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 (第2版) | 誠品線上

Metamorphoseon

作者 Publius Ovidius Naso
出版社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變形記 (第2版):《變形記》是奧維德的代表作,全詩十五卷,結構可分為序詩、宇宙的開創、神的故事、男女英雄的故事、歷史人物的事跡、結尾。內容取材於古希臘羅馬神話,根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长诗《变形记》是他的代表作,全诗15卷,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根据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轮回”理论,用变形,即人由于某种原因被变成动物、植物、星星、石头等这一线索贯穿全书,共包括大小故事250多个(其中以爱情故事为主),是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大汇集。《變形記》是奧維德的代表作,全詩十五卷,結構可分為序詩、宇宙的開創、神的故事、男女英雄的故事、歷史人物的事跡、結尾。內容取材於古希臘羅馬神話,根據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靈魂輪迴」理論,用變形,即人由於某種原因被變成動物、植物、星星、石頭等這一線索貫穿全書,包括大小故事共250多個(其中以愛情故事為主)。 本書特色 4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由宇宙的创立,大地的形成,人类的出现开始,直至罗马的建立,凯撒遇刺变为星辰和奥古斯都顺应天意建立统治为止。集希臘羅馬神話之大成,是上古歐洲史詩傳統絕響之作,為後代藝術家源源不絕提供創作的靈感。 從開天闢地到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登基,奧維德以變形主題貫串希臘神話與羅馬歷史,藉細膩的心理描寫鋪陳眼界宏偉的宇宙演化過程,揭露人類行為的動機與執迷,多視角呈現人面臨壓力時的反應。奧維德擷取歷代作家的神話創作為個人創作的素材,成就一部西洋神話的「易經」,在無常的生命世界闡明永恆的真理:現象無常是宇宙唯一的常道。 4透過獨樹一幟的「陰性書寫」筆觸,多方面揭露普受忽視的女性世界與心理。 舉凡現代媒體有機會看到的社會新聞,甚至小說家以及八卦與非八卦讀者咸感興味盎然的故事,在他筆下樣樣不缺。他把時間意識引入神話舞台,描寫形體變化同時啟迪因心性蛻變而提昇精神境界的可能。 4第一本繁體中文全譯本。 譯者累積翻譯西洋古典詩三十年的經驗,亦步亦趨揣摩奧維德宏觀的視野、細膩的觀察和練達的機鋒,佐以深入淺出的序文、要言不繁的注釋、詳盡的細目結構和詞彙索引,以及希臘羅馬專有名詞對照表,全方位呈現詩人慧心所見的變形神話。 4第二版新增九萬字〈引論〉。 完整介紹奧維德的變形史觀所見的變形現象,並透過神話史識有系統分析古今人類心靈共通的結構成分—譯者稱之為變形基因,總共十一種:藝術變形、自然化生、性情變形、文化變形、成因變形、隱喻變形、獎懲變形、隱匿變形、性別變形、故事變形、幻化變形。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奧維德 Publius Ovidius Naso (Ovid),(43 BC-AD 17)。以「博學詩人」知名的羅馬帝國才子,因不忍辜負天生的才華而放棄安穩的公職生涯。取材於熱戀之道推出的「愛經四書」奠定了他在當代詩壇的地位,也使他發覺自己洞識所在為情場男女的心理狀態。基於對女人處境的同情,他描寫女性的心理入木三分,這在虛擬為情所困的《擬情詩》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完成名山事業所繫的《變形記》之後,生平最後九年受奧古斯都文字獄之害,流放期間客死於黑海之濱。他的創作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作品主要是用哀歌體格律寫成的各種情詩,包括《愛情故事》、《擬情書》、《女性美容》、《愛情藝術》、《愛情治療》。創作成熟時期的代表作是長詩《變形記》和《歲時記》,晚期主要作品是《流亡哀歌》和《黑海書簡》。譯者簡介呂健忠矢志翻譯西洋經典。已出版譯注本包括荷馬史詩《伊里亞德》與《奧德賽》;希臘悲劇《奧瑞斯泰亞:逐行注釋全譯本》(埃斯庫羅斯)、《索福克里斯全集》(二冊)與《尤瑞匹底斯全集I》;希臘喜劇《利西翠妲》(亞里斯多芬尼斯);《易卜生戲劇集》(五冊);《蘇格拉底之死:柏拉圖作品選譯》;奧維德《變形記》;馬基維利《君主論》與《論李維羅馬史》;莎士比亞《馬克白:逐行注釋新譯本》;《情慾幽林:西洋上古情慾文學選集》、《情慾花園:西洋中古時代與文藝復興情慾文選》、《情慾舞台:西洋戲劇情慾主題精選集》;《丘比德與賽姬:陰性心靈的發展》。著作包括《陰性追尋:西洋古典神話專題之一》、《荷馬史詩:儀軌歌路通古今》。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綱要神界風雲【卷一】序詩:主 題 與 呼 告 (1.1-1.4) 創世記聯套 (1.5-2.832) 開天闢地 人類的誕生 男神當道 太陽子認祖歸宗【卷二】男 神 繼 續 求 歡 特拜(底比斯)聯套 (2.833-4.603)【卷三】卡 德 摩 斯 王 朝 酒神的故事【卷四】佩修斯聯套 (4.604-5.249)【卷五】才藝競賽 (5.250-6.411) 歌唱競賽 冥神劫親 農業女神萬里尋女【卷六】紡 織 競 賽英雄傳說 雅典聯套 (6.412-9.97)【卷七】梅 黛 雅 泰修斯【卷八】克 里 特 迷 宮 卡律東野豬【卷九】海克力斯聯套 (9.98-9.797)【卷十】奧斐斯聯套 (10.1-11.193) 奧斐斯之歌 歷史演義【卷十一】特 洛 伊 聯 套 (11.194-14.622)【卷十二】特 洛 伊 戰 爭 阿基里斯【卷十三】競 逐 阿 基 里 斯 遺 留 的 兵 器 特洛伊亡國景象 埃涅阿斯亡命天涯【卷十四】羅馬聯套 (14.623-15.870) 神話 傳說【卷十五】跋詩 (15.871-15.879)

商品規格

書名 / 變形記 (第2版)
作者 / Publius Ovidius Naso
簡介 / 變形記 (第2版):《變形記》是奧維德的代表作,全詩十五卷,結構可分為序詩、宇宙的開創、神的故事、男女英雄的故事、歷史人物的事跡、結尾。內容取材於古希臘羅馬神話,根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193334
ISBN10 /
EAN / 9786267193334
誠品26碼 / 2682446596002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內文 : 從奧維德的變形世界尋找變形基因

1. 引言

美人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可是知道文學史上有一部美人魚經典劇作的人或許不多。易卜生(Henrik Ibsen, 1828-1906)在《海洋女兒》(The Lady From the Sea. 1888)這部劇本,透過無拘無束而變化莫測的海洋對比疆界固定而中規中矩的陸地,描寫從小不知社會為何物的一名少婦,因為常年與海洋為伴,也因為初戀情人是終年在海上漂泊的水手,迷戀海洋不能自拔。她為了長期飯票的考量而嫁給已有兩個女兒的醫生為續弦夫人,可是戀海情結使她無法適應陸地生活,包括隨婚姻與家庭而來的人際關係與社會規範,因而被戲稱為「海洋女兒」。經歷一番折騰,她終於瞭解到「自由意志」的奧妙,也就是人可以藉由積極而主動的選擇決定自己的未來,因此破繭而出,領悟真正的自由在於心境長空無礙,從此擺脫自然環境和偶發事件對人性的掣肘,脫胎換骨成為快樂的後母。
這位「海洋女兒」名叫艾梨妲。她還在海洋與陸地兩個世界之間掙扎的時候,說過這麼一句話:「我相信如果一開始人類就選擇在海上生活—甚至在海中—那我們會更接近完美,跟我們現在不一樣—更美好也更快樂。」這當然是昧於現實,因為人類可以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卻無法讓時光倒流,絕無可能在演化的旅途走回頭路。易卜生藉艾梨妲的虛幻人生影射人類的處境,在劇本開頭就透過畫家巴列斯泰的作品點出她的心結。巴列斯泰從艾梨妲的生命情態得到靈感,要畫一幅題為《美人魚之死》的作品:背景是海島之間的峽灣,前景礁石上躺著奄奄一息的美人魚,「她從海上來,迷路了,回不去,只好在這峽灣的鹹水區虛度生命」。借用我們熟悉的措詞,《海洋女兒》寫的是人從適應自然環境蛻變為適應人文環境的機緣與心路歷程。適應自然環境是生物學所稱的演化,適應人文環境是神話學所稱的變形。
本文的標題「尋找身體中的變形基因」是借用生物學的措詞表達神話世界饒富興味的變形母題。事實上,這個標題本身是從一本科普讀物得到的靈感,即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蘇賓(Neil Shubin)《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Your Inner Fish)。該書原文有個副標題:「穿越人體三十五億年歷史的一趟旅程」。這一趟穿越浩瀚時空的旅程起點是2006年,蘇賓教授領導的古生物考古團隊花了六年的時間,根據古生物學的預測,「在確實的地質年代和正確的古代環境」,即三億七千五百萬年前的古代河流所形成的岩石,發現一

條體長三公尺,叫做「提塔利克」(Tiktaalik)的魚化石。牠介於水生與陸生兩類動物之間,具備一切陸生動物的特徵,但樣樣特徵都非常原始—形似鱷魚,頭上有鱗片,鰭上有膜,可是頭呈扁平狀,有脖子,鰭內具有肩膀、手肘和腕關節,這意味著牠能夠用胸鰭做伏地挺身。
別小看「伏地挺身」。這個動作隱喻身體繼擺脫水的包圍之後,接著脫離對地的依附。海洋是地球所有的生物共同的搖籃,猶如羊水孕育人類的生命。即使跨出搖籃或離開子宮,生物還是得緊貼土地或依附母體。因此,伏地挺身這個動作在生物演化史的意義可類比於小孩掙脫大人的手,開始獨立行走—脫離母體之後不只是仍持續成長,而且還能擁有自己的生命空間。
蘇賓教授的實驗室有兩組研究人員,一組研究化石,另一組研究胚胎和DNA,他們共同研究的成果之一是,魚鰭、四肢和翅膀有共同的胚胎發育歷程、生物演化機制和骨骼結構。他本人從研究中領悟出一個道理:「一旦在其他生物身上發現與我們版本不同、且通常較簡單的身體構造時,一扇能直接透視遠古時代的奇妙之窗,便隨之開啟了。」對古生物學家來說,化石就像時間膠囊,從中可以看到歷史的影子。對現代讀者來說,變形神話可以像時間膠囊,從中看到心靈的影子。在榮格(Karl Jung)主編的《人及其象徵》(Man and His Symbol)有這麼一句話:「就如同人類的身體代表整個器官的博物館,每個器官背後都有一段漫長的演化史,因此我們應可期待人類心靈中也有類似的組構方式。身體有它的歷史,存在於身體中的心靈不可能沒有它的歷史。」變形神話記錄心靈在身體投影的歷史,我們應可預期那一部歷史蘊藏心靈結構的某些特徵。
這篇文章就是記錄一趟追尋之旅,在奧維德的變形世界追尋古今人類心靈共通的結構,我把這個結構的成分稱為「變形基因」。《變形記》書中或長或短多達250個故事,雖然有些受人質疑不符合變形的主題,如法埃桐遭雷擊,「一頭褐髮著了火,從天上一個倒栽蔥摔落地,拖出一條火焰長尾巴像掃帚星」(2.319 ff.);或如彭透斯被酒神女信徒分屍,「像參天巨木高高垂掛的樹葉在秋天第一次降霜之後飄搖欲墜,寒風一吹轉眼間落滿地」(3.729-30);又如伊卡若斯配備他父親戴達羅斯發明的翅膀,「看起來簡直就是鳥翼」,逃出克里特迷宮,卻因為飛得太高,羽臘受熱融化,「翅膀開始解離⋯⋯羽毛掉光了」(8.195, 227-8),墜海身亡。其實變形的定義涉及詮釋的觀點,例如費爾德(Andrew Feldherr)在〈《變形記》中的變形〉(“Metamorphoses in the Metamorphoses”)一文,借用讀者反應批評,分析法埃桐進入太陽神宮,對眼前的景象產生共鳴,因情移而神入,過程無異於他的姊姊在他墳前痛哭,「淚珠在陽光照耀下凝結成琥珀」(2.364-5),就看出法埃桐故事文本的變形意趣。然而,即使沒有文化或文學批評理論的背景,讀者還是輕易能夠看出奧維德如何藉一個通用的原則串連神話故事,這個原則就是「萬物流動不已,形體注定變化不定。時間本身就是一道永恆之流,跟河流沒兩樣」(15.178-9)。這一道「永恆之流」浩浩蕩蕩,一路沉積,層層疊累,旁觀者所見無非是隨人際互動與關係改變而產生的種種心理反應及其後果,活脫就是神話世界的時間膠囊。
這個時間膠囊所貯存的故事,大部分都是傳統定義的成因(etiological)變形,也就是藉變形故事解釋自然景物或人文現象的來源。可是,舉例而言,對現代讀者來說,琥珀是松柏科植物的樹脂所形成的化石,不可能相信太陽女—太陽神的女兒,太陽神依照神話邏輯就是太陽—的眼淚變化而成,因此我們有必要重新定義這個變形故事的本質。在另一方面,奧維德《變形記》2.365-6說羅馬新娘把琥珀戴在身上當婚珠,這卻是羅馬習俗的珍貴史料。因此,我們或可試著重新調整觀看變形神話的焦點。厄文(P. M. C. Forbes Irving)在《希臘神話中的變形》(Metamorphoses in Greek Myths)這本專論,反駁變形神話源於宗教儀式這個傳統的儀式論,改為採取結構主義的觀點,的確有助於擴大我們的視野並加深對於變形意趣的瞭解。作者對於個別神話流變的考察尤其言簡意賅。但是書中把變形神話分為鳥類、植物、石頭、變性、幻形、大型哺乳動物、泉水河流、島嶼、爬蟲和海中生物十個類別,無助於讀者瞭解變形的動機和本質。這篇引論另起爐灶,以瓦納(Marina Warner)在《奇幻變形,異己世界》(Fantastic Metamorphoses, Other Worlds)書中標舉為變形藝術開宗祖師的奧維德《變形記》為材料,試為重新分類,寄望新視角能為變形神話的時間膠囊提供新視野。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變形記》是奧維德的代表作,全詩十五卷,結構可分為序詩、宇宙的開創、神的故事、男女英雄的故事、歷史人物的事跡、結尾。內容取材於古希臘羅馬神話,根據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靈魂輪迴」理論,用變形,即人由於某種原因被變成動物、植物、星星、石頭等這一線索貫穿全書,包括大小故事共250多個(其中以愛情故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