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dventures of Women in Tech: How We Got Here and Why We Stay
作者 | Alana Karen |
---|---|
出版社 | 知遠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 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 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 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近年來,女性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的比例不斷攀升 |
作者 | Alana Karen |
---|---|
出版社 | 知遠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 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 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 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近年來,女性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的比例不斷攀升 |
內容簡介 近年來,女性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的比例不斷攀升,而令人意外的是,即便是在致力推動平權、象徵「多元化」的科技重鎮矽谷,「女性」所處的位置,依然微妙而充滿波折 ──大家多半預設科技業中的女員工是客服之類的角色,而不是「主導專案」的職位;男性嶄露頭角是能力,女性的傑出卻總是被貼上「難相處」、「太有侵略性」的標籤;只要需要休假、早退接孩子,就會被認為不太在乎工作,對公司的付出不如男性。──女性真的能夠在科技業擔任有意義的工作,擁有平等的待遇嗎?在Google擁有20多年經驗的資深主管亞蘭娜.凱倫,集結了來自不同背景、教育環境和抱負的80位科技女子故事,她將從這些真實的歷程,剖析女性加入科技業的原因、面臨的挑戰,以及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和支持,帶你我更深入窺見科技圈的現況與走向。第一部【你是科技人】:談入行科技業的各種途徑,以及女性在科技職場中的獨特性與價值觀。第二部【與眾不同的好與壞】:關於各階段女性在科技圈中的利與弊,還有對業界帶來的影響。第三部【典範的力量】:提供進軍科技產業必備的5項能力,讓我們更清楚朝自己的目標邁進!無論你身在科技圈、即將踏進科技圈,或是嚮往加入科技圈,當心裡產生「我適合科技業嗎?我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嗎?我能擔任真正的領導者嗎?」時,這本書將在職涯中給予支持,幫助你們擁有更多的自信──獻給對科技業感興趣的所有人們。◎ 本書特色:特色1:以Google 20年資歷的女性領導者角度,貼近且深刻描述出科技女性的面貌本書作者亞蘭娜.凱倫是目前Google任期最長的員工,負責帶領團隊開發、擴展、建設和推動產品。從大學時期首次踏入科技領域擔任實習生,到成為Google專案主管,在科技產業中耕耘多年的她,看遍女性在這個圈子中的各種處境和樣貌,所以她以自身經歷為基礎,融合來自不同背景、職位的科技女子訪談,以最全面的觀點,帶我們一覽科技業的職場實況。特色2:集結80位女性的真實歷程,探討女性在科技圈中面臨的優點、弱勢及挑戰女生非討喜不可嗎?只能為家庭放棄事業嗎?女生一定會幫助女生?作者亞蘭娜.凱倫在本書中以「背景、利弊、能力」為主題,集結了科技產業中,從基層到高層的女子故事。 看這些同屬科技圈,卻擁有不同冒險經驗的女子們,如何在這個男性主導文化的世界裡,透過妥協、犧牲,還有支持、做自己,成功找到歸屬感,建立自己的事業!特色3:以前進科技業必備的五大技能,在瞬息萬變的產業中創造自己的事業成就在本書中,亞蘭娜.凱倫分享了在科技業中有助於發展事業和解決困境的「神奇工具箱」,其中包含「恢復力」、「行銷自己」、「開口要求」、「尋求支援」、「承認自己很棒」。確實培養這五項能力,不僅能夠幫助我們順利在職涯中「生存」及「成長」,也將成為我們渡過挑戰與關卡的解鎖指引。特色4:為科技女子們的職場冒險,提供「提升自我」與「保護自己」的資源管道 在本書的研究和撰寫過程中,亞蘭娜.凱倫蒐集了多本珍貴的書籍資源,針對各主題提供更深入的延伸閱讀,你可以透過這份推薦書單,進一步獲得工作建議和啟發;此外,書中的「導師指南」與「騷擾防止與協助」也提供了尋找職場貴人的方法、應對職場騷擾的支援等。妥善運用擁有的工具,有助於讓我們在職場的修練與冒險中,自信向前邁進!
各界推薦 ◎ 矽谷科技圈,強力推薦:Google產品高級副總裁 喬納森.羅森伯格Jonathan Rosenberg:「這本書對於應屆畢業生或有經驗的人來說,是必備品,亞蘭娜.凱倫巧妙地講述了科技界不同女性的故事,並展示了為什麼歸屬感在職業和工作場所如此重要。當我們正在世界和工作中解決多樣性問題時,《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是一本出色且及時的讀物。」Facebook 運營長、《挺身而進》作者 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科技界做一名女性可能會感到孤獨,但若知道有人經歷過妳的經歷後,將會產生很大的不同。在本書中,亞蘭娜.凱倫捕捉到了各種經歷,從職業生涯初期的女性,到已從業多年的女性。正如我之前在Google的職業生涯中所知道的(我很自豪我的團隊中有她在),科技是一個令人興奮和滿足的領域──並且隨著科技業中女性的增加,尤其是在領導階層,它會變得更好。」KVOX Media 創始人、《越內向,越成功》作者 凱倫.維克爾Karen Wickre:「《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是靈感和真實的對話。亞蘭娜.凱倫提供了關於數十名在科技公司工作的女性的豐富故事,並通過資訊研究和實際操作來支持她的訪問。無論妳的職業生涯是剛開始還是正尋找下個篇章,這本書的內容總有妳需要的東西。」Women 2.0 首席執行官、 W Fund 創始人 凱特.博達克Kate Brodock:「終於有一本坦率地向當代科技界女性發聲的書籍了!亞蘭娜.凱倫以她的見解和嫻熟的寫作技巧,展示科技界女性的驚人才華和專業,以及她們在職涯中所面臨的真實挑戰。無論是直接閱讀並產生共鳴,還是作為一位對科技女性的支持者,這本書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台灣科技圈,好評推薦: KKday營銷長 黃昭瑛Yuki:「這是作者在舊金山生活、在科技圈的故事,她以Google女性領導人角色出發,述說在男性文化主導的世界裡,如何成功建造起自己的職涯與貢獻。我們雖然身在台灣,但在許多傳統看起來是男性為戰場的行業中,近年來我也看到許多成功女性領導人發光發熱、引領突破與創新,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台灣企業更多啟發,並提供女性讀者更多實用解方與勇氣,讀完能夠跟著試看看!」
作者介紹 屢獲殊榮的科技領袖、作家和演講者。在Google工作超過20 年,作為第 319 號員工,她現在是任期最長的員工之一,有99.96% 的 Google 員工都追隨著她。從 Google Search 到 Ads,從 Fiber 到 Google Grants ,Alana一直帶領團隊開發、擴展、建設和推動產品,已經在行業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Alana 在技術、領導力、DEI、人才和創新方面的會議和峰會上發表過演講。她與丈夫、三個孩子和兩條狗一起居住在舊金山灣區。
產品目錄 推薦序作者序第一部 你是科技人 YOU BELONG IN TECH我們都來自不同地方 We Come from Everywhere──人人擁有不同背景,多樣性與差異化,讓置身於科技業的妳我更需要「包容性」好好做自己 You Have to Be You──接納自我、帶著真我進入工作,並且要在科技業中找到「歸屬感」人各有志 We Have Different Ambitions──不同女性在科技圈的不同遭遇與出路,相信妳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位子第二部 與眾不同的好與壞 THE PROS AND CONS OF BEING RARE承擔重量Bearing the Weight──從事科技業工作的優勢及弱點,還有那些我們面臨的難題與能夠改變的事討喜與否 The Likability Problem──關於女性成功與好感度,是否就像魚與熊掌,永遠無法兼得?地獄裡的特別座 The“Special Place in Hell”Question──女生不幫助女生!那些科技業女性的經歷、期待與需要的黑暗面生活與家庭 Life and Family──關於妥協、犧牲,還有渴望獲得的支持,最後才能學會設立界線第三部 典範的力量 THE POWER OF EXAMPLE神奇工具箱 Our magic toolbox──探索科技圈事業的最重要5項技能冠軍們 Our Champions──那些在事業上發揮影響力的人,以及他們的作為「生存」vs.「成長」 Survive versus Thrive Days──人生並非只有兩個極端,我們隨時都來來回回,歷經高低起伏留任的藝術 The Art of Staying──妳不必是烈士,也不必是逃兵,只要清楚朝自己的目標奔去結語附錄導師指南騷擾資源與幫助
書名 / |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 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 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 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 |
---|---|
作者 / | Alana Karen |
簡介 / | 科技女的職場修練與冒險: Google女性領導人告訴妳, 從背景、優勢、弱點到必備技能, 科技圈女子如何在男性主導世界裡建造事業:近年來,女性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的比例不斷攀升 |
出版社 / | 知遠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197295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197295 |
誠品26碼 / | 2682438376001 |
頁數 / | 223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7*23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自序 : 我出生於1977年,正是早期女權主義的全盛時期。我母親討厭芭比娃娃,也不准我收看那些沒有好好打造女性角色的電視節目。其中,影集《三人行》最令她忍無可忍,《三人行》的故事情節是這樣的:約翰李特飾演傑克區普,他在劇中假扮男同性戀,並與兩名愛穿短褲的女子同居。他們的房東非常愛管閒事,因此衍生出各種笑料。當然,這部劇一點也不過時,約翰李特的笑容又是這麼迷人……不過,這些都不是我的重點。
許多孩子直到年滿18歲進入大學、搬進宿舍,才首次體驗離開父母的生活,但我則是自小在宿舍裡出生長大。母親任職於道格拉斯學院,也就是羅格斯大學位於紐澤西的女子校區,她的職位是地區協調員,但工作內容是包括總經理、房東和宿舍阿姨的神奇組合。在我的記憶裡,她的工作包山包海,管理多棟宿舍,這表示她要經常處理各種誇張的爭執、吵鬧的音樂、焦掉的爆米花以及火災警報。她還為每年的寢室抽籤設計了極其複雜的流程,要用上巨型軟木板與各種顏色的紙張。此外,母親也曾在半夜被叫去處理自殺未遂事件、輔導問題學生,還要保管所有學生檔案,然後每年在資料夾的紙張內頁上為退宿的學生逐一簽退。我出生的那一天,她就是在忙這個。
母親會有如此的強大且強勢的女權信念,並非出自於選擇。根據國家薪酬平等委員會的資料,在我出生的那年,女性收入僅是男性的58.9%,也難怪我母親在開始陣痛後仍繼續工作。在80年代,薪資水準緩慢上升,在1989年達到男性薪資的66%,而在我整個童年時期,母親的薪資就是我家的主要收入來源,在她為羅格斯大學工作20年後,她的年收和我在新創公司的起薪35,000美元相比,僅高出5,000美元而已。
在成長過程中,我曾認為母親的女權信念很搞笑。她經常穿著在會議裡領到的鮮紅色上衣,上面印著幾個世紀以來「女人」一詞的各種寫法,我會故意把它唸成「你人、呂人、裡人」,因為小時候的我覺得這件衣服很荒唐,上面的各種拼寫都很搞笑;而現在我意識到,無論我們被冠上何種稱呼,「女性」二字本身就是一個生存故事。
1999年,當時我22歲,正是開始求職的時候。那時我以為世界早已進化,跨越了過去不平等的年代,畢竟那時候大學畢業的女性已經比男性來得多,這樣看起來我們已經平等了,不是嗎? 我的朋友有男有女,不分性別都一樣聰明風趣,大家在同一間學校裡求學、畢業、獲得學位,而現在我們要就業了!假使那時的我多花點時間留意細節,應該不難發現進入金融業與電腦科技領域的男性多過於女性。 那時我也沒有去深究女性是否在某些特定課程被刷掉的比例較高,或者其實只是男生們在校園求職面試中表現得比女生好。總之,當時的我沒有特別去關注諸如此類的事。
我自然而然受到人文教育吸引,最終畢業於歷史系。我的興趣距離作為時代主流的生財科系非常遙遠,所以我想,我應該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吧!不過有一件事拯救了我,就是我超級沉迷網路。在我小時候,我的父親帶我認識了電腦,我非常享受操作電腦的任何時刻,而且小小年紀就練成打字快手。我也喜歡架構網站、享受敲著鍵盤、融合藝術與科技、打造清晰且賞心悅目的內容。我更自學了HTML,甚至說服了我的教授,以製作網站專案的方式來取代論文。
我非常享受為了處理公司網站問題而忙得天昏地暗的實習時光。儘管我的技術資格不符,我還是逼著自己前往達頓商學院實習,處理Adobe Flash設計。然而,在那間如同祕密社團般的幽暗辦公室裡,我在那些拼命打字又懂得比我多的男生們之間,早該意識到這件事:「我是女生」。
可是我沒有。
從小,我的父母就教導我平等的態度,他們對我很嚴格,而我也一向都能不斷進步。我很習慣被人看扁,但我以自己155公分的嬌小身材為傲,而且對任何事都無所畏懼。總之,我向來很習慣各種必須證明自己的狀況,也習慣人們因為我的敏捷聰穎而感到驚訝。難道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過來的嗎?
然而,達頓實驗室裡的男生們都很封閉,他們隨時都在黑暗的房間裡忙著寫程式,甚至實驗室經理還告訴大家絕對不可以被我拖慢工作速度,所以我只能自己想辦法學習各種技能,必須爭取自己的一席之地。時間來到1998年,那時我還是沒辦法拿到Adobe Flash程式課程名額,幸好那裡有個男生對我還算友善,我便總是坐在他旁邊,如此一來他無法避開我。我也會偷盯著他的工作,悄悄地學習。
憑著這段實習與線上專案的工作經驗,我拿下了第一份作為網路系統管理員的工作,工作地點是在我的母校維吉尼亞大學,我再次靠著能言善道獲得了這份職務。我說服了我的前教授們,讓他們信任我能把文理學院的網頁改頭換面。我發現對教授們來說,比起技術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製作出符合傑佛遜大學價值與美感的漂亮網站,於是我竭盡所能呈現各種奶油色階來表現出的不同風格,同時還有扎實的內容管理,所以最後拿下了這份工作。
1999年夏天,我開始接手這份工作。那時維吉尼亞大學的網路系統管理員也是位女性,她不敢相信學校聘用了一名大學主修歷史又毫無相關經驗的新人。這位女性希望可以主導學校的所有網站,以確保學校在各頁面上的內容具有一致性,結果我這22歲的新人打亂了她的計畫,於是我又必須再一次證明自己了。而這次我發現妥善經營人際關係,遠比技術方面的能力來得重要。幾個月後,我成功完成網站改版,同時也必須想辦法向前輩與她的同僚證明任用我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結果證明了我很有天分。
問我是否有過這種念頭:「如果我是男生,那我就不必費力說服大家了。」事實上,我沒有,因為那時我還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覺得對我能力的質疑似乎都很合理,畢竟我所遵循的是古老信念:「裝久了就會變成真的。」我也沒有和周遭的人比較,或是認為其他人擁有成功的特殊捷徑。
直到最近幾年,當我開始回顧一路走來的經歷,我才看見這些令人心痛的事實。假如當時我沒有那種自信呢?假如我那時稍微有點脆弱呢?那我應該早就辭職了吧?如果那時我感到被冒犯呢?如果當時我認為因為我是女生,絕對沒有人會把我當一回事,或是沒有辦法做自己呢?現在我手中這份成功且有意義的事業,就像是旋轉門另一邊的平行時空,門的兩側可能是兩種大相逕庭的人生。如果那時我認為這是一場不值得投入的苦戰,或是因為在職場中變成不受歡迎的人,而覺得科技業不是我該走的路,那麼我現在就不會擁有在科技領域20年的經驗了。這些都是環境中的風險,像我一樣的女性們,得一路咬牙苦撐、靠著堅持才能前進。然而,若是我們選擇了放棄呢?還有那些沒有走進科技領域的人?或是曾經加入科技領域,卻無法撐下去的人?
我們的社會已來到了重要時刻。我這一代的女性們,可以幫助下一代的女性在科技領域成長茁壯,但我們得留在這裡提供協助,雖然已有數以百萬計的女性任職於科技產業,但聘用和留任的數字卻相當糟糕。科技公司常態性公佈它們的多樣性統計數字,許多公司努力讓女性在技術崗位上的比例達到25% ,但科技領域中56%的中階女性員工仍離開了任職機構。 此外,作為少數族群的人們,就算擁有足以勝任職位的條件,也不會選擇科技產業。
若我今天將要開始就職,我會根據這些數據選擇科技產業嗎?聽到關於科技圈裡的男性文化的故事後,我還會選擇科技領域嗎?如果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是我重要的考慮因素,那我還會選擇科技嗎?
任職於Google 18年之後,我也經歷了一兩次冒險。從2001年開始的玩票性新創工作,現在已成為一段極具意義的數十年職業生涯,在這中間我曾兼任四份不同工作,遭遇過無數阻礙,我身兼妻子與人母的同時,還管理指導了上百名才華洋溢的團隊成員。這些既是挑戰也是收穫,就連我正在抱怨的時候,其實也仍喜歡這樣的生活。然而,當我們討論科技時,我們不太能夠聽到這類令人欣慰的女性成功故事。雖然這類故事沒有什麼遠大願景或成為高階領袖的雄心,但卻能夠提供通往成功和滿足的途徑。當然,從任何角度來說,科技之路都絕對不是一段完美旅程。沒錯!我還是會想離開,但更多時候我仍想留下來。
故事很重要,人都是透過故事來學習。雖然數據可以提醒我們注意問題點,但唯有透過與人交談,才能幫助我們找到觀點。在本書中,我透過所遇到的數百位科技圈成功女性的故事來跨越鴻溝。她們是誰?她們選擇了什麼道路?她們成功的關鍵技能是什麼?她們有多少人想尋求領袖職位?她們所面臨的障礙是什麼?她們從誰那裡得到了何種支持?她們會如何給他人繼續前進的建議?哪些是她們最困難的日子?她們又是如何克服?以上這些問題不僅針對職涯,也與個人生活有關。
而我所煩惱的是,並非故事中的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屬於科技行業。我們並非生於能夠對遠大目標抱持信心的世界中,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光鮮亮麗的職業經歷,這樣的事實讓我感到悲傷,我又該如何帶來影響?我想要突破有限故事所創造的界線,讓我們看見已存在我們之間的多樣性。在書中,我們可以看見每位擁有自己獨特超能力的女性們,談論探索職涯的各種方式、彼此幫助、所承擔的壓力以及遇到的機會,最後更透過深入挖掘女性為何留下或離開科技業的故事,讓我們能夠找到最好的方式,去支持彼此與下個世代的人才。
三大部分 Three parts
我試著想像這本書的讀者樣貌時,一開始想到的是任職科技公司的女性。她們正努力開闢著屬於自己的道路,並且對其他人的經歷感興趣,就像當年的我一樣。當女性們心裡產生「我是否屬於科技領域、是否有足夠的技術能力、是否是真正的領導者」等等的心情時,我希望能夠在她們的職涯中給予支持,幫助她們對做為科技女性這件事擁有更多自信。接著,我也想到了那些在畢業後考慮從事科技業的學子,她們應該會想瞭解自己是否能夠適應科技產業。最後,我想到我的同伴們,或是對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故事會感興趣的讀者們。
考慮到這幾類讀者,我將這本書區分為三大部分:
在第一部中,我將探討我所遇見或訪問過的各式科技女性。她們在科技公司中可能擔任科技類或非科技類的角色,也有些在非科技公司中擔任科技類職務。我探討了她們進入科技業的各種途徑與背景,以及不同女性所表現出的獨特性與價值觀。在最後則是探討社會強加給我們的成功定義,與女性們的野心大相逕庭。
我在第二部中,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我們進入科技產業,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我揭開了作為少數族群可能會面臨的利弊,也討論「女性是否需要討人喜歡?」的疑問,並探求為什麼有時候女性們不會互相幫助這件事。此外,我還討論了在從事科技工作的同時,建立個人生活和家庭代表著什麼,而這也是與我本人相當有關的議題。
第三部則更為務實,我分享了可以用來發展事業和解決困境的能力與工具。無論是導師、贊助商、社群還是朋友,在此也討論了職場支持者的重要性,並且梳理生存與成長之間的區別,最後一章則是探討我們為什麼會留在科技圈,又為什麼會離開?
最後我以結論收尾,關於所有女性為了促進女性在科技圈的職涯發展,而採取的後續行動。謝謝你加入並閱讀我的探索之旅。
關於寫作方式的說明 A note on methodology
數據偏差真實存在,我努力透過訪問不同技術和非技術背景、資歷水準和就業狀況的女性,針對一些自然選擇偏差(最關鍵的是倖存者偏差)取得平衡。因為一開始我的訪問對象限於自己所認識的女性,或是曾在某段時期共事過的女子,後來我也藉由個人介紹與LinkedIn從網路延伸出去。在採訪中出現過的這些受訪者來自65家不同公司、新創公司或機構,並且橫跨35個工作領域。
我也刻意採訪擁有種族背景或其他特性的女性,因為我認為科技現況應該要看起來符合學士學位的人口分佈 ,並且我也希望能夠清晰表現出這些女性的訴求。有時候我會刻意尋找不同的視角,例如離開科技界的女性、曾經任職於新創公司的女性,或是自己創業的女性。在可能的情況下,我也透過某些研究、書籍和數據來補充這些故事。在本書的範圍內,我關注的主要是美國本地的企業和員工。
最後,為維持受訪人物的主題一致性,我也透過運用幾組問題範本來進行訪談。這些問題是基於我與員工的職涯對話,並且來自GROW模型的啟發。 我以簡單的問題開啟對話,例如:「妳在學校是學什麼呢?」 在編彙本書訪談內容時,我小心翼翼地對文字做最小程度的整理,以此幫助讀者加強理解(例如減少重複語句、刪除如「嗯」、「你知道」這類的贅詞)。
同時我也必須承認,在受訪者背景中,谷歌占了很大比重,有些受訪者是現任員工,也有些是離職員工。超過60%的受訪者曾在職涯的某階段任職於谷歌,甚至也包括實習工作。雖然我已經刻意尋找其他訪談對象,但最後也會發現這些人也曾在谷歌工作過。或許因為谷歌經常是科技業裡的夢想公司,也可能谷歌對這些女性的資歷帶來了影響。無論女性們在哪裡工作,由於她們的角色、團隊與個人經歷都有所差異,所以呈現的經驗談也大不同。大多數女性的職涯橫跨多家公司,這表示她們的故事不止包括一處職場。
最後,我把這些資訊以故事的形式呈現出來,用一種像是打開通往我家客廳或辦公室大門的方式,讓你讀到我每天所聽到的內容,因此這些故事感覺上更像趣聞軼事。就性質來說,這部著作不是一項分析研究,我所捕捉到的內容是人們經歷過的感受和數據的總合。無論是否喜歡,我經常引用的數據僅占故事過程的一部分,更多時候故事都是由感覺來推動。
你不會看到我在採訪中挑戰或駁斥這些女性,我反而很感激她們的故事,也將她們的故事視為真相。多數情況下,我能聽見她們的感受、觀察以及在某個特定日子的記憶。我非常認真去傾聽這些女性的心聲,以及尊重她們對我分享自己故事的信任。
基於受訪者的要求及適當性的緣故,受訪者的身份皆以假名與綜合數據匿名化處理。
讀完這本書後,妳的個人經驗或許會讓妳喃喃自語說:「這都是騙人的!」也可能對於某個我所選擇的案例或語句感到生氣或不認同。我在職涯中學到的一個寶貴教訓正是「傾聽是為了學習,而不是為了糾正」,雖然這句話也出現在嘲諷女性只想讓要別人傾聽,然後抗拒糾正的笑話中,但它其實也適用於我們所有人。我們是否能好好接收這些故事的原貌,並試著理解他人的經歷?如果那確實是他們的處境,我們該如何為他們的事業帶來正面影響?
我對讀者有什麼要求呢?請你帶著一顆好奇心閱讀這些故事,並思考各種可能性,這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他人。
最佳賣點 : ★《獨立圖書獎》《紐約大書獎》年度最佳非小說得主 ★
Facebook臉書營運長暨《挺身而進》作者 雪柔.桑德伯格、
KKday營銷長 黃昭瑛、唯品風尚集團執行長 周品均,聯合力推!
──看女性們如何來到科技業,又為何留在這裡,
GOOGLE第319號員工,帶你掌握在男性主導世界中脫穎而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