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臨床指引: 評估與治療 | 誠品線上

A Clinician's Guide to Successful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Dementia

作者 Peter R. Johnson/ 等; 門諾醫院失智照護跨專業團隊專家/ 聽語治療團隊/ 審定
出版社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失智症臨床指引: 評估與治療:  這是一本專為所有關心失智照護的專業人員所設計的工具書,醫師、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臨床心理師、長照專業人員、長照機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專為所有關心失智照護的專業人員所設計的工具書,醫師、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臨床心理師、長照專業人員、長照機構經營者等,都能從中瞭解失智症病人的本質,以實證及作者的豐富臨床經驗為基礎,提供精準的評估,著重以人為本的治療與照護,並預期最大化的正向成效。 然而,我們在現實中面對失智症病人時,所提供的評估與治療有太多的模稜兩可;此外,治療的技術也經常未將病人的診斷和分期納入考量。在這樣的氛圍下,大家對於失智症的療效便趨於悲觀。面對失智症,或許,我們都曾經浮現過這樣的疑問: ● 失智症,記憶系統就都壞了嗎? ● 失智症病人,還有辦法再次學習嗎? ● 怎麼評估才能找出失智症病人的核心優勢? ● 如何介入才能有效發揮失智症病人的能力? ● 持續給予多重的新穎刺激,對於失智症病人真的有效嗎?會不會反而耗損累壞了? ● 宣稱有效的方案那麼多,該怎麼選擇? ● 如何跨專業合作,陪伴失智症病人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 若想在自己機構內革新、推廣有效的失智照護方案,有什麼訣竅嗎? 為了解決這些關於失智症評估與治療的問題,多位失智症領域的專家受邀於本書共同深入討論。 本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1. 診斷:為本書最重要的基礎,包括如何正確診斷、為失智症病人分期、將不同的記憶系統納入考量,並將之作為擬定治療計畫的起點。 2. 評估:討論如何使用測驗工具及評估技巧,來為額葉障礙及不同的失智症分期,並藉由整體退化量表(Global Deterioration Scale)與艾倫認知階層(Allen Cognitive Levels)瞭解病人目前的病程進展,發展合適的介入方法。此外,也進一步討論不同藥物對於認知行為的影響。 3. 介入:介紹實證介入方案,包括習慣常規、環境調整、運用留存的記憶功能、記憶功能的行為介入策略(如:間時提取、零錯誤學習、蒙特梭利失智照護方案)等。 期待本書能夠拋磚引玉,讓有志投入失智症專業領域的夥伴們有所依循,根據實證的基礎來提供專業服務,使評估更精準、治療更有效、照護更輕鬆、生命有尊嚴。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Peter R. Johnson 博士/語言治療師(Ph.D., CCC-SLP) Peter R. Johnson在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取得語言病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也在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取得高階健康照護財務管理碩士學位。目前的工作主要是擔任健康照護專業顧問。 Johnson 過去在 Select Medical 醫院復健中心擔任語言治療督導時,建立了繼續教育訓練學程,提供一對一的顧問諮詢服務。同時,他也是美國佛羅里達州衛生部語言病理學暨聽力學專業人員執業認證委員會的主席。 Johnson曾擔任美國聽語學會(American Speech-Language Hearing Association)吞嚥障礙專業領域(SID13)與行政督導領域(SID11)的專欄主編,也曾任佛羅里達州聽語學會常務理事。他榮獲了四次總統獎及傑出服務獎,同時也是許多專業著作的共同作者,如:Business Matters: A Guide for Speech-Language Pathologists、Drugs and Dysphagia: How Medications Can Affect Eating and Swallowing、Practical Pharmacology in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Medication on Therapy。Jennifer A. Brush 碩士/語言治療師(M.A., CCC-SLP) Jennifer A. Brush是Brush Development公司執行長,投入失智照護工作近25年,致力於失智照護的革新,並深入各種不同場域,包括:醫療院所、輔助式照護的老人公寓、護理之家、居家照護等。Brush 專精於記憶、吞嚥、環境介入,是一位在國際間享負盛譽的講師及語言治療師,提供失智症病人高品質的服務。同時,她也是失智照護與長期照護環境等專案研究的計畫主持人,以及許多專業書籍的共同作者,如:Step by Step Spaced Retrieval、Creative Connections in Dementia Care、I Care、Environment and Communication Assessment Toolkit (ECAT)、A Therapy Technique for Improving Memory: Spaced Retrieval。Brush 是蒙特梭利協會(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簡稱 AMI)老化與失智照護國際諮詢委員會(International Advisory Group for Montessori for Aging and Dementia)的創始會員,在世界各地教導健康照護專業人員如何提供失智症病人最高品質的照護服務。Margaret P. Calkins 博士(Ph.D.) Margaret P. Calkins是高齡照護環境領域的國際知名先驅,專精於阿茲海默症及其他不同類型的失智症。她在凱尼恩學院(Kenyon College)完成心理學學士學位之後,繼續在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校區(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取得建築學碩士與博士學位。Calkins長期致力於改善社交環境、組織環境、實體環境,並持續探索以改變環境作為治療方法的可能性,裨益衰弱及身心障礙長者。她在美國也是許多國家級機構的成員,特別關注認知障礙長者照護的相關議題,並在世界各地的研討會發表演說。她也擔任多場藝術設施設計競賽的評審委員,給予健康照護、長期照護層面的專業建議。Calkins的著作豐富,其中相當暢銷的Design for Dementia: Planning Environments for the Elderly and the Confused是第一本關於特殊照護單位的完全設計指南。她亦曾擔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計畫主持人,以及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校區高齡與環境研究中心的榮譽高級資深研究員。Cameron J. Camp 博士(Ph.D.) Cameron J. Camp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專精於老人學領域的應用性研究,目前擔任失智症應用研究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in Dementia)研究發展部主任。他舉辦了許多國際工作坊,培訓學員設計失智症認知行為介入方案,目標在於減少失智症病人的問題行為,以及提升其生活功能性。Camp是三本大學教科書的共同作者,並發表逾百篇同儕審查期刊文章。Camp 曾任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專業分會20(成人發展與老化)研究員與主席、美國老年學學會(Geront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研究員、美國心理科學學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的創始成員之一。他也經常榮獲美國國家級機構的研究贊助,包括: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National Alzheimer’s Association)等。Lynette Carl 藥學博士/專科藥師/諮詢藥師(PharmD, BCPS) Lynette Carl是諮詢藥師(consultant pharmacist),同時也是專科藥師(Board Certified Pharmacotherapy Specialist)。她在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完成藥學學士學位後,後來又在南卡羅來納醫學大學(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取得臨床藥學博士學位。之後,分別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附設醫院(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Hospital)、費城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實習,於費城藥學與科學大學(Philadelphia College of Pharmacy and Science)感染科取得博士後住院藥師的資格認證。她目前在佛羅里達州的 Anazao Health公司擔任臨床藥師,並在坦帕南方大學(South University in Tampa)教授藥物治療學,同時也是多間大學藥學系的臨床助理教授,包括:莫瑟爾大學(Mercer University)、佛羅里達大學、諾瓦東南大學(Nova Southeastern University)、佛羅里達農工大學(Florida 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 University)。Carl 在醫院、精神專科、安寧照護、居家照護、護理之家等各式臨床場域擔任諮詢藥師與臨床藥師,提供病人專業的藥事照護,其臨床經驗豐富,跨及領域包括:感染疾病、重症照護、營養支持、老年學、內科、抗凝血藥物、心臟科、安寧照護、疼痛管理等。Carl 開創了許多臨床藥學服務,如:門診與住院病人的抗凝血藥物服務、藥物動力學與劑量調整、營養支持、抗生素管理等,並在不同醫院及居家場域提供病人與醫療專業人員教育訓練課程。此外,Carl 發表了多篇關於抗生素使用、藥物對於吞嚥困難與認知功能的影響、藥物對復健的影響等相關文章,並且是兩本專業書籍的共同作者:Drugs and Dysphagia、Practical Pharmacology in Rehabilitation。Natalie F. Douglas 博士/語言治療師(Ph.D., CCC-SLP) Natalie F. Douglas在中密西根大學(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溝通障礙學系(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Disorders)擔任助理教授。她在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完成大學與碩士學位,並在南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取得博士學位。Douglas在南佛羅里達大學求學期間,鑽研成人神經性障礙、以實證為基礎的失智症病人照護方案。Douglas目前的研究聚焦於推動執行科學implementation science)、失智症病人溝通介入與其生活品質,以及以生活參與為導向的失語症治療等。她也積極參與全球執行協會(Global Implementation Initiative),為其國際委員會的成員,負責整合不同應用性工具,以實證為基礎促進組織與成員的變革。Jerry Hoepner 博士/語言治療師(Ph.D., CCC-SLP) Jerry Hoepner在威斯康辛大學水清校區(University of Wisconsin–Eau Claire)溝通科學與障礙學系(Communication Sciences and Disorders Department)擔任副教授。他在威斯康辛大學水清校區溝通科學與障礙學系完成碩士學位,接著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溝通科學與障礙學系取得博士學位。 Hoepner的研究領域聚焦於後天認知語言障礙病人的照護夥伴訓練(包括:自我評估、自我示範錄影、教練式夥伴訓練等),並運用生活中的「習慣常規」來降低病人工作記憶的負荷,優化其執行功能。Patrice S. Platteis 企業管理碩士/職能治療師(MBA, OTR L) 撰寫本書時,Patrice S. Platteis為坦帕南方大學(South University Tampa)職能治療助理學程的助理教授,其臨床服務對象的年齡層跨及小兒與老年族群。在她早期職涯曾榮獲美國教育部及哥倫比亞特區衛生署的補助,訓練照護夥伴如何應對脊椎損傷與腦傷成人的日常需求,並提升其獨立生活的能力。 接著,Platteis在馬里蘭州銀泉的大華盛頓復健中心(Greater Washington Rehab Center)擔任臨床部門主任,負責腦傷病人日照中心,並榮獲終生職。之後,她在約翰霍普金斯灣景醫療中心(Johns Hopkins Bayview Medical Center)擔任復健部門主管,於其腦傷特別門診為病人設置專屬的肢體復健療程。在南方大學任職時,Platteis負責神經性復健及腦傷相關課程,包括:艾倫認知階層篩檢(Allen’s Cognitive Level Screen-5,簡稱 ACLS-5)、艾倫診斷模組(Allen Diagnostic Modules)的實作課程。 Platteis也有相當豐富的臨床教學經驗:在馬里蘭州洛克威爾的T.J. Rock公司擔任品質改善專員、Select Medical公司擔任臨床教育專家,以及維吉尼亞州里奇蒙的 Owens-Cotter 健康諮詢中心擔任課程講師。Michael J. Skrajner 碩士(M.A.) Michael J. Skrajner是Hearthstone機構阿茲海默症照護研究創新部門主任,負責管理私募及州立基金所贊助的研究案,內容主要涵蓋失智症病人的非藥物介入方案。他近期也擔任研究案的計畫主持人,為不同階段的失智症病人設計閱讀素材。Skrajner 也在 Hearthstone 擔任首席培訓導師,籌辦非藥物介入方案的線上課程、演講、多日工作坊等。他也發表了十餘篇的同儕審查期刊文章,並在專書中共同撰寫有關失智症晚期病人蒙特梭利評估的章節。譯者簡介許原豪(M.S., SLP, CDP).門諾醫院語言治療師.Certified Dementia Practitioner® CDP®.LSVT LOUD® Certified Clinician.PhoRTE Approved Provider.Registered MBSImP Clinician.McNeill Dysphagia Therapy Program (MDTP) Certified Provider.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碩士.天主教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陳姵雯(M.S., SLP).門諾醫院語言治療師.SPEAK OUT!® Provider.Registered MBSImP Clinician.McNeill Dysphagia Therapy Program (MDTP) Certified Provider.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碩士.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作者簡介審定專家、聽語治療團隊簡介譯者簡介推薦序一 預約不怕失智的未來/徐文俊推薦序二 積極的失智症復健醫學/王亭貴推薦序三 以實證為本位的失智症精準照護/盛華推薦序四 以專業搭一座橋,與失智症長輩展開自立而豐盛的未來/王良惠推薦序五 自助然後人助,來自失智照護真實生活的聲音/曾敬惠推薦序六 改變,科學化推廣失智照護/張文信譯者序 專家導讀/石振昌前言Chapter 1 失智症 Peter R. Johnson, Ph.D., CCC-SLPChapter 2 記憶與失智症 Peter R. Johnson, Ph.D., CCC-SLPChapter 3 失智症的分期 Peter R. Johnson, Ph.D., CCC-SLPChapter 4 艾倫認知階層的實際應用 Patrice S. Platteis, MBA, OTR L、Peter R. Johnson, Ph.D., CCC-SLPChapter 5 藥物與失智症 Lynette Carl, PharmD, BCPSChapter 6 認知障礙的評估 Peter R. Johnson, Ph.D., CCC-SLPChapter 7 失智症的治療介入 Peter R. Johnson, Ph.D., CCC-SLPChapter 8 從習慣常規幫助後天認知障礙病人 Jerry Hoepner, Ph.D., CCC-SLPChapter 9 夥伴即環境:教練式的夥伴訓練 Jerry Hoepner, Ph.D., CCC-SLPChapter 10 讓環境成為治療利器 Jennifer A. Brush, M.A., CCC-SLP、Margaret P. Calkins, Ph.D.Chapter 11 失智症相關障礙的直接認知治療技術 Cameron J. Camp, Ph.D.、Michael J. Skrajner, M.A.Chapter 12 實現最佳的失智照護方案 Natalie F. Douglas, Ph.D., CCC-SLP

商品規格

書名 / 失智症臨床指引: 評估與治療
作者 / Peter R. Johnson 等; 門諾醫院失智照護跨專業團隊專家 聽語治療團隊 審定
簡介 / 失智症臨床指引: 評估與治療:  這是一本專為所有關心失智照護的專業人員所設計的工具書,醫師、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臨床心理師、長照專業人員、長照機
出版社 /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178669
ISBN10 /
EAN / 9786267178669
誠品26碼 / 2682437240006
頁數 / 28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23*1.4
級別 / N:無
重量(g) / 500g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一》
預約不怕失智的未來

  去年 9 月原豪透過門諾醫院石振昌主任找到我,因為他與姵雯翻譯了一本關於失智症臨床指引的書籍(亦即本書)。他們兩位語言治療師,在沉重的臨床業務中,竟有此宏願翻譯此大部頭的書籍,令我十分感動。因此,我答應審閱,並予以建議及推薦。
  此書的原文作者群多是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或心理學家,因此我猜測,這是一本在該領域的教科書,應當是對於其學生與實務工作者很有助益。然而,當我閱讀後,發現其失智症定義與分類,與神經內科臨床實務大為不同。為使此書可以在臺灣更能跨領域使用,我建議修訂。原豪的團隊欣然接受,進行大幅改版。
  譯者們並邀請神經內科、身心科、復健科等專業醫師,及藥師、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語言治療師、聽力師、長照實務專家等專業人員加入審閱與導讀。所以,此書有些部分,已經與原文書不同,而且是更為updated與完整。它更代表著門諾醫院同仁上下一心,為了小弟兄合力協助。因此,此書堪稱為門諾醫院的心血結晶,是門諾寶寶。
  我四處演講倡議「預約不怕失智的未來」,告訴大家,失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認識失智,甚至是誤解。不認識失智,是因為許多人在教導陪伴與照顧失智者時,經常會說,失智者有哪些行為,所以不好照顧。然而,他們總是忽略了,失智者是受到失智症所苦的人,就跟照顧者要面對失智症是一樣的。我們應當學習的是,如何理解失智者、陪著她/他一起面對失智症帶來的困難。照顧者與失智者有著共同的敵人,就是失智症。
  看失智者的眼光不同了,想法自然就不同。失智不可怕,指的是我們不僅要瞭解失智症,更要理解失智者。舉例來說,一位失智的父親懷疑兒子偷了他的錢 (偷竊妄想),兒子(照顧者)就來跟醫師說,麻煩開一些藥物給敬愛的父親服用,否則他總是被誤會,很困擾。然而殊不知,這位父親同樣受到偷竊妄想所苦,因為他心裡一定也痛心,他所疼愛的兒子怎麼會偷他的錢呢?偷竊妄想來自於失智症,不是失智者心中真正所想,同樣為失智者帶來困擾。
  失智症跟其他重大疾病,譬如癌症、腦中風、憂鬱症等,當然都有其可怕、令人擔憂之處。為何比較起來,人們總是比較害怕得到失智?因為,失智,會使人漸漸失去認知功能,以致於連個人的存在與尊嚴,也受到了波及;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失智者在退化過程中,漸漸失去語言/溝通能力。對失智者來說,認知障礙,使他們失去感受外在世界的能力;而語言/溝通能力喪失,使得失智者說不出內心的感受與需要,也無法理解照顧者的語言意義。認知障礙像是一層薄紗把失智者與陪伴者隔開,而語言障礙更可能使之雪上加霜,使薄紗成了黑幕。
  克服語言/溝通障礙帶來的困難,正是語言治療師可以扮演重要角色之處。我看到很多可以倡議失智症的失智者,其語言/溝通功能都尚良好,能夠說出自己內心感受,帶來影響力。因此,對於語言/溝通障礙的失智者,如何引導他們表達,並且訓練照護夥伴有效的溝通技巧,能夠讓失智者及照護者尊重及欣賞彼此的價值,這顯然是語言治療師的專長。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失智症需要各個領域的專業參與,此書更難得論述了失智照護團隊運作的模式。期待此書能夠使各專業對於失智症有更深入的瞭解,幫助廣大的失智症家庭。

徐文俊
經歷:臺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
   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
   臺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
   長庚大學神經內科副教授
   長庚紀念醫院失智症科/失智症中心醫師
學歷:美國哈佛大學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雙碩士
   臺北醫學院醫學系

《推薦序二》
積極的失智症復健醫學

  身為復健科醫師,在臨床上處理有失智症的病友是常規的工作。在復健領域中最常見的類型為血管型失智症,由於這類病友常常合併有一些身體功能的異常,例如:半側偏癱、吞嚥困難、張力不正常等,復健科醫師常聚焦於身體功能的訓練,「失智」僅會被認為是復健預後不好的一個相關因子,而很少直接「治療失智症」。因失智而造成的生理功能異常其實相當常見(例如:吞嚥障礙),面對這類病友時,失智應是復健醫療中的根本原因而不只是一個相關的參數,因此更積極處理失智成為復健醫療的必要而非附屬。
  這本《失智症臨床指引:評估與治療》是由美國非醫師的其他醫療專家所撰寫,包括:語言治療師、心理學家、藥師、職能治療師等。其觀點和內容較貼近實務的「處置」,以協助病友為主,而非嘗試「治癒」病友。我贊同書名用評估(evaluation)而不是用診斷(diagnosis),因為診斷常只提及疾病或病因而缺乏功能的瞭解。個人認為用處置(management)會比治療(treatment)更合宜,因為治療有把病治癒的暗示,而處置是使用各種方式減少病友的問題讓他們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不過由於是翻譯書,譯者只能忠於原著。
  本書在開始就提到精準的診斷,其所謂精準的診斷是去瞭解造成「失智症」的真正病因,而非只是診斷「有失智症」。造成失智症的原因非常多,雖然很多都是不可逆,但只有確知病因,才能有效的處理以避免或延緩其惡化。接著更說明全面性瞭解失智症狀態的必要性,包括失智症的分期、各項功能評估等。書中接著提到了目前具有證據的治療方案提供大家參考;但對我而言,文中的照護及環境的調整更為熟悉,這是復健團隊常常使用於協助失智症病友的方法,而此書有非常完整且詳細的述說,對臨床病友的照護非常有幫助。
  本書譯者是門諾醫院的兩位語言治療師,並經由門諾醫院失智照護跨專業團隊的審定。譯文順暢易懂而又貼近實務,身為需接觸此類病友但又不是專業團隊的我,讀完後受益極大。我相信對所有復健團隊的同仁而言,不管是復健科醫師,或是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護理師、社會工作師、臨床心理師等,都會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
  恭喜此書的誕生,也感謝譯者對此書的努力,我相信它的問世對臺灣醫療人員在失智症的評估及處置會有很大的幫助。

王亭貴
經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復健科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部主任
   臺灣復健醫學會理事長
   臺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臺北市連倚南教授復健醫學教育基金會常務董事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
   美國紐澤西醫學院復健科研究員
   美國紐約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研究員

《推薦序三》
以實證為本位的失智症精準照護

  接到花蓮門諾醫院許原豪語言治療師的訊息,邀請我為他及團隊成員翻譯的《失智症臨床指引:評估與治療》寫推薦序。我很訝異原豪才出版《吞嚥生理標準化訓練:改良式鋇劑吞嚥障礙量表(MBSImPTM)實證評估方法》譯著,極獲好評,尚在熱賣中,又在短時間內翻譯第二本經典專業書籍,實在佩服他的專業熱情及使命感,以及用之不竭的智慧與精力。之後又接獲門諾醫院許明木教研副院長親自邀請,深感門諾醫院對語言治療部門的重視及支持,讓原豪及語言治療團隊能在優質的工作環境下,快速發展並與國際接軌,建立臨床語言治療典範及標竿。
  臺灣失智症人口逐年增加,從 2021年的30萬人,推估至 2031 年的46萬人,及至2061年的 85 萬人。失智症影響多項功能,包括記憶力、認知功能、語言能力、空間感、注意力等,還可能有個性改變、妄想等症狀,影響生活、人際互動等重要功能。對於失智者的照護,各領域專家一直努力尋求適當的方法。由於失智症存有不同的類型,各類型又有不同的行為問題及記憶缺陷,需要具鑑別性的診斷和治療策略才能讓失智者得到最佳照護。
  本書為語言病理學博士及失智症專家 Peter Johnson 邀請跨領域專家,以實證研究及臨床照護經驗為基礎共同編撰完成,包括語言治療師、心理學家、藥師、職能治療師、建築學家、企業管理專家等。內容聚焦於診斷、評估及治療介入三個部分。診斷包含精準判斷失智症的分類及分期;評估包含不同的測驗工具介紹及藥物的影響;治療介入包含直接介入治療及促進失智者學習能力的方法,如:注意力訓練、認知復健、環境調整等。期望臨床專業人員能透過精準的診斷,擬訂後續的治療介入方案,以提升復健成效。
  這是第一本「以人為本」的失智照護模式教科書,能提供失智症長期照護專業人員照護指引,對於醫師、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藥師等臨床評估及治療有極大助益。對於大學語言治療系(所)、職能治療系(所)、心理系(所)、醫學系以及其他相關系所的學生,是修習失智症、神經性障礙、長期照護相關課程重要的參考書籍。

盛華
經歷:亞洲大學醫學暨健康學院副院長
   亞洲大學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教授兼副校長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教務長
   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臺灣聽力語言學會理事長
   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委員
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語言病理學博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語言病理學碩士

《推薦序四》
以專業搭一座橋,與失智症長輩展開自立而豐盛的未來

  失智長輩帶著各自精彩的過往,在流動的歲月中遭遇了認知障礙。於是,他們慢慢地忘卻過去的美好,失去昔日引以為傲的能力,也停止編織關於未來的想望。每一位長輩都像一本書,無論在過去經驗與目前的認知障礙上,都是獨一無二的!然而,這樣的獨一無二,對於醫療專業人員來說,欲發展有效的介入方案卻是極大的挑戰。
  Peter Johnson語言治療師與他卓越的團隊夥伴們,集眾人之所長淬鍊出A Clinician’s Guide to Successful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Dementia 一書。本書以精確及實證醫學的精神,詳盡地說明失智症由診斷至跨專業團隊介入的方法與真實案例。全書讀來十分流暢,追求精準的精神令人激賞與讚嘆!在在提醒著身為專業人員,不該單憑「經驗」或者以「嘗試錯誤」的方式來營造認知障礙長輩的未來風景。
  過去幾年間,末學參與弘光科技大學自立樂活辦公室,擔任長照機構與社區場域自立支援照顧模式認證與輔導方案委員,看見在機構或者生活場域的照顧者,對於失智者的照顧感到一籌莫展。以語言治療師的專業角色進入場域,最常被詢問:「長輩好像忘了吃飯這件事,怎麼辦?」「長輩對於進食好像失去興趣。」「我照顧的長輩有吞嚥障礙嗎?他怎麼總是含著飯吞不下去?」實際評估後,發現多數失智長輩的進食問題並不止於生理上的吞嚥功能變化;吞嚥障礙導致的安全議題,通常會由語言治療師提供直接或間接的治療方案,以改善吞嚥功能與管理吸入性肺炎風險。而認知面向的進食問題,我們會建議主要照顧者首先著手調查長輩過去的用餐習慣、口味、嗜好以及有無用餐儀式等相關資訊,再利用這些資訊進一步設計啟動長輩「吃飯囉!」的個別化照顧計畫。援引過去生活史發展照顧計畫的策略,在本書第八章所介紹的〈從習慣常規幫助後天認知障礙病人〉找到了立論基礎。章節中以神經機制及認知處理歷程為切入點,闡述「習慣常規」為何能為失智者帶來功能改善,亦以實例說明此技巧的應用。本書第三部分介紹多種治療介入模式與方法,閱讀過程中,我更加堅定相信,罹患失智症並非人生無望,也不會只能坐等退化!
  最後感謝門諾醫院支持此書中譯版的發行,許原豪與陳姵雯兩位語言治療師的堅持翻譯,以及門諾醫院失智照護跨專業團隊、聽語治療團隊群策群力,促成本書的誕生,讓我們能更容易地獲得這寶貴的知識。期待透過共同學習,找到一把把開啟失智者心智的鑰匙,一齊努力協助失智者展開自立而豐盛的未來。

王良惠
經歷:弘光科技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專技助理教授
   弘光科技大學生活自立支援執行辦公室副主任
   社團法人臺灣自立樂活專業發展協會常務監事
   臺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
學歷:中國醫學大學老化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博士
   中國醫藥大學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研究所碩士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

《推薦序五》
自助然後人助,來自失智照護真實生活的聲音

  失智症的可怕在於它並不是單一醫療問題,更因為它是不可逆,病程為漸進式的退化,直到完全失去生活能力,需依賴他人 24 小時妥善照顧。照顧者因此飽受困苦,家人甚至必須選擇離開職場回家全職照顧,影響層面不只是家庭生計,甚至涉及到社區安全、社會資源、國家經濟。2022 年全球失智症報告出爐,強調失智症「診斷後支持」為基本人權。
  我先生今年 64 歲,發病前為復健科醫師,59 歲時被確診為年輕型失智患者。兩年前因為失智引起精神行為症狀問題而入住機構照護。我的家庭也算有醫療背景,在照顧上還是面對很多挫折;我因此決定離開教職,並在2020 年成立「花蓮縣失智症關懷協會」。
  目前協會除了我之外,還有七位志工,並有專業的醫師、護理師和社工提供失智症照顧技巧與諮詢。2020 年協會成立不久即碰上新冠疫情,即便如此,我們在有限的經費下,仍辦理了多場失智症相關的課程與活動,並持續關懷花蓮縣弱勢失智家庭。
  新冠疫情爆發前,我每天去機構探視我先生,疫情之後大概改為每週四到五次。兩年下來我發現即便他已無語言能力,但一些習慣常規還保留著,如:(在引導下) 他可以跟我抱抱、拿叉子吃切成塊狀的食物(肉或水果)、用紙巾擦擦嘴角、刷牙、擰毛巾。他做這些事時,給他一些鼓勵讚美的話,他臉上似乎也會流露一絲成就感。
  當我閱讀到本書第八章〈從習慣常規幫助後天認知障礙病人〉非常有感,如同文中所說:「由於習慣常規會經常重複語言/認知活動,故而能夠有效促進任務完成、減少意外和非預期的行為。」
  感謝兩位譯者的堅持,將國外跨團隊的專業失智照護知識完整地呈現。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帶領臺灣在失智照護的路上,有創新的嘗試與回歸人本的治療,讓照顧者更輕鬆,失智者生命有尊嚴。

曾敬惠
花蓮縣失智症關懷協會理事長

《推薦序六》
改變,科學化推廣失智照護

  本書是由美國多位醫療專業人員,包括語言治療師、心理學家、藥師、職能治療師等所共同撰寫的一本好書。翻譯者是本院的兩位語言治療師,並在翻譯過程中由門諾醫院的神經內科、身心科、復健科、眼科等不同專科醫師,以及失智照護中心、長照部、臨床藥師、臨床心理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聽力師等各個不同專業共同審定,是結合全院各醫療專業才能完成的計畫。此外,本書內容不只包含醫療專業,還涵蓋建築學專家、企業管理專家對於失智照護領域的意見。
  門諾聽語治療團隊翻譯這本書的初衷,其實和過去他們致力於改革臺灣吞嚥照護現狀一致,都希望能夠為病人精準鑑別問題、提供有效照護、回歸社區生活。這樣的口號大家都會喊,但在實際的醫療現場卻不容易做到。失智症病人所受到的照護,經常是「雜燴一鍋熟」的「整合性照護」,即便硬體再新穎、活動再多元、成果再漂亮,但卻不一定能夠有效提升病人的獨立
性、降低照顧者的負擔。
  翻譯這本書的目標,就是希望解決這個臺灣目前仍持續存在的問題;讓病人及早運用留存的優勢記憶系統,亦即在第一時間幫助失智症病人建立自我照顧的常規以及自動化的習慣,為將來必然發生的失能做準備。
  這本教科書,非常少見地,居然在最後一章從執行科學(implementationscience)的角度帶領讀者思考,該怎麼有效地把具有實證的技術轉移到臨床場域。書中研究指出,我們要耗費 17 年,才能將 14% 健康領域的研究結果,轉移到實際照護場域中,而我們的人生卻沒有幾個十年可以等待。
  我們門諾語言治療/吞嚥照護團隊過去在推廣精準吞嚥照護時,也曾遭遇許多的痛苦與掙扎,要突破舊有的思維與習慣,要改變原本的制度與框架,要啟發激勵夥伴共同參與,沒有一件事是容易達成的,過程中也一直不斷想要放棄,但總能夠在某些機緣之下幸運地撐了過來,而這些幸運都來自神的應允與大家的支持。精準失智照護的推廣與落實,同樣也需要突破、改變與啟發,期盼這本好書,能在失智照護的領域拋磚引玉,提供不同專業交流運用,讓臺灣能夠更有系統、更有效率、更科學化地推廣理想的失智照護模式。

張文信
經歷:臺灣基督教門諾會醫療財團法人資源開發管理中心總執行長
   臺灣醫務精實管理學會榮譽理事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顧問
   臺灣醫療品質策進會醫院評鑑委員
   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兼任講師
   安寧照護基金會董事
   道生院董事
   門諾基金會董事
學歷:美國耶魯大學醫院管理碩士
   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工業工程管理系

試閱文字

自序 : 譯者序
  「失智症」(dementia),或者更中性的說法─「神經認知障礙症」(neurocognitive disorder),離我們其實一點都不遠。目前臺灣65歲以上的失智人口,已經超過30萬人;專家估算,到2050年可能會增加至80萬人。當失智症發生在街角厝邊、左鄰右舍之間,身邊的長輩、親友,甚至連自己都涉身其中時,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在臨床工作中,經常聽到家屬、照顧者,甚至專業人員說:「我們做再多都沒有用,他只會越來越差……」或者「失智症的照護,就是盡可能多給他們一些刺激,盡可能維持、延緩他們的退化,也只能這樣了。」這些回應裡,隱隱透出的都是無可奈何。 「真的只能這樣嗎?」每次聽到這些無奈和無助的回應,心裡就不斷冒出疑問,不斷問自己:我們是否有機會能夠做得更多?我們對於失智症病人的照護,是否能夠再深入一點?走得更遠一些?

  就在這時候,讀了由語言治療師 Johnson博士主導編撰的《失智症臨床指引:評估與治療》(A Clinician’s Guide to Successful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Dementia),由衷敬佩其批判性的洞見;又幾乎在同時,收到心理出版社林敬堯副總的邀約,便決定把握這次翻譯的機會,希望能夠將這本書介紹給同在失智症領域努力的夥伴們。

  這本書的作者群,不只是有多位博士級/教授級的語言治療師,還有在失智症領域耕耘的心理學專家、藥師、職能治療師、高齡照護建築學專家等一起共同編寫。尤其是本書主編者Johnson博士直接指出現實中「套餐式」失智照護的限度,希望能夠從源頭進行鑑別診斷,並且在生活中仔細觀察病人實際的行為表現、來回交錯綜合評估,與整個醫療團隊共同分辨、探索真正的核心問題為何;回到失智症的本質,確認核心問題後,再依其開展後續的照護計畫。擬定照護計畫時,更重要的是辨認出病人仍然留存的優勢記憶功能,盡早找出其重要的習慣常規,藉由程序記憶維持其生活功能的獨立性,也降低照顧者的負荷,並可運用相關的實證介入方案,如:環境調整、記憶功能的行為介入策略(如:間時提取、零錯誤學習、蒙特梭利失智照護方案)等。

  很榮幸有機會能夠翻譯這本書,將其具批判性、建設性的內容,介紹給華文閱讀者,更期待能夠為與失智症(神經認知障礙症)病人一起生活的朋友、照顧者、專業人員,提供思考的框架、反省的視角。期待本書能夠拋磚引玉,讓有志於投入失智症專業領域的夥伴們有所依循,能根據實證的基礎來提供專業服務,使評估更精準、治療更有效、照護更輕鬆、生命有尊嚴。

  特別感謝徐文俊醫師於百忙之中撥空指導,提供專業的意見並作序推薦;王亭貴醫師、盛華老師、童寶娟老師、王良惠老師、曾敬惠理事長、張文信總執行長撰文推薦。更感激花蓮門諾醫院由許明木副院長召集王迺燕主任、石振昌主任、陳立蓉主任、戴玉琴主任、邱聖凱課長、梁温潔組長、蘇燕玲組長、孫于婷藥師提供各專科的專業內容審定;石振昌醫師甚至還貼心地為讀者導讀;由蘇燕玲組長帶領的聽語治療編輯團隊:林季緯、劉依婷、許家寧、顏莉霓、游心雅、黃玟萍、張嚴云、李哲宇(按章節順序排序),從翻譯初期就開始一起不間斷地密切討論,來回校對、斟酌字眼、務求正確,讓這次的翻譯慢慢一步一步成形;以及心理出版社林敬堯副總與陳文玲執行編輯、門諾醫院發展部連竟堯主任與汪國平編輯於出版事宜的專業意見;門諾醫院醫事部卓俊宏主任在過程中不斷給予協助與支援,讓這本書得以付諸實現。

  此翻譯幸蒙多方協助,惟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尚祈先進不吝指正!

                                                                許原豪、陳姵雯
                                                            2022年10 於花蓮門諾醫院

試閱文字

導讀 : 《專家導讀》
  隨著人口高齡化,失智的病人越來越多,而且每個病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照護上有許多的挑戰。本書透過失智症的介紹、分期、各種藥物及非藥物的介入,期待照顧者及醫療人員能夠提供最佳的照護方案。
  如果您對失智症的原因及分期想要有更多的瞭解,可以從第一章到第四章開始閱讀。當中,有許多的神經解剖及專有名詞,作為我們初步認識腦部高層認知功能運作的基礎,這幾章的內容幾已足夠。
  如果您想瞭解大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運作,以及現階段對失智症的治療策略,特別是針對治療藥物如何調控神經傳導物質的方式,可以從第五章到第七章以及第十一章開始閱讀。
  如果您對以上內容都已經相當熟悉,且目前正在照顧或接觸失智症病人,非常理解照顧失智症病人的辛苦,因此想要瞭解除了藥物以外,日常照護中還有什麼能幫助病人,同時可減輕照顧者壓力的方法,那麼,您可從第八章開始閱讀。
  第八章,主要在介紹如何從「習慣常規」幫助後天認知障礙的病人。作者提及在他的臨床生涯裡,對於照護後天認知障礙病人最大的領悟,就是幫助病人減輕「認知負擔」。減輕的方法和目前坊間熱門書籍中所強調的「建立習慣」十分相似。雖然失智症病人的大腦功能因為不同的原因逐漸喪失,但透過特定「再學習」的方式,可以幫助病人於僅存的腦力下「建立習慣」,讓他們適應環境及減少照顧者的負擔。作者透過一些案例分享,並提供評估的方法、治療的策略,以及容易成功達到目標的關鍵,讓病人的照顧者(如:家人、照服員、護理專業人員、復健專業人員)共同合作,支持失智症病人,協助病人建立習慣,以維持生活的獨立性。
  在第九章「夥伴即環境」中,提到對失智症病人而言,照顧者就如同環境一樣重要;好的照顧者及好的環境對病人是助力,反之則為阻力,而我們該如何調整照顧者的態度,並提升照護的品質?除了直接講解衛教外,透過錄影的方式記錄,讓臨床專業人員如同教練般,引導照顧者及提供回饋,是此章建議的方法。
  在第十章「讓環境成為治療利器」中,作者提到失智症病人在認知功能上退化,環境的因素對其日常生活功能表現便很重要。但在醫療環境中,病人所表現出來的溝通能力和處理訊息的能力,跟他在實際居住環境中的表現常有差異。病人實際生活的地方,可能較容易出現令人分心的事情,如:背景噪音、燈光變化,甚至是過度的視覺刺激。藉由調整環境中的光線、聲音以及顏色對比,來協助失智症病人專注,並透過環境提示來傳達溝通訊息、提升功能表現,幫助病人降低腦部的負荷,運用留存的能力來完成日常生活的任務,進而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是此章的重點。
  整體而言,本書提供了一個具有實證根據的失智症治療指南,包括:基本知識、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日常照顧、再學習方法以及環境調整技巧等。希望本書可以幫助照顧者和醫療專業人員。

                                                                       石振昌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這是一本專為所有關心失智照護的專業人員所設計的工具書,醫師、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臨床心理師、長照專業人員、長照機構經營者等,都能從中瞭解失智症病人的本質。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