版):精選全臺二十二家親訪冰果老店的人情故事累積五年數萬張影像,獨家收錄超過一百七十張珍貴照片全臺首部見證五十年來的獨特冰果室飲食文化書:誠 |
內容簡介 ★從南到北,首部臺灣當代人情冰果室記錄。一場二○○八年開始追尋臺灣冰果室獨特飲食文化的旅行親訪老店的成長故事,見證臺灣過去五十年的人情小事從六年萬張影像,精選全臺二十二家,超過一百七十張照片★臺灣的冰果室不但是水果店、冰店、食堂,也是咖啡店。涼圓,肉圓,三明治,熱狗,肉羹湯相親,交誼,最早也最高級的在地咖啡店★從南至北守護臺灣各鄉鎮的清涼聖事冰果室指南:獨家收錄二十二家陪伴你每個炎炎夏日的冰果歷史老鋪特別收錄:冰果室背後,遇見遙遠的職人——僅存的手敲冰杓匠、五代窯冰碗公、百年製冰廠。★嚐一口便了然於心的臺灣人情滋味刨冰、剉冰、綿綿冰、水冰、冷熱冰,你分得清楚?吃熱又吃冰:肉圓、熱狗、四果湯,冰果室只為讓你吃飽又吃巧!開水製冰,熟食配料,每一口美味都是汗水換來的真心誠意!半夜即起備料,只為讓客人從早到晚,清涼一整天!★人情冰果室的風景清心養脾的刨冰寫真頭家娘的風情在地鎮守居民的冰果室一隅百年建築,一甲子三代傳藝首次發表不管新聞上演著什麼樣的兵荒馬亂,冰果老鋪依然在這個混沌的世界,繼續美好沒有停止過,一如你初嚐冰,脾涼的清新依舊。
作者介紹 Hally Chen本名陳嵩嵐,出生台北,長年專事於美術設計,作品曾入圍「台灣金曲獎」以及「美國IMA獨立音樂獎」,2008年開始撰寫雜誌專欄。熱衷左手做設計執畫筆、右手拿相機寫文章,同時以兩種眼光看待生活日常。著有:《遙遠的冰果室》、《人情咖啡店》、《喫茶萬歲》。
產品目錄 序文01. 木質八寶冰,繽紛頭城情。宜蘭─小涼園02. 冰果兼食肆,人情漫洄瀾。花蓮─金城冰果室03. 鋼管甜紅茶,百萬酸甘味。花蓮─廟口紅茶與南橋行04. 六十年蔗冰,無添加美味。花蓮─豐春冰果店05. 最文明調理,甜蜜為客人。臺東─正東山冰店06. 恆春四十載,冷熱皆相宜。恆春─阿伯綠豆饌07. 冰魔法阿嬤,高級的誠意。旗山─常美冰店08. 楊桃杏仁露,獨門家鄉味。旗山─朝林冰果室09. 新店顧老攤,赤手刨冰屑。嘉義─阿娥手工刨冰10. 八十年功夫,空手切圓仔。臺南─江水號11. 尋常的優雅,老庶民美學。佳里─美娜冰果室12. 番茄沾醬油,相思鮮奶茶。新化─共益冰果室13. 熱情愛玉塊,用心一甲子。麻豆─龍泉冰店14. 遺蹟冰果室,用心循古法。鹽水鎮─銀鋒冰果室15. 時代的精彩,不褪的美味。草屯─光明冰果室16. 相生又相顧,人情酸甘味。霧峰─牛乳大王17. 冷熱皆適宜,四季都精彩。豐原─金樹冰果室18. 人情五十載,徒手剉冰人。後龍─邱家杏仁露19. 美味冷熱食,橘色四果冰。苗栗─湯記20. 夏冰冬肉圓,個性看板娘。頭份─旭光冰果店21. 三代溫熱情,永續清涼味。中壢─益新冰果室22. 高級不昂貴,華麗中登場。臺北─珍果冰果室特搜【遇見遙遠的職人】一、製冰八十三載,旗山製冰廠二、臺灣現役最老,最後冰杓職人三、手工古早味冰碗,立晶四代窯索引
書名 / | 遙遠的冰果室 (2023年版) |
---|---|
作者 / | Hally Chen (陳嵩嵐) |
簡介 / | 遙遠的冰果室 (2023年版):精選全臺二十二家親訪冰果老店的人情故事累積五年數萬張影像,獨家收錄超過一百七十張珍貴照片全臺首部見證五十年來的獨特冰果室飲食文化書:誠 |
出版社 /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9730858 |
ISBN10 / | |
EAN / | 9786269730858 |
誠品26碼 / | 2682426527002 |
頁數 / | 27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3X19X1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自序 : 【自序】
二〇〇八年的夏天,熱愛攝影的我因為喜歡日本的時代咖啡店,而在當地讀了不少這類的攝影集。當時的我也想在自己的國家,尋找相同的庶民飲食文化;爾後仔細回想成長的回憶,從國小下課吃點心、高中追女孩約會、到入伍當兵時翻牆摸魚,冰果室的畫面始終不曾缺席,進而決定以冰果室為主題,開始這段旅行。
我在泰國和日本旅行時也遇過使用刨冰機的小攤或冰店,他們會在冰品淋上紅紅綠綠的糖漿,看起來師出同門,讓人覺得似曾相識。但是我在開始拜訪臺灣這些老冰果室之後,才逐漸明白冰果室是別樹一格的臺灣飲食文化,是寶島獨一無二的風景。臺灣俗語「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形容自古冰果室老闆的收入不薄於醫生。很多人不知道,豐厚的人前沒有說出口的背後故事是,早年沒有水質過濾器,為了衛生,冰料都得煮熟,冰果室要做的是在高溫之下,汗流浹背的辛苦工。
尋找這些冰果室之後,我更發現臺灣冰果室不只讓客人吃冰而已。就像日本拉麵,有關東醬油口味和九州豬骨口味的差別,臺灣不同地區的冰果室也有截然不同的樣貌。苗栗以南的冰果室常見到賣冰兼賣肉圓、冷飲熱食共處一室的畫面。而對吃最講究的臺南縣同時也是冰果室最多的縣市,冰果室的目錄則有一味以古法製作的冰紅茶,再加上一球冰淇淋的「紅茶冰淇淋」,是南臺灣的特色。
臺灣早年務農地區的冰果室,通常也會在冰裡加入蕃薯粉做成的粉粿。物力維艱的時代,貼心讓種田人不僅吃涼,更能止飢吃飽。有些冰果室還在二樓設有情人雅座,跟上社會的需求,備有當時譽為高級代名詞的咖啡,讓約來店裡說媒相親的客人體面。冰果室不但是臺灣人吃冰、吃水果的地方,同時也是食堂和咖啡店。
冰果室因循時代的不同,面貌也不一樣。從椅子到盤子,湯匙到地磚,都充滿時代的軌跡和庶民的生活美學。此書的最後,我加入了臺灣冰果室相關的職人工匠介紹,也是我在追尋冰果室的旅程中意外的收獲。
隨著時代進步,二十四小時超商林立,老冰果室紛紛凋零,新竹的東大冰果室和花蓮的金城冰果室,都因店主年邁,後繼無人而宣告休業。不知不覺中,我尋找、紀錄這些冰果室成了和時間賽跑。二〇〇九年我以此主題在臺北「RUFOUS 咖啡」舉辦小型攝影展,爾後在《双河彎》生活文學誌陳副總編輯的建議邀請下,次年於該雜誌連載兩年。冰果室旅行的第五年後,我重整了連載的店家,並收錄未公開的記錄。希望能以此書,讓在臺灣成長了四十三年的我,以一本冰果室集結,作為獻給臺灣的情書。
以下是我在二〇〇八年旅行初期寫下的隨筆,現在回首雖人事已非,略聊表這封情書的初衷:
當初紀錄這個主題,是為了尋找更多關於這塊土地的美好證明。每天打開報紙、電視,沉淪的事物往往比眼前已存在的美好更容易被看見。雖然如此,美好從沒停過,只是隱藏其中,等待被發現。
遙遠是傷感的形容詞,是消逝的時間,也是無法觸及的距離。冰果室是每個臺灣人成長中不缺席的記憶,也是這塊土地獨一無二的風景,我想藉由這些故事和畫面,勾勒出美好的路徑。
美好不只是回憶,美好依然在遠處等你,只是一時被忘記。低調掩飾不了美麗,常伴才見真心。
二〇一三年八月,于臺灣臺北
內文 : 【內文試閱】
冰魔法阿嬤,高級的誠意。旗山─常美冰店
想像一下以下這個畫面:兩球雪白的臺灣香蕉冰鋪底,再疊上一顆五顏六色、綜合口味的義式冰淇淋,周圍佐上仙草凍、百香果凍、紅豆泥和芋頭塊,東西合璧,全盛在古典的透明冰碗裡……老店自家製的美味完全不在話下,還優雅地將臺灣庶民美學全表現在一碗冰上。我一問老闆才知道,這麼好看的冰,竟然是出自一位八十八歲阿嬤的創意。
常美冰店隔壁是間米店,另一側的老牆仍可見到斜頂的屋廓,電線桿和遠方的綠山,夏日夕陽下幾分舊時代的臺灣鄉里閒情。這位老店的創辦人郭李常美女士,今年八十八歲,不僅耳聰目明,還在美濃開了分店。一九四五年她和先生在旗山鎮文中路九十九號的老平房,開了這間「旗山芋仔冰:常美冰店」。小店最初販賣零嘴雜貨、糖果涼水,還有枝仔冰與冰淇淋,常美女士就靠著這間小店撫養膝下四個子女,爾後專心賣冰,買了義大利冰淇淋機研發新產品。常美女士待人親切,長年體恤學子而薄利多銷,便成了當地學生下課後的愛店。有時遇到冰品供不應求,當下現做現賣,手腳迅速有如變魔法。因而被學生們取名「魔法阿嬤」。
這裡的枝仔冰口味多達十六種,是店裡的常銷商品。濃郁香氣的芝麻、濃密花生、古早味芋頭最受歡迎。說起常美冰店賣枝仔冰,還有一段小故事。常美女士的另一半、已故的郭老先生,是旗山當地知名的枝仔冰城創辦人、鄭城先生的同父異母兄弟。年輕時他和人合夥在旗山車站附近開油行,販售麻油、花生油,後來在鄭城先生的協助下賣起了枝仔冰。聽老客人說,十多年前來店裡,還能見到屋裡輕鋼架天花板的模樣。十年前在好鄰居基金會的運籌下老店大翻新,做了第一次重整。外牆開了窗、拆了天花板,老房子內原本漂亮的木屋頂重見光明,還把常美女士的故事做了文宣。後來常美女士的長子郭國格先生,心裡老掛心著老母親獨自工作的背影,索性辭去了華航駐安格拉治總經理的職務,回鄉幫忙母親。
這一天店裡的客人不多,我和第三代的郭人豪邊吃著冰邊聊。他穿著工作服和膠靴,剛放下廚房工作的專業模樣,看不出他另一個身分是紀錄片導演。大學主修影像傳播,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畢業。二○○九年從南藝大畢業,次月,南臺灣遭遇八八水災,旗山淹大水。當時常美冰店在市區的另一分店也被淹掉,他被母親叫回來幫忙,便留下至今。這段時間他利用學校所學和讀工業設計的姊姊進一步規劃,老店在二○一二年二月做了第二次更細緻的調整,成為現在的模樣。說到老店翻新,這是個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學問深的課題。走訪臺灣各地這幾年,最常遇見的就是老冰果室在新一代接手後,汰舊換新過了頭,讓失了味道的老店,宛如另一間沒關聯的新店。好在常美冰店的新生代明白這等道理,店裡使用的玻璃冰碗和冰杯,和不汙染環境的鐵湯匙,就是許多臺灣小吃嫌清洗麻煩而消失的優雅。原來,高級其實就是這一點點的誠意。
「自小我的印象中,店裡冰水的生意都是阿嬤一個人在打理,她現在都待在美濃分店,兩位姑姑也在那頭幫忙。考量她老人家年紀大,不再適合粗重活,冰品幾乎都從本店這頭送過去。除了香蕉冰。我們家經典的香蕉冰,是使用英國天然成分的香蕉油製作,把糖水和香蕉油放入雪糕機中不斷攪拌製作而成。美味在於時間的拿捏,時間不夠就會過於鬆軟,太久又會過乾,少了綿密。和冰淇淋做法不一樣,無法預先做,必須現打。」郭人豪說光是香蕉冰他也是花了兩三年才學起來的,剛回來接班時也曾猶豫過,畢竟冰果室的工作多,人得綁在店內,不像拍紀錄片可以在臺灣各地跑,有機會認識新朋友。如今本店這頭仍由父親郭國格先生擔任製作主力,他和姐姐在一旁協助,同時學以致用,聯手負責前場的包裝創意。
一邊談話,我一邊看著他腳上的膠靴。接著他起身要我跟著走到屋子後方,介紹起他在牆上創作的裝置藝術,和後方乾淨的現代化廚房。他甚至在屋子的後方,還做了一個迷你的火車月臺。我看郭家這三代齊心經營,舊時代的臺灣味要再走過下一個五十年也沒問題。
最佳賣點 : 精選全臺二十二家親訪冰果老店的人情故事
累積五年數萬張影像,獨家收錄超過一百七十張珍貴照片
全臺首部見證五十年來的獨特冰果室飲食文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