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堂易經課: 180則心流靜心的人生智慧
作者 | 吳進輝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每天一堂易經課: 180則心流靜心的人生智慧:50年治學《易經》X180則人生哲學領悟《易經》的心理分析與思維決策,療癒一切。與儒、釋、道、西方哲學交織,在日常生活中體悟 |
作者 | 吳進輝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每天一堂易經課: 180則心流靜心的人生智慧:50年治學《易經》X180則人生哲學領悟《易經》的心理分析與思維決策,療癒一切。與儒、釋、道、西方哲學交織,在日常生活中體悟 |
內容簡介 50年治學《易經》X 180則人生哲學領悟 《易經》的心理分析與思維決策,療癒一切。 與儒、釋、道、西方哲學交織,在日常生活中體悟實踐, 讓能力、智慧與生命,不斷精進提升。 易經+佛學 六祖慧能在未開悟前,就體會到人人都有佛性,他所說的「見道之言」,和《易經》「謙」卦的義理若合符節。已悟道的人,不論是內心或行為,都會自然流露謙虛、謙和的心靈與行為。 易經+諸子百家 《易經》節卦的卦中卦為?卦,節卦論述節制之道,與?養息息相關,?卦下卦為震卦,頤養之道有動有止,有動有靜,關鍵在於時機通達閉塞的判斷和拿捏,正是典型儒家仁者君子的象徵,值得我們效法學習。 易經+西方哲學 《易經》占卦與解卦的模式和原理,正是心理學家榮格說的「共時性原理」,在同時發生的事情之間,有微妙而互為因果的關係,偶然發生的事情其實都在展現某種意義,透露某種信息,證明《易經》解答提問的精準功能。 本書著重在《易經》的生活應用,專門為大眾開的生命智慧課堂,期望能用經典的智慧、無形療癒力來溫暖心靈。 ★★★ 誠摯推薦 ★★★ 中國文化大學退休哲學系副教授 石朝穎 臺中教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 龔昶元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教授 楊仕哲 勤益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 曾彥魁 勤益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 鄭文達 勤益科技大學退休機械工程系副教授 王天政 卓蘭高中退休國文教師 余季華 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前理事長 謝文田 誠摯推薦
作者介紹 姓名:吳進輝東西方哲學家與作家,著作近兩百萬字。研究專長為易經、老子、莊子、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孫子兵法、六韜、三略、東方哲學、西方哲學、榮格分析心理學、NLP、易經心理諮商、易經決策諮詢、企業經營改造升級輔導。作者窮盡畢生心力鑽研治學易經學術四十多年,期以窺其堂奧,成就易學大家為終身職志。其學無所不窺,思行精進不輟,是當代易經學者中,罕見能真正掌握易經符號系統密碼、融通義理與象數、做文本詮釋與運用的一流易學家。作者在易經學術的傳承與講學上,開過二十屆企業家及大學教授易經絕學專班。相關著作:《微易經:從可能性到實現性的過程》
產品目錄 〈作者序〉 君子以朋友講習成就易博通境界第一章 領悟循環反覆的天地變化之道,找到生命定位1《易經》「大人」的真正意涵2天道與人道的圓滿3《易經》的太極辯證思維4超絕的結果必然是孤絕5生逢其時,死得其所6諸葛孔明,堪稱是小過卦謹小慎微的典範7未可知,奈何天8《易經》節卦取象精妙9《易經》四大難卦10是巧合還是玄機11做真實的人活出真正的自己12人是走向死亡的存有者13聰明反被聰明誤14元亨利貞的循環反復15七上八下與亂七八糟的意涵16誠信必須具備的兩個元素17易占所依據的是「共時性原理」18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功夫19什麼是誰也無法從我們身上拿走的20氣、勢、力三者的連結邏輯關係21是非難明《易經》經思維22無所事事的生命危機23不了了之的生命完結篇24灰飛煙滅的前塵往事25什麼都不是的生命本德天真狀態26易簡是《易經》的核心觀念27《易經》吉凶的意義28《易經》獨一無二的方法論29孚之用大矣哉30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第二章 頤養之道動靜合宜,蛻變為知行合一「君子」1「時」與「位」決定吉凶禍福2權力使人腐化,貪心使人沉淪3孔子所謂的君子風度4成熟的麥穗必然低垂著頭5慢火細燉6萬事紛紛只偶然7《易經》節卦陰陽虛實搭配合宜,象徵人體完全健康的狀態8什麼是儒者的本色9有料才能「料理」10君子不器11未完成才有創新12聲聞過情,君子恥之13什麼是良心的力量14美是文質彬彬15孔子思想對於人類最大的貢獻16孔子不是一個空言不行的人17孔子的理想世界18默而識之的識字有玄機19一個明智的人,必然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20直接意識與反省意識21孔子推薦交朋友的優先順序22沒有自知之明的下場23臨危不亂的功夫24慢活主義25天災與人禍26孔子對於聞達與精博的看法27孔子認為富貴是強求不來的28在大同世界裡,同樣是人,大家都有29人生的兩個主要課題30柔和旋備的太極拳化境第三章 生命是實踐易道的歷程,生生不息成就最大的美1未完成的美2老子的深刻創見3有所主張,就有所隱蔽4莊子「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理想5老子以嬰兒做為理想人格的象徵6自知者明,自見者不明7忘我忘物的功夫境界8謀與動的辯證關係9只有引動內心真實的自我才能真正改變10逍遙遊就是不斷解構與建構的過程11獨自一人的尊榮和寂寞12物來則應,物去不留13現代文明人已經是變種人14財富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15依理順勢,無往不利16老子靜中有動的深刻體會17人生修證很難,容易退轉18敝而新成,革故鼎新19生命可以轉化,也可以提升20盡人之智的一流領導功夫21每個人都是一個具體而微妙的存亡事實22萬物在根本上是相通的23《莊子?逍遙遊》大鵬南飛主題寓言的啟示24有時間意識才有痛苦意識25入吾彀中26有謙德的人才能治理國家27人活在世上,最難的是下判斷28不給傷害留下餘地29《易經》咸卦與莊子聽之以氣的對照30「道」不能做為人認識的對象第四章 運用恰到好處的處世態度,避免世間煩惱1多重象徵的易經符號2人生重大決定要兼顧天地人鬼神五大面相3為什麼身體健康,心理正常,卻不快樂?4專家只是訓練有素的狗5觸及偉大作品與偉大精神的契機6陰陽不測之謂神的命運7合十推一的高級思維方式8塵世是一個受苦及磨難的埸所9智慧必須包含兩項要件10易經特有的共時性的思考11創傷也是一種太極12心有常閒的從容涵養13決策的目的是要改變系統狀態14以高超的智慧向超越界開放15既即又離的功夫16《易經》同時性原理的理性指引17自我招致的未成熟狀態18像鴿子一樣的純潔,像蛇一樣的機警19人只是吊在深淵上的繩索20真誠是儒家思想的精髓21簡單減法人生22三權分立制衡,鼎足而立23悟道的人通曉這個道理24宋朝讀書人的座右銘25人生的智慧不是建立在知識的豐富上26如何從心走向靈27感應道交的心法28易經占卜的預測與決策功能29人性的反思功夫30溝通世界第五章 適時而生,適時而去,求得「安身立命」1恰到好處不露形跡的功夫2德治的潛移默化效果3儒道兩家對於「知」字的太極陰陽詮釋4莊子天人合一的境界5乾創造坤含容6面對生死大關的智慧7多麼了不起的領導功夫8來日方長的美學意境9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札一諾10掌握「道」的樞紐,就能因應無窮的變化11去人欲與戒人欲及節人欲的辯證12孔明揮淚斬馬謖13儒家講修養,道家講化解14儒家的創造與道家的觀照15有價值的道就是往上的道16垂衣裳而天下治17個性太拗的王安石18小國大國應世之鑰19含弘光大與至誠如神的效用20咸卦的無心感應能通天下,能遊天下21人生實難,死如之何22做人做事正反相依的六個原則23廟算不等於妙算24東初的易理內涵與體現25宋朝學者的座右銘26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易經》太極思維的體現27程頤的「理」與老子的「道」異曲同工28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29懂《易經》太極全體之理,就懂《華嚴經》事事無礙法界30超越樂觀與悲觀之上的蘇東坡第六章 時運未到不強出頭,內心單純清淨,迎向圓滿1大道小道都可以大用2開始的時機與結束的時間3人的「神」從何而來?4先學「有」再學「空」才不會落空5儉約的力量6具備陰陽概念能現能藏的韜略7聖人進退存亡的恰如其分8弘一大師的遺言:「悲欣交集」9六祖慧能的見道之言10儒、釋、道既高明又超越的玄思境界11儒、釋、道三家的共同心法12什麼是每一個人的自家寶藏13善財童子為什麼要五十三參14易經哲學的精髓是志命合一15俗語「缺角」蘊藏深刻哲理意涵16君子是儒家標準的人格典型17什麼是儒家進入修德的門檻18符合中道的誠信19能清貧也能清富20反求諸己與安於當下21操則存,舍則亡22參贊天地的化育23不可與入堯舜之道24君子做事嚴謹,做人謙和25遯世而無悶的君子26厚道與聰明總難兼顧27《易經》的核心道理28觀點轉化的療癒效果29中國古代的學問又叫做中國功夫30《易經》所示的安身立命之道
書名 / | 每天一堂易經課: 180則心流靜心的人生智慧 |
---|---|
作者 / | 吳進輝 |
簡介 / | 每天一堂易經課: 180則心流靜心的人生智慧:50年治學《易經》X180則人生哲學領悟《易經》的心理分析與思維決策,療癒一切。與儒、釋、道、西方哲學交織,在日常生活中體悟 |
出版社 /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ISBN13 / | 9786263900073 |
ISBN10 / | |
EAN / | 9786263900073 |
誠品26碼 / | 2682507865009 |
頁數 / | 304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50年治學《易經》X 180則人生哲學領悟
《易經》的心理分析與思維決策,療癒一切。
與儒、釋、道、西方哲學交織,在日常生活中體悟實踐,
讓能力、智慧與生命,不斷精進提升。
易經+佛學
六祖慧能在未開悟前,就體會到人人都有佛性,他所說的「見道之言」,和《易經》「謙」卦的義理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