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どうか皆の前でほめないで下さい: いい子症候群の若者たち
作者 | 金間大介 |
---|---|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 不是不上進, 而是太早學會大人的消極, 新世代的好孩子症候群:對於任何有機會與年輕人互動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必讀的書。一出版即引爆熱議!日本 |
作者 | 金間大介 |
---|---|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 不是不上進, 而是太早學會大人的消極, 新世代的好孩子症候群:對於任何有機會與年輕人互動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必讀的書。一出版即引爆熱議!日本 |
內容簡介 對於任何有機會與年輕人互動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必讀的書。一出版即引爆熱議!日本媒體爭相討論,令人震驚的新世代真相。不想過於顯眼,只想當低調的100分之1。明明還有機會,卻只想安於現狀,逃避面對挑戰。習慣等待指示,等不到明確的答案就不願意去做。為什麼「好孩子症候群」會越來越普遍?沒有自信、害怕失敗、不再積極……這些特質已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普遍現象,面對年輕世代的這些「不同」,上一輩通常會抱持否定的態度,認為這就是不上進、不積極的表現。但其實他們不是不願意努力,而是這個時代的環境迫使他們隱藏自己,這樣的行為取向又稱為「好孩子症候群」。本書以詳盡的日常觀察與縝密的研究,幫助我們藉此了解這世代年輕人的複雜心理,以及行為背後的核心動機。即使世代差異永遠不可能消失,但只要願意開始理解,就能消弭衝突與誤解。當我們拋開成見的濾鏡,關注年輕世代的困境與煩惱,了解阻礙他們前進的根源,便能更容易在學校、職場和生活中與他們共處,建立更好的互信關係!★這樣的年輕人,可能患上了「好孩子症候群」!● 早上第一節課絕對不會蹺掉你以為:「哎呀?最近的學生還挺有幹勁的嘛。」其實是:「自己沒去如果被發現,可能會變成眾人的焦點。」● 工作上遇到問題不提問你以為:「主管氣場太強,令人害怕?」其實是:「沒有人告訴我『該如何問問題』。」● 積極參與社會服務你以為:「那真是太好了,這是很棒的事情啊。」其實是:「不用自己做決定、不會被評價優劣,還可以累積服務時數。」★「好孩子症候群」不是不上進,而是太早學會「大人的消極」。● 在經濟成長趨緩的年代出生的年輕人,不再相信「挑戰能帶來成長」。● 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強烈恐懼失敗,覺得一旦失足就會墜入地獄。 ● 自小就看到倒閉、失業、裁員等社會現象,更重視先確保自己的利益。專業推薦【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諮商心理師】胡展誥【諮商心理師】陳志恆【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 策略長】陳品皓【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思維探索導師/教養暢銷書《放手,不放養》作者】許恆嘉【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臨床心理師】蘇益賢 ●依姓名筆畫序排列【迷誠品編輯推薦】標題|你有「好孩子症候群」嗎?《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不是不上進,而是太早學會大人的消極撰文|金間大介(Daisuke Kanama)不想努力、擔心失敗、失去自信,這些是患有「好孩子症候群」常有的想法。 但這些行為確會被認定為不上進而受到責備,但這正是當代年輕人普遍遭遇的狀況。 這個想法是如何擴散?又該如何處理?透過本書釐清新世代的厭世真相!☞點此進入迷誠品閱讀文章
作者介紹 金間大介(Daisuke Kanama)金澤大學融合研究學域 融合科學系教授東京大學未來面向研究中心 客座教授橫濱國立大學工學研究科物理情報工學 博士出生於北海道札幌市,在取得博士學位以前都隸屬於應用物理學研究室,從事表面物理性質的研究。博士後時期前往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研究所,受到新課程創新經營的領域吸引,之後便開始研究創新論、技術經營論、市場論、產業連動等研究。另外也執行「創新所需的動機」研究,與教育界及人才養成業界多有配合。主要著作有《為創新帶來動機:創業教育及挑戰精神的來源》(丸善出版)、《創新&行銷經濟學》(合著,中央經濟社出版)、《動機的科學:提高知識創造性的方法》(創成社出版)等。譯者介紹:黃詩婷因喜愛日本傳統文化、文學、歷史與動漫畫而成為自由譯者,人生目標是以書籍譯者身分終老一生。譯有《少女的書架》系列、《再來一碗!文豪名人的120種速食炒麵寫作法》、《黑牢城》、《海神》、《預言之島》等著作。其他譯作可參考個人網頁:zaphdealle.net
產品目錄 目錄序言第1章 老師,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不想過於顯眼的年輕人們老實的好孩子、認真的好孩子「被盯上了」的新定義最討厭的就是○○的課程早一就早一去上課如果是匿名就會馬上舉手「稱讚」是「負荷」第2章 請平等對待成功之人與未成功之人理想的情況是無論何時都要平均分配可怕的專題選擇(起始)可怕的專題選擇(結束)日本人心中最為公正的資源分配方式現在大學生心中最為公正的資源分配方式為何年輕人討厭競爭就算受惠也不會回報第3章 害怕自己的提議被採用無法自行做決策的年輕人們一個女大學生的故事一個棒球社的故事決定事情最為可怕爸媽幫自己決定的話,就能好好努力以「照樣造句」作為自我防禦戰略選擇取決於網紅就連消費行為都無法自行決定大家一起決定要是事情被推到自己身上該如何是好極度擅長請人代勞第4章 總是想著「太過突出的話怎麼辦」多重保險的人際關係大學校園內某天午休的情景為了避免突出而排隊最可怕的活動是自我介紹甚至不會說「自我表現者」日本與亞洲「好看」的差異問題是「在誰的眼中」顯眼「Hi, Mike!」事件競爭意識低落重協調勝於競爭重從眾勝於協調孩子開始不在教室裡舉手的時期為了避免打亂場子而演戲第5章 在求職時也會發作的好孩子症候群一心追求穩定負責面試的人員感到煩躁的原因有哪些職前訓練是否需要穿面試用的套裝為了誰而穿面試用套裝的履歷表也逐漸單一化公務人員超受歡迎的真實理由對他們來說的「穩定」因此不能夠發生錄用失誤對於關係從水平轉為垂直感到莫名畏懼與同儕商量上司的問題年輕人對於「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的誤解職場的聚餐會參加第6章 如果有人拜託那還是會去做對於貢獻社會的扭曲憧憬年輕人的工作觀四條款新進員工的工作目的與社會貢獻意願問題在於,對年輕人來說「社會貢獻」所指為何?令人驚訝的強烈自卑感對於自己沒有自信但想貢獻社會雖然不捐血但想貢獻社會第7章 畢竟自己沒有那種能力對於自己毫無自信的年輕人們關鍵在於自我肯定感與能力感極低日本創業精神氣氛低迷不足三兄弟「有備更患」的日本人第8章 單純等待指示年輕人之間流傳的學歷社會與走後門取向等待指示的年輕人集團越發強烈的保守性穩定取向令和時代的學歷取向在年輕人之間反而增強的走後門取向實習是「取得既得利益」保守取向的正確解釋數位化造成等待指示的人不再具備價值第9章 扯別人後腿的日本人年輕人們培育出的社會壞心眼的日本人搭便車的報酬消防員的靴子畏懼互助的日本人一百二十五國當中第一百二十五名的稱號從眾正是日本人自古以來特有的個性究竟是「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還是「集團愚蠢」?有權利對年輕人有所期待嗎年輕人只尊重「現任選手」第10章 給好孩子症候群患者的年輕人們改變環境、改變自己一個專題學生的轉機工作沒有「普通」這回事氣氛與從眾壓力的源頭一切都是主觀你為何而念書?具備「目的」的學習能強化自己給那些煩惱著沒有特別想做之事的人不知不覺改變行動的兩個方法改變寫筆記的方法你會有所成長謝辭作者研究成果清單(節錄主要項目)
書名 / | 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 不是不上進, 而是太早學會大人的消極, 新世代的好孩子症候群 |
---|---|
作者 / | 金間大介 |
簡介 / | 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 不是不上進, 而是太早學會大人的消極, 新世代的好孩子症候群:對於任何有機會與年輕人互動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必讀的書。一出版即引爆熱議!日本 |
出版社 /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397282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397282 |
誠品26碼 / | 2682538931001 |
頁數 / | 271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350 |
提供維修 / | 無 |
內文 : 以「照樣造句」作為自我防禦戰略
接下來我們將話題換到「照樣造句」決定法。
關於這點,其實他們之間有非常強而有力的「行動三原則」。
① 重度參考他人所給的範例。
② 如果沒有範例的話,基本上一切辦不到(不做)。
③ 因此會強烈希望有能夠參考的範例。
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某個職場,主管大致上將做法教給新進員工之後,說了句「不懂的話再來問我」然後就把工作交給他了。當然,主管只是稍微指點一下,新人不可能馬上就能順利工作(工作可不是那麼輕鬆的事情)。
但新進員工卻一直沒有來問問題。
這是什麼情況呢?
是因為上司讓人害怕?
的確有這種可能。
那麼我來改一下情節好了,假設那個主管長得跟福山雅治一樣帥氣,而且是個和大泉洋一樣和藹可親又風趣的人。
那麼下屬會來問問題嗎?
結果他還是不來問。
為什麼?
答案很簡單。我想你應該也知道答案了,正是行動三原則的①和②。
主管並沒有告知關於「如何問問題」的範例。
很遺憾的,大多數主管都無法摸索到這個答案。一直沒發現這件事情,交代的工作就這樣接近最後的完成期限,實在無法忍受了,終於離開自己的位置,然後演出下面這樣的情節:
「怎麼不馬上來問問題?不可以浪費寶貴的時間啊。」(福山雅治風)
「你們不會做也是正常的,問什麼都沒問題的啦。」(大泉洋風)
難得都讓主演等級的人出來表現了,但還是很抱歉,好孩子症候群患者的反應大概是下面這兩者之一。
● 之後會來問各式各樣的問題(因為主管如此指示)。
又或者是……
● 還是什麼都不去問(因為並沒有拿到「如何問問題」的相關範例)。
我想你肯定會忍不住想大吼:「給我用自己的腦袋想想啊!」
……實在令人難以啟齒,不過這種斥責幾乎是毫無意義的。
你一定得要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一個範例,然後告訴他才行。
就連消費行為都無法自行決定
為何現今的年輕人會如此依賴社群網路的資訊?
只要比較一下社群媒體與傳統媒體發送訊息的方式,答案就很明白了。
過往以傳統媒體為主的宣傳,基本上都是單向發出資訊,這種做法問題在哪呢?一般認為是「無法進行雙方溝通」。
但我認為單向型媒體的問題點其實是在於「消費者必須自己解釋接收到的資訊內容」。到底跟自己合不合?喜歡還是討厭?正確或者不正確?就連如此簡單的事情,只要是「被迫接受」,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就會產生抗拒之心。
因此無論提供給年輕消費者的資訊在旁人看來多麼有利,也不一定能夠引發他們的購買行動。甚至提供越多資訊,可能反而讓他們更加無法決定。
這種情況不僅限於年輕人,跟屬於哪個世代並沒有關係,因為人類覺得靠直覺來決定事情比較輕鬆。
請想像一下你去餐廳的時候,店家向你介紹他們推薦的菜色的情況。然後再想像,若是朋友帶你去那間店,並且說「這個超好吃的!」時候的情況。
若為前者,你應該會先把店員給的資訊放在一旁,畢竟還要考量一下推薦餐點的價格、店員的價值觀等因素後,才能下決定。
相較之下,後者的資訊應該就能夠老實接受,尤其是如果朋友的價值觀和自己相近的話,就更沒什麼好猶豫的了。
心理學同時指出人類還會認為店家提供的資訊「或許會編造成對自己(經營者)比較有利的內容」這樣的偏見,當然也是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但我認為「要自己決定事情」的壓力影響更大。
而且,現在的年輕人是「社群母語」的世代,也不會覺得以直覺來決定事情有什麼不好。
投稿在社群網路上的消費體驗或網紅的資訊,並不會直接把資訊像球一樣丟向自己;也不需要自己把東西帶走、深思熟慮、然後用自己的意志來決定……沒有這些流程。只要遵從當下看到的感覺,不會有自己決定的壓力,就可以購買了。現在的年輕人對於要自己決定事情,有這等程度的抗拒。
給那些煩惱著沒有特別想做之事的人
如果你已經超過二十歲,我想你真正喜愛的事情應該不會改變。人類本質上的喜好在成人以後就不會產生變化,現在如果有覺得「我果然喜歡這個」或者「這個適合我」的東西,想來今後也不會有所改變。
既然如此,就算把這種心情掩埋起來,往後也只會感到痛苦。想著「只要壓抑這個心情,它終究會消失的吧?」根本就是白費工夫。
這樣的話,只能現在就好好面對。
「不不,等等,那麼那些根本找不到什麼想做的事情的人,又該如何是好呢?」
似乎全日本都能聽到這個聲音。
確實。
所以我們就一起來想想,為什麼找不到想做的事的問題吧。
我認為問題的原因大致上區分為三種。
第一種可能性,將想做的事自行認定為「社會上一般會提出的選項」而受到限制。例如開發人員、業務、服務業、醫療人員之類的。
如果詢問大學三年級學生「畢業之後想做什麼?」他們會這樣回答:
爸媽說當公務員應該不錯吧,不過我自己覺得民間企業也沒有什麼不好,但我又不是當業務的料……企劃類感覺很開心,但若問我是不是很想當企劃,也不是那麼肯定。
各位年輕人,讀了這段後你有沒有心中一驚?
這個超常聽見的回答中出現的選項 ── 公務員、民間企業、業務、企劃這些工作,大多是當事人以極為稀少的知識來做的判斷。也就是說完全沒有調查、也不曾體驗過,就只是列出社會上一般會提到的那些選項,其實心裡根本沒個底、只是隨口說說。
這樣會沒興趣也是理所當然吧。
這種時候最好將視野放寬一點,首先試著行動吧,然後將行動結果記錄下來,再試著自己去評估。可以的話就用排行榜的形式,這樣一來工作這種東西的模樣就會逐漸變得清晰。
如果在排行榜裡找到共通點,那就是前進了一步的證據。
如果在排行榜中沒有找到共通點,那麼你有很大的可能性是陷入接下來兩種陷阱之一(又或兩者兼有)。
找不到想做什麼的原因,第二項就是對想做的事情沒有興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不是所有人都對 事情本身 有一定的興趣。
我認為人類在決定人生方向的時候,考慮的要點其實只有三個:①事、②人、③地。這三項的比重因人而異,而達到平衡時就是最終的優先順序。
對於事情本身沒有興趣的人,就是②或③的比重較高,「想和這類 人一起工作」、「想在這個 地方 做些什麼」這種感覺,用人或者場所作為思考未來的角度,也完全沒有問題。
這時候的該注意的事項只有一點,以我的經驗上來說,尤其是最近的學生重視「②人」的比例特別高。這件事情企業的人事部也相當清楚,因此人事部負責面試、錄用應屆畢業生的人,通常都是在整間公司裡面給人印象最好的那幾個人。
雖然事實如此,但學生還是會因為只接觸了幾個人事部的員工,就忍不住覺得:「這間公司的人都感覺好好!」
如果身為學生的你覺得自己心中「②人」的比重可能比較高,在求職時若覺得這間公司好像不錯,請你務必要拜託人事負責人幫你找個機會讓你和至少一個以上(人事部以外的)員工說話的機會。我知道這非常耗費你的精力,但還是拜託你加油。如果那間公司對於你的要求覺得相當為難的話,那你最好不要去那間公司。
好啦,找不到想做什麼的問題,最後的第三個原因就是可能真的沒有想做的事情。沒有想做的事情、也沒有特別有興趣的人或場所,真的是完全沒有想做的事情。
但你也不用擔心,你並非特別懶散。
單純是不太適合「尋找 想做什麼」這個行為而已,通常你這類人需要的東西都近在身邊,只要活著就能夠自然去愛身邊的事情、物品、人物、場所、時間等,只是你自己沒發現。只要相信那些與自己相遇的緣分,集中在眼前的事物就好。這種類型的人特別容易在他原本所在的場所開花結果,大多數都是在不知不覺積極努持續一段時間後而不自知。
不過也別忘了有時要停下腳步,向能夠信賴的人商量自己的狀況,畢竟你還是有可能變得盲目。這是相當重要的事情,絕對不要忘記。
不知不覺改變行動的兩個方法
前面我有提到,改變行動的話,心情也會跟著轉變。
「雖然我有那個心,但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又或者是「非常躊躇不知該如何踏出行動的第一步」的人,以下就教你兩個方法,不管你還是學生或是已經進入社會都能夠使用。
一個是「鍛鍊發問力」,另一個則是「改變寫筆記的方法」。
首先是「鍛鍊發問力」。
對於好孩子症候群的年輕人們來說,要在人前發問實在是非常困難,壓力等級大概至少是五十吧,總之難度真的非常高。就算不是好孩子症候群,要在人前發問也是相當令人緊張的事情。如果在大教室裡上課時有學生發問,我就會忍不住想,那個人肯定有著地球以外生命體等級的強悍心靈。
所以「鍛鍊發問力」相當有價值,這樣能夠帶來微小的自信,最終拉出和其他人之間的差異。明天起還請務必珍惜問問題的時間,以最強的集中力去面對。
話雖如此,一開始並不需要勉強自己發問。我想你應該很討厭聽到老師或者司儀說「有什麼問題嗎」的那一瞬間吧,甚至覺得有些緊張。你的身體搞不好還會縮小到剩下三分之二,大腦送出訊號要你絕對不可以抬起視線。
那麼這樣該如何是好呢?那個瞬間,我希望你想想,若是你發問的話要問什麼問題。再往前一個步驟,你只要盯著發問的人看,也算是OK了。會在課堂上發問的人大概就是那幾個,周遭的人應該也都預料到那個人會發問,而且肯定是能夠捕捉到本質的問題。
一開始就想以那個等級來對話應該太勉強。
所以不需要那樣,我希望你觀察的是那個人最一開始提出的問題。為什麼會有那樣的問題?對於沒有想太多就去上課或者開會的你來說一定相當不可思議,可能會覺得對方好厲害喔、是個善於自我表現的人呢,之類的。
但「想到問題」這個行為,和自我表現沒有半點關係。
就算你是個陰沉傢伙、有著穩定的保守取向、興趣是遊戲這種室內派,在「想到問題」這方面也不會輸給那些自我表現意願高的人。
發問並不是要你表述自己的意見,真的單純只是問個問題就好。「○○的部分有點困難,請再多說一點」或者「那個就是○○沒錯嗎?」之類的就夠了。
對方回答以後,只要說「謝謝」就好。
發問的時機,可以是在老師、部長或者司儀等人說「還有沒有其他問題」之後,也就是已經有人問過問題以後。
接著在問完以後,請你確認一下自己的情緒。
如果非常緊張,那就是你的心靈在成長的證據。
如果沒有任何感覺,那麼你就有發問的素質。
如果有些許「參與感」或者「成為成員的歸屬感」的話,那麼你下次也這麼做,然後確認這種心情是否為真。
改變寫筆記的方法
即便如此,無論如何還是無法鍛鍊發問力的人,我就教你個大絕招吧。
那就是改變寫筆記的方法。
上課或者開會時,也就是在聆聽某人說話的時候,你會寫筆記嗎?如果你是不寫筆記的類型,今後還請務必做簡單的筆記。
如果你已經有寫筆記的習慣,那麼我希望你回想一下自己平常是如何做筆記的。我想應該幾乎都是留下「沒有寫在原有資料上的資訊」吧?只要說話者說了「我補充一下」或者「雖然資料上沒有」之類的,人很自然就會試圖寫下之後聽到的資訊,畢竟我們日本人從小就接受了這樣的訓練。
當然這樣也很好,不過我希望你加上一些東西,要留意的是寫下自己腦袋中浮現的東西。一開始先將資料上很在意的部分圈起來,也可以在旁邊打個問號等等。
然後寫下「這個是什麼意思?」或者「具體來說?」之類的句子。
教科書、講義或者會議用資料,如果充滿了疑問句或者問號,那麼在聆聽話語的同時,就會比較重視自己的想法,同時「發問」這件事應該也會變得簡單得嚇人。畢竟當對方說「有沒有問題」的時候,你已經把問題寫在筆記上了。
需要筆記下來的並非說話者講述的內容,而是閃過自己腦袋的東西。只要做這些動作,效果就很好。各位大學生還請活用在課堂上,並且實踐在求職活動中,應該多少能提高預定錄用的機率。
你會有所成長
如果以上事項你都能辦到了,那麼我再追加一個希望你多加留心的事情,那就是「比平常要快一些動起來」。或許這讓人有種「提前計畫」而略為沉重的感覺,但在我的概念裡比較接近「總之先動手」。閱讀本書的人應該都曾經有被提交日期或最後期限追著跑的經驗吧?這種時候再怎麼樣都會集中在「做完它」這件事情上,完全就是有一步做一步。這種行為重複幾百次也無法讓自己成長,無法變強。
如果比平常早一步行動,就能夠得到可以冷靜回看自己的時間,同時我希望你在此真實感受到自己的進化。
本書也差不多要到終點了,雖然有點害羞,不過我還是介紹一下自己很喜歡的一個故事。
我很喜歡散步,常常走在陌生的土地上,有時候覺得今天怎麼會這麼累呢……回頭一看才發現其實那條路是伏度不大的坡道,沒想到我已經爬到了很高的地方,令我嚇了一跳。
會覺得很艱辛,正是因為已經爬到那麼高;心靈也是一樣,會感覺那麼辛苦就表示你成長了很多。
人類很容易感覺到疲勞或辛苦,卻不容易感受到自己的成長,不知為何這種情況在年輕的時候特別嚴重。
所以請積極感受自己的成長。
一天做十次仰臥起坐就能輕鬆練出腹肌。
心靈也是一樣的,大腦鍛鍊起來甚至更加輕鬆。
還請務必刻意去感受自己的成長,不要和其他人比較,而是和自己比較。然後享受成長的感覺,特別是在你還年輕的時候 —— 但不是只有年輕的時候,而是永遠。
最佳賣點 : 決定事情、發表意見,是最可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