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 骨董收藏與鑑賞 | 誠品線上

Treasures: Antique Collection and Appreciation

作者 李秀恒/ 翟健民/ 劉繼森/ 謝啟亮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珍藏: 骨董收藏與鑑賞:●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呈現各時代陶瓷、家具和精品與其歷史脈絡●深入淺出的介紹各種珍藏的精雕骨董,並結合特有的拍賣文化●清晰古物圖片精準還有當時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2 0 2 2 年, 適逢《香港珍藏大展》的舉辦, 聚集了一眾知名收藏家的藏品,一方面能夠展示香港作為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地位, 另一方面亦能增加觀眾對中華文化的歸屬感及認可, 進一步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而我亦受邀在展覽期間, 圍繞著「藝術與拍賣」這個主題, 與觀眾分享了收藏之樂趣與拍賣行業在香港的發展。藝術和拍賣是兩個相互交織的領域,它們共同塑造了藝術市場的風貌, 也引領著文化價值的發展, 它們共同促進著藝術的創作、價值的確認和文化的交流。拍賣行業紮根香港多年, 是香港發展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發展潛力亦十分高。優越的地理位置能夠將中歐內地、東南亞乃至全球的買賣雙方匯聚一堂, 促進文化和經濟交流; 中西合璧的文化底蘊讓東西方收藏品都有著廣泛的受眾; 良好的法律制度確保了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 促進收藏家、投資者與拍賣公司之間的有序交易; 貿易自由化使得藝術品買賣不受進出口、稅務制度等的限制, 保障了交易流程的市場化導向。在這個天時、地利、人和的環境裏,無論是作為愛好者、收藏家、投資者, 都能夠有極好的機會感受到藝術收藏與鑑賞帶來的樂趣, 保持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過去文明的尊重。而這本書, 或能激發對古代藝術品的興趣, 引領讀者進入這個精彩紛呈的世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李秀恒博士是香港成功商人,主營手錶出口。他熱愛攝影,乃香港知名攝影家,其作品每月都定期刊登於《資本雜誌》、《香港商報》、《都市日報》的旅遊攝影專欄。2018年,李博士首次與國家地理合作,出版個人攝影集《帶路:透過鏡頭探索一帶一路的商機、風貌、人情》,及後於2019年出版《節慶:中國少數民族大型節日活動》。到了2020年,李博士分享了他過往前往非洲所拍攝的相片,出版了這本以非洲動物、風景及生態為主題的攝影集——《天空交響曲:不同角度之下的肯亞及坦桑尼亞》,2022年再度出版攝影集《帶路II:透過鏡頭探索一帶一路的商機、風貌、人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Foreword 8-13第一章 古代陶瓷Chapter 1 Ancient Ceramics of Tang, Liao, Jin and Song Dynasties 14-57第二章 元代瓷器Chapter 2 Ceramics of Yuan Dynasty 58-69第三章 明代瓷器Chapter 3 Ceramics of Ming Dynasty 70-103第四章 清代瓷器Chapter 4 Ceramics of Qing Dynasty 104-205第五章 明清家具Chapter 5 Chinese Classical Furniture of Ming & Qing Dynasties 206-273第六章 陳設精品Chapter 6 Ornaments 274-287

商品規格

書名 / 珍藏: 骨董收藏與鑑賞
作者 / 李秀恒 翟健民 劉繼森 謝啟亮
簡介 / 珍藏: 骨董收藏與鑑賞:●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呈現各時代陶瓷、家具和精品與其歷史脈絡●深入淺出的介紹各種珍藏的精雕骨董,並結合特有的拍賣文化●清晰古物圖片精準還有當時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719969
ISBN10 /
EAN / 9786269719969
誠品26碼 / 2682399911006
頁數 / 291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4X29X1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
序一 程壽康

每一件古董藝術品,都蘊含著無窮的故事,它們是藝術品,更是文化的瑰寶,承載著歷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傳承,作為過去時代的見證者,讓我們與歷史對話,感受過去的光影。
而古董收藏,不僅僅是一種愛好或是單純的價值投資,更是一種對美的追求和對過去文明的尊重。透過古董的鑑賞,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同時代的藝術風格和生活方式,感受到歷史的脈動。同時,收藏的過程也是一個與他人分享和交流的機會,藉此深化對藝術和文化的理解。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璀璨文明成果。古代先輩對工匠技藝的追求至臻至善,工藝品製作堪稱鬼斧神工,這些文物見證了當時中國科技、文化、工藝的輝煌,放在當今世界上知名博物館內,都被奉為至寶。香港作為中西文化匯聚之地,湧現出不少知名收藏家,他們多年來致力於文物的保留、收藏及保育,從世界各地購回不少流落海外的國寶級文物,在歷史研究、文化保育方面有巨大貢獻。
2022年,適逢《香港珍藏大展》的舉辦,聚集了一眾知名收藏家的藏品,一方面能夠展示香港作為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亦能增加觀眾對中華文化的歸屬感及認可,進一步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而我亦受邀在展覽期間,圍繞著「藝術與拍賣」這個主題,與觀眾分享了收藏之樂趣與拍賣行業在香港的發展。
藝術和拍賣是兩個相互交織的領域,它們共同塑造了藝術市場的風貌,也引領著文化價值的發展,它們共同促進著藝術的創作、價值的確認和文化的交流。拍賣行業紮根香港多年,是香港發展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發展潛力亦十分高。優越的地理位置能夠將中歐內地、東南亞乃至全球的買賣雙方匯聚一堂,促進文化和經濟交流;中西合璧的文化底蘊讓東西方收藏品都有著廣泛的受眾;良好的法律制度確保了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促進收藏家、投資者與拍賣公司之間的有序交易;貿易自由化使得藝術品買賣不受進出口、稅務制度等的限制,保障了交易流程的市場化導向。
在這個天時、地利、人和的環境裏,無論是作為愛好者、收藏家、投資者,都能夠有極好的機會感受到藝術收藏與鑑賞帶來的樂趣,保持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過去文明的尊重。而這本書,或能激發對古代藝術品的興趣,引領讀者進入這個精彩紛呈的世界。

序二 翟健民

2022年,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慶典日子裡,處處一派祥和歡樂,本港收藏業界為令喜慶增添氣氛,特別於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辦了《香港珍藏大展》這個有特色又有意義的活動。
大展由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香港文聯主辦,同時也得到一眾機構及熱心人士積極支持和協助,藏家也以能參與大展為榮。展出的300多件展品,時代橫跨盛唐至大清,種類囊括瓷、陶、竹、木、石、玉等中華傳統藝術珍品,既展示民族文化瑰寶,亦體現出香港收藏家對於保存、傳承、發揚華夏文化所付出的努力和貢獻。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以來,已經有數十萬市民入場參觀,大力推動香港的整體文化如春潮般湧動起來,氛圍越來越濃厚。本港的藝術品收藏家每五年也舉辦一次頗為成功的傳統古文物展覽,尤其是這次策劃精心、展品豐盛的回歸25周年《香港珍藏大展》。
香港文聯執行會長李秀恒博士對大展的成功舉辦傾注極大的熱情,從聯絡藏家到提供展品,從備展設計到統籌安排,事無巨細均身體力行,做到盡善盡美。在其率領下,各方戮力同心使得展出的藝術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滿堂生輝。大展盛事有口皆碑,可以媲美任何大型文博系統的辦展,因此贏得公眾交口稱讚為「文化盛宴」。大展更有助講好中國文化故事的活動開展,在短期的三周展覽期間,接待了逾萬中小學生,提升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與認知,樹立起愛國情懷。
展覽不但規模宏大,展品優質,在佈置安排上也強調與觀眾互動,入場人士可以近距離的觀摩展品而產生親切共鳴,是本地辦展覽從來所沒有過的大突破。展品的優勢,結合展示的精心精緻安排,顯示是次大展的核心是文化推廣,同時也印證香港是物華天寶,文化薈萃之區。
作為香港藝術品商會理事長、《香港珍藏大展》的參與者之一,高度評價是次大展,由衷讚賞。本人並兼商會的「古玩鑒定委員會主任」,對展覽的質素悉心關注,嚴謹把關每一件展品,都經過認真鑑定才公開展出。
大展中近百件的明清巧匠製作傢具,仍傳播着濃厚的民族文化。古瓷器則匯集了逾200件套,均為唐至清朝歷代陶瓷的代表,有不同品種的唐三彩、宋官窯、鈞窯、哥窯、定窯,以及釉裏紅、青花、鬥彩、五彩、粉彩等。
宋代五大名窯在大展安排同場展出,非常難得。五大名窯之冠的汝瓷,歷來為皇家所鍾愛,存世極為罕見,流傳至今真品不足百件。是次集中同埸亮相兩件汝窯洗,甚稱博物館級的展出。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是展品中一件精品代表,鬥彩始於宣德,在成化臻於絕世完美。結合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雞缸杯,素有「成窯以五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的美譽。大展當然還有許多稀有的元明清三代瓷器,都受到大家的推崇。
大展經已圓滿完成,然而仍餘音裊裊,為更好留下那段愉快的記憶,詢眾要求主辦機構將展品結集出版。在畫冊付梓之際,謹以為序。

香港
2023

序三 劉繼森

家具,既是生活起居的必需裝置,也是裝點廳堂居室的陳設裝飾。家具饒有豐富的人文信息,是人類歷史長河中說不盡的物質和精神文明載體。中國古典家具,見證了歷代造物的發展過程之外,也保存了傳統的文化內涵。古人由席地而坐至宋代高坐具的普及,前後經歷了上千年的漸進與演變,因此引發了世人的收藏興趣。
收藏古家具,頗為關鍵之處是可以領悟舊時文人雅士的審美觀念和藝術情趣的追求。早於中世紀,歐洲貴族和教會便收藏了大量的家具,家具收藏往往是地位和財富的象徵。
筆者自小與木結緣,十八歲起便師從家父開始研習中國古典家具的復修技術,過程中深切體會到古人對家具製作的認真講究,是集功能、工藝和審美三者的圓美結合。上世紀80年代經濟起飛,帶旺了香港這方古董集散地,恭逢其盛自家也開辦經營明清家具藝廊,經手多件重要珍藏,讓筆者對稀世藏品的特徽,數量,與收藏價值等有更深入瞭解。
緣因家具,有幸與海內外的收藏家建立了深厚友誼,並一起見證明清家具收藏過去三十餘戴的發展,李秀恆博士便是藏家摯友其中之一。李博士是香港文聯執行會長,其本人藝術修養在業界備受推崇,於書法、藝術攝影上造詣更是風光無限。同時,難能可貴的是,李博士不但熱愛古董珍玩,對推廣我國傳統文化懷有一顆赤子之心,時時處處出謀籌劃,身體力行舉辦系列活動,並以藝術家的智慧做到盡善盡美,使每件古玩藝術品都成為團結市民教育青少年的理想教材。李博士早於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率團在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辦《香江雅集》特展。是次《香港珍藏大展》在其帶動下,展品高端,均來自一眾本港資深大藏家的不吝奉獻,傾情展示歷年珍藏。
展覽以清帝乾隆的「是一是二」書房作引點,重現古人家居環境。且有別於傳統博物館陳列,所有展品都以開放式擺設,讓觀眾能近距離一睹明清家具等展品的神韻全貌。明晚期中國經濟發展迅速,社會穩定繁榮,逐漸形成了雅俗分化現象。精英階層追求高雅脫俗的文化氛圍,熱心參與家具設計,加上海禁開放後大量硬質木材輸入中國,促使工匠研發更多更複雜的木作榫卯結構,精通木工技藝的帝皇明熹宗也樂在其中,成就了明式家具的誕生。
以黃花梨木製的明式家具,最引人入勝之處是其簡約含蓄的設計,把握平衡外觀,科學和實用的理念,同時融入儒、道兩家的哲學思想,審美和內涵均具有跨時代的穿透力。鑑賞明式家具應注重細節的處理,選料有否體現木紋美,線條的流暢度與比例等都是重要的標準。明式家具的簡約風格和榫卯結構對於20世紀丹麥家具設計亦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研究所申報的「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就涉及榫卯技術。
清康熙帝於養心殿設立造辦處,招攬全國能工巧匠到京城弄斤操斧,至乾隆朝達到高峰。據造辦處文獻記載,乾隆皇曾親自參與及修訂家具設計和製作。現存北京故宮的清式家具中的精品,大部分都在這一時期製作。清式家具講究富麗奢華,以紫檀木為基礎,裝飾有精細雕刻或鑲嵌工藝,其華麗的宮廷風格與素雅含蓄的明式家具形成強烈對比。
中國的古典家具文化源遠流長,經歷了數百年滄桑,戰亂、自然災害和人為毀損,遺留下來的數量已屬鳳毛麟角。在當今人工智能越趨普及之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尤其重要。筆者希望此書能作為切入點,激發讀者關注和支持中國傳統家具工藝的傳承,欣賞其豐富的內涵和獨特性。

香港
2023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第一章
Chapter 1
古代陶瓷
Ancient Ceramics of Tang, Liao, Jin and Song Dynasties

高古瓷
唐朝為中華民族的歷史寫下了最為輝煌的篇章之一, 而在國家昌盛、百業俱興的大唐盛世, 亦為中國陶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唐三彩。
「三彩」並非三種顏色, 而是由多種顏色組成, 須經二次燒成。首先須仔細挑選開採的礦土並加以舂搗、清洗、沉澱、晾乾等程序, 倒模入窯以1 0 0 0 攝氏度左右素燒, 冷卻後再繪以含銅、鐵、錳、鈷、銻等著色劑的釉料, 經過低溫燒製, 分別形成綠色、赭黃色、紫色、藍色、淺黃色等多種釉色。而隨著不同的釉色相互滲透浸潤, 在表面呈現出色彩斑斕、流光溢彩的藝術效果。
唐三彩以絢爛的外觀成為盛唐繁榮的最佳表現, 對遼三彩、金三彩、朝鮮新羅三彩、日本奈良三彩、波斯伊斯蘭三彩, 乃至宋代以後低溫釉彩陶產生了深厚的影響。在形制題材方面, 無論是雍容的仕女、莊嚴的武士或是俊美的馬匹, 都深刻反映了當時的審美、文化及風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馬俑, 因唐代尚馬之風極盛, 唐人對駿馬的刻畫惟妙惟肖, 從骨骼構造、肌肉線條到神態韻味都追求最極致的呈現。
在國力鼎盛的唐朝盛行厚葬之風, 唐三彩的主要用途為「明器」, 亦即陪葬品。後經過專家的考究, 有證據支撐唐三彩的用途亦包括生活用具、宗教用品、建築材料及家庭裝飾等。
白瓷出現於北齊, 在此之前中國瓷器以青瓷獨尊, 為後世彩瓷的誕生創造了條件。當釉料中的鐵元素含量小於0 . 7 5 % , 燒出來的就會是白釉, 這樣在潔白的瓷胎上施以純淨的透明釉, 就能燒製白度很高的白瓷。發展到唐朝, 更是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 青瓷以越窯為最上乘, 而邢窯則以生產精細白瓷而贏得世人讚譽。
茶聖陸羽所著《茶經》中曾如此評價:「邢瓷類銀, 越瓷類玉, 邢瓷類雪, 越瓷類冰」。
隋唐白瓷有粗細之分, 其中粗胎釉色呈灰白、乳白或黃白,而細白瓷則多施滿釉,胎色純白或微微泛青。因唐朝對遼代有着深遠的影響,遼白釉穿帶瓶風格與隋唐白瓷類近, 造型豐盈大方, 圓唇口、短頸、豐肩、鼓腹。穿帶瓶兩側肩部與腹底, 有對稱的橋形帶孔, 帶孔之間有帶槽。對于草原遊牧民族來說, 將其穿繩係在馬背上, 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國學大師陳寅恪曾言: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 造極於趙宋之世。」以「重文輕武」為國策的宋朝, 對文化高度重視。顯現了文人墨客雅緻生活的「宋人四藝」點茶、焚香、插花、掛畫中, 三項都與瓷器相關, 因此瓷器之美備受重視, 自然瓷窯遍及各地,名窯迭出。
對收藏有興趣的朋友, 都必須認識宋瓷, 尤其是五大名窯的特點, 因明清、民國乃至當今的瓷器, 很多都參考或仿效宋瓷。官、哥、汝、定、鈞為宋代五大名窯, 此外北方地區有磁州窯系及耀州窯系, 南方地區則有景德鎮窯( 主要產品包括影青等青白瓷)、龍泉窯等。
典雅含蓄、質樸內斂, 是宋瓷最貼切的形容詞。宋代推崇「天人合一」的審美理念, 釉色順應天然, 顏色多以青、灰、白、紫、褐為主, 其中, 汁水瑩潤、厚如堆脂的青色系宋瓷, 甚至有玉器質感, 盡顯淡雅之風。器型亦多從自然中尋找靈感( 如葫蘆瓶、橄欖瓶等) , 造型簡單、線條流暢, 超前體現了當代極簡主義的審美風格。連後世清朝乾隆皇帝亦為推崇者, 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珍稀的宋瓷館藏中, 部分刻有乾隆的御題詩, 可想而知是他十分喜愛的玩物。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呈現各時代陶瓷、家具和精品與其歷史脈絡
●深入淺出的介紹各種珍藏的精雕骨董,並結合特有的拍賣文化
●清晰古物圖片精準還有當時時代背景,讓閱讀者大有身歷其境之妙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