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i Tage, zwei Frauen, ein Affe und der Sinn des Lebens
作者 | Karolien Notebaert |
---|---|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正念旅程: 一段激勵內在潛能的啟蒙之旅:一部拓展生命維度的命定之書,打開這本書,將成為你人生的轉捩點。人生中的每一個抉擇都有意義,旅途中的每一段對話都是啟發,只要 |
作者 | Karolien Notebaert |
---|---|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正念旅程: 一段激勵內在潛能的啟蒙之旅:一部拓展生命維度的命定之書,打開這本書,將成為你人生的轉捩點。人生中的每一個抉擇都有意義,旅途中的每一段對話都是啟發,只要 |
內容簡介 一部拓展生命維度的命定之書,打開這本書,將成為你人生的轉捩點。人生中的每一個抉擇都有意義,旅途中的每一段對話都是啟發,只要敞開心胸,打開感官,內在的智慧將會引領你發現全新的自己。❀✿❀✿❀✿❀✿❀✿❀✿17歲的瑪莉,在學年即將結束之際,和身為腦神經科學家的母親一同前往愛爾蘭,展開徒步穿越威克洛山脈小徑的三天旅程。青春期的迷惘與躁動宛如猴子,在這場親近大自然的旅行中蹦了出來,瑪莉帶著不安分的「牠」,和母親一起深入愛爾蘭的山間,走過充滿綠意的群山、風景如畫的湖泊,遇見了成群的綿羊,邂逅特立獨行的人們,她開始思考人生中的各種問題,試圖追尋生命的意義,對於未來,她充滿嚮往卻也帶著迷惘。她將自己的疑問,化作一個又一個問句,與母親展開了一段段引人入勝的對話。母親則透過自己的生命經驗,結合旅途上的經歷,解答瑪莉對於人生的疑問:人們的思想從何而來?這一切又是如何左右我們步伐?而我們該如何拿回生活的主導權?透過母女間親密的對話,瑪莉開始正視自己內心的躁動,學會如何自律,了解啟發自己的潛能,這是一段改變她一生的旅程,而跟著她的腳步,我們也將體會到——即使人生的旅途中充滿困難,我們仍舊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精采,只要我們別忘了,每一刻都要抱持著信念前行。 第一天【從德羅哥夫特到格倫達洛】「媽媽,我要怎麼知道自己是誰?」「我們在生涯的每一步都是完美的,只是尚未完成,因此會持續成長和變化。」第二天【從格倫達洛到圓木鎮】「媽媽,我該怎麼樣才能影響自己的思緒和感受?」「我們能左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是事實,更是一種力量,因為那能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第三天【從圓木鎮到恩尼斯凱里】「媽媽,如果我不喜歡自己的現狀,要如何才能做出改變?」「唯有坦承面對需求,改變才有可能。可惜有些人總要到極度不快樂,才終於願意改變。」❀✿❀✿❀✿❀✿❀✿❀✿【影響力品牌公關學院創辦人】丁菱娟【文字創作者與英文譯者】朱浩一【山隱中的療癒師、故事療癒作家】周志建【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台大音樂學研究所、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合聘教師】蔡振家 【作家、身心靈講師、台灣國際身心靈整合協會理事長】謝宜珍好評推薦 ●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作者介紹 卡蘿莉恩.諾特貝特(Karolien Notebaert)神經科學家,從事研究工作十年,而後自立門戶,創辦「科學與領導學院」(Science und Leadership Academy),將大腦研究領域的新知帶進各企業,並介紹給對此領域有興趣的人。目前任教於法蘭克福「歌德商學院」(Goethe Business School),已獲多項肯定。卡蘿莉恩在TEDxTalk等平台都有精采演說,於全球有一千八百萬用戶的應用程式Insight Timer上的課程也擁有累計超過一萬名聽眾。譯者介紹管中琪輔仁大學德國語文研究所畢業,目前為自由譯者,翻譯作品有《長頸鹿的脖子》、《小丑提爾》,其譯作《逝物之書》曾獲選年度翻譯好書。
書名 / | 正念旅程: 一段激勵內在潛能的啟蒙之旅 |
---|---|
作者 / | Karolien Notebaert |
簡介 / | 正念旅程: 一段激勵內在潛能的啟蒙之旅:一部拓展生命維度的命定之書,打開這本書,將成為你人生的轉捩點。人生中的每一個抉擇都有意義,旅途中的每一段對話都是啟發,只要 |
出版社 /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397947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397947 |
誠品26碼 / | 2682798106003 |
頁數 / | 224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290 |
提供維修 / | 無 |
內文 : 如何更理解我腦中的猴子?
第一天 從德羅哥夫特到格倫達洛
想法形塑未來
「媽媽,我怎麼知道自己是誰?」
我正在綁健行鞋的鞋帶,聽到這話,停下手邊的動作,驚訝地看著十七歲的女兒。她雙眉緊蹙,彷彿腦子裡亂哄哄的,不確定自己怎麼會忽然冒出這個問題。
我們昨天下午降落在都柏林機場,接著搭乘火車,穿過都柏林東岸如詩如畫的景致,在傍晚抵達德羅哥夫特(Drumgoft)的民宿。小小的民宿位於格倫馬魯爾(Glenmalure)山谷的中心,屬於浪漫主義風格的農莊,距離我們健行路線的登山口,只有短短幾分鐘。今天早上,我被亞芬貝格河(Avonbeg)的淙淙水聲喚醒。亞芬貝格河小而湍急,緊鄰民宿旁,從山上奔流而下。
「欸,媽媽,我怎麼知道我這個人是誰?又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呢?」我們出發健行時,瑪麗又問。
我該如何用寥寥幾句話,來回答這麼根本的問題?
每年,我們總會結伴旅行一次,浸淫在對大自然的愛中,強化我們對自己、對彼此的連結。瑪麗有一半愛爾蘭血統,一半比利時血統,很久以前就想踏上她的愛爾蘭故鄉。今年,我們決定前往愛爾蘭東部的威克洛山脈(Wicklow Mountains)。威克洛山脈比喜瑪拉雅山和阿爾卑斯山還要古老,散發獨特的靜謐與美。
我們離開民宿,走過一座石橋,跨越亞芬貝格河,邁向一百三十公里長的威克洛步道(Wiclow Way)。我們的目的地,是德羅哥夫特與恩尼斯凱里(Enniskerry)之間的「威克洛之心路線」。那兒有好幾條未開發的原始步道,沿途景色壯麗。格倫達洛山谷(Glendalough)的湖光山色,以及愛爾蘭最高的一道鮑爾斯考特(Powerscourt)瀑布,尤其令我著迷。
從法蘭克福出發前一天,我依然忙得不可開交,更加迫切需要休假。在這一刻,我想不到還有什麼比大自然、寧靜、健行與交談更美好的,尤其還與女兒同行。
「嗯,首先:妳已經是某個人了。」我開始回答:「我堅信,我們在生涯的每一步都是完美的,只是尚未完成,因此會持續成長和變化。」我邊想邊說,而非給瑪麗一個具體的答案。
「我怎麼知道自己想要變成哪一種人?」
我顯然讓瑪麗更加困惑,而不是釐清她的問題。
她接著又補一句:「妳知道妳是誰嗎?」
我思索了一會兒:「有時候,我是知道了自己不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才發現自己是誰的。」
「那是什麼意思?」
「我舉個例子解釋給妳聽。妳還小的時候,我已經在神經科學領域工作十多年了。我收集人類大腦的資料,探索各式各樣的問題,尤其是促使大腦產生最佳效能的方法。我和團隊進行許多相關實驗。有天,我和一位同事共進午餐,一邊討論我們的計畫,她忽然說:『真希望能有幾天不受干擾,研究資料、進行分析,那我絕對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我本來以為她在開玩笑,但是從她的表情看來,能獨自鑽研資料,真的讓她非常開心。一開始,我納悶她是否有點糊塗了,換成是我,如果有幾天休假,還寧願暫時拋開研究資料呢。但是我很快明白,我們兩人截然不同,她會因此覺得快樂,我卻不是;她至少樂在工作,可是工作無法讓我感到滿足。不過,更糟的是,在這次談話之前,我以為對工作沒有熱情是正常的,畢竟那就是一份職業。雖然我對科學新知充滿熱情,也樂意傾聽偉大科學家的見解,但即使我懂得這麼多理論,總還是覺得缺了點什麼。在那次午餐,我真正豁然開朗了,了解自己並不想成為那樣的科學家。有了這個認知,我越來越輕鬆,內心得到解放,迫不及待想要探索新的道路。」
我們陷入沉思。過了一會兒,瑪麗問:「那是說妳浪費了十年的生命嗎?」
我不由得笑了:「不,絕對不是。我熱愛神經科學。但要追求這份熱情,不一定要從事研究工作啊。」
「高中畢業後,妳怎麼知道自己就是想學這個?」瑪麗故意問我。
「噢,這個部分至少要從二十年前說起,因為我從小就是好奇寶寶;到現在仍然一樣,這妳也知道。」我對她眨眨眼。「我很嚮往能夠認識這個世界、了解這個世界。念十一年級時,想到還要念完後面高年級課程才能上大學,就覺得很漫長。當時,我在家裡有一本小書,裡面列出所有可能的大學課程。我每天晚上一遍又一遍翻閱,思考自己想要念什麼。」
瑪麗進一步問:「有哪些課程呢?」
「我記不太清楚了,不過我喜歡醫學、法律和藝術史。後來,有個朋友建議我,乾脆把高中畢業考前最後兩年的課程濃縮成一年念完。其實他是開玩笑的,但我把建議聽進去了,最後也辦到了。」
「真是太扯了!」瑪麗驚呼,「那不是超多功課的嗎?」
「實際上沒有想像那麼多,渴望盡快念大學的念頭,驅使我不斷前進。我沒有比其他同齡人聰明,但是動機非常強烈。一旦妳真的、真的很渴望某個東西,就會湧現出幹勁。可以說,是我給自己安上了翅膀。於是我在十七歲那年,進入了魯汶大學。」
瑪麗若有所思看著我。「和我現在一樣大耶!妳搬出去之後,不會想家嗎?」
「當然會呀。」我強調說,一邊拂去臉上一綹鬈髮。「在智力上能夠勝任某事,不表示在面對此事時,情感也相對成熟。我在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學到,感受需要時間發展;以理智解決了事情,並不能加速情感成熟。」我停頓了一會兒,思緒回到過去,想起我的母親。「我想外婆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她好幾次嘗試告訴過我。」
瑪麗説:「我不太懂。」
「外婆話不多,她這個人寧可站在後面,而不是主動引導孩子,或給孩子建議。但是我打包行李那天,她說:『茱莉葉,我很清楚,妳擁有無窮的潛力。所以永遠別忘記,妳一旦充分發揮潛力,成為最好的自己,就能取得最棒的人生成就。』」
「我真沒想到外婆會說這種話。」瑪麗微微一笑説,微風不斷把幾縷細髮吹到她臉上,她索性把紅色長髮紮成辮子。
「我也一樣。」我笑著説。「不過,當時我沒有深入思考她的話。畢竟我是個青少女,對於爸媽講的話沒有多大興趣。但是,正是這番話,真正影響了我的生活的。現在回到妳的問題:事實上,這番話幫助我發現了自己是誰。」
風變強了,我再次拂開臉上一綹鬈髮。在愛爾蘭,只有兩種明確的天氣:要不颳大風,就是下大雨。希望我們健行期間不會遇上下雨。
「上了神經科學第一堂課後,我就確定自己非常喜愛這門課。當時教授解釋了腦細胞的運作方式,也就是神經元。我現在還清楚記得,神經元的構造是如何吸引著我,那種自然之美,充實了我的情感。於是我決定專研神經科學。有一天,我又想起了外婆的忠告。」
想起這一切,我才意識到自己那時候也開始考慮生育了。我微笑看著女兒。我的長女,讓我感受到父母才能體會的本能的愛。我始終很好奇,愛一個人怎麼可能愛得如此強烈且毫無保留?瑪麗還小時,就已經纏著我問了許多人生問題,隨著時間過去,她也逐漸對感受與情緒培養出敏銳的觸角。
我們漫步在雲杉林裡,周圍地面長滿厚厚的紫萁。四周一片靜謐,只聽見腳下碎石喀啦喀啦的聲音。我享受著我們一致的步伐,感覺自己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一股平和的愉悅感受流淌過我全身。
「妳是說:成為最好的自己嗎?」
「沒錯。後來我問自己,充分發揮潛力、成為最好的自己,是什麼意思?而我又進一步問:大腦如何才能充分發揮潛力,發揮最佳效能呢?」
瑪麗語氣熱切問:「妳有什麼發現?」
「從科學上探索這個問題,開啟了一段迷人的旅程。旅程中,我不僅習得許多相關理論,而且也多有體悟,了解什麼叫做釋放個人潛能,對外展現真正的自我。我從中學會如何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瑪麗默不作聲,似乎在消化我的話。她剛通過畢業考,站在人生嶄新階段的起點,如今也要踏入新大陸了。這趟威克洛步道健行之旅,無疑有助於她探索自己的愛爾蘭根源,進而更清楚認識真正的自我。
「我不認為妳永遠都能做最好的自己。」瑪麗的口氣透著懷疑。
我戳戳她的腰側。「對啊,我當然沒辦法一直做最好的自己!我認為這是一趟永無止境的旅程,讓我對於自己大腦的運作方式,以及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有了新奇的體悟,在我決定人生大大小小的事情時助益良多。」
我們來到森林外緣,眼前景色令人心曠神怡。放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的草原,偶爾點綴著碩大的淡紫花叢,紫羅蘭色的石楠狂放盛開。我從旁注視著瑪麗,心懷感激能和她在這樣的時刻,用這樣的方式,一起佇立在這樣的地方。
成為母親,是我這一生最珍貴的禮物,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對這位陪伴著我、與我分享人生問題的年輕女孩,我心裡充滿愛與感激。
瑪麗小時候,有次我給她念完睡前故事,告訴她該睡覺了,她卻睜著圓滾滾的湛藍大眼認真看著我說,我不應該決定她的人生,而是陪伴就好。沒想到,一個小女孩竟說出這麼有智慧的話。現在我深深體會到這番當年已經明白的話。我摟住寶貝女兒,親了她一下。
「進行研究的那幾年,從來就不是浪費。在這段時間,我理解了大腦如何運作,幫助我得以接納自己與他人。更關鍵的是,發現了自己是誰。」
瑪麗問:「這些知識同樣也可以幫助我尋找自己嗎?」
我回答:「我只能告訴妳,我在我的旅程中學到了什麼。不過,那或許能幫妳找到自己的路。」
「讓我幸福的路嗎?」
「是的,能夠幫妳實踐自我的路。或者換句話說,幫助了解妳是誰、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我們默默走著上坡路。坡度越來越陡,我的心跳越來越快。於是我們放慢腳步,最後終於來到山丘頂。我感覺肺部填滿清新的空氣。離開森林後,這是健行以來第一次將威克洛山脈盡收眼底。動人心魄!我恣意欣賞著一望無際的綠色山丘,心頭充盈著深深的滿足感。
看了一眼地圖,應該很快就會抵達山谷另一邊的卡拉威斯蒂克瀑布(Carrawaystick)。我閉上雙眼,感覺聽得見遠方的潺潺水聲。不過,那或許只是我的想像。
瑪麗說:「這裡好寧靜啊。」她張開雙臂,彷彿想要擁抱世界。「獨自漫步在大自然中,感覺時間就好像停止了一樣。」
的確,我們到現在還沒遇到別人。
「對啊,這裡真的很寧靜。」我側耳傾聽四周靜謐,思緒翻飛,想起以前經常躲進大自然,尋找這樣的安寧與祥和。當時我認為那是冷靜頭腦、擺脫紛亂思緒與擔憂的唯一方法,不了解其實是內心平靜與否的問題,而非周遭環境是否寧靜安詳。我們即使處在平和的環境,仍可能憂心忡忡;而在吵雜紊亂的世界裡,也能找到內心平靜。
我問瑪麗:「我們走路時,妳的腦袋是安靜的嗎?」
「妳是說是不是靜止的嗎?」
瑪麗蹙著眉。我點點頭。
「我沒有辦法說得很準確,因為沒注意腦袋裡的狀況。」她聳了聳肩。「我現在想起來了,我的腦袋不是靜止的,甚至不確定是否曾經靜止過。很可能我的思緒就是飄來飄去的。」
「有出現什麼特別的想法嗎?」
「浮現出了早餐的畫面。那真是一頓很豐盛的愛爾蘭早餐耶。」她哈哈笑著說。
昨天抵達之後,我們兩個都筋疲力盡,很早便上床睡覺。今早起床餓得要命,於是點了培根、炒蛋、香腸、番茄、豆子和土司的全套愛爾蘭早餐。
「我問妳腦子裡是否安靜,是想要解釋飄忽不定的思緒是從哪裡來的。」我眺望山谷。「觀察大腦不斷產出的大量思緒,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是誰。我們的頭腦裡面,有個不斷說話的細微聲音。」我凝視著她。「這個聲音剛才告訴妳,早餐分量很多。而我則是想起目前正在讀的書。不過,這個聲音也提醒我要時時看一下地圖,免得我們迷路了。」
瑪麗打趣說:「這個聲音喋喋不休,真像一隻興奮得止不住嘴的小猴子。」
我不由得笑了。
「用這個來描述我們頭腦裡喋喋不休的聲音,真的是很棒的比喻:一隻不斷告訴我們要怎麼思考、感受與行動的猴子!」」
「這個聲音從哪裡來的呢?」
「我們的腦袋從來不會空轉,才會感覺腦子永遠沒有靜止的時候。」我用食指點點自己的額頭。「用妳的比喻來說,就是猴子不停在說話。長久以來,神經科學認為,我們必須利用大腦進行訊息處理或操作等智力挑戰時,例如解決數學或複雜的難題,大腦才會變得活躍。」
「寫數學真的很傷腦筋。」瑪麗附和說,然後進一步問:「不過,妳的『訊息操作』是什麼意思?」
「我再舉個例子解釋。」我想了一會兒。「我讓妳猜個謎,妳從小就喜歡猜謎:兩個人站在河邊,想要前往對岸,不過船只能載一個人,可是兩個人都得過河。要怎麼辦?」
瑪麗東張西望,然後在路邊一株樹樁坐下。她努力整理從髮辮鬆落的髮絲。
「在船上,一個人可以坐在另外一個人的大腿上嗎?」
「不行,船會沉下去。」
「有兩艘船嗎?」
我回答:「這個想法不錯。不過,船只有一艘。要給妳提示嗎?」
「不要!」瑪麗脫口而出。「雖然謎題並不簡單,但我要自己想出答案!」
「沒錯,這道謎題確實很難!不過,我只是想要告訴妳,我們如何能操控大腦裡的訊息。我丟給妳一些能夠消化的片段,於是妳想像出有兩個人、一條河和一次只能載一人的船。現在,妳試圖要破解謎題,便是操作了這些訊息;妳藉此嘗試組織不同的場景,想要找出正確答案。」
「啊,懂了。甚至船可能還有而不是只有一艘的機率?或者,一人坐在另一人腿上。」瑪麗大聲說出想法。
「是的。就像剛才說的:長久以來,科學認為大腦只在面對智力挑戰任務時,才會活躍起來,其他時間都處在靜止的狀態。」
「就像躺在沙發上放鬆一樣?」
「正是,就像躺在沙發上或蒔花弄草放鬆一樣,就是從事不需要花費腦力的工作。」我朝瑪麗伸出手,把她從樹樁拉起來,表示我們要往下走了。「不過,大概一個世紀以前發現,我們的大腦從未真正進入靜止狀態,即使當下不必解決難題,也一樣活躍。大腦某些區域甚至在身體休息時更加活躍。我們在神經科學領域稱之為『自發活動』(Spontane Aktivierung)。這種活動會自動發生,或者由大腦自動觸發。」
「自發活動。」瑪麗緩緩念出,彷彿如此更能理解這個概念,然後她同意說:「沒錯!感覺我的想法隨心所欲,來來去去的。」
最佳賣點 : 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使命,
就是發現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