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 寂寞鐵道: 我們在時光列車上相遇 | 誠品線上

On the Train

作者 蕭菊貞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南方, 寂寞鐵道: 我們在時光列車上相遇:★六月九日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戲院上映★台灣首部以深度人文觀點保存鐵道文化的電影書★大師的第一手筆記:首度公開蕭菊貞導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南迴鐵路是台灣最美麗、最寂寞的鐵道,也是收藏島嶼記憶最深情的祕境。我想說的不只是火車的故事,而是我們在台灣共同的成長記憶!」——蕭菊貞導演火車穿越的不只是行政地圖的距離,也是串連起我們的生活、文化與記憶的時空膠囊。2017年,台灣環島鐵路最後一段南迴線電氣化工程前,金馬獎導演蕭菊貞帶著團隊前進島嶼南方,用影像為即將消逝的鐵道地景和即將停駛的火車留下紀錄。更因此挖掘出台灣這條最美麗又最危險的鐵道興建故事,和前線鐵道員不為人知的生死挑戰。六年前的那一夜,蕭菊貞導演就是在這一堆碎石堆上拿起了攝影機,開啟了鐵道紀錄片的拍攝因緣。南迴鐵道是台灣環島鐵路中最美麗、最寂寞、也最危險的鐵道路線,因為路線貫穿中央山脈南段,連通屏東與台東,進入山區僅有少數部落散居,也少有公路系統支援,因此它是台灣環島系統最後完成的一段。民國69年到80年的工程,整整花了十一年南迴鐵路才通車,其中有21位工程人員罹難,多因隧道相關工程事故。火車從屏東枋山到大武上台東間,幾乎都是隧道和高架橋,幾無平地。至今三十年過去,蕭菊貞導演的團隊在拍攝期間沿著枋山溪走,為了跟上鐵道的路線,有許多地段甚至還要穿越芒果園,走進溪邊便道,橫過西瓜田……鐵道完成後,南迴線雖然是搭乘人數最少的路線,但若少了它,台灣環島鐵路系統也不完整了,島嶼南方的東西向移動和國防動線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夾在中央山脈、大武山和太平洋、台灣海峽之間的南迴鐵路,在坐擁最美麗壯闊的鐵道景色下,也肩負了不可或缺的交通運輸價值。本班時光列車沿途停靠:鐵道歷史軌跡、人文風景、成長共同記憶等站,穿梭在大山大海之間,深情療癒,僅此一班。火車,這個曾是台灣人離家闖蕩、回家探親的遠程移動工具,幾乎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在火車上」的故事。而鐵道火車,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社會、人文的記憶載體。《南方,寂寞鐵道》紀錄下了隨著車站改建和鐵路電氣化,現今已漸漸不復存在的珍貴內容和影像,更是台灣第一部深入鐵道員故事和細膩記錄下紀錄片拍攝過程的電影書籍。本書收錄了五十則南迴鐵道上被遺忘的故事,透過魔幻寫實的時間與空間旅程,讓我們彷彿在時光列車上與青春記憶重逢。打開書,讓蕭菊貞導演的細膩文字帶您在山海間神遊、陪您一起搭上島嶼南方的深情列車。感動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王小棣(電影導演)吳念真(電影導演)沈邑穎(醫師)陳明章(音樂創作人)黃惠偵(電影導演)劉克襄(作家)鄭秉泓(知名影評人Ryan)蔣勳(作家)藍祖蔚(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推薦語】在看得到大山看得到大海的地方祭拜感謝台灣,其實把海跟平原都讓給了人們,自己就住在群山裡吧。你步行在群山裡偶爾會為高聳、為延綿、為四望遙遠、為幾束天光停下腳步,心裡說:「哇!好美啊台灣。」蕭菊貞導演用六年的時間記錄探索南迴鐵道的人、火車,和他們的故事,六年踏實的腳步追上他們在群山裡的身影,探勘、鋪軌、開山洞,長年駐守、搶救修復,或每分鐘踩一下警醒器駕著火車在看不到盡頭的軌道上飛馳⋯⋯在山裡走的深了,拍下了屬於山和鐵道的寂寞、溫柔⋯⋯紀錄片不像劇情片有既定的劇本,這六年蕭菊貞導演不斷有想找的人、想聽的口述、想捕捉的片刻、想多拍的細節⋯⋯當然,就有不斷增加的費用、不斷增加的資金焦慮⋯⋯現在紀錄片終於完成,導演還整理了工作筆記,用文字描述了好多難忘的經歷和動人的畫面。「退休了還會夢到開火車,一直開一直開,前面忽然沒有路了⋯⋯」「每一次搭南迴,看到海的顏色都是不一樣的。」菊貞導演的旅程帶我們入山、看海、聽故事,看見別人的付出,讓我們不相遺忘。——王小棣(電影導演)關於蕭菊貞《南方,寂寞鐵道》始於一個很簡單的緣由,因為蕭菊貞導演本身是一個重度的火車搭乘者。然而一個真正的好創作者總是這樣的,她可以只憑著單純的動機,卻創造出令人超乎意料的繁複精彩。 蕭菊貞導演在台灣電影圈是個獨特的存在,不單只是因為她的作品曾創下的輝煌得獎紀錄,更因為她不隨俗浮沉的率真性格,讓她的創作一直保有某種少見的純粹性。 她關切人們生命的當下,也重視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每一段記憶,不論是曾經身為傳奇但成年後生活潦倒的少棒選手、因戰亂而與家鄉別離數十載的凋零老兵,又或是眼前這條蜿蜒峻險的南方寂寞鐵道,她透過鏡頭與文字所紀錄的從不只是故事,而是一段又一段她不忍世人遺忘的歷史。——黃惠偵(電影導演)一部發人深省的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一共剪了八個多月,第一幕微黑清晨中,蒸氣火車出發的第一聲鳴笛,勾起我初中時從柳營到台南趕火車的記憶,媽媽說過,她和爸爸的初識也是初中時期在火車通勤中,沒想到八十多年前就有浪漫的火車情緣,鐵路聯繫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看到鐵道迷的追車和鐵道員對火車的用情之深令人動容。逐漸消失的歷史痕跡,不該只是成為記憶,它是文化的一部分,一部發人深省的紀錄片。——陳博文,監製/剪接師紀錄下台灣重要的鐵道歷史少年時,從高雄屏東走海岸線到台東,客運每回都在大武站休息,那時還沒有南迴鐵路,從大武、太麻里到台東,這是我年輕時常在南迴公路的旅程,路途相當遙遠。二〇二〇年,我再次乘坐著南迴鐵路,延著海岸,從多良、大武、太麻里,一站一站追憶著過去的思念⋯⋯蕭菊貞是一位紮實願意等待的導演,她找我做這部紀錄片的音樂,一看完初剪,我就跟蕭導說:「我知道你要什麼。」製作配樂主題「南方,寂寞火車」,我用美麗的阿美橫笛和流浪的手風琴,用音樂編織這條鐵路上的旅人和鐵道員共同的生活記憶。謝謝蕭菊貞紀錄下這一段台灣重要的鐵道歷史。——陳明章,電影配樂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蕭菊貞資深紀錄片導演。曾任記者、專欄作家、戲劇監製、編劇、導演。現為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喜歡說故事,在大學四年級時發現影像的迷人力量,於是開始拍攝紀錄片,《紅葉傳奇》(1999)和《銀簪子》(2000)連續兩年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台北電影獎、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並入圍阿姆斯特丹紀錄片影展國際競賽,以及山形影展等重要國際影展,對於台灣的紀錄片風潮起了帶動作用。監製電視戲劇作品亦多次獲得金鐘獎及亞洲電視獎肯定。著有:《銀簪子-終究,我得回頭看見自己》、《大毛&Coffee》、《蔬果密碼:中醫師與營養師的健康對談》、《導演的人生筆記:光影背後的感動與追尋》、《我們這樣拍電影》、《故事的秘密:寫在劇本之前的關鍵練習》。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推薦語】第一章:一個人的孤單,一群人的不寂寞1.在火車上2.帶我走向南迴的人3.鐵漢柔情4.南迴有故事嗎?5.寂寞鐵道6.啟程,出發All Right7.在黑夜微光下潛行8.追上火車9.南迴鐵道員10.一個人的孤單,一群人的不寂寞第二章 看見與看不見1.認識意外的朋友2.開火車的人3.迷人的3671、36724.認識第一組司機員師徒5.父親的帽子6.鐵道員身邊的女人7.想拍火車嗎?我可以帶你們去8.司機員的生死關9.一定要拍嗎?10.陸上擺渡人11. 看見與看不見12. 再給我半小時就好13. 解構14. 獨一無二的存在15. 火車是有生命的16. 黑金剛第三章 我們的鐵道時光1.枋寮站的第一個女站員2.十次規劃才定線的南迴鐵路3.很難回家的工作4.南迴與我5.我們的鐵道時光6.徵收土地7.瀧溪站的午後時光8.挖隧道的人9.皇后商號10.我把回憶交給妳11.搶救南迴全線大圖12.感動的眼淚13.詩人的大武情懷14.火車,不只是火車15.享受孤獨第四章 在南方的列車上,我們相遇1.鐵道迷2.三代鐵道家族3.蒸汽火車的拍攝考驗4.等了三年的訪問5.不忍歷史盡成灰6.在南方時光列車上,我們相遇【終章】後記:鐵道大神外一章:火車鳴笛跋文:我的火車拾光 文/沈邑穎醫師(《南方,寂寞鐵道》監製)附錄:五十張南迴鐵道全線橫縱斷面圖

商品規格

書名 / 南方, 寂寞鐵道: 我們在時光列車上相遇
作者 / 蕭菊貞
簡介 / 南方, 寂寞鐵道: 我們在時光列車上相遇:★六月九日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戲院上映★台灣首部以深度人文觀點保存鐵道文化的電影書★大師的第一手筆記:首度公開蕭菊貞導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206669
ISBN10 / 6267206661
EAN / 9786267206669
誠品26碼 / 2682386945007
頁數 / 336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1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跋文】我的火車拾光
文/沈邑穎醫師(《南方,寂寞鐵道》監製)

大約六~七年前,某天在花蓮火車站的月台上,我和蕭導一起等火車,但方向截然不同,她往北,我往南。當時我們都是火車重度使用者,望著南來北往的列車,蕭導若有所思的說:「我想拍一部火車紀錄片,記錄在火車上的故事!」後來因緣際會,我介紹台東病人在鐵路局工作的張統明先生與蕭導相識,從此展開長達五年的追火車歲月。
這期間因為工作忙碌,我只跟拍過一次,跟著大家佇立在豔陽下的山坡上,靜候列車通過,抓住剎那的動感,拍攝團隊無怨無悔。由此體會紀錄片工作者的認真與辛勞,還要加上持續燃燒的熱情,方能拍出這些鐵路人、鐵道迷、乘客與火車的故事。

我也有童年時期跟著爸媽搭夜車返鄉的記憶:在擁擠的人潮中,被從窗戶塞入車廂;收入不豐的年輕父母,為了省下車票錢,要求我們縮小身體在椅子上裝睡,希望躲過查票員的慧眼,無奈最後結局都是補票了事;火車進入隧道後,車廂內昏暗的光影宛如鬼片場景;打開車窗享受微風的代價是換來一臉的黑炭;火車上充斥著各種聲音和味道,如火車的鳴笛聲、小孩哭鬧聲、乘務員高超技術的泡茶叩杯聲,家人準備的各式餐點味道⋯⋯,都形成自己對於火車的人生印象。

火車所連結的不僅是記憶,還有濃濃的人情,月台上時刻上演的人生故事,無論是重逢或離別,都讓人動容。在東部工作十年,尤能體會東部人對於火車的依賴。在那條蜿蜒在山海之間,孤寂的鐵道上,承載著東部人開創人生的夢想與返鄉省親的溫柔。
火車也有它悲傷的故事。二〇一八年普悠瑪列車發生意外事故,這輛列車由台北開往台東,傷者多數都是台東人,所以我發起長達七個月的中醫義診,邀集專業及愛心人士,陪伴台東人走過身心的創傷。

二〇二一年太魯閣列車意外當天,我和蕭導的拍攝團隊趕到現場,看到倒臥在鐵軌上的列車,從黃昏到黑夜,車廂外的跑馬燈仍持續出現「往台東」字樣時。身受重傷的列車仿佛還在掙扎,不願放棄護送大家平安返鄉的職責,那一刻我紅了眼。我相信火車是有感知的生命體,無論是普悠瑪或太魯閣出現事故時,它們也會傷心,也還想努力完成使命。這就是火車給予我們的信任感與責任感。
對於火車的情懷是人類所共有的,猶記二〇二二年出席釜山影展的全球首映,開場的畫面是東部海浪聲加上火車鳴笛聲,雖然已經看過數次,我依舊感動落淚!首次跨出醫療界,擔任紀錄片監製,應該空前絕後了!醫療是掌握個人身心歷史的專業,而紀錄片是掌握一段人事時地物歷史的專業,不謀而合!

五年拍攝時光所記錄的內容非常龐大,無法全部剪入影片中。幸好蕭導將拍片歷程以及未能於影片中呈現的故事紀錄在書中,讓我們得以搭著順風車一起體會這段屬於台灣人的火車故事。
隨著鐵路電氣化,許多列車都退役了,車站也都有新面貌,我們很欣慰能及時紀錄珍貴的身影與故事,也為未來的台灣人保留這一段美好時光的記憶。

列車即將啟動囉!請趕緊上車吧!一起享受屬於我們的鐵道時光列車!

試閱文字

自序 : 【後記】
【後記】1.鐵道大神!
電影拍完,並不是旅程的結束,我還希望這些故事能讓更多人知道,看見。因此發行上映是不得不的決定,雖然我就創作年資上算來資深,但對於商業發行經驗,完全是菜鳥。因此,除了籌措因為拍攝過程不足的資金缺口外,又得再加一筆發行上映的資金成本,壓力越來越大⋯⋯牽猴子電影的總監王師建議我走群眾募資的路,一方面可以宣傳,也能同時補上資金缺口。

如何被看見,也是一門學問。
群募過程裡,拍了一支短片讓我說創作理念,也貼了十數篇短文,想讓大眾更瞭解我們的故事,我必須懷抱著愚公移山一樣的心情,不能怕不能害羞,就是要一直說、一直說。
最後讓我感動的事發生了,不只是民眾贊助進來,也開始有人跟我分享他們自己的鐵道故事。其中我的創作理念短片釋出後,就收到一則動人的留言,那位朋友告訴我,當她看到我們影片中,黑夜鐵道工程畫面裡出現她父親的身影時,她在電腦前哭了好久,她細數在成長記憶裡,父親以鐵道工作為使命的態度如何點滴影響了她,讓她也開始追火車⋯⋯也有年輕人來訊息告訴我,「導演好,我就是你劇照上那群年輕學生裡的一個,當時是我們在畢業前夕,好朋友約好一起火車旅行⋯⋯」還有陸續有很多朋友們也傳來訊息,分享了在火車上他們難忘的成長經驗⋯⋯

感謝大家!我都看到了,點滴匯聚的故事,藉由火車的運載和鐵道的環繞,凝聚我們身處在台灣庶民生活裡的一頁共同記憶,這就是文化積累的的養分呀!

*****
但是否一切就此美好順利呢?
現實人生顯然無法像童話故事,找個節點就畫下完美句點。我的考驗仍是一波一波襲來,身心都面臨試煉,其中有件事我也想留下紀錄。

關於寂寞、孤單,那是我在南迴鐵路上穿梭拍攝時,不時會飄進心裡的一種共感,一開始我以為是火車老舊,以為是搭乘人數少,甚至以為是我個人的心情,但後來我慢慢發現⋯⋯還有。
那是一股難以形容的哀傷,像一陣微風,偶爾當我們在山中、在海邊等待火車時,這股感傷就會靠過來想和我打招呼。當募資活動快要結束時,影片也進入了最後修片階段,這感覺越來越濃,甚至濃烈到讓我難以入眠,心頭也一直覺得被牽絆著。說也奇怪,同時間也連著好幾個不同領域的朋友,都來勸我換片名,說這紀錄片的片名要再考慮⋯⋯。現在回想起來,那真是一段精神混亂時期。
後來在好友的介紹下,我和一位民間高人見面,他為我占卦⋯⋯

那個午後是很難忘的震撼和當頭棒喝。
「你們都沒祭拜呀!那能在大山裡平安完成拍攝真是不可思議!」高人說,我一聽當下也愣住了。
「我們就一直跟著故事走,人和故事一直來一直來,我就一直追一直追,真的沒想太多!」他看著我苦笑。
後來,當我在卦上看見了有一群大神在守護著我們時,內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有什麼是我現在該做的嗎?」我問。
「不只是寂寞,祂們還有想表達的。⋯⋯導演妳要再去一次,跟祂們報告你們的進度和方向!」

一時間,我有點空白,「去哪裡?南迴那麼長,將近一百公里呀!」
「去看得到大山,看得到大海,也能看到火車的地方。妳現在想到哪裡?」
………那我大概知道了。

一週後,攝影師老傅陪我去了一趟台東,在地的朋友宜桂也開車來幫忙。「要去哪裡?」朋友問,往大武方向開吧!我們邊走邊看。其實我這時候真的是憑著感覺走,我相信如果這是一股召喚,我會知道該去哪裡。

最後我選擇在一個能看見大山、看見大海、看見鐵道火車的地方停了下來。那是在大鳥部落附近的濱海公路上,不知為何心裡就是知道「就是這裡了」。

我們走進大鳥溪畔的產業道路,遠遠的就看見遙遠處有一個圓形的平台,我和攝影師說,「就去那邊吧!若要祭天、祭鐵道大神正好有個桌面⋯⋯」,沒想到靠近後才發現,那個圓型平台不是矮桌,而是裝置藝術家吳思嶔的作品。

〈名字嗎?我有很多個〉當我看到說明立牌上寫著這作品名稱時,可以說是完全嚇呆了!「你怎麼知道我在找名字?」我心裡想。
更難思議的是,那個大圓盤竟然不是矮桌,而是作品本身(如圖),上面刻著象徵矮黑人的圖騰。原來這山裡曾經有著台灣原始的矮黑人傳說,在排灣族的長老口傳歷史中,就在我們現在站的位置,是祖先曾經看過他們的遺址⋯⋯

我實在很難形容當時的心情。
默默地,我們把要祭拜天地的物品擺在一旁,倚著大山,面對著高架鐵道和太平洋,我開始大聲說出:「感謝山川神靈對我們拍攝過程中一路的護佑,還有鐵道大神的引領⋯⋯」就在我說出「鐵道大神」這句話時,正巧一列普悠瑪畫過我們眼前的高架鐵道,一旁的攝影師忍不住驚呼!「這太⋯⋯」。我知道這可以是純屬巧合,但身處在那刻時空裡,實在很難不為這巧合感到驚嘆!

那天從中午一直到傍晚五點多,我一直站在那兒,在山風、海風不斷地吹拂下,突然領悟了一件事。
感受到「寂寞、孤單」是真實的情感,但「不想被遺忘」或許才是呼喚。

離開前,我用特別帶來的小筊杯開始擲筊,請問我片名該怎麼調整好?有趣的是,我把團隊們苦思出來的新片名一一請示,結果怎麼問都不成:無筊。這讓我一度懷疑這個木頭小筊杯是否製作不良?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時,我甚至忍不住說,「大神啊!你有很多名字,給我一個吧!」還是不行⋯⋯

最後,我突然閃過一念,「是不是不用換名字?祢們只是想告訴我,不只是孤單不只是寂寞,是不想要被人們遺忘!你們是島嶼南方的山靈,你們是守護鐵道的英靈!是這樣嗎?」奇蹟出現,我竟然擲出連續聖筊,當時身心的震動真是無法形容。

記下這段故事,如果有讀者覺得太不科學,我也只能微微笑,你們就當是看故事吧!但對所有拍電影的朋友們,大概都知道走到哪拍片或開鏡時一定要敬拜天地,我拍片幾十年遇到大大小小事也不勝枚舉,只能提醒自己要保持單純虔敬的心。

******
回到台北後,電影發行王師跟我通電話,說「現在院線有一個不錯的檔期是六月九日,導演要不要考慮看看?那段時間都是好萊塢大片,排片很不容易,雖然學生還差一週才放暑假,但是我們也可以拚拚看!說不定能在商業片中擠出一條路。」
我聽了有點猶豫,很擔心自己有辦法和《玩命關頭》這樣的片放一起上檔嗎?但想想也沒退路了,就答應吧!

又過了幾天後,我和臺鐵的翁惠平大哥通電話時,告訴了他這訊息:六月九日《南方,寂寞鐵道》全台上映!希望他也能多幫忙我們宣傳,畢竟紀錄片發行資源實在太拮据了⋯⋯結果我話還沒說完,他就驚呼:
「導演,那天是鐵路節耶!」
鐵路節?真的嗎,六月九日?
隨即他就把維基百科鐵路節資料傳來給我看,我看著手中的手機畫面,一時間真的不知該怎麼想這些事。心裡只有無盡的感恩。

我會打起精神,鼓起勇氣,繼續前進All Right!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第一章 一個人的孤單
一群人的不寂寞
1.在火車上
我一直是重度的火車搭乘者,大學時期北上念書,畢業後開始投入影像記錄工作,更是在台灣四處奔波,中年後又為了照顧家人得要每週往返台北花蓮,「在火車上」始終佔據了我生活中一塊不小的時間和空間。

在火車上,是一段很特別的旅程經驗和生命的出離感,時間的流轉不再是指針滴答滴答的移動,而是窗外不斷流逝的風景和驚鴻一撇卻無法停留的感傷;火車空間是封閉又充滿驚奇的交會,每一次的搭乘都會遇到來自他方的陌生人,他們帶著自己的故事、秘密和目的地,和我在這空間裡相遇。
有時透過一通電話的交談聲音,一不小心就潛入了另外一個生命故事裡,有時透過鄰座的臉龐和姿態,也能看見人生百態。
悲傷、喜悅、疲憊、自信.....在看似獨處的火車空間裡,人們通常會毫無防備的洩漏出自己最真實的面貌。所以不管是看人、看風景,都是火車的旅程裡,讓我著迷又帶有冒險的時刻。

累了,隨時睡一下;醒來了,窗外又是一片風景。
在搖晃的火車上,我總是可以得到很好的補眠機會,搖呀搖的~不知是否也呼應著兒時的搖籃經驗,對我來說就是很好睡。所以學生時代往返台北高雄最愛坐的就是夜車,半夜台北出發,一早天亮抵達高雄,不僅票價便宜,也覺得賺到了時間而感到沾沾自喜。連假時就算買不到座位,也不用擔心,搭夜車帶幾張報紙,車門邊、走道上,都能找到棲身之處,雖不舒適,但撐一下、瞇一下,就能回到家了。

搭火車的點滴回憶,不管是回家、離家、追逐夢想或放逐自己,應該都是許多台灣人記憶中難忘的經驗,在那個買不起私家車,沒有高鐵,又坐不起飛機的成長年代裡,庶民生活移動的基本調子就是坐火車。

所以在我教授台灣電影的課堂上,我也常跟學生們說,看看早期電影裡那些主角們內心的轉折,時空的轉移,甚至悲歡離合的聚首和等待,多少是發生在火車站、月台上和車廂裡,這些空間完全見證了當代人們的笑容和眼淚。
尤其侯孝賢導演的電影,不少都能見到火車,例如《在那河畔青草青》是內灣線上的故事,鍾鎮濤飾演的代課老師,開場時搭火車來,最後結尾老師坐火車離開,來去間成就了一段動人的師生故事;《兒子的大玩偶》裡陳博正飾演的主角,生活困頓得要背著三明治人的電影宣傳板子,在大街小巷和火車站前工作,小丑的笑臉看盡人潮來來往往的冷漠,更顯六零年代台灣底層人的辛酸;《童年往事》阿孝咕居住的地方,生活背景就是有火車來來去去,彷彿是最有象徵性的活動佈景;《戀戀風塵》開場就是美麗的平溪線,車廂穿越隧道的明暗之間,青澀的戀情盡在不言中,無論是阿公在月台上的等待,或男女主角從小鎮到大都市的闖蕩,月台和火車站都瀰漫著滿滿的時代味道;《悲情城市》,兩場經典畫面,分別是梁朝偉飾演的文清(瘖啞)在車廂裡遇到暴動,被質問:「你是哪裡人?」文清發出含糊的聲音說:「我是台灣人!」還有最後他們一家人無處可去,拎著皮箱在火車月台上留下的蒼茫感,都讓人難忘。
刻畫著平民生活現場的鐵道環境,一直以來被許多導演關注。不只侯導,還有王童導演的《稻草人》,在日治時期貧窮的台灣孩子沒有零食吃,他們就是等待著糖鐵小火車滿載甘蔗通過上坡路段時,衝到車廂後方抽取甘蔗,抽到一支算一支。甚至到了近代電影《總鋪師》,吳念真飾演的憨人師,就是隱居在荒廢的地下鐵道區,魔幻寫實的場景設計,穿梭著都市辛苦人,大家互相取暖,一碗白菜滷就能孕釀出幸福的滋味。

我在自己二〇〇〇年的紀錄片作品《銀簪子》中,形容自己離家回家的心情時,無意間也選擇了火車窗景作為影像和故事的流動象徵,當時沒有特意地,只是很自然地引用,直到我這次投入鐵道紀錄片的拍攝時,才想起這顆畫面⋯⋯原來這也是我心底的那幅回家風景呀!
所以,若問我為何想拍和火車有關的紀錄片?一點都不是衝動和偶然興起,應該也是一種追尋,我找不到比鐵道、火車更好的視角來閱讀台灣早年庶民生活的軌跡,火車穿越高山平原,鐵道遍佈台灣,不只台鐵的環島線和大小支線,早期日治時期開始還建設了糖鐵、林鐵、礦鐵、港鐵等,雖是為了殖民時期天然資源的運輸方便,但也因此讓台灣的鐵道密度和多樣性成為特色。若仔細想,台灣有多少縣市鄉鎮,是以火車站為聚落發展核心向外擴散,多少居住線的延伸是伴著鐵道建設,雖然現在許多都已經成為老舊商圈或急待都更的區域,但仍可清楚的看見這些城鎮的發展輪廓。

我不是大家想像的鐵道迷,對於火車類型和各種細節,我所知有限。但我喜歡觀察車站附近的樣貌和人們的活動,還有鐵道沿線的變化。於是二〇一六年完成了紀錄片《我們這樣拍電影》後,我開始起心動念,想拍一部以鐵道文化閱讀台灣的紀錄片,坐在火車上每每興起這想法,總是讓我感到非常興奮。


2.帶我走向南迴的人
一開始,創作企圖很大,希望能拍一部從鐵道文化閱讀台灣社會變遷的紀錄片,但田調開始進行,就知道那可能得花十年才能完成的龐大計畫,非我現階段能力與資源所及,而且要進入台鐵拍攝也非容易之事。
正當我猶豫著是否要放棄之際,正好在台東行醫的好友沈邑穎醫師告訴我,「我有一個病人的先生,他好像就是在台鐵前線工作,妳要不要跟他聊一聊再想想?」

他是哪種工作?我問。
沈醫師尷尬地笑了,「我不知道,只知道他在台鐵工作,經常要日夜輪班很辛苦,聽說壓力很大⋯⋯」

於是,我和南迴的因緣,就從沈醫師的診間外長廊起了個頭。
張統明,皮膚黝黑身材瘦高,說起話來是直接了當的漢子,一點都不拐彎抹角。第一次見到他時,我對他的認識近乎一張白紙,交換名片後才知道他是台鐵台東工務段的副段長,他的妻子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只要他能排休一定親自陪妻子看醫師。

「如何解決問題!」是和張統明大哥談話時的畫線重點,毋需客套的噓寒問暖,找出問題怎麼處理才是要務,務實又急性子,一開始我還真不太習慣和他對話。熟悉後想想,這應該是他的職業病吧!

因緣難思議,沒想到他正是引領我走進南迴鐵道故事的第一把鑰匙。

——更多精彩內文,請見《南方,寂寞鐵道》⋯⋯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六月九日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戲院上映
★台灣首部以深度人文觀點保存鐵道文化的電影書
★大師的第一手筆記:首度公開蕭菊貞導演紀錄片拍攝筆記
★收錄:五十張珍貴絕版史料南迴鐵路全線橫縱斷面圖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