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本尊: 大圓滿斷惑之道 | 誠品線上

Dzogchen Essentials: The Path That Clarifies Confusion

作者 蓮花生大士/ 頂果欽哲仁波切/ 祖古烏金仁波切/ 等
出版社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我就是本尊: 大圓滿斷惑之道:你以心觀心,照見念頭全都是一味心性的遊戲。心什麼也沒有,了無中心與邊際,了無過去、現在與未來,空愣愣、明燦燦。若把修持佛法當作一種心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你以心觀心, 照見念頭全都是一味心性的遊戲。 心什麼也沒有, 了無中心與邊際,了無過去、現在與未來, 空愣愣、明燦燦。 若把修持佛法當作一種心靈療法,追求「好受、好過」的生活,你朝向的目標即是輪迴。若你是為了淨除惡業與障蔽,了知一切身心的苦樂、憂喜感受與念頭皆是心的遊戲,認出本具的心性,那麼,你的目標即是趣向解脫。 本書主要宣說的法教即是岡波巴尊者所強調的「願道斷惑」,內容架構則是以修行者趨入金剛乘的修持順序為本。藉由領受灌頂與修持本尊法等「道」,我們斷除將身心等顯相執為實有的串習,而證得解脫。 第一部「能熟」,解釋「灌頂」的意義與重要性。當我們從具德的上師處領受灌頂而成熟,在身、語、意當中種下實證的種子後,我們便有能力進入已然存在的「基」(佛性)之中。 第二部「解脫竅訣」,是包含前行法的教授。共的前行法使我們轉心向法;不共的前行法則始於皈依並結合大禮拜或發起菩薩心,在徹底降伏粗重的我執煩惱後,我們便能領受大圓滿的直指竅訣,認識大圓滿之見。 第三部「正行」,說明「本尊法」的修持,其中包含生起次第、觀想本尊、持誦咒語、薈供與圓滿次第。甚深的生起次第使我們能夠透過本尊、咒語、三摩地三壇城的形式,認出本尊是一切色相的自性,咒語是一切音聲的自性,三摩地是意的自性,而能即身證悟;圓滿次第則令我們了悟本尊無異於自身本就已然證悟的佛性。 第四部「結行」,涵蓋薈供與迴向。我們供養食子以驅除障蔽的勢力,藉由舉行薈供,而與所有的傳承上師、空行、護法和諧共處。在秘密的層次上,我們體驗諸法為清淨,諸法都是和諧一致的。 本書也包含了修持上師相應法、金剛薩埵法、獻曼達等法教,這些修持法門都結合了大圓滿的見地,而大圓滿即是金剛乘的頂峰。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蓮花生大士、頂果欽哲仁波切、祖古烏金仁波切等本書作者包括:蓮花生大士、吉美林巴、蔣貢康楚仁波切、頂果欽哲仁波切、祖古烏金仁波切、策列那措讓卓大師、敦珠仁波切、邱陽創巴仁波切、確吉尼瑪仁波切、明就仁波切、措尼仁波切、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祖古東杜仁波切、索甲仁波切、阿德仁波切、喇嘛菩策貝瑪札西。有關作者的簡介請見本書附錄〈各章作者簡介〉。【彙編者簡介】瑪西亞.賓德.史密特(Marcia Binder Schmidt) 美國女性,中學時代即參與街頭示威遊行,成長於嬉皮公社,自認血液中流著吉普賽的基因,也是一位馴馬師與環保人士。追隨過許多著名的成就上師,其中包括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禪修大師祖古烏金仁波切,並在其座下擔任侍者十七年。對現代學佛者而言,她以這樣的身分、角色與思惟,對於想要追隨古老上師傳承的學習者而言,提供了相當寶貴的經驗。【英譯者簡介】艾瑞克.貝瑪.昆桑(Erik Pema Kunsang)出生於丹麥,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既佛學老師。他與同是翻譯家的瑪西亞.賓德.史密特(Marcia Binder Schmidt)於尼泊爾加德滿都成立「自生智翻譯暨出版社」(Rangjung Yeshe Translations and Publications),他所翻譯的藏文文本與口語教授超過50本。他所主持的其他計畫包括「自生智維基」(Rangjung Yeshe Wiki),以電子出版的形式彙編佛學術語,作為藏文與英語之間的橋樑。自1970年代晚期以來,艾瑞克一直擔任祖古烏金仁波切及其子嗣的助理與譯者,積極地促成實修傳承的上師們前往西方社會傳法。他目前居住於丹麥。項慧齡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英國史特靈大學出版碩士,從事翻譯多年,譯有《修行百頌》、《大圓滿之歌》、《如是》、《你可以更慈悲》、《如來藏,藏如來》、《立斷》等書。目前與家人定居美國西雅圖。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讀】在心續中播下實證的種子/措尼仁波切【閱讀指南】斷除迷惑,智慧顯露/瑪西亞.賓德.史密特【實修指南】實證自己的真如本性/瑪西亞.賓德.史密特【法本】開顯智慧精髓/蓮花生大士【第一部 能熟】第1章 能熟灌頂/策列那措讓卓大師第2章 播種/蓮花生大士、蔣貢康楚仁波切第3章 本覺妙力灌頂/蓮花生大士第4章 傳法/邱陽創巴仁波切第5章 灌頂與三昧耶/確吉尼瑪仁波切【第二部 解脫竅訣】第6章 培育種子/蓮花生大士、蔣貢康楚仁波切第7章 生起次第/蓮花生大士、蔣貢康楚仁波切第8章 分別修/策列那措讓卓大師第9章 圓滿的生起次第/策列那措讓卓大師第10章 岡波巴四法之第三法/祖古烏金仁波切第11章 前行法/頂果欽哲仁波切第12章 廣界/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第13章 金剛薩埵/措尼仁波切第14章 獻曼達與上師相應法/措尼仁波切第15章 上師相應法/阿德仁波切第16章 上師/索甲仁波切第17章 上師相應法與本尊法/明就仁波切第18章 虔敬心之療癒禪修/祖古東杜仁波切第19章 曼達拉娃之歌/蓮花生大士【第三部 正行】第20章 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蔣貢康楚仁波切第21章 本尊與佛性/喇嘛菩策貝瑪札西第22章 金剛乘之修心/蓮花生大士第23章 生圓雙運/祖古烏金仁波切第24章 生圓雙運/措尼仁波切第25章 金剛上師與本尊/蓮花生大士第26章 誦修/祖古烏金仁波切第27章 捕捉一切本尊之命力/祖古烏金仁波切第28章 遍淨/祖古烏金仁波切【第四部 結行】第29章 食子/祖古烏金仁波切第30章 薈供/措尼仁波切第31章 薈供之歌/遍知吉美林巴、敦珠仁波切第32章 迴向福德/蓮花生大士【附錄】各章作者簡介

商品規格

書名 / 我就是本尊: 大圓滿斷惑之道
作者 / 蓮花生大士 頂果欽哲仁波切 祖古烏金仁波切 等
簡介 / 我就是本尊: 大圓滿斷惑之道:你以心觀心,照見念頭全都是一味心性的遊戲。心什麼也沒有,了無中心與邊際,了無過去、現在與未來,空愣愣、明燦燦。若把修持佛法當作一種心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710263
ISBN10 /
EAN / 9786269710263
誠品26碼 / 2682427210002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22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導讀 : ▍在心續中播下實證的種子

文/措尼仁波切(Tsoknyi Rinpoche)

▍自性已具足三金剛與三身

在踏上法道之時,修行者必須領受能熟灌頂,以作為踏上法道的不共入口。修行者在領受了能熟灌頂之後,就可以接受能使人解 脫的竅訣。

領受能熟灌頂的目的是什麼?在你的心性(佛性)之內,本就已具足了三金剛,而這即是灌頂本身。當我們解釋「本然狀態」 (natural state)本身時,「基」具有證悟的身、語、意的自性。它無須任何的灌頂,就已經具足三金剛,因為佛性本身即是證悟的 身、語、意—身是體性,語是自性,意是(大悲)力用。如此一 來,三身在「基」之內任運自成。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未能認出自己的心性。由於俱生無明、遍 計無明、因體性同一無明三種無明之故,體性金剛身陷入迷惑而變 成一般之身;自性金剛語陷入迷惑而變成一般的音聲;(大悲)力 用—無別金剛心之自性—陷入迷惑而變成一般的二元心。我們一般的身、語、意其實具有三金剛的自性,但是由於三種無明的緣故,我們無法明了自己的本性,身、語、意因而變得顛倒迷惑。

簡而言之,我們已經墮入迷惑之中。隨著妄相漸漸地開展,我 們依次地下墮至無色界與色界。我們在三界的顯相之中遊蕩,完全 忘記了我們的自性具足三金剛與三身。當我們執取於顯相時,這些 妄相堅實化,直到我們體驗到目前的身、語、意。

每當眾生對感知者(能執)與被感知者(所執)生起二元分 別的執取而投生於一個新的身體時,諸脈首先形成。在諸脈的基礎 上,「氣」(風息)開始移動,與新形成的諸根連結,繼而擁有眼 識、耳識等其他根識。在這一切之內,即使諸顯相不具任何實體, 它們卻顯現為具有實體。儘管三身是我們的真實自性,但是因為迷 惑之故,我們把一切諸法感知為三界的風景。

當我們經由與一位真實且具德的上師結緣而進入金剛乘的法道 時,我們的處境就是如此。這樣一位上師的心續已經透過實證而解 脫,並且能夠透過他的大悲力用而使其他眾生解脫。藉由與這樣的 上師結緣,我們就能夠受到加持,認出位於「基」之內的事物— 證悟之身、語、意的種子,而這些種子其實呈現為三金剛與三身。 在這個脈絡之中,這些種子是指能夠使我們目前的身、語、意在 「基」之內「復原」的加持力。

在一位具德上師的跟前領受證悟身的灌頂之後,弟子的尋常身 因而被賦予權力而成為金剛身,證得金剛身的種子也因而被種在弟 子的心續之中。藉由領受證悟語的灌頂,弟子被賦予力量,得以實 證金剛語的不息功德。請瞭解,「種子」、「力量」、「加持」三者 都具有相同的意義。領受證悟意的灌頂,離於心的造作,這種下了 回歸金剛意狀態的種子。金剛意的狀態即是指本智(藏yeshe)的無 為法界。這些是領受證悟身、語、意灌頂的原因。(節錄)

試閱文字

內文 : ▍自斷除迷惑,智慧顯露

文/瑪西亞.賓德.史密特(Marcia Binder Schmidt)

▍願道斷惑
《我就是本尊》(Dzogchen Essentials)為那些研習與修持大圓滿傳統的人們提供了新舊並陳、精彩又多樣的題材。這些法教主要是關於「斷惑」,也就是岡波巴(Gampopa)與龍欽巴(Longchenpa)兩位尊者所強調之四法的第三法。這四法是普世之公理,祖古烏金仁波切(Tulku Urgyen)說道:「(四法)是修行者即身證得正等正覺之所需。」此外,蓮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針對這四法作了如下的解釋:
你必須確保你的佛法修持成為正法;你必須確保你所修之法成為正道;你必須確保你所遵循之道能夠斷惑;你必須確保你的迷惑能夠顯露為智慧。
在明了如何把所有的法教精簡濃縮為單一法乘之後,你(對法教)生起離於接受(取)與排拒(捨)的理解與認識,那麼你的佛法修持就已然成為正法。
在從事任何修持時,如果你已皈依且發起菩提心,並結合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方便與智慧為雙運,那麼你所修之法已然成為正道。
當你將這法道與見、修、行、果相結合,那麼這法道就能夠斷惑。
當你精進修持,並且對「見」與「修」生起全然的決斷,那麼你的迷惑將會顯露為智慧。
在任何情況下,不論你從事哪一種修持,倘若未能結合生圓次第,未能結合「見」與「行」、方便與智慧,這就會猶如只以單腳走路一般。
這四法的第三法「願道斷惑」所包含的法教,是關於透過「道」而澄清我們理解環境、身體與諸識等顯相的錯誤方式。與其繼續這個執實有的串習,法教提供了一個善巧的替代方法,其中牽涉了灌頂與修持本尊法,而本尊法的修持包含了生起次第、觀想本尊、持咒、薈供與圓滿次第。

#修持須結合大圓滿的見地
《我就是本尊》包含了修持金剛薩埵法、獻曼達等教誡,尤其包含了修持上師相應法(上師瑜伽)的教誡。在這些修持法門背後所潛藏的主要用意在於結合大圓滿的見地,而這是祖古烏金仁波切所教導的大圓滿法的獨特風格。
《我就是本尊》是繼《大圓滿入門》(The Dzogchen Primer,暫譯)而作,並且是以那些認真地投入修持的金剛乘弟子為對象。《大圓滿入門》這本書可以被當作補助與背景資料,它言簡意賅地涵蓋了小乘與大乘的法教,其中的主題包括一切眾生所本具之基(佛性)、皈依、應從事的十善業與應避免的十不善業,以及經由願、行菩提心而使自己有所增上的重要性等等。
大圓滿是金剛乘的巔峰,然而這巔峰卻是以小乘與大乘為基礎。儘管大圓滿是單一一項修持,它卻包含了這些下部乘的所有教誡,正如確吉尼瑪仁波切(Chökyi Nyima)所言:
在大手印與大圓滿之中,所謂的修持是指不偏離明空,而這明空是諸佛的正覺狀態。這一切諸佛的明空狀態——正覺的狀態,也是悲心。藉由不偏離這種狀態,修行者自然而然地就永遠不會違犯下部乘的教誡。
在此同時,大圓滿不適合那些舉棋不定、模稜兩可的人。大圓滿這條法道本身猶如一個規定非常嚴格的包辦旅遊,即使我們可能禁不住誘惑而想要回到挑挑揀揀的舊習,我們也不能擅自規畫行程。正如措尼仁波切(Tsoknyi)所說的:
抓住最高深的法教不放,並且排拒其他的法教,這種作法毫無道理可言。你發明、捏造出你個人對大圓滿的想法,並依此想法來修持,這是毫無意義的。如果你這麼做,大圓滿就會變成你所造作出來的事物。宣稱你自己的理論為「大圓滿」,這既愚蠢又虛偽,而且與真實的法教毫無關係。

如何進入金剛乘法道
領受灌頂
那麼,我們該如何進入金剛乘這條迅疾的法道?這是透過與一位具德的、持有真實正統之傳承的上師結緣,繼而向上師請求並領受灌頂與竅訣而達成。「領受灌頂」意味著我們已經透過領受灌頂而成熟,並且被授權、被准許去修持這些甚深的法門。正如聽列諾布仁波切(Thinley Norbu)所說的:

根據密乘的說法,灌頂的目的在於領受加持與力量。許多密續揭示,倘若修行者未領受灌頂,將永遠無法證得成就。儘管每一個人都具有成佛的佛性與種子(root cause,成佛的佛性與種子),但是,倘若未具足遇見一位具有智慧與傳承加持的上師的必要因緣,這成佛的佛性將永遠不會綻放。
《我就是本尊》的第一部則專門探討這個重要的主題。
如果我們選擇修持大圓滿這條法道,就必須願意捨棄許多先入為主的成見——對「諸法是什麼樣子」的成見。我們必須勇敢地正視「自己的心無法明白這一切,無法理出頭緒」的可能性,並且面對「為了脫出困境,必不能只仰賴自己對實相的看法」的情緒挑戰。本書針對這些想法作了詳細的解說。在〈修行指南〉(「附錄一」)之中,它們也是被一針見血地分析與熱烈探討的主題。
打從一開始就透過研習與詳盡的分析,而對契入金剛乘的法道奠定一份紮實的、智識上的理解,這是一件好事。我們應該依止佛經以及其他了證大師所著的典籍,藉以校驗、核實上師所說的話語。藉由結合師訣量(上師的話語)與聖言量(引經據典)二「量」,我們欣然採納第三種量——覺受量(我們個人的聰明才智)。接著,我們經歷修持的過程而有所覺受。最後,如果我們正確地修持,就能夠有所實證。
虔敬心與淨觀
然而,在這條道途的起點,我們面臨一個兩難的窘境:在修持這些法門之前,我們必須相信這些法門將會發揮作用。不幸的是,我們對佛法所生起的懷疑,遠多過我們對自己的妄相所生起的懷疑。這份懷疑使我們對修持佛法生起厭惡與反感,繼而強化了那份抗拒,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努力地敞開心胸的原因。
我們可以稱這份努力為「信任的躍進」。除非我們作出這樣的躍進,否則就可能會繼續懷有吹毛求疵的態度,並且保持一成不變。對我而言,這個情況有點像是搭乘一架飛機。儘管我竭盡所能地用自己有限的才智去瞭解,我仍然無法明白那團巨大的金屬怎麼能夠離地升空。然而,我相信它能夠升空,因此我搭乘飛機,飛往目的地。如果我決定等到自己瞭解空氣動力學是如何運作之後,才搭乘飛機,那麼我可能會一直留在原地,哪兒也去不了。
就分別修(the seemingly conceptual practices,有相瑜伽)而言,也是如此。在某個時候,我們勇敢一試,從事這些修持,我們因而有了改變。在把修持融入經驗之後,我們可以看見自己的行為舉止、看待外器世界與內情眾生的方式變得有所不同。我們鬆開分別概念的束縛,心續因而變得更加調柔。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先全心地投入於修持。
在比較世俗的層次上,科學家與心理學家已經針對禪修與祈願之於療癒、因應疾病的功效作了大量的研究。尤其在科學與心理學兩個領域,大家公認正面的心理狀態能夠帶來正面的結果。祖古東杜仁波切(Tulku Thondup)在他的兩本著作《心靈神醫》(The Healing Power of Mind)與《無盡的療癒》(Boundless Healing)之中,精彩地探索了這個主題。
對於修行者而言,他們應該思惟「虔敬心」與「淨觀」這兩個甚深的法門,何以是心靈轉化所亟需的成分。當我們已經準備就緒而擴展我們「慣常的」心態時,就能夠領受加持。正如祖古烏金仁波切所說的:「真正的加持是如何能夠即身證得菩提的口訣,而諸位能夠從一位具德上師處領受這些口訣。」下一個步驟是積聚福慧資糧,藉以把這些口訣付諸實修!
在西方國家,人們對前行法與「觀想」這個修持法門多所抗拒。不知情的修行者覺得,這些修持法門是智識上、文化上的應用,完全屬於概念的層次。但是,生起次第的修持其實反映出諸法的真實面貌,它是一個有效的法門,能夠使我們更趨近「遍淨」(all-encompassing purity,廣大清淨之意)。由於我們所生起的妄相之故,這遍淨隱匿未顯。
正如祖古烏金仁波切所說的:
生起次第猶如從夢的狀態之中醒覺,它顯現出那本自存在的事物。生起次第的目的在於淨除惡業,防止修行者的念頭落入煩惱的掌控。修持成就法儀軌的目的在於使加持進入心中,加持我們的心續,而不是為了取悅本尊,用各式各樣的供品填滿他們的五臟廟。它能夠淨除惡業、清淨障蔽,並且使我們證得正等正覺。若要正確無繆地看見心性,必得仰賴這遍淨。
三金剛瑜伽
三金剛瑜伽(vajra yogas)——本尊、咒語、三摩地——是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所本具的,倘若我們修持三金剛瑜伽,就能夠淨除那阻礙我們認出並保任真如法性的事物。這些修持法門剝除一層層頑固僵化、經歷無數生世所積累的串習,繼而使我們的心變得調柔,不再那麼粗重。
我們現在試圖去影響的是那無色、非實之法,而這無色、非實之法無法僅僅透過物質的、具體的手段而被轉化。我們必須淨除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所體驗但無法具體辨識的業、障蔽、串習與三種無明。與淨法相連結,能夠生起一份轉化的力量,而我們此刻正在努力地與勝法連結在一起。身為金剛乘的修行者,我們已經被准許而進入一個充滿了遍淨的神聖壇城。
三金剛瑜伽除了能夠淨除那些需要被去除者,也能夠加速地積聚那些需要被積聚者,例如,積聚順緣與福德。祖古烏金仁波切再一次地說道:
你是否能夠安住於真如之中,取決於你的福德。如果你知道如何去認出本覺,你就應該去認出。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認出本覺,也未修持任何成就法,那麼,你根本就是遊手好閒、無所事事。你只不過是像一隻狗或一隻豬那般地用嘴巴吞下食物,然後從屁股拉屎出來罷了。
我們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修持這些法門。首先,倘若我們尚未真正地認出心性,就可以把它們當作一種假裝、一種造作——假造諸法的樣貌,假造我們的真實自性。隨著我們的修持有所進展,並且淨除業障,積聚資糧,這份造作就會轉化成為諸法真如的覺受。
倘若我們已經認出心性,就應該依照祖古烏金仁波切與其他大師的教導,同時修持有相福德資糧與無相智慧資糧。如此一來,「見」與「行」就結合在一起了。由此可見,「認出本覺」是一切事業的基礎。我們沒有理由去認為,在修持前行法與生起次第時,必須把「見」拋諸腦後。相反地,這些修持反而有助於確立、強化、穩固見地。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你以心觀心,
照見念頭全都是一味心性的遊戲。
心什麼也沒有,
了無中心與邊際,了無過去、現在與未來,
空愣愣、明燦燦。